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对化学分析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2.2本程序仅适用于具有光谱分析及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3 权责

3.1分析工程师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期间核查条件

4.1环境条件

仪器应安放在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附近应无

强电磁场干扰,仪器上方应有排风系统。室温应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仪器供电电压为 (220±22) V,频率为 (50±1)Hz。

4.2 核查设备

4.2.1 空心阴极灯:Cu,Mn等,其起辉性能及稳定性等经检查合格。

4.2.2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配制铜标准溶液:空白0.5mol/l HNO3 、0.50 、1.00

3.00 、5.00*μg/ml,不确定度1%。

4.2.3 秒表:最小分度1 s。

4.2.4 量筒:容量10 ml,最小分度0.2 ml。

4.2.5 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大于0.1μs/cm。

5 期间核查内容

5.1外观检查与初步检查

5.1.1 仪器标志、设备状态标示应齐全。

5.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均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位

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无泄漏。

5.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

5.2分辨率测定

点亮锰灯,待其稳定后,光谱带宽0.2 nm,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279.5 nm谱线的能量为100,然后扫描测量锰双线,此时应能明显分辨出279.5和279.8 nm两条谱线,且两线间峰谷能量应不超过40%。

5.3火焰原子化法测铜检出限(CL(K=3))

5.3.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分别对铜标准溶液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建立一次标准曲线和一次方程:ABS=K0+K1C,其中K1即为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S) S=dA/dC=k1 [A/(ug.mL-1)]

5.3.2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标尺扩展10倍,对空白溶液 (或浓度三倍于检出

限的溶液) 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并求出其标准偏差 (sA)。

5.3.3 按下式计算仪器测铜的检出限:

CL(K = 3) =3sA/S(μg/ml)

5.4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精密度

5.4.1在进行第 5.3条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的某一溶液,使吸光度为0.1~0.3范围,进行七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 (RSD),即为仪器测铜的精密度。

5.5样品溶液的吸喷量 (F) 和表观雾化率 (ε)检定

5.5.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在10 ml量筒内注入去离子水至最上端刻线处,将毛细管插入量筒底部,同时启动秒表,测量1 min时间内量筒中水所减少的体积,即为吸喷量 (F)。

5.5.2将进样毛细管拿离水面,待废液管出口处再无废液排出后,将它接到10 ml量筒 (量筒1) 内 (注意:保持一段水封)。在另一量筒 (量筒2) 内注入10 ml 水,将毛细管插入水中,直至10 ml水全部吸喷完毕,待废液管中再无废液排出后,测量排出的废液体积V (ml),并计算表观雾化率 (ε):=(10-V)/10*100%。

6 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

6.1仪器外观与初步检查

应符合5.1条规定。

6.2分辨率

仪器光谱带宽为0.2 nm时,应可分辨锰279.5 nm和279.8 nm双线。

6.3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 (CL(K = 3)) 和精密度 (RSD)

新制造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08μg/ml和1%;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2μg/ml和1.5%。

6.4样品溶液吸喷量和表观雾化率

吸喷量应不小于3 ml/min;雾化率应不小于8%。

7 结果的处理

7.1仪器核查结果符合6条中各项要求为正常,允许继续使用。

7.2仪器核查结果任何1项不符合6条要求为不正常,不正常设备需停止使用,经修复后再次核查正常或鉴定合格后使用。

气相色谱仪(GC)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对化学分析室气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2.2本程序仅适用于具有光谱分析及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3 权责

3.1授权的气相色谱操作人员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核查依据

依据JJG700-1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根据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实验室核查能力决定核查内容。核查频率每年一次,时间两次外校之间。

5 核查步骤

5.1一般检查:

5.1.1仪器应有以下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

5.1.2在正常操作条件下,用试漏液检查气源至仪器所有气体通过的接头,应无泄露。

5.1.3仪器的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

5.2 FID性能检定

5.2.1检定条件以实验室常用条件。

5.2.2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检定

打开色谱工作站,设置分析条件,选择较灵敏档,点火并待基线稳定后,调节输出信号至记录图的中部,记录基线半小时,测量并计算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5.2.3定量重复性的检定

调整仪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待基线稳定后,用微量注射器注入1-2μl加入苯-甲苯标准溶液,连续进样六次,记录苯峰面积,计算相应的RSD。

6 核查结果的判定

6.1一般检查应符合5.1条款的要求。

6.2 FID性能检定

6.2.1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检定,基线噪声≤1×10-12A,基线漂移(30min)≤1×10-11A。

