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江锦凤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摘要:初中的体育教学,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对其身心健康的塑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通过体育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因此,学校必须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改革。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轻视初中体育教学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于家长来说,取得好成绩才是上学所必须做好的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使他们忽略了孩子的身体锻炼和身心健康,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毫不重视。

体育教学是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这一系列教育的综合,而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

但是,家长们这些保守的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初中体育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的场地、器材、设备等对于大部分初中学校来讲,都不能很好的实现,组织机构也处于涣散形式,再加上教育力度的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对体育教育的轻视。

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不够严谨,缺乏清晰的目标和严格的管理模式。

(3)师资力量的紧缺我国广大初中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即便是在校的体育教师,很多还是兼职教师或者代课教师,这样一来,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就减轻了,根本不能对体育教育有一个合理到位的安排与训练,对制订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发表时间:2013-06-09T11:41:33.29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4月供稿作者:乔越江[导读] 教师能否有针对地、正确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

乔越江(大名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1.教学内容与方式要进行合理改革《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中可见,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非常强调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对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全盘否定,而是要淘汰相对落后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在对优良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让改革后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把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中学体育教师务必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强调教师作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练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练习,提高学习成效。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素质教育重视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积极性能否得到调动,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能否有针对地、正确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

浅谈中考体育制度改革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中考体育制度改革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中考体育制度改革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摘要: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中考体育制度的改革,初中体育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掌握体育知识,这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借助教学模式的转变,创新应用教学方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中考;体育制度;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坚持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

中考体育制度的改革,从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多样化,把学生的过程性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提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体育课堂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1.1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骤减体育课因其户外活动的形式和考试的低难度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随着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由于老师时间利用的不合理、体育活动项目单一、课堂上活动组织没有趣味等原因,学生虽热爱体育,但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却在慢慢减少。

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把体育课当作和其他文化课一样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心里体育课也变成了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

1.2没有形成长期体育锻炼的观念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注重体育知识和体育动作的学习,但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感悟、观念、体会。

学生把体育课堂当作是休闲娱乐的机会,一旦体育课程结束,学生也终结了继续坚持锻炼的想法,从此,体育锻炼成为了体育课堂独有的任务,没有培养起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直至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当走到中年时,才发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中考体育制度改革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2.1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首先,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课程的设计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多进行趣味性的运动项目,少一些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在活动的方式上,选择男生女生都能接受的活动方式,针对不同的活动目标,提供多种活动方式供学生选择。

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动态调整

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动态调整

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动态调整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动态调整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生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本文从动态调整的角度,对初中生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

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身体素质较差,这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尚有差距。

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1.教学目标动态调整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以及学校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既要包括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

2.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身体素质,以及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

此外,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

3.教学方法动态调整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动态调整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

此外,教学评价应具有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以及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摘要】课程改革对体育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融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中。

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其次要大胆的对现有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变成适合自己学校条件、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只要这样学生才能乐学。

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这样才能做到体育和德育并重促进智育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改革内容整合品德教育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体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层次上。

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

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2.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析论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浅析论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浅析论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作者:曾新华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摘要: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于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求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做为教学活动主体。

本文就在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作一讨论,旨在促进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

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

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

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

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

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

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

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作为教师应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要求,灵活运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的学年段规定了阶梯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往往依据教材进行分段教学。

但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化与改革。

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标准与要求:①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础教育 >>108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牙政般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实验学校摘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更加重视初中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发育,初中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后,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革,这门课程已成为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后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均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帮助同学们健康积极快乐的成长。

所以老师在教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同学们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基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初中阶段;教学方法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更新,越发地重视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学科专业素养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该门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得到积极的发展,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该课门后,能够对自身的身体以及心理有着新的认识,重新认识到健康和体育对自身的重要性。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单一事实上,很多学校在开展体育健康课程时,并没有十分的重视,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的授课质量。

而且由于初中阶段大部分的老师以及家长更加重视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因此对该门课程的开展并不够重视,甚至会出现调课和占课的情况。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强烈要求下大多数学校都安排了体育健康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部分老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质量受到教学方法老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而且无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让课堂氛围处于一种严肃和压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接受程度。

浅谈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

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教学策略在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课程教学内容泛化,体育技能学习淡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目标,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则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例如,由于对“健康体育”的误导,初中体育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导致在实施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游戏、劳动等被引进了教学。

又如,有些初中体育教师歪曲了“快乐体育”的内涵,将体育课当成了学生休闲玩耍以及释放压力的活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等,单纯地追求“快乐”而忽略体育教育的本质。

而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

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不断降低,能体现力与美的“危险”体操动作没有了,能锻炼学生意志的耐久跑也没有了,稍有挑战的难度动作几乎全被砍掉了。

(2)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程中提倡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体育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

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问学生,现在完全成了学生问教师。

教师围着学生兴趣转,放任其自由,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稍有难度的运动,不肯吃苦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也失去了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师生主体关系曲解,教师主导地位淡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江锦凤
发表时间:2014-05-30T14:09:01.26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2月第146期供稿作者:江锦凤[导读] 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江锦凤江西省余干县江埠初级中学335100
在现今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将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作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

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

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各种训练的作用。

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

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

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积极组织或参加市、县、乡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体育教师工作水平;(3)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生活,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1.整体性原则。

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

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蔺永琴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06期。

[2]徐小鸣浅谈体育课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年,09期。

[3]魏志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4期。

[4]王喜砖如何把体育教学渗入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 2011年,01期。

[5]刘志新预防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九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1期。

[6]曲宗湖杨宏松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中国学校体育,1990年,04期。

[7]刘绪凯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年,12期。

[8]韩超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审视[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9]蒋丽农村学校体育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