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与喜剧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比较分析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比较分析
介绍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其中悲剧和喜剧是两种主要类型。
本文将对古希腊悲剧与喜剧进行比较分析,从角色、情节、主题等方面来探讨这两种戏剧形式的差异和共同点。
角色
1.悲剧:悲剧中的角色通常是英雄般的人物或权力者,如众神、国王、将军
等。
他们经历着命运不可抗拒的悲惨遭遇。
2.喜剧:喜剧中的角色则往往是普通人,包括市井小民、服务员、丑角等。
他们通过笑料和幽默展示出平凡生活中的荒诞与滑稽。
情节
1.悲剧:悲剧展现了英雄的崩溃和命运的无情。
故事情节常以英雄在追求自
己理念或目标时所经历的挫折和承受的痛苦为核心。
2.喜剧:喜剧则以生活中的荒诞情境和误会为基础,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出
人物之间的矛盾和笑料。
主题
1.悲剧:悲剧常涉及人类存在、命运、道德和人性等深刻主题。
悲剧作品通
过揭示英雄不可避免的灾难和挣扎,引发观众对生命和意义的思考。
2.喜剧:喜剧更注重轻松、愉悦的气氛,通常以嘲讽社会现象、揭示人类弱
点或推动爱情故事发展为主要主题。
总结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形式,它们在角色选择、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上存在显著差异。
悲剧强调英雄式角色的命运与困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深刻问题;而喜剧则关注小人物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并通过幽默手法带给观众欢笑。
这两种戏剧形式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都对人类情感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表达,也是情感、思想与人生体验的反映。
在这些作品中,悲剧与喜剧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模式。
悲剧以悲伤、痛苦和破灭为主题,而喜剧则以欢笑、幸福和团结为核心。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与喜剧,并解释它们对于读者的意义。
一、悲剧的特点与意义悲剧是一种表达悲痛和破灭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主角遭遇命运的不公和灾难为基础,揭示人生的抗争和人类的弱点。
悲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悲剧强调命运的无常和人类的无力。
无论主角多么努力,他们最终都会遇到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无助感使得读者深刻地反思人类的局限性。
其次,悲剧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形象。
主角通常具有矛盾性格和复杂内心,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
这种人物塑造使得读者对于悲剧中的主角能够怀有同情和共鸣,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和冲突。
第三,悲剧通过悲伤和痛苦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悲剧中所描绘的痛苦和破灭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使其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对于读者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权衡不同的抉择和行为准则,以及理解并接纳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
悲剧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和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选择,并从中汲取力量。
二、喜剧的特点与意义喜剧是一种以轻松、欢乐和幸福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与悲剧相比,喜剧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更倾向于幽默和乐观。
喜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喜剧通常描绘着人们在生活中发生的笑料和滑稽事件。
这些情节能够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调动读者的笑点,带给读者欢乐和愉悦。
其次,喜剧强调团结与和睦。
在许多喜剧作品中,主角通过协作、合作和友谊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幸福和团结。
这种人际关系的呈现给读者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第三,喜剧经常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揭示,展现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揭示帮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思辨。
喜剧对于读者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带给读者欢笑和喜悦,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第十章悲剧与喜剧ppt课件

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 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 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 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 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 以求忏悔。
二、悲剧的本质:命运感
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 并非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 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 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案例:叶秀山《俄狄浦斯王》悲剧意蕴分析P344.
