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50例
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全面治疗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全面治疗骨折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骨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逐渐成熟,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学认为,骨折不仅仅是骨骼的损伤,还会导致气血、经络、脏腑等的失调。
因此,治疗骨折不仅要复位固定骨折端,还要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手法复位是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正骨医师通过触摸、推按、牵引等手法,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与西医的手术复位相比,手法复位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但手法复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仍需要手术治疗。
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另一种特色方法。
夹板通常由竹板、木板或塑料板制成,根据骨折部位的形状和长度进行裁剪和塑形。
夹板固定具有轻便、透气、便于调整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的复位,同时不妨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锻炼。
与西医的石膏固定和钢板内固定相比,夹板固定更加灵活,能够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及时调整固定的松紧度。
中药在骨折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在骨折早期,由于损伤导致气血瘀滞,肿痛明显,此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在骨折中期,瘀肿逐渐消退,筋骨开始连接,此时应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接骨紫金丹等。
在骨折后期,筋骨已基本愈合,但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应以补养气血、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
此外,中药还可以外用,如敷贴、熏洗等,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消肿止痛和骨折愈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骨折129例体会

类型 、 不同程 度的四肢 开放性骨折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 中, 8 , 4 男 7例 女 2侧。年龄 l 4~6 。肱 骨开放 4岁 骨折 1 , 臂开放性 骨折 4 4例 前 3例 , 指开放 性骨折 6例 , 手 股骨开放性骨折 2 7例 , 胫腓骨 开放性 骨 折 3 9例。6例伴 皮肤撕脱伤 , 围 8 e 范 0m×4m ~ 2 m×8m不等 。受伤 至 e 1e e
2例 。
伤 口愈合按 甲、 丙三 级评定 。甲级 愈合标 准为 : 乙、 伤 口愈合过程无 明显红肿 , 无皮肤坏 死 , 缝线反应 , 无 一期 愈 合。乙级愈合标 准 : 口有红肿 或少 量皮 缘坏死 , 伤 或缝 线 反应 , 无感染 , 一期愈合 。丙级 愈合标准 : 口皮肤大 片坏 伤
石膏固定 至伤 口消肿后改为小夹板固定 2 4例 , 骨牵引加夹
合 15例 ( 6 9 , 2 9. %) 延迟 愈合 4例 ( . % ) 3 1 。关 节 功能 完
全恢 复 13例。前臂 旋转 部份 受限 (<3 。 , 0 0 ) 但不 影响 工 作与生活 9例 。膝 关节 屈 曲 <9 。 0 5例 , 中两 例屈 曲 < 其
关键 词 : 开放 性 骨 折 ; 中西 医结合
5 30 ) 6 30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0 0 0 4 —0 R8 B 10 1 8 2 1 )2— 0 9 2
2 g 莪术 2 g 0、 0 、自然 铜 2 g 骨 碎 补 10 、 黄 5 g 黄 连 0、 0 g大 0、
23 抗 生素 的使用 .
创伤 及污染 重者 , 术后 大剂 量联合
应用抗生素 5— 7天 , 最长 1 。1 6天 2例伤 口内置管抗 生素 4 讨 论
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62例

2 4・
J o u na r l o f E x t e na r l T h e r a p y o f T C M Au g 2 0 1 3, 2 2 ( 4
手 法 整 复 配合 中药 治 疗 尺 桡 骨 双 骨 折 6 2例
叶 家旭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合 浦县 中医医院 , 广西 合浦 5 3 6 1 9 9 )
参照《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判定 。优 : x线检查 显示 骨痂形成 , 达解 剖复位 , 前 臂旋转 受 限 <1 5 。 ; 良: x线 检查显 示 骨痂形成 , 接 近解剖 复位 , 前臂旋转受限在 l 5 。 ~ 3 0 。 ; 可: x线检
查显示骨痂形 成 , 前 臂 旋转 受 限在 3 0 。一4 5 。 ; 差: 未 达 上述 标
1 2 g 、 苏木 1 5 g 、 红花 1 0 g 、 赤芍 1 0 g 、 花粉 1 0 g 、 桃仁 6 g 、 没药6 g 、 甘草6 g 、 川芎 6 g 、 莪术 l 0 g , 3周 一 5周给予 白芍 1 2 g 、 当归1 2 g 、
方法 。于 2 0 1 1 年 3月 一 2 0 1 2年 3月间 ,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 中药 治疗本病 6 2例 , 疗效满意 , 并 与同期 手术 治疗 6 O例做对 比
