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孔明≠诸葛亮”折射教育之殇(整理精校版)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1.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2.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课文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 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 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 侍郎郭攸之、 费祎、 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必得裨补阙漏, 有 所广益。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 试用之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第七自然段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责任所在,时机成熟。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自述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 表达对刘氏的忠心,出师的决心,对先帝的感激,对刘禅的激励。
注释译文
(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 (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60)兵:武器;甲:装备。 (61)奖率:奖赏率领。 (62)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63)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64)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所以:用来...的是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备课素材类文相关资料新人教版

《三顾茅庐》相关章节“隆中对”在《三国演义》整个故事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此后的情节基本上对“隆中对”策略的实施,现将相关片段排列如下,以助学生参读,加深对文本故事的理解。
元明传来之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说话人,于小说及讲史皆多高手(名见《梦粱录》及《武林旧事》),而不闻有著作;元代扰攘,文化沦丧,更无论矣。
日本内阁文库藏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间新安虞氏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1],曰《武王伐纣书》,曰《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曰《秦并六国》,曰《吕后斩韩信前汉书续集》,曰《三国志》,每集各三卷(《斯文》第八编第六号,盐谷温《关于明的小说“三言”》),今惟《三国志》有印本(盐谷博士影印本及商务印书馆翻印本),他四种未能见。
其《全相三国志平话》分为上下二栏,上栏为图,下栏述事,以桃园结义始,孔明病殁终。
而开篇亦先叙汉高祖杀戮功臣,玉皇断狱,令韩信转生为曹操,彭越为刘备,英布为孙权,高祖则为献帝,立意与《五代史平话》无异。
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如述“赤壁鏖兵”云:却说武侯过江到夏口,曹操舡上高叫“吾死矣!”众军曰,“皆是蒋干。
”众官乱刀锉蒋干为万段。
曹操上舡,荒速夺路,走出江口,见四面舡上,皆为火也。
见数十只舡,上有黄盖言曰,“斩曹贼,使天下安若太山!”曹相百官,不通水战,众人发箭相射。
却说曹操措手不及,四面火起,前又相射。
曹操欲走,北有周瑜,南有鲁肃,西有陵统甘宁,东有张昭吴苞,四面言杀。
史官曰:“倘非曹公家有五帝之分,孟德不能脱。
”曹操得命,西北而走,至江岸,众人撮曹公上马。
却说黄昏火发,次日斋时方出,曹操回顾,尚见夏口舡上烟焰张天,本部军无一万。
曹相望西北而走,无五里,江岸有五千军,认得是常山赵云,挡住,众官一齐攻击,曹相撞阵过去。
……至晚,到一大林。
……曹公寻滑荣路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将挡住。
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着操亭侯有恩。
”关公曰:“军师严令。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

论诸葛亮作文800字诸葛亮,字孔明,是我国历史上蜚声世界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物。
他继承了汉朝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典章制度、文艺创作和礼仪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孜孜不倦的推动者。
而除了文化方面的贡献,他在政治、军事、战略等领域的成就也是非凡的。
诸葛亮年少时便是才华横溢、博学多才。
他曾向刘备推荐自己的才华,说自己“能断大事,可以决乱世”,凭借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智慧赢得了刘备的赏识。
他利用自己的才华,为刘备谋取天下、建立蜀汉不懈努力。
不仅如此,他还通晓经济、农业等多个领域,在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也做出了显著贡献。
在军事领域,诸葛亮也是不可多得的战略家。
他深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以精细的谋略屡屡取得胜利。
在赤壁之战中,他精心策划,帮助刘备击败了东吴孙权的军队,从而确立了刘备在三国时期的王朝地位。
在定军山之战中,他联合徐庶,误导张郃,最终成功截杀张郃,为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祁山之战中,他分兵假装撤退,吸引曹军上山追击,然后用火攻将曹军大胜利。
在街亭之战中,他利用曹操的虚张声势,打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胜利,使得曹操向北痛失荆州。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所著的《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均卓越匠心、博大精深,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可望不可及的巨人。
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人物。
他的才华和思想,历久弥新,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其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一直都是历代儿童启蒙教育、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物,被后人称为“卧龙凤雏”。
他富有智慧、高尚品德,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不朽的巨人。
诸葛亮资料

诸葛亮与《出师表》资料研读资料一: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与其不足之处军事上的成就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
研制了一发十矢shǐ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
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
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yàn,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1.用人上的失误。
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jīn,有勇无谋。
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
其次是用马谡sù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
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
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
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
例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
‚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
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
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
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
司马懿y ì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
诸葛孔明阅读理解题答案(精编版)

诸葛孔明阅读理解题答案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
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下面为大家带来《诸葛孔明》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诸葛孔明》阅读原文孔明,伊、周之徒也。
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
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
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
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
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
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
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
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
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
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可以观其真情矣。
诸葛孔明对我们的启示作文

