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专用具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专用具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专用具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夹具设计一般是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订之后按照某一工序的具体要求进行的。制订工艺过程,应充分考虑夹具实现的可能性,而设计夹具时,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对工艺过程提出修改意见。夹具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否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其衡量指标。

第一节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个优良的机床夹具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首先在于正确地选定定位基准、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必要时还需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还要注意夹具中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确保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专用夹具的复杂程度应与生产纲领相适应,应尽量采用各种快速高效的装夹机构,保证操作方便,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能好专用夹具的结构应力求简单、合理,便于制造、装配、调整、检验、维修等。

专用夹具的制造属于单件生产,当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具上应设置调整和修配结构。

(4)使用性能好专用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在客观条件允许且又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气动、液压等机械化夹紧装置,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专用夹具还应排屑方便。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防止切屑破坏工件的定位和损坏刀具,防止切屑的积聚带来大量的热量而引起工艺系统变形。

(5)经济性好专用夹具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元件和标准结构,力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以降低夹具的制造成本。因此,设计时应根据生产纲领对夹具方案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专用夹具设计的规范化程序

一、夹具设计规范化概述

1.夹具设计规范化的意义

研究夹具设计规范化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

(1)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夹具设计质量主要表现在:

1)设计方案与生产纲领的适应性;

2)高位设计与定位副设置的相容性;

3)夹紧设计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

4)精度控制项目的完备性以及各控制项目公差数值规定的合理性;

5)夹具结构设计的工艺性;

6)夹具制造成本的经济性。

有了规范的设计程序,可以指导设计人员有步骤、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工作,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2)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了规范化的设计程序,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实现优化设计,减轻设计人员的负担。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除了进行精度设计之外,还可以寻找最佳夹紧状态,利用有限元法对零件的强度、刚度进行设计计算,实现包括绘图在内的设计过程的全部计算机控制。

(3)有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夹具设计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夹具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已日见完备,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夹具规范化设计程序,使初级夹具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化水平。

2.夹具设计精度的设计原则

要保证设计的夹具制造成本低,规定零件的精度要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对一般精度的夹具

1)应使主要组成零件具有相应终加工方法的平均经济精度;

2)应按获得夹具精度的工艺方法所达到的平均经济精度,规定基础件夹具体加工孔的形位公差。

对一般精度或精度要求低的夹具,组成零件的加工精度按此规定,既达到了制造成本低,又使夹具具有较大精度裕度,能使设计的夹具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2)对精密夹具除遵循一般精度夹具的两项原则外,对某个关键零件,还应规定与偶件配作或配研等,以达到无间隙滑动等。

二、夹具设计的规范程序

工艺人员在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时,便会提出相应的夹具设计任务书,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后下达给夹具设计人员。夹具设计人员根据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进行夹具结构设计。现将夹具结构设计的规范化程序具体分述如下。

1.明确设计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

(1)仔细研究零件工作图、毛坯图及其技术条件。

(2)了解零件的生产纲领、投产批量以及生产组织等有关信息。

(3)了解工件的工艺规程和本工序的具体技术要求,了解工件的定位、夹紧方案,了解本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4)了解所使用量具的精度等级、刀具和辅助工具等的型号、规格。

(5)了解本企业制造和使用夹具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现状。

(6)了解所使用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规格、精度以及与夹具连接部分结构的联系尺寸等。

(7)准备好设计夹具用的各种标准、工艺规定、典型夹具图册和有关夹具的设计指导资料等。

(8)收集国内外有关设计、制造同类型夹具的资料,吸取其中先进而又能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合理部分。

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在广泛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手拟定夹具的结构方案,主要包括:

(1)根据工艺的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选择定位元件。

(2)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案和设计夹紧机构。

(3)确定夹具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分度装置、对刀块或引导元件、微调机构等。

(4)协调各元件、装置的布局,确定夹具体的总体结构和尺寸。

在确定方案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方案供选择,但应从保证精度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与生产纲领相适应的最佳方案。

3.绘制夹具总图

绘制夹具总图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遵循国家制图标准,绘图比例应尽可能选取1﹕1,根据工件的大小时,也可用较大或较小的比例;通常选取操作位置为主视图,以便使所绘制的夹具总图具有良好的直观性;视图剖面应尽可能少,但必须能够清楚地表达夹具各部分的结构。

(2)用双点划线绘出工件轮廓外形、定位基准和加工表面。将工件轮廓线视为“透明体”,并用网纹线表示出加工余量。

(3)根据工件定位基准的类型和主次,选择合适的定位元件,合理布置定位点,以满足定位设计的相容性。

(4)根据定位对夹紧的要求,按照夹紧五原则选择最佳夹紧状态及技术经济合理的夹紧系统,画出夹紧工件的状态。对空行和较大的夹紧机构,还应用双点划线画出放松位置,以表示出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5)围绕工件的几个视图依次绘出对刀、导向元件以及定向键等。

(6)最后绘制出夹具体及连接元件,把夹具的各组成元件和装置连成一体。

(7)确定并标注有关尺寸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有以下五类尺寸:

1)夹具的轮廓尺寸:即夹具的长、宽、高尺寸。若夹具上有可动部分,应包括可动部分极限位置所占的空间尺寸。

2)工件与定位元件的联系尺寸:常指工件以孔在心轴或定位销上(或工件以外圆在内孔中)定位时,工件定位表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间的配合尺寸。

3)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用来确定夹具上对刀、导引元件位置的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是指对刀元件与定位元件的位置尺寸;对于钻、镗床夹具,则是指钻(镗)套与定位元件间的位置尺寸,钻(镗)套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钻(镗)套与刀具导向部分的配合尺寸等。

4)夹具内部的配合尺寸:它们与工件、机床、刀具无关,主要是为了保证夹具装置后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

5)夹具与机床的联系尺寸:用于确定夹具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尺寸。对于车、磨床夹具,主要是指夹具与主轴端的配合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则是指夹具上的定向键与机床工作台上的T型槽的配合尺寸。标注尺寸时,常以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作为相互位置尺寸的基准。

