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中国风系列)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中国风系列)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中国风系列).txt 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 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 的自己有太多担忧。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全三卷)
上卷: 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 黄庭经 抱朴子内篇 褚氏遗书 养性延命录 医心方 素女经 玉房秘诀 玉房指要 洞玄子 素女方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医方类聚 诸病源候论 千金要方 延寿第一绅言 三元延寿参赞书 格致余论 养生四要 广嗣纪要 万氏妇人科 古今医统大全 本草纲目 遵生八笺 既济真经 修真演义 医学正印种子编 东医宝鉴 素女妙论 紫闺秘书
下卷 广嗣要语 福寿丹书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吕祖三尼医说管窥 吕祖师先天虚无太--金华宗旨 吕祖五篇注 性天正鹄 修真辨难前编参证 修真辨难后编参证 秘本种子金丹 妇科玉尺 广嗣五种备要 尹真人东华证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古法养生十三经则阐微 泄天机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 如是我闻 琐言续
管窥编 上品丹法节次 玄微心印 梅华问答编 金丹节要 二懒心话 泥刃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樵阳经女功修炼箴言 西王母修正途十则 男女丹功异同辨 男女房中秘密医术 男女强壮法 花柳易知 霉疠新书
中卷 养病庸言 道书十二秘诀灵篇 阴丹慎守诀 还源篇 金丹四百字注 翠虚吟 道枢 三丰丹诀 玄谭全集 紫团丹经 真仙秘传火候法 了真子西江月十二首 宜麟策 金丹真传 吕纯阳房术秘诀 玄肤论 金丹就正篇 金丹大旨图 七破论 霉疮秘录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摄生总要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下卷→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下卷→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下卷→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清人阂一得纂辑古道书而成。

十三则所述,大约养生家所熟习的功法,乃导引调息,炼精化气为主。

其言粗浅易明,不涉龙虎坎离卦爻斤两等玄秘之说。

两手握固,闭目冥心人身一心耳,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日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

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

欲收人心,必须握固。

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

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

况心具阴阳,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

稽其寄官,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

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成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

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

其间时候,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

冥心须久,久则方妙,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我言行是功,必须功夫长久些者,一以心静不易,而欲令其安然而冥则尤非易。

一以心冥而安,斯为真冥,而一身之气来朝。

其朝绦阙也,谅非一朝便能化液,苟非聚之久而周,则如云如雾之效不现。

且必吾心冥而安也,则其所聚之气亦始和之极,然后得有变化之机呈焉。

此一定之理,奈何有马到成功之想乎?闻之师云,世人中官痰饮之多、酿成痼疾者,无他,每于食后脾倦,或瞪目呆定,或闭目冥定,其在绛宫上下四傍之气亦随而拥护之,亦有如云如雾光景:但不到化液而起,或即到化液之后,彼不知内养之诀而徒知便安一层,则所滴之液,小点人心而傍落于中脘左右,则成痰,久久积多,则成痰饮症。

世之修养家亦多此停饮之症者,无他,于冥心一功上不加功,略行香寸许或半寸许即行他功,其灵液未化血而中止之故耳。

我深悉此病,故每劝人于此一步功上,着实加功。

今故不惮烦而疏说如上,见者幸勿视为常谈而忽诸。

噫!行得液滴化血之后,不接行调心之诀,则又将酿骇人病出矣。

房中养生秘术

房中养生秘术

房中养生秘术《黄帝内经》中提到“七损八益”,实际是指自古即有的房中养生术,可以看做是古代的夫妻性生活卫生指南。

中国古代的房中养生渊源不绝,比如道教中有采阴补阳之说,把房中当作修炼的方法。

行房是不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呢?朱丹溪在《房中补益论》中很客观地论述过这个问题。

丹溪翁认为:人的一切烦恼、苦痛均来自于“火”的妄动,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升火降,循环无端,这是正常的生化过程。

