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培优训练题】

1.(黑龙江初赛)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有、H;②一定不含;③可能含;④一定含;⑤分子中、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①③⑥ D.①④⑤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 g6410125

反应后质量 / g——54379

2.(全国复赛)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右表所示。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1∶2 B.1∶1 .2∶1 D.2∶3

3.(全国初赛)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在用3H4(丙炔)合成5H8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A.2和H3H B.2和H2 .H2和 D.H3H和H2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由于波义耳在该实验中称量方法上的原因,导致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

拉瓦锡做的是糖发酵生成酒精的实验。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他把100磅糖、400磅水和含有7磅水的酵母溶液混合,使其充分发酵,发酵后定量测定的结果是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35磅、水蒸气14磅,余下460磅的液体中含水、酒精、醋酸、糖和酵母。此外,拉瓦锡还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证明物质不灭,并在他的名著《化学概要》中指出:“无论是人工还是自然作用都没有创造出新东西,物质在每一个化学变化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虽然拉瓦锡所处时代的实验工具和技术不能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但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科学家们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后,科学家们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及实验结果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某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该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①试解释金属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②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3)拉瓦锡之所以成为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参考答案

1.A 解析:4.4 g 2中含碳元素质量为4.4 g×1244×100%=1.2 g;3.6 g H2中含氢元素质量为 3.6 g ×218×100%=0.4 g,因1.2 g+0.4 g=1.6 g,所以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12︰0.41=1︰4。

2.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物质质量增加54 g-10 g=44 g;丙物质质量增加37 g-1 g=36 g;丁物质质量减少

质量为25 g-

9 g=16 g;进而推知甲物质应该是反应物,其质量减少44 g+36 g-16 g=64 g。设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w,则甲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w,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甲 + y丁=== z乙+ k丙

2wx wy

64 g 16 g

2wxwy=64 g16 g 解得x︰y=2︰1

3.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解题。由3H4 5H82这一过程还差2个,4个H,2个,故参加反应另一种(或一些)反应物中应具备2个,4个H,2个;再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数,可将另一种(或一些)反应物扩大倍数,如选项各反应物扩大2倍。

4.(1)①生成的金属灰是该金属的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②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2)不正确。该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3)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合理答案。

解析:问题(1)煅烧某金属时,该金属与密闭容器中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生成的固体质量是金

属氧化物,其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波义尔煅烧完毕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这样会导致外界空气进入容器内,使总质量偏大,因此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称量反应前后质量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问题(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是该反应有气体2生成,且反应是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的,导致生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进而导致天平失去了平衡。问题(3)拉瓦锡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别人完成的实验接过,用定量实验补充、加强,对旧理论的缺陷,他常常能敏锐地观察到并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提出更合理的解释。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培优训练题】

1.(山东初赛)将25 g甲物质与5 g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 g甲、11 g丙,还有另一种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表示为A、B、、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A + B === + D B.A + 2B === 2 + D

.2A + B === 2 + D D.2A + B === + 2D

2.(泉州市竞赛题)(1)化学上制取高纯硅的方法如下:①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硅,同时有生成;②将这种含杂质的硅在高温下与氯气(l2)反

应生成四氯化硅;③四氯化硅经提纯后,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Hl。以上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③。

(2)含有高价态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3.(江西省初赛题)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镁与空气中氮气化合成氮化镁的方程式。

(2)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化合,理由是。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火柴是一种取火工具,它利用某些物质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而发火燃烧的。火柴的组成,是由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中国很早就出现了火柴,南北朝时期,将硫黄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1845年,化学家施勒特尔发明了安全火柴,采用红磷作为火柴头。19世纪末,发现利用白磷做火柴的工厂工人,易罹患一种磷

毒性颌疽症的疾病,1898年,法国政府火柴专卖公司提出了三硫化二磷用于火柴制作的专利后,白磷火柴被视为一种违法的产品。1830年,法国的索利亚和德国的坎默洛对火柴进行了革新,用红磷、硫磺和氯酸钾混合原料制成现代的火柴。二十世纪初,现代火柴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番火等。火柴头中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黄等化学物质,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三硫化二锑(Sb2S3)和玻璃粉等。当火柴头划过涂有药粉的火柴盒侧面,因摩擦发热。试回答有关问题:

(1)首先着火的物质是,火柴划燃后时会产生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由此引发的化学反应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Sb2S3燃烧生成Sb25和S2);

③。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丁物质的质量为:15 g+5 g-11 g=9 g,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A + yB=== z + kD