上述尺寸公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一是夹具上定位元件之间,对刀、导引元件之间的尺寸公差,直接对工件上相应的加工尺寸发生影响,因此可根据工件的加工尺寸公差确定,一般可取工件加工尺寸公差的1/3~1/5;二是定位元件与夹具体的配合尺寸公差,夹紧

装置各组成零件间的配合尺寸公差等,则应根据其功用和装配要求,按一般公差与配合原则决定。

(8)规定总图上应控制的精度项目,标注相关的技术条件夹具的安装基面、定向键侧面以及与其相垂直的平面(称为三基面体系)是夹具的安装基准,也是夹具的测量基准,因而应该以此作为夹具的精度控制基准来标注技术条件。在夹具总图上应标注的技术条件(位置精度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定位元件之间或定位元件与夹具体底面间的位置要求,其作用是保证工件加工面与工件定位基准面间的位置精度。

2)定位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

3)对刀元件与连接元件(或找正基面)间的位置要求。

4)定位元件与导引元件的位置要求。

5)夹具在机床上安装时位置精度要求。

上述技术条件是保证工件相应的加工要求所必需的,其数量应取工件相应技术要求所规定数值的1/3~1/5。当工件没注明要求时,夹具上的那些主要元件间的位置公差,可以按经验取为(100﹕0.02)~(100﹕0.05)mm,或在全长上不大于0.03~0.05mm。

(9)编制零件明细表夹具总图上还应画出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写明夹具名称及零件明细表上所规定的内容。

4.夹具精度校核

在夹具设计中,当结构方案拟定之后,应该对夹具的方案进行精度分析和估算;在夹具总图设计完成后,还应该根据夹具有关元件的配合性质及技术要求,再进行一次复核。这是确保产品加工质量而必须进行的误差分析。

5.绘制夹具零件工作图

夹具总图绘制完毕后,对夹具上的非标准件要绘制零件工作图,并规定相应在的技术要求。零件工作图应严格遵照所规定的比例绘制。视图、投影应完整,尺寸要标注齐全,所标注的公差及技术条件应符合总图要求,加工精度及表面光洁度应选择合理。

在夹具设计图纸全部完毕后,还有待于精心制造和实践和使用来验证设计的科学性。经试用后,有时还可能要对原设计作必要的修改。因此,要获得一项完善的优秀的夹具设计,设计人员通常应参与夹具的制造、装配,鉴定和使用的全过程。

6.设计质量评估

夹具设计质量评估,就是对夹具的磨损公差的大小和过程误差的留量这两项指标进行考核,以确保夹具的加工质量稳定和使用寿命。

第三节夹具设计实例

图5-1所示为壳体零件简图,该零件为中批生产。现要求设计该零件在车床上加工φ145H10孔和两端面工序时所使用的夹具。

一、工件明确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车床夹具,加工壳体零件。该零件的技术要求为:φ145H10孔的中心与壳体底面的距离尺寸为116±0.3mm;φ145H10孔的两端面距尺寸为90h13mm;φ145H10孔的左端面距对称中心45±0.2mm。

二、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工件定位方案的确定,首先应考虑满足加工要求。按基准重合原则,选用底平面和两个φ11H8孔为定位基准,定位方案如图5-2所示。支承板限制工件的x、y、z三个自由度,圆柱销限制工件的x、y二个自由度,菱形销限制工件的z自由度。

工件夹紧方案的确定,可取四个夹紧点夹紧工件,采用钩形压板联动夹紧机构,如图5-3所示。采用两对钩形压板通过杠杆将工件在两处夹紧,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钩形压板选用:B M8×10GB/T2197。固定式定位销分别选用:A 11f7×10GB/T2203;B 10.942h6×GB/T2203。

由于两端面需经过两次装夹进行加工,为控制尺寸90h13和45±0.2mm,故设置测量板如图5-3所示,取L=90±0.03mm,用以控制工件两端面的对称度。另设置的φ16H7工艺孔用以保证测量板及其定位销的位置。

三、其它元件的选择和设计

夹具的设计除了考虑工件的定位和夹紧之外,还要考虑夹具如何在机床上定位,以及夹具体的设计等问题。

夹具体采用焊接结构,并用两个肋板提高夹具体的刚度,其结构紧凑、制造周期短。夹具体主要由盘、板和套等组成。

夹具体上设置一个校正套,以便心轴使夹具与机床主轴对定。夹具采用不带止口的过渡盘,所以通用性好。

四、夹具总图的绘制

夹具总图通常可按定位元件、夹紧装置以及夹具体等结构顺序绘制。特别应注意表达清

楚定位元件、夹紧装置等与夹具体的装配关系。

图5-4为所设计的夹具装配图。圆形支承板6装配在角铁面上,两个固定式定位销成对角线布置,销距尺寸计算为148.7±0.02mm。工艺孔位置取对称中心位置尺寸70±0.015mm。测量板位置取90±0.03mm.;定位面尺寸取116±0.1mm。这些尺寸公差对夹具的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夹具总图绘制完毕,还应在夹具设计说明书中,就夹具的使用、维护和注意事项等给予简要的说明。

第四节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简介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在该项领域中尚处于研究阶段。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绘制,以及制定出夹具零件的制造工艺等主要工作的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一个分支。传统的机床夹具设计需要检索许多资料,并花费许多绘图时间,设计的效率低、成本高。机床夹具设计往往还需借助于设计者的经验。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开发和应用,既可缩短设计周期,又能促进机床夹具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在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中,主要分为组合夹具和专用夹具设计二类。而国际上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采用标准元件的槽系和孔系的组合夹具。当前国外正向开发夹具柔性化系统领域努力。夹具柔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的柔性化,即广泛采用标准元件的槽系和孔系组合夹具。二是夹具设计过程柔性化,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把工程师设计夹具的过程描述为一个软件系统。

