中考作文:语言的典雅
初中作文系列指导之二:典雅语言优秀课件

用典雅语言构思技巧示例:《寻》
写作准备: 1、当看到题目之后,尽力在大脑中搜罗与题目 有关的文化素材。请思考:对于题目《寻》,你能想 到哪些有关“寻”的诗句名言?你能想到哪些在自己 作品中写过与“寻”有关的诗人? 2、假如你想到了很多的有关“寻”的诗句或者 作家,那么,再想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个序列 吗? 3、时间顺序出来后,你能根据各个不同的 “寻”,得出一个相同的主旨吗?
作文系列教学之二:典雅语言
用典雅的语言增加文章的韵味
【典雅释义】
什么是语言的“典雅”或是典雅的语言?所 谓“典雅的语言”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语言具有 优美而不粗俗的特点,“典”是古典,“雅” 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 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 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 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
典雅技巧五:巧用想象
“1”是一个擎天柱,是正直,是不屈不挠的骨气。于 是我们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凛然正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英雄无畏;……。 “2”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是无可挑剔的美。于是,我 们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点点渲染;有了“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忧 伤的倾诉。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无奈;…… 作者新奇浪漫的想象让人击节叫好!看似普通的几个 数字,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具有了灵性,充满了诗意。
典雅技巧二:巧用名言
朋友,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也许“淫雨霏霏” 会使你“感极而悲”,“皓月千里”会使你 “心旷神怡”,但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才是生活的真谛。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雄心壮志,就一定会“直挂云帆济沧 海”。 文章写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痛苦,苦闷与 彷徨,结尾处以范仲淹、杜甫、李白的名句来 勉励读者,画龙点睛,富有哲理,余味无穷。
关于语言典雅的作文

关于语言典雅的作文咱老祖宗留下的语言宝藏里啊,典雅这一特质就像那夜空中最璀璨的星,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先说这典雅的语言就像一位穿着古装的佳人,举手投足间都是韵味。
你看那些古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这么简简单单十几个字,那画面感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
王勃这哥们儿可真厉害,他笔下的落霞不再是孤单的一片红,孤鹜也不是独自飞的一只鸟,而是让它们和秋水、长天相互映衬,这典雅的描写把那景色的壮阔、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是一位绝世高手,一招一式都尽显功力,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再说说这典雅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妙处。
假如你去参加一个文化沙龙,别人都在那高谈阔论,用着典雅的词句。
你要是一张嘴就是大白话,就像穿着拖鞋闯进了正式的舞会,多少有点格格不入。
要是你能来上几句“君之高见,真乃醍醐灌顶”之类的话,那立马就显得你特有文化涵养。
我有一朋友,他就是个中高手。
有一次我们去参加一个古典诗词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大家讨论,他站起来侃侃而谈:“今日闻君之讲,仿若置身于唐宋之盛境,诸君之言,恰似那清泉入心田,润泽吾之灵魂。
”好家伙,这一番话一出口,周围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就像他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文人雅士似的。
可这典雅的语言啊,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难以企及的。
其实咱平常说话的时候也能来点小典雅。
就像咱们平时夸人,不说“你长得真好看”,而是说“君之容貌,恰似那春花之烂漫”。
这虽然有点文绉绉的,但听着就新鲜、有趣。
还有啊,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是能时不时来几句典雅的话,就像在一碗白米饭里加了几颗珍贵的珍珠,立马就提升了档次。
不过呢,咱也不能为了典雅而典雅,就像穿衣服似的,得合身才行。
要是生搬硬套那些典雅的词句,就容易闹笑话。
我就见过有人本来想说“我今天很高兴”,结果硬说成“吾今之悦,犹如那翔于九霄之鹏鸟”,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就像给一只小狗穿上了龙袍,看着怪别扭的。
语言的典雅是咱中华文化的一大魅力,它就像一瓶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作文 语言典雅

