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5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袁兴中

一、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学习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纽带的运动与力关系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索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再一次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力之间的关系。另外,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探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与物体质量、运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本次课的探索过程仅仅是众多探索中的一次,经常使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感受过程中的方法,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通过本节的学习,深入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对日常生活中圆周运动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部份知识,又可以为学习万有引力的应用做好必要的准备。教材中没有采用矢量推导的方法先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再由向心加速导出向心力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始终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的作用,再通过实验证明该向心力大小F=mrω2,进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rω2。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经历

探索向心力F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部分

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讨论教学法,例举学生熟知的相关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些事实的共性特点,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2)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设计不同的实验解决学生心中不同的疑问,有定性实验、半定量实验以及借助于传感器进行测量的定量实验,使学生多次经历实验的过

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v、角速度ω和周期T。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 v =ωr ω=2π/T v=2πr/T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定是由于力而引

起的。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力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二)新课

1、向心力的概念

引入:中国是杂技大国,有一个大型杂技叫飞车走壁,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教师介绍飞车走壁的杂技。老师今天在教师为大家带来了飞车走壁:将四驱车放在塑料垃圾篓

内,演示飞车走壁。四驱车做圆周运动,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做圆周运动的例

子呢?请同学们举几个例子。

学生: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圆周运动……

教师: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几个圆周运动的实验。飞车走壁;小球在水平光滑桌面、圆锥摆、人造卫星绕地球圆周运动(CAI)

教师:上述这些物体在运动方面具有共同特点——都做圆周运动。那么,它们在受力方面是否也具有共性特点呢?请同学们对每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寻找它们在受力方面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进行受力分析,寻找共同点。

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都存在一个指向圆心方向的力,这个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或其他力的合力,我们称它为向心力。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

巩固训练:

教师:看几个例子,说出向心力是什么性质的力

例:游乐场的海盗船、旋转的餐桌上的盘子。旋转的漏斗内的玻璃球。

2、探索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请同学们先用手中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再根据你对实验的观察,提出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初步判断出向心力与质量、线速度、半径有关(让学生试着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依据)。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是有客观根据的。猜想是否正确,要靠实验检验。被实验肯定的猜想,就是实验规律;被实验否定的猜想,应该放弃,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再用实验来检验。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猜想大向心力可能与m、v、r有关,那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将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检验一下,先请思考:

a.向心力可能与那么多因素有关,怎样研究?请大家说说实验步骤。

b.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需观察、记录什么?请大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步骤、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列表如下: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向心力演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再进行演示实验,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质量、半径等的关系,得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F∝m F∝ω2 F∝r

教师引导并讲明进一步精确的实验得出F∝mω2r,即F=mω2r

得到公式:F = mω2r = mv2/r ,再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出:a = ω2r = v2/r

3、利用传感器验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用更先进的仪器来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传感器得到向心力和角速度的实验数据,并进行二次函数的拟合,再次证明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巩固训练:一全自动洗衣机技术参数如下表,试计算刚脱水桶工作时衣服所具有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少?是重力加速度的几倍?为什么脱水桶能使衣服脱水?

由表可知:r=0.2m T=60s/800 所以:向心加速度a=(2π/T)2r=1402m/s2

脱水桶工作时衣服紧靠脱水桶壁,衣服与脱水桶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衣服所具有的向心加速度为1402m/s2,是重力加速度的143倍。

由此可见,一个水滴它需要的向心力,大约是其自身重力的143倍,衣服不可能提供给水滴这样大的向心力,于是水与衣服就分离了,并从棉壁的小孔中飞出去。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作业:

1、再想一些生活中做圆周运动的例子,并分析它们所受的向心力。

2、将传感器的实验数据发给学生,让学生选取其中的8组实验数据,进行描点作F—

ω2图。(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能力)

二.课例评析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协调统一。

本节课在知识目标上有两个,一是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二是掌握向心力公式。该教学设计创建的物理情景、提供的实验方案,不仅使学生经历了建立概念、发现规律的过程,也很好地落实了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

1、在建立向心力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飞车走壁”的演示实验取材简单,效果理想,有效