图5-5所示为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流程图。这是一种人机对话式程序,可完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夹具体和总体设计。程序先按工件加工要求、材料,确定所使用的机床,由切削用量和有关数据计算切削力,选择夹紧螺钉的参数和夹紧机构,然后再设计定位元件和夹具体等。这种对话式程序设计,要求夹具零件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程序设计者要有较丰富的工艺经验。

思考题和习题

5-1 试说明夹具设计规范化的意义。

5-2 简要介绍夹具设计的规范化程序。

5-3 试分别确定图5-6所示零件某工序的夹具设计方案。

(1)铣28H11槽工序的铣床夹具。

(2)钻φ6mm 孔,钻铰φ10H7孔的钻床夹具。

5-4 一批工件如图5-7所示,除槽mm 009.08-外,其余各表面均已加工合格。现以底面A 、侧面B 和mm 021.0020+φ孔定位加工mm 0

09.08-的槽。试确定:

(1)mm 021.0020+φ孔的定位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

(2)mm 021

.0020+φ孔的定位元件定位表面的尺寸和公差; (3)计算该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5-5 设计加工图5-8所示的箱体零件mm 039.00

50+φ孔的镗床夹具。机床为卧式镗床,定位方案采用一面两孔,孔O 1放置圆柱定位销,孔O 2放置削边销,保证mm 039.0050+φ孔的轴线通过mm 021.0020+φ孔的中心,其偏移量不大于0.06mm ,并且要与O 1- O 2两孔连心线垂直,误差小于2%。两定位销垂直放置,定位误差只能占工件允差的1/3。试决定:

(1)夹具上两定位销中心距尺寸及偏差;

(2)圆柱[定位销直径及偏差;

(3)削边定位销直径及偏差;

(4)计算定位误差。

第五章富怡服装cad纸样设计系统.doc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5次课 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引言:

我们已经了解了日升2000系统的应用,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开发的服装CAD软件种类比较多,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知道的服装CAD软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在实际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服装CAD软件:富怡服装CAD系统。 教学过程: 第五章富怡服装CAD纸样设计系统 第一节富怡服装设计与放码系统概述 富怡服装CAD系统设计与放码的软件是基于微软公司之标准操作平台windows98/2000/xP开发出来的一套全中文环境的专业服装工艺软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软件采用windows标准界面; ?每个图标都有中文提示; ?功能齐备的工具及形象的图标,可以适用不同的打版方法; ?尺寸可自由输入,也可用软件白带的计算器,公式输入,自动计算; ?可以自动加入尺寸标注; ?画完基样,系统可自动放码; ?根据规格表可快速度身定制不同体形的纸样; ?可扫描款式设计图,制图时可同时参考,并可与纸样一起保存, 以各日后查阅;

?f fair : ?企业版可与输入设备接驳,进行图象扫描; ?企业版可与输出设备接驳,进行小样的打印及1:1纸样的绘图及切割。 系统界面介绍 第二节富怡服装设计与放码系统画面介绍 系统的工作界面就好比是用户的工作室,熟悉了这个工作界面也就是熟悉了您的工作环境,自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设有两种制图方法:自由设计和公式法,打开设计与放码系统就会弹出界面选择对话框询问选用哪种制图方法,选定后即进入相应界面。 设计与放码界面 一、设计与放码系统的自由设计界面 ?菜单栏: 该区是放置菜单命令的地方,且每个菜单的下拉菜单中又有各种命令。 单击一个菜单时,会弹出一个下拉式命令列表。既可以用鼠标单击选择一个命令,也可以得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不放,再按菜单和命令 后面括号中的字母 鼻仝 *_________________ 2 ■二 nv2> *E■1? ii=r a* n 1

学习服装设计的方法

学习服装设计的方法 学习服装设计的方法 作为服装设计师要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呢?,只有搞清楚了这些,你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你才能针对性去学习! 美术功底 大部分服装设计师第一份工作大多从画图稿、样衣开始的,因此服装设计师的画笔就像猎人手里的枪,能不能打到鸟不一定,但是能够给人以专业感和威信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绘画基础才能通过设计的造型表现能力以绘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在设计图的过程当中也更能体会到服装造型的节奏和韵律之美,从而激发设计师的灵感。 熟悉面料、材质 这是需要跑市场的,从丝质、太空棉及各种高科技复合面料、棉麻、数码印花等都需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现在服装产业发展相当迅速,脱离原材料市场谈服装形态、质感或者标志性符号如无源之水,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多去市场进行调研,了解面辅料等知识,对于从零开始学服装的朋友来说,市场是相当关键的环节。 对色彩的把握 服装的色彩变化是设计中最醒目的部分。 掌握好色彩基础,是为以后的'服装设计提供依据,也为以后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服装的色彩最容易表达设计情怀,同时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火热的红、爽朗的黄、沉静的蓝、圣洁的摆、平实的灰、坚硬的黑,服装的每一种色彩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表征,给人以丰富的内涵联想。

除此之外,色彩还有轻重、强弱、冷暖和软硬之感等,当然,色彩还可以让我们在味觉和嗅觉上浮想联翩。 良好的沟通 当设计稿选定后,需要采购面料、打版、调版、样衣、大货等一系列环节,都是与不同的人来交流,设计师需要将设计理念、风格 等都要传达到每一道经手的人手中,每一环节的小失误都会影响成 衣的品质。 不要以为在公司里结构设计、裁剪是打版师傅的事情,只会画图、不懂打版的设计师肯定不是一个完美、成熟的设计师。不懂纸样和 结构变化,设计就会不合理、不成熟,甚至无法实现。 丰富的想象力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或裁缝,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涉及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 在西方服装设计史上,那些备受瞩目的署名服装设计师们均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上出其巧思。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 颇具影响力的意大利女设计师——夏波瑞莉竟将鞋子设计成帽子扣 在头顶,将口袋设计成抽屉状,其丰富的想象力及形象幽默、大胆 别致的设计风格备受后人推崇。 审美 审美在服装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不赘述了,应该是放在前面说的,但是这一部分相对其他几项来说,太!抽!象!抽象到连国外毕 达哥拉斯、康德,国内的朱光潜、李泽厚等人都没有形成较为成型 客观评价体系和依据。而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审美确实相当关键的,建议从零开始学服装设计的,还是先看服装大牌设计师的经典的、 成型的部分,多关注时尚、色彩等内容慢慢培养。

