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文化

合集下载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
大理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民间仪式有着独特的魅力。

下面介绍几种大理白族的民间仪式。

1. 水陆婚礼
水陆婚礼是大理白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它融合了舞蹈、歌唱、宴席等形式,具有浪漫独特的风格。

在水陆婚礼中,新娘和新郎先要在水中相遇,然后再到岸上进行结婚仪式。

这个过程极富戏剧性和娱乐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接百家宴
接百家宴是白族族群中一项非常盛大的民间仪式,也是白族近代各种婚礼仪式中不可少的环节。

在接百家宴中,婚礼当事人要聘请许多周围的村庄的家庭为婚宴贡献菜品,以达到大规模的聚餐目的,这样的婚礼仪式比较重视集体意识和群体表现,其礼仪和仪式都较为复杂。

3. 白族侗族踩山会
白族侗族踩山会是大理白族非常重要的民间仪式之一,它是白族和侗族两种族群的文化活动。

该仪式一般在夏季举行,以畜耕文化、农耕文化和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演绎来纪念祖先和感谢大地的恩赐。

该仪式虽然历史悠久,但在现代社会中仍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4. 民间乐舞
民间乐舞是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蝴蝶舞、达望花舞、牛灯舞等,反映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民俗文化。

白族的蝴蝶舞表达的是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达望花舞则颂扬着勤劳和自尊心。

这些民间乐舞常常在节假日或者传统节日时演出,在白族民间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大理白族民间仪式多种多样,每一种仪式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民间仪式反映了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也为我们传承并发扬民间文化提供了契机。

白族文化解读

白族文化解读

白族文化解读
白族,是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一、节日庆典
白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三月街”,这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之一。

三月街通常在农历三月十五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白族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马、摔跤、歌舞表演等,同时还有盛大的物资交流市场,展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民间传说
白族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既有关于民族起源、英雄人物的传说,也有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

其中,《创世记》、《开天辟地》等神话传说,讲述了白族人民对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理解。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白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例如,白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土掌房”,既适应了云南的气候特点,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族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喜欢食用酸、辣、咸的食物,如酸竹笋、酸鱼、酸肉等。

在婚姻、丧葬等方面,白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四、宗教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和佛教。

原始宗教中,白族人民崇拜祖先和自然神灵,如山神、水神、土地神等。

佛教自唐代传入白族地区后,逐渐与原始宗教融合,形成了具有白族特色的佛教信仰。

此外,白族地区还有一部分人民信仰道教和基督教。

总的来说,白族文化是一种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白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白族文化和古代城墙的遗迹

大理古城白族文化和古代城墙的遗迹

大理古城白族文化和古代城墙的遗迹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古城作为白族文化的代表,融合了汉、白、藏、彝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景观。

一、白族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大理古城是白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深深融入了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白族绣娘、白族扎染艺人,还是古城内的白族传统建筑和艺术装饰,都展示出了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1. 白族传统建筑的魅力白族传统建筑以“三进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结构严谨而富有层次感。

在大理古城的每一条街巷都能看到这样的建筑风格,屋顶上装饰着精雕细琢的木雕和彩绘,展现了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2. 白族手工艺的独特技艺白族绣娘以其独特的刺绣技艺而闻名于世。

她们用针线在绸缎上绣出五彩缤纷的花卉、鸟兽和风景,寓意着吉祥和美好。

而白族扎染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扎染工艺将大理古城打造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古代城墙的意义与遗迹大理古城周围环绕着古代城墙,这些城墙是古城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

它们见证了大理历史上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1. 构筑城防的重要作用古代城墙在大理古城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保护古城免受外敌侵袭的重要防线。

城墙高耸而坚固,配备有城门、炮台等设施,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古城守护得水泄不通。

2. 历史变迁的见证大理古城的城墙见证了古代大理王朝的辉煌时期和沧桑变迁。

这些城墙曾是大理王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通过观赏这些城墙的遗迹,我们可以感受到大理古城悠久历史的底蕴。