心火为君,主动,肾水主静。

心不动则身不动,心动,便生出很多欲念。

所以儒、释、道都讲究静心为修炼的入手法门。

儒家讲究正心、收心、养心、求放心,道家说静心、虚其心,释家讲心无挂碍,都是由此而来的。

心火是君火,是最主要的部分;肝、肾中也有火,为相火,是从属的部分。

如果心火不动,相火也就安守本分,不会造成什么损伤,君相各安其位,生化如常。

《黄帝内经》中的“七损八益”,根据九宫方位图,七为兑,属少女,八为艮,属少男。

当少女遇到少男上兑下艮,就构成咸卦。

咸卦是语意非常明确的一卦,就是少男少女相互感应,是对男女情爱过程的描述。

咸,下面多一个心字就是感,少男少女相遇,就会有所感应,感应之后就会想进一步接触、亲近。

从感到咸,就是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一种状态。

而且咸卦是《周易》下经34个卦的第一个卦,上经30个卦主要讲天道,下经34个卦主要讲人道,而人道从男女开始,由少男少女感应开始,然后到家庭和谐,再推及到家庭以外,这样天下才会和谐,万物也会化育,生生不息。

咸卦是上兑下艮,兑代表是喜悦,而艮代表停止、终止,其中蕴含着虽然喜悦但要知止。

如果遇艮不止,一味贪欢,必然有损。

如果年少时贪欢恋欲,就算父母给的先天之体再好,也是徒然。

过了40岁,如果不节制,体内君火与相火就会灼烈躁动,耗尽肾水,只能是髓枯水尽。

房中之乐,一在于取,一在于予,只取不予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单单从房中术中获得补益身体的效果,是不可取的。

所以,男女相处核心就是“咸”——感其心,要注重心灵深处的“感”,有深厚的情感,夫妻生活才能愉悦。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房中养生法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房中养生法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房中养生法古代善养生的人,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老而益壮。

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在追述彭祖的长寿秘诀时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睡。

”提示人们节制性欲,以求寿考又是何等重要!古代帝王多短命,究其原因,主要是威严显赫养成了他们骄奢淫逸。

汉赋家枚乘在分析楚太子的病根时说:“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可见养尊处优,贪女色,纵酒欲是他们短命的主要原因。

明万历的儿子光宗朱常洛39岁继皇位,郑贵妃为了讨他欢心,一次就进美女数名,常洛每天莺歌燕舞,女乐承应,甚至彻夜连幸数女,房事过度,纵心竭意,很快就一病不起,又服鸿胪寺李可灼炼就的仙丹,刺激性欲,所以,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驾鹤仙游了”。

淫声美色是破骨的斧锯,“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是以当今少百岁之人。

”现代研究表明:性生活对人体是有很大消耗的,男方除开排出生殖细胞外,双方还要相应地分泌大量的腺体和多种激素,这些物质在体内的造价之高,消耗以后对人体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同量的血液。

性交排出的精液是精子、前列腺液、性激素的混合液。

精子和性激素是由睾丸产生的,过频的射精,必然增加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

睾丸的萎缩又会加速衰老的来临。

过频的射精还会损失前列腺素,前列腺是人体细胞功能的局部调节者,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胃肠机能都有广泛影响。

此外,由下而上,由里而外扩展到全身的强烈的性反应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影响也很大,性生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能量和神经递质,严重者可出现器质性病变。

性生活既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强抑硬忍,都绝阴阳,亦可导致壅瘀之病。

司马迁《史记》有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资料,其中济北王侍女,因欲男子不得,遂发寒热、腰背痛。

房中养生秘籍

房中养生秘籍

房中养生秘籍房事养生法是探讨有关性生活的卫生之道,即运用各种养生疗法和谐夫妻生活,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强壮复健,祛病延年目的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房中养生秘籍,欢迎大家的阅读!房中养生秘籍古人,李渔(1611- 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著名文人和大戏剧家。

李渔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

满清入关后,他绝意功名,带着自己戏班子中的一群姑娘,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尤以扬州、南京、苏州等商业享乐城市为主。

过去,很少有人敢公开承认自己有好色的生理本能,尤其是在道德枷锁酷严的专制年代,但李渔却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

事实上,据史料载,李渔一生确与许多女演员、艺妓、青楼女子发生过性关系。

不过,在与大量女性的亲密接触中,李渔洞察了两性关系平等的内涵,并深刻认识到性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渔认为房事之乐是令人欢愉的,但对闺房之乐善处者“贵在有节”。

在他看来,在性生活上不放纵、能节制就有益健康。

李渔尤其反对妄服补药“助性”和借助“女色养生”的观念。

他说:“参苓芪术皆死药也,以死药疗生人,犹以枯木接活树”。

“女色养生”是指古代房中谬论中的“ 一男御数女、采阴补阳”之术,李渔认为,追求这种方法的人,这无疑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李渔讲求“房事”的欢愉,但强调在此事上一定要“有节”。