服装设计中的方法论

服装设计中的方法论1 设计思维 (1) 1.1 常规设计思维 (1) 1.2 变异设计思维 (2) 1.3 联想设计思维 (2) 1.4 无理设计思维 (2) 2 方法概述 (2) 3 设计方法 (2) 4 造型方法 (4) 4.1 基本造型方法 (4) 4.2 专门造型方法 (5) 5 设计的视觉中心 (7) 5.1 视觉中心的概念及意义 (7) 5.2 视觉中心的处理原则 (7) 5.3 视觉中心的处理效果 (7) 5.3.1 整体与局部 (7) 5.3.2 局部与局部 (8) 6 设计结果的调整手段 (9) 6.1 概念及意义 (9)

6.2 调整手段 (9) 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指的是进行设计时的构思方式,是生成设计最初的突破口。 1.1 常规设计思维 常规设计思维又叫正向思维,是人们习惯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是直接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焦点从正面甚至是表面上直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在服装设计中就是比较直观地、顺理成章地表现作品的设计内容。例如,为一个身材过于瘦高的人设计服装,通过常规思维设计就是要使他的身体主要部位不太分明,曲线比较模糊,比如加宽服装的腰围和臀围,从而在视觉上感觉体积大一点,掩盖其过高过瘦的身材缺陷。 常规思维是设计中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设计,中规中矩,如设计经典服装,就会在脑海中考虑经典服装的风格印象、造型特征以及常用的面料色彩等,然后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设计;一想到职业大装的设计,立刻就会想到采用精纺毛料;看到丝绸、织锦缎,就会想到礼服的设计等。再如男装设计,就会与棱角分明、刚健有力联系起来,进行内衣设计,就会想到棉质面料,想到透气性、舒适性。通常情况下,服装设计中的常规设计思维使用得比较多。 1.2 变异设计思维 变异思维也叫逆向思维,这是把事物放在相反位置上思考的设计思维方法。反其道而行之是变异思维的典型特征,…要使设计思维巧妙精到、独树一帜,就要突破常规模式而寻找新的观点和思维途径。…逆向思维就是要消除这种心理上的思维惯性,转换从该事物的内部去进行反向研究和领会,以获得新奇的突破性设计。 在服装设计领域,从设计、材料到制作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如服装的非对称性设计,内衣外穿,服装款式结构的前后更换,服装缝制时将缝份露在外边,或者服装后开襟等都是属于变异设计思维。…逆向思维就是绕开问题的直接源,通过问题的内部实质,采用一种变向的方式去表达,从而在设计构思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1.3 联想设计思维 联想设计思维是指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联想的特点是由习惯性思维在长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留下模仿和继承的痕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三种类型。 1.4 无理设计思维 无理思维就是要故意打破思维的合理性而进行一些不太合理的思考,然后从这些不合理中寻找灵感,发现突破口,再从中整理出比较合理的部分。无理思维将许多设计没有道理地进行组合创新,可以从中发现值得保留的创新设计,从而改变事物原有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奇的意境。…有些会形成某种反叛风格的前卫装。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五章 下装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五章下装结构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下装结构设计的学习,掌握裙子的分类与构成的分析、裤子的分类与构成的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裙子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制图。 2.掌握裤子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制图。 3.能准确审视下装的服装效果图。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1《下装结构设计》 一、实践目的: 本练习的目的是 1.掌握裙子、裤子的基本型,懂得制图规格、制图方法与步骤。 2.能准确审视裙子、裤子的款式图,结构线条准确、流畅。 3.掌握下装结构设计与制图 二、实践准备: 1.教师在练习前应为学生讲解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制图工具:铅笔、直尺、三角尺、曲线板、绘图纸、牛皮纸、白卡纸、软尺等工具。 三、实践要点: 1.掌握正确的制图方法、各线条符号、代号用途的一般规定和标准概念。 2.制图所表达的造型要准确、到位,注意结构线条的流畅、框架线与结构线的区别,外轮廓线明显。 四、实践安排: 1.地点:教学楼 2.学时:34学时 五、实践资料: 六、实践步骤: (一).教师与学生同步进行,教师在黑板制图按1:1比例进行示范,学生按1:5比例完成。(裙子、裤子剪成纸样) (二)学生再按1:1比例在牛皮纸做练习,此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三)练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节裙子的分类与构成 裙装的结构设计是将人体的下肢看着一个整体,其特点是无裆缝、呈筒状结构。裙装的款式丰富多样、造型美观,它与上身结合成为连衣裙,能充分反映女性的优美体态,是女性主要的服饰之一。 一、裙子的分类

(1)按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中裙(膝群)、长裙。 (2)按外部轮廓分类:H型、A型、X型、V型、有些写为:窄裙、斜裙、圆裙。 (3)按内部结构分类:多节裙、多片裙、明裥裙、暗裥裙。 (4)按腰部形态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装腰裙、连腰裙、高腰裙。 图1---裙子的分类 二、裙子原型结构图、(裙装基型构成) (一)制图规格 裙子原型是以腰围、臀围、裙长为主要制图依据,其规格取中号(M) 号型裙长L 腰围W 臀围H 腰长 160/64 60 60 90 20 (二)制图方法 1、作基础线 (1)作长方形长边是裙长尺寸(原型裙长不包括腰头宽度,一般为3CM,制图时应减掉)短边是H/2+2cm(最小的放松量)。其中长方形的上下两条横线为上平线和下平线,左右两条竖线为后中线和前中线。 (2)臀围线从上平线向下量取上裆长(20cm),并作上平线的平行线。(3)侧缝线量取臀围的1/2后移1cm点作前中线的平行线。 2、作轮廓线 (4)前腰线从前中线的上端沿上平线量取W/4+0.5(放松量)+1cm(前后之差),把余下的部分三等分,取其2/3为腰围大点,并画顺曲线。 (5)后腰线从后中线的上端沿上平线量取W/4+0.5(放松量)—1cm(前后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本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工学---电气信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Engineering---Electric Information)(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专业代码:080615w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两化融合”的时代精神,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拓宽专业、优化课程、提高能力”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坚实的数理基础、外语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特别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主要有:①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电路与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基础;②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通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系统知识及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应用;④掌握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⑤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协同工作与组织能力;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身心素质。毕业学生能够从事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四年,毕业生应修最低学分198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限选课36学分,任选课1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8学分。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的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及未来主流设 计方法报告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为杰克·基尔比发明,它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一、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1947年:贝尔实验室肖克莱等人发明了晶体管,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 1950年:结型晶体管诞生; 1950年: R Ohl和肖特莱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 1951

