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LME铜价整体处于窄幅震荡态势,其运行区间较2011年大幅收窄。全球宏观面的不温不火令制造业整体表现疲软,消费速度的下滑使得铜价的运行区间下移,整体运行于7200-8800美元/吨的震荡区间内。2012年的铜价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月,铜价在经历了2011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后,空头回补、逢低买盘的介入以及对消费旺季的积极预期使得铜价大幅上扬。而这一时期,美国疲软的宏观经济数据令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3的预期越发强烈。铜价在诸多利好推动下展开了一轮涨势,2月9日,伦铜创出年内高点8764美元/吨。但进入消费旺季后,铜市消费没有如预期般的出现强劲增长,随后铜价呈现高位震荡格局。

第二阶段:2012年4月-8月,随着欧债问题的重演以及中国在传统消费旺季低于市场预期的消费形式,铜价从3月的高位大幅回落。这一阶段,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轮流影响金属市场,不断攀升的国债收益率令市场对欧元区阶梯的担忧剧烈升温。但随着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积极措施的出台,这一风险在7月-18月开始下降,市场情绪逐渐平稳,构筑年内铜价低点。

第三阶段:2012年9月—10月,这一阶段的铜价在全球化宽松措施的作用下重归涨势,但涨幅明显弱于市场预期,铜价未能刷新第一阶段高点。当时的上涨发生在市场对美联储QE3预期的增强,中国发改委基建项目的密集审批,以及德拉吉提出欧洲中央无限量冲销式债卷购买计划。随着预期的兑现,铜价经过一个月的震荡后逐渐回到了6-8月震荡区间中轴的7500美元/吨。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12月,这一阶段的全球宏观环境有所好转,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有温和复苏的迹象,全球的铜价上涨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12月12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将吧买债刺激经济的计划延长至2013年,每月斥资850亿买进抵押支持债卷和美国公债,并且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准直到失业率至少降至 6.5%。美联储的积极状态以及好转的全球宏观数据为铜价提供支撑。

全球铜价供求关系

一、全球铜矿供给增速将明显加快

全球铜产量在1998年为1008.5万吨,到2011年为1349.1万吨。十三年间,全球矿产增速为2.68%,且在个别年费如2002年、2007年、2010年、2011年升至出现了负增长,极低的年增长速度为铜价的牛市奠定了基础。这种低增长在2010年和2011年特别明显,也为在欧盟阴影下的铜价高位运行提供了供给方面的支撑。矿石品位下降、罢工事件以及技术问题是当时困扰铜矿供给的关键因素。

但这些因素在2012年有了明显的转变。虽然矿石品位下降成为影响铜矿供给的一个大趋势,但扩产成为2012年铜价市场上的一个关键词。2012年初,智利Esperanza铜矿、秘鲁Antapaccay铜矿和赞比亚铜矿Escondida还得到了控股方45亿美元的投资。虽然个子原因使得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铜矿产量增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但在2012年第三、第四季度,全球铜矿产量还是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据路透数据,2012年全球矿产产量料将达到1438.3万吨,环比增长6.6%,而在2013年料将达到1556万吨,增幅达到8.1%。铜矿的扩产是提升产量的关键因素。

2012年年底,蒙古的Oyu Tolgoi与中国的电力合约签订协议,据投资周期判断,6个月后的2013年终,该矿将迎来产量增长期,6个月后的2013年中,该矿将迎来产量增长期。同样,印尼的Grasberg、智利的Caserones、秘鲁赞的Antapaccay、赞比亚的Konkola都在2013年有明显的增长。当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铜矿产量的增长可能不及预期。因为,2013年的新增长产量中有40%来自非洲(刚果和赞比亚)和亚洲地区(蒙古和印尼),非洲不太稳定的政治局势以及蒙古不健全的基础设施和供给都将影响铜矿供给。但总体来说,即使铜矿供给存在上述风险,供给增速加快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除此之外,困扰过去一段事件的铜矿罢工问题将在2013年有所缓和。2011年是铜矿罢工比较密集的一年,经过那一年的罢工,狂翻的新劳资合同签订将有效避免这些铜矿在此几年后再度遭遇罢工事件。因此。2013年罢工对铜矿生产活动的影响料将有限。

