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狼》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狼文言文及翻译人教版

狼文言文及翻译人教版

狼,兽之狡猾者也。

生于深山,居幽谷,常与豺犬为伍。

其性贪婪,好食人畜,夜行捕猎,狡黠难测。

古之贤者,常以狼为喻,警戒世人。

狼之身,长而瘦,毛黑如墨,眼似铜铃,熠熠生辉。

其口尖利,牙如锥,一触即破。

狼行如风,疾速无声,猎物难逃。

然狼之狡,非止于行猎,更在于智谋。

昔有牧童,驱羊于山,忽遇群狼。

狼见羊群,目露凶光,欲分而食之。

牧童见状,心生一计。

乃于羊群中,取羊毛数缕,结为球,置于羊角。

狼见羊毛球,以为羊群中藏有羊群,遂分兵两路,一路追球,一路逐羊。

牧童见狼分兵,暗喜。

遂以羊群为诱饵,引狼入陷阱。

陷阱之中,设机关,一旦狼触机关,即发动。

狼不知陷阱,仍执意追球。

牧童于陷阱之外,观狼之动静,待狼入陷阱,机关发动,狼遂被擒。

牧童得狼,知其狡猾,非一日之功。

乃以绳索绑之,放于山巅。

狼知牧童之意,欲使其自食其肉。

狼自思,若不逃,必死无疑。

于是,狼挣扎着,奋力跃下山巅,逃脱牧童之手。

狼逃后,四处游荡,心有余悸。

然其性未改,仍好食人畜。

一日,遇一猎人,猎人见狼,举枪欲射。

狼见猎人,知其厉害,不敢正视。

猎人曰:“狼,尔知罪否?”狼默然,不敢答。

猎人曰:“尔虽狡猾,终难逃天网。

今日尔逃,他日必遭天罚。

”狼闻言,心知猎人言之有理。

遂低头,哀求猎人:“我知罪,请恕我罪。

”猎人见狼如此,心生怜悯,遂放狼一条生路。

狼感激涕零,离去。

自此后,狼改过自新,不再为非作歹。

猎人亦不复追捕,两相安好。

然狼之心,虽已改,其狡猾之性,仍存。

世人以此为戒,知狼虽狡,终难逃正义之网。

翻译:狼,是那些狡猾的野兽。

它们生活在深山之中,居住在幽深的山谷里,常常和豺狗为伍。

它们的本性贪婪,喜欢吃人畜,夜晚行动捕猎,狡猾得难以捉摸。

古时候的贤人们,常常用狼来比喻,提醒世人。

狼的身体,长而瘦,毛色黑如墨,眼睛像铜铃,闪闪发光。

它们的嘴巴尖利,牙齿像锥子,一触即破。

狼的行动如风,迅速无声,猎物难以逃脱。

然而狼的狡猾,不仅仅体现在捕猎上,更在于它们的智谋。

从前有一个牧童,在山上放羊,突然遇到了一群狼。

文言文《狼》规范翻译

文言文《狼》规范翻译

狼,野兽之尤也,生于山野,食肉而居。

其性狡猾,好掠食,无恶不作。

然其形貌丑陋,蹄爪锋利,力大无穷,常使人望而生畏。

古有猎者,夜行山间,忽闻狼嚎之声,声震山谷,毛发悚然。

猎者乃停步四顾,只见一狼,身长丈余,眼如铜铃,牙如锥石,咆哮着向猎者扑来。

猎者大惊,慌忙躲避,狼疾走如风,追之不舍。

猎者知狼性凶猛,不敢与之正面交锋,遂寻得山间隐蔽之处,伏地以待。

不一时,狼至,见猎者匿影藏形,不敢近前,只在远处窥视。

猎者心中暗喜,遂伺机反击。

夜深人静,狼饥渴难耐,渐显疲惫之态。

猎者见状,趁机跃起,挥刀直取狼首。

狼怒吼一声,转身欲逃,却被猎者紧紧缠住。

二兽相斗,力竭声嘶,直至黎明方止。

狼虽勇猛,终不敌猎者之机智。

猎者手刃狼首,提之而归。

众人皆赞猎者之勇,曰:“狼,野兽之雄也,今竟败于尔等之手,真乃世之奇观也!”狼之凶猛,非一日之功,其狡诈亦非一日之谋。

然猎者以其智,终得胜果。

此事传至远方,人皆以为奇谈,狼之威名亦因此大减。

然狼之种类繁多,各具特性。

有狼群者,结伴而行,相互扶持,其力更胜单狼。

有狼之雄者,独来独往,猎物无数,独霸一方。

有狼之狡者,善于隐匿,常出其不意,令猎者防不胜防。

狼虽恶,然亦有善者。

有狼助猎者捉拿猛兽,有狼守护村庄,有狼为猎人引路。

世间万物,皆有其用,狼亦然也。

夫狼,虽为野兽,然其性亦通人性。

古人云:“狼行千里,改过自新。

”此言非虚也。

狼之狡诈,非一日之故,然其改过自新,亦非一日之功。

狼之教训,使人深思。

人固当以智取胜,然亦当以德服人。

狼之狡诈,非一日之故,然其勇猛,亦非一日之成。

人若能效仿狼之勇猛,而弃其狡诈,则可成为真正的英雄。

故狼之故事,流传千古,警世之深意,令人感慨。

狼之凶猛,狼之狡诈,狼之改过,皆为人所借鉴。

狼之教训,使人明理,使人知畏,使人知勇。

狼,实为世之奇兽也。

【规范翻译】《狼》狼,野兽中的佼佼者,生于山林,以肉为食,栖息其中。

其性狡猾,喜好捕食,无恶不作。

然而其形态丑陋,蹄爪锋利,力量强大,常让人望而生畏。

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注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语文蒲松龄狼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狼》选自《聊斋志异》,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