年:场效应晶体管发明; 1956年:C S Fuller发明了扩散工艺; 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与德仪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0年:H H Loor和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1962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 1963年:和首次提出CMOS技术,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 1964年: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 1967年:应用材料公司成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1971年: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Intel公司推出,采用的是MOS工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 1978年: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不足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

专用集成电路

实验一 EDA软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Xilinx ISE 9.2的VHDL输入方法、原理图文件输入和元件库的调用方法。 2、掌握Xilinx ISE 9.2软件元件的生成方法和调用方法、编译、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 3、掌握Xilinx ISE 9.2原理图设计、管脚分配、综合与实现、数据流下载方法。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Quartus II软件或xilinx ISE 三、实验内容: 1、本实验以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为例,在Xilinx ISE 9.2软件平台上完成设计电 路的VHDL文本输入、语法检查、编译、仿真、管脚分配和编程下载等操作。下载芯片选择Xilinx公司的CoolRunner II系列XC2C256-7PQ208作为目标仿真芯片。 2、用1中所设计的的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生成一个LS74138元件,在Xilinx ISE 9.2软件原理图设计平台上完成LS74138元件的调用,用原理图的方法设计三线八线译 码器(LS74138),实现编译,仿真,管脚分配和编程下载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1、三线八线译码器(LS 74138)VHDL电路设计 (1)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的VHDL源程序的输入 打开Xilinx ISE 6.2编程环境软件Project Navigator,执行“file”菜单中的【New Project】命令,为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建立设计项目。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为“Shiyan”,工程建立路径为“C:\Xilinx\bin\Shiyan1”,其中“顶层模块类型(Top-Level Module Type)”为硬件描述语言(HDL),如图1所示。 图1 点击【下一步】,弹出【Select the Device and Design Flow for the Project】对话框,在该对话框内进行硬件芯片选择与工程设计工具配置过程。

服装设计图入门教程

刚开始学习时装画,刚入门的时候一定不太清楚时装画,并且对时装画的分类有点搞不清,因为时装画的种类太多了,而且手绘图也很多知识点,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会犯糊涂,那接下来总结如下: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时装手绘效果图 什么是时装手绘效果图呢?准确地说,“时装效果图”是时装画分类中的一种,是我们通常口语表述的时装画。与时装效果图相比,时装画的内涵则更大、内容更丰富,它包括时装画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因所绘制的目的不同而有别。如时装插图是为杂志、报刊等绘制的,它需要一定的艺术性。而时装设计草图则是记录设计构思时所采用的,它着重记录款式,而忽略艺术性。时装效果图,是对时装设计产品较为具体的预视,它将所设计的时装,按照设计构思,形象、生动、真实地绘制出来。人们通常所指的“时装效果图”,便是这种类型的时装画。 如图:

那如何画时装画呢? 想要快速的掌握,有一个办法,买一本画技法的书,选一个你喜欢的姿势,拼命的画这一种姿势(不要有穿衣服的人体模特哦,简单的,不要有明暗表现的),狂画,画到你能很随意的,不假思索就能把这种人体比例非常准备的画出来,等笔触练熟了,再多画几种姿势,换着套衣服就好了. 第二种时装设计的0草稿图 这种特殊条件使得这类时装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快速性,而同时又必须让包括设计者在内的读者通过简洁明了的勾画、记录,读懂设计者的构思。一般来说,具有这种特性的时装画,便是时装设计草图。 时装设计是一项时间性相当强的工作,需要设计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捕捉、记 录设计构思。

时装设计草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工具,甚至简单到一支铅笔、一张纸便可以绘制了。通常设计草图并不追求画面视觉的完整性,而是抓住时装的特征进行描绘。 有时在简单勾勒之后,采用简洁的几种色彩粗略记录色彩构思;有时采用单线勾勒并结合文字说明的方法,记录设计构思、灵感,使之更加简便快捷。人物的勾勒往往省略或相当简单,即使勾勒时,亦侧重某种动势以表现时装的动态预视效果,而省略人体的众多细节。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复习提纲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复习提纲 2、实际约束:设计最优化约束:建立时钟,输入延时,输出延时,最大面积 设计规则约束:最大扇出,最大电容 39.静态时序分析路径的定义 静态时序分析通过检查所有可能路径上的时序冲突来验证芯片设计的时序正确性。时序路径的起点是一个时序逻辑单元的时钟端,或者是整个电路的输入端口,时序路径的终点是下一个时序逻辑单元的数据输入端,或者是整个电路的输出端口。 40.什么叫原码、反码、补码? 原码:X为正数时,原码和X一样;X为负数时,原码是在X的符号位上写“1”反码:X为正数是,反码和原码一样;X为负数时,反码为原码各位取反 补码:X为正数时,补码和原码一样;X为负数时,补码在反码的末位加“1” 41.为什么说扩展补码的符号位不影响其值? SSSS SXXX = 1111 S XXX + 1 —— 2n2n12n1例如1XXX=11XXX,即为XXX-23=XXX+23-24. 乘法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1.提高运算速度2.符号位的处理 43.时钟网络有哪几类?各自优缺点? 1. H树型的时钟