观察 ,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取 6 2例采用手法整复辅 助 中药 治疗 的桡 尺骨 双骨折患
5 8例 , 良2例 , 优 良率达 1 0 0% 。两组 比较 , 无显著性差异( x = 0 . 6 3 2 1 , P> 0 . 0 5 ) 。结论 : 手 法整复辅 助 中药治疗尺桡 骨 双骨折是 有效可行 的保 守治疗方法, 疗效与手术复位相 当, 且 具有 对周 围组 织损伤 小、 患者痛苦 小的优点 。 关键词 : 尺桡骨双骨折 ; 手 法整复 ; 中药 内服 中图分类号 : 1 1 6 8 3 . 4 1 文献标识码 : D 文章编 号 : 1 0 0 6—9 7 8 X( 2 0 1 3 ) 0 4—0 0 2 4— 0 2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就是腕关节部分发生骨折,人的前臂靠近拇指部分就是桡骨,桡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因为当一个人跌倒时,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放在地上,保护整个身体,这样就容易发生腕部骨折,也就是桡骨远端骨折。
Corey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骨折是由于手掌着地造成的。
1.分类桡骨远端骨折根据远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及受力的方向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克雷氏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是由于手腕部掌侧着地受力所致,腕部呈背伸位,常常表现为餐叉样或者枪刺样畸形,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第二、史密斯骨折,是受伤时腕部背侧着地受力所致,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第三、巴尔通骨折,是指涉及到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的骨折,同时伴有桡腕关节的半脱位等,为不稳定性骨折。
第四、反巴尔通骨折,指桡骨远端涉及到关节面的背侧骨折。
1.病因2.1有外力的损伤。
单纯从这个外力损伤情况来说,一般都是走路没走好摔一跤,然后手掌着地了,或者手背着地。
2.2常说的是讲究的一个姿势。
跌倒的时候腕关节处于极度的背伸以及前臂的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主要集中在这个桡骨远端松质骨的地方,所以容易引起骨折。
是一种克雷斯的骨折,也叫伸直性的骨折。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手掌是处在伸直的过程当中,另外相比较这个而言,有屈曲性的骨折,就是手背着地。
1.麻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大部分为急发病症,由于患者受到外伤的冲击以后会发生骨折,并且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
在复位过程当中,患者对于治疗方式具有恐惧心理,传统的中医治疗基本上不采用麻醉的形式,都是采用牵引进行复位。
患者十分痛苦。
随着当前无痛化病房的推广和使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成为当前临床当中比较重视的课题。
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基本都会采用麻醉的形式。
像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牵引复位石膏夹板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
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短篇论著 ・
儿童前臂双 骨折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
杨 东亮 , 黎 , 黄 王理 德
( 广东 省江 门市 新会 区中 医院 , 东江 门 广
5 90 ) 2 1 0
【 要】目的 : 摘 在儿 童前 臂 双 骨折 治疗 中 , 采用 更适 宜 的治疗 方 案来 提 高 治疗 效 果 , 以减 少 并发 症 。方法 : 择 7 选 6例 5 1 的闭合 移位 前臂 双 骨折 患儿 , 中 ,0例 不 同类 型 的骨 折行 手 法复 位小 夹板 或石 膏 托外 固定 , 成 功 者给予 ~ 2岁 其 6 不 手术 治疗 ;6例早 期 直接 行 手术 切 开 复位 钢板 螺 丝钉 或 克 氏针 内 固定 , 1 以后 二次 手术 取 出 内 固定物 。 结果 :O例 手 6 法 复位 患儿 中 ,4例 手法 复 位成 功 , 功率 为 9 %, 折愈 合 时 间为 3 ~ 0d 6例 手 法 复位 不 成 功 , 手 术 切 开 复 5 成 0 骨 3 5 ; 行 位钢板 螺丝钉 内 固定 , 合时 间为 8 ~ 0 。1 愈 0 1 2d 6例直 接手术 治疗 的患儿 中 ,4例愈合 时 间为 8 ~ 6 , 均 7 1 个月 1 0 10d 平 ~2 取 出 内固定 物 ; 例 伤 后就 诊 时 间长 , 1 造成 前 臂肌 间隔 综 合征 , 手术 切 开 减压 加 克 氏针 内 固定 , 期 植皮 , 行 二 术后 半 年骨 折愈 合 ; 尺骨 骨不 连 , 再次 手 术 重新 内 固定 加植 骨 术 , 后 1 愈合 。结论 : 童 前臂 双 骨折 早期 行 手法 1例 需 术 年 儿 复位 非 常重 要 , 而旋 转 移 位是 前 臂双 骨 折复 位 的难 点 。 术 治疗 不 能作 为 首选 , 充 分运 用 中西 医结 合
中医治疗前臂骨干双骨折

中医治疗前臂骨干双骨折由于暴力造成尺骨、桡骨同时骨折,称为前臂骨干双骨折,也称桡、尺骨干双骨折。
这类骨折最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于青少年,前臂主要功能是旋转,是人体手的重要功能,因此骨折后,应最大限度恢复旋转功能。
1 骨间韧带力的传导与尺桡骨骨折创伤病理骨间韧带另一重要功能为力的传导。
手腕受力后,力的传导途径如施于手腕的载荷,约有43%经腕部(包括下尺桡关节)韧带直接传导到尺骨。