6.2.2定量重复性的检定峰面积RSD应小于3%。

7 结果的处理

7.1仪器核查结果符合6条中各项要求为正常,允许继续使用。

7.2仪器核查结果任何1项不符合6条要求为不正常,不正常设备需停止使用,经修复后再次核查正常或鉴定合格后使用。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版本:第2016年版(第0次修订) 文件编号:QZ/KC-171-2016 控制状态:?受控?非受控 使用人: 发放编号: 编制:检测室 审核:唐亮 批准:袁绪文 批准日期:2016年月日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颁发

核查方法目录序号文件名称 1 总则 2 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 3 烘箱设备核查方法 4 电子天平核查方法 5 恒温恒湿设备核查方法

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了解仪器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使用状态,确保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3、核查内容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期间核查: 1).稳定性不高,漂移较大的; 2).使用频繁,时间较长的; 3).电子类设备较长时间未启用的; 4).参考标准、标准物质的保管环境及使用有效期。 4、核查方式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B.以留样的再检测对比进行期间核查; C.以同样功能的设备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 D.实验室间比对进行期间核查; E.用具自校功能设备的自校程序进行期间核查; F.其他有效的期间核查方式。 5、核查周期 1).对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可一年进行1-2次。 2).对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核查次数,但不得少于6个月一次。 六、期间核查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 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七、期间核查方法 具体的期间核查方法见各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 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方法

1、概述(目的):为了解万能试验机状态,维护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特对该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2、依据:GB/T 228.1-2010及相应作业指导书。 3、技术要求: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存档值-实测值│/存档值×100%,力值的示值相对误差?≤5%。 4、核查所用样品和数量: 选用适合本试验机量程的抗拉强度的钢材,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若干段(长度满足相关要求,数量能应付突发事件)。 5、核查方法:采用实物比对法 5.1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在本试验机检定合格后一周内进行测力试验,并有设备管理员记录实验数据,存入设备档案中,期间核查时备用。 5.2第一次测力后期间核查时,由检测员和设备管理员进行测力试验,将测得数据与存档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力值的相对误差?。 6、结果评定: 对以上核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统一归档。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确定,并组织维修或送检,维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烘箱设备核查方法 1、核查目的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拟制: 审核: 批准: 万年万拓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1、目的 为保持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使其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依据文件 JJG 6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职责 4.1 核查人员记录期间核查数据。 4.2 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3 实验室主任审核期间核查记录。 5、期间核查周期 在两次校准/检定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期间核查。 6、环境条件 6.1 环境温度:10~30℃。 6.2 相对湿度:≤80%RH。 7、计量性能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8、通用技术要求 8.1 仪器应有下列标识: 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工作电压及频率。 8.2 所有紧固件均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的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8.3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起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8.4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仪表的所有刻度线应清晰、粗细均匀。指针的宽度不应大于刻度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 9、期间核查步骤 9.1 标志、标记、外观结构检查 按照第8章的要求,用目视及手动方法逐一进行检查。 9.2 基线稳定性 在0.2nm 光谱带宽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波长为324.8nm ),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设置时间常不大于0.5s ,通过观察,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 9.3.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μg/ml 或系列2:0.0,1.0,3.0,5.0μg/ml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及其线性相关系数(r)。 9.3.2 在与9.3.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检出限C L : () 1 s 1 2 i 0--= ∑=n I I n i A (1) 式中:A s ——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由软件自动计算); i I 0——单次测量的吸光度值; 0I ——重复测量的吸光度平均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GGX-5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1 GGX-5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1 仪器特点 原子吸收是指基态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共振吸收。通过测量自由原子对光辐射能的吸收程度而推断出样品中的某一元素的量大小,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分析测试仪器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主要由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信号检测放大输出系统及附属设备组成。下面先将仪器部分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概述一下: (1) 元素灯, 光源稳定, 寿命较长,我站较常使用的铜、铅、镉、锰、铁、镍等元素灯, 使用五至六年后才更换(具体点灯时间没有统计) 。在使用期内光源是十分稳定的,当一旦出现光能量下降得利害且光源不稳时,需反接处理或更换元素灯。 (2) 原子化系统, 现在很多生产厂家采用石英玻璃喷雾器, 玻璃喷雾器具有耐腐蚀、干扰小的优点, 出厂前已将玻璃喷雾器出口的碰撞球的位置调节固定好, 无须使用者再调节球的位置。同时配有各种口径的毛细吸液管, 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提升量大小, 以调节最灵敏、最稳定的雾化率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3) GGX-5型, 由于生产厂吸取了国外同行的先进电子线路和技术, 仪器的数据输出相当稳定, 工作曲线线性、数据重复性和准确性等技术指标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部分使用同型号仪器的用户亦有同感。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开关机原则“先开后关, 后开先关”原则。如开机程序“电源→A 键→B 键→C 键”, 关机时必须是“C 键→B 键→A 键→电源”。气路必须先开空气压缩机, 待一定空气压力和流量后, 才能开乙炔气点火, 关机时必须关闭(切断) 乙炔气源后, 才关空气压缩机。如果开关机程序操作混乱, 极容易损伤或烧毁电气设备, 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GGX-5型采用了燃气安全阀系统, 该系统只有当仪器主机电源开通后, 空气压力和流量达到一定的条件下, 燃气阀门才能撞开, 这种装备为安全使用仪器加了一道非常实用有效的防线。开关机除了要严格按程序外, 还必须严格地、准确地将各功能键调到应处的位置。要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滤纸式烟度计、HO/CO 气体测试仪、前照灯检测仪、摩托车轮偏检测仪和声级计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 操作规定 3.1 侧滑检验台 (1) 技术依据: 页脚内容1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1996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2) 核查项目及要求: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 (4)核查方法: 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左、向右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 i-S i/L 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 x 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 S 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 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页脚内容2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5)核查周期 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 3.2车速表检验台 (1) 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1996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2) 核查项目及要求: 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测(转)速仪60km/h以上±0.6%(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4) 核查方法: 页脚内容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使用、保养和维护,以延 长仪器设备寿命,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DXC公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公司制造)的使用操作 3、职责 操作人员:按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作使用登记。保管人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计量检定员:负责该仪器的周期检定计划及实施。 科室负责人:负责仪器综合管理。 4、仪器设备性能技术指标 4.1波长范围和波长精度: 4.1.1波长范围:4.1.2装置: 4.1.3波长准确度; 4.1.4分辩率:优于 4.1.5光带宽度:档自动切换。