《狼》课文原文及翻译《狼》课文原文及翻译《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狼》课文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文言文翻译:
狼虽然也很狡猾,但最终却在一瞬间被杀死了两只,禽兽之间的变化和欺诈又有多少呢?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狼》原文详解:
狼亦黠矣:狼也是很狡猾的。

而顷刻两毙:然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杀死了两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间的变化和欺诈又有多少呢?
止增笑耳: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狼》原文字数:38字
此篇文言文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原文讲述的是狼虽然狡猾,但最终仍被人类所消灭的故事,寓意着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以下是全文的翻译和详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矣:这里的“狼”指的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也可以比喻为狡猾的人。

这里的“亦”表示“也”,“黠”意为狡猾,“矣”是文言文中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而顷刻两毙:这里的“而”表示转折,“顷刻”意为瞬间,“两毙”指的是两只狼被杀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的“禽兽”泛指动物,也可以指人。

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连接名词和后面修饰的成分,“变诈”意为变化和欺诈,“几何哉”是反问句,表示疑问,意为“有多少呢”。

止增笑耳:这里的“止”表示“只”,“增”意为增加,“笑耳”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意为“笑料”。

整篇文章通过讲述狼的故事,表达了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观点,同时也讽刺了那些狡猾而又愚蠢的敌人。

狼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狼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译文:狼虽然狡猾,但最终却被杀死两只,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又能有多少呢?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狼》注释:1. 狼亦黠矣:狼也颇为狡猾。

亦,也;黠,狡猾。

2. 而顷刻两毙:但是很快就被杀死两只。

而,但是;毙,杀死。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又能有多少呢?禽兽,指野兽;变诈,指诡变欺诈;几何,多少。

4. 止增笑耳: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止,只是;增,增加;笑耳,笑料。

《狼》译文及注释详细说明:狼亦黠矣——狼,作为一种野生动物,自古以来就以其狡猾著称。

亦,表示肯定,这里可以理解为“也”。

黠,形容词,意为狡猾、狡诈。

而顷刻两毙——然而,在这里的“而”表示转折,说明虽然狼狡猾,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意料。

顷刻,极短的时间,这里形容狼被杀得非常快。

两毙,指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泛指野兽,这里指的是狼。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变诈,动词短语,意为变化多端、诡计多端。

几何,疑问代词,表示多少,这里用来反问,表达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实际上并不多。

