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操作手册20150223

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操作手册20150223
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操作手册20150223

东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操作手册

(2015年2月13日版)

前言| Preview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网络资源仓库,将为师生

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服务,丰富教学和科学研究资料,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这本手册主要从“平台功能简介”、“教师操作”、“学生、家长操作”、“单位管理员操作”、“顶级管理员操作”五个篇章来介绍不同的角色如何操作,无论您是通过管理、审核资源力求在资源库平台呈现最优质资源的单位管理员,还是通过上传优秀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通教师,或是希望在平台里获取知识、提升学习水平的学生、家长,都可以查看相应的篇章来了解自己应该要做什么、如何做。

我们致力于与您一起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出一分力。由于平台装载的内容较多,各篇章会力争对涉及的内容有所说明,但受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做的很详细,希望您能在手册里获得帮助!

目录| Contents

一、平台功能简介 (4)

(一)平台首页功能介绍 (7)

(二)学科资源简介 (9)

(三)专题资源简介 (9)

(四)综合资源简介 (10)

(五)通用功能 (11)

1.资源功能 (11)

2.资源搜索 (12)

二、教师操作 (13)

(一)登录 (13)

(二)我的贡献 (14)

1.发布资源 (14)

2.我的资源 (20)

(三)下载记录 (22)

(四)我的收藏 (23)

(五)基本信息 (23)

1.基本信息 (23)

2.修改头像 (24)

3.我的积分 (24)

三、学生、家长操作 (25)

四、单位管理员操作 (26)

(一)前台操作 (26)

1.资源审核 (26)

2.信息采集 (27)

3.资源调用 (28)

4.资源初始化 (29)

(二)后台管理 (30)

1.文件转换管理 (30)

2.分类设置 (31)

3.权限分配 (32)

4.用户组管理 (32)

5.资源汇总统计 (33)

6.单位统计 (34)

五、顶级管理员操作 (36)

1.系统级分类设置 (36)

2.广告管理 (37)

一、平台功能简介

东莞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是一个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网络资源仓库,使全市1000多所学校可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各镇街教办、学校都

有自己的资源主页,从教师个人角度看是教师个人的网络资料库,从学校角度看是一个单位的网络资料库,从全市范围看则是一个全市共建共享的资料库。在功能上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管理上具有分布式管理的特点,技术上访问速度快、资料上传方式便捷、兼容全部格式文件、允许导入其他商业类资源、安全稳定、审核方便,具有常用格式文件的在线预览、阅读、下载等功能,脱离信息孤岛提倡“资源需要分享”。

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开放式、面向服务的公共基础平台框架,在统一的平台下整合现有的优质资源,并不断丰富资源内容,服务于教师教学、教研备课,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实现资源数字化、数据标准化、业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化,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按需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一)平台首页功能介绍

图1-1 资源库首页

●通过右上角的“登录”可实现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账号的登录。

●本系统主要依托于“学科资源”“专题资源”“综合资源”几个频道,专供用户分类查看、下载资源。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主要依托于东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上传资源”、“我要晒课”及“广东教育视频网”几个频道,专供活动参与人员快速进入相关平台上传资源。用户登录后,“上传资源“可直接上传资源至本市平台,”我要晒课”可跳转至国家平台,“广东教育视频网”可跳转至省平台。

●“资源导航”来自学科资源的分类,分类分为基础分类和用户新建分类,基础分类根据学校类型取不同学段,如“高中”,“初中”,对应学科资源分类中的“高中”,“初中”。新建分类只有分类下有二级分类才在资源导航部分显示。

●“学校贡献榜”分为月榜和总排行,按照上传资源的多少从多到少排序,按顺序显示上榜用户信息。

●“学科资源”在前台首页按照上传资源的时间排序,显示最近更新上传的学科资源,方便用户快捷查看最新上传的学科资源。

●“专题资源”在前台首页按照管理员在后台管理的设置显示专题,方便用户快捷查看专题资源。

●“资源贡献单位”在前台首页显示贡献资源的单位,用户可直接点击相应单位查看该单位的资源库主页。

(二)学科资源简介

与学科教材同步,可按学段、学科、版本、课程、类别、文件格式等分类查找,支持多种排序方式,包括默认、按下载量、按阅读量、按好评最多排序等。点击某条具体的资源,可以对资源进行在线预览、下载、点赞、收藏、评论。

