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藏书家研究资料缉稿

合集下载

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藏书聚散及价值

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藏书聚散及价值

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藏书聚散及价值韦庆媛【摘要】藏书的聚散是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卢木斋是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实业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兴学办馆.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是他独资兴建,以家藏为基础,最能体现收藏特色和藏书价值的图书馆.其藏书不仅保存了众多珍稀版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状况.研究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价值,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2(021)001【总页数】6页(P93-98)【关键词】卢木斋;藏书;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作者】韦庆媛【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正文语种】中文卢木斋(1856-1948),名靖,字勉之,湖北沔阳人,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实业家、教育家。

他认为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至普及之法,不仅限于学校之一方面”,而应“广立图书馆以充实学识”[1]。

他先后捐资或参与兴建了直隶图书馆、保定图书馆、奉天图书馆等,还独资建设了两座木斋图书馆,一座是天津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另一座是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后者是以他的家藏为基础,最能体现他的收藏特色和藏书价值的图书馆。

但因其存在时间较短,多不为人知。

1 创办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卢木斋祖上曾以授徒为业,家道并不富裕。

他幼时酷爱读书,但因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向亲友借书来抄写研读,有时发现书肆中有好书,就奔走借贷买书。

他通过读书学习,广受教益,开阔眼界。

读书的艰难经历也使他立下宏愿,将来要使和他一样想读书的人有好书读,买不起书的人可以借书读,这成为他后来兴学办馆的思想基础。

继天津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之后,卢木斋决定以私人力量,在北平设立向社会开放的第二座木斋图书馆,称“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其宗旨是“搜集各种图书文献供众阅览,以辅助学校教育与普及社会教育为职志”。

该馆一切经费均由木斋先生个人教育基金中支出,动用开办经费十万元,开馆后每月经费六百元。

1934年11月,木斋先生购定北平西单旧刑部街二十号(今民族文化宫所在地)作为馆址,该处外观富丽堂皇,内外院落规整,房间很多,适合做图书馆,购买修葺馆址用去六万余元。

基于黄丕烈古书修补观的古籍修复“整旧如旧”研究

基于黄丕烈古书修补观的古籍修复“整旧如旧”研究

T U SH U G U A N X U E K A N NO. 12,2020图书馆学刊 2020年第12期•理论园地•吴庭宏(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扬州225009)[摘要]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非常重视古书修补,提倡修补古书要保持古书原貌。

前辈古 籍修复大师张士达先生将黄丕烈古书修补理念进行了总结,并付诸实践。

新时期古籍修复人员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继承黄丕烈古书修补思想,在古籍修复中严格执行“整旧如旧”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好古籍修复“整旧如旧”与“整旧如新”的关系,以保证古籍修复质量。

[关键词]黄丕烈张士达古籍修复整旧如旧 [分类号]G 253.6古代藏书家多重视图书修补工作。

如明周嘉 胄认为收藏家要“知重装潢”[1],他强调懂得装潢应 为文献收藏家之基本素养:“为人者,不可不知医; 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

”[1]。

清代著名藏书家黄 丕烈就是其中最懂古书装潢的代表性人物,其古 书修补观对新时期古籍修复“整旧如旧”基本原则 的确立有积极启发作用。

1黄丕烈的古书修补观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等。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

一生专注治学和 藏书,其藏书题跋中有多处涉及古书修补理念,他 认为修补古书要保持原貌。

宋刻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八十卷题跋 云:“……嘉庆己未冬十一月既望,装此书成,夫然 而快然,大慊于心也。

蓋余自丁已八月至今,即付 装潢几阅二载余,费且倍于得价。

然其书若有待 于余之装潢而始完善者,是书之幸实余之幸也。

初书装十四册,破烂特甚,买得后驱虫蠹鱼至数百 计,且缺叶及无字处每册俱有。

乃命工补缀,其缺 叶皆误重于他叶之腹,其无字者皆浆黏于前后叶[9] 天津图书馆守望相助,不负韶华”天津图书馆免费开放数字资源[EB /OL ].[2020-02-06].http ://w w w .tjl .tj .cn /ArticleContent .aspx?Channe lId =241&ID =20675.[10] 湖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全面助力科学抗疫[EB /OL ].[2020-03-04].http ://220.168.54.195 : 8080/was 5/web /search ?channelid =3401.[11] 中国旅游报.一图了解《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恢复开放工作指南》[EB /OL ].[2020-02- 27].https : //w w w .mct .gov .cn /whzx /zcjd /202002/t 20200227_851460.htm .[12] Anne Ford.Other (Pandemic ) Duties as As ­signed [EB /OL ].[2020- 04- 20]. https ://ameri - canlibrariesmagazine .org /blogs /the - scoop /oth - er -pandemic —duties -as -assigned /.[13] ALA.Public Libraries Respond to COVID -19:Survey of Response & ActivitiesEB /OL ].[2020- 04-20].http : "w w w .ala .org /pla /issues /covid -19/surveyoverview .陈晨艳女,1979年生。