为此,他还具体论述了应如何节制性欲的几项要求,讲得娓娓动听。

一曰“节快乐过情之欲”。

李渔认为,情洽快乐时行房,男女易处于极乐之境。

但此时要有“刻刻虑之”,以防止“过情”,即过度纵欲,应做到“留有余地为善”。

就是说,在性生活上,也“居安思危”。

二曰“节忧患伤情之欲”。

李渔说:“忧中行乐,较之平常,其耗精损神也加倍也”,因为人在忧愁时行房,“体交而心不交,精未泄而气泄”,就好比“强愁人以欢笑其欢之苦更甚于愁”。

他提出在忧伤之时,房事要“较平时稍节则何”。

三曰“节新婚乍御之欲”。

他提醒人们,男女新婚,为欢容易过度,往往“一夕之耗,抵寻常数夕”。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上卷→阳有馀阴不足论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上卷→阳有馀阴不足论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秘笈』上卷→阳有馀阴不足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馀,阴常不足。

何以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

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夭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

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

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

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

而为人之父母。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取,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礼记》注日: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

《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日: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经日: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故阳道实,阴道虚。

又日: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

观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论。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二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

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脏六腑亦应之而衰旺。

四月属巳,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父,火旺则金衰。

六月属未,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

况肾水常藉肺金为母,以补助其不足。

故《内经》谆谆于资其化源也。

古人于夏必独宿而淡昧,兢兢业业于爱护也。

保养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尔。

《内经》日: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

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正火气潜伏闭藏,以养其本然之真,而为来春发生升动之本。

若于比时恣嗜欲以戕贼,至春开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

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气之伏,此论一年之虚耳。

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亦为一月之虚。

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薄蚀,尤愁愤怒,擎恐悲衰,醉饱劳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

房室养生的起源

房室养生的起源

房室养生的起源房室养生是一门研究性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医疗的科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古代认为性生活只能在房室中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把有关性保健、性医学等统称为"房室养生",又称"房中术"。

我国房室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里的硕果。

房室养生和古代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随着古代文化的产生、衍变而发生、发展的。

它肇始于上古,发展于秦汉,兴盛于晋唐,衰落于宋元,隐没于明清。

古代把性行为称之为"房事"或"房室"。

性交活动是动物的原始本能和生理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

人类的发生、发展、繁衍、昌盛都是这种本能行为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性行为和动物一样,只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没有半点约束。

这种广泛而频繁的性行为,谈不上房室养生,把性行为作为一门学问来加以研究,要追溯到黄帝时代。

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大约生活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

传说中的女娲在创造人类时,因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其他神仙请来帮忙,共同完成制造人类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创作。

于是上骈帮助制造人的耳目,桑林帮助制造人的手臂,而人最生要的部分--生殖器,则由黄帝来完成。

黄帝根据女娲的设计,在女孩子的大腿之间,安放了由阴毛高雅地掩盖着的一个像女人天性一样不令人注目而且腼腆的阴户--女性的外生殖器;在男人的大腿之间突出地安置了像男人性格一样醒目、放肆而自我突出的阴茎--男性的外生殖器。

于是,人--这个集体创造的作品首先以其不同的特性而产生。

延至先秦,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对人体从性成熟到性衰退的整个过程,作了极其详细的描述;在《汉书.艺文志》中对房室养生有了具体记载;近年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和先秦的一些竹简、帛书,如《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都是以房室养生为主体的医学专著。