图1-2 学科资源

(三)专题资源简介

提供按专题归类的资源分类方法,把同一类资源归到一起形成一类专题资源,可以给这类专题设置一个统一的专题名称和显示图片。专题资源首页以缩略图展示各个专题资源,显示专题下资源数量、创建时间、专题简介、专题主页显示图片等。可以查看专题资源详细信息,包括专题内的各个资源详细信

息,可按图片、视频、音频、word、Excel、PPT、PDF等格式分类查找资源,还可以按下载量、阅读量、好评最多等进行排序查找。

图1-3 专题资源

(四)综合资源简介

综合资源显示非学科非专题的资源,以列表形式展示,显示资源标题、资源简介、资源发布人、发布时间、资源大小,评论、下载数、点赞数等。可以按图片、视频、音频、word、Excel、PPT、PDF等格式分类查找资源。

图1-4 综合资源

(五)通用功能

1.资源功能

●资源在线预览:资源平台提供多种资源浏览方式,资源浏览可以按照图片、视频、音频、课件、教案等进行分类浏览。在线浏览资源列表显示资源基本信息,方便用户一目了然浏览资源重要信息,资源标题、资源简介、显示发布人、发布时间、资源大小,评论、下载数、点赞数等。平台支持以下格式的资源在线预览:多媒体视频支持类型:avi 、mpg、wmv、3gp、mov 、mp4、asf asx flv、wmv9、rm 、rmvb、word、txt、pdf、ppt(动画效果忽略)

●资源下载:用户登录资源平台可以下载具备权限的资源。支持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文件下载。

●点赞:用户登录资源平台可以对优质资源进行点赞。

●收藏: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收藏到个人中心,方便以后查看。

●资源评价:用户可以对能预览或下载的资源进行实名制评价。

2.资源搜索

●提供关键词检索功能,可以输入资源名称包含的某个词进行检索。

图1-5 关键词搜索

●提供高级检索,可以通过学段、学科、资源类别、资源格式、排序方式等元数据属性进行高级检索。

图1-6 高级搜索

二、教师操作

(一)登录

教师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844929190.html, 进入“东莞市教育局统一登陆”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入数字校园办公桌面,找到“教育资源服务”图标,点击进入。进入资源库首页,导航栏里看到上级单位或本单位资源和个人中心。点击本单位资源,页面将会跳转到当前登录用户所在单位的资源首页;点击个人中心,在我的资源中可以上传资源,管理资源信息。

图2-1 资源库入口

图2-2 个人中心

(二)我的贡献

用户可以在此上传发布自己的资源文件共享给平台的其他用户,支持多个文件同时上传。列表显示个人发布中的资源(包括未提交资源、审核中、审核未通过的资源)和上传成功的资源。具有资源审核权限的用户还可以对其他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操作,审核通过的资源才会显示在资源平台前台页面中。

1.发布资源

用户可以上传资源,支持多个文件同时上传,上传后可以暂时不提交(保存到草稿箱),也可以提交资源,提交后由相关人员审核,审核通过的资源可以

供共享范围内的人员下载、预览、点赞、评价。

图2-3 资源上传流程图

(1)添加文件

管理员或教职工在该页面上传需要发布的资源文件。若是优课、微课资源,本处仅支持上传视频,其他配套资源在下一步作为附件添加。

图2-4 上传资源

(2)维护资源属性

用户上传资源后,需要先进行资源分类设置如资源学科分类目录、资源用途分类、适用年级等,资源属性维护如资源名称、资源类别、资源简介、关键词、共享范围、知识点、难易度、获奖情况、用途、来源等,然后进行资源发布。发布资源并且审核通过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

(3)资源属性说明

表2-1 资源属性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工作,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结合我市实际,在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鄂尔多斯数字教育云平台,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自主学习、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不断努力探索,为努力推进我市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面,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和服务,构建本地化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

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三、区域试点工作容 (一)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录播系统的建设,完成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由此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丰富资源容,促进资源建设;通过点播、直播增加教研手段;通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功能,建立起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二)充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10种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 (三)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探索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校试点工作重点容(主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本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创新探索;信