网络: 优点:如果时钟负载在整个芯片内部都很均衡,那么H 树型时钟网络就没有系统时钟偏斜。缺点:不同分支上的叶节点之间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随机偏差、漂移和抖动。 2. 网格型的时钟网络 优点:网格中任意两个相近节点之间的电阻很小,所以时钟偏差也很小。缺点:消耗大量的金属资源,产生很大的状态转换电容,所以功耗较大。 3.混合型时钟分布网络优点:可以提供更小的时钟偏斜,同时,受负载的影响比较小。缺点:网格的规模较大,对它的建模、自动生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总线的传输机制? 1. 早期:脉冲式机制和握手式机制。 脉冲式机制:master发起一个请求之后,slave在规定的t时间内返回数据。 握手式机制:master发出一个请求之后,slave在返回数据的时候伴随着一个确认信号。这样子不管外设能不能在规定的t时间内返回数据,master都能得到想要的数据。 2. 随着CPU频率的提高,总线引入了wait的概念 如果slave能在t时间内返回数据,那么这时候不能把wait信号拉高,如果slave不能在t时间内返回数据,那么必须在t时间内将wait信号拉高,直到slave将可以返回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SoC芯片设计流程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SoC芯片设计流程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正向设计与反向设计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设计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Top-Down设计 –Top-Down流程在EDA工具支持下逐步成为 IC主要的设计方法 –从确定电路系统的性能指标开始,自系 统级、寄存器传输级、逻辑级直到物理 级逐级细化并逐级验证其功能和性能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Top-Down设计关键技术 . 需要开发系统级模型及建立模型库,这些行 为模型与实现工艺无关,仅用于系统级和RTL 级模拟。 . 系统级功能验证技术。验证系统功能时不必 考虑电路的实现结构和实现方法,这是对付 设计复杂性日益增加的重要技术,目前系统 级DSP模拟商品化软件有Comdisco,Cossap等, 它们的通讯库、滤波器库等都是系统级模型 库成功的例子。 . 逻辑综合--是行为设计自动转换到逻辑结构 设计的重要步骤 State Key Lab of ASIC & Systems, Fudan University

专用集成电路AD的设计

A/D转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设计一个简单的LDO稳压电路 (2)掌握Cadence ic平台下进行ASIC设计的步骤; (3)了解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发展,掌握其设计流程; 二.A/D转换器的原理: A/D转换器是用来通过一定的电路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 模拟量可以是电压、电流等电信号,也可以是压力、温度、湿度、位移、声音等非电信号。但在A/D转换前,输入到A/D转换器的输入信号必须经各种传感器把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压信号。符号框图如下: 数字输出量 常用的几种A/D器为; (1):逐次比较型 逐次比较型AD由一个比较器和DA转换器通过逐次比较逻辑构成,从MSB 开始,顺序地对每一位将输入电压与内置DA转换器输出进行比较,经n次比较而输出数字值。其电路规模属于中等。其优点是速度较高、功耗低,在低分辩率(<12位)时价格便宜,但高精度(>12位)时价格很高。 (2): 积分型 积分型AD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时间(脉冲宽度信号)或频率(脉冲频率),然后由定时器/计数器获得数字值。其优点是用简单电路就能获得高分辨率,但缺点是由于转换精度依赖于积分时间,因此转换速率极低。初期的单片AD转换器大多采用积分型,现在逐次比较型已逐步成为主流。 (3):并行比较型/串并行比较型

并行比较型AD采用多个比较器,仅作一次比较而实行转换,又称FLash(快速)型。由于转换速率极高,n位的转换需要2n-1个比较器,因此电路规模也极大,价格也高,只适用于视频AD转换器等速度特别高的领域。 串并行比较型AD结构上介于并行型和逐次比较型之间,最典型的是由2个n/2位的并行型AD转换器配合DA转换器组成,用两次比较实行转换,所以称为Half flash(半快速)型。还有分成三步或多步实现AD转换的叫做分级型AD,而从转换时序角度又可称为流水线型AD,现代的分级型AD中还加入了对多次转换结果作数字运算而修正特性等功能。这类AD速度比逐次比较型高,电路规模比并行型小。 一.A/D转换器的技术指标: (1)分辨率,指数字量的变化,一个最小量时模拟信号的变化量,定义为满刻度与2^n的比值。分辨率又称精度,通常以数字信号的位数来表示。 (2)转换速率,是指完成一次从模拟转换到数字的AD转换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积分型AD的转换时间是毫秒级属低速AD,逐次比较型AD是微秒级,属中速AD,全并行/串并行型AD可达到纳秒级。采样时间则是另外一个概念,是指两次转换的间隔。为了保证转换的正确完成,采样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转换速率。因此有人习惯上将转换速率在数值上等同于采样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常用单位ksps 和Msps,表示每秒采样千/百万次。 (3)量化误差,由于AD的有限分辩率而引起的误差,即有限分辩率AD的阶梯状转移特性曲线与无限分辩率AD(理想AD)的转移特性曲线(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通常是1 个或半个最小数字量的模拟变化量,表示为1LSB、1/2LSB。(4)偏移误差,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的值,可外接电位器调至最小。(5)满刻度误差,满度输出时对应的输入信号与理想输入信号值之差。 (6)线性度,实际转换器的转移函数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移,不包括以上三种误差。 三、实验步骤 此次实验的A/D转换器用的为逐次比较型,原理图如下:

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探讨

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21世纪,信息化社会到来,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是一种重要的微型电子器件,在包括数码产品、互联网、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介绍集成电路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方向,并基于此初步探讨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1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集成电路是将各种微电子原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等组装在半导体晶体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使之具备特定的电路功能。集成电路的组成分类:划分集成电路种类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常规的分类方法是依据电路的种类,分成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模拟信号有收音机的音频信号,模拟集成电路就是产生、放大并处理这类信号。与之相类似的,数字集成电路就是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号,例如DVD重放的音视频信号。此外,集成电路还可以按导电类型(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分类;按照应用领域(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分类。集成电路的功能作用:集成电路具有微型化、低能耗、寿命长等特点。主要优势在于:集成电路的体积和质量小;将各种元器件集中在一起不仅减少了外界电信号的干扰,而且提高了运行