诸葛孔明对我们的启示作文诸葛孔明这个名字,你听过没?不管你是不是历史迷,肯定对这个人物有点了解。
要说诸葛亮,他的智慧和策略在中国历史上可是闪闪发光的。
你问我有什么启示?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在咖啡馆聊天,大家都聊起了这个话题。
小李先说:“哎,诸葛亮那脑袋瓜子真不是一般的灵活!你看他设计木牛流马的事儿,真是个神奇的发明。
”小张也插嘴:“对啊,别说木牛流马了,那个草船借箭也是绝了!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像个智商低于30的家伙。
”我笑了笑,说:“你们都说对了,其实从诸葛亮身上,我们能学到不少东西。
比如说,他最牛的就是预见未来的能力。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咱们来看看他在《隆中对》里提的那些战略,真的是‘算无遗策’。
想象一下,古时候的地图都是手画的,信息还超级不全,但他居然能准确预见到未来几十年的战局,这本事真是绝了。
”小李瞪大了眼睛:“哎,你说的这么有道理,那咱们现在的生活中,怎么用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呢?”“哈哈,这个问题好,”我笑着回答,“其实就像我们现在做事情一样。
如果你有个目标,提前规划好,然后一步一步去执行,就能像诸葛亮那样,把大事小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小张接着说:“说得对!我最近在准备一个重要的项目,真的是照着诸葛亮的方式来安排时间、分配资源,感觉效果不错!”“对啊,关键是要有耐心和细致的规划。
”我点头赞同,“有时候,做事不光是靠聪明,还得靠脚踏实地的执行。
像诸葛亮,他那时候可是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特别周到。
”小李一边点头一边说:“嗯,有道理。
我觉得他还有个特别值得学的地方,就是善于调动团队的积极性。
”“对!你们看,他怎么调配人手,安排工作,甚至是在战场上都能保持士气高昂。
”我总结道,“这些都能告诉我们,管理和领导的艺术也非常重要。
”大家都笑了,似乎从诸葛亮的智慧中找到了不少启示。
小张说:“看来,咱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学学诸葛亮,真的能少走不少弯路。
”我也笑了:“没错,聪明才智是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是要靠扎实的计划和良好的执行。
ppt.诸葛亮传解析

3、建立联盟: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 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4.一统中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 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 军队攻打秦川。
北伐为何不成功?
粮草问题
一.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亮粮尽而还。
二.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 军
三.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 屯田,为久驻之基。
科技兵法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 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 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评价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 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 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 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 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 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 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 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欤!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 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 飞乃止。
隆中对策充分表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远见卓识。 他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为刘备提出了什么 样的战略?
军事实力 地理位置 人心归向
1.三分天下: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 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兴平二年 建安二年 建安四年
195 15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197 17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开始了躬耕于南阳的生活 199 19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2024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诸葛亮 课件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 令人惋惜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北伐虽然
没有成功,但以蜀汉地小人寡的有限力量,能够对当时实力 最雄厚的曹魏主动发起攻击,而且占据上风这已经很难 能可贵了。 • 诸葛亮没有碰上好的天时,老天爷也没有给他更长的寿命, 所以他只能以令人惋惜的方式离开历史舞台,而这也是 后人对他动心,最为怀念的地方。
作文素材
• 心胸宽广
• 诸葛亮为蜀汉出谋划策,功勋卓著。他与关羽、张飞存在 一些矛盾和不信任。诸葛亮并没有因此心生怨恨,而是 以国家大局为重,展现出他的高尚品格。蔺相如为赵国出 谋划策,屡立功勋。他曾与廉颇将军产生过矛盾,被廉颇 多次公开羞辱,但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处处忍让包容。 最终,廉颇负荆请罪,促成了“将相和”的美谈。
感谢聆听
作文素材
• 名垂青史 • 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
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 天下三分。 • 然出师未捷身达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 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 汗青。 Nhomakorabea 作文素材
• 自我认知 • 侧身回眸,漫漫历史长河。朱元璋,一代豪杰,粗缯大
作文素材
• 忠君报国
• 在刘备气息奄奄、白帝托孤之时,面对“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的话语,诸葛亮仍忠心耿耿道“臣不敢不竭股 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他也确实是做到了,尽力辅 佐刘禅治理蜀国,未有半点篡位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孔明≠诸葛亮”折射教育之殇
素材汇编
0113 2225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
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
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
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许多人会发笑。
但这便是典型的中国教育模式。
老师解释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我想,老师指的是教材标准答案,学生“偏离”标准答案,老师便判错。
千百年来,中国的教育,是一种“我说你听”式的教育,老师告诉你的东西,你只需死记硬背,也就“学”会了。
如果“我说你想”、“我说你也说”,那就不对。
学生“想”,也要按要求去“想”,按照别人的“想”来“想”。
学生的答案和老师不一致,就不正确。
尽管我们也在标榜现代教育,但实际上离现代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倒是距离传统的教化式教育非常近。
这样的教育,往往都是在告诉你“正确的东西”,不需要你思考“不正确”的东西,或“异端”的东西。
于是,闹出“孔明不是诸葛亮”的笑话。
“孔明不是诸葛亮”,如果仅仅只是笑话也就算了,可怕的是,这是教育原则,是按照教育原则实施的教育方法,这就会阻碍未来中国人的智慧发展。
当外国都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质疑的时候,我们却继续坚持标准答案式的灌输教育,扼杀中国学生的思考天性。
这样下去,我们靠什么来赢得未来的世界竞争?
现代教育是一种心灵启迪和开发教育,许多情况下,学生是不是拥有正确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思考、质疑和创新。
会正确思考质疑的人,他们自己会找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