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书家曹学俭著述考略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一、填空1.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
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
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
连接起来的竹片, 就称为简册。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2.古文经指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一批儒家经典著作。
汲冢古书指晋武帝时在今河南省卫辉市魏襄王墓中发现的数十车竹简,其中有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
这两次发现都是战国简册。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 其中有《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重要兵书。
199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发现了三国孙吴竹木纪年简牍数万片,对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古典文书方面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3.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不但出土了一批帛书,如《老子》、《易经》、《战国策》等,而且还有绘在帛上的三幅驻军分布图,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
4.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古书名。
但“坟典” 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2.八索九丘:也是传说中的古书。
据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索”是“探索”的意思;记载九州地理的书叫“九丘”, “丘”是聚集的意思,九州风气所聚,所以叫“九丘”。
但详细情况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因为从没有人见过。
3.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始于汉代。
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开始有五经的说法。
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
“四书”的说法比较晚。
曹学佺著述及中国大陆相关藏本考述

学 者 和 诗 人 。 曹 氏 博 览 群 书 , 志 著 述 , 刻 著 述 动 辄 数 雅 刊
十 卷 计 , 所 锓 书 板 充 栋 汗 牛 , 人 称 为 艺 林 渊 薮 ” 。 曹 “ 时 ① 氏 著 述 涉 及 内 容 极 为 广 泛 , 学 、 史 、 地 、 文 、 说 经 历 舆 天 字 等 皆有 涉 猎 。但 是 , 于 生 前 禁 毁 和 后 世 焚 略 等 原 因 , 由 后 人 已 难 见 曹 氏著 述 全 貌 。 为 了 方便 学 界 研 究 . 文 将 曹 氏 本 著 述 概 况 和 中 国大 陆 图 书 馆 相 关 收 藏 版 本 情 况 考 述 于 下 。 以 供方 家 指 正 。
说 》 无 纪 卷 ; 清 徐 乾 学 藏 《 是 楼 书 目》 录为 :《 经 可 , 而 传 著 “五
说》 九十 三 卷 , 曹 学 俭 , 明 三十 本 ” 。 ④ ( ) 五 经 困 学》 二 《
最 早 著 录 见 于 曹学 俭 好 友 徐 [ 撰 《 雨 楼 书 目》 ] 所 红 中@ , 著 录 为 : 卷 。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八 @ 阮 元 《 选 楼 藏 书 六 《 卷 与 文 记》 二@ 著 录为 : 二卷 。此书 十二卷 本现 已收入 《 卷 皆 十 四 库 全 书 存 目 丛 书 》 经 l ” , 济 南 齐 鲁 书 版 社 于 19 “ 6 中 由 97
却 惟 独 没 有 见 对 《 经 困 学 》 著 录 。 又 因 为 《 经 通 论 》 五 的 易 、 《 经 质 疑 》 书 的 刊 刻 时 间 或 为 崇 祯 初 年 , 在 崇 祯 十 三 诗 等 或 年 以 前 , 以 , 者 怀 疑 曹 学 俭 《 经 困学 》 书 , 可 能 是 所 笔 五 一 很 由先 前 刊 刻 的 《 经 通 论 》 《 秋 阐 义 》 书 辑 结 而 成 的 一 易 、春 等
曹学佺《蜀中广记》的成书及版本略考

南京, 为消 除政治上 的苦 闷 , 在漫 游各地 名胜 的 同时 , “ 沉观 四库 诸书 , 凡可 为 各省 山 川名 胜 资者 悉标 识 其
端, 积有七 簏” [ 3 ] 2 ”。这 其 中 就 包 括 巴 蜀 的 名 胜 资 料 , 后来 入 蜀 时 这 些 资 料 被 其 “ 用 二 十 夫 之 力 舁 以 相 随” [ 3 ] 2 “, 成 为 其 编撰 《 蜀 中广 记 》 的重 要资料 来 源 的想 法 , 但 这必 然是诱 发他
人 蜀 后 产 生 这 种 想 法 的 重 要 原 因 。其 后 曹 学 俭 闲 职
其搜采宏富, 包 罗万 象 , 故 四库 馆 臣谓 “ 谈 蜀 中 掌故
者, 终 以 《 全 蜀 艺 文 志 》及 是 书 为 取 材 之 渊 薮” [ 1 J 卷 十 ’ ”; 近 代 藏 书 家 傅 增 湘 先 生 更 认 为 此 书 为 “ 考 蜀事者必备 之书” - 2 ] 卷 匏 。 , 可见其 文献之价 值非 同 小 可 。然 而 这 样 一 部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的 地 方 文 献 著 作
天下名胜志十林茂之是没有看过蜀中广记的成书定稿的由此也二代诗选都是鸿篇巨制卷秩浩繁在规模上都超过可以证明蜀中广记并不成书于曹学俭任职于蜀中了蜀中广记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很难做到的从逻辑上讲这些著述也应当是在曹学俭完成这样看来曹学俭在完成蜀中广记的大部分初蜀中广记之后才开始的至少相差不远如此他才稿后因为突然被贬职不得不将最后的收尾工作留能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转移过来