同时,传至桡骨的载荷使桡骨向近侧移位并使其中段发生桡曲,从而增加骨间韧带中部的张力而再将部分负荷转至尺骨。
当桡骨小头向上移而与肱骨小头直接接触时,部分负荷经关节面直接传至肱骨。
这是力的传导方式。
骨间韧带对力的传导能力,与其原始紧张度有关。
当前臂在中立位时,骨间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旋后位时,骨间韧带的紧张度高于中立位,但加载后二者的紧张度均立即增加。
反之,在旋前位,骨间韧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紧张而基本上不参与力的传导。
在创伤的病理过程中,当尺骨受载后,其中上1/3段弓形增加,由于身体的重力通过尺骨向下传导,手腕部的力通过地面向上传导,至尺骨上1/3骨折。
由于骨折地面的反作用力,不能通过尺骨向上传导,那么就通过骨间韧带把力传给桡骨,继续向上走,因而发生上尺桡关节脱位。
反之,桡骨复载后,其中下段的弓形增加,称为桡曲。
由身体重力向下走,而地面反作用力向上走,至桡骨中下段骨折,还有余力继续向下行走,通过骨间韧带把力传给尺骨,造成下尺桡关节分离。
前臂旋后,使骨间韧带处于紧张状态,与尺桡骨的起止点,都有20°的夹角,这时候力的传导作用特别明显。
它的旋转传导分力大约34.2kg。
2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适应证闭合性前臂骨干双骨折;开放性骨折,但伤口小,经扩创缝合后不妨碍放置分骨垫的l伤肢肿胀虽然严重,但经外敷消肿膏数日,肿胀能消退者。
3 整复手法(1)拔伸牵引伤员平卧,用臂丛麻醉,肩外展70°~90°[1],肘关节屈曲90°[2]。
前臂双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21 在 操 作 复 位 术 中还 应 注 意 以 下 几点 : . ( ) 双 骨 折 中 , 其 中 一 骨 干 骨 折 线 为 横 形 稳 定 骨 1在 若 折, 另一 骨 干 为 不 稳 定 的斜 形 或 螺 旋形 骨 折 时 , 因先 复位 稳 定的骨折 , 通过骨间膜 的连再复位 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 ) 尺 、 骨 骨 折 均 为 不稳 定 型 , 生 在 上 1 2若 桡 发 / 骨 3的 折 , 复位尺骨 、 生下 1 先 发 / 骨 折 先 复 位 桡 骨 , 生 在 中 3的 发 段 的 骨折 一 般 先 复 位 尺骨 , 是 因 为尺 骨位 置表 浅 , 附 着 这 肌 较 少 , 位多不严重 , 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 , 移 手 只要 其 中 的 根骨折复位 、 . 日稳定 , 复位另一骨折较容易成功。 22 术 后 功 能 锻 炼 . 1无 论 手法 复位 外 定 , 切 开 复位 内 固定 , 后均 应 、 或 术 抬高患肢 , 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 、 严 感觉 、 运动功能及血循 环情况 ,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2 术后 2周即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周 、 4 以后 开 始练 习肘 ,肩 关节 活动 ,— 0 后拍 片证 实骨 折 已愈 81周 合 , 可进行 前臂旋 转活 动。大 多数 病 人可用 手法 复位外 固定 才 治疗。作者认为, 对于手法复位未能成功 , 及部分估计手法复 佗后同定难以维持稳定对位的前臂骨干骨折应早期切开复位 内 定 …。本组 2 0 因 闭合复 位未 能成 功 或其 它原 因均行 1例 手术治疗 ,除 5例内外同定不当及未植骨半年后骨不愈合再 行残端修整克氏针内同定 1 周后愈合其它病例效果满意[。 0 2 】 23 开放性 骨折是否作一期内同定 开放性骨折同时伴有 . 程 度不 同的软 组织 损 伤 , 疗 L, 在治 要修 复 损伤 软组 织 , 防止 感染 ,又要保 证骨折 愈合 。尽管对 开放 性骨 折 的处理 方法 很 多, 但处理伤口的原则均为: 尽快彻底清创 , 尽早应用抗药素, 清创时将骨折端靠拢 , 然后一期闭合伤 口, 如软组织破损或有 张力, 口缝线暂不打结, 5 7 肿消后再收紧缝线。[ 伤 待 ~d 3 ] 参 考文 献
骨伤经方案例

骨伤经方案例骨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传统中医学中,骨伤被视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经方药物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在本文中,将为您介绍几个骨伤经方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
案例一:骨折患者小明,男性,23岁,右手拇指掌骨折。
中医诊断为手阳明经受阻。
经方组成如下:1. 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12克,骨碎补12克,巴戟天12克,枸杞子12克,防风12克,白茅根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6克。
2. 鸡血藤、骨碎补可研末敷伤口。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周。
经过治疗后,小明的手骨折逐渐愈合,疼痛感减轻,功能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小华,女性,40岁,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经方组成如下:1. 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黄芩12克,白茅根12克,炙甘草6克,巴戟天15克,骨碎补15克,五灵脂15克。
2. 配合外敷沙棘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周。
经过治疗后,小华的腰酸背痛症状明显缓解,下肢力量逐渐恢复。
案例三:骨刺患者小李,男性,50岁,膝关节出现骨刺,导致行走困难。
中医诊断为气血瘀滞。
经方组成如下:1. 炙甘草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地骨皮15克,赤芍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蒲黄15克,薏苡仁15克。