清代总河、著名藏书家杨以增研究的最新成果——《杨以增研究丛集》评介

清代总河、著名藏书家杨以增研究的最新成果——《杨以增研究丛集》评介

清代总河、著名藏书家杨以增研究的最新成果清代总河、著名藏书家杨以增研究的最新成果———《杨以增研究丛集》评介徐雁平*杨以增不仅是著名的封疆大吏,还是驰名天下的藏书家(海源阁藏书楼主人)、卓有成就的学者和教育家。

由丁延峰主编的《杨以增研究丛集》,包括两部专著《杨以增年谱》(上卷,丁延峰、周广骞著)、《杨以增奏稿校注》(下卷,周广骞、丁延峰整理)。

其中《杨以增年谱》按年编排杨以增的生平经历,在精细勾勒杨以增人生脉络的同时,以纵向的历史维度及不同侧面的横向视角,全面反映其人生面貌,清晰、系统、立体地展现其作为著名藏书家、学者和晚清经世派官员的形象,并以点带面地直观展现出晚清道咸年间的政治风貌。

《杨以增年谱》还尽可能广泛地搜集与杨以增生平有关的重要资料,系于条目之下,以备查考,做到学术性与资料性并重。

《杨以增奏稿校注》主要有三部分:(一)《前言》:主要梳理杨以增的仕宦经历、从政特点,治河理念及实践等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内容、价值等。

(二)《校证凡例》:杨氏奏折现存山东省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地,凡700余折,其内容重合者,比对异文,并详加校订;其互为不载者,按年编排,以成完璧。

为能提供一个释读方便的文本,还对一些专业术语及人名、地名、职官等进行了必要的*徐雁平,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

312运河学研究第3辑注释。

(三)《目录》和《杨以增奏稿》正文。

《奏稿》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闰四月杨以增署理湖北按察使,迄于咸丰五年(1855)十二月卒于江南河道总督任上,时间跨度长达18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记述了道光至咸丰初湖北、甘肃、陕西等地的经济、政治情形及各级政府的治理举措,涉及税粮征收、抚恤救灾、捕盗剿匪等各个方面,主要为清代晚期地方治理资料。

第二,记述了道咸之际江南黄河、运河河道的整治与修缮,涉及河工资金筹集、黄运工程办理、岁料购买使用、河员任免升黜等内容,尤其对咸丰元年(1851)南河丰北决口、咸丰三年(1853)丰北再决的应对及办理情况,记载非常翔实,是晚清水利工程史之珍贵史料。

黄丕烈年谱新编

黄丕烈年谱新编
黄丕烈年谱新编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黄丕烈生平简介 • 黄丕烈学术思想研究 • 黄丕烈的收藏与鉴定研究 • 黄丕烈的交游与文化活动研究 • 黄丕烈的文物捐赠与保护事业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黄丕烈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学者,对版本目录学、诗词等领域有重要贡献 。然而,目前尚无完整的黄丕烈年谱,这给研究者带来了不便。
研究方法
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和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口述历 史等,以便更好地挖掘和呈现黄 丕烈及其学术成果的历史价值和 现代意义。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书籍
黄丕烈年谱、黄丕烈年谱新编、黄丕烈研 究论文集等。
期刊
中国典籍与文化、图书馆杂志、中国出版 等。
数据库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社会地位和影响
收藏鉴赏家
01
黄丕烈被誉为清代著名的收藏鉴赏家,其藏书数量和质量均居
当时前列。
学术领袖
02
黄丕烈在江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引领了清代后期学术研究的方向。
对后世的贡献
03
黄丕烈的研究成果和藏书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学
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研究价值。
06
VS
职业历程
黄丕烈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 后因故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事业。
03
黄丕烈学术思想研究
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重视历史文献的收集和保存
黄丕烈认为,历史文献是记录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应该尽可能地收集和保存。他 不仅自己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源。