东莞小学排名一览表

东莞小学排名一览表(东莞市十大小学排行榜) 1、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也是东莞市较具知名度的百年老校。学校正校地处东莞市中心城区万寿路,占地面积30亩。作为莞邑大地教育界的“领头羊”,中心小学是催生名校、孕育名师名校长、培育人才的摇篮。自1989年至今先后设立六所中心小学分校,即现在的实验小学、花园小学、阳光小学、建设小学、步步高小学和今年刚组建的莞城中心小学分校,前五所学校都先后发展为省、市一级学校。 2、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始建于1989年,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教育质量管理示范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09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910平方米,是东莞首间以“实验”命名的小学。学校一直以实验创新作为发展立足点,结合陶行知求真教育的教育思想,形成“智行至真”的办学理念。学校把“智行”作为师生工作或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方法与途径,把“至真”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目的与结果,是理想与愿景,确立了“一加八”培养目标。 3、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莞城建设小学是一所令人瞩目的市一级学校,其前身是莞城中心小学分校, 创立于1998 年8月,2000年5月易名为莞城建设小学。学校2007年10月搬迁新校区,学校环境优美,庭院式校区古朴典雅,教学设备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平安校园、省绿色学校、市科普特色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文明校园等。 4、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 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坐落于东城主山大井头学前路40号,是东城区首批联合办学学校之一。于2000年9月成立,原名为东城区第七小学,于2001年4月,由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东城区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6667.1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7590平方米,学校按照广东省有关标准进行场室的配置,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以“方圆教育”为办学思想,秉承“方中有圆学做人,圆外有方学做事”的办学理念。 5、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长安镇中心小学位于广东省东莞长安镇长盛中路72号,1987年8月,学校从沙头村搬迁到长安墟镇新校舍,占地8070平方米,由长安镇人民政府拨款200万元建成,是东莞市一所

东莞市教育局 - 长安教育网

东莞市教育局 东教办继〔2009〕5号 关于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课例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镇(街)宣教办,各初级中学、市直属学校: 我市自2004年启动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以来,共培训了3500多名中小学教师,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的提高。在省教育厅举办的2008年“广东省首届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教学创新大赛”中,我市有5个优秀课例获一等奖(全省共10个)。为总结交流和展示我市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实施以来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加快该项目在我市的应用推广,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经研究,决定举办该5个获奖课例的展示活动。现将有关活动的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 4月22日——23日,具体时间和地点详见安排表(附件1、2)。 二、参加观摩人员: 1.各镇(街)宣教办对应学科的辅导员; 2.学科教师代表。小学以镇(街)为单位选派对应学 - 1 -

科教师各5—8人;初中(含民办)以学校为单位选派对应学科教师各2—3人。教师代表由镇(街)教办统一组织参加活动; 3.东莞市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 三、报名 各镇(街)宣教办统一安排本辖区中小学参加观摩的人数,分别填好附件1、2,于4月17日前报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联系人:钟进田,联系电话:23126189,传真:23126199。 四、其它 参加观摩的教师必须在当天8:15—8:45到指定地点报到,并按工作人员指示入场,各镇(街)教办、学校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 附件:1.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教学创新获奖课例展示活动安排表(小学) 2. 英特尔○R未来教育项目教学创新获奖课例展示 活动安排表(初中)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日 主题词:继续教育活动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4月7日发 - 2 -

东莞市教育局

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竞赛结果通报 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体委、科协),各中学、中心小学、市直属学校: 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竞赛于11月16日圆满结束。这次活动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和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承办。 本届竞赛共有59所学校的642名中小学生报名参加,其中小学49所学校、中学13所学校(含中小学合一的学校3所)。竞赛分小学男子组、小学女子组、中学男子组、中学女子组4个组别进行了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四驱车拼装竞速赛、遥控车争先抢旗赛三个项目的比赛。 东莞市教育局 文件 东莞市体育局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教研〔2008〕24号

49支队伍参加了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经过134场紧张、精彩的比赛,石龙镇中心小学绿鹰队、石龙镇中心小学灵猫队、石碣中学(高中)飞鸟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月亮队分别夺得小学男子组、小学女子组、中学男子组、中学女子组冠军,10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1支队伍获得二等奖、16支队伍获得三等奖。260名选手参加了四驱车拼装竞速赛,14名选手获得一等奖、4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52名选手获得三等奖。153名选手参加了遥控车争先抢旗赛,22名选手获得一等奖、26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8名选手获得三等奖。石龙镇中心小学等18所小学、厚街湖景中学等7所中学、石龙镇宣传教育办公室等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现将获奖结果予以通报。 希望各镇街、各学校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中小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附件:1.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获奖名单 2.四驱车拼装竞速赛分奖获奖名单 3.遥控车争先抢旗赛获奖名单 4.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体育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附件1: 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竞赛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获奖名单