应重视古代房中养生术的现代研究_宋书功

应重视古代房中养生术的现代研究_宋书功

生总要与阴阳双修》、《房事养生与性病证治》、
《性医学教程》主编之一、《性法医学》主编之
一,
电视专题片《中国古代性文化》等。主要
论文:《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略》、《破译诗经中男
清修派,丹鼎派,林林总总,至明清时遂有千门百派,
期的房事气功珍品一行气铭玉杖饰》等,均收
产生了大量的房中学著作。剔除其伪科学的内容,吸取 其科学的成分,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健康长 寿服务,应是当今学者必须面对的任务。
卷首语
应重视古代房中养生术的现代研究
宋书功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术开创最早,历史悠久,几千年 来,代代相沿,衍生出千门百派,留下了丰厚的文存。 迄今为止,虽有一些学者做了一些发掘整理T.作,但也 只是冰山一角。为了使这类养生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健康 长寿服务,实有用现代生物学、生理学、医药学等科学 理论进行广泛、深人地整理研究之必要。 中国养生学的祖师是老子,房事养生学的理论就是 老子开创的。《老子》六章写道:“人能够深藏元精, 那么生命就不会死亡。这个深藏元精的地方就叫做玄牝 (男女生殖器官)::玄牝的门,就是男女真元之气的会 合之处。氤氳交合,男女真元之气绵绵不绝,运用它 不要恣欲过度。”老子在这甩提出了房事养生的根本理 论——节欲宝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精气充足生命 力就旺盛,精衰生命就死亡。老子是从对婴儿的实验性 观察中发现这一理论的。《老子》五十五章写道:“含 有元精深厚的程度要能与初生的婴儿相比。婴儿筋骨柔 弱,小拳头却握得牢固;还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可小 牛牛却常常勃起,这是他精气旺盛的缘故。整天哭号 口J声音不嗄哑,是因为婴儿平和无欲而精气旺盛的缘 故。”老子开创的房事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遂成为后 世道家、黄老、道教学派的总纲,他们追求长生不死、 羽化登仙,于是房中术就是道学流派的专门和必修内 容。与老子同时而稍晚的关尹子依据老子的理论,提出 了阴阳栽接法和龙虎金丹伦,后来人又有“取坎填离, 阴阳互补”的理论,东汉后则有南派、北派,双修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性事法则善用八益避免七损我国古代房中术与气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房中术与气功应同时进行操练,即将气功、导引引入房中术,达到延年祛病的目的。

所谓八益,是指气功导引与两性交接相结合的八种方式八个步骤。

所谓七损,是指男女交合有七种做法对身体有害,合称七损八益,倘若不能运用八益、避免七损,那么人到了四十岁阴精就自然的衰减一半,五十岁起居生活显得衰老,六十岁则听觉失聪且视力不明,七十岁下体干枯而上体衰虚,阳器痿软不用,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完全是个衰老夫子了。

要想延缓这种衰老、恢复健康也有办法,那就是除去七损,以救治疾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

八益的具体内容:一是调治精气,二是致其津液,三是了解交合的适宜时机,四是蓄养精气,五是调和阴液,六是聚精益气,七是保持精气盈满,八是防止性的衰退,核心是保精积气。

八益的具体做法是:清晨起床,静坐,伸直脊背,放松臀部,徐缓呼吸,导气下行。

这就是“治气”;徐徐吞咽舌下津液,臀髋下垂,伸直脊背,收敛肛门,使气机通畅,谓之“致沫”,先嬉戏爱抚,神气和畅,情意相感,女方有性的要求时才交台,这叫“知时”;交合时,放松脊背,收敛肛门,导气下行,聚致前阴,此谓蓄养精气;交接时,阴茎的抽送出入不要粗暴与急速,宜和缓轻柔,这叫“和沫”;睡卧醒来,使阴茎勃起,坚硬挺拔而择时以进,这叫“积气”;交合达到性兴奋的高潮,纳气运行于脊背,停止性器的摆动,吸引天气,导气下行,静静地等待,这就叫做“待赢”;房事将要结束时,宜将余精洒尽,并趁阴茎未完全软痿时即退出,此谓“走倾”。

由此可知,八益主要自容是指在两性交合的全过程中,如何将气功导引与性行为或者交合方法相结合,入静调神,放松导气,和缓保精,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这正是我国古代房中养生学的特点之一。

关于气功导引与房室生活的结合,孙思邈亦有具体的描述,说的是交合时的呼吸方法。

大意是人交合时,常常用鼻深吸气,以口微微呼出,自然有益,交合结束,一身发热,是得气的表现。

又说:“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腹,小偃脊背,急以左手中两指抑饥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

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

”这是指射精时的气功修炼法。

又说:“使男女感动,以左手握持,思存丹田,中有赤气,内黄外白,变为日月,徘徊丹田之中,俱入泥丸。

两半合成一团,闭气深内纳出入,但上下徐徐咽气,情动欲出,急退之……。

”中补益,意守丹田,形神若一,呼吸吐纳,交合得体,可延年益寿。

孙氏是有名的道家,又是房中家,自东汉张道陵始,道教与房中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往往是两者同时修练,因此我国古代房中术又有道教的蛛丝马迹,这或许多少给房中术带来一点神秘的色彩,但并不妨碍它的遣疾与养生的微旨大义。