速度和产品性能;应用方便,现在已经有各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基于这些优异的特性,集成电路已经广泛运用在智能手机、电视机、电脑等数码产品,还有军事、通讯、模拟系统等众多领域。 2集成电路的发展 集成电路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众所周知,微电子技术的开端在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11年后,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组装完成,自此之后相关的技术(如结型晶体管、场效应管、注入工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美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代表公司有英特尔公司、仙童公司、德州仪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当时主要是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发展国防力量。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但由于起步晚、国外的技术垄断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也比较落后,“中国芯”始终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所需的集成电路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从2015年起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已经连续三年比原油还多,2017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7200亿元。因此,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放在了五大突出产业中的首位,并且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到2020年将会达到一万亿元。中国比较大型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公司有台积电、海思、中兴等,目前已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集成电路的发展方向:提到集成电路的发展,就必须要说到摩尔定律: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而现今正处在

5.服装画技法试卷三

《服装设计基础》第五章服装画技法试卷 3 第 1 页 共 1页 一、填空(每空3分,共18分) 1.通过夸大人体或服装的某一部分,以强调和突出服装特征的表现手法是夸张手法。 2.把人体和服装形象均以最简洁的方式勾画出来,以达到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是简化手法。 3.通过对人体和服装的变形处理,对形象进行修饰美化的表现手法是装饰手法。 4. 以生活的真实为依据,力求准确地描绘人体着装的真实效果的方法是写实手法。 5. 表现设计师所构想的服装着装后的总体形象效果的图画是服装效果图。 6.蜡笔法适合表现花型细密的花色和毛织面料。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 线描法:就是把草稿纸平放在画纸的上面,用铅笔或是铁尖笔把草稿纸上的形象 完 整地描画一遍,画纸上就会留下笔的刻痕的拷贝方法。线描法适合 于偏厚的画纸,如水粉纸、水彩纸、白板纸等。 2. 透描法:就是把草稿纸平放在画纸的下面,借助于透台中的光线,用铅笔把画纸 上 显现的影像描画下来的拷贝方法。透描法适合于偏薄的画纸。 三、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 人体角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服装款式特征所处的位置。倘若服装正侧面最有特 点,就要选择:(C ) A.正面角度的人体 B.背面角度的人体 C.3/4角度的人体 D.1/2角度的人体 2. 勾画衣纹要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勾画(A ) A 长短结合、疏密相间 B.错落有致 C.无规律 D.实虚结合 3. 最基本的裱画方法是,画纸四周留出的灰边要(A ) A 左右等宽、上下等宽 B.左右等宽、上宽下窄 C.左宽右窄、上下等宽 D.不留边 4. 勾画服装画草图的一般程序是(A ) A 先画人,后画衣 B.先画衣,后画人 C.先画人,后画配饰 D.先画衣,后画配饰 5. 在颜色中只加水,不加白色,利用颜色的轻薄透明表现画面形象的画法(A ) A.薄画 B.厚画 C.勾线 D.平涂 6. 在水粉色中少加水,并经常地调入白色,利用颜色的覆盖力和厚重感表现画面形象的画法是(B ) A.薄画 B.厚画 C.勾线 D.平涂 四、操作题(共38分) 用写实手法画一幅双人造型的时装画。(技法自定) 要求:(1)技法自定 (2)规格:A4纸 | | | | 密 | | | | 封 | | | | 线 | | | |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专用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简易电子琴 通信工程学院 011051班 侯珂

01105023 目录 1 引言 (1) 1.1设计的目的 (1) 1.2设计的基本内容 (2) 2 EDA、VHDL简介 (2) 2.1EDA技术 (2) 2.2硬件描述语言——VHDL (3) 2.2.1 VHDL的简介 (3) 2.2.2 VHDL语言的特点 (3) 2.2.3 VHDL的设计流程 (4) 3 简易电子琴设计过程 (5) 3.1简易电子琴的工作原理 (5) 3.2简易电子琴的工作流程图 (5) 3.3简易电子琴中各模块的设计 (6) 3.3.1 乐曲自动演奏模块 (7) 3.3.2 音调发生模块 (8) 3.3.3 数控分频模块 (9)

3.3.4 顶层设计 (10) 4 系统仿真 (12) 5 结束语 (14) 收获和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5) 附录 (16)

1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这些电子产品的基本组成和设计原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学习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理论知识,而课程设计正是对我们学习的理论的实践与巩固。本设计主要介绍的是一个用超高速硬件描述语言VHDL设计的一个具有若干功能的简易电子琴,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时钟分频器。 摘要本系统是采用EDA技术设计的一个简易的八音符电子琴,该系统基于计算机中时钟分频器的原理,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它可以通过按键输入来控制音响。系统由乐曲自动演奏模块、音调发生模块和数控分频模块三个部分组成。系统实现是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按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编程、时序仿真、整合。本系统功能比较齐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字电子琴、EDA、VHDL、音调发生 1.1 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的基础上,了解EDA技术,掌握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通过学习的VHDL语言结合电子电路的设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例如本课程设计就是基于所学的计算机原理中的时钟分频器和定时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巩固和综合运用计算机原理中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且提高自己通过所学理论分析、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习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分析与思考题 1-1 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什么? 1-2 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部件?试各举三个实例。 1-3 什么是通用零件?什么是专用零件?试各举三个实例。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一.选择题 2-1 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_______。 (1) 专用零件的部件 (2) 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3) 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4) 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 2-2 下列8种机械零件:涡轮的叶片,飞机的螺旋桨,往复式内燃机的曲轴,拖拉机发动机的气门弹簧,起重机的起重吊钩,火车车轮,自行车的链条,纺织机的纱锭。其中有_____是专用零件。 (1) 3种 (2) 4种 (3) 5种 (4) 6种 2-3变应力特性可用σmax,σmin,σm, σa, r 等五个参数中的任意_____来描述。 (1) 一个 (2) 两个 (3) 三个 (4) 四个 2-4 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_。 (1)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2)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3)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4)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2-5 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____。 (1) 屈服点 (2) 疲劳极限 (3) 强度极限 (4) 弹性极限 二.分析与思考题 2-1 一台完整2-3 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常用的计算准则主要有哪些? 2-2 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常用的计算准则主要有哪些? 2-3 什么是零件的强度要求?强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如何提高零件的强度? 2-4 什么是零件的刚度要求?刚度条件是如何表示的?提高零件刚度的措施有哪些? 2-5 机械零件设计中选择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2-6 指出下列材料的种类,并说明代号中符号及数字的含义:HTl50,ZG230-450,2-7 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有哪些主要区别?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一.选择题 3-1 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____。 (1) 增高 (2) 不变 (3) 降低 3-2 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_____。 (1) 较高 (2) 较低 (3) 相同