V o1 . 40, No .5 Se pt e m be r , 201 3
曹 学 俭 蜀 中广 记 的 成 书 及 版 本 略 考
严 正 道
( 西华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四川 南充 6 . 3 7 O 0 9 )
高一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考点总结

高一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考点总结一、了解作者1.了解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所以,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但是,康熙皇帝死后,曹家也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雍正五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的罪名而被革职,南京的家产全被抄没,仅把北京的房产“酌量拨给”,“以资养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家庭衰败之后,曹雪芹基本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书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全书共110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110回。
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
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
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明代闽县藏书家陈衍

传至今 的作 品 ,目前 整理 出版发 行 的有 中华 中局 的
《 槎上老舌》 、江苏 广 陵古籍 刻 印社 的 《 大江集 》 和
映,虽然透露了书生陈衍对国事有感却 又无 能为 力的 无 奈 ,但 也 具 有 一 定 的 史 料 价 值 。
三 、藏 书 活 动
《 大江草 堂二 集》 《 。 玄冰集 》 为福建 省 图书馆藏 善 本 ,也有 缩 微 影 印 本 可供 阅 览。另 有 《 诏疏 六 汉
摘
要
陈衍 是 明 末福 建著 名 的藏 书 家 ,他 的 藏 书 数 量 多、 质量 好 ,并 且 制 定 了严 格 的 家族 藏 书 制 度 。为 明代 闽县 藏 书 家
人慷慨 自负,在 文学上有一 定的造诣 。
关键 词
一
、
生 平 经 历
冰集》 里多是这 方面 的叙 事抒 怀之 作 。如 《 同李 子
《 五人墓碑》 、卷十 《 少保 外传》 等均可 见 陈衍对 洪
国事 的关 心 。 抗 倭 、农 民起 义 、 阉党 、不 断 增 长 的饷 额 等 明朝 中后 期 的 社 会 现 实 ,在 陈 衍 文 章 中都 有 所 反
“ 声称最著”,徐 在 《 大江集 序》 中说 : “ 夫五世
贵 显者 ,海 内 恒 有 之 。若 五 世 工 诗 并 著 明 德 则 甚 难 矣。 可见陈衍五世 “ 躬 行笃 学工 文 辞” 陈衍流 ” 皆 。
“ 肮 脏 负 俗 ,粗 读 书 略 知 文 字 。 而 实 际 上 , 陈 衍 生 ” “ 慷 慨 自负 ,天文 谶 纬 黄 庭 内 景 之 书靡 不 研 究 ” … 人 ,
虽然科举不 如意 ,老 于场屋 ,但 著述甚 丰 ,著诗赋 、 碑传 、杂文 4 卷。曹学俭 在编选 《 仓十二 代诗 0余 石 选》 时 .曾把 陈 衍 高祖 、曾祖 、祖 父 、父 亲 以及 叔 父 陈 太 冲 、陈 衍 的 诗 歌 选 编 人 册 ,其 中陈 衍 更 是
曹学俭著述及中国大陆相关藏本考述

曹学俭著述及中国大陆相关藏本考述
孙文秀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曹学俭是晚明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藏书家,其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文字等诸多方面内容,著迷类型分个人别集、编选和评点等种类.由于战乱焚毁和保存不善等原因,目前曹氏有关著迷散存于中国大陆各图书馆中.【总页数】6页(P98-103)
【作者】孙文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2
【相关文献】
1.《地理孝思集》的编纂与版本考述——以郑州图书馆藏本为例 [J], 李正辉
2.曹学佺生平及其著作考述 [J], 陈庆元
3.曹学俭与闽中才子交游考 [J], 陈超
4.张澍稿本十种考述——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为中心 [J], 陈恒新
5.曹学佺《蜀中广记》中有关杜甫诗评论考述 [J], 沈时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典籍藏书考试模板

中国古代典籍藏书考试(100分)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典籍里的中国》1、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的是()。
【单选题】(3分)A.《春秋》B.《尚书》C.《史记》D.《吕氏春秋》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尚书》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
它不仅是研究虞、夏、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一些专门学科或学说的源头性典籍。
2、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是()。
【单选题】(3分)A.《诗经》B.《尚书》C.《春秋》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又被称为《春秋经》。
目前现存的《春秋》,是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
从二百四十四年开始记载,一直到哀公十四年停止,一共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一共记载了十二位,全书一共有一万六千多字。
《春秋》是按照年,月,日,依次按照顺序记载的,用春秋代表四时,开创了编年体的首例。