二、供给、供需共同疲软掩盖下的全球缺口特征

2012年的全球宏观环境较2011年更为疲软。欧洲方面仍然受到欧债问题的困扰;美国方面,虽然美联储在2012年下半年退出了QE3和QE4,但经济整体依然非常疲软;中国方面,房地产受到严格控制导致整个制造业处于增速放缓的态势中。但就在全球经济表现持续疲软的大背景下,全球铜市仍然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究其原因,全球铜消费更加低迷。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在2012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全球铜产量增长20.2%至1683万吨。主要是西班牙和印度的产量增加。2012年同期,全区域铜消费量增长4.5%至1695.8万吨,供应短缺12.5万吨。

与此同时,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在2012年年底公布的数据也指明全球铜市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2012年1-9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59.4万吨,上期同期为短缺7.4万吨。虽然两大机构的数据都表明全球铜市场处在供给短缺的状态中,但从中国保税区库存在2012年年底攀升至100万吨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大量的隐性库存存掩了供过于求的特征。

第三部分中国铜市场供求关系

一、中国精铜产量继续增长

近五年来,全球精炼铜的产能处于缓慢扩张的状态中。据CRU数据,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精炼铜季度产能为732.6万吨,较2007年第四季度的606万吨上升12.7%,平均每一季度上升0.635%,上升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产能利用率也维持震荡走低态势,2012年第四季度的74.9%下降了5.5个百分点,数据反映了全球铜供给在过去几年的低速增长,而正是这种低增长为铜价的高位运行提供支撑。

与国际审计处低俗的产能增长率相比,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则是每年都在加速增长。2011年,中国新增铜冶炼产能71.2万吨,而在5年前的2006年,中国新增铜演练产能仅为30.5万吨,新增产能的加速增长加剧了国内供过于求的形式。截至2012年,中国铜冶炼产能已连续十年全球第一,铜材料的加工产能超过全球的50%。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确定会上马的铜冶炼产能为78万吨,而其它已知在建产能还有46万吨。按此推算,2013年国内可能新上马的冶炼产能合计124万吨,预计将新增精铜产量将延续大幅增长的势头。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中国精冶炼铜产量达到53.19万吨,创下单月产量新高。2012年1-11月,中国精炼铜产量为543.31万吨,较之前一年同期的502.71增长8.07%。国内精冶铜产量为543.31万吨,较之前一年同期的502.71增长8.07%。国内精冶铜产量的增长和国内铜冶炼产能提高有很大关系。

二、中国精炼铜和废铜进口冰火两重天

2012年的精炼铜月度进口延续了近年来的规律,即2-3月份形成进口高点,而后逐渐回落。2-4月份进口量的增长是中国市场对消费旺季看好的一个表现,也是中国市场季节性特征。2012年3月份的精铜进口量达到34.6万吨,同比增长80%,2012年1-10月,中国进口精炼铜291.26万吨,较2011年同期208.47万吨增长40%。

2012年的中国废铜进口整体处于疲软的态势中。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进口废铜394.58万吨,环比上一年同期的380.7万吨上升3.6%。通常情况下,废铜的产量与经济的活跃有很大的相关性。当实体经济活跃时,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废铜产量增加,可供出口的数量也随之上升;相反,当实体经济疲软时,产品更新换代比较慢,废铜产量减少,可供出口的数量也随之下降。

从中国废铜进口的分项数据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废铜有所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中国从美国市场进口废铜为84.58万吨,较上一年度的70.82万吨上升,19.42%。美国市场上废铜的增长侧面证明了美国的经济活动处于活跃状态。2012年1-10月,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废铜为32.57万吨,环比上一年同期的18.93万吨增长15%,从西班牙进口的废铜32.57,环比上一年同期的51.46万吨大幅下降50.9%。废铜的进口数据反映了全球经济中欧债温体仁的阴影。从较长周期来看,除了美国市场自2009年以来,废铜进口量有所增长外,别的地区的废铜进口量整体呈现下滑的态势。2012年的废铜与精铜价差处于相对低位,从表面看来废铜显得比较紧张,但这种紧张更多是惜售以及货源有限导致,而非下游需求旺盛形成。