4.2仪器稳定性:30分钟内静态基线漂移V 。10分钟内 动态基线漂移v 。 5、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维护 5.1本仪器必须设专人管理,实行专管共用,使用人员必须经专门培 训。 5.2仪器正常使用环境: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干燥(使用温度为10C~ 30C)、无腐蚀性气体、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 5.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仪器出现故障应马上切断电源,立即向管理人员 或科室负责人报告,查明原因及时修理,不得擅自“修理”,并作好有关记录。 5.4每周预热一次机器(30min)。 5.5严禁频繁开关机,以免损坏电源。并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线。 6、操作程序 6.1 原子吸收操作程序 6.1.1开机顺序 上灯、抽风,打开总电源和稳压器、计算机、主机电源。 6.1.2测量操作步骤 1.选择元素灯及测量参数+ ⑴进入操作软件,选择火焰操作程序

⑵选择需要测量的元素,点击“样品表”输入样品测量次数,填写测量样品名称 测量液体时“进样量”和“定容体积”为1:1,测量固体时“称样量” 和“定容体积”按照实际情况输入,测量次数为3次,点击“完成” 进入“仪器调整” 对话框。 ⑶ 调整原子化器,让主光束光斑的公司与燃烧缝垂直同一平面内且 相互平行,并保证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大约为7mm. ⑷单击“仪器调整”页面,输入“增益”为“250--300 ”然后再单击“波长设置”,点击波长精调“短或长”找个最大值,后点击“自动增益”让主光束能量保持在97%--102%之间为宜。 (5)预热30min 2?点火步骤 (1)打开空气压缩机(先开风机后开工作开关),调整空压机出口压力为:0.2-0.3Mpa. (2)打开乙炔钢瓶开关阀,调整出口压力为:0.05-0.1 Mpa用发泡剂检查各个连接处是否漏气 (3)检查废液管内是否有水封,保证有水封后按“点火开关”操作。(4)单击点火按键,观察火焰是否点燃;如果第一次没有点燃,请等5-10秒再重新点火 (5)火焰点燃后,把进样吸管放入蒸馏水中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含原理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使用规程 一、开机 1.打开主机电源,预热30分钟。 2.安装空心阴极灯,通过主机键盘输入工作灯电流,预热15分钟。 二、测试条件选择 3.主机和空心阴极灯预热结束,打开计算机,然后打开工作站。 4.选择测定元素。 5.输入一定负高压后,调整灯位。 6.对光路和调节燃烧器高度。 7.选择测定波长和调节能量值。 8.输入积分时间和测定次数。 三、样品测试(火焰法) 9.开空气压缩机。 10.打开乙炔钢瓶开关,调节减压阀至压力为0.075kp a。 11.输入标准溶液浓度。 12.打开乙炔开关,调节流量为1.5,按点火按钮点火。 13.燃烧3分钟后吸喷去离子水,燃烧状态稳定后按增益键调零。 14.测试标准溶液。 15.测试样品。 四、关机 16.测试完毕,吸喷1%硝酸溶液5~10分钟,然后吸喷去离子水15分钟。17.关闭燃气。 18.排去空气压缩机内的水分,关空气压缩机。 19.排去管路中的乙炔和空气。 20.退出工作站,关灯和主机。 21.关排气扇。 22.倒干净废液罐中的废液,并用自来水冲洗废液罐。 23.待燃烧器冷却后,卸下燃烧器,用自来水从颈部冲洗燃烧器内部,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最后用干毛巾和滤纸擦干水。 24.清洁燃烧室、实验桌、仪器室。 25.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关好门窗水电。