三、文化与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大理古城白族文化和古代城墙的遗迹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保护大理古城的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设立相应的规划和管理部门,加强对古城的保护与维护工作。

白族的风俗简介

白族的风俗简介

白族的风俗简介1. 引言白族是中国数百个民族中的一个,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白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风俗。

本文将对白族的风俗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独特的民族。

2. 服饰白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而独特。

男性白族人通常穿着白色或黑色的长袍,腰间束一条色彩鲜艳的布带,戴着百花帽。

女性则穿着绣满花纹的长袍,而且头戴花冠和银饰,非常华美。

白族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婚嫁习俗白族的婚嫁习俗很独特,尤其是婚礼。

在传统的白族婚礼中,新郎要提前穿越一段“灶门”,意为离开父母的家庭,迎接新的生活。

婚礼上,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婚纱,并戴上百花冠,由新郎亲自为新娘戴上。

在白族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神圣而重要的,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婚姻仪式。

4. 舞蹈白族的舞蹈也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白族舞蹈通常是一种高度舞蹈与音乐结合的表演形式。

白族舞蹈动作流畅,优美而富有力量感。

舞蹈中大量运用了手臂的动作,并强调身姿的协调与舞者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白族的舞蹈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也是他们艺术才能的体现。

5. 民间音乐白族的民间音乐非常丰富多样,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他们善于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如竹琴、芦笙、弦子等等。

白族人民通过音乐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和交流,民间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白族的音乐也被用于庆典、祭祀等重要仪式,是白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节日庆典白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三月街”节和“火把节”。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通常在农历三月。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举行游街游艺和各种民俗表演。

火把节则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举行,人们手持火把绕行街道,祈求好运和祝福。

这些节日庆典不仅丰富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7. 饮食文化白族人喜好辛辣的食物,他们的饮食文化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服饰文化总结

白族服饰文化总结

白族服饰文化总结导言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滇西傣族自治州等地。

白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白族的服饰文化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

一、白族服饰的历史白族的历史悠久,包括服饰文化的历史也极为丰富。

早在唐代,白族的服饰就已经开始形成。

在宋代,由于白族地区的繁荣和交流,白族服饰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明清时期,白族的服饰文化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白族服饰的特点1.色彩鲜艳:白族的服饰以色彩鲜明著称,常见的颜色有红色、蓝色、黄色等。

这些鲜艳的色彩代表了白族人民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

2.刺绣工艺:白族的服饰以精湛的刺绣工艺著称。

白族妇女在平时就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刺绣,将各种花卉、鸟兽等图案刺绣在服饰上,使得服饰更加华丽、精美。

3.流苏和银饰:白族的服饰常常搭配流苏和银饰,使得服饰更加典雅华贵。

流苏的运用使得服饰在行走时具有优美的动感;银饰的使用则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财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4.民族特色:白族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往往可以从服饰上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的崇敬。

三、白族男女服饰的区别在白族的服饰文化中,男女的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

1.男性服饰:白族男性的服饰主要包括长袍、长裤等。

长袍的样式较为简单,常以黑色为主,腰部则采用大腰带束腰。

配饰方面,男性常戴帽子和挂饰,如红包、饰带等。

2.女性服饰:白族女性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上装、下装、围腰等。

上装常使用对襟、交领等设计,下装常为宽松的裙子。

女性还会佩戴发饰、项链、手镯等装饰品,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和品味。

四、白族服饰的现代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白族的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传承。

如今,白族的服饰文化已经走出了大理,走向了全国乃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白族的服饰文化,使得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

大理白族民间仪式大理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表现在各种民间仪式上。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理白族的民间仪式。

1. "三会庆礼":这是大理白族最重要的民间仪式之一,每年正月十五举行,也是白族传统农历新年的结束。

该仪式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庭平安。

仪式中,人们穿着传统的白族服饰,手持鲜花和香烛,集会在神庙中举行祈祷仪式。

仪式结束后,人们还会进行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如歌舞、竞技和传统手工艺展示等。

