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摘要】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需要歌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表达情感和展现魅力。
表现形式包括姿态、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表达的技巧是演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歌手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达来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声音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调整音色和音量来展现歌曲的魅力。
掌握节奏和音调能让演唱更加流畅,给听众带来愉悦的听觉感受。
而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则能让歌手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吸引更多粉丝。
歌手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演唱技巧,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处理手段,才能演唱出更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并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歌曲演唱、艺术处理、表现形式、情感表达、声音运用、节奏、音调、舞台表现、技巧、歌手、综合运用、感染力、磨练、音乐表现能力。
1. 引言1.1 浅谈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需要歌手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处理手段,才能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表现。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技巧,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让观众深深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表现形式、情感表达的技巧、声音的运用、节奏与音调的掌握以及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等等。
一个优秀的歌手不仅要有扎实的唱功,还需要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要做到这一点,歌手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同时也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学习各种不同的演唱技巧。
只有这样,歌手才能演唱出更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让观众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和情感。
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歌手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让自己的音乐才华得以更好地展现。
2. 正文2.1 歌曲演唱的表现形式歌曲演唱的表现形式包括多种元素,比如声音、姿态、表情等。
歌手的声音是演唱的核心,要求歌手具有较好的音质和音准能力。
音质方面,歌手需要有清澈而有力的声音,能够很好地传达情感。
音准方面,歌手要能准确把握音高,使歌曲更加动听。
声乐教学中咏叹调《奇妙的和谐》的艺术处理

声乐教学中咏叹调《奇妙的和谐》的艺术处理唐国钧(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在声乐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仔细的对咏叹调进行分析,结合旋律与歌词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作品中做到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
关键词:男高音;咏叹调;艺术处理中图分类号:J616-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205-01《奇妙的和谐》是选自歌剧《托斯卡》中的一首经典选段。
剧中描写画家卡瓦拉多西在教堂绘制了一幅圣母玛利亚画像,在绘制这幅画像的过程中,把本人对女友托斯卡的情感也融入其中,然而每当他看到这幅画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友,在画家眼中看来是同一副画像,却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略显出“奇妙的和谐”。
尽管画中主角再美丽,但在卡瓦拉多西的心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托斯卡。
第一乐段,前奏部分是长达13小节,在前奏一开始,学生就必须进入角色,让学生应该精心设计这段时间的表演,前奏一响起就进入角色,使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起来,让听众有一个故事情节背景,这样就更容易带动听众热情。
与歌剧舞台中不同的是没有舞美和其他演员角色的搭配,而在音乐厅里应将情绪调整平缓一些,必须很快的融入角色,声音状态蓄势待发。
前奏快结束时,速度渐慢,6/8拍不再有跳跃性,但是保持了紧密性与流动性。
第一句“Re con–di-ta ar-mo ni-a”这一句就刚好在男高音的换声区e2到f2,在演唱时学生应注意气息地控制,气沉丹田,小腹微收,保持“半打哈欠”状态弱声发出,这也是考验学生换声区的控制性。
而且很多学生容易把“con”这个音唱得比较重,声音容易靠后,这样就会使音色不明亮,缺乏色彩。
在这个音时,用我们前面所说的“元音过渡法”,使声音保持高位置的音色色彩,尽量把第一个字“Re”,保持e音的状态延续到“con”的发音上面,声音不发生变化。
第二句的e音占主要发音,在演唱时要求学生把这个音唱松弛通透一些。
注意的是,很多男生在唱e音时,会使声音变得太扁,然而第二乐句的“bru”在发声时就找不到歌唱状态的感觉,所以在演唱e音时,口腔的空间一定要适中,注意高位置的穿出。
浅谈歌曲《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歌曲《孟姜女》是一首优秀的新编民歌,已成为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必选曲目。
本文将从作品的分析、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舞台表演的真与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标签:孟姜女;演唱;艺术处理一、《孟姜女》的故事背景孟姜女的故事,在我们历史上流传已久,属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故事之一话说在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原之后就开始征集数百万的百姓于公元前214年修筑城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是一对邻居,孟老汉在自家的院里种了一颗葫芦种,谁没想长大的葫芦藤竟长到了姜老汉的家里。