30x 20y 44z 18k

15 g 5 g 11 g 9 g

解得 2x=4y=4z=2k,推知它们最小公倍数为4,则有x=2,

y=1,z=1,k=2,故选项D正确。

2.(1)①2+Si2===(高温)Si+2↑②Si + 2l2===(高温)Sil4 ③ 2H2 + Sil4 ===(高温)Si + 4Hl

(2)①2Fel3+u===ul2+2Fel2

解析:问题(2)字信息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只要我们抓住“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这句话进行提取如下信息:反应物是氯化铁(Fel3)和铜;生成物是氯化铜(ul2)和氯化亚铁(Fel2);反应条件是常温。

3.(1)3g + N2===(点燃) g3N2

(2)g3N2+6H2==3g(H)2↓+2NH3↑

(3)2 生成物基本上是白色的,说明产物中g较多,而g3N2较少

解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由“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可知,镁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氧化镁,又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绿色氮化镁。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这一实验现象可知,镁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4.(1)红磷 P25 4P +52===(点燃)2P25 化合反应

(2)①2kl3=====n2△2kl+32↑② 2Sb2S3 + 112===(点燃)2Sb25 + 6S2 ③ S +2===(点燃)S2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当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摩擦时,

产生大量热(火柴盒侧面的玻璃粉起到增大摩擦作用),又因红磷的着火点(大约250℃左右)相对其他物质说比较低,故而摩擦产生的热量先将红磷引燃,红磷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白烟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氯酸钾的分解温度,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生成的氧气又与三硫化二锑作用生成Sb25和S2;再联系实际划火柴时总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结合火柴头的成分可知,硫黄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问题(2)中三硫化二锑燃烧的方程式书写是难点,一般采用“奇偶配平法”或“设1法”,这里说说“奇偶配平法”先找短线两侧同种原子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且有奇有偶的,将最大的奇数配成偶数,该反应中氧原子出现次数最多共3次,最大奇数是Sb25中氧为5,先在Sb25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然后在Sb2S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将Sb 原子配平,在S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6,将S原子配平,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原子,并注明条件。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培优训练题】

1.(广东初赛)为解决水中氧气不足的问题,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通常向鱼池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a2),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

问题。他回家后查阅资料得知:a2与Na22都属于过氧化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2+2H2===4NaH+2↑,且a2与Na2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a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称取20 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 g 2(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请计算该样品中a2的质量分数。

2.(齐齐哈尔竞赛题)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为6.9;Na为23;k为39;Rb为85。今有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2组成的混合物10.8 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 g。据此可确定金属为何种元素?(提示:

2+2H2===2H+H2↑,2+H2 === 2H)(上海科技P208)3.(全国复赛)航天技术中的火箭推进剂可用醇类为燃料,液态氧为氧化剂,但后者的沸点较低(-183℃),需要额外的隔热装置,因而增加了火箭的重量。为了避免此缺点,可用过氧化氢(H22)代替液态氧,它具有相对高的沸点和较低的凝固点,而且没有毒性,和醇反应时也能放出很高的能量。现有一液体推进剂以醇(含碳52%,含氢13%,含氧35%)为燃料,质量分数为90%的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欲使1 kg 该醇燃料完全燃烧,计算需消耗质量分数为90%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提示:①醇消耗氧的质量可按它的各元素消耗的氧计算;②H22提供的氧可按2H22=====n22H2 + 2↑计算)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据了解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所用燃烧剂是偏二甲肼(2H8N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4+ 2H8N2===(点燃)3N2+4R+22,则R的化学式为。

(2)请计算6.0 kg 2H8N2完全燃烧生成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为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对发射卫星的火箭所用燃料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

参考答案

1.(1)2a2+2H2 === 2a(H)2+2↑

(2)解:根据题意设 20 g 样品中a2的质量为x。

2a2+2H2===2a(H)2+2↑

144 32

x 3.2 g

14432 =x3.2 g x=14.4 g

该样品中a2的质量分数为:14.4 g20 g ×100%=72% 2.解: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若10.8 g混合物

全为,由~H产关系可知:可产生H的质量为10.8 g×a+17a ;若10.8 g混合物全为2,则可产生H的质量为10.8 g×2(a+17)2a+16 。因此产生H的质量为:10.8 g×a+17a+8 <16 g<10.8 g×a+17a ,即:a+17a+8 <1610.8 <a+17a ,解得:10.7<a<35.3,因此为N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3)。