仪器原理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 (1)用该元素的锐线光源发射出特征辐射; (2)试样在原子化器中被蒸发、解离为气态基态原子; (3)当元素的特征辐射通过该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区时,部分光被蒸气中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通过单色器和检测器测得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即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从而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元素在燃烧器或者热解石墨炉中被加热原子化,成为基态原子蒸汽,对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强度与试液中被的含量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 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长度),每台仪器的L值是固定的;C是被测样品浓度;所以A=KC。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锐线辐射源)、试样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单色仪)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相应的检测装置以及显示系统),如下图: 原子化器主要有两大类,即火焰原子化器和电热原子化器。火焰有多种火焰,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空气—乙炔火焰。电热原子化器普遍应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因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就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带石墨炉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前者原子化的温度在2100℃~2400℃之间,后者在2900℃~3000℃之间。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利用空气—乙炔测定的元素可达30多种,若使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测定的元素可达70多种。但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安全性较差,应用不普遍。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般可检测到PPm级(10-6),精密度1%左右。国产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都可配备各种型号的氢化物发生器(属电加热原子化器),利用氢化物发生器,可测定砷(As)、锑(Sb)、锗(Ge)、碲(Te)等元素。一般灵敏度在ng/ml级(10-9),相对标准偏差2%左右。汞(Hg)可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定近50种元素。石墨炉法,进样量少,灵敏度高,有的元素也可以分析到pg/ml级。而且石墨炉的原子化效率接近100%,而火焰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左右;用石墨炉进行原子化时,基态原子在吸收区内的停留时间较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对化学分析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2.2本程序仅适用于具有光谱分析及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3权责 3.1分析工程师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4期间核查条件 4.1环境条件 4.1.1仪器应安放在无剧烈震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附近应无强电磁场干扰,仪器上方应有排风系统。室温应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仪器供电电压为(220±22) V,频率为(50±1)Hz。 4.2 核查设备 4.2.1 空心阴极灯:Cu,Mn等,其起辉性能及稳定性等经检查合格。 4.2.2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配制铜标准溶液:空白0.5mol/l HNO3 、0.50 、1.00、3.00 、 5.00*μg/ml,不确定度1%。 4.2.3 秒表:最小分度1 s。 4.2.4 量筒:容量10 ml,最小分度0.2 ml。 4.2.5 去离子水:电导率不大于0.1μs/cm。 5期间核查内容 5.1 外观检查与初步检查 5.1.1 仪器标志、设备状态标示应齐全。 5.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均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位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无泄漏。 5.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