第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官制 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 C.隶书D.楷书 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12.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 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 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东莞教育概况

东莞教育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莞市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一、各级各类教育情况 (一)学前教育。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27所,在园(班)幼儿208373人。在现有幼儿园中,公立集体办园175所,民办园552所。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101所。本市户籍3-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5.35%,基本普及3年学前教育,实行6周岁入小学。 (二)义务教育。2010年,全市共有小学331所,在校生552377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共有初中151所,在校生187878人,,本市户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97.9%。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在校生501人,本市户籍“三残”儿童小学入学率98.8%,初中入学率98.17%。 新莞人子女教育方面,全市中小学非本市户籍学生有549553人。非本市户籍小学生432597人,其中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有105011人;非本市户籍初中生96034人,其中在公办初中就读的有20976人;非本市户籍普通高中学生8792人,中职学生12130人。 (三)高中阶段教育。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共有68所,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0所,在校生70398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50531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35744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34985人,其中普通高中21155人,中职学校13830人。本市户籍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 (四)成人教育。2010年,全市有5所成人高等教育机构、32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31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培训量达52万多人次,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达29756人(不含本市高校内的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全市共有20220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共有51459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五)民办教育。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552所,民办中小学252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8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4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多层次学校9所、中职学校9所(含2所民办技工学校)。民办学校接收了大量新莞人学生,其中民办小学327586人,民办初中75058人,民办普通高中7456人,民办中职学校10228人。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402644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学生的71.4%。 二、发展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资源,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一、建设原则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包括:(1)适切性原则:在对教师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成人认知方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等研究成果为依据,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2)前瞻性原则:本着信息技术动态发展的观点,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3)实用性原则: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特点,体现技术的应用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公开征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500学时数字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研修工具等。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资源种类与基本要求 (一)资源种类 2013年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重点建设的种类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和研修工具。 1.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的总和。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典型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一类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促进培训水平提高。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培训学员点评)。另一类是应用案例,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微课”资源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思〔2010〕24号 关于表彰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和 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 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市直属学校: 2009-2010学年度,全市各中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学生。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全市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经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评选、推荐、公示,我局进行审核,决定授予李静琳等622位同学东莞市“三好学生”称号,授予樊淑娴等250位同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奋发进取,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1.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2.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附件1 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 学校东莞市“三好学生” 东城一中李静琳黄嘉琪邱卓钟奕倩赖雨晴 东城初级中学袁日锋曹纲玮林萍刘晓锋代维安袆珂刘迪琨 东城岭南学校徐耀 东城朝晖学校黄嘉虹邱丽梅 东城东珠学校王文斌 东城春晖学校贾卓 东城益民学校吴泽健 东城佳华学校张细宣 东城旗峰学校张玉婷 万江区第二中学彭晶琪陈羽露叶栩欣何镇添黄浩斐 万江第三中学万晓莹李祺菁罗绿韵叶钰君 肖壹梁梓峰梁慧仪李可达吴智育李逸然朱怡辰吴蔓菲林仲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钟晨煜 万江黄冈理想学校周玥 万江华江初级中学梁咏欣 万江明星学校李志炜 万江长鸿学校林永利 南城中学陈南岳苏响盛李文菁万轶婧刘茜钟诗谕钟肖滨 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李让彬 南城星河学校李淑津 南城东晖学校黄曾巧 南城南开实验学校黄佳茹余树杰张宇萌罗雨青张丛笑 石龙第二中学张锦钊刘铮洪柱阳孙惠玲 石龙第三中学江韵张嘉辉陈羽欣钟慧琪 石龙龙联学校辛佩梨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特点5 1.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5 1.1.1 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和背景 5 1.1.2 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5