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飞车走壁、圆锥摆等现象中,物体都做圆周运动,具有运动方面的共性,由此启发学生

对这些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寻找受力方面的共性,使学生经历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在探索向心力规律的教学环节中,做到循序渐进,由学生的定性感受,到教师的半定量

演示,到传感器的准确测量,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小球、橡皮筋等器材去感受向心力的大小,为提出猜想提供了事实依据;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说说实验步骤,并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使学生参与到设计实验过程中。

4、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采用了传感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向心力和角速

度的实验数据及其图象展现出来,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将这些实验数据选取其中的8组,描绘在坐标中作为作业;将探索规律的过程延续到课后,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论证的能力。

5、本节课中还有不少巩固训练,其中,洗衣机那道题要求学生从表格中发现信息,都来源

于生活。

高中物理5.7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节向心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能够应用向心力公式求解圆周运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必力的表达式。 3、讨论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 教学难点: 向心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还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或(和)方向。所以,沿着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一定不为零,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向心力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用手抡着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使它做圆周运动,是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即: (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必力。 ①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大小。 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可是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 力。 如图,在线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牵在手里,将 手举过头顶,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感受球运动 时对手的拉力;改变小球转动的快慢、线的长度或小球的质量,感受向心力的变化跟那些因素有关。 随着小球质量变大、角速度变大、转动半径变大,小球对手的拉力也变大,说明小球受的向心力变大。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怎样呢? 把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向心力的大小 F = r =m(=mr r v m 222T 2)πω=2ωmr 2、向心力大小的粗略验证 分析课本实验,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 (1)、用秒表记录钢球运动若干周的时间,再通过纸上的圆测出 钢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算出线速度。 (2)、用天平测出钢球的质量。 (3)、用公式计算钢球所受的向心力。 (4)、利用F=mgtan θ算出向心力的大小。 (5)、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力,并对实验可靠性做评估。 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0 ,此时把F 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跟圆相切的F t 和指向圆心的F n ,如图所示,其中F t 只改变v 的大小,F n 只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质课

向心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背景分析: 向心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2的内容,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应用分析:通过对本章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把生活事例简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复习旧知,强化受力分析能力,用学过的物理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结构分析: 教材先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以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性质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最后分析一般曲线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 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媒体展示,小实验展示,提出问题,演示过程,指导实验,总结结论,反馈评价。 (2)学法:独立观察、分析小结,发表见解,小组讨论,了解原理,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分析数据,验证理论,掌握理论,运用规律解决 其他实际问题。 2.教学媒体设计: 视频:水流星、花样滑冰转圈、飞车走壁,三个过程。 黑板:出示标题,例题讲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

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着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

动的方法。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人教版高一年级)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实例让学生从运动和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教材接着从理论的角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中设计了验证性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实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还有一点与过去不同,那就是在讨论完匀速圆周运动后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这块内容的补充,不仅为分析物体在曲线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为万有引力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当然,学习完这一节之后,中学里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学习完毕了,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角度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了处理曲线运动的重要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还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研究了平抛运动。接着引入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向心力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由于向心力是一种学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实验,使学生对向心力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精品教案

[课外训练] 1.如图6.7—5所示,一圆盘可以绕一个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木块,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那么…( )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 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C.因为木块与圆盘一起做匀速转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 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

2.一个2.0kg的物体在半径是1.6 m的圆周上以4 m/s的速率运动,向心加速度为多大?所需向心力为多大? 3.太阳的质量是1.98X1030kg,它离开银河系中心大约3万光年(1光年:9.46X1012km),它以250km/s的速率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计算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转动的向心力. 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线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小B.若角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小 C.若半径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大D.若向心加速度越大,则周期一定越大 5.线的一端系一个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转速相同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为什么?如果重物运动时系线被桌上的一个钉子挡住,随后重物以不变的速率在系线的牵引下绕钉子做圆周运动,系线碰钉子时钉子离重物越远线易断?还是离重物越近线易断?为什么? 6.如图6.7-6所示,线段OA=2AB.A、B两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O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时,两线段的拉力之比为多少? 作业:新学案22页训练2,23页8题 学习札记