丁日昌藏书研究

丁日昌藏书研究
1 丁日昌的藏书及其藏书楼
丁 日 昌 一 生 嗜 好 藏 书 , 他 曾 自 语 :“ 中 岁 嗜 古 籍 , 简 编 时 在手”。早在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 他就 曾 购 书 藏 于 揭 阳 石 鱼斋内, 但由于经济不丰裕, 至中年任政之后他才广泛收集 图书。因藏书必须投资, 即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逐日存 增, 年日益丰, 丁日昌任职之后, 每到一地, 都把搜罗古书善 本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他所得官俸, 除了吃饭, 几乎都用来 买书。他在江苏任职期间, 正逢太平天国在东南一带起事, 战 乱之中, 江浙一带的藏书家许多都自身难保, 所藏旧本多散 出, 丁氏趁机搜罗荟萃, 使其收藏蔚然大观。在上海任职时,
献出版社, 1986 [5] 宁文.清末著名藏书家丁日昌[J].图书馆论坛, 1994( 5) [6] 谢灼华.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 2000( 1) [7] 徐凌志.中国历代藏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8] 冯建禧.丁日昌与书[J].图书馆论坛,2006( 2) [9] 阙本旭.丁日昌与“持静斋”藏书[J].广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丁日昌藏书研究
李记旭
( 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 广东 潮州 521041)
[摘 要]介绍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丁日昌的生平政绩、藏书事迹、藏书特点、藏书目录和藏书的流传等情况。 [关键词]丁日昌 藏书家 私人藏书 [分 类 号 ]G258.83
丁 日 昌( 1823- 1882) , 清 末 广 东 丰 顺 人 , 字 禹 生 , 又 作 雨 生, 号持静。贡生出身。丁日昌曾在诗中自称“我家在蓝田, 时 农复时土”。蓝田, 古称蓝田十图, 原属广东揭阳市, 清乾隆三 年( 1738) 设置丰顺县时, 从揭阳划出。由于丰顺、揭阳古均属 潮州府统辖, 因此也有人把丁日昌称为揭阳人或潮州人。除 任政外, 未显贵时及晚年, 丁日昌常住揭阳榕城。

陈揆稽瑞楼藏书研究

陈揆稽瑞楼藏书研究
之富, 远有 师承 。其 后 继 之 者 , 为 毛子 晋 汲 古 阁 、 钱
牧翁绛云楼 。绛云火后 , 馀书归族子曾述古堂, 甲宋 乙元 , 转相传授。乾嘉之际 , 有张月霄爱 日精庐、 陈 子准稽瑞楼, 近今犹有瞿子雍铁琴铜剑楼。 ” _ 2
清人黄廷鉴《 藏书二友记》 有言 : “ 国初 以来 , 大 江南北藏书者踵起 , 而吾虞之钱 氏、 毛氏实为称首,
而 邑中 自两 家后 , 亦寂 无 嗣响者 , 乃知不 第藏 之
难, 而守 之正非 易 也 。方 今 文教 浸 昌 , 海 内 向风 , 争
购宋 、 元旧刻及四库 已佚之书, 而吾 邑继起者 , 又得
张显慧 : 陈揆稽瑞楼藏书研究
上传本较稀 而有裨学 问者 , 编为 《 稽瑞楼丛 书》 , 未 竟 而殁 。
明清 时期 , 随着 江 南 地 区经 济 的繁荣 与文 教 事 业 的发展 , 私 家藏书 蔚然成 风 , 涌现 出 了许 多著 名 的 藏 书家 、 藏 书楼 , 如赵 琦美 脉望馆 、 毛 晋汲古 阁 、 钱 曾
两人 焉 , 一 日陈子准 , 一 日张月霄 。 ” [ 3 3 3 4
家1 9 7 0人 , 其 中苏 州 藏 书 家 2 6 8人 , 杭州 1 9 8人 ,
心购访古籍 , 日夜勤读。每得一书 , 手 自校雠 , 丹黄 灿然 。若 遇前 人 校 本 , 必千方百计搜 罗。 _ 4 平 日与
张金 吾相 善 , 世称“ 藏 书二 友 ” 。“ 张 居西 关 , 陈居 稍 南, 相 去不 半里 , 皆面城 临水 。暇辄 过从 , 各 出所 获 , 赏奇 辨疑 , 有无通假 , 相 善也 。 ” _ 4 陈 揆 尤 其 留意 虞
清乾 嘉之 际 , 常熟 藏 书家继 钱谦 益 、 晋 之后 而 起者 有 “ 藏 书二 友 ” — — 陈揆 与 张金 吾 。叶 德 辉 在