没有多久,切开成熟后的葫芦,里面竟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娃。
两老汉都想要领养这个女娃,互争之下没有办法,只得共同抚养取名为“孟姜女”,这就是孟姜女的由来。
光阴似箭,就到了孟姜女长大成亲的时候了,就这时范杞良闯入了家中,两人第一次相见就相互欣赏。
可天意弄人啊!就在成亲当日,杞良就被衙役抓走去千里之外修筑长城。
转眼一年已过,又是春节“人家夫妻团圆聚”而杞良哥却毫无音讯。
“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表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的满腔的哀怨。
“落叶飘,秋风冷”天气开始转凉,孟姜女“针针线线密密缝”为丈夫缝制过冬的寒衣。
可是,衣服缝好了还是不见丈夫回来。
于是在“大雪纷飞”之际,孟姜女带上给丈夫特制的寒衣开始了千里寻夫之路。
二、《孟姜女》的作品分析《孟姜女》是以四句体的曲调为基础,共分“春、夏、秋、冬”四个场景,四种情思来加以描述和展开。
从春天时分的“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到夏天时分的“夏夜里银河飞流星,牛郎会织女点燃红灯笼”,又到秋天“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再到冬天“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曲式结构为:起、承、转、合,全曲大致分为四段。
第一段從歌词内容来看,是全曲的呈示部分,是一个叙述性的主题。
浅谈歌唱中的艺术处理

丰富 、 开 阔, 富有共 鸣。所 以, 一定 要重 视 弱音 的演 唱, 因 为强音需 要弱音 的铺垫 , 只有唱好 了弱音 , 才能更好地显示强音的威 力。 关于快慢 , 每首歌 曲都有一个速度上的基本 要求。这里说 的快 慢变化 是指演唱时 , 可把某一段或几个 小节处 理 的稍 快、 突慢 、 渐快 、 稍慢 或 回原 速, 等等 , 以强调歌 曲的特殊艺术效果。
当 的分 寸表 现 “ 弹 性节 奏 ” 。 断断续续 , 既失去了连贯性 , 也 丢掉了美感。
要做到 以下几 点 , 首先要 把握好 节奏强弱拍规 律 , 即节奏 的基本律 动。
歌曲中常出现 一字 多音 的 唱腔 , 这就 要求歌 唱者在 演唱 中, 除注 意在
不 能 有棱 有 角 , 参差不 齐, 因 为 这 将 破 坏 乐 虽然这是极 普通的知识 , 但在 实际演 唱 中却 常常容 易忽视 , 也 不容 易做 到。 拖 腔 时 将 韵 腹 要 准 确 的保 留外 ,
们去欣赏。在演唱过程 中, 演 唱者要 完整 的解释 和展现 词 曲作者 的意图 , 歌应 随着歌 曲内容、 感情上 的 变化而 出现 声音上 的起 伏。强音 要恰 到好 要有节制 , 否则就是喊 叫。一般强音 以兴奋 、 尽 情的使声音很松 弛 的全 必须恰如其分的 、 准确运用各 种独特 的声 乐表现技 巧 , 使 纸 面 上 的 视 觉 音 处 , 虽然音量小但不能缩 着唱, 更不能漏着 气去唱 , 它 符“ 活” 起来 , 变成有 声有色 的、 扣人心弦 的艺术形 象, 这 就是大家 通常所说 部放 出来 为适度。 弱音 , 一样的感情饱满 , 把声音 和感情放 出来 , 使 弱音一样 的 歌 曲演 唱 中 的 艺 术 处 理 。在 通 常 的 声 乐 训 练 中 , 人 们 大 多 对 歌 唱 的 呼 应和强音一样的用气 , 吸、 咬吐字 、 音准等强调的比较 多 , 因为这是 歌唱 的根本 , 而对艺 术处 理方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分析及情感处理——以黄自《思乡》为例摘要: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演唱艺术歌曲需要演唱者充分把握其作品的内涵,通过声音的运用、情感的表达和处理,将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
文章以黄自《思乡》为例,首先对作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演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对歌曲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曲式、调式和声等方面内容。
最后结合作品创作风格、演唱技巧和情感的处理上对歌曲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词:艺术歌曲黄自《思乡》(一)黄自简介黄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他在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自在学习期间就十分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黄自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曲家,他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创作领域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在创作中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复杂多变的情感,还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都是中西方风格的结合,且艺术价值极高的经典作品,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黄自在艺术歌曲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他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真挚细腻、意蕴深远绵长。
黄自先生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成为了我国声乐教育中必唱曲目。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担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初创时期教务和教学。
是当时理论作曲组唯一的专任教员,此外还兼授西洋音乐史和音乐领略法两门课,培养出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等近代音乐先驱。
(二)中国艺术歌曲《思乡》背景介绍《思乡》是一首中国艺术歌曲,该曲创作于20世纪初30年代,在当时就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旋律较为优美动听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人民正在处于痛不欲生地狱般的生活,民族同胞的不幸在黄自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将这些冲击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当中。
歌曲松花江上艺术管理