5.2分辨率测定 点亮锰灯,待其稳定后,光谱带宽0.2 nm,调节光电倍增管高压,使279.5 nm 谱线的能量为100,然后扫描测量锰双线,此时应能明显分辨出279.5和279.8 nm两条谱线,且两线间峰谷能量应不超过40%。 5.3火焰原子化法测铜检出限(CL(K=3)) 5.3.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分别对铜标准溶液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建立一次标准曲线和一次方程:ABS=K0+K1C,其中K1即为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S)S=dA/dC=k1 [A/(ug.mL-1)] 5.3.2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标尺扩展10倍,对空白溶液(或浓度三倍于检出限的溶液) 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并求出其标准偏差(sA)。 5.3.3 按下式计算仪器测铜的检出限: CL(K = 3) =3sA/S(μg/ml) 5.4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精密度 5.4.1在进行第5.3条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的某一溶液,使吸光度为0.1~0.3范围,进行七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即为仪器测铜的精密度。 5.5样品溶液的吸喷量(F) 和表观雾化率(ε)检定 5.5.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在10 ml量筒内注入去离子水至最上端刻线处,将毛细管插入量筒底部,同时启动秒表,测量1 min时间内量筒中水所减少的体积,即为吸喷量(F)。 5.5.2将进样毛细管拿离水面,待废液管出口处再无废液排出后,将它接到10 ml量筒(量筒1) 内(注意:保持一段水封)。在另一量筒(量筒2) 内注入10 ml水,将毛细管插入水中,直至10 ml水全部吸喷完毕,待废液管中再无废液排出后,测量排出的废液体积V (ml),并计算表观雾化率(ε):=(10-V)/10*100%。 6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 6.1仪器外观与初步检查 应符合5.1条规定。 6.2分辨率

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模版)

控制编号-ZY-388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作业指导书 的评定 实施日期:2011年1月5日控制状态:受控

期间核查结果的评定 “期间核查”也可被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它通常是指实验室自身对其设备在两次定期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的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始终保持着检定时的准确度。 一、对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 根据昆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期间核查程序》规定,本所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对检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1.采用高一精度的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查;2.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3.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4.百分比差的方法等;5.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比对等。 本作业指导书将给出上述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结果评定的方法,指导相关人员完成期间核查。 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En= 式中:X lab—测量值; X ref—标准物质指定值; U 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U ref—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2.对两台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较的方法。 适用范围:实验室中两台相同(技术指标相同)的仪器设备。 En= 式中:X1是被核查仪器A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 X2是被核查仪器B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

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文操作作业指导书解析

仪器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规程生效日期: 版次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1目的 使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范围 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 3职责 3.1检验室负责制定操作规程 3.2仪器负责人组织实施操作规程并保证仪器的有效使用 4使用前的准备 4.1选定和安装需要的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 4.2配置好需要的标准溶液、基体改进剂等需要的试剂溶液。 5操作规程 5.1开机与分析测定 5.1.1开室内总电源开关;石墨炉电源开关;之后开空气压缩机,充满气后,使空压机输出压力保持在4.6㎏/㎝2以上;开氩气在0.35-0.4MPa;开启通风系统。 5.1.2打开计算机后,可以开主机电源,此时仪器石墨炉的自动进样器进行自检。 5.1.3点击计算机桌面上的AA Winlab Analyst 快捷图标,进行联机,此时光谱仪对光栅、马达等进行自检,直到屏幕上出现Select Workspace 画面。 5.1.4在Technique中通过箭头“▼”选择分析技术Flame或Furnace,如果不更换直接点击“Menus and Toolbar”即进入工作界面;如果改变分析技术,要确保火焰或石墨炉系统转变时没有阻挡。 5.1.5火焰法(Flame) 5.1.5.1 打开乙炔气体使输出压力在0.1M Pa。 5.1.5.2 在工作站窗口中点击工作界面(Workspace),选择MANUAL FL,便会弹出 以前保存的工作界面,若没有可以自己设定工作界面,即点击快捷菜单中的Manual、Results、Flame、Cailb四个图标,即打开四个常用的工作窗口,即可建立一个工作界面,以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 5.1.5.3点灯 (1)点击Lamp菜单,弹出Align Lamps窗口,检查待测元素的灯是否安装。 未安装的灯,若是PE公司的灯直接装上即可,若其他公司的要装合适的转 接头。安装好后,PE公司的灯会自动识别,并有一个推荐的使用条件,非 PE公司的灯则要手动在相应位置输入灯元素符号(如Zn、Fe等),再输入 使用条件,因为推荐条件不一定适合。 (2)在该窗口ON/OFF上单击是预热待测元素的灯,在Setup单击不但点亮测定元素的灯,同时仪器的波长狭缝等条件也被调节到设定状态。若改变灯 电流等使用条件,在窗口下边单击图标“Repeak”即可。 (3)国产灯一般选择大于等于最大灯电流的1/3即可。灯电流太大,能量就高,测试时稳定,但灵敏度低,并且灯的寿命也短。一般设置的灯电流使能 量达到可以测试就可以了,一般在2000以上,但有些元素的灯能量很低, 只有几百,如Fe、Cd、Mn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U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从光源中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使通过的光波强度减弱,根据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利用锐线光源在低浓度的条件下,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 A=lg(I0/I)=KLN0 (1) 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经原子蒸气吸收后的透射光强度,K为吸光系数,L为辐射光穿过原子蒸气的光程长度,N0为基态原子密度。 当试样原子化,火焰的绝对温度低于3000K时,可以认为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数目实际上接近原子总数。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与试样浓度c的比例是恒定的,则等式(1)可记为 A==K’c (2) 式(2)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常用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试剂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标准溶液1~4号 3.样品溶液1~2号 四、操作步骤 1.开机前先检查水封是否有水,乙炔管道有无泄漏(空气中有无乙炔气味) 2.打开抽风机 3.打开电脑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 4.分析方法设计