晋商博物院清代、近代名家藏书

晋商博物院清代、近代名家藏书

图书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善本古籍更是我们了解、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

善本古籍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对其版本、源流的研究更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今天对古籍版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其研究对象也多集中于本身的藏书。

但古籍图书不仅仅收藏在大型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中,在部分博物馆中也有一定量的收藏。

与图书馆中的古籍相较,博物馆收藏的古籍关注、研究较少,这部分古籍也有其版本和史料价值,应该值得我们整理研究。

藏书概略晋商博物院馆藏古籍二百余种,一万两千余册。

收藏类型涉及经、史、子、集四大类,还有丛书、碑拓等。

收藏古籍以明、清刻本为主,有活字本、石印本等。

刻本中以私刻本最多,兼有坊刻本、官刻本和内府刻本,类型较为齐全,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在整理、研究这些藏书的过程中发现大量藏本均钤有藏书印,其中不乏名家藏书,部分书籍递藏有序。

按藏家生活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两类,清代藏家和近现代藏家。

清代藏家和藏本有:藏书家王熙藏《范忠宣公集》,藏书家孙阜昌藏《类书纂要》。

近现代藏家及藏书有:藏书家蒋光焴藏《欧阳文忠公集》,藏书家查燕绪晋商博物院清代、近代名家藏书藏《金石例》,藏书家程定谟、冯祖宪藏《合刻李杜诗集》,藏书家章寿康藏《重刻宋淳熙本文选》,藏书家刘廷琛、胡思敬藏《三唐人集》,诗人夏孙桐藏《韩非子》,官员张士珩藏《袁文笺证》,清代著名藏书家族华亭周氏藏《何氏芝园集》,出版家章锡琛藏《六艺通考》,近代诗人曾仲鸣、画家方君璧伉俪藏《曾文正公全集》,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著名艺术家姚华,著名女诗人张兆和藏《施注苏东坡诗集》,文史专家、藏书家范祥雍藏《五灯会元》,藏书家朱光藏《鲍明远集》《谢宣城集》《全唐诗话》,文史专家常任侠、郑骞藏《宋六十家名词》等。

