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儿科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科合理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

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患者采取合理用药措施。

同时,在相同的时间段选取选取113例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医院常

规儿科用药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种不

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发生概率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合理用药能够

有效减少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分析探讨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他们对于药物的耐受和代谢能力普遍较差,本身抵

抗力也不高。在治疗儿科患者时,如果滥用药物,很可能导致儿童对药物产生强

烈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儿童的健康[1]。因此,儿科合理用药问题一直是国家和

医院比较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儿科合理用药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组,研

究组患者中,包含67例男患者和48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天到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岁。患者住院时间在7天到31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3.2±4.5)天。在相同的时间段选取选取113例儿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

患者中,包含61例男患者和5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5天到14.5岁之间,平

均年龄为(7.3±2.7)岁。患者住院时间在6天到32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3.1±4.2)天。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用药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合理用药措施,首先医院

制定出严格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要求每一位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用药安全管理进

行用药。其次,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药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

耐药性,尽量减少儿童对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此外,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该

尽量减少给儿童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为了避免药物选择的失误,在进行药物选

择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确诊,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做出正确选择。第三,尽

量用口服代替注射。儿童对于注射可能产生恐惧感,从而减少用药的依从性,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果能避免注射用药的,尽量避免。第四,选用合适的剂量。儿童与成人不同,儿童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一般来说比较低,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同时,密切注意儿童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

不良反应,应该立刻减少或者停止用药,确保儿童的健康。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效进行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包括:

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皮疹、其他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

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用药应慎重选择,不可滥用,必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用一种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合并应用几种药物时应注意避免由于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副反应或药效相抵消的问题;用口服剂能解决的就不要打针,肌内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能局部用药不主张全身用药,能用普通抗菌素就不要用高级的特殊抗菌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按时用药,严格把握剂量;尽量选用儿童专用剂型药品,如:糖浆剂,干糖浆,果味型片剂、冲剂、滴剂、口服液;儿童服药最好用白开水送服,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①辨明病情,有的放矢。②选药慎重,把握剂量。 2 儿童常见疾病及对策 2.1 感冒 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并常伴有头痛、发热、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症状。首先要通过化验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对因治疗,并根据感冒体征对症治疗。如果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如:大青叶合剂、双黄连、银黄冲剂、病毒灵(吗啉胍)、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冲剂等。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一般呼吸道感染常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莫仙),头孢氨苄颗粒剂作为青霉素的代用品,由于不需作过敏皮试,口服方便,肠道吸收好,副反应发生率低,常用于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常用红霉素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各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2 咳嗽 首先要弄清情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药与化痰药。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使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因为使用镇咳药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会加重感染。因此,对于小儿咳嗽,只要不是过于频繁、剧烈的咳嗽,切莫盲目止咳,过早使用止咳药。 2.3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生于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如果没有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

儿童合理用药试题及答案

儿童合理用药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药品儿童不能服用:() A氧氟沙星B红霉素C苯巴比妥D以上3项 2、下列哪些抗菌药不宜儿童使用:( ) A四环素类B庆大霉素C氟喹诺酮类药D氯霉素类E以上都是 3、对于儿童相对安全的眼用抗生素:( ) A庆大霉素B红霉素C氯霉素D以上都是 4、下列抗生素可造成儿童牙齿黄染,并影响骨骼发育的是:( ) A氯霉素B四环素C红霉素D青霉素 5、儿童用药剂量换算可根据:( ) A儿童年龄B体重C体表面积D成人剂量E以上都是 6、哪些药物可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导致新生儿核黄疸,甚至引起死亡:() A苯妥英钠B水杨酸盐C维生素K D以上都是 7、新生儿的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下面哪种药物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A 氯霉素B磺胺药C新生霉素D硝基呋喃药 8、氟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儿童,是因为 A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 B影响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 C引起呼吸抑制