歌曲松花江上艺术管理摘要:歌唱是以人声来创造音响和形象的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章以歌曲《松花江上》为例,具体地谈了如何在歌唱中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关键词:《松花江上》曲式结构艺术处理气息“声乐的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理解作品内涵是表现作品的基础。
拿到一首作品后,不要急于去视唱乐谱,首先要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所表现的文化,做个深刻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该作品的写作时期和历史社会背景,分析作品中感情的基调、情绪的起伏、发展和转折的脉络。
对一些词义较难理解的古诗词歌曲,仅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应在课前做一些案头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写出歌词的意思及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无论是戏剧还是独唱歌曲都要对剧情及剧中人物的性格、生活环境及日常活动作合理的设想,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和作品主人公的形象,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
把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越具体,表达时就会越真实、生动。
下面就以歌曲《松花江上》为例,来谈一下如何进行艺术处理。
一、作者简介歌曲《松花江上》是由张寒晖于1937年7月12日创作于西安,后成为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
张寒晖(1902—1946),现代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河北定县人。
他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共写有歌曲五十余首及几个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
他的作品,绝大多数由自己作词,其代表作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等,还有《军民大生产》也是他改编的。
其中,他的《松花江上》和《边区十唱》等优秀歌曲永远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松花江上》是作者用特殊的形式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对歌曲作者的艺术创作总有一定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动机以及创作素材的选择。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创作于1936年11月,当时我国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领,日本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处理和表现】浅谈歌曲的演唱技巧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处理和表现】浅谈歌曲的演唱技巧一、精心选撵曲目(一)根据条件,正确选择曲目1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2要根据自己的演唱水平文化修养来选择歌曲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演唱水平,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二)发挥长处,扬长避短1擅长高音的,可选唱《乌苏里船歌》、《再见了大别山》等,发挥自己高声区的优势。
2中低声区音色漂亮但演唱高音吃力的,可选一些以中低音为主的歌曲。
比如:《草原之夜》、《阿瓦尔古丽》、等。
3音色甜美但音量不大的,可发挥自己声音灵巧而抒情的特点,选唱一些艺术歌曲或抒情歌曲,比如:《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甘吉河一片金黄》、《胜利啊胜利》等。
4动作协调的,可选唱一些能略带舞姿的歌曲,以便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点,增加闪光点。
比如;《一杯美酒》、《塔里木河》等。
二、深刻解析作品的认识(一)作品的主题不仅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目的还能体现作品创作的背景,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本质。
比如祖海演唱的两首经典流行歌曲98年大洪水的《为了谁》到十年后的《再唱为了谁》都是在一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都是歌颂了军民鱼水情的作品。
只有抓住了解了作品的主题才能更好的去表现作品才能取得更好的演唱效果。
(二)旋律和节奏的把握1旋律旋律是歌曲的灵魂。
歌唱者在处理歌曲时,要注意旋律线的把握。
上行的旋律通常表现兴奋激动积极的情绪一般采用渐强的手段去演唱;下行的旋律一般表现缓和松弛郁闷消极的情绪一般采用减弱的手段处理:横向进行的旋律线,尤其是小幅度的波状进行,通常由同音反复的旋律形成,来表现情绪的安稳平和,歌曲的旋律线一般指的是歌曲的旋律总趋势需要灵活运用。
2节奏必须要准确稳定而且还要富有灵动性: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歌曲内心要有稳定的节拍感,做到快而不乱否则会乱得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
(三)风格的掌握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涵,正确地理解作品的风格对歌曲的表现及其重要。
由于作品词曲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作者的个人修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因此歌曲的格调也是各有不一。
艺术歌曲《故乡》演唱处理的浅议

艺术歌曲《故乡》演唱处理的浅议
《故乡》是一首情感深厚、意蕴丰富的艺术歌曲,旋律婉转动人,歌词感人至深。
在演唱处理方面,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发音
《故乡》的歌词使用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汉字及方言词汇,所以
演唱时需要准确地发音,避免出现偏差。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抑扬
顿挫和情感的表达,让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二、情感表达
《故乡》的歌词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愁情感,演唱者需要通过歌
唱的方式表现出歌词中所描述的情感。
在演唱时,可以适当加强有
情感色彩的词语的语气、音量和音色,让听众更加深入感受到歌曲
传达的情感。
三、旋律演绎
《故乡》的旋律柔美、婉转,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旋