另外有近代金石学家郑裕孚题跋、现代金石学家孟宪章藏《宝贤堂集古法帖》拓本,孟宪章藏《升仙太子碑》碑阴拓本,约法会议版《三希堂法帖》拓本等。

以上藏本的收藏家按身份又可分为藏书家、官员、诗(词)人、书法家、金石学家、文史专家等。

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研究

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研究

二、清代藏书的特点
清代是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巅峰时期之一,其藏书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度。这主要得益于朝廷对藏书的重视和学术文化的繁荣。
清代朝廷对藏书的政策有着严格的规定。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大库,收藏历代 皇家图书。同时,清朝还设立了诸多官私藏书楼,如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私人 藏书家也大量涌现。这些政策为清代藏书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 化内涵。它不仅涵盖了书籍的收藏、整理、保护等方面,更体现了文人的精神追 求和审美情趣。
在历史长河中,藏书事业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从孔子整理典籍、兴办私学 开始,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藏书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它 既承载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藏 书家们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更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各个层面 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傅增湘作为近代藏书大家,他的藏书事业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 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的藏书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 贵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藏书文化。
谢谢观看
一、傅增湘的藏书经历
傅增湘的藏书生涯始于青少年时期。他自幼爱好读书,大量购买书籍,为之 倾注心血。傅增湘的藏书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收藏,更是为了研究学术、传承文 化。他认为,“藏书者,非徒蓄架以备饰观,亦所以广学而备参考也”。
傅增湘的藏书种类繁多,覆盖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其中,他最为珍 视的是古籍善本,包括宋元明清的珍本、孤本。为了收藏这些古籍善本,傅增湘 不惜花费重金,辗转各地搜寻。同时,他还注重收藏地方志和家谱等具有地方特 色的书籍,为研究地域文化和家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陽季子收藏圖書
其兄汪森撰
《裘杼樓藏書目》四卷
李馥
汝嘉
鹿山
曾在李鹿山處
吳焯3
尺鳬
繡穀
浙江
錢塘
瓶花齋
吳焯、尺鳬、繡谷薰習
宋雕、元槧
舊家善本
《繡谷亭薰習錄》
吳城4
敦複
敦複
注:4、5為3之子,4為長兄
吳玉墀5
蘭陵
蘭林
小穀
吳蘭林西齋書籍刻章
趙昱6
功千
谷林
浙江
杭州
小山堂
小山堂鈔本
小山堂書畫印
注:6和7為兄弟,8為6子。
關西節度系關西
宋存書室、四經四史之齋、楊氏海原閣藏、東郡楊紹和字彥合藏書之印、彥合珍玩
注:21和22為父子,22和23為父子
楊紹和22
彥合
協卿
宋元刊名家抄校268種
《楹書偶錄》五卷
《續編》四卷
楊保彝23
宋元刊名家抄校469種
《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
普通本3336部
《海源閣書目》
劉喜海
燕庭
山東
諸城
嘉蔭簃
寶蘇室
盧文弨
紹弓
浙江
余姚
抱經堂
盧文弨、弓父手校
武林盧文弨家經籍
武林盧文弨手校
盧文弨字召弓
文弨校正、抱經堂印
抱經堂寫校本
抱經堂手校
《群書拾補》
盧址
丹陛
青崖
浙江
鄞縣
抱經樓
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書印、抱經樓
朱筠14
竹君
美叔
笥河
北京
椒花吟舫
大興朱氏竹君藏書之印
*花吟舫
注:14和15為父子
朱錫庚15
少河
笥河府君遺藏書畫
《藝風堂藏書再續記》(《藝風堂新收書目》)
汪憲9
千陂
魚亭
浙江
錢塘
汪魚亭藏閱書
注:9與10為父子,10與11為父子,11與12為父子,12與13為兄弟
汪璐10
《藏書題識》五卷
汪言鹹11
《振綺堂書目》五卷
3300餘種、65000卷
汪遠孫12
久也
小米
汪邁孫13
汪遹孫
《振綺堂簡明書目》
翁方綱
正三
覃溪、蘇齋
北京
瞿秉清19
浚之
瞿秉清印
瞿啟甲20
良士
瞿啟甲、良士眼福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24卷
《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
《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
楊以增21
益之
至堂
東樵、冬樵
山東
聊城
庋海源閣
宋存書室
楊以增印、至堂
楊以增字益之又字至堂晚號冬樵行弌
關西節度系關西
宋存書室、四經四史之齋、楊氏海原閣藏、東郡楊紹和字彥合藏書之印、彥合珍玩
久也
小米
汪邁孫13
汪遹孫
《振綺堂簡明書目》
翁方綱
正三
覃溪、蘇齋
北京
寶蘇室
盧文弨
紹弓
浙江
余姚
抱經堂
盧文弨、弓父手校
武林盧文弨家經籍
武林盧文弨手校
盧文弨字召弓
文弨校正、抱經堂印
抱經堂寫校本
抱經堂手校
《群書拾補》
盧址
丹陛
青崖
浙江
鄞縣
抱經樓
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書印、抱經樓
朱筠14
竹君
美叔
笥河
北京
椒花吟舫
大興朱氏竹君藏書之印
《善本書室藏書志》
丁立中26
《八千卷樓書目》
陸心源
剛甫
存齋
潛園老人
浙江
歸安
皕宋樓
守先閣
陸心源印、存齋
宋元刊本
名人手鈔手校
《皕宋樓藏書志》120卷《續卷》4卷
繆荃孫
炎之
筱珊
小山
藝風老人
江蘇
江陰
注:以上加粗表示清代四大藏书楼
一萬一千八百余鐘書籍
《藝風堂金石文字目》18卷
《藝風堂藏書記》8卷
《藝風堂藏書續記》8卷
趙信7
辰垣
意林
趙一清8

東潛
孫從添
慶增
石芝
江蘇
常熟
上善堂
孫從添印、慶增
宋元版本
《上善堂宋元版精鈔舊鈔書目》473種
汪憲9
千陂
魚亭
浙江
錢塘
汪魚亭藏閱書
注:9與10為父子,10與11為父子,11與12為父子,12與13為兄弟
汪璐10
《藏書題識》五卷
汪言鹹11
《振綺堂書目》五卷
3300餘種、65000卷
汪遠孫12
《知不足齋叢書》
198種
孔繼涵
體生
補孟
葓穀
葒穀
山東
曲阜
微波榭
孔繼涵、補孟、孔繼涵印、葒谷、微波榭
《微波榭叢書》
吳騫
槎客
兔床
浙江
海寧
拜經樓
拜經樓、
吳氏兔床書畫印、騫、
兔床手校、兔床山人、
拜經樓吳氏藏書
宋元本
精鈔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
法式善
開文
時帆,詩龕
梧門書屋
北京
存素堂
詩龕書畫印、
詩裏求人、畫中取友
《存素堂書目》
注:21和22為父子,22和23為父子
楊紹和22
彥合
協卿
宋元刊名家抄校268種
《楹書偶錄》五卷
《續編》四卷
楊保彝23
宋元刊名家抄校469種
《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
普通本3336部
《海源閣書目》
劉喜海
燕庭
山東
諸城
嘉蔭簃
味經書屋
御賜清海堂、文正曾孫
劉喜海印、燕庭
燕庭藏書、嘉蔭簃藏書印、味經書屋藏書印
金石拓本
清代著名藏書家研究資料緝稿
姓名