进入软件→点文件→选择新建→选择分析方法(火焰法、石墨法、氢化物法等)→分析任务选择(Cu、Pb、Ca等)→填写数据表(批数、个数、测量次数、稀释倍数)→展开→完成→仪器控制→点击自动波长→精调→完成→检测(准备两杯水,一杯调零,另一杯洗样管) 5.将元素灯预热30min 6.打开空压机,将压力调到0.3Mpa 7.打开乙炔钢瓶阀,将出气阀压力调到0.05~0.06Mpa之间 8.调整燃烧器高度,对好光路 9.旋开仪器上的乙炔伐,按点火开关,点火,调节火焰大小,开始检测 10.标准空白(纯水)读数5次,平均 11.标液1~标液4各读数5次,平均 12.建立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应在0.995以上。 13.未知样品读数5次,平均。从标准曲线中求得结果。 14.检测完毕后,保存数据 15.点火吸去离子水10min,在关乙炔伐,使管道中气体烧完再关仪器、电脑、空压机。 五、结果处理 1.记录操作条件 灯电流 燃烧器高度 狭缝宽度 乙炔流量 空气流量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Cu含量。

原吸期间核查计划及结果评价

原子吸收期间核查计划及结果评价 1 目的 为保证本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两次检定/校准间隔内保持其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制定本期间核查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期间核查方法适用于AA-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核查频率每年一次,本次核查时间为距上次外校7个月。 3 期间核查程序 3.1 火焰原子化法检定 3.1.1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C L) (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 ug/ml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建立一次标准曲线Y=a+bX,其中b即为仪器测定铜的灵敏度(S) S=dY/dX=b (其中X的单位:ug/ml) (2)使用上述标准曲线,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记录吸光度,并求出其标准偏差( S)。 A (3)按下式计算铜的检出限:C L(K=3)= 3SA/S(其中C L的单位:ug/mL)3.1.2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重复性(RSD) 在3.1.1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吸光度在0.1-0.3范围内的某一浓度溶液,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即为仪器测铜的重复性。

3.1.3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线性误差△x i 在3.1.1完成后按如下公式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点(系列1计算1.0 ug/ml )的线性误差△x i 3.2 石墨炉原子化法检定 3.2.1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检出限(Q L ) (1)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 ng/ml 镉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建立一次标准曲线Y=a+bX ,按如下公式为仪器测定镉的灵敏度(S ) S=b/V (其中V 为取样体积,单位:ul ) (2)使用上述标准曲线,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吸光度测量,记录吸光度,并求出其标准偏差(S A )。 (3)按下式计算镉的检出限:(3)3L K A Q S S == (其中Q L 的单位:pg ) 3.2.2 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的重复性 在3.2.1测定时,选择系列标准溶液中吸光度在0.1-0.3范围内的某一浓度溶液,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仪器测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作业指导书样本

1、目的: 规范原子吸收仪操作程序, 正确使用仪器, 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范围: 适用于WFX-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火焰法和石墨炉法) 的使用操作。 3、职责: 3.1 WFX-200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人员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 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作使用登记。 3.2 仪器保管人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3 科室主任负责对违规情况进行查处, 并进行跟踪纠正。 4、技术指标:

5、适用工作环境 使用环境: 温度范围: 10℃~35℃, 相对湿度<80%, 远离任何产生强电磁场、高频波的设备, 具有良好的通风, 无振动, 无灰尘、潮湿和腐蚀性气体, 避免阳光直射。严禁乙炔气体接触铜, 银等金属。严禁烟火。 6、操作步骤: 6.1 开机程序 1)首先打开总电源, 开仪器主机电源开关, 仪器预热30min。 2)打开电脑, 进入软件wfx200。 6.2 火焰法