2. "刀杆节":这是大理白族独特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举行。

节日的核心活动是刀杆比赛,参赛者手持刀杆,在河岸上追逐着鸭子,并试图抓住它们。

据说,能抓住鸭子的人将会得到好运和丰收。

节日还有各种传统表演、游戏和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

3. "射水节":这是大理白族的另一个著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庆祝。

节日的核心活动是水战,人们手持水枪、水球等水器具,在街头巷尾相互泼水。

水战被认为是驱赶不幸和祈祷雨水的仪式。

除了水战,节日还有各种传统表演、游戏和民间艺术展览。

4. "大寨竹筒舞":这是大理白族特有的舞蹈形式,通常在节日庆典和婚礼上表演。

舞者手持竹筒,在舞台上转圈、踢腿和跳跃,展示他们的灵活性和舞蹈技巧。

该舞蹈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柔韧性。

5. "拉歌":这是大理白族的一种特殊音乐表演形式,通常在婚礼、祭祀和其他庆典活动中演出。

歌手会用特殊的技巧拉长音节,以表达出浓郁的情感和祝福。

拉歌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

以上只是大理白族民间仪式的一部分。

这些仪式不仅是白族人民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民族和游客了解和体验大理白族文化的窗口。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可以感受到白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大理白族文化

大理白族文化

(四)、扎染艺术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 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 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 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 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 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 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 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 包、帽子等等
(五)、茶味人生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是白家招待贵 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 回味”的茶道,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道茶叫 “苦茶”,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 道茶叫“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 甘境。第三道茶叫“回味茶” ,代表的是人生的淡 境。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 占居大理,鱼肉百姓,民 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 观音由西天至大理向罗刹 借地,罗刹不肯,终被观 音降服。百姓感激涕零, 于是年年三月十五日集会 于中和峰下,祭祀观音, 渐渐地就形成了如今的三 月街盛会。三月街是白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 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 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 艺体育表演的中心,热闹 非凡,盛况空前。
(三)、民族服饰
白族姑娘头上带的头饰上也 有着“风花雪月”。因为在 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 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 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 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月。 “苍山绿,洱海青, 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 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 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风下 关
月洱 海
上 关 花 雪苍 山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继承了南诏的 疆界,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 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 军攻占大理,大理国亡。
(一)、本主文化

白族人的特点及禁忌

白族人的特点及禁忌

白族人的特点及禁忌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

以下是关于白族人的一些特点和禁忌:
特点:
1. 语言和文化:白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体系。

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但与汉语有很大差异。

白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传统舞蹈、音乐、绘画和手工艺等方面的表现。

2. 服饰:白族人的传统服饰鲜艳多彩,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常穿黑色上衣和白色裤子,女性则穿有着独特花纹的色彩斑斓的长裙。

3. 信仰:白族人信奉的宗教主要是白族本土宗教,同时也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信仰。

4. 美食:白族美食以清淡、酸辣为特点,以米饭、豆腐、菜类为主要食材。

白族三道茶是他们的传统饮品。

禁忌:
1. 言语礼仪:白族人注重言辞的谦虚和尊重。

在与长辈、客人交往时,要用恭敬的语气称呼,避免使用粗鲁或不适当的言辞。

2. 宗教尊重:如果参观白族地区的寺庙或神圣场所,务必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不得有不当行为或言辞。

3. 用餐禁忌:与其他一些汉族地区类似,白族人也有一些用餐禁忌。

例如,不能把筷子竖立在饭碗里,不要直接用手触摸别人的碗筷。

4. 服饰尊重:在参观白族地区时,尊重当地的服饰风格,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总之,白族人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他们注重言语礼仪、宗教尊重、用餐礼仪和服饰尊重等方面的禁忌,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和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

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

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

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

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

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三月街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明代中叶,每年三月十五日,就在"苍山下贸易各省货"。

1636年徐霞客在游记中记有:"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

……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

……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真实地记录了三四百年前三月街"诸商云集,环货山积"的盛况。