职业高中服装设计第五章试题

服装设计第五章设计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设计上造型简洁、硬朗、棱角分明,款式单纯少有装饰,色彩多以沉稳的中性色彩为主,这种风格是() A.前卫风格 B.都市风格 C.优雅风格 D.男性化风格 2、背带裤的主要特征是() A.护胸 B.腰部连着背 C.背带 D.裤口袋的设计 3、职业女装的口袋基本上运用() A.缝内袋 B.暗挖袋 C.明贴袋 D.假袋 4、下列选项中不是同一种分类方式的是() A. 西装 B.夹克衫 C.连衣裙 D.针织服装 5、造型柔和、细腻、流畅、款式多用飞边、缎带来的装饰,色彩柔和,能给人恬美,浪漫梦幻的感觉的服装风格是() A. 古典风格 B.都市风格 C.田园风格 D.女性化风格 6、些列属于儿童服装的设计原则的是() A. 流行 B.稳健 C.有趣 D.洒脱 7、与休闲风格相对的是() A.前卫风格 B.都市风格 C.优雅风格 D.男性化风格 8、防寒服的设计要点是() A. 三紧结构 B.衣领和门襟 C.色彩搭配 D.分割设计 9、男孩和女孩在性格方面表现出差异是在() A. 幼儿期 B.婴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10、下列服装不是按用途分类的是() A. 职业装 B.运动装 C.休闲装 D.手绘服装 11、一件服装所表现设计师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是() A. 服饰配套 B.服装局部配色 C.服装的风格 D.服装的市场定位 12、适合各种年龄的女性穿着,适应性最强的是() A. 连衣裙 B.职业装 C.风雨衣 D.裙子 13、大衣设计门襟处的扣合方式注主要以()为主() A. 拉链 B.系带 C.暗扣 D.扣子 14、服装的风格具有() A. 多元化和相对化 B.个性化和多元化 C.自由化和整体化 D.整体化和多元化 15、服装的色彩清淡、恬静、沉着,时尚感又强是()的服装() A.时尚风格 B.都市风格 C.优雅风格 D.古典风格 16、童装中背带系结的部位除了在胸前还可以在() A.腰部 B.背部 C.肩部 D.臀部 17、风雨衣的一个显着特点是() A.省变化多 B.袖型丰富 C.装饰较多 D.造型长 18、服装分类有多种,单件、套装、三件套是按()分类的() A.造型结构 B.穿着方式 C.组合方式 D.款式 19、十分注重手工制作的别样感受,非常强调朴素、自然的服饰品的搭配是() A.前卫风格 B.传统风格 C.优雅风格 D.男性化风格 20、设计童装时应注意()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完全解析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 一、专业简介 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是国家教育部2003年最新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国内外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芯片设计工程人才为目标,为计算机、通信、家电和其它电子信息领域培养既具有系统知识又具有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知识,同时具有现代集成电路设计理念的新型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范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基本理论、现代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能够满足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及相关行业工作需求,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当前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范围:本专业学生将具有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外语能力; 2、充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在文、史、哲、法、社会和政经等领域有一定的修养; 3、模拟、数字电路基本原理与设计的硬件应用能力; 4、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与设计应用能力; 5、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及软硬件应用能力; 6、微电子及半导体器件基本理论知识; 7、集成电路基本理论与原理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基本知识; 8、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EDA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 三、就业方向 集成电路以及电子整机设计及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继续深造攻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集成电路设计描述 集成电路设计策略 基于硬件描述语言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EDA工具

1、正向设计与反向设计按功能和实现的先后顺序分

1、正向设计与反向设计 反向设计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小 ?功能的多样化和专门化 ?集成度越来越高,十亿晶体管;保密措施 ?光学显微镜受限:日本奥林巴斯:0.35um;德国徕卡:0.18um;日本尼康:0.25um;德国蔡 司:0.13um,+UV共轭紫外线(14万$) ?反应离子蚀刻(RIE)机受限: Al互连,Cu互连 正向设计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关键技术是综合技术,主要依赖于包括高层次综合、逻辑综合、版图综合在内的各个层次的综合方法和工具的发展,而高层次综合是首要环节.

2、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设计 从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上分

Top-Down设计 Top-Down流程在EDA工具支持下逐步成为IC 主要的设计方法 ?从确定电路系统的设计指标开始 ?将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 由更细化的行为描述表达 ?自系统级、寄存器传输级、逻辑级直到 物理级逐级细化并逐级验证其功能和性 能

Top-Down设计关键技术 系统级功能验证技术 不必考虑电路的实现结构和实现方法,这是对付设计复杂性日益增加的重要技术 需要开发系统级模型及建立模型库 这些模型与实现工艺无关,仅用于系统级和RTL 级模拟 Cadence的SPW:行为算法级设计工具 Synopsys COSSAP:DSP & communication design environment,其中的通讯库、滤波器库等 都是系统级模型库成功的例子 目前存在的可能: 缺少可综合的系统级库资源 通过行为级综合工具把功能级描述转换成RTL级描述,速度最快可达到传统人工方式的20倍,但 工具尚未实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