籍貫
藏書處
藏書印章
藏書特點
藏書文獻
錢謙益1
受之
牧齋、蒙叟
江蘇
常熟
絳雲樓
錢謙益藏書鈐、牧翁
錢謙益印、牧翁蒙叟
宋元板
注:1為2族曾祖
錢曾2
遵王
江蘇
常熟
錢曾、遵王
虞山錢曾遵王藏書
《讀書敏求記》
《述古堂書目》
《也是園書目》
曹溶
潔躬
秋嶽、倦圃
浙江
秀水
曹溶、潔躬
槜李曹氏
宋元版本
笥河府君遺藏書記
朱錫庚印、少河
周永年
書昌
山東
曆城
借書園
林汲山房藏書
藉書園本、濟南周氏藉書園印、周氏藉書園印
藉書園印
《儒藏》
鮑廷博
以文
淥飲
安徽
歙縣
歙西長塘鮑氏知不足齋藏書印
歙鮑氏知不足齋藏書
知不足齋鮑以文藏書
老屋三間賜書萬卷
鮑氏正本
知不足齋鈔傳秘冊
《知不足齋叢書》
198種
孔繼涵
體生
補孟
葓穀
葒穀
山東
曲阜
味經書屋
御賜清海堂、文正曾孫
劉喜海印、燕庭
燕庭藏書、嘉蔭簃藏書印、味經書屋藏書印
金石拓本
丁申24
竹舟
浙江
杭州
八千卷樓
小八千卷樓
八千卷樓、八千卷樓藏閱書、嘉惠堂藏閱書、善本書室、四庫附存、泉唐丁氏竹舟申松生丙辛酉以後所得
四庫著錄
四庫存目
四庫未收
注:24和25為兄弟,
25和26為父子。
丁丙25
嘉魚
松生
松存
《靜惕堂書目》
季振宜
詵兮
滄葦
江蘇
泰興
季振宜印、滄葦
季振宜字詵兮號滄葦、禦史振宜之印
宋元板刻及鈔本
《季滄葦藏書目》
1203種
王士禛
子真
貽上、阮亭
漁洋山人
山東
新城
池北
書庫
池北書庫、濟南王士禛印、王阮亭藏書記
石帆亭圖書印、大司成章、國子祭酒
宋槧
徐乾學
原一
健庵
江蘇
昆山
傳是樓
徐健庵、乾學
宋元善本
《傳是樓宋元本書目》
宋元舊刊
名家抄校
《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共573種
張金吾
慎旃
月霄
江蘇
常熟
愛日精廬
愛日精廬藏書
張氏月霄
宋元舊刊
抄校本
《愛日精廬藏書志》四十卷
765部
瞿紹基16
厚培
蔭棠
江蘇
常熟
恬裕齋
鐵琴銅劍樓
虞山瞿紹基藏書之印
鐵琴銅劍樓
宋元善本
注:
16与17为父子
17与18、19为父子
19与20为父子
瞿鏞17
子雍
菰裏瞿鏞
陸心源印、存齋
宋元刊本
名人手鈔手校
《皕宋樓藏書志》120卷《續卷》4卷
繆荃孫
炎之
筱珊
小山
藝風老人
江蘇
江陰
注:以上加粗表示清代四大藏书楼
一萬一千八百余鐘書籍
《藝風堂金石文字目》18卷
《藝風堂藏書記》8卷
《藝風堂藏書續記》8卷
《藝風堂藏書再續記》(《藝風堂新收書目》)
陳鱣
仲魚
簡莊
浙江
海寧
向山閣
海甯陳鱣觀、陳仲魚讀書記、仲魚過目、仲魚手校、仲魚圖像
宋鈔元刻
黃丕烈
紹武
蕘圃、蕘夫
老蕘、
浙江
吳縣
士禮居
百宋一廛
陶陶居
讀未見書在齋
黃丕烈印、蕘圃、複翁
士禮居藏、士禮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