第一,命运是不可抗拒,且作弄人; 第二,人物有意识避免神谕而做出选择、行动,但这些行动反而促成预 言实现; 第三,引申说明,人的知识造成了错误;(柏拉图洞穴比喻) 第四,本意并不想为恶;但其行动造成恶的后宫; 第五,为逃避命运做出的选择行动,显示其自主、自决的品质--至死不 放弃-感动、震撼; 第六,产生了恐惧、怜悯、净化效果。
能力迁移
1.梳理小学生阅读书目及教材中具有悲剧剧 色彩的作品清单,并鉴赏其中一篇的悲剧性 。
五、喜剧(略讲)
(一)喜剧的概念
广义的喜剧: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 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 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 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 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在交谈中,王班长多次关心的强调:“刘小华生病了,就不要做作业, 好好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刘小华激动的说:“谢谢班长的关心 ,我一定战胜病魔,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早日回到温暖的大集体中,回 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 班长握住刘小华同学的手亲切的问:这 里打针要多少钱啊?能报销多少? 小华说:3块钱,能报销1.3元, 班长 又说:家里能负担的起吗? 小华又说:能负担得起,谢谢班里的好政策 和班长的关心,让我打得起针,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会谈始终在 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班领导就刘小华的疾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引言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鼻祖,其中包括了喜剧和悲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就古希腊喜剧与悲剧进行对比与特点分析。
喜剧的特点与形式1.喜剧的主题轻松:喜剧常以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误会以及荒谬情节为主题,给观众带来欢乐。
2.幽默和讽刺元素相辅相成:喜剧往往通过夸张、滑稽或者反讽等手法,以取笑社会问题和人类弱点为目标。
3.角色行为多样化:喜剧中出现各种有趣的角色,例如懦弱胆小、咄咄逼人、愚蠢可笑等个性化形象。
4.结构紧凑:通常在当天演出中完成,以三至五幕形式呈现。
悲剧的特点与形式1.悲情与冲突:悲剧聚焦于人生冲突和悲情,展示人类的痛苦、悲伤以及个人与命运的抗争。
2.主角的崇高性格: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有教养、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人物,具备一定崇高品质。
3.宿命论与悖论:悲剧常常探讨宿命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强调命运对人生的影响。
4.对话和合唱:悲剧常通过对话表现出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合唱则提供了舞台上其他角色对主角想法和感受的反应。
喜剧与悲剧的共同点1.舞台表现:喜剧和悲剧都采用了戏剧性表演形式,需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2.视觉和音频效果:喜剧和悲剧都会利用道具、服装和布景来增强观众体验,并配以音乐等元素来加强戏剧氛围。
3.社会反思: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
总结古希腊戏剧以喜剧和悲剧为两大类别,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喜剧讲述生活中的笑话和荒谬情节,以轻松愉快为主导;而悲剧则关注人性的冲突与痛苦,强调宿命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
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都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为后世戏剧奠定了坚实基础。
戏剧中的喜剧与悲剧比较分析

戏剧中的喜剧与悲剧比较分析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喜剧和悲剧则是戏剧表演中最为经典的两种类型。
喜剧和悲剧在情感、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这两种戏剧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喜剧和悲剧在情感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喜剧通常以幽默、欢乐和喜悦为主要情感基调,通过荒诞、滑稽的情节和角色塑造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相比之下,悲剧则以悲伤、痛苦和悲愤为主要情感体验,通过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惨结局来触动观众的心灵。
喜剧和悲剧的情感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时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其次,喜剧和悲剧在主题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喜剧通常以生活中的小人物、荒诞的情节和社会中的滑稽事件为主题,通过夸张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弱点。
而悲剧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命运和道德选择,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的根源。
悲剧常常涉及到伦理、宿命和人性的困境,通过剧中人物的遭遇和抉择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喜剧和悲剧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喜剧往往以错综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关系为特点,通过一系列的误会、误解和困境来制造笑料和喜剧效果。
而悲剧则常常以线性的叙事结构为基础,通过主要人物的冲突和命运的转折来构建紧张的剧情和悲剧的高潮。
悲剧的结构通常更加紧凑和紧张,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考。
最后,喜剧和悲剧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喜剧往往被视为一种解压和调剂的手段,能够让观众在欢笑中释放压力和疲劳。
喜剧的轻松和欢乐氛围,让观众在戏剧表演中找到一种快乐和愉悦。
相比之下,悲剧则更多地追求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悲剧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示,引发观众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综上所述,喜剧和悲剧作为戏剧表演中的两种经典类型,它们在情感、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喜剧以幽默和喜悦为主要情感基调,关注社会中的荒谬和人性的弱点;而悲剧则以悲伤和悲愤为主要情感体验,探讨人类的命运和道德选择。
鲁迅先生对悲剧喜剧的定义

鲁迅先生对悲剧喜剧的定义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悲剧和喜剧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反映了人类存在的各种情感和命运的起伏。
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是一种通过揭示人类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来引起观众共鸣的戏剧形式。
在悲剧中,主人公通常经历了命运的不公和悲惨的结局。
悲剧通过展示人类的弱点和命运的残酷性,使观众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思考。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一种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揭示人类的脆弱性和命运的无常性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的命运,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鲁迅先生对喜剧的定义是:喜剧是一种通过揭示人类生活中的笑料和荒谬来引起观众笑声的戏剧形式。
在喜剧中,主人公通常经历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事件和误会。
喜剧通过展示人类的愚蠢和荒谬,使观众产生欢乐和轻松的情绪。
鲁迅先生认为,喜剧是一种让人忘记痛苦和压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揭示人类的荒诞和笑料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在喜剧中,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束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轻松。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和喜剧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人类的生活中,既有悲剧的痛苦和悲伤,也有喜剧的欢乐和笑声。