1.1.3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5 1.1.4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6 1.2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7 1.2.1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7 1.2.1.1 传统PC机的现状7 1.2.1.2 传统桌面应用现状7 1.2.2 云计算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8 1.2.2.1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带来的优势9 1.2.2.2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思路12 1.3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点13 1.3.1 平台部署模式13 (一)直通部署模式13 (二)分布部署模式14 (三) 多“网合一”部署模式15 1.3.2 数字化管理和量化管理16 二、久远教育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18 2.1 解决方案简介18 2.2 解决方案说明20 2.3 解决方案功能模块组成和说明21 2.3.1 基础设施层21 2.3.1.1 久远多媒体教育云平台21 (一)系统框架21 (二)网络拓扑24 (三)产品特点25 2.3.2 通用服务层26 2.3.2.1 统一云桌面26 2.3.2.2 统一资源云存储30 2.3.2.3 统一门户接入30 2.3.2.4 统一身份认证31 2.3.2.5 目录服务32 2.3.3 教学业务层32 2.3.3.1 基于数据的量化管理和分析33 2.3.3.2 数字化管理33 2.3.3.3 数字化教学33 2.3.3.4 数字化资源34 三、久远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方案35 3.1 云平台建设方案35 (一) 云平台建设需求35 (二) 云平台整体规划36 (三)方案组件推荐36 3.2 统一云桌面应用37

2018年东莞市小学排名

2018年东莞市小学排名 1、东莞莞城中心小学 莞城中心小学,建校于1906年,被誉为“莞邑明珠”,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十四次易名,七迁校址,五改学制,四扩分校。自1989年至1998年先后设立四所中心小学分校(现在的实验小学、花园小学、阳光小学、建设小学),这些学校都先后发展为省、市一级学校。 2、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始建于1989年,是东莞首所实验小学,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设有49个教学班,143名教师,2196名学生。 3、东莞市东城区中心小学 东城中心小学坐落在东莞市东城区主山村上三杞,其前身为主山小学和石井小学于2000年联合办学后建成的“东城区第七小学”,2001年4月正式更名为“东城区中心小学”。2000年至今,面向东城区主山社区、石井社区及周边十余个房地产小区招收适龄儿童入学。2002年9月,学校被评为东莞市“市一级学校”;2003年10月,接受广东省教育厅评估,成为“省一级学校”。 4、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长安镇中心小学位于广东省东莞长安镇长盛中路72号,1987年8月,学校从沙头村搬迁到长安墟镇新校舍,占地8070平方米,由长安镇人民政府拨款200万元建成,是东莞市第一所实现“两机一幕”(收录机、幻灯机、投影幕)进课堂的学校。1993年镇政府再投入1700万元,建成现校。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 5、东莞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学校创办于1997年9月,原名东莞阳光小学,2000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2年9月学校规划到南城区,2003年被市教育局定为“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同时可挂“东莞市南城阳光小学”的牌子。2004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6、东莞大朗中心小学 大朗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50年,历经几次移迁。1992年,迁至大朗镇政通路2号。1999年,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2年9月,该校联合了宝陂村、佛新村小学,2005年9月,该校又与崇文小学(三个村联合办的小学)联合办学,组建成大朗镇新中心小学,迁至大朗镇巷尾社区政和路1号(现校址) 7、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 横沥中心小学创办于1967年。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6年,横沥中心小学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2002年实施联合办学,投资了两千多万元新建了五栋四层高的教学大楼。 8、东莞常平镇第一小学 创立于1996年,该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民乐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镇文明学校”,“镇教研活动先进单位”。此外,该校还被评为“东莞市贯彻实施学校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学校”,广东省“九五”普教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性策略”的实验先进学校,“东莞市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暨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9、东莞长安乌沙小学 长安乌沙小学是一办完全小学,创办于1951年,学校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社区裕兴6

全国教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教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支撑系统V1.0 学员端 用户手册 2012年6月

目录 声明 (1) 第一章引言 (2) 1.编写目的 (2) 2.项目背景 (2) 3.运行环境 (2) 3.1.硬件环境 (2) 3.2.软件环境 (3) 4.读者对象 (3) 第二章系统概述 (4) 1.设计目标 (4) 2.功能特性 (4) 3.定义和作用 (5) 3.1.什么是基础支撑系统? (5) 3.2.为什么要使用基础支撑系统? (5) 第三章角色说明 (6) 1.网联管理员 (6) 2.成员单位管理员 (6) 3.学员 (6)