所谓七损,竹简《天下至道淡》,大意是说,七损的具体内容是指两性交合因动作过快、粗暴而产生阴茎或阴户疼痛,这叫“内闭”;交接时大汗淋漓不止,伤津损阳,这叫“外泄”;交接频繁,施泄没有节制,阴精竭尽,这叫“精气耗竭”;有交合的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此谓之怫;交合时喘息,心中烦乱不安,谓之“烦”;夫妇一方毫无性欲要求而强行对方交合,等于陷入绝境,此谓“绝”;交合时动作急速,多可导致精气耗竭,这就叫做“费”。

合称为七损。

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这七种情形都是应该避免的。

因为七损中不论那种情形发生,不仅不能获得和谐的性生活,有碍于夫妻之间的感情,而且可招致疾病,损害健康,这样的例子并非鲜见。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七损实际就是房事生活中应该禁忌的七种行为。

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嗣后,围绕七损八益的问题,古人进行了不少探索与研究,中心仍然是如何在性生活中做到遣疾与养生。

《医心方.卷二十八.七损》引《玉房秘诀》云:“一损曰绝气,绝气者,心意不欲而用之,则汗泄气少,令人心热,目冥冥,治之法,令女正卧,男担其两股,深案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

二损曰溢精,溢精者,心意贪爱,阴阳未和而用之,精中道溢,又醉饱而交接,喘息气乱则伤肺,令人咳逆上气,消渴,喜怒或悲惨惨,口干身热而难久立,治之法,令女人正卧,屈其两膝夹男,男浅刺,内玉茎寸半,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得快,日九行,十日愈。

三损曰夺脉,夺脉者,阴不坚而强用之,中道强写,精气竭,及饱食讫交接伤俾,令人食不化,阳痿无精,治之法,令女人正卧,以脚沟男子尻,男则据廗内之,令女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四损曰气泄,气泄者劳倦汗出未干而交接,令人腹热唇焦,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上,向足,女据廗,浅内玉茎,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子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五损曰谓机关厥伤者,适新大小便,身体未定而强用之则伤肝,及卒暴交会,迟疾不理,不理劳损筋骨,令人目茫茫,痈疽并发,众脉槁绝,久生偏枯,阳痿不起,治之法,令男子正卧,女跨其股,踞前向,徐徐案内之,勿令女子自摇,女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六损曰百闭,百闭者淫佚于女,自用不节,数交失常,竭其精气,用力强写,精尽不出,百病并生,消渴,日冥冥,治之法,令男正卧,女跨其上,前伏据席,令女内玉茎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七损曰血竭,血竭者,力作疾行,劳作汗出,因以交合,俱已之时,偃卧推深,没本暴急,剧病因发,连施不止,血枯气竭,令人皮虚肤急,茎痛囊湿,精变为血,治之法,令女正卧,高枕其尻,申张两股,男跪其间,深刺,令女自摇,精出止,男勿快,日九行,十日愈。

”在这里,《玉房秘诀》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明确指出不该交接而交的七种情况(实际为九种);其二,描述了其所治病症的具体症状;其三,申述了以相应的交合姿势与体位进行治疗。

显然较《天下至道谈》所述“七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尤其是企图通过交接的姿势与体位进行治疗的主张,不能不说是一种新的探索,姑且勿论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如何,但至少对于性的治疗具有启发意义。

事实上男女性功能障碍,以及相关的疾病,是可通过性行为(当然包括交合姿势与体位)的改变而进行治疗的。

所以不能认为是追求淫乐而轻易否定。

当然确定的价值还有待于实践资料的进一步验证。

动而少泄固精养生我国古代性科学家认为:“长生之要,其在房中”、“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所益也”(《抱朴子.微旨》)。

这足见房事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但房事养生是与精联系在一起的,动而少泄是为着积蓄精气,进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我国古代性科学家受先秦时期固精与固气学派影响,认为精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

竹简《十问》中的描述,大意是说,人的生气莫过于阴精,如果阴精郁闭,不能发生作用,百脉就会发生疾病;阴精不充盈,生殖机能就不能发育成熟,而不能繁衍后代,所以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关键在于阴精。

由此可见,养生的关键是蓄养阴精。

“凡彼治身,务在积精”,意思是说,凡善于养生的人,务必要积蓄精气。

这个思想对我国古房中养生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为了在房事生活中保护阴精,古人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与探索。