D作用剧烈,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 9、婴幼儿口服铁剂( )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 A 0.5g B 1g C 1.5g D 2g 10、新生儿卡那霉素易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是:()A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 B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重的80%,较成人高 C新生儿酶系统不健全 D新生儿的组织中脂肪含量低 11、婴幼儿给药途径的特点:() A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不用充分混匀 B注射给药:常用肌内注射 C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 D维生素AD滴剂可以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表现为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越小,剂量越小 B由于新生儿胃排空时间较短,对磺胺药等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吸收不完全C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低,影响排泄,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 D新生儿的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高,药物游离型比重小,浓度低 13、新生儿期是指:() A出生当天B出生后一周内C出生后28天内D出生后30天内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 第一部分概述 合理用药(Reasonable application)即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地使用药物。 全世界非意外死亡人员中,1/7就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2004年3月发布得《全球合理用药大会报告》中显示,全球有一半得药物在被不合理地使用。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得主要杀手。据统计,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比例得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儿童合理用药得原则,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得发生。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得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药品在体内得代谢过程与成人有很大得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 1、新生儿皮肤、黏膜相对面积较大,且黏膜娇嫩角质薄,有些外用药可透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性损害。 2、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药物易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阿片类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引起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使听神经受损,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得药物如多潘立酮(吗叮啉)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游离药物浓度高,易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中毒。

4、婴幼儿、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酶及功能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某些药品得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儿童使用某些具有氧化作用得药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溶血性贫血。 5、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脏排泄得药物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儿童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成人较高。二、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儿童用药得基本原则包括正确诊断及选择合理药物、正确得给药方法(包括剂量、途径、给药时间),避免药物滥用、错用及重复使用,药师要对患儿父母做出正确得给药指导。 正确诊断及选择合理药物。正确诊断就是合理用药得重要前提。根据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尤其就是抗感染药物。掌握正确用药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剂量执行,不宜擅自增加与减量,儿童按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小儿剂量。临床上结合病情及疾病适当调整。选择适当得给药途径根据疾病得种类与严重程度,能口服不选肌肉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选择静脉给药您,最大程度降低输液带来得风险;根据不同得药物选择合适得给药时间。 避免药物滥用、错用及重复使用。心理、物理治疗可医治,不依赖药物;一种药物可治疗得疾病,不应用多种药物;低级抗菌药物可治疗得疾病,不用高级抗菌药物;选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适合儿童得药物。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确定就是细菌、病毒感染及相应病原体。

最新整理儿童合理用药教学文稿

儿童合理用药 课程21 儿童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 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69%的人看不懂说明书,乱吃药者近4成,有近3成家长把成人药减量给小孩吃。 4、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未经许可的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和进展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和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吴季俭 小儿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体表面积及成人剂量按比例换算,对吗? A.对B.不对 一、合理用药的概述 药物治疗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明确诊断以后就要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患儿情况与病情选好药,用好药。合理用药是药物治疗中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esed Medicin)和循证药学(Evidence-besed Pafmacy)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合理用药的看法也在不断提高之中。 儿科合理用药的要求: (1)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 二、儿科用药的一般原则 1、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 2、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3、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 三、儿童合理用药的相关概念及注意点 1、药物的选择 (1)常规用药。包括适应症,常规用量与用法,在许多参考书上均可查到,但由于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可使某些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失去意义; (2)某些药物应用的进展。如老药新用,某些用途用法发生变化,但一般未经公认与时间考验,对其是否符合用药原则,要有能力判断; (3)药物存在多种作用; (4)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食物、添加剂之间。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同服2~5种发生率约19%,6种以上可达80%以上。用药力求少而精,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原则; (5)药物风险分析。对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特别是缺乏儿科用药资料的新药,要视病情需要作风险分析。国内调查,药源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常规病的8%,而药疗事故约占医疗事故的30%。 2、药物的疗效 (1)有效药物浓度,最低有效浓度(MEC),最小中毒浓度(MIC)。同一剂量疗效与毒性不同,不一定是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如生物利用度); (2)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成人资料不一定适用于婴幼儿,新生儿,早产儿,国外儿童资料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儿童。已见报道的我国儿童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约10种,有待进一步努力完善我国儿童的数据库; (3)有效浓度范围维持时间:疗效还与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有关,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意义,药物的后效应(PAE)。 3、费用分析(cost of analysis) 近年医疗保健费用的急剧增长,药品费用占60%,加上卫生资源有限。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从中选出更加经济高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指导合理用药,受到人们的重视。 常用分析方法有四类: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费用-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费用-效益分析(cost bnenefit analysis,CBA),费用-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 某一治疗方案可有4种结果:①疗效提高、成本降低;②疗效降低成本增加;③疗效降低成本也降低; ④疗效最高成本也增加。显然①应采纳,②应放弃,③与④要权衡所得与所失决定取舍。此外还应考虑患者意愿,伦理道德等。由于目前我国治疗方案随意性大,不够规范,推行中有一定困难,但无疑这符合我国医改精神。 4、药物的评价与选择(选好药) 什么算好药?若A药疗效高于B药,不良反应也高于B药,或两药疗效相似却有完全不同的不良反应,孰好?一般从高效、低毒、经济、方便等,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定出指标,对各项指标请内行专家评分,进行全面评价;其次对药物进行风险分析。 5、进行TDM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测定方法的灵敏性,专一性,准确性,使获得的测定值准确。排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2)注意采样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包括采样时间与采样方法; (3)要对TDM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结果准确。不准确的TDM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4)有能力对TDM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解释,TDM结果才能发挥作用。 6、药物过量及中毒 超常量或超疗程用药可引起小儿药物中毒。