3.解:设1 kg该醇燃料中的碳和氢完全燃烧分别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和y。

+ 2 ===(点燃) 2 2H2 + 2 ===(点燃) 2H2

12 32 4 32

1000 g×52% x 1000 g×13% y

1232 =1000 g×52%x x= 1387 g 432 =1000 g×13%y y = 1040g

则1 kg该醇燃料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387 g + 1040 g-1000 g×35% = 2077 g

设需H22的质量为w。

2H22 =====n2 2H2 + 2↑

68 32

w×90% 2077 g

6832 =w×90% 2077 g w = 4904 g

4.(1)H2

(2)解:设6.0 kg 2H8N2完全燃烧生成2的质量为x。

2N24+ 2H8N2===(点燃)3N2+4H2+22

60 88

6.0 kg x

6088 =6.0 kg x x=8.8 kg

(3)使用不含碳的新型燃料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

【培优训练题】

1.(全国复赛)将一定质量的a、b、、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bd

反应前质量/g6.403.204.000.5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567.200.50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

.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为2︰l 2.(珠海初赛)化学小魔术“魔棒点灯”的表演过程是:用玻璃棒蘸取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将混合物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酒精即燃。其原理是: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生成高锰酸(Hn4)和硫酸钾,高锰酸立即分解

生成一种棕色油状物——七氧化二锰和水,七氧化二锰遇酒精时,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酒精燃烧。七氧化二锰还能爆炸,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臭氧。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3︰1。试写出生成高锰酸、七氧化二锰和它爆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吉林初赛)甲醇是一种剧毒的、具有酒精气味的液体。现把一定量的甲醇与

4.4 g 2混合于一密闭容器中,引燃发生反应如下:8H3H+x2→2+n+16H2。当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后,降至常温常压下,容器内余下的液体为3.6 g。

求:(1)化学计量数x的值。

(2)化学计量数和n的和。

(3)该反应生成2的质量。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严禁司机酒后驾驶车辆。饮酒往往会使人兴奋、激动,如果饮酒过量就会恶心、呕吐、心烦甚至使人麻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各种饮用酒里都含乙醇(H3H2H),乙醇在体内主要发生如下变化:乙醇首先在体内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H3H)和水;生成的乙醛继续在酶作用下与氧化合成乙酸(H3H)。这两个反应中“酶”起了决定性的催化作用,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人体内含有各种蛋白酶的量因人而异。

有的人体内含某种酶比较多,有的人则较少。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化学变化,而那些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顺利完成上述变化,甚至失去催化作用,过多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反应,也就是酒精中毒。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各种蛋白酶在化学反应起到作用。

(2)乙醇转化成乙酸的反应方程式:;

(3)若某人饮用300 g酒精,在体内最终转化成乙酸多少克?

参考答案

1.B 解析:d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催

化剂;b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3.20g-

2.56 g=0.64 g,是反应物;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7.20 g-4.00 g=

3.20 g,是生成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a质量为3.20 g-0.64 g=2.56 g,反应后剩余a物质质量为6.40 g -2.56 g =3.84 g。

2.2kn4+H2S4(浓)===k2S4+2Hn4 2Hn4===n27+H2 3n27===6n2+ 32↑+3↑

解析:根据题意,“魔棒点灯”的反应原理是:固体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生成高锰酸(Hn4)和硫酸钾,高锰酸随即分解生成七氧化二锰和水,七氧化二锰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臭氧。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个数比为3︰1,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就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了。

3.(1)11 (2)8 (3)3.3 g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守恒,有:

8=+n ①

8×4=16×2 ②

8+2x=2+n+16 ③

根据氢元素质量守恒,设参加反应的甲醇的质量为a。

a××100%=3.6 g××100%解得:a=3.2 g

8H3H+x2→2+n+16H2

8×32 32x

3.2 g

4.4 g

8×3232x =3.2 g 4.4 g 解得:x=11

代入③,有30=2+n+16;与①联立,解得=6、n=2,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反应生成2的质量为3.3 g。

注意:很多同学试图先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事实上,该方程式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受甲醇和氧气质量比的影响,因而出现多个符合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的化学方程式。只有根据题给条件,运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守恒,结合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才能准确求解。

4.(1)催化

(2)2H3H2H +2===(酶)2H3H +2H22H3H +2===(酶)2H3H

(3)解:根据问题(2)反应方程式,可得出乙醇和乙酸关系式如下:2H3H2H ~ 2H3H。设300 g乙醇在体内完全氧化最终转化成乙酸质量为x,则:

2H3H2H ~ 2H3H

92120

300 g x

92120 =300 g x x=391.3 g

答:在体内最终转化成乙酸391.3 g。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含答案)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同步课堂同步背单词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 B.4:8 C.1:8 D.1:16 2.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A.6克B.3克C.1.5克D.8克 3.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 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 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5.用氢气还原+2价金属氧化物a克,得到金属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A.16b/(a—b)B.4(a—b)/ b C.4b/(a—b)D.b/16(a—b) 6.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Mg B.Al C.Zn D.Fe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 9.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 A.10 B.6 C.5 D.12 10.在化学反应中,6克与足量的反应后,得34克,则化合物中,A、B两元素质量比() A.17:4 B.14:3 C.14:7 D.14:17 11.用铝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得到2克氢气,则消耗铝和铁的质量比为() A.1:1 B.27:28 C.9:28 D.3:2 12.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按钠、镁、铝的顺序得到氢气的质量比为() A.1:2:3 B.1:1:1 C.2:3:1 D.3:2:1 13.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是()A.1:2:3:2 B.2:3:2:1 C. 1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原8克氧化铜,应该通入氢气的质量是()A.小于0.2克B.等于0.2克C.大于0.2克 15.托盘天平调至平衡,在两盘烧杯中各盛98克10%的硫酸,向两边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足量Mg,Zn欲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Mg和Zn的质量分别是() A.3克Mg,3克Zn B.1克Mg,1克锌 C.7克Mg,7克Zn D.5克Mg,5克Zn 16.8克在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_______克()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1 初三化学方程式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 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 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 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初三化学化学式计算题练习题

根据化学式计算 基础知识: ①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含有各原子的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②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原子个数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③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考查题型: ①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②计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③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④计算分子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⑤给出物质质量,计算含某元素的质量 一、基础练笔: 1.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1)氧气(O2) (2)水(H2O) (3)氧化铜(CuO) (4)氧化铁(Fe2O3) (5)氯酸钠(NaClO3) (6)硝酸(HNO3) (7)二个五氧化二磷 (8)硫酸铁[Fe2(SO4)3]; (9)胆矾[CuSO4·5H2O]。 (10).某元素R的氧化物RxOy,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2、计算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请回答:醋酸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 (2)从大麻叶中提取的一种毒品,叫大麻酚,它的化学式为C21H26O2 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硝酸铵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4)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7H10O5)计算:莽草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硫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4.计算下列化合物中元素间的质量比 (6)硫酸(H2SO4)中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7)四氧化三铁(Fe3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3 、计算分子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2)醋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CH3COOK) (3)皮鞋生产中所用的胶水含有正已烷(C6H14),求正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完整版

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化学方程式的专项练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在空气中受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加热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最小公倍数法: 1、Al+O2——Al2O3 2、Al+Fe3O4——Fe+Al2O3 3、Fe+O2——Fe3O4 4、Al+MnO2——Mn+Al2O3 5、N2+H2——NH3 6、Al+H2SO4——Al2(SO4)3+H2 (二)观察法: 1、CO+Fe2O3——Fe+CO2 2、C+Fe2O3——Fe+CO2 3、CO+Fe3O4——Fe+CO2 4、C+Fe3O4——Fe+CO2 5、H2+Fe2O3——Fe+H2O 6、H2+Fe3O4——Fe+H2O 10、H2+WO3——W+H2O11、CO+O2——CO2 12、Fe+H2O——H2+Fe3O413、Al(OH)3+HCl——AlCl3+H2O (三)奇数配偶法: 1、FeS2+O2——Fe2O3+SO2 2、C2H2+O2——CO2+H2O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2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完整版)初三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催化剂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P :31 Ca 40 O :16 H :1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 2 B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 、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 、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3、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 A ( )与 B ( )反应生成 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4、(2011·娄底)在化学反应 A+B=C+D 中,若 12 g A 与一定量的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 g C 和 2 g D ,则参加反 应的 B 的质量为( ) A .8 g B .18 g C .28 g D .30 g 5、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 △ A .H 2CO 3 CO 2↑+H 2O B .2H 2SO 3 + O 2 ===2H 2SO 4 光照 C .2HClO 高温 2 HCl+O 2↑ D .CaCO 3 CaO+CO 2↑ 6、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7、2011 年 5 月初,我市某县一副县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 2H 5OH + 4CrO 3 + 6H 2SO 4 = 2X + 2CO 2↑+9H 2O,反应中红色的 CrO 3 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 X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 2S 3 8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2 B .1∶1 C .2∶ 1 D .2∶3 9、如右下图所示:2 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丙分子和 3 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3 乙 甲 丙 表示 A 原 表示 B 原子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 个乙分子中含有 2 个 A 原子 D. 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反应前) (反应后)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 g 6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 / g ------ 54 37 9