竹简《十问》有关描述,大意是说,长生的诀窍,在于寻求巩固精关的方法,精关经常的固护,就能聚藏阴精,使人生机旺盛而精神蓄积,其作用就会明显表现出来,精关闭约,阴精深藏,必使精液不会随意泄泻,各种疾病也就不会碰到,所以能够长生。

在古房中养生的诀窍就在于动而不泄、或少泄精。

正如《玉房秘诀》所说;“夫阴阳之道,精液为珍,即爱之,性命可保。

”那么交合而不泄精,究竟有什么效果呢?竹简《十问》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意思是说,如果交媾一个回合而不泻精,就会耳目聪明;交媾两个回合而不泻精,声音就会高扬洪亮;交媾三个回合而不泻精,皮肤就会润泽光亮;交媾四个回合而不泻精,脊柱和臂关节就不会损伤;交媾五个回合而不泻精,则臀部和大腿就会丰满结实;交媾六个回合而不泻精,便可使全身血脉通畅;交媾七个回合而不泻精,终身可能没有病殃;交媾八个回合而不泻精,可使寿命久长;交媾九个回合而不精,就会进入到神化的境界。

这种机械的比喻,应当活看,目的在于反复说明交而不泄精的作用。

实际的可信性如何,尚难定论。

但一点可以肯定,减少泄精的次数,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关于动而不施的效果,《玉房秘诀》写道:“一动不泻,则气力强;再动不泻;耳目(聪)明;三动不写泻,众病消亡;四动不写泻,五神咸安;五动不写泻,血脉充长;六动不写泻,腰脊坚强;七动不写泻,尻股益力;八动不写泻,身体生光;九动不写泻,寿命未央;十动不写泻,通于神明。

”显然与竹简《十问》所述大同小异,目的都是保元固精,却病延年。

当然这种动而不泄的实际效果如何,还要深入研究。

按照房事法度,夫妻间的性生活以能泄精为达到性高潮而享受其美乐的标志。

这是否与动而不泄相矛盾呢?《玉房秘诀》针对这一问题说,泄精后身体常感疲倦,耳中嘈杂嗡响,两眼欲睡,喉干咽燥。

全身关节困倦乏力,虽然恢复得很快,最终还是感到不舒畅。

如果交接时摇动而不泄精或少泄,则精力充沛,身体方便灵活,耳目聪明,虽有所抑制,但夫妻间情爱更深,好象尝到了甜头而永不能满足一样,这有什么样不快乐的呢?从性心理反应分析泄精与不泄精的感受差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为着生育,还是要泄精的;为养生就不一定要泄精,相互的情意感受就能获得快乐;至于贪图淫佚,频繁泄精,无疑有悖于房中法度。

事实上,古房中养生家并非完全主张不施泄的,只是要求少泄,而施泄的多少应当根据年龄、体质强弱、肾精盛衰而定。

《玉房秘诀》写道:“道貌岸然要不要欲泄精,宜爱液者也。

既欲求子何可泻?素女曰:人有强弱,年有老壮,各随气力,不欲强快,强快即有损。

”这个主张既合乎生育,又不悖养生法则,平允可从。

由动而少泄,进而又引出“还精补脑”。

《玉房指要》写道:“还精补脑之道,交接、精大动欲出者,即以左手中央两反映抑阴囊后大孔前,壮事抑之,长吐气并叩齿数十遍,勿闭气也,便施其精,精亦不得出,但从玉茎复回,上入于脑也。

……若欲御女取益而精大动者,仰头张目左右上下视,缩下部闭气,精自止”。

《洞玄子》也说:“凡欲泄精之时……即闭目内想,下拉下腭,踞脊引头,张鼻,歙肩,闭口吸气,精便自上,节阴多少,莫不由人,十分之中只得泄二三矣。

”以上所述,实际上是如何实施动而少泄,意思是要怎样才能达到抑制射精,而使之上升于脑。

这在今天看来的确难于理解,事实上精液不可上升于脑。

如果说能补脑的话,只是自我一种心理反应,因为精液施泄的调节还要结合气功修炼。

《说郛杂著》写道:“修养家存神于泥丸,使丹田之气上升。

盖神之所至,气亦随之而注也。

房中术所谓手接尾闾,吸气咽津,虽得其余绪,而亦不泄”。

所以,“还精补脑”的,内涵还是值得研究的。

有趣的是,《玉房指要》所说的抑制泄精的方法,可以用来治疗早泄,或者用于避孕,尽管效果尚难肯定,也可不妨试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