止增笑耳——止,副词,表示仅仅、只是。

增,动词,意为增加。

笑耳,名词短语,指笑料、笑话。

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事情不过增加了笑料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通过这篇文言文《狼》的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讲述狼的狡猾和最终的失败,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愚蠢的人,以及社会上那些层出不穷的欺诈行为。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初一狼的文言文翻译

初一狼的文言文翻译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子野心,政不由中,虽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今之众人,其下智与愚,得均为狼耳,可哀也夫!
《狼》文言文翻译:
狼虽然狡猾,但转眼间就被杀死了两只,禽兽之间的欺诈变化又有多少呢?这只能增加人们的笑料而已。

狼的野心,政权不由中正之道,即使想要加罪于它,难道没有借口吗?
如今的人们,无论智慧还是愚昧,都如同狼一般,真是可悲啊!
狼,这种动物虽然狡猾,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杀死了两只。

这不禁让人思考,禽兽之间的欺诈变化究竟有多少呢?这种变化无疑让人感到好笑。

狼子野心,这里的“狼子”指的是狼的子孙,即狼的后代。

这里的“野心”指的是狼的野心勃勃,想要篡夺政权。

政权不由中正之道,意味着政权偏离了正道,不再由正义之人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要加罪于狼,似乎也没有合适的借口。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智慧与愚昧程度参差不齐,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如同狼一般。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甚至篡改事实,欺世盗名。

这种现象真是令人可悲。

狼的狡猾与野心,正是人类社会的一些阴暗面的缩影。

人们应该以此为鉴,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世有狼,其性贪而狡。

常夜行于山间,伺机而食。

人患之,然狼亦畏人。

古有谚云:“狼行千里,改不了吃肉。

”盖言狼之性,终不可移也。

一日,有猎者入山,望见一狼,独踞于山石之上,目光如炬,似有所伺。

猎者心中窃喜,遂持弓矢,潜行而近。

狼见有人来,亦不慌不忙,仰首望天,若有所思。

猎者近至狼前,忽闻狼长啸一声,声震山谷。

猎者大惊,以为狼欲逃,遂放箭射之。

狼中箭而未死,转身欲逃。

猎者紧追不舍,狼走如飞,猎者亦疾驰,然终不能及。

狼逃至一深涧,涧水湍急,狼欲过涧,但涧中乱石林立,狼无法逾越。

猎者见状,以为狼必死,遂驻足观之。

未料狼跃入涧中,水性颇佳,顺水而下,转眼间已不见踪影。

猎者大失所望,怏怏而归。

归途中,忽见一狼,身负伤,缓缓而行。

猎者心中疑惑,遂上前询问。

狼言:“吾闻君善射,故欲试之。

然吾虽负伤,犹能逃命,君亦当知,狼性狡猾,非易与之敌也。

”猎者闻言,心中敬畏,遂不再言。

狼言罢,径自而去。

猎者归家,以此事告之家人。

家人皆叹曰:“狼之狡猾,竟如此哉!”自是之后,猎者不敢轻举妄动,常备弓箭,以防狼患。

然狼之性,终不可移。

人或遇之,往往丧命。

故人皆畏狼,狼亦畏人。

译文:世间有狼,其本性贪婪而狡猾。

它们常常在夜间行走在山林之间,寻找机会捕食。

人们都害怕狼,然而狼也害怕人。

古时候有谚语说:“狼行千里,改不了吃肉。

”这句话意思是说狼的本性,终究是无法改变的。

有一天,有一个猎人进入山林,看到一只狼独自蹲坐在一块山石上,目光如炬,似乎在等待什么。

猎人心中暗自高兴,于是拿起弓箭,悄悄地靠近。

狼看到有人靠近,却并不慌张,仰头望天,好像在思考什么。

猎人已经靠近狼的面前,突然听到狼发出一声长啸,声音震动山谷。

猎人非常惊恐,以为狼想要逃跑,于是放箭射它。

狼被箭射中却没有死,转身想要逃跑。

猎人紧紧追赶,狼奔跑如飞,猎人也在全力奔跑,但始终无法追上。

狼逃到了一个深涧,涧水湍急,狼想要过涧,但涧中乱石林立,狼无法跨越。

猎人看到这种情况,以为狼必死,于是停下来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俱,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的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

又拿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使得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

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