在”编辑分析方法”选择”火焰原子吸收”操作程序。 1)选择: 创立新方法, 选择需要测量的元素( Cu/或者 其它相应要检测元素符号) , 状况( 谱线、标准曲线、灯位置、灯电流均相同) 只需编辑一次, 即不需要每次开机都先编辑。 2)选择元素灯位、狭缝0.2-0.4( 铁、锰选择0.2) , 或根据元素要求选择。 3)测量条件: 选择: 工作曲线, 读数时间不变; 阻尼常数改为2。 4)工作曲线参数: ( 火焰法) 选择浓度单位ug/L, 根据检测标准要求选择设定相应浓度, 例如: 0、 1、 2、 3、 4、 5; 测量次数选择3。 5)火焰条件:空气-乙炔, 乙炔流量选择1.2。点击”完成”。 6)编辑样品: 分析任务设定: ( 选择新建/或者储存方法) 例如选择1( Cu) , 确定。点击”样品表”输入样品测量次数, 如”1, n”是指测量1-n个样品, 根据样品的实际数量输入测量次数。填写测量的样品名称。测量液体时”进样量”和”定容体积”为1: 1 。测量固体时”称样量”和”定容体积”按照实际情况输入。测量次数为3次。点击”完成”进入”仪器调整”对话框, 更改浓度( ug/L、 mg/L、 g/L) 单位( 根据检验标准要求, 一般情况选 mg/L) 。

实验室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doc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期间核查程序 修改记录: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实验室期间核查程序版号:第2版,页码1/2 1 目的 为证明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状态在校准有效期内是否得到保持,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所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职责 3.1 检验人员负责期间核查的具体实施,并对检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3.2 实验室负责人提交期间核查计划,并对期间核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3 检验所所长负责期间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的审批。 4 程序 4.1 选择期间核查对象的原则: 4.1.1所有的测量标准、标准物质都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4.1.2对于新购设备,选择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 4.1.3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 4.1.4分析历年校准证书/检定证书,选择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的检测设备。 4.1.5曾经过载或怀疑有质量问题的设备。 4.2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方法 4.2.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E n=|lab ref | √U lab2+U ref2 式中:X lab—测量值; X ref—标准物质指定值; U 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U ref—参考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没有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

TAS990火焰型原子吸收作业指导书

TAS-990火焰型原子吸收作业指导书 一、开机: (1)打开抽风设备; (2)打开稳压电源; (3)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Windows 桌面系统; (4)打开TAS-990火焰型原子吸收主机电源; (5)双击TAS-990程序图标“AAwin”,选择“联机”,单击“确定”,进入仪器自检画面。 等待仪器各项自检“确定”后进行测量操作。 二、测量操作步骤: 1.选择元素灯及测量参数: (1)选择“工作灯(W)”和“预热灯(R)”后单击“下一步”; (2)设置元素测量参数,可以直接单击“下一步”; (3)进入“设置波长”步骤,单击寻峰,等待仪器寻找工作灯最大能量谱线的波长。寻峰完成后,单击“关闭”,回到寻峰画面后再单击“关闭”。 (4)单击“下一步”,进入完成设置画面,单击“完成”。 2.设置测量样品和标准样品: (1)单击“样品”,进入“样品设置向导”主要选择“浓度单位”, (2)单击“下一步”,进入标准样品画面,根据所配制的标准样品设置标准样品的数目及浓度, (3)单击“下一步”;进入辅助参数选项,可以直接单击“下一步”;单击“完成”,结束样品设置。 3. 单击“参数设置按钮”,弹出“测量参数”窗口,在“常规”窗口设置测量重复次数, (一般设置3次即可);单击“显示”按钮,设置吸光度范围,(一般在-0.1—1.0);单击“信号处理”按钮,计算方式为“连续”,积分时间是1秒。滤波系数必须是1。单击“确定” 完成参数设置。 4. 点火步骤: (1)检查光斑,通过选择“燃烧器参数”调节光斑到最佳位置; (2)检查仪器后部液位检测装置是否有水;检查紧急灭火开关是否关闭; (3)打开空压机,观察空压机压力是否达到0.25MP;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说明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说明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为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其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光源、原子化器、光学系统、检测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1、光源 为测出待测元素的峰值吸收,须采用锐线光源,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辐射强度大、辐射稳定、发射普线宽度窄。空心阴极灯是目前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使用的主光源,属于辉光放电气体光源。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由被测元素或含有被测元素的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空心阴极和一个阳极(钨、钛或锆棒),密封在充有低压惰性气体的带有石英窗的玻璃壳内的电真空器件。 当在两极之间施加几百伏的高压,两极之间会产生放电,电子将从空心阴极内壁射向阳极,并在电子的通路上又与惰性气体原子发生碰撞并使之电离,带正电荷的惰性气体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内壁猛烈地轰击,使阴极表面的金属原子溅射出来,而这些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及离子发生碰撞并被激发,于是阴极内的辉光便出现了阴极物质的光谱。 空心阴极灯的阴极材料的纯度必须很高,内充气体也必须为高纯,以保证阴极元素的共振线附近不含内充气体或杂质元素的强谱线。 空心阴极灯的操作参数是灯电流,灯电流的大小可决定其所发射的谱线的强度。但是需根据具体操作情况来选择灯电流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空心阴极灯在使用前需预热10~15min。 2、原子化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中常用的原子化技术是:火焰原子化和电热原子化。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子化技术如氢化发生法、冷原子蒸气原子化等。 1)火焰原子化系统——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雾化室、燃烧器三部分组成。常见的燃烧器有全消耗型和预混合型。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预混合型燃烧器。 2)、电热原子化系统——石墨炉原子化器 非火焰原子化器中适用广的是管式石墨炉原子化器。组成部分为:石墨管、炉体、电源。样品直接放置在管壁上或放置在嵌入管内的石墨平台上,用电加热至高