悲剧和喜剧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鲁迅先生对悲剧喜剧的定义是具有深刻见解的。
他认为,悲剧和喜剧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展示人类的痛苦和欢乐,引起观众的思考和笑声。
悲剧和喜剧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观看悲剧和喜剧,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作品中的悲剧和喜剧

作品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中的悲剧和喜剧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两种基本类型。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和沉重的主题闻名于世,而喜剧则以轻松幽默、欢乐温馨的情节让人愉悦。
本文将探讨作品中悲剧和喜剧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和文学价值。
一、悲剧悲剧作品常常反映了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和失败。
悲剧情节通常携带着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陷阱,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因为复仇而陷入了自我毁灭的循环中。
悲剧的结局通常是主人公的死亡或灵魂的破裂和沉沦。
悲剧作品中的严重冲突和哲学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和困境。
悲剧作品中的主要情感常常是悲伤、哀悼和绝望。
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悲剧作品引发人们对命运的反思,并产生共鸣。
悲剧所描绘的深刻人物形象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二、喜剧相对于悲剧,喜剧作品通常以轻松愉快、活泼欢快的情节贯穿全文。
喜剧可以分为情景喜剧和人物喜剧两种形式。
情景喜剧通过荒谬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转折让人发笑,而人物喜剧则通过夸张和滑稽的性格塑造带来欢乐。
喜剧作品的主要情感是愉快、幸福和满足。
人们阅读喜剧作品能够得到解压和快乐,舒缓生活中的压力。
喜剧故事的基本特点是冲突的解决和完美的结局。
喜剧作品通常通过幽默的对白和滑稽的情节让读者开怀大笑,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愉悦的感觉。
三、悲喜并存的作品一些作品中同时融合了悲剧和喜剧的元素。
这些作品常常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这些作品中,悲剧和喜剧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悲喜并存的作品颠覆了传统悲剧和喜剧的定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悲喜并存的作品通过对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难的深度揭示,使读者既能感受到悲伤和沉重,又能感受到欢乐和轻松。
这种作品通过刻画出生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引发读者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它们既具备了悲剧的审美价值,又具备了喜剧的欢乐效果,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悲剧与喜剧:戏剧文学中的情感极端

悲剧与喜剧:戏剧文学中的情感极端在戏剧文学的世界里,悲剧与喜剧如同两极的磁场,分别代表着人类情感的极端状态。
它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引发观众的共鸣或反思。
悲剧往往描绘了人物在面对命运挑战时的挣扎与失败,它探讨的是人类的脆弱性、道德的冲突以及生命的意义。
悲剧中的角色常常是英雄般的人物,他们拥有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但同时也拥有导致其衰败的致命缺陷——所谓的“悲剧瑕疵”。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王子,因犹豫不决而走向毁灭;《奥赛罗》中的奥赛罗,则因嫉妒和信任误判而导致悲惨结局。
这些深刻的悲剧作品通过角色的内心挣扎与痛苦经历,映射出人类在道德选择和情感纠葛中的困境,使观众在震撼中体会到生命的尊严与悲哀。
相对于悲剧的沉重,喜剧则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幽默与讽刺的戏剧形式。
它通常围绕人物的社会身份错置、爱情纠葛或是一系列误会和偶然事件展开,最终以欢乐的场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喜剧中的角色往往具有夸张或者可爱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言行不仅令人发笑,也反映了社会习俗和人性的荒诞。
比如,莫里哀的《吝啬人》中对吝啬鬼的讽刺,以及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对爱情与魔法的诙谐处理,都展现了喜剧对于人性弱点和社会矛盾的幽默观察。
尽管悲剧和喜剧在情感表达上截然不同,但它们都源自于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悲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牺牲,而喜剧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和轻松。
两种戏剧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思考,它们通过舞台上的角色扮演,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体验不同人生视角的机会。
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它们都是戏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像是人生这幅画卷的阴阳两面,既有光明也有阴影,既有快乐也有悲伤。
通过这两种极端的情感体验,戏剧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情感极限,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由悲剧与喜剧编织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宇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情感相呼应的那一部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与喜剧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
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
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
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喜剧性的本质特征是“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生活的喜剧把本质隐藏在假象中,喜剧艺术则是透过假象揭露本质,通过撕开假象,让无价值的内容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喜剧性艺术具有“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
“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
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
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在倒错中显真实。
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第二,以夸张揭示荒诞。
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3.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著名观点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
他在悲剧的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所谓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就是指情节,他认为在悲剧的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
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
他认为悲剧之所以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主要靠“情节”的“突转”和“发现”,并不靠性格的描写和矛盾冲突。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悲剧是对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但是悲剧并不是写一般情况下的好人,而是有写在特定条件下的好人,这样才能产生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