3、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是()。
【单选题】(3分)A.《史记》B.《汉书》C.《左传纪事本末》D.《通鉴纪事本末》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
克服了编年体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和纪传体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的缺点。
南宋袁枢首次使用此体例,将《资治通鉴》改编为239个专题的《通鉴纪事本末》。
4、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
【单选题】(3分)A.《易经》C.《山海经》D.《搜神记》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
5、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单选题】(3分)A.《尔雅》B.《辞源》C.《康熙字典》D.《说文解字》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编撰,是我国最早的字典,6、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学题库知识点(三)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学题库知识点(三)1、名词解释校勘记正确答案:记录校勘内容与成果的文字,古人又名“异文”、“考异”或“辨证”、“辨误”。
其撰写目的,一则说明校改的依据和理由,增加校本的可信性;二则备列(江南博哥)异同,供读者分析选择。
撰写校勘记,是校勘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2、名词解释私人藏书目录正确答案: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
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
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
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
3、名词解释本校正确答案: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分为据相同词句、相同句式、对文、文义校勘。
4、名词解释目录正确答案: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5、名词解释蝴蝶裝正确答案:由经折装演变而来。
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再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6、名词解释八备正确答案:隋沙门彦宗撰《辨证论》曾有译才须具“八备”之说。
他谈的是翻译佛经的人才,但其中“诚心爱法”、“耽于道术”、“不惮久时”、“不过鲁拙”、“不好专执”,以及“要识梵言,乃闲正译”,“粗谙篆隶,不昧此文”,是从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讲述的,以之要求从事古典文献的翻译者,亦为不刊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标识码 ] A
1 曹学俭 生平事 略 曹学俭 (54—14 , 明杰 出 的政 治 家 、 17 67) 晚 藏 书家 和文 学家 、 文 家 、 者 , 能始 , 字 尊 生 , 诗 学 字 又 号 雁泽 , 自号 石仓居 士 、 峰居 士 , 建侯 官县 洪 塘 乡 西 福
另据《 明史》 卷二百八十八曹学俭本传可知其卒于清
顺治三年 (67 )终年七 十 四岁 。 14 年 , 曹学 俭 “ 而 弱 , 好 弄 , 遇人 有 所 争 , 匿 幼 不 每 则 避之 , 唯恐其 侵 己” 可见 他 幼 年 怯 弱 , 格 孤 僻 、 ②, 性 柔 弱安静 。七 岁起 勤奋 读 书 , 十一 岁开 始 学 习八 股 文, 十八 岁进府学 , 十二 岁 人京 师 , 十 三 岁参 加 二 二 会 试 , 取进士 。同年 , 考 即万历二 十三 年 (55年 ) 19 ,
② ( 曹孟善 : 明殉节荣 禄大夫 太子太保 礼部 尚书 清) 《 雁泽先府君行 述》, 晓君 、 冰 主编《 苏 俞 稀见 明史史籍 辑存》
第 十一册 , 京 : 北 北京线装书局 ,0 3 20 。
年) 迁按察使( , 万历三十九年 ) 11 年 ) (6 1 。万历 四 十一 年 (63年 )被 削 官 三级 ,获 罪 而 归 ” 11 , “ 。万 历 四十三年 (65年) “ 11 ,梃击案” 发生 , 为直述事情真 相 , 野史纪略》 著《 。天启三年(6 3 ) 被启用为 12 年 , 广西右参议 , 天启六年(66年) 拟迁广西副使 , 12 , 不
( 今福 州市 区 ) 。 人
史, 淆乱国章。遂削籍 、 毁所镂板” , ③ 羁押“ 大牢 ” 达 七十余 日。天启七年 (67年) 释归 。此后 , t 12 , 一 L , 经营 石仓 园 。明末 , 祯帝 死 , 学俭 自杀未 成 。清 崇 曹 顺治二年 ,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继帝位 , 为隆武帝 , 曹
学俭 出任太 常卿 、 部侍 郎兼 侍 讲 学 士 、 礼 尚书 、 子 太
关于 曹学俭 , 初 王 士祯 在 《 北 偶 谈 》 日: 清 池 中 “ 明万历 中年 以后 , 启 、 间 , 诗 。惟 侯 官 曹 能 迄 祯 无 始宗 伯学 俭 诗 , 六 朝 、 唐 之 格 。一 时名 士如 吴 得 初 兆 、 桂、 徐 林古度 辈皆附之 , 然海 内宗之者 尚少 。钱牧
太保等重要职务 , 为巩 固这一政权贡献力量 。后清 兵入闽 , 曹学俭守节不移 , 以身殉 国。实现其身后遗
墨 “ 前一 管笔 , 生 死后一 条绳 ” 的政 治誓 言 。
2 曹 学俭 的藏 书活动
斋所折服 , I l 惟IJ汤先生义仍与先生二人而已。能始  ̄{ 官四川参政 , 与监司谒抚按 , 必于馆中别设一生笔耕不辍 , 著述宏 富, 但因政治立场为满清不容 , 著作遭到禁毁 、 抽毁 , 流传甚少 。本 文简要 概述 了曹学俭的生平事迹 , 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考证 , 对他 并考察其著作传世状况 。 [ 关键词] 曹学俭 藏 书家 [ 中图分类号 ] G 5 :8 29 K 2 著述 蜀中广记 大明一统名胜志 石仓历代诗选
本。
1 02 .
