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相关的1些常识
核辐射知识及核辐射防治-精选文档

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根
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 剂量(毫希/年)
放射诊断
0.22
放射治疗
0.03
医用同位素 0.002 核爆炸落下尘 0.01
放射性废物 0.002 职业照射 0.009
其他辐射源 0.012 核电站周围 0.001~0.02
10000: 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5000: 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辐射量; 700: 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
60:
人体内的辐射量;
10: 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 8: 1: 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 腿部或者手臂进行 X 光检查时的辐射量。
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
辐射危害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 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 内死亡; 60000~100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因核电而增加的辐照剂量 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 谨防饮用水的核污染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莫要长期佩戴金银首饰
辐射危害及防护
辐射危害: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
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
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 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 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 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核辐射知识及其预防措施大全

该大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核辐射预防常识,第二部:为核辐射问答,第三部:为防核辐射该吃啥第一部分,核辐射预防常识医学方面: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
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
●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
减少放射性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
截至昨天下午,当地有190名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最高时辐射达到1015微西弗/小时。
根据日本**目前披露的信息,只是有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未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放射性伤害。
广东放射医学专家表示,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
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并及时淋浴,清除核污染。
杨宇华强调,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
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
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远离核辐射详细操作指南: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
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核辐射预防及应对措施

核辐射预防及应对措策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除了地震加海啸,核反应堆事故已造成泄露,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受到核辐射影响或者威胁,为让工厂广大员工切实了解有关核辐射之预防保健常识,在此特制定本程序1.采取屏蔽措施。
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在房屋内,里间的屏蔽性能优于外间,墙角处优于屋正中,更优于门后。
2.需要出门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
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80%~90%,但是应正确佩带口罩,防止侧漏。
3. 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都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4. 勤洗手,每天洗澡。
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5.通过均衡饮食来提高身体抵抗力,没有必要刻意吃含碘食物进行额外补碘,这样反而易引起甲亢等疾病。
必要时根据政府的统一安排服用碘片。
提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的吃碘盐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6.保持讯息获取畅通,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络等媒介持续关注核辐射隐患或险情的最新报道,及时获得专业机构的行动建议。
提示:关注事态讯息的同时请注意辨别信息可靠性,避免被假信息蒙蔽煽动。
7. 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8. 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
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
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行政部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室内防辐射的小常识范文(三篇)

室内防辐射的小常识范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向室内转移。
然而,室内也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我们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室内防辐射的小常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室内辐射的来源。
室内的辐射来源主要有电磁辐射和辐射性气体两类。
电磁辐射包括电器、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产生的射频辐射、电磁波辐射和电磁辐射物质等。
辐射性气体主要是指室内环境中存在的氡气和氡衍生物,这些气体会释放出放射性粒子,对人体产生伤害。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降低电磁辐射的风险。
首先,我们应当减少电器设备的使用时间。
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长时间的接触会加大对人体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并尽量保持距离。
其次,应当选择低辐射的电器产品。
市场上有一些低辐射的产品,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释放。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室内环境进行改造来降低电磁辐射。
比如,使用低辐射的墙纸、地板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穿透。
而对于辐射性气体,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首先,我们可以在室内增加通风换气。
氡气主要通过室内的空气和水系浸入到室内,保持室内的通风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氡气的积累。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氡气探测仪来检测室内的氡气含量。
一旦发现室内氡气超标,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密封门窗、清洁空气、安装氡气净化器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居家生活的小常识。
比如,避免使用含有辐射元素的饰品、玩具等物品;避免室内吸烟,烟草中的放射性元素会产生辐射。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合理使用家电设备,避免长时间使用带电器的床垫、健身器材等。
总之,室内防辐射是保护我们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了解辐射的来源和常见的防辐射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减少辐射风险,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室内辐射问题,注重防护,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核辐射常识问答

核辐射常识问答一核辐射常用术语1 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原子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固有特性。
具有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
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了109种元素,约1800种核素。
109种元素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17种是人工制造的。
1800种核素中,只有270种是稳定的,其余1500余种是不稳定的,是放射性核素。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辐射。
2 什么是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是地球上物质组成的一类元素,其具有衰变性质,通过衰变射线能量会产生新的核素,并最终产生稳定的核素,从而完成生命的周期。
正是由于这些放射性核素的存在,我们可以认为地球是“活的”。
后来人们可控地利用了核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发展了核武器、核电站和核民用项目(如:核医学、核治疗设备、放射性育种、探伤仪、测厚仪等等)。
3 什么是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
1贝可就是1秒钟发生1个衰变。
4 什么是放射性半衰期?放射性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因放射性衰变而使其活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
一般来说,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长,而多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都较短。
5 什么是辐射剂量?最常用的辐射剂量有3个: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①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组织或器官吸收的辐射能量大小。
吸收剂量的单位为戈〔瑞〕(Gy),1Gy相当于辐射授予每千克质量组织或器官的能量为1焦耳。
②当量剂量:是组织或器官接受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辐射权重因子后得到的乘积。
X、γ和β射线的辐射权重因子为1,中子的辐射权重因子为5~20(取决于种子能量),α辐射权重因子为20。
当量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v)。
③有效剂量:当要评估辐射可能诱发的晚期损伤效应——癌症时,采用有效剂量这个量。
有效剂量定义为各组织的当量剂量和各自的组织权重因子的乘积的总和。
组织权重因子用于表示各组织器官对辐射的敏感程度。
核辐射常识

