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47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 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 人之初》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 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8 人之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类的起源之谜。

2.培养学生的对神秘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课本《8 人之初》2.集体活动课件3.录音设备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口语练习,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导入教师以启发性问题导入:人类起源是一个怎样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和传说?三、学习示范教师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调整语速、音调。

四、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课文中所讲的人类起源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五、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论,全班共同讨论。

六、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课文朗读,鼓励用动作、表情等方式增强表现力。

七、作业设计1.完成《8 人之初》的朗读练习。

2.回家询问父母人类起源的看法,写下他们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人类起源的话题,引发了学生对神秘问题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表达和合作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六、延伸阅读热爱科学:《探索人类起源之谜》以上是本课的教案设计,希朴望能有助于大家的教学工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1.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认识新词“初始、初夏、性格”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简单理解课文的含义。

4.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人之初》。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指导学生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4.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学习第1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简单介绍第1节内容中包含的道理。

(3)指导学生思考:通过听教师的介绍,自己懂得了什么?(4)指导朗读。

2.指导学生学习第2节。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2节。

(2)引导学生指名读。

(3)指导学生思考:读完第2节,自己明白了什么?(4)(出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指名读。

齐读。

(5)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收获。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4.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1.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2.巩固生字。

第2课时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听写本课生词,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听写,同桌之间相互纠错。

1.出示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之、习、近、义”的笔顺和书写,学生书写。

之:独体字。

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

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38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38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炼,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本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句。

第一句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的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句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第三句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年轻时学习不努力,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第四句是说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能够背诵其中在一部分,但是对于内容理解不深刻,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熟读成诵,而且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3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视频、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敬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正确读出《人之初》的文字
3.能够根据《人之初》的内容表达个人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人之初》的识字
2.理解《人之初》的内涵
3.发表对《人之初》的个人看法
三、教学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人之初》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人之初》图片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放映《人之初》的图片,让学生看一遍,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看法?”
2. 学习《人之初》
教师带领学生读《人之初》的原文,重点讲解生字和生词,让学生反复读,掌
握正确的发音。

3. 感悟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之初》的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人之初》的理解和看法。

4. 情景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人之初》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
感和内涵。

5.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人之初》的识字,同时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作业布置
1.复习《人之初》的识字
2.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关于《人之初》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
悟。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有关识字的内容。

《人之初》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经典之作,充满了童趣也蕴含了一些。

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人之初》。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认读生字,并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能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人、赏。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

3.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生字:人、赏。

2.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课文内容。

2.生字卡片:人、赏。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展示新的生字卡片:人、赏。

2.请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则。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人之初》,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的含义,并让学生多次朗读,熟练掌握生字的发音和意义。

第三步:理解课文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帮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识字训练1.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进行书写练习。

2.引导学生探讨生字的用法和相关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语言运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组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重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之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生字的读写,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布置几个简单的句子组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写和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小节,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难点)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

(学生观看)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

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前鼻音的字:专、迁。

(3)后鼻音的字:性。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

(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8:人之初》 10 【省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8:人之初》   10 【省一等奖】优质课

五子登科
孟母三迁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之初,性
善,性
,习

苟不
,性乃


,贵以

不学,
所宜,
不学,
何为? 。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
我会写
谢谢
贾真荣
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代小学生的第一本识字课本, 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了,《三字经》 用最简单的语句讲述了道德礼仪、历史、地理、 文学、名人励志故事。
《三字经》里的教育让我们明白:学习是一 种生命的过程,必须一心一意地去经历,很有 教育意义。
一年级语文下
人 之 初
贾真荣
并州路小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得准
1.读的同学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2.听的同学安静倾听,听出错音举 手给他纠正。
性 迁 玉
善 贵 器
之 初 习 教 专 幼 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播放视频)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念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一部分。

3.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板书课题)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字经诵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此时提出读书要求:“眼到、口到、心到”,直接导入,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生说:《三字经》
齐读课题
指生发言
生圈生字读文再读课文指生读文同桌配合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