三、中国加快精炼铜出口步伐

中国式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占全球铜消费的40%左右,每年进口精炼铜300万吨左右,精炼铜对中国而言术语稀缺产品。但就是这样一种稀缺商品,中国在2012年的出口量却出现了明显增长。

相比欧美市场的紧张,中国市场的铜库存很长时间处在偏高的水准上。于是,中国富余的精铜能否再出口也成为2012年的热议话题。海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精炼铜进口国在精铜出口量有所增加。这一现象在内外盘铜价倒挂时间特别明显。2012年5月,中国精炼铜出口量达到10.23万吨。由于精炼铜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除了部分冶炼商具有出口资质,其它主体出口精炼铜将面临着高额的关税。即使在国外铜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缴纳出口关税后的铜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2012年7月1日,《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发表,来料加工手册项下铜精矿加工出口贸易取消3%的综合税率,该征增值部分17%的税率。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出口精炼铜的道路变得更为通畅。但是自2012年7月以来,上海和LME两地的比较并没有过分偏低,这使得精炼铜的出口并未在这一政策发布后大幅增长。有关中国出口精炼铜的现象值得重视,这意味着国内外铜价市场的比较不可能过分偏低。

中国铜消费进入低增长周期

中国制造业在2012年放缓,使得铜消费增速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12年的传统制造业旺季,铜消费更是表现出旺季不旺的特征。当时,由于第一季度的乐观预期,铜下游加工企业积极备货后形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高位的库存极大的抑制了企业在第二季度对原材料的采购积极性。

2012年的全年的铜下游加工产业链整体处于低迷的态势中,企业的开工率普遍不高,且几种主要铜下游加工品的产量增幅均非常有限。特别是白色家电,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销售增速大幅回落。2012年1-11月,全国销售空调12356万台,环比2011年同期的13581万台少了1225万吨,降幅达到9%。同一时间段的冰箱销售增长了1.1%,洗衣机增长了3.7%,冷柜增长了1.5%。家电销售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和房地产市场在2012年受到政府严格调控相关。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中国房地产投资约均增速为18.36%,较之前一年月增速32.62%大幅下降14个百分点。房地产作为经济引擎,其发展速度的放缓令铜下游产品的消费受到抑制。

预期2012年中国铜消费为764万吨,较2011年的733万吨增长4%,但库存量将一部上升至95万吨左右,较2011年大幅增长。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经济部署,2013年强投资增速有可能加快,从而带动铜消费增长,预期2013年中国铜需求增速将达到4.9%,较2012年的4%有所提升。

铜精矿供给宽裕预期令TC/RC费用继续攀升

2012年的TC/RC费用谈判有全球第二大铜精矿供应商Freeport发起,其率先与LS Nikko、中国和日本冶炼商、Hindalco Birla以及其他冶炼商达成的2012年合同TC/RC为63.5美元、6.35美分。这一合同水平发生在当时现货加工费只有20美元/0.2美元的12月份,偏高的价格多少有点出乎市场意外。Freeport大程度TC/RC费用比2011年合同价的56.5美元/5.65美分提供12.4%。虽然,全球最大的精矿供应商BHP Billiton与冶炼商敲定的2012年合约TC/RC费用为60美元/6美分,略低于Ferrport的标准,但整体偏高的水准反映了铜精矿供给正处于提速的阶段。

对于2013年的铜精矿加工费,据国内大型矿商的观点,该费用将持续上升,且幅度有可能高达20%,即达到70美元/吨左右。近年来,我国铜冶炼和加工产能持续扩张,其增速度远高于国内铜原料供应增长,加工费用上升将有助于缓和国内冶炼企业极低的加工收入情况。

即使采取收储也难改宽松事实

收储是2012年下半年有色金属市场上的一个关键词,早起的路透社报告指出国储将买进约40万吨原铝和16.5万吨精炼铜。后期,国储从国内铝厂和锌厂各招标采购了10万吨铝和10万吨锌锭,在11月份的收储中并未包含精炼铜。