初三化学有关化学式计算

专题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一、化学式 1.概念: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KClO3等。 2.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微观意义: 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可依据化学式计算: 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如:金属铁(Fe)、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 ②由多原子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加相应的脚标来表示。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又如氮气的化学式为N2;臭氧的化学式为O3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①氧化物的化学式的书写: 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另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写在左面,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三氧化二铁的化学式为Fe2O3;氧化汞的化学式为HgO。当原子个数1时,“1”可以省略。 ②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如果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面,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硫化锌的化学式为ZnS;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 3、注意: 脚标中的数字与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且由两个氢原子构成;“3O2”则只表示三个氧分子。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要点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式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求: CaCO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按反应类型)

说明:“﹡”代表了解,“★”代表重中之重,反复记忆 一、化合反应: 1、镁带燃烧:2Mg+O2===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4、木炭燃烧: 氧气充足:C+O2===CO2 现象:⑴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热; ⑵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不充足:2C+O2===2CO 5、硫燃烧:S+O2===SO2 现象:⑴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⑵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红磷燃烧:4P+5O2===2P2O5 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 ) 7、氢气燃烧:2H2+O2===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液滴。 8、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现象: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10.氧化钙和水反应:CaO+H2O===Ca(OH)2 放热 | (CaO可用作干燥剂) 二、分解反应: 11、电解水:2H2O===2H2↑+ O2↑ 现象:两极都产生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 12、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⑴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2KCl+3O2↑ ⑵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⑶双氧水分解:2H2O2=== 2H2O +O2↑ 13、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 三、置换反应: 14、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15、金属与酸生成氢气的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 Fe+H2SO4===FeSO4+H2↑Fe+2HCl===FeCl2+H2↑ 现象:产生气泡,金属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Mg+H2SO4===MgSO4+H2↑Mg+2HCl===MgCl2+H2↑ 现象:产生气泡,金属逐渐减少 》 ﹡16、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生成无色液滴。 17、碳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8、碳还原氧化铁:2Fe2O3+3C=== 4Fe+3CO2↑ 点燃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Δ Δ Δ 高温 # 高温 通电 MnO2 点燃

初三化学符号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初三化学符号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化学符号多而杂,较难理解,而有关符号含义的题目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现将它们分类归纳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例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A.H _____________ (2)O ________________ [归类]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答案:(1)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2)O: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一个原子。 例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2_____________ (2)CO2 ________________ (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类]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③表示这种物质由什么原子直接构成或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答案:(1)O2:表示①氧气②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③一个氧分子④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2)CO2:表示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Fe:表示①铁②铁元素③一个铁原子。 例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Mg2+_____________ (2)SO42- ________________ [归类]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答案:(1)Mg2+:表示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SO42-:表示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例4: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O2_____________ (2)H2O ________________ [归类]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答案:(1)O2中“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2)H2O中“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例5:写出下列符号中加点2的含义: (1)2Cu_____________ (2)2SO2 ________________ (3)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类]写在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答案:(1)2Cu中“2”表示两个铜原子; (2)2SO2中“2”表示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3)2Na+中“2”表示两个钠离子。 例6: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Mg2+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单元测试题(A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5.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 6.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试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盛有24.3g 硫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g 水使硫酸钠和氯化钠全部溶解。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Z7-6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滴加到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NaCl 和BaCl 2 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2)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氯化钠,B 点表示氯化钡过量,此时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钠,故填:NaCl 和BaCl 2; (3)当滴加氯化钡溶液至图中A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 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硫酸钠质量为y ,生成沉淀质量为z 。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208142233117104g 20% y z x 208104g 20%208104g 20%208104g 20% ===117x 142y 233z x=11.7g y=14.2g z=23.3g +=↓+????,,,, 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为:11.7g+(24.3g-14.2g)=21.8g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4.3g+100g+104g-23.3g=205g,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数为;21.8g 100%10.6%205g ?≈ 答: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 【知识网络】 【知识归纳】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3、运 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实 验现象的一 般步骤:① 说明化学反 应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 ②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 应该是参加 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质量 总和等于各 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初中化学九年级 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 Fe :56 Mn:55 Cl: 35.5 S: 32 P :31 O: 16 C :12 H :1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3分×15=45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 +B =C +D ,已知12克A 和18克B 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 ,则生成了D 的质量是( ) A. 13克 B. 24克 C. 18克 D. 26克 3、在化学反应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 和8g 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 的质量是( ) A .9g B .11g C .12g D .14g 4在化学反应A + 2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 + D 中,20gA 与10gB 刚好完全反应生成12.25gC 和若干gD 。已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0 B .80 C .60 D .100 5. A 、B 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 ,若C 的化学式为A 2B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 2+B 2=2C B. 2AB +B 2=2C C. 2AB +A 2=2C D. 2A 2B +B =2C 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 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 2H 2O 通电 2H 2↑+ O 2↑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2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C .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D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H 2O 2 H 2 + O 2↑ 8. H 2、O 2和N 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 H 2和N 2的混合气体 B. O 2和N 2的混合气体 C. H 2和O 2、N 2的混合气体 D. 2克N 2 9 .(2012.鸡西市)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 2 + 2NaOH = X + NaClO +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 2 C. HCl D. HClO 10.(2012.聊城市)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MnO 2 △