作文语言典雅篇一《我那“嘴瓢”的语文课》在学校,语文课那是相当重要的,老师总是强调语言要优美、典雅。
可我呢,总是状况百出。
有一回作文课啊,可把我给整懵圈了。
老师出的作文题就是描写校园里的一处景致。
我心想这简单啊,校园里那片小花园我熟得很。
我拿起笔开始写:“学校那小花园,花花草草的挺多……”写着写着我都觉得自己这语言太糙了。
再看我同桌,那笔就没停过,文思泉涌的样子。
他写什么“园中繁花似锦,万花攒动,恰似繁星坠落红尘……”我一听这词儿,觉得都高大上到外太空去了。
我瞅着自己的本子,暗暗较劲。
我写“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嘿,我还稍微弄了点儿小修辞呢。
可是再往后写,就又露馅了。
我写“花开了好多,风一吹晃悠,有蜜蜂在上面采蜜”。
对比同桌写的“繁花摇曳于微风之中,蜜蜂仿若辛劳的使者,于花间采撷甜蜜的馈赠”,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等老师把作文收上去批改完发下来的时候,我的自信碎了一地啊。
同桌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念出来,那句子就跟诗似的。
老师还专门拿我的作反面教材,说写作要有典雅的语言,不能光用大白话。
不过啊,通过这事儿我知道了,平常得多看书积累那些好词好句,可不能再把这么美的景色写得那么无味儿了。
这就像炒菜一样,得有各种调料,语言也得有些典雅的辞藻来增色,这作文才能有滋有味呢。
得把那些花花草草描写得跟故宫里珍藏的宝贝似的精致才行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努力让自己的作文语言变得典雅一点点啦。
篇二《家庭聚会中的“辣”尴尬》家里亲戚多,一到家庭聚会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有一次过年的家庭大聚会,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玩耍,就跟炸开了锅似的。
大家决定玩个小游戏,就是每个人都得形容一下桌上的一道菜。
这帮调皮的小屁孩们前面形容的都是那些家常菜,什么西红柿炒鸡蛋啊,青菜豆腐汤啥的。
轮到我了,我看着那盘辣椒炒肉,脑子一抽说:“这盘辣椒炒肉,辣椒可多了,肉也不少,吃起来挺辣的。
”我这话一出口,我就感觉自己这形容也太没水平了。
中考作文技巧——语言出彩篇

中考作文技巧——语言出彩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
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初中生作文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
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用词单调,总是那几种句式,这样枯涩的语言难以显示个性。
2.陈词滥调。
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 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3.故作深沉。
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与机智,完全失去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
4.空洞无物。
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
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
我们不妨改动一下:成绩公布了。
哈,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
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
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关于语言典雅的作文

关于语言典雅的作文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语言典雅的事儿。
典雅的语言啊,就像是那古代宫廷里走出来的贵族小姐公子哥,浑身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质。
你看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就这么寥寥几个字,就把那塞外沙漠的壮丽景色给勾勒出来了。
那“孤烟”和“落日”的画面感,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在咱脑海里播放。
这用词简单又准确,还特别有韵味,这就是典雅的魅力。
再说说写作文的时候,要是能用上典雅的语言,那简直就像给文章穿上了一件华丽的锦袍。
比如说描写一个人很有气质,咱要是说“那个人长得还行,看起来挺有风度的”,这就太平淡无奇了。
但要是说“其人风度翩翩,气质卓然,宛如芝兰玉树”,这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感觉这个人都变得高大上起来了。
而且啊,典雅的语言还能把普通的事儿说得特有文化。
就像你跟朋友说今天去了一个老院子,那院子有点旧,但是很有味道。
要是用典雅的语言就可以这么说:“今日偶入一古旧庭院,虽墙垣斑驳,然颇有古韵遗风。
”这听着就很有感觉,仿佛这个院子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作文比赛,主题是写家乡的桥。
我一开始就平铺直叙地写桥的样子、作用啥的。
后来我灵机一动,在文中加入了些典雅的语句,像“吾乡之桥,宛如长虹卧波,沟通两岸,岁月悠悠,其见证桑田沧海之变迁。
”就这么一改,我的作文立马就脱颖而出了。
为啥呢?就是因为这典雅的语言给文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让它从一堆干巴巴的作文里跳了出来。
不过啊,咱可不能为了典雅而典雅,故意去堆砌那些生僻难懂的字词。
就像一个人打扮得太花枝招展了反而显得俗气。
语言典雅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就像炒菜放盐一样,多了咸,少了淡。
要让那些典雅的语句自然地融入到文章里,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既高雅又舒服。
总之啊,语言典雅就像是一把魔法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美妙文学世界的大门。
咱们只要掌握好了这把钥匙,就能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语言典雅,你觉得咋样呢?。
语言典雅,文章脱俗