所谓“特定条件”是指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也就是好人受苦难和折磨,才会引起怜悯。
而且这个遭受厄运的人和我们相似,由于这种“相似”而引起“共鸣”,才使我们感到恐惧。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所谓“陶冶”要从道德上来理解,在潜移默化的同时,悲剧还能引起一种理性的力量,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奠基作用。
2)黑格尔的悲剧观点黑格尔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
冲突双方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的特点是: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
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
第二,黑格尔所说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
黑格尔用“永恒主义”得到胜利,来反对悲剧给人一种哭哭啼啼的效果,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
但用“永恒正义”来和解矛盾冲突,是对悲剧矛盾冲突的极大歪曲。
他不懂得:悲剧矛盾斗争的结果,虽然新生事物暂时受到压制或牺牲,但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新生事物胜利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3)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他不从生活出发,而从理论出发规定悲剧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宿命论的观点,企图将悲剧的观念和命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命运的观念和科学的观念是相矛盾的,是不可调和的。
其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与艰苦斗争有联系,但又不能等同。
再次,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批评了黑格尔认为悲剧中死者都有罪过的思想。
最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反对黑格尔悲剧矛盾冲突必然性的思想。
在这里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悲剧没有任何必然性,纯粹是偶然的原因造成的,完全抛弃了黑格尔悲剧理论合理内核,把脏水和小孩一起到掉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
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和死亡都是可怕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生活中并不是任何苦难和死亡都是悲剧。
正如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可笑的事情都是喜剧一样。
在森林中被猛兽咬死,在路上被车辆撞死,虽然都是很悲惨的死亡,却不一定是悲剧性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理论虽然强调了变化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却否认悲剧矛盾的必然性,这恰好削弱了甚至丧失了悲剧所特有的审美意义和巨大价值,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缺陷。
4)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对悲剧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说明。
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
理想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人的优秀品质等等。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上述人的合理要求、理想等不能实现。
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马克思也曾经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
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这也是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根源。
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
就是指历史上的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失败和牺牲,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如此,资产阶级的革命也是如此。
总之,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5)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的品质。
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的挫折。
失败和牺牲。
在毁灭中表现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
恩格斯和鲁迅对悲剧本质特征所作的概括精神是一致的。
但分析的角度略有不同。
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是侧重从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来揭示悲剧的本质,强调的是悲剧产生的历史条件。
鲁迅所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侧重于说明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即被毁灭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并从事件的结局上暗示出悲剧的效果,即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而引起人们特定感情反映。
所以鲁迅的话,可以作为理解恩格斯对悲剧本质所作的概括的补充。
4.关于悲剧的类型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的矛盾冲突,由于矛盾性质不同,悲剧艺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这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具有的特点是:第一,自觉地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第二,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第三,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牺牲成为新世界代替旧世界的信号。
这种悲剧的特点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怜悯,而是自豪;不是恐惧,而是无畏。
2)善良的普通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人们对生活劳动的正当要求,但是在强大旧制度的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遭到不幸、苦难和死亡,产生悲剧。
鲁迅称这种悲剧为“几乎无事的悲剧”,象“无声的语言一样”。
3)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曾经是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化为旧的力量,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但是,它又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它的代表人物的失败或毁灭,也有一定的悲剧性。
它之所以还有一定的悲剧性,在于代表毁灭的悲剧人物为争取自己的合理性而斗争。
此外,旧事物的悲剧也可能产生在旧世界内部的矛盾冲突中。
当不处于统治地位的旧力量起来反对统治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现存制度,他们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是,他们的斗争在客观上有利于推翻旧制度,推动历史向求发展,因此,这些不占统治地位的旧势力在斗争中遭到的不幸、苦难和死亡仍带有一定的悲剧性。
5.关于悲剧的客观审美效果和积极审美意义悲剧的客观效果也就是欣赏悲剧的美感特点。
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悲剧反映了先进的社会力量在严酷的实践斗争中的苦难和死亡,美暂时被丑所压倒,因此,悲剧使人产生一种痛苦之感,是痛苦之中的愉快,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
2)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不仅仅是流泪,同时由于美在受到摧残时,显示出光辉的品质,又使人在道德感情上受到“陶冶”。
在美感的各种形态中,悲剧所引起的美感最接近道德的判断和实践的意志。
3)在悲剧的美感中显示着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伦理特点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