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引言】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这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已经由地区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滨海新区在天津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加快滨海新区的发展对于带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的家乡,在看到他繁荣发展的今天,我在自豪的同时又不敢狂妄自大,于是开始对滨海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滨海新区近年来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指标对经济发展水平及前景进行分析,同时将其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社会、科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便查找当前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为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结构问题与对策我的家乡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以前的它被称为大港区。

直到2009年11月9日,它重获新生并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滨海新区。

09年的天津调整了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其实早在1994年,天津市就放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鸿言壮志了。

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和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一、基本资料(一)位置境域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

关于滨海新区情况与特点及今后发展规划的调查报告滨海新区是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天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是全市人民多年努力的结果。

摆在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滨海新区的规划和建设。

这将关系到天津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天津开发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但是,在滨海新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期的今天,仍需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问题,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宜居型城市建设的问题以及保证各个阶层和谐等大问题。

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区域内土地、石油、石化、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

同时,天津港必须加快实施国际贸易航运服务中心、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港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做出天津港应有的贡献。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从而赋予了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经济中心的重要使命,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然而,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滨海新区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三增长极”,就必须创新区域发展模式,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潮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滨海新区的宜居生态建设宜居生态,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当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宜居生态是天津城市总体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国务院明确将天津定性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精品】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

【精品】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

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探析滨海新区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发展问题摘要:本文通过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基础与优势分析,提出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时序和路径选择,对于区域中长期规划和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时空耦合随着中央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信息产业、新一代移动通讯和三网融合产业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明晰,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是滨海新区适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速经济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实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正确分析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与优势,确定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与目标,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上的摆布和发展时序上的安排,将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

一、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分析(一)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为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缘.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流向的新趋向。

随着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实体影响的削弱,当前世界经济重心日益多元化,而国际资金流向进一步向东环太平洋地区集聚。

这一趋势从两个方面加速了亚太沿岸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进程:一方面有利于打破西方少数国家对某些尖端科技技术的世界垄断地位,形成有竞争的高端技术供方市场;另一方面西方资本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太平洋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发挥这些地区的后发优势。

2.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新变化,价值链上的分工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发达国家进一步放弃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加工业,如汽车、装备制造和部分成熟服务业,对我国通过投资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借势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机会。

据估计,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①。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与规划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与规划研究

c ni r i ,u aos u e ou i s i o s eao bt l o lw cs j n d t n s h d f aao t t o ig i j n eePo i e f ei , a iadH b irv c. B j T nn n n
KE W O RD S B n a Ne Ar a S a e l o t Y i h i w e ; p c a u y o d sr l lse ; s a c l n n fi u t i u t r Re e r hof a ig n ac p n
e .t us e h l t k t i a h w s ou d a e he ndu t i l ra s dv r i a i n lr l m ft e id s r l lse i s ct e f ona d p u ai o h u t i u t r i s n ac a s we la h r i t r c i e r a i h p n o l s t ei n e a tv elton i it s
配合。
在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将 以构建 中 国北方经济中心 为 目标 ,按照有取有舍的原则 ,对滨
海 产 业 结 构进 行 战 略 性 调 整 。其 总 体 构 想 是 :大 力 发
集群就 是在一 定的区域内 .以有效的分工与协作集中 某 种产业 的生产 ,从 而产 生更为高效的集聚效应 。 产业集群 的形成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特
长点” 的跨 越 , 既需 要 关注产 业 的多样 化 和产 fc gwi n h ln e. h dut n f ai t mayc ae g sI tea js n h l n me t o 业 集群 的多元 化 . 考虑 内部 的联动 关系 更需

防城港市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防城港市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防城港市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场竞争中,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防城港市滨海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开发区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产业现状分析防城港市滨海新区位于广西南部海滨地带,地处“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

目前,该区域主要产业为石化、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重工业,截至2021年底,共有2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私营企业117家,拥有从业人员25.5万人。

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防城港市滨海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升级任务。

同时,该区域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对薄弱,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防城港市滨海新区将围绕“绿色、低碳、环保、高端、智能”等五大方向,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1. 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防城港市滨海新区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培育环保产业新兴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优化。

该区域已建立了以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环保节能材料等为主要领域的产业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环保产业体系。

2.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代表,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该区域在新型金属制品、新能源汽车材料、轻质高强材料等领域表现突出,具有优异的市场前景。

该区域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新材料企业入驻该区域。

3.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行业是全球最快发展的行业之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融合。

防城港市滨海新区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链条,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紧密合作,加速培育半导体、显示器件、新型光电器件等领域的企业集群。

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滨海新区调研报告

滨海新区调研报告滨海新区调研报告滨海新区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规划开发中的新兴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近期,我们对滨海新区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滨海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滨海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注入。