语言典雅,文章脱俗作者:罗小军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第5期湖南罗小军导语所谓语言典雅,就是言辞高雅而不浅俗。
典雅的语言,能营造如诗如画的意境,可以唤起读者对美的追求与热爱,让人读后如沐春风。
如何写出典雅的语言呢?简而言之,选用贴切生动的词语,语言会精美凝练、灵动生辉;运用多种修辞,语言会鲜活亮丽、形象生动;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语言会朗朗上口、摇曳生姿;引用古今诗词,语言会文采斐然、意蕴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追求语言典雅,先得在准确与贴切上下功夫,在真情实感上做文章,否则会本末倒置,走入盲目堆砌诗词佳句的误区。
时文引路听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可想而知。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笔底生风。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语言意韵深远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语言意韵深远作文一直是中考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成为了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2024年的中考作文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语言、意境和深度上下功夫,做到“语言精准、意韵深远”。
作文语言要精准。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达,它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一个语言粗糙、表达不清的作文往往无法吸引读者,更无法表达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精炼,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意思,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孰重要的是要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要做作矫饰,而是要通过自己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让文章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作文意韵要深远。
意韵是作文的内在灵魂,它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一个作文如果没有深刻的意韵,就会显得空洞和无力。
在中考作文中,要想写出深刻的意韵,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去挖掘文章的内在意蕴,让作文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写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和饱满,不要做作情感,更不要浮夸夸张,而是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让作文的意境更加深远。
2024年的中考作文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语言、意韵和深度上下功夫,做到“语言精准、意韵深远”。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语言的丰富和准确,注重情感的真挚和饱满,注重思想的深刻和内涵,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写出佳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全体中学生都能在2024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出自己真正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让语言生动典雅