2. 同时进行外涂乳香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六周。
经过治疗后,小李的行走困难得到改善,骨刺也明显减少。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骨伤经方案例仅作为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案亦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经方组成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的综合判断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50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50例进行探讨研究。
方法:耒阳市中医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确诊的前臂双骨折患者,共选取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复位方法、固定方法、功能锻炼三个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不同之处在于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中药治疗。
结果:4周后,25例治疗组,优16例(64%),良6例(24%),可2例(8%),差1例(4%),优良率23例(92%)。
而25例对照组,优10例(40%),良4例(16%),可6例(24%),差5例(20%),优良率14例(64%)。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症状体征:受伤后,前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检查可发现骨末残音及假关节活动,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线拍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或腕关节,可发现骨折的准确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成为孟氏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成为盖氏骨折[2]。
1.3 治疗方法:
1.3.1 复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
患者卧位行患侧臂丛阻滞麻醉显效后,肩外展,屈肘90。
位,近端助手双手握上臂f段,远端助手双手分握大、小鱼际,持续对抗牵引,一般置患肢前臂中
位牵引,如桡骨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时,则置患肢前臂于稍旋后位牵引。
骨折端相互靠拢则先予以夹挤分骨手法使之分开,然后分别用端提、挤按手法纠正侧方及前后移位重叠移位明显,单纯拔伸牵引不能复位时,用折顶手法非常有效。
当桡骨骨折线位于旋前圆肌止点以下时,由于旋后肌的牵拉,桡骨骨折端多有旋后与背向移位,整复时术者以一手拇指顶近折端向掌尺侧,另一手拇指顶近折端向桡背侧,此时令远端助手轻轻前后旋转,闻及骨折端“跳回”弹响时,骨折即获复位。
在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
1.3.1.1 在双骨折中,若其中一骨干骨折线为横形稳定骨折,另一骨干为不稳定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时,因先复位稳定的骨折,通过骨间膜的连再复位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1.3.1.2 若尺、桡骨骨折均为不稳定型,发生在上1/3的骨折,先复位尺骨、发生下1/3的骨折先复位桡骨,发生在中段的骨折一般先复位尺骨,这是因为尺骨位置表浅,肌附着较少,移位多不严重,手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只要其中的一根骨折复位、且稳定,复位另一骨折较容易成功。
1.3.1.3 在x线片上斜形骨折的斜面呈背向靠拢,性认为是远折端有旋转,应先按导致旋转移位的反想象使其纠正,再进行骨折端的复位。
1.3.2 固定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固定方法相同,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其中治疗组25例,双钢板螺丝钉固定8例,桡骨钢板螺丝
钉、尺骨用克氏针固定14例及尺骨用三角针固定3例。
对照组25例,双钢板螺丝钉固定10例,桡骨钢板螺丝钉、尺骨用克氏针固定11例及尺骨用三角针固定4例[4]。
1.3.3 功能锻炼:第一,术后均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第二,术后2周即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4周以后开始练习肘,肩关节活动,8—10周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可由于来自背侧的直接暴力和手腕着地的间接暴力所致,由于暴力大小,方向、受伤机制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移位,其治疗方法也因不同的移位而有所不同。
大多数病人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
先复位桡骨恢复前臂长度,随着桡骨头的复位,可长开重叠的尺骨,使尺骨复位较易成功,在手法复位失败,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可作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桡骨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可因直接打击暴力或间接传达暴力引起,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诊断不困难,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若复位不成功或夹板固定不牢,可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钉固定。