笔者认为即使对铜采取收储,也难以该国内铜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事实。首先,可能的收储量并不会太大,相比上期所20.5万吨、保税区90万吨以及巨大的社会隐患性库存,这些收储量不足以改变供过于求的事实。其次,收储发生在中国制造业疲软的大背景下,与2009年收储时国内制造业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下强劲增长大相径庭。第三,2012年的铜价整体并不低,与2009年的30000元/吨的极低价格给明见资本诱惑力相比,2012年的铜价并不能吸引明间资本大举进入。因此,即使采取收储措施也难改国内铜市供过于求的事实。

国内国外铜库存不同的变化节奏

2012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整体处于偏高状态。2012年3月中旬,上海通库存达到22.36万吨,创下2002年8月以来新高。在传统消费旺季前夕3月,库存的高企出乎市场意料。经过2012年上半年的消化后,在9月份,库存再度高企,并持续上升。2012年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高达20.53万吨。2012年全年的上海期货交易所明显性库存持续处

于偏高的状态中,而保税区的铜库存也在60-90万吨的高位波动。

但是与国内铜库存高企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ME库存在2012年的持续下降。2012年年底,LME库存为30.49万吨,较年初的36.84万吨大幅下降17.3%。美国经济在2012年的好转成为LME库存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除了库存情况反映了外强内弱特征,LME和上海两地的升帖水结构也同样说明了这一问题。2012年的LME现货在5月左右出现了140美元/吨的升水,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的逼仓成为升水大幅攀升的最主要原因,当时的国内外铜价呈现明显的外强内弱格局。在此后的6月、7月,随着铜价的走低,国内相对抗跌,国内现货市场出现升水报价,但此时的铜进口任然呈现亏损状态。9月过后,外盘铜价走强,国内铜价滞涨,国内铜价长期呈现贴水报价,只在每月月中沪铜换月时分呈现升水状态。相对而言,LME的现货也在9月过后呈现贴水报价,但贴水的幅度相对有限。

八、供求宽裕预期令2013年进口PREMIUM下降

由于2011年年底的全球铜市场供给偏紧的现实,2012年的精铜进口PREMIUM处于偏高的水准上。Freeport-McMoRan(自由港迈克莫伦)将2012年发往亚洲的铜升水维持在100美元/吨,Glencore(嘉能可)将2012年发往中国的升水维持在100-105美元/吨,Codelco将2012年发往中国的铜现货升水定在110美元/吨。这些数值较2011年的到岸升水水平仅小幅下降,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供货方依然看好亚洲市场。

但是到了2012年年底,精铜供应商对2013的PREMIUM定价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主要铜矿在2012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增产以及对2013年铜精矿产量继续提高的预期,2013年精炼铜进口PREMIUM出现了明显下滑。世界最大的铜生产商Codelco向中国收取的升水将从2012年的110美元/吨下降至100美元/吨。同时将向欧洲客户收取的升水从90美元/吨下降至85美元/吨。欧洲最大铜生产商Aurubis将2013年向欧洲客户收取的升水定为86美元/吨,这一数值较2012年上半年下降4美元/吨,同时将向中国客户收取的升水定为85美元/吨,较2012年下降15美元/吨。

第四部分全球铜市金融属性进一步加强

一、实物铜ETP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2010年12月7日,英国ETF Securities宣布该公司推出的首个基本金属实物支持的上市交易产品(ETPs)自12月10日开始交易。当时市场普遍预测其规模在18.5万吨,更为重要的是JP MORGAN和BLACK ROCK FUND成为紧随其后正在等待获准的基金。基金的介入一度令市场对未来几年铜价的上涨充满希望。但是,从2011年和2012年的实物ETP表现来看,其对铜的吸引力度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料英国ETF Securities在2013年的表现对铜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但2012年年底,摩根大通哎铜ETF的动向再度牵动着市场的神经。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摩根大通酝酿了两年的现货铜交易型基金。根据摩根大通递交的监管文件显示,这只新发ETF可能持有现货铜6.18万吨,相当于伦敦金属交易所全球现货铜仓储量的27%。现货铜ETF类似股票交易,它允许投资者不需要实物交割就可以投资现货铜,同时以现货铜为基础资产,是追踪期铜波动的金融衍生品。虽然现货铜ETF 在欧洲市场表现平平,但摩根大通相信,这一产品将在美国获得成功,因为美国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现有的商品投资渠道有限。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其运行效果究竟如何还需等待时间的验证,2013年,摩根大通的实物铜ETF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二、2012年的沪铜长期处于空头态势中