向心力教学设计 教学竞赛

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课题:《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推荐单位:泰山学院 参在选手:殷允帅 所学专业:物理学 学历层次:本科 山东·烟台 2009-8-16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 第五章第五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教材通过实例分析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表达公式,然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同时,向心运动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可以科学的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向心运动现象。二、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的含义,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成向心力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 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rw F 22==,向心加速的大小r v r w Q 22==,并能 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 课件、向心力演示器、钢球、木球、细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 (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云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 :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 b :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用CAI 课件,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 :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 :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 :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向心力的大小 (1)体验向心的大小 a :每组学生发用细线联结的钢球、木球各一个,让学生拉住绳的一端,让小球尽量做

《向心力》教案(1)

向心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力是做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理解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德育目标: 通过a 与r 及ω、v 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r v m mrw F 22==,向心加速的大小r v r w Q 22==, 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出示思考题)

(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哪几个? (3)上述物理量间有什么关系? 2、引入: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点?加速度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3、了解向心力的来源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向心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1)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a: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b:用手轻击小球,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绳绷直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模拟上述实验过程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a:绳绷紧前,小球为什么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4)通过讨论得到: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向心力教案

5.7 向心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点】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知识要点】 向心力 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 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 同? 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 么关系? 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⑺向心力的来源? 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3. 向心力演示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用质量比为2:1的钢球和铝球,使他们运动的半径r和相同,观察得到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比值为2:1,即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m成正比。 (2)当m、相同时,半径比为2:1,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r成正比。(3)当m、r相同时,比值为2:1,向心力的比值为4;1,因此F与2成正比。 ⑶由此验证向心力大小的公式:F=mr2 4.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 圆周运动运动。 5. 圆周摆 ⑴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 ⑵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问题探究】 【问题1】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问题2】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切向力的作用效果:改变速度的大小。 【问题3】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高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

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解析版

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基础题】 1.人在距地面h高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落地时小球的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人对小球做功是() A.mv2 B.mgh+mv2 C.mgh﹣mv2 D.mv2﹣mgh 【答案】D 【解析】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W= ﹣0 解得:W= 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2. 如图甲所示,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 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处时的动能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含义及其理解,通过F-x图像得到总功的表达式。根 动能改变据F-x图像的面积的含义代表其做功,且因为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其 量,即末状态的动能大小等于合外力做功即面积大小故选:C

3.质量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应为多少?(忽略空气阻力,g=10m/s2)() A.600 N B.2400 N C.3 000 N D.3 600 N 【答案】C 【解析】设人的长度为l,人的重心在人体的中间.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最低点人的速度 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F=5mg=3000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向心力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滑到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向心力的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间的数量关系;(3)初步掌握向心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 3.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生活实例及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三、教具 1.转台、小伞; 2.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学生两人一组); 3.向心力演示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将一粉笔头分别沿竖直向下、水平方向、斜向上抛出,观察运动轨迹。复习提问:粉笔头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进一步提问:在曲线运动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周或一段圆弧(用单摆演示),称为圆周运动。请同学们列举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电扇、风车等转动时,上面各个点运动的轨迹是圆……大到宇宙天体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都可看做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提出问题:你在跑400m过弯道时身体为何要向弯道内侧微微倾斜?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转弯处以及赛车场的环形车道,为什么路面总是外侧高内侧低?可见,圆周运动知识在实际中是很有用的。 引入:物理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板书:匀速圆周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快慢不变。 板书: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相等,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7向心力

第七节 向心力 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掌握如何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向心力表达式2 ωmr F =和R v m F 2 =的含义;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5、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验证向心力公式;体验用实验验证向心力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向心力表达式2 ωmr F =和R v m F 2 =的含义以及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 1、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 2、变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由学生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 2、对学生操作过程细节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运动状态时刻在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有何特