1.3.4 中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中药治疗。
治疗组骨折初期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方用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赤芍、红花、熟地、土瞥虫、牛膝、自然铜、骨
碎补、生姜、大枣、甘草;骨折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法,方用“养血四物汤”,外敷“桃花散”;骨折后期以补气益血,坚骨壮筋为治则,内服“加味八珍汤”,外用“陈氏接骨膏药”。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疗效标准:优:骨折愈合,腕肘天节功能活动正常,前臂旋转功能活动正常;良:骨折愈合,腕肘关节活动<10。
,前臂旋转活动<15。
;可:骨折愈合,前臂旋转功能活动受限14。
~45。
;差:骨折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前臂旋转功能活动为≥45。
)
3 讨论
3.1 4周后,25例治疗组,优16例(64%),良6例(24%),可2例(8%),差1例(4%),优良率23例(92%)。
而25例对照组,优10例(40%),良4例(16%),可6例(24%),差5例(20%),优良率14例(64%)。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前臂骨由尺骨及桡骨组成。
尺骨近端的鹰嘴窝与肱骨滑车构成肱尺关节,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构成肱跷关节,尺桡骨近端相互构成尺跷上关节,尺骨下端为尺骨小头,借助三角软骨于腕骨近侧列形成关节,桡骨下端膨大,与尺骨小头一起,与近侧列腕骨形
成跷腕关节,跷尺骨下端又相互构成下尺跷关节。
尺桡骨之间由坚韧的骨间膜相连。
由于尺骨和桡骨均有一定的弯曲幅度,使尺、桡骨之间的宽度不一致,最宽处为1.5-2.0cm,前臂处于中立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处于旋转位时较松弛,骨间膜的纤维方向呈页尺侧下方斜向跷侧上房,当单一尺骨或桡骨骨折时,暴力可由骨间膜传导到另一骨干,引起不同平面的双骨折,或发生一侧骨干骨折,另一骨的上端或下端脱位,尺、桡骨干有多个肌肉附着,起、止部位分布分散,当骨折时,由于及的牵拉,常导致复杂的移位,使复位时十分困难[5]。
3.3 通过骨折复位内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医在此基础上,予以三期辨证施治。
其疗效已为临床所证实骨折后局部瘀血停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早中期内服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中药,使“瘀去、新生、骨合”“肝主筋、肾主骨”,后期内服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中药,以促进骨折愈合中后期主用接骨之要药自然铜、续断、骨碎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自然铜对某种酶有有效激活作用,在酶的活性基础上结合铜离子,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活跃,有助于骨基质的形成和钙化的提前出现,从而促进骨愈合。
骨碎补具有提高血钙、磷浓度沉积,促进钙磷沉积,增强机体内成骨活性,提高alp的活性,同时,中药内服外敷可以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有利于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笔者认为,中西并重,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的特
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6]。
3.4 手法复位疼痛者用止痛剂等对症,需手术者加用抗生素。
对儿童或成人轻度移位前臂双骨折,手法复位后屈肘90°,以管型石膏或石膏托超关节固定。
对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桡尺骨干多处骨折,以及难于手法复位或难于外固定的骨折,应切开复位,行钢板或髓内针或螺钉内固定。
对前臂软组织,肌肉血管损伤严重肿胀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必须早期切开减压。
参考文献
[1]郭宏钰.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130例报告[j]. 新疆中医药 , 2006,(01):141-143
[2] 陈新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130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2009,(10):155-158
[3] 王晓华. 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前臂双骨折12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03,(01):136-139
[4] 姚郁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附135例报告)[j]. 浙江临床医学 , 1999,(04):147-149
[5] 吴克坚,殷代昌,李英华,王晓勇.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284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 , 1995,(01):
106-109
[6] 覃纯初.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臂双骨折43例疗效分析[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98,(02):132-135
作者单位:421800 耒阳市中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