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TS简单整理

中国沿海和内陆VTS用户指南

学号:2220102695

海事管理1班

姓名:张鑫

选课序号:34

随着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我国各港口为了更好的进行船舶交通管理工作,兴建了很多VTS ,为我国的航运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相关资料,共收录了26个VTS。

1大连VTS

建成时间:大连VTS建成于20003年于2003年9月18日开始运行

简介:大连VTS 由VTS 中心, 和大港雷达站、黄白嘴雷达站、矿石码头雷达站、大窑湾雷达站、老铁山雷达站、三羊头雷达站6 个雷达站组成。

大连VTS 系统构成及性能:

(1) 雷达监控子系统:30 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跟踪重放功能

(2) AIS 子系统:30 海里作用距离能够自动识别船舶,具有发

送和接受AIS 信息功能

(3) VHF 通信子系统:30 海里作用距离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4) VHF-DF 子系统:30 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辅助识别船舶功能

(5) 船舶数据处理子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5,000 艘次

(6) 气象子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观测点位置的气象数据

(7) CCTV 监控子系统:辅助监控辖区码头、船舶动态

(8) 数据记录与重放子系统:具有音频、视频和雷达图像回放功能

特点: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船舶交通服务系统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汉字处理能力的VTS系统

2营口VTS

建设时间:营口VTS建成于2005年

简介:营口VTS系统由台子山雷达站(40°17′46.3″N,122°06′24.4″E)和VTS中心(40°17′14.9″N,122°06′58.4″)组成。

硬件设施:

1. 雷达监控系统:

2、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跟踪重放功能

3、VHF通信系统:

4、25海里作用距离,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5、船舶数据处理系统:

6、船舶数据处理能力大于3万艘次

7、气象系统;

8、全天候实时显示气象数据与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3秦皇岛VTS

建成时间:建成于2001年

简介:秦皇岛VTS系统由南山雷达站(39°54′35″N,119°36′44″E)和秦皇岛VTS 中心(39°55′00″N,119°35′11.56″E)组成。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4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危险报警、视频录像与重放功能。

2、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5海里,具有24小时连续录音与重放功能。

3、船舶数据处理系统雷达头预处理器可同时处理400个目标,中心处理机可同时处理1000个目标。

特色: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电子海图、VTS和AIS信息的综合处理;它将DGPS差分卫星定位系统实际用于大型船舶的引水作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VTS系统利用相关软件,第一次较好地解决了对海上浮筒的连续监控问题,保证了秦皇岛港的雾航和夜航,同时解决了秦皇岛港港池内雷达遮挡区域目标丢失问题,为港口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

4天津VTS

天津VTS建成于1996年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系统20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跟踪重放功能

2、VHF通信系统25海里作用距离,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3、VHF—DF系统25海里作用距离,具有测定(辨别)船位功能。

4、船舶数据处理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10000艘次

5、水文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水文气象数据

6、CCTV监控系统辅助监控船舶动态

管理服务水域:以VTS中心地理坐标为中心,一20海里为半径所覆盖的水域,其外边线即为VTS管理服务区域门线。

5黄骅VTS

简介:黄骅VTS系统由港口雷达站(38°13′02.2″N,117°52′24.3″E)和黄骅VTS中心(38°13′2.2″N,117°54′02.4″E)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站探测距离大于28海里,具有自动跟踪目标、危险报警功能。

2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8海里

3AIS分系统符合目前国际标准的AIS岸台,可接受符合国际标准的AIS信息。

4雷达数据处理分系统处理器可同时处理300个动、静目标,多路跟踪器具有同时处理1000个目标的能力。

4、数据记录分系统具有24小时连续录音、录像与同步重放功能,并能将数据刻录到光盘上,在任一通用计算机上播放

6烟台VTS

建成时间:烟台VTS06年改造完成

简介:烟台VTS系统由烟台VTS中心(37°33′31″N,121°22′07″E)和芝罘岛雷达站(37°35′50″N,121°25′41″E)组成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自动跟踪与重放功能。

2 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30海里,具有连续录音功能。

3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

5、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作用距离30海里,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

7长山VTS

简介:长山VTS系统设置在长岛县北长山岛最北端,交管站(监督站)的地理坐标为:37°59′31.9″N,120°41′36.5″E。

提供服务

1.交通信息服务(应请求);

2. 助航服务(应请求);

3. 支持联合行动信息(应请求);

4. 航行警(通)告信息

建成时间:1998年

硬件设施:略

8成山角VTS

简介:成山角位于山东省成山角东端,VTS中心的坐标是:纬度: 37°23′.65N 经度:122°42′.12E。

建设时间:1996年10月

硬件设施:

雷达监控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跟踪与重放功能

VTS通信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VHF-DF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识别船舶功能

船舶数据处理系统: 船舶数据处理能力达1000艘次 5.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数据

9青岛VTS

建设时间:1990年

简介:青岛VTS系统由青岛VTS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6°05′.080,东经120°19′.036)和设在青岛VTS中心的青岛雷达站以及黄岛雷达站(地理坐标为:北纬36°03′.125,东经120°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系统:有效作用距离24海里,具有跟踪重放功能,可同时跟踪动静目标各200个。

2VHF通信系统:有效作用距离35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3VHF-DF系统:有效作用距离24海里,具有测定(辨别)船位功能。

船舶数据处理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20000艘次

10连云港VTS

建设时间:VTS于1990年建成并于1990年8月投入运行2012年6月8日完成扩建

简介:连云港VTS由旗台山雷达站、连岛雷达站和VTS中心“两站一中心”组成

硬件设施:连云港VTS(船舶交管系统)配备的计算机管理系统VDB86,是采用美国Compaq公司的Com-paq286型计算机,船舶数据库采用的是BorlandParadox3.0关)雷达监视系统: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自动跟踪与重放功能。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3)VHF通信系统:25海里作用距离,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4)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30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5)CCTV监视系统:辅助监视船舶动态。6)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监测点的气象数据

提供服务

1航警服务:航行通(警)告信息,水文气象信息,船舶动态信息或其它重要安全信息。咨2询信息服务:港口水域地理情况,水文气象信息、船舶动态信息、港口有关规章和其它有关信息。

3航行助航服务:船舶定位、测定船舶操纵行动效果、助航、航行建议、搜寻船舶等目标和其它有关安全航行等信息。

4交通组织服务:连云港航道使用实行审批制度,VTS中心可对船舶航行计划进行调整。5支持联合行动:在搜寻救助等联合行动中,VTS中心可为船舶传递有关信息。其它交通服务。

11京唐港VTS

建设时间:2008年

简介:京唐港VTS系统由港口雷达站(N:39°11′59″,E:118°59′43″)和京唐港VTS 中心(N:39°12′49.6″,E:119°00′45″)组成。

硬件设施:

1.雷达监控分系统:探测距离大于24海里,具有自动跟踪目标、危险报警功能。

2.VHF通信分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0海里。

3.雷达数据处理分系统:雷达数据处理器可同时处理3000个动、静目标,多路跟踪器具有同时处理500个目标的能力。

4.数据记录分系统:具有连续录音、录像与同步重放功能,并能将数据刻录到CD盘上,在任一通用计算机上播放。

5.AIS分系统:符合目前国际标准的AIS岸台,可接收符合国际标准的AIS信号。

12上海吴淞VTS

建设时间:建成于1994年3月12日开通与1994年9月12日

简介:

硬件设施:6座雷达站,实现长江口北港以及鸡骨礁以东近40公里海域,包括长江口船舶定线制水域的覆盖。6座AIS站与沿海其他AIS基站一起基本实现了对我国沿海水域AIS 信号的覆盖。2个VHF无线话台2个VHF测向台2个气象监测仪4个雷达数据中央跟踪处理器由16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

特色:北槽航道网上申报系统自动语音广播系统。

船舶报告制;实行强制船舶报告制,要求所有客船300总吨及以上的其他船舶强制加入VTS 报告系统长度大于20米的海船必须自驾驶台配备通讯设备非运营船及高速船例外

13洋山VTS

建设时间:洋山VTS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04年4月20日建成投入运行,二期工程于2006年7月30建成投入运行

简介:洋山VTS拥有六站一中心,分别是芦潮港雷达站、大戢山雷达站、大洋山雷达站、小洋山雷达站、小衢山雷达站、下三星雷达站和小洋山VTS中心。并配有四个VHF岸台,两个AIS基站和两个气象站。

硬件设施:雷达硬件设备由TERMAR提供,由HITT公司通过软件集成。每个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2海里,通过六个雷达站将整个洋山辖区水域有效覆盖;每个雷达站均配备了两套收

发设备,提高雷达的运行率;大戢山、大洋山、小衢山和下三星通过微波系统进行信号传输,芦潮港和小洋山通过光缆进行信号传输;小洋山、芦潮港和大洋山主要是市电供电,其中小洋山为两路市电供电,而芦潮港和大洋山均配备了一台和两台柴油机作为备用电源,其他三站则主要由柴油机供电,均配备3台柴油机。

特色:洋山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是一套对船舶交通实施监督管理控制并提供咨询服务的系统。它通过雷达站实时监控海面船舶动态,利用微波将相关数据传输到VTS中心;计算机再对采集到的船舶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相关船舶数据库联接,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示船位、航向、航速等船舶动态信息。VTS值班人员不用出监控室就可以对雷达覆盖区域内的船舶动态“一览无余”。