初三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三化学1-9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加热 2CuO + H 2O + CO 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 3 2KCl+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H 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 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 2 2 MnO 加热 2MnO

初三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练习题(含答案)

34 )SO ( 2 第四单元同步练习题: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锌OZn B. 三氧化硫O 3S C. 氦气He 2 D. 氧化钙CaO 2. 已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 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 B. C. D. 4.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 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5 5. 航天飞船常用铝粉和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 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6. 与中数字“1”关系密切的是 A. 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 B.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质量 C. 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数目 D. 物质的状态、原子的稳定性 7.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H 表示2个氢分子 B. 镁离子的符号为Mg 2+ C.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8.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2Cu 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 Fe 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 H 2S 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 Al 2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9. 明矾[KAl (SO 4)m ]可用作净水剂,在该物质中m 的值是 A. 1 B. 2 C. 3 D. 10 *10. H 2SO 3和H 2SO 4两种物质中,不同的是 A. 物质的类别 B. 所含元素种类 C. 硫元素化合价 D. 氧元素化合价 *11、元素A 与元素B 能形成AB 2型化合物,则A 、B 元素的核电荷数可能为 A. 13和17 B. 11和8 C. 6和8 D. 12和9 12. 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 3;②N 2;③NO ;④X ;⑤N 2O 5。根据规律,X 不可能是 A. NO 2 B. NaNO 2 C. N 2O 3 D. N 2O *13.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是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

1 初三化学方程式及其现象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 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 高温====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 现象:不明显 CaCO3高温====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九年级化学 化学方程式配平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 (1) P + O2 点燃P2O5 (2) C + O2点燃CO (3) Al + O2点燃Al2O3 (4)Fe + O2点燃Fe3O4 (5) Mg + O2点燃MgO (6) H2O2M nO2 H2O + O2↑ (7) H2O 通电H2↑+ O2↑(8) H2+ O2点燃H2O 2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 +NaOH —Na2SO4 + Cu(OH)2 (2)Mg + HCl —MgCl2+ H2↑ (3)Fe2O3 + H2SO4Fe2(SO4)3+ H2O (4)Al + H2SO4 —Al2(SO4)3+ H2↑ (5)Fe(OH)3 + H2SO4Fe2(SO4)3+ H2O (6)Al2(SO4)3 +NaOH —Na2SO4 + Al(OH)3 3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K2MnO4+ MnO2+ O2↑ (2)Al + CuSO4 —Al2(SO4)3 + Cu (3)Zn + HCl —ZnCl2 + H2↑ (4)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5)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6)Fe(OH)3+ H2SO4Fe2(SO4)3+ H2O

(7)CH4+ O2点燃CO2 + H2O (8) C + CO2高温CO (9)NH3+ O2催化剂NO + H2O (10) CO + Fe2O3高温Fe + CO2 二练习 1 在X + 2O2===CO 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4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式为:X +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在4Cu + 10HNO3 = 4Cu(NO3)3 + X + 5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4物质X和B2能发生下列反应:2X + B2 = 2 AB3,则X的化学式是: A AB2 B A2B2 C AB3 D A2B3 5某化合物R在空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R化学式叙述正确的是: A R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 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R不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6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 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 C H 元素,可能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 H O三种元素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7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 A 1 :1 B 2 :1 C 2 :32 D 4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