要动连着动
一场乒乓球球赛: “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 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 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
一逗到底,让阅卷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句式变化多端,有陈述,有疑问,有感 叹,有祈祷,有思索,有品味……语言迅 速就灵动飞扬了。
写想不用“想”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拼死不用成语
风和日丽
“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 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 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 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 痒痒的。”
使用对话让情节具体化。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事》
“妈妈,我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我好奇地问。
“你呀,你是个小淘气,性子野,不服管束。每次妈妈一批 评你,你就嚷嚷‘不听不听’。”妈妈用手刮了下我的小鼻 子,打趣地说道。
“那我会惹您不高兴吗?”我忍不住追问。
“可不是?你个猴皮孩子,每回你和小朋友们出去打篮球, 总是弄得一身脏兮兮的,浑身又是泥灰又是汗水,衣服都湿 透了,还非得喝冷饮。”妈妈嗔怪地看着我,“冷饮会激出 疾病,我当然不同意,你却跟我耍性子,闹别扭。其实,妈 妈也是为了你的健康。”(179字)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天气很热。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打 着蔫儿,无精打彩地低垂着。拿 起扇子扇扇,风是热的;端起杯 子喝口水,水也是热的……
一秒钟写满300字
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 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 运会纪录诞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雅:让作文语言更具文化韵味
——作文语言出彩方法之一
【彩点释义】
什么是语言的“典雅”或是典雅的语言?所谓“典雅的语言”指的是我们的作文语言具有优美而不粗俗的特点,“典”是古典,“雅”是文雅,典雅的语言要求我们的文字要具有古典语言的韵味与雅致,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高度融合,能够体会到作者较为深厚的学养。
我们的同学在作文时,常常感到自己的语言比较枯燥,显得味同嚼蜡,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典雅起来呢?
【彩点例举】
我们先来看两篇文章:
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
王开林
我又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片小洲,风中曳荡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蚱蜢像酒徒那样吮吸朝露,蝴蝶莫非还在童年么,它们二三结伴,忽东忽西,戏耍正欢。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
我来而又去,三千年;我去而复来,一瞬间。
太漫长了,也太短暂了。
惟有那曼妙的姿影不曾被时间的橡皮擦得模糊,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是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
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三千年,琴瑟未调;三千年,钟鼓未敲。
她还想听一听那欢快的曲子吗?爱情的旋律呵,我依旧熟悉,如同她往日琅琅的笑声,那金玉相振的音乐,我听了无数遍,有一种感动如潮起,如雪落,飞涌于天际,漫舞于山崖,有一种刻镂心肺的感动源自亘古的记忆。
我的追求在三千年前不曾落空。
她给我的霖露,使我挨过了三千年的大旱春秋;她给我的灯烛,使人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
让人性饱满如一粒种子,一枚果实,光亮如经天不息的日月吧,爱过还要爱,更炽热的爱,更持久的爱,熔铸人生极乐的爱情,才是这寂寥天地里最精
彩的部分。
不受压抑的心灵呵,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时空,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
人世间最深的把握,你可知晓,它并非来自荣名、重权和巨富,它来自心心相印的爱情。
曾寻找过的脚步还在寻找,曾瞩望过的目光还在瞩望,古典的美人呵,时至今日,我纵然走得出小小的地球村,却仍然走不出她温香的怀抱!
多情应笑我吗?世人“醒”我独醉,世情淡薄我如胶。
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
去日苦多,红颜易老啊,我小心翼翼地翻开《诗经》第一页,如今,只见她惊鸿一瞥,三千年的天光水影就如雪而消。
感悟苏轼
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去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彩点技巧】
上面两篇文章一是名家名作,一是中学生作文。
散文作家王开林的散文《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发表后受到了散文爱好者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它典雅的语言和文中散发出的对往古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经《关雎》里“窈窕淑女”的悬想,语言上的黑体部分,是构成文字典雅的重要因素。
而第二篇是一篇中学生习作,虽不及王开林先生的灵动传神,但也因文字具有典雅的某些特点而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两篇文章语言的出彩技巧。
1、王开林的散文语言少直接引用,多巧妙化用。
比如,“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则化用了《诗经关雎》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而第二篇则更多直接引用。
无论属于哪一类,都使得文章有古朴之味。
2、两位作者都喜欢采用古代散文的常用句式,比如偶句,“她给我的霖露,使我挨过了三千年的大旱春秋;她给我的灯烛,使人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
”“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偶句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整齐典雅,音韵和谐,有节奏感。
比如排比句,排比句的使用使语言显得很有气势。
比如:“它的羽翼能飞渡一切时空,它的视野能超越所有疆界”,“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
3、在王开林的文章里,有许多文言词,这些文言词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像“心旌”、“曳荡”、“金玉相振”、“霖露”、“寂寥”、“津渡”、“惊鸿一瞥”等,这些文言词语的运用让整篇文章充满着典雅之气。
根据上面的分析,让我们来试一试运用典雅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假定作文题目是:《寻》
一、写作准备技巧:
1、当看到题目之后,尽力在大脑中搜罗与题目有关的文化素材。
请思考:对于题目《寻》,你能想到哪些有关“寻”的诗句名言?你能想到哪些在自己作品中写过与“寻”有关的诗人?
2、假如你想到了很多的有关“寻”的诗句或者作家,那么,再想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做一个序列吗?
3、时间顺序出来后,你能根据各个不同的“寻”,得出一个相同的主旨吗?
二、语言运用技巧:
1、抽取其中的概括性强的句子作为“题记”或者作为第一部分的引言,这样可以构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例文2就是抽取了苏东坡《念奴娇》中的名句开头的)
2、按照时间顺序,用诗人的“寻”句作为每一节的开头(至少三节),接着抒发你对该诗人“寻”的评价,抒发时,一定要考虑使用偶句、排比句及散句的灵
活使用,使用一些具有古朴之味而且仍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文言词。
(按时间顺序构建全文,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
3、文章的结尾,用压缩性的排比来抒情总结(文章2即用此法)。
一定要表达出你对“寻”的见解,对诗人(词人)“寻”的态度。
三、提供给你的材料:
《寻》
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
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辛弃疾的“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寻志同道合的人。
毛泽东的“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寻问国家的未来前途由谁来掌握。
主旨: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而追求境界的高低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所处时代和生活遭际,今天的我们该作什么样的追求,该寻找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请你试写】
以“瞬间与永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字数600以上,且语言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