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向心力 复习提问 1、物体以速度v运动,要使它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应对物体施加什么样的力? (应加与物体的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力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加,力与速度反向速度减小) 2、如果要使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又需要加什么方向的力? (应加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演示: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它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提问:此时小球速度v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不断改变,这是由于什么力作用的结果?(绳的拉力) 【问】这个力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时刻与速度v方向垂直 【教师】对小球受力分析,球受到三个力:重力、支持力、拉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拉力使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可见要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加一个时刻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力,这个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圆心,我们把它叫做向心力。 1、向心力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思考与讨论: ①一个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 上放置一个小木块A,它随圆盘一起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性质的力?方向如何?木块所受的向心力 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分析:略) ②“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又是什么力来提供向心力?(2)向心力的来源: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总之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了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3)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向心力是变力. (4)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产生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圆周上该处的切线方向.两者相互垂直.物体在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课题:§5.7 向心力 时间:2008年3月 6.7 向心力(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会根据向心力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3、讨论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第二课时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仪器:铁架台、秒表、钢球、离心轨道、CAI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重点:1、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向心力上的应用。 2、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教学难点: 1、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 2、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1、演示小“杂技”—“水流星”实验 2、图片演示:过山车实验。 引入新课题,并版书:§5.7向心力 3、实验:感知向心力,引入新课。 一、向心力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用手抡着一个被绳着的物体,使它使圆周运动,是绳子的力在拉着它。地球绕着太阳转动,是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在“拉”着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即: 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⑴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大小。 ⑵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可认定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⑶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下节课) 如图,在线的一端系一个小球, 另一端牵在手里,将手举过头顶, 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感受球运动时对手的拉力;改变小球转动的快慢、线的长度或小球的质量,感受向心力的变化跟那些因素有关。 承着小球质量变大、角速度变大、转动半径变大,小球对手的拉力也变大,说明小球受的向心力变大。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怎样呢? 把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向心力的大小: 二、向心力大小的粗略验证 分析课本实验,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 1、用刻度尺测出悬点距圆心高度h, 用秒表记录钢球运动n周的时间t,并没计出数据表格。 2、用公式计算出:∑F =mgtgθ=mg·r/h F向= mrω2 = 3、比较g/h与4π2n2/t2大小。 4、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力对实验可靠性作出评估。 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第二课时) 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此时把F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跟圆相切的F切和指向圆心的F向,如图所示,其中F切只改变υ的大小,F向只改变υ的方向,F向产生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 同理,F与υ夹角大于90°时,F t使υ减速,F n改变υ方向。 综小: 1、同进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 链球运动员用力抢起链球时,是什么力使它加速的?小物体放在圆台上随圆台一起加速转动时,小物体受的摩擦力指向圆心吗?使物体加速的力是什么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节向心力练习

第七节 向心力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如图6-21所示,一偏心轮绕O 点做匀速转动,那么关于偏心轮上的 各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线速度大小相同 B .角速度大小不相同 C .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D .转动频率相同 2.绳子的一端拴一重物,用手握住另一端,使重物在光滑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每秒转数相同,绳短时易断 B .线速度大小一定,绳短时易断 C .运动周期相同,绳短时易断 D .线速度大小一定,绳长时易断 3.关于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向心力是按其效果来命名的,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外界提供一个向心力,谁 来提供这个向心力,可以是某一个力(如摩擦力、弹力等),也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 它并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受到的一种新的性质力。 B .向心力的特点是与速度垂直,它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它是产生 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C .向心力是变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物体在圆周上不同位置向心力指向不同, 因此,它的方向是时刻在变化。 D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恒量 4.在用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 ( ) A . 说明了向心力能够改变速度的大小 B .不能说明向心力能够改变速度的大小 C .此实验中绳子牵引沙袋的方向并不与沙袋运动的方向垂直 D .此实验中用手抡绳子的力就是沙袋所受的向心力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如图6-22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 动,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 A .重力、绳子的拉力、向心力 B .重力、绳子的拉力 图6-22 ● O 图6-21

《向心力》教案

5.7 向心力 整体设计 向心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重点突出了向心力的理解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或观察,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 教学重点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心力的来源. 时间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 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细杆、细绳(2)、小球、直尺、秒表、盛水的透明小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并根据图做水流星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中力的变化,考虑一下为什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沿着直线飞出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