儿童合理用药探讨参考模板

摘要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儿童药物繁多,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能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发育健全,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等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掌握药物的保持方法,确保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成长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 (1)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1) 三.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 1.基本原则 (2) 2.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3) 四.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4) 五.儿童合理用药目的 (4) 六.儿童合理用药原则 (6) 七.结束语 (6) 八.参考文献 (8)

引言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药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 1.新生儿皮肤、黏膜相对面积较大,且黏膜娇嫩角质薄,有些外用药可透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性损害。 2.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药物易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阿片类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引起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使听神经受损,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吗叮啉)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游离药物浓度高,易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中毒。 4.婴幼儿、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酶及功能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某些药品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儿童使用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5.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儿童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成人较高。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我国每年儿科门诊量约占医院的20%,儿童是医院的常客,同时也是安全用药隐患的重灾区。目前,儿童用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这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家长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另一大原因就是我国儿童药物比较缺乏。目前,

儿科合理用药讲义

儿童合理用药 郝国祥儿童用药除了不同年龄或体重用药剂量不同之外,还因脏器功能发育未成熟等原因,用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也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症,以及精确的计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的目的。 一、儿童生理分期 根据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分期为: ①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出生后7 天内为新生儿早期,7~28天为新生儿晚期。 ②婴儿期(infancy ):出生至1周岁,包含新生儿期。 ③幼儿期(toddler ' s age ):自1周岁至3周岁。 ④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 ⑤学龄期(school age ):自6~7周岁至青春期(女11~12周岁,男13~14周岁)。 ⑥青春期(adolesce nee ):又称少年期,为儿童过渡到成年的发育阶段,女孩从11~12 周岁开始到17~18周岁,男孩从13~14周岁18~20周岁。 二、儿童药动学特点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途径有口服、透皮、肌内、直肠给药等。药物必须经过化学、物理、机械和生物屏障才能被吸收。胃肠道、皮肤、黏膜等具有吸收功能的人体表面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可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 口服给药 (1)呕吐 新生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9 个月时消失。婴儿胃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因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 (2)胃排空时间 新生儿胃排空时间较长,可达6~8h,因此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比预计吸收更完全。6~8月婴儿的胃排空时间缩短至接近成年人。 (3)肠道长度 肠道长度/ 身长:新生儿约8倍,幼儿为6倍,成人为4~5倍。小肠长度/ 大肠长度:新生儿6倍,成人4 倍。 (4)胃酸分泌 新生儿刚出生时,胃内含有碱性羊水,pH>6; 24小时内胃液酸度显着增加,pH降为1。随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出生后10天基本处于无酸状态,以后酸度又逐渐增加,2~3岁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婴儿口服对酸不稳定的药物破坏减少,生物利用度较高,如青霉素G、 氨苄西林;弱酸性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乙酰水杨酸)吸收减少。 5)胆汁分泌胆道功能具有年龄依赖性,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婴幼儿胆盐向肠腔内转运不成熟, 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胆盐水平低(尽管血中水平超过成人),影响亲脂性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2. 透皮给药 婴幼儿以及儿童有较强的药物透皮吸收能力。早产儿、新生儿和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 药物穿透性高; 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率远超过成人;婴幼儿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抗菌药物时,全身相对