14南通VTS

简介:南通VTS由南通VTS中心以及开沙雷达站、黄泥山雷达站、白茆雷达站、海门雷达站和浏家港雷达站组成

建设时间:1996年

硬件设施:

1雷达监视系统:作用距离12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功能。

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

3)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4)AIS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

5)CCTV监视系统:辅助监视船舶动态。

6)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监测点的气象数据

管理服务水域:长江1号浮至长江36号浮之间的长江干线水域,包括营船港专用水稻、天生港水道。

管理服务对象:按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规范规定应配备通信设备及主管机关要求加入VTS 系统的船舶

15江阴VTS

简介:江阴VTS由江阴VTS中心,江阴鹅鼻嘴雷达站和七圩雷达站两个雷达站组成

建设时间::2007年11月建成

硬件设施:

1)雷达监视系统:作用距离12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功能。

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

3)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4)AIS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

5)CCTV监视系统:辅助监视船舶动态。

6)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监测点的气象数据

管理服务水域:

长江干线、上界桃花港与界河口指下界大河港与螃蜞港连线之间的水域。

管理服务对象:按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规范规定应配备通信设备及主管机关要求加入VTS 系统的船舶

16张家港VTS

简介:张家港VTS由张家港VTS中心、福姜沙雷达站、焦港雷达站、开沙雷达站组成

建设时间:

硬件设施:

1)雷达监视系统:作用距离12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功能。

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

3)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4)AIS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

5)CCTV监视系统:辅助监视船舶动态。

6)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监测点的气象数据

管理服务区域:上界大河港与螃蜞港连线至下界十一圩与小李港连线之间的水域

管理和服务对象:按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规范规定应配备通信设备及主管机关要求加入VTS 系统的船舶和设施

17镇江VTS

简介;镇江VTS由VTS中心、世业洲雷达站、征润洲雷达站、大沙雷达站、富德圩雷达站组成(四站一中心)

建设时间:建成于1996年

硬件设施:略

管理与服务区域:

长江干线上界新河口塔形沿岸标与十二圩风讯标连线,下界嘶马树锥形岸标与对

岸垂直连线之间的水域(长江#119浮至长江#91-1浮)。其中仪征捷水道、太平洲捷水道VTS系统未覆盖。

18宁波VTS

简介:宁波VTS系统由VTS中心及虾峙、峙头、大榭、北仑山、游山五个雷达站组成雷达站位置1、虾峙雷达站:北纬29°44′40″,东经122°18′12″2、峙头雷达站:北纬29°54′17″,东经122°07′39″3、大榭雷达站:北纬29°57′15″,东经121°57′43″4、北仑山雷达站:北纬29°56′30″,东经121°51′57″5、游山雷达站:北纬29°58′39″,东经121°45′01″6、VTS中心:北纬29°54′30″,东经121°51′18

建设时间:1982年

硬件设施:

1. 雷达监控系统: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跟踪重放功能。

2、VHF通信系统: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3、水文气象系统:在北仑山雷达站全天候实时监测水文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和能见度。

4、船舶数据处理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2000艘次

19威海VTS

简介:威海VTS系统的构成模式为“五站一中心一分中心”,具体包括镆铘岛雷达站、龙须岛雷达站、成山头雷达站、旗顶山雷达站、靖子头雷达站、成山头VTS分中心和威海VTS 中心,

建设时间:1999年

硬件设施:CCTV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AIS系统(自动识别系统)、VHF(甚高频)安全通信系统、DSC(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气象系统,共同构成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的监管网络。系统具备海上交通监测、交通组织、信息服务、助航服务等对外功能,同时为维护海上通航秩序、支持海上搜救行动、辅助海事调查等工作提供数据,另外系统存储船舶的航行记录、显示船舶的实时动态,可以为海事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基本数据和信息来源。

20琼州VTS

简介:略琼州海峡VTS包括一个中心及三个雷达站。中心设在海口港附近四个雷达站均设在海峡南岸,从西向东依次为玉包角雷达站、白沙门雷达站和木栏头雷达站。后来由于粤海铁路的开通又增加了一个雷达站----新海雷达站。

建设时间:2002年正式开通

硬件设施:琼州海峡VTS系统的主要技术设备及性能:1、雷达监控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2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危险报警、视频录像与重放等功能。2、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5海里,具有24小时连续录音与重放功能。3、船舶数据处理系统:可同时处理800个移动目标和200个静止目标。