第四章功能介绍 (7) 1.用户登录 (7) 2.选课管理模块 (8) 2.1.查询 (9) 2.2.志愿选课 (10) 2.3.实时选课 (11) 2.4.查看课程详情 (11) 3.学习档案模块 (14) 4.学分银行 (15) 第五章附录 (15) 附录A缩略语表 (15) 附录B相关术语 (16)

声明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北京安博在线软件有限公司商标均为安博教育集团商标。 注意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第一章引言 1. 编写目的 本手册首先介绍了基础支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系统机构以及操作基础支撑系统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了基础吃成系统的操作使用过程。本手册共分为引言、基础支撑系统(学员端)简介、基础支撑系统(学员端)角色说明、基础支撑系统(管理端)功能介绍、附录五个部分,指导管理员用户如何应用基础支撑系统,任何部门和个人在使用基础支撑系统进行管理操作时,均需参照本手册执行。 2. 项目背景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发展规划,实现教师网联的目标与任务,必须建设一个满足免费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在职教师职后培训服务需求的,促进网联成员和全国教师教育机构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师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平台”)。网联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教师教育创新平台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各类教师教育资源,依托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及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创新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适应全国教师教育需要的远程教育平台,为免费师范生培养与全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3. 运行环境 3.1. 硬件环境 以下提供主服务器最低配置,根据实际流量和访问量需增加服务器配置或增加服务器。基础支撑系统服务器硬件配置要求,基础支撑系统(学员端)硬件配置要求,如下表所示: 基础支撑系统(学员端)硬件配置要求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山西分公司 1月

目录 一、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体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教育行业应用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教育信息化宏观需求:三通两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微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山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两平台”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三通”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宽带网络校校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优质资源班班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网络空间人人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电信业务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CDMA业务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中国电信”班班通”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020年4月19日

领导关怀 暖人心——东莞市教育局王任槐副局长等领导莅临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粤台合作培训班 学习报告 大朗镇中心幼儿园周丹范观琳 12月3日—12月28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与台湾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合作举办的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粤台合作培训班第一期的培训。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宝岛台湾的本土文化、人文气息,更感受到了台湾地区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现代教育视野,完善了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丰富了我们的保教实践经验。 本次学习,我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进行集中研习,称之为研习阶段;第二阶段,奔赴台湾优秀幼儿园跟岗学习;第三阶段,我们参访台湾标杆性园校,我们称之为参访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回到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总结分享,我们戏称为“三明治”培训。此次学习,我们收获匪浅,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收获 (一)理论收获 本周学习,聆听了来自台湾的几位学前教育领域专家的专题讲座,内容非常丰富,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等形式,从幼儿园课程、家长工作、幼儿行为观察、学习评量及教师教学档案几个方面,展开两岸

学前教育政策、观念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学前教育理论及实践问题的学习与研讨。在感叹教授们知识渊博的同时,我们也逐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平时只顾着埋头拉车,却无瑕抬头看路。如今,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吐故纳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工作达到最优化。 (二)跟岗学习 12月9日,我们抵达了台湾,并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台湾考察活动。我们一组6人,来到了台北市立南海实验幼儿园跟岗学习。 南海实验幼儿园是一所以“全人教育”为核心,尊重与维护儿童权益及身心健康与发展的幼儿园,园所的教学先后经历了单元课程、主题课程、方案课程三个阶段,目前开展的是方案课程。连续4天的跟岗,让我们对台湾的幼教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获益匪浅。下面谈几点感触最深的事例: 1、环境创设 走进南海实验幼儿园,第一感觉是整洁优美,布置巧妙。幼儿园的园舍除了建筑楼外,将其他空间分为前院、后院、地下室三大部分。幼儿园的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空间利用得非常巧妙,活动区域分为前院、后院、地下室。前院中大面积的纯泥草地,为孩子们充分接触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后院的蓄水池,既让孩子们零距离的接触水源,也便于在行动上开展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最妙是后院沙池的创意,孩子们在玩沙的时候,发现沙池里有小猫的粪便,他们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用户使用手册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学生用户使用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电化教育馆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修改记录