陈明利 : 名藏书家曹学俭著述考 略 著
曹学俭一生勤学不倦 , 嗜书如命 , 其治学之严谨
态 度 与搜 书之 执着 精 神 可 谓 后 世 学 子 之 典 范 , 从 这 徐 烛 之 子徐 延寿 所作 诗 可 见一 斑 , 朝 朝 亲 简册 , “ 日 日弄雌 黄 。灯 案 三冬 足 , 书橱 两脚 藏 。 …… 赋掷 声 金 石 , 分 色缥 缃 。素 书搜二 酉 , 索考 三皇 。 …… 签 丘
得行 , “ 元 附魏 忠 贤 , 幸 。乃 劾曹 学 俭 私撰 野 值 廷 大
.
③ ( 张廷 玉 《 清) 明史 》 二 八八 《 苑 传 ・曹 学俭 卷 文 传 》 北京 : , 中华 书局 ,94 17 。 ④ 杨守敬《 杨守敬集》 武汉 , , 湖北人民出版社 ,98 19 。
⑤ ( 徐坳 《 雨楼 文集 ・ 明) 红 曹能始 石仓 集序》 手抄 ,
册 府 说 苑
山东图 书馆 学刊 2 1 0 0年第 1 期
著 名 藏 书家 曹 学 俭 著 述 考 略
陈 明利
(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 福建福 州 3 00 ) 5 18
[ 摘 要] 曹学俭是明末一位著名的政坛人物 , 官至隆武朝尚书 、 太子太保等要职 , 后清兵入闽 , 以身殉国。他嗜书如命 , 藏
置书几上 , 对众 一揖 , 即就 几披 阅, 不交一 言 , 其孤 亢
曹学俭 是一 个文学 家 , 生致 力 于学 术 , 一 早年校
印《 十三经注疏》 评刘勰的《 , 文心雕龙》 明闵绳初 (
刻五色套 印本《 文心雕龙 》 其眉批有 曹学俭 的评 , 语 )参加纂修盛行 于世 的《 , 崇祯 实录》 还一身正 , 气 , 野史纪略》 直书万历间“ 撰《 , 梃击案” 事件始末 、 真相 , 晚年闲居 福州十八年 , 曾为写作《 福建通志》 准备史料 ; 曹学俭还是一个有名的藏书家, 他藏书一 万余册 , 眉批夹注、 丹铅满卷 ,且多秘文坠册” , “ ④ 珍
本 当在 不少 。徐 坳 记 到 : 予 友邓 原 若 、 肇 涮 、 “ 谢 曹 学 俭 皆有 书嗜 , 曹氏藏 书则丹 铅 满卷 , 籍沈 酣 。所 枕
如此 。晚年大节如 江万 里 , 尤不 可 及 。余 生 甲戌 , 以 辛卯 中乡试 , 乙未 中会试 , 生相去一 甲子 , 不符 与先 无 合” ①。可以推知 曹学 俭生 于 明万历二 年 (54年 ) 17 ,
藏数万卷 , 储于 ‘ 汗竹斋 ” ,有《 ’ ⑤ 汗竹斋藏书 目 。 》
授户部主事, 历官中察典、 南京添注大理左寺正 、 南
京户 部郎 中 、 四川 右 参 政 ( 历 三 十 七 年 )( 69 万 10
① ( 王士祯《 清) 池北偶谈》北京 : , 中华书局 , 9 。 1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