这为该区域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滨海新区将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其次,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得益于该区域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服务业也在逐渐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将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三,滨海新区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值得肯定。

调研中,我们发现滨海新区有着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例如,滨海新区有大量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工作环境和配套服务。

此外,滨海新区的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完备,为企业的物流和人流提供了无缝连接。

这些有利的条件将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滨海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滨海新区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环境保护和人才引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滨海新区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字数:502)。

滨海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滨海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对滨海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探讨。

一、产业布局1. 高端制造产业滨海新区以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天津金科日化新材料智能化制造项目将年产10万吨过碳酸钠及相关日化原料产品,推动日化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百利集团国际机械大型阀门数字化重型生产车间项目将建设一座规模为6000平方米的数字孪生工厂,实现数字化生产管理和运营。

2. 现代服务业滨海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通过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提升服务业品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片区以金融创新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中心。

3. 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滨海新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

重点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同时,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科技创新1. 强化要素协同滨海新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通过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滨海新区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同时,建立包括研发机构、领军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内的多个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 人才引进与培养滨海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设立人才基金、优化人才政策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三、绿色发展1.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滨海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第一篇: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

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从经济总量看。

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

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

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

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

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

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问题研究一、论文结构1.1、总体结构设想本论文将分三部分来写作,第一部分介绍滨海新区的发展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滨海新区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介绍现存的关于产业经济的问题。

第二部分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链、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现存的产业问题将对新区建设,发展,振兴的影响,为论文的核心部分。

第三部分将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途经,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1.2、主要解决问题本论文将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来探讨和分析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的设置,发展引导等问题,为实现发挥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龙头带动作用做一些有益的研究。

主要解决滨海新区现存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相关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现阶段各经济区域之间竞争的实质,成为各自能否提高吸引投资的核心问题,是各个经济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3、预期创新点用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理论来分析和探讨滨海新区现存的产业结构问题,挖掘出制约滨海新区自身腾飞和影响其发挥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的原因所在。

建立地区产业链条边界理论,指导产业链条在整个区域内的布局。

一、环渤海经济区以及摈海新区存在的产业问题(一)发展滨海新区的意义刚刚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发展环渤海经济区的目标,并明确提出摈海新区的定位及及重要作用。

发展好环渤海经济区,使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应该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条件的环渤海地区,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及行政区划分割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具有新的增长极作用的经济圈,巨大的发展潜力也远未得到释放。

多个沿海城市组成的一个城市群或城市带,其开放开发也必然要求有自己的龙头。

而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的诸多独特优势应该成为环渤海地区开放开发的龙头。

(二)环渤海经济区和摈海新区存在的产业问题(1)、环渤海经济区内产业趋同化,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

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

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各省市都自称体系但是设备陈旧,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区域内各省市大多已形成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

区域联合的意向多于实质性行动,争当“龙头”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项目开发和区内跨省市资产重组或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方面,进展并不大。

各自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大于区内联系,在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上存在着相互竞争这一客观现实。

(2)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A、新区在产业结构面有些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B、经济布局有缺陷。

天津经济布局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不合理,如钢铁和化工业布局存在这样的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缺乏协调,统筹成本过高,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布局极不均衡,城区高层次的产业与郊区极度落后的产业同时并存,产业关联度极低,产业梯度过大,产业链薄弱;天津市区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极大,市区周围缺少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卫星城市,发达的城区与落后的郊区同时并存。

C、经济辐射能力较低。

天津虽然在现代化制造业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科技与资本含量较高、人员素质较高,但这些产业对环渤海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较低,主要表现是,过渡依赖海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环渤海地区 4 省 2 市的内资对这些产业的投资量较小,由此造成了环渤海各成员之间的产业在资本形成环节上处于分割状态;这些产业在发展初期更多地是将加工制造环节放在天津,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的采购仍依赖进口或南方,即“两头在外”,对包括天津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内部的下游产业带动作用较小,形成了天津现代化制造业孤立发展的局面。

目前,加工制造环节本身也被大量转移外包,造成了产业带动力的进一步弱化趋势。

二、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问题研究(一)企业定位。

从微观上看,每个不同的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都处在整条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在理论上讲,只要企业具有足够的资源,就可以将所有的价值增值过程内部化,直接面对终端顾客。

我们可以将某个行为的供应链抽象为如图1所示的若干价值活动。

但是现代产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使企业不可能独占整条产业链。

他只能依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占据某个环节,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图一(二)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是指一群自主又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通过分工协作聚集在一个稳定的地域空间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产业群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由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而成的有序系统,由于主体之间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交易关系,企业集群具有较强的集体效率。