原子吸收期间核查规程TAS(重编)剖析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规程 1 目的 为了使仪器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 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TAS-990 Super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2.2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对TAS-990 Supe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使 用。 3 权责 3.1 分析工程师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定义 本规程所用相关术语的定义参见GB/T4470-1988《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 5 作业内容 5.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5.1.1概述:本期间核查参考JJG694-1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制定。 5.1.2 核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5.1.2.1火焰原子化铜的精密度检定 A 将仪器各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对铜标液(0.5μg/mL ,2.0μg/mL)进行测定(将参数选项中标准的测量重复次数设定为3次),建立标准曲线。 B 用1μg/kg铜标准溶液,进行7次测定(将参数选项中样品的测量重复次数设定为7次),求出精密度不得大于0.7% 拟制:审核:批准: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规程 1 目的 为了使仪器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 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TAS-990 Super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2.2 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对TAS-990 Supe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使 用。 3 权责 3.1 分析工程师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定义 本规程所用相关术语的定义参见JJG694-1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 作业内容 5.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5.1.1概述:本期间核查参考JJG694-1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制定。 5.1.2 核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5.1.2.1石墨炉镉的精密度检定 A 将仪器各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对镉标液(1.0n g/kg ,2,0n g/kg)进行测定(将参数选项中标准的测量重复次数设定为3次),建立标准曲线。 B 用1n g/kg镉标准溶液,进行3次测定(将参数选项中样品的测量重复次数设定为3次),求出精密度不得大于2% 拟制:审核:批准: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光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拟制: 审核: 批准: 万年万拓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1、目的 为保持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使其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

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期间核查。 3、依据文件 JJG 694-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职责 4.1 核查人员记录期间核查数据。 4.2 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情况。 4.3 实验室主任审核期间核查记录。 5、期间核查周期 在两次校准/检定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期间核查。 6、环境条件 6.1 环境温度:10~30℃。 6.2 相对湿度:≤80%RH。 7、计量性能要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8、通用技术要求 8.1 仪器应有下列标识: 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工作电压及频率。 8.2 所有紧固件均应安装牢固,连接件应连接良好,各调节旋钮、按键、和开关均能正常工作,无松动现象,电缆的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 8.3 气路连接正确,不得有漏气现象,起源压力应符合出厂说明规定的指标。 8.4 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损伤。仪表的所有刻度线应清晰、粗细均匀。指针的宽度不应大于刻度的宽度,并应与刻线平行。 9、期间核查步骤 9.1 标志、标记、外观结构检查 按照第8章的要求,用目视及手动方法逐一进行检查。 9.2 基线稳定性 在0.2nm 光谱带宽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波长为324.8nm ),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二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min 后,用“瞬时”测量方式,设置时间常不大于0.5s ,通过观察,记录15min 内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声(峰-峰值)。 9.3 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检出限 9.3.1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根据仪器灵敏度条件,选择系列1:0.0,0.5,1.0,3.0μg/ml 或系列2:0.0,1.0,3.0,5.0μg/ml 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点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测定,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由仪器换算出工作曲线(i i bc a I +=)及其线性相关系数(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