核辐射基本常识1. 元素是由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组成的。
元素周期表中标志元素次序的数目字称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通常用Z来表示。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按一定能级运行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的数目恰好使原子成为中性。
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
质量数A: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合称为质量数原子序数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叫做原子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2. 核素这一术语在辐射防护中经常用到,它定义为具有特定原子序数、质量数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通常用符号ZA X表示。
其中X是元素符号、A是质量数、Z是原子序数(即电子数或核电荷数)。
例如7Li是元素锂的一种核素,A=7, Z=3; 40K是元素钾的一种核素,A=40, Z=19。
它们又可写作锂-7、钾-40。
现在已经知道大约有2000余种核素,其中约300种是稳定的。
核素根据其质量数、原子序数及所处能态的差异又可分为:(1)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通常是在其元素符号左上角上注明质量数来表示。
例如1H 2H、3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235U、238U是铀的两种同位素。
每一种元素可能包括几种或几十种同位素。
(2)同核异能素(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处于不同能态的核素,通常在其核素符号质量数标上m或m、m…等。
例如;9m Cu是;;cu的同核异能素;514m Sb是5?4Sb的同核异能素。
(3)同量异位素(同质异位素)具有相同质量数,而原子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量异位素。
例如40A r、18 wK 和20Ca ;30Sr和90丫。
3. 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被照射物质激发或电离的射线。
电离辐射包括光子辐射(X射线、丫射线)和粒子辐射(a、B、中子、质子等)。
(1)a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可以使物质直接电离或激发。
射线穿透能力很弱,但电离本领很强,一旦进入人体组织和器官时破坏较大。
核辐射常识问答

核 辐 射 常 识 问 答23 天然辐射对人的照射途径主要有哪两种?天然辐射对人的照射途径主要有两种:外照射和内照射。
(1)外照射是由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如粒子加速器)释出的贯穿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
在向环境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事故中,向下风向移动的放射性烟云以及已沉降于设备、建(构)筑物及地面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也可成为人体外照射的放射源。
人体受外照射的主要射线是β射线和γ射线。
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在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受到天然本底照射外,还受到附辐射体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加的职业照射。
邻近生产、应用电离辐射源地区居住的或受人工放射性污染影响的公众,同样也受到天然本底照射以外的附加照射。
在使用电离辐射源的医疗诊治措施(如X 射线检查、放射治疗)时,受检者或病人也会受到电离辐射外照射。
一旦发生核与辐射事故或遭受涉及核与辐射的恐怖袭击,则可能导致较高水平的外照射。
(2)外源性放射性成物质经由空气吸入,食品或饮水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
外源性在正常作业或事故性释放时,放射性物质一般通过空气和水的途径进入周围环境,在环境中藉不同的照射途径(包括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
经由空气和水两种流出物途径使公众受到内照射时,涉及的环境介质有空气、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牛奶、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饲料等。
24 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有哪几种途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有如下几种的途径: 首先含放射性气体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
其次含放射性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内。
人在食用含放射性物质的食物时,放射性物质就随食物进入人体内。
人体皮肤受伤时,放射性物质也会通过伤口渗口鼻 伤口含有放射性气体粉尘液体透到血液中,进入人体内。
25 不同辐射环境下辐射强度多大?三核辐射危害26 核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是怎么造成的呢?生物体内有大量的各种分子,分子内部的化学键一般键能为二到十个电子伏。
核辐射常识——精选推荐