浅析儿科合理用药

浅析儿科合理用药 摘要】儿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儿童患者群体是医院所有患者中比较特殊 的一个群体,由于患病的主体并不是交流的主体,在就医用药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充分重视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对儿科安全合理用 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药学咨询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93-02 儿童患者年龄小,自我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不足,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 到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感染,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儿童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了国 家的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儿童国家处方集》、《中国儿童发展 纲要(2011—2020年)》、颁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 药管理的通知》,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 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合理用药对儿童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1.如何根据用药原则,科学合理用药 1.1 明确是否需要用药 小儿用药必须从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出发,结合幼儿心理学特点,严格 掌握适应证,在用药前需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并在病症确诊后为其选择针对性的 治疗药物,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尤其对于抗生素选择,需合理化,不可滥用。 1.2 用药剂量恰当 小儿在体格和器官发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儿科用药不是单纯地将成 人剂量缩减。儿童时期新陈代谢旺盛,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高,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失衡。消化、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此用药剂量不当容易导致严重毒副作用。应注意延长给药间隔,切不可给 药次数过多、过频。 年龄依赖性是小儿用药的重要特点,年龄越小其药动学特点的临床意义就越 明显[1]。由于缺乏儿童用药的基础研究,目前许多用于儿童的药品还缺少儿童给 药剂量参考。儿童用药主要采用年龄段、体质量、体表面积三种计算方式给药。 重量计算方式因简单易记成为临床实际应用的主要计算方式。 1.3 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给药途径 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 造成的毒性反应。 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对年长儿要鼓励 口服;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而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给药的,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 肛门-直肠灌药;病情严重或药物只能供注射时可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但一定 要按规定的速度滴注,切不可过急过快,以免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皮下或肌 内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2.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2.1 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 儿童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神经 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中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18岁以下儿童禁用。因此,儿童疾

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会议总结

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会议总结9月22日至9月24日,由我院主办的2017年省级继续医学项目“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在枣庄市高新区添祥酒店胜利召开。 枣庄市卫计委副主任任怡春,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吴修荣,副院长于春梅,卫计委科教科科长苏燕燕,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质管科主任高振发出席会议。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共计200余人参加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 会上,院党委书记、院长吴修荣为此次会议致开幕词,她代表医院对此次儿科合理用药培训班暨妇儿用药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市卫计委任怡春副主任发表讲话,表示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培训班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儿童合理用药水平迈上新的更高台阶。希望各位代表要认真参与、主动学习、深入讨论,确保有所收获。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医学界同仁继续关心和支持妇儿用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让我们携手同心为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地贡献。 培训班特邀西安市儿童医院成华教授,重庆医科大附属儿童医院王刚教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总监主任医

师赵新平教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张乐元教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主任检验师李艳同志,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药师高振发同志等多名专家授课,就儿童合理用药的经验及关注点,PIVAS在助推儿童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上的作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合理用药,新生儿用药方面的思考及注意事项,临床药师干预对用药行为的影响,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在儿童用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及探讨。 此次会议以“儿科合理用药”为主题,为全市的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是一次难得的融“学术交流、友谊进展、合作发展”为一体的高端学术会议。为全市儿科专业医务工作者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教学及中青年临床、药学人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推动我市医疗机构儿童合理用药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