细观2011年、2012年的上海和伦敦两地铜价与持仓的关系,我们发现沪铜市场的持仓高点对应铜价的低点,而沪铜市场的持仓低点对应铜价的高点;伦敦市场的持仓高点对应铜价的高点,而伦敦市场的持仓低点对应铜价的低点。沪伦两市的不同结构归根究底在于两地的主力资金并不相同。沪铜市场长期被空头力量所控制,空头的增仓伴随着铜价的下跌,而空头的减仓伴随着铜价的上涨。但在本轮铜价上涨过程中,沪铜持仓却出现了增长的迹象。在伦铜市场上,持仓与铜价一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性,铜价的上涨伴随着持仓的增加,反映了多头积极入市。

二、LME交易所难以容忍铜的扭曲操作

进入2012年,美国的经济复苏进程整体式优于市场预期的,这使得美洲市场的铜现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欧洲的经济复苏是曲折的,但由于2011年偏低的协议采购量使得这一地区的现货也出现了偏紧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国际铜现货贸易商通过控制LME 头寸以及注销仓单数量使得欧美市场上的铜现货更趋紧张。据LME官方数据,有一家会员持有LME头寸以及存货量的50%到80%,虽然LME没有公布该会员名单,但市场普遍认为是贸易巨头嘉能可。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上市公司,掌控全球50%的铜与30%的铜精矿。在这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LME铜库存出现了持续下降。同时,LME的注销仓单数量剧烈攀升,且注销仓单的范围从之前的美洲地区扩大至亚洲地区。所有这一切导致LME现货升水最高攀升至155美元/吨。高额的现货升水挤压空头,使其被迫付出较高的迁仓成本,形成所谓的“软逼仓”。但是高额的现货升水最终令交易所采取行动。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银行和大宗商品交易商对仓储这种较为稳定的业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达两三年的并购使得LME的交割仓库被很多大宗商品交易商控制。这些交易

商在第一时间掌控库存变化信息的同时,也开始人为的控制库存变化。很长时间以来,LME 的铝库存被人为扭曲,LME交割规则允许仓储公司每天只释出一小部分库存,比日常的入库量小很多。但是从LME在近期取消了荷兰Vlissingen港口的铜交割权这一事件可以看出,LME似乎不太容忍想铜这类较为紧俏的金属出现类似铝一样的情形。从这一角度来看,LME 铜偏高的现货升水格局很难持续较长时间。

四、LME金属周人气低迷,但普遍预期不会崩盘

一年一度的LME金属周总是备受市场关注。与往年的激烈场面不太一致的是2012年整体偏弱的市场人气。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形势的不明朗对铜价构成威胁,2013年的铜价可能出现下降,但整体降幅有限,当然更不会出现崩盘现象。

可能多铜价造成较大波动的事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的经济政策、美国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供求方面,根据现有铜矿运行情况,预期2013年的全球铜精矿将有明显的增长,但需求的增幅可能低于供给增幅,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中国市场,美国和欧洲市场仍将令市场失望。

而巴克莱在年底的一份报告中也几乎描述了同样的事实,2012年全球铜需求仅增长3.1%,2013年全球铜需求或将增加,但供应增速或将更为强劲。尽管铜精矿将在2013年会出现明显增长,但铜中长期的基本面仍是最好的。

五、资金动向是铜价走势参考指标

2012年的全球铜市依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中,但铜价的运行区间较之前一年大幅下降,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消费放缓的事实是铜价运行下移的一个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CFTC的基金被认为是在判断铜走势上具有独特的参考意义,当基金净空持仓时,铜价往往容易下跌,当基金净多持仓时,铜价往往容易走强。2012年的基金净多持仓主要集中在3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1月17日到5月8日,持仓最高峰3月20日),这一阶段的铜价从8197美元/吨到8100美元/每吨,在持仓最高峰3月20日到达铜价8443美元/吨;第二个阶段(9月11日带10月23日,持仓最高峰