律的起伏和节奏的掌握,以达到音乐和词语的完美结合。
在演唱时,可以略微变化一些音调,让歌曲更具变化和艺术感。
四、选取合适的伴奏
在演唱处理中,选取合适的伴奏也至关重要。
可以根据歌曲的
特点和风格,选取符合音乐风格的伴奏,并与演唱者的声音相互协调,营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故乡》这首歌曲在演唱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从语言发音到情感表达、旋律演绎,再到选取合适的伴奏等方面都需要认真的把握。
透过演唱者的良好演唱处理,歌曲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听众受到感动和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摘要】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风格及其表现,是实施音乐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歌唱教学;艺术处理
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风格及其表现,是实施音乐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歌曲教学中的歌曲的艺术处理。
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一首歌曲并不难,但要把一首歌曲唱好却是很不容易的。
所谓把歌曲唱好,就是在掌握歌曲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
好的艺术处理可促进学生投入感情地歌唱,并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歌曲的情感与风格
在唱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
每一个作者都有各自的创作思想和个性,其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思想内涵。
每一个音符,休止符和声和节奏的运用,都包含着很强的情感,我们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通常所包含的情感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情,有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不同的思想感情,我们就要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歌词,从而让学生理解认识作品的思想与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进入一种情感的体验,达到感染的效果。
风格,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和流派的差别及特征的
体现。
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歌词、曲作者,了解时代特征,由此细心体会歌词的内涵及音乐调式,调性的特征,从而较好地把握歌曲的风格。
如果在教学中,随意演唱歌曲、无视风格特征,不仅会破坏作品的风格,也很难使演唱歌曲表现出个性和思想感情。
二、运用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速度和力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速度是音乐的灵魂。
每一首歌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速度,才能刻画一定的音乐形象,速度的不同和变化会引起音乐形象和情感的变化。
如果把一首欢快的歌曲唱的很慢或把一首庄严的颂歌唱的很快,就会与歌曲应有的情绪相去甚远,演唱效果就不可能理想。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歌曲的内容把演唱速度处理好。
比如,有些多段歌词的歌曲,可根据歌曲的情感需要,在歌曲的首尾或中间适当改变速度。
音乐作品的力度除了按照歌曲标明的强弱记号进行处理外,还要根据歌曲的具体特点做一些灵活处理。
例如:《游击队歌》前段“我们都是神枪手……”用mp的力度有弹性地唱,才能表现出游击队员神出鬼没、机智灵活的勇敢形象,中段“没有吃、没有穿……”就要用mf,然后转到f的力度,用来表现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结尾用f的力度,用来表现游击队员坚信战斗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三、注重使用音乐节奏与句法的表现手段
当音乐表现奋勇急促时,节奏紧张而句法短促;表现委婉柔和时,
节奏和缓而句法悠长;例如:《当兵的人》与《天堂》这两首歌曲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特点,前者铿锵有力富于动感的节奏,表现了当代军人飒爽的英姿,后者比较舒缓的节奏就符合抒情性歌曲的风格特点。
另外歌曲的乐句结构是表现音乐的重要环节。
因此合理进行吸气,换气是保持歌曲乐句完整的关键。
学习一首新歌,首先要注意乐句,乐段的划分,合理安排换气,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的真正内涵。
在歌曲演唱中,根据音乐旋律和歌词的特点,往往将连音与断音唱法形成鲜明对比,重在突出音乐旋律连断的色彩效果。
四、掌握音乐的高潮与结束
每一首歌都有情绪的高潮部分,而且高潮也是歌曲情感表现最集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歌曲的高潮一般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或结尾处。
高潮一般在歌谱上没有具体标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恰当的处理。
一般来说,可以从演唱的情绪、力度、速度、表情、动作及伴奏等方面来合理安排。
例如:《幸福在哪里》高潮部分是歌曲后半部分高音处,唱时力度加强,语气加重,感情充分舒展。
再例如:《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高潮是与结尾同时出现的,此时的处理应在力度、速度、伴奏等方面妥善处理。
五、合理安排歌曲演唱
在歌唱歌曲时,不能单纯只是一种齐唱,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一些领唱,分声部对唱、合唱等形式,有的歌曲可以作轮唱处理,有的歌曲风趣活泼,还可以适当加些动作表演或有节奏的歌词读白
等。
例如:《长江之歌》可采用第一部分女声齐唱,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采用女声齐唱、最后“我们赞美长江……”全体合唱;第二部分采用男独、男齐,最后合唱。
这样就形成了歌曲的音色变化,使得歌曲前后呼应,同时更能表现出长江的气魄。
由此可见,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合理安排演唱形式,不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而且还可以增强演唱效果。
激发学生演唱激情。
演唱时歌曲的再创作,只有通过良好的演唱,真挚地抒发作品的音乐艺术形象,才能达到歌唱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