核辐射常识l核辐射危害>4000 mSv,死亡。
2000-4000 mSv,产⽣⼏种射线疾病:⾻骼和⾻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呕吐、腹泻症状。
1000-2000 mSv,轻微的射线疾病,疲劳、呕吐、⾷欲减退、暂时性脱发。
红细胞减少、不可恢复。
100-500 mSv,没有疾病感觉,但⾎样中⽩细胞数量在减少。
<100 mSv,对⼈体没有危害。
l⽇常核辐射50 mSv,核⾏业⼈员⼀年摄⼊最⾼量。
1-5 mSv,平均每⼈⼀年的累积量。
1-2 mSv,来⾃⾃然放射源⼀年的剂量(如空⽓中的氧)。
0.003 mSv,天然背景值。
0.1-0.2 mSv,X射线医学检查累积量。
0.03 mSv,乘10⼩时飞机。
l每年受到的各种辐射天然辐射/⾃然辐射: 2.4 mSv医疗检查:0.4(随医疗保健⽔平不同在0.04-1.0之间,2008年数据为0.6) mSv⼤⽓核试验:0.005 (⾼峰值0.15出现在1963年) mSv切尔诺贝利事件:0.002 (北半球平均值,1986年⾼达0.04,事故附近地区⽐较⾼) mSv核能利⽤(核电站):0.0002 mSvl⾼辐射⾏业职⼯每⼈每年受到的辐射核燃料处理:1.8 mSv应⽤核辐射的⼯业:0.5 mSv核能利⽤(核电站⼯作⼈员):1.12 (随技术的进步减⼩) mSv国防:0.2 mSv医⽤辐射:0.3 mSv教育科研:0.1 mSv航空(飞⾏员和空姐):3.0 (另⼀个来源的数据:1.0-3.4) mSv采矿(不包括煤矿):2.7 mSv煤矿:0.7 mSvl其他每次X光检查的辐射:1.2 (随诊断部位和⽅法的不同⽽不同) mSv坐飞机⼀⼩时的辐射:0.00425 mS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辐射相关的一些常识日本9。
0级地震引发海啸,致使福岛第1核电站的1、3、2、4,号机组相继起火、暴炸、核泄漏。
核辐射问题引起全球高度关注。
友人发来有关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特发布于下,供网友们参考:辐射对人体的危害2011年03月15日17:19来源:凤凰网专稿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
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
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
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
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
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1.0-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4.0希伏50%的致命伤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我们身边的辐射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
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
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
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
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
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每天吸20支烟每年约0.038-0.075毫希伏一次X光检查约0.50-2.0毫希伏我国高本底地区的天然辐照每年3.70毫希伏放射性工作者的职业剂量限值每年50毫希伏世界最高本底地区的天然辐照每年120毫希伏居住环境辐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不久前发布环境警告:购买住房一定要注意小区的电磁辐射污染是否超标。
目前已有许多市民反映自己所在的新建小区电磁辐射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家里的电器受到过大干扰无法正常使用,而且许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一些原来建于城市周边的传输发射中心和高压线等设施周围也开始进行开发建设,小区环境和室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这些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主要有6个方面。
1、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2、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
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4、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6、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
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辐射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辐射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
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
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
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
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
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
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
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
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
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
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
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放射性是指原子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固有特性。
具有能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波的核素被称为放射性核素。
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了109种元素,约1800种核素。
109种元素中,92种是自然界存在的,17种是人工制造的。
1800种核素中,只有270种是稳定的,其余1500余种是不稳定的,是放射性核素。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辐射。
辐射的预防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如果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
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配备防辐射服装,电脑、电视防辐射屏,防辐射窗帘,防辐射玻璃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根据“多一分防护,少一分危害”的观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做到有防无患。
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e亦简称剂量。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电离辐射量(剂量)是一个问题。
在放射线量中也采用国际单位(SI),根据国际辐射单位测量委员会的建议(1962),日本的计量法于1966年已作了大幅度的修正。
如以生物效应作为目标,辐射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的离子和激发分子的数量及分布较之辐射线能谱的状况更为重要,因而多采用了下列各种单位:(1)照射量(exposure dose):所谓照射量描述X射线和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量。
它的定义是在标准状态下1立方厘米的空气(1.293毫克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电量。
照射量X是dQ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量,即:X=dQ/dm。
单位:库仑·千克^-1(C/kg);伦琴的定义是:在1R X或γ射线照射下,在0.001293g(相当于0℃和760mm汞柱大气压力下1cm^-3干燥空气的质量)空气中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在空气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电单位的正离子或负离子。
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或γ射线。
(2)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所谓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接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定义为dε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ε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受照物质的平均能量。
即D=dε/dm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拉德,符号为rad。
1Gy=1J·kg^-1=100rad,或1rad=10^-2J·kg-1=10^-2Gy。
它是描述电离辐射能量的量。
当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时,其部分或全部能量可沉积于受照介质中。
其单位是拉德(rad),相当于1克物质接受1×10^-5焦尔的能量。
目前常用的单位是戈瑞(Gy),它相当于1千克物质接受1焦尔的能量。
1Gy=100rad。
与照射量的情况不同,吸收剂量是一个适用于任何类型电离辐射和任何类型受照物质的辐射量。
必须注意的是,在应用此量度时,要指明具体涉及的受照物质,诸如空气、肌肉或者其他特定材料。
(3)吸收剂量率(absobed dose rate):系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如rad/min);(4)辐照剂量率(exposure ra-te):系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exposure dose);(5)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把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称为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用符号H表示。
当量剂量只限于防护中应用。
组织中某点处的当量剂量H是D、Q和N的乘积;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电离辐射量。
它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而且与射线种类、能量有关,当量剂量是在吸收剂量的基础上引入一与辐射类型及能量有关的权重因子(wR)得到:H(T,R)=wR∙D(T,R )式中,D(T,R)称器官剂量,是辐射R在组织或器官T 中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