目录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用户使用手册1.概述 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用户的操作方法,为学生用户使用本平台提供参考和依据。 功能概述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学生用户提供:个人空间、用户中心、资源库、应用中心、发现、教育社区、班级主页、学校主页和消息中心等功能服务。2.注册登录 用户注册 如果你尚未获得用户名和密码,请先注册。在浏览器中输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地址。在“空间登录”处,点击“还没注册”。 弹出如下注册信息填写页面,请填写“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选择身份”、“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后,完成注册。 显示“注册成功”后,请进一步完善个人资料,选择“所在学校”,如下图所示。 填写完成并点击“提交”后,系统提示可以用注册账号登录进入个人空间。空间登录 在浏览器中输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地址。在“空间登录”处,输入已有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进入个人空间。 密码找回 如果用户忘记自己的登录密码,可以通过平台密码找回。首先,点击首页“空

间登录”的“忘记密码”,如下图所示。 密码找回需要完成三个步骤:选择找回方式、验证身份信息和重置密码。其中找回方式包括”通过邮箱找回“和”通过手机找回“两种方式。 选择“通过邮箱找回”,用户需输入已经绑定的邮箱,选择“提交”后,系统会将密码修改邮件发至绑定邮箱。 用户登录绑定邮箱,点击密码找回链接,就会跳转到密码重置页面。输入新的密码并确认后即完成了密码重置操作。 选择“通过手机找回”,用户需输入已经绑定的手机,点击“获取验证码“,将发至手机的验证码输入后,点击“提交”。 在打开的输入新的密码并确认后即完成了密码重置操作。 3.个人空间 登录进入个人空间,显示如下图。 网站导航 首页:“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首页。 资源库:点击进入”资源库”,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或学段、学科、年级、版本、资源类型等分类检索资源,并可以查看“资源库”推荐的资源。请查看有关内容。 应用:点击进入”应用中心”,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或应用分类查找所需应用,并可以查看“应用中心”推荐的应用。请查看有关内容。 发现:按照教师、课程、素材、文章、班级、学校、机构等大类,并选择相应的子类,发现相对应的资源、人物等。 教育社区:专题教育社区首页。 班级:所在班的班级主页,可以班级公告通知、班级成员、班级文章、班级相册、班级资源、班级问吧及班级留言等,和本班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学校:所在学校的学校主页,可以查看学校公告新闻、学校应用、学校资源、学校班级、教师成员、学生成员等,和本校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自查信息技术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高一《信息技术》试卷 (笔试部分) 注:本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占期末40%,只上送笔试成绩,机试送作品)。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为。 2、鼠标操作中,连续两次快速按下鼠标左键并放开称作。 3、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源文件或文件夹拖动至目标位置文件夹,如果源位置和目标位置在同一个磁盘,则实现文件的(移动/复制)。 4、在Word中,可以按键来给文章分段。 5、在Word中,为了将某些文字按图形的方式进行版面处理,应插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第一台计算机是于年问世的。 A、1945 B、1946 C、1948 D、1949 2、以下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网络化和综合化 B、高速、大容量 C、模拟化 D、个人化 3、下列可以作为主文件名。 A、abc! B、a?bc C、/abc D、abc* 4、在Windows中,可以使用组合键循环选择汉字输入法。 A、Ctrl+空格 B、Ctrl+Alt C、Ctrl+Tab D、Ctrl+Shift 5、在“画图”程序中,可以利用工具为一个封闭区域着色。 A、 B、 C、 D、 6、选择多个相连的文件或文件夹,可以利用键进行操作。 A、Ctrl B、Shift C、Alt D、Tab 7、在Windows中,可以移动窗口的操作为。 A、用鼠标左键指向窗口标题栏空白处,然后拖放到适当位置 B、用鼠标左键指向窗口边框,当鼠标光标变成水平或垂直双向箭头时,拖放到适当位置 C、用鼠标左键指向窗口四角,当鼠标光标变成倾斜的双向箭头时,拖放到适当位置 D、用鼠标左键指向窗口菜单栏空白处,然后拖放到适当位置 8、在WINDOWS中,以下操作不能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改名的操作是。 A、在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右键并选择“重命名” B、先选中文件或文件夹,再从“我的电脑”中的“文件”菜单中选择“重命名” C、先选中文件或文件夹,再用鼠标左键单击文件名或文件夹名输入名字回车即可 D、先选中文件或文件夹,再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名或文件夹名输入名字回车即可 9、在WINDOWS 中,被删除的程序一般首先放入到。 A、剪贴板 B、硬盘 C、我的文档 D、回收站 10、在Windows的中文输入方式下,要输入中文标点符号顿号(、),应按的键是。