清代白族音乐家李燮羲也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三月街的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全钱似水流。

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
三月街以骡马、木材、药材、毛皮等土特产品贸易为大宗,附近农民在三月街购买耕畜、农具,以备春耕。

而今,三月街成为滇西各族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联欢大会。

其中彝、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赛马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

"绕三灵"--白族的狂欢节:绕三灵,白语叫"观上览",意为"逛三都",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自娱性民间盛会。

"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

会期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

届时,洱海周围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浓妆淡抹,排成长蛇阵,第一天从大理城出发,"绕"到"神都"圣源寺,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仙都"河矣村金奎寺,祭祀宋时大理国国王段宗榜;第三天绕回"佛都"崇圣寺,祈祷上苍保佑,永镇山川,天地安宁,然后在寺旁的马邑村散会。

队伍以村为单位,每队前有两位老人手持杨柳枝和牛尾巴、白毛巾,边舞边对唱白族"花柳曲",后面的队伍有的唱调子,有的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

白天边走边舞,一路欢歌笑语;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

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通宵达旦。

因此,人们把"绕三灵"称为白族的"狂欢节"。

同一首歌--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县云龙、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约数万人,不约而同地汇集到剑川石宝山,弹唱对歌。

所有人唱的歌都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爱情。

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

通过对歌,使原来互不相识的未婚男女结为终身伴侣。

宝相寺是这个传统歌会的中心场地。

三坊一照壁--优雅的白族民居:白族多聚居于平坝的村落之中,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

村落多建于平坝或依山傍水的山脚地带。

白族民居通常以东西轴线安排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线深入。

大门设在东北角上,主房坐西朝东,和厢房、对斤(照壁)围成一封闭式院落。

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等。

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

"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两坊厢房,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所围成的封闭式院落;"四合五天井"则是由主房、对斤以及两边厢房围成的四合院,除大院外,四角瓦房形成四个小院,组成
大小五个天井。

除此以外,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以至"一进五院"的群体,称为"六合同春"。

白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

"掐新娘"与"抢枕头"--有趣的白族婚俗:白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

结婚这天称"正喜日",从早上起便开始摆宴待客,新郎要一桌一桌地给客人们敬酒、敬菜。

接着,新郎在媒人率领下,在哨口内声中去迎亲。

当迎娶的新娘进到男方家,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新媳妇则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祝福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

另外,洞房门坎上还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

这些吉祥物都是祝愿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幸福的象征。

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母仪式。

有的地方新娘新郎进洞房时,两人都得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谁就当家。

接着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
,永结同心,恩爱白头。

"三道茶"--讲究的白族礼仪:白族习惯喝烤茶。

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

"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

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

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

"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大理石--融入自然山水的石头:大理石系石灰岩的变质岩,以大理所产为佳。

大理苍山所产的大理石,以雪人峰、三阳峰、中和峰、白云峰和应乐峰为最多最好。

大理石的自然花纹奇异,因此,一块好的大理石,往往就是一幅动人的图画,十分惹人喜爱。

按大理石的自然纹彩图像,前人把它分为10品,即:层岳叠嶂,积雨初霁,群山杰立,雪意未晴,雪峰千仞,崖岫半微,冰石云月,云山有迳,浅绛微黄,孤屿平湖。

有人在此基础上,根据石面纹彩,又将其归纳为4类,每类又分为天文四时、山川草木、鸟兽、仙佛灵异等品。

白族扎染--古老的印染工艺: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白族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

大理白族扎染是由中原传进来的,目前主要在大理周城、巍山等地制作。

其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工艺流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

大理扎染则取材于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如蜜蜂、蝴蝶、梅花、鸟虫等,蓝底白花,图案产生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形象生动;布局丰满,构图严谨,多为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

近年来,大理扎染生产发展很快,新产品已达七大类,近百种图形,如"花好月圆"、"双喜临门、"松鹤延年"、"龙凤呈样"等,其艺术效果为机械生产所不能取代。

白族扎染深受海内外游客的欢迎,成为一种时髦的装饰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