1、局限于一个地区之内的整条产业链或者产业链条上的某几个环节的大批生产厂商的集聚,就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环渤海经济区域内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本地区的整条产业链条的建设,但是重复建设较多。

无法真正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整个经济区域的整体效用。

2、整条产业链在一个经济区域内按不同的特色地区,分布生产不同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整个经济区域内的产业集聚。

以整个产业链条串起了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

图二现在的环渤海经济区域内,缺少这种产业联系。

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链条形成配套产业的更是鲜有。

整个区域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和合作。

导致整个区域形不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地区的产业链条边界的理论模型一个地区可以承担某个长链条产业中几个环节,是受本地区的资源条件,社会网络服务条件等硬性条件限制的,由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外部性成本,和产业分布在不同地区之间所造成的沟通和运输等成本共同决定的。

可以有图三所示模型推出。

对图三的说明:L1是同一地区内分布的产业环节数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外部性成本之间的函数,该函数成U 型曲线。

L2是分布在该地区该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数目与各环节在竞争、协调、管理和社会信息服务等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

O 是该产业在该地区的资源约束线,它决定了该产业链条在本地区的最低成本。

即完美状态下的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了本地区资源条件形成的最低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L1与L2在O 之上相交于一点,那么该点所指示的产业链条环结数目即是本地区均衡产业边界。

三、滨海新区产业布置的建议滨海新区想要作为整个环渤海经济区腾飞的龙头,在产业布置上必须克服本位主义,从整个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做好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工作;配合整个区域做好产业集聚,形成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带,提高整个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发挥新区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作大文,绘宏图!(一)环渤海经济区产业政策建议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各地方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有特色的经济聚集区域,以产业链为线串起整个区域,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合理的产业集聚带。

一方面要求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为整个区域的合作和联合创造机会,按照文中提出的均衡产业边界理论,依据各地不同资源特征,将一些产业链条较长的工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区,使各地区之间不得不形成联合,进而创造种种的合作机制,促成主动的合作。

为了突出和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天津港物流中心的作用,可以把产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在滨海新区,从而以一种产业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合作。

另一方面要求地方企业和政府要有全局眼光,主动的寻找自己在整个区域产业链中的位置并准确定位,依据自身优势,发展配套产业,积极主动的争取自己在整个区域中的地位和位置。

(二)滨海新区的产业政策滨海新区也要一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大企业的聚变或者裂变作用,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龙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寻找自己在不同的产业链中的有可能的位置,利用自身在信息,物流,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发展配套产业,延长自身产业链,并迅速形成集群。

发挥带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2.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滨海新区应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2、环渤海经济区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滨海新区存在的问题2.3、解决办法(1)、今后一个时期,统筹滨海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宏观区域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2)天津滨海新区龙头作用的发挥将主要依托以下三个方面:A、制造业的带动,供应链(价值链)的带动,高科技的带动,(3)、全力打造现代化,世界性的制造业基地经过 10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形成现代化,世界性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条件。

在此基础上尽快打造一个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具有高、精、尖、新特征的现代制造业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

三、参考文献1.李立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4 年第 12 期2.天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进一步调整规划好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PORT ECONOMY》3.天津市政府研究室、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调研组;<天津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思考>,<城市>2005年第七期4.吕明晓;《天津滨海新区:我国北方发展的战略性新亮点》,《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六期5.王兴化;《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环渤海经济瞭望》6.魏后凯;《加快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的政策措施》7.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环渤海区域经济与天津跨世纪发展》,《理论与现代化》1996年12期8.阎金明;《特定开放区域产业集聚问题思考》,《城市》2005.29.王传仕,王培志《聚集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510.苏雪串;《产业集群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经济界》2003.611.钟朋荣《家族制+产业集群=强势企业》,《中华工商时报》,2004.712.《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报告》200313.李同亮;《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联合与发展》,《环渤海经济瞭望》14.王明浩翟毅高翠琳;《现代服务业与天津城市的发展》《城市》2005.415.王艳黄海厚;《莱茵河沿岸发展现代物流带动区域发展》《PORT ECNOMY》2004.616.肖昭升王德生;《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综合运输》2005.617.《新经济区域成地方发展热点》《领导决策信息》2005.318.王科;《为京津冀物流寻求最佳方案》《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13期19.肖金城;《环渤海区域的发展与港口的分工合作》,《PORT ECNOMY》2005.220.《环渤海地区大城市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城市》21.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thony J.Venables The Spatial Ecnomy —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the MIT Press ,199922、陈元志,夏健明;《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型的建立与运作》.《Tournal of Finance and IJconomics》Vo1. 30 No. 3Mar.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