特色功能:对越南籍边贸船进行特别管理,于越南籍边贸船的船员不能用英语与交管中心值班员进行联系,因此应该要求其代理人或租船人在该船进入交管系统管辖水域时,通过电话与交管中心联系,向交管中心报告该船的具体位置。交管中心值班员及时对其标示、跟踪,当该轮与它船存在碰撞危险时,及时提醒它船做好避碰工作。

21珠海VTS

简介:珠海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成立填补了珠江口西岸水域监管的空白,中心的启用基本实现了监管信号对珠海沿海重点水域和主要港口的无缝隙覆盖,将构筑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现代化的监管网络,直接改善珠海高栏港等港口水域的通航环境

建设时间:2011年9月16日,正式投入运行

硬件设施:珠海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由担杆岛、外伶仃岛、横琴岛、高栏岛、荷包岛、何山顶和望赤岭等7座雷达站以及珠海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组成,形成“七站一中心”的格局。所建雷达站全部位于海岛、山顶或山坡上,是海事系统截至目前单体工程量最大、历时时间最长、建设条件最艰苦、建造环境最复杂的工程。

22厦门VTS

简介:系统规模为“三站一中心”,即厦门VTS中心、南太武山观音山雷

达站和太平山雷达站。

建设时间:2004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硬件设施:雷达监控系统:有效作用距离24海里,具有跟踪重放功能,可同时跟踪动静

目标1000个。

船舶数据处理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3万艘次。

VHF通信系统:有效作用距离25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有效作用距离25海里

23温州VTS

简介:温州VTS系统由一个VTS中心和四个雷达站组成 温州VTS中心 28°01'15.85"N 120°41'13.35"E 平阳嘴雷达站 27°28'31.38"N 120°40'53.34"E 北麂岛雷达站 27°37'43.63"N 121°12'24.77"E 鹿西岛雷达站 27°58'06.60"N 121°10'54.84"E 岐头山雷达站 27°58'59.29"N 120°56'58.65"E

建设时间:2012年9月

硬件设施:1.雷达监控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 具有跟踪重放功能。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 船舶数据处理能力5000艘次。 3.VHF通信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 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 4.AIS系统 24海里作用距离 具有船舶识别和发送/接受AIS 信息功能。5.水文气象系统各雷达站全天候实时监控

24日照VTS

简介:由日照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交管中心或VTS中心)、岚山海事处浏览终端、两个雷达站组成,坐标分别为:日照VTS中心:35°23′21″N, 119°31′06″E 东港雷达站:35°21′17″N, 119°33′00″E 甜水河雷达站:35°06′42″N,119°21′33″ETS 建设时间:略

硬件设施:1.雷达监控系统:16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自动跟踪与重放功能。 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船舶数据处理能力5000艘次。 3.VHF通信系统: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连续录音功能。 4.AIS系统:24海里作用距离,具有船舶识别和发送/接受AIS 信息功能。5.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全天候实时气象数据监测。 https://www.360docs.net/doc/844419562.html,TV监控系统:视频辅助监控港口作业和船舶动态管理和服务对象管理

25泰州VTS

简介:管理与服务区域从嘶马树锥形岸标与对岸垂直的连线与桃花港与界河口之间的连线之间的长江水域(长江#91-1浮至长江#71浮)

泰州VTS由泰州VTS中心和七圩雷达站、高港雷达站、富德圩雷达站、铁匠港雷达站组成

建设时间::2007年11月建成

硬件设施:1)雷达监视系统:作用距离12海里,具有自动跟踪功能。2)船舶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能力10万艘次。3)VHF通信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多频道录音功能。4)AIS系统:作用距离20海里,具有自动识别船舶功能。5)CCTV监视系统:辅助监视船舶动态。6)气象系统:全天候实时监测气象监测点的气象数据

26京唐港VTS

简介:京唐港VTS系统由港口雷达站(N:39°11′59″,E:118°59′43″)和京唐港VTS 中心(N:39°12′49.6″,E:119°00′45″)组成。

建设时间:建成于2008年

硬件设施:1.雷达监控分系统:探测距离大于24海里,具有自动跟踪目标、危险报警功能。

2.VHF通信分系统:作用距离大于20海里。

3.雷达数据处理分系统:雷达数据处理器可同时处理3000个动、静目标,多路跟踪器具有同时处理500个目标的能力。

4.数据记录分系统:具有连续录音、录像与同步重放功能,并能将数据刻录到CD盘上,在任一通用计算机上播放。

5.AIS分系统:符合目前国际标准的AIS岸台,可接收符合国际标准的AIS信号。

注:本文材料均来自百度文库,各VTS中心的建成时间均来自于海事局网站的相关报道,对于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可能有所疏漏,考试繁重,时间紧促,望鸿禧老师见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