东莞小学排名一览表

一、东莞小学前十名 1、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也是东莞市较具知名度的百年老校。学校正校地处东莞市中心城区万寿路,占地面积30亩。作为莞邑大地教育界的“领头羊”,中心小学是催生名校、孕育名师名校长、培育人才的摇篮。自1989年至今先后设立六所中心小学分校,即现在的实验小学、花园小学、阳光小学、建设小学、步步高小学和今年刚组建的莞城中心小学分校,前五所学校都先后发展为省、市一级学校。 2、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始建于1989年,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教育质量管理示范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09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910平方米,是东莞首间以“实验”命名的小学。学校一直以实验创新作为发展立足点,结合陶行知求真教育的教育思想,形成“智行至真”的办学理念。学校把“智行”作为师生工作或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方法与途径,把“至真”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目的与结果,是理想与愿景,确立了“一加八”培养目标。 3、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莞城建设小学是一所令人瞩目的市一级学校,其前身是莞城中心小学分校 , 创立于1998 年8月,2000年5月易名为莞城建设小学。学校2007年10月搬迁新校区,学校环境优美,庭院式校区古朴典雅,教学设备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巾帼文明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平安校园、省绿色学校、市科普特色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文明校园等。 4、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 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坐落于东城主山大井头学前路40号,是东城区首批联合办学学校之一。于2000年9月成立,原名为东城区第七小学,于2001年4月,由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东城区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6667.17

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指南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发布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制 2013 年4 月 1 前言 本指南的附录是技术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 本指南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负责解释。 i 目录 一、引言 (1) 二、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3) 2.1 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 (3) 2.2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3) 三、建设总体要求 (4) 3.1 满足应用系统部署和服务的需要 (4) 3.1.1 承载国家信息系统部署 (4) 3.1.2 承载自建及其他应用系统的部署运行 (5) 3.1.3 提供本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云服务 (5) 3.2 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 (5) 3.3 符合国家及教育部信息化有关标准规范 (5)

3.4 建设集中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6) 3.5 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 3.6 建立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体系 (7) 3.7 规范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管理 (7) 四、建设内容 (9) 4.1 省级数据中心分类 (9) 4.2 机房设施 (9) 4.3 省级教育管理云平台 (12) 4.3.1 总体架构 (12) 4.3.2 基础设施层 (13) 4.3.3 云平台管理层 (21) 4.3.4 桌面云服务 (23) 4.4 公共软件平台 (24) 4.4.1 应用公共支撑平台 (24) 4.4.2 数据库平台 (26) 4.4.3 密码安全服务平台 (27) 4.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7) ii 4.5.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要求 (27) 4.5.2 信息安全方针策略 (29) 4.5.3 安全技术体系 (29) 4.5.4 安全管理体系 (36)

东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东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的民营企业呈突飞猛进之势,如今已成为除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外,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在东莞教育界,也出现了民办教育的投资热潮,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声誉好的民办学校,为东莞市民以及新莞人提供了优质学位。 庞大需求是土壤 如果把东莞一所民办学校比喻为一棵树,那么新莞人庞大的教育需求就是它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棵棵民校之树茁壮成长,蔚然成林。 东莞是一个新型的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与其它城市相比具有特殊性――外来人口远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据统计,在1985年到2005年期间,东莞外来人口从13.5万人增加到了584.98万人,20年间增长了43.3倍。其中,2000年至2002年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高峰期,外来人口数量从244.84万猛增至426.01万,增长幅度达74%。到2005年,东莞100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就有800多万外来人口,4倍于本地户籍人口。

在这一群体中,需要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也以每年5-6万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东莞非户籍中小学生已达到38.7万人,占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比例的54.4%。面对此问题,东莞市通过公办学校挖潜、拓展学位的方式安排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借读,这在2000年之前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但到了新世纪,大量的非户籍人口子女进入东莞,有限的教育资源与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公办学校的接收能力已接近饱和。于是,东莞市大胆探索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民办学校。这为民办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契机。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市民办教育得到蓬勃发展,有效地满足了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东莞市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东莞市的“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元化办学,支持发展以外来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民办学校,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据介绍,到2006年底,东莞市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已达194所,民办幼儿园332所,共接纳新莞人子女27.64万人。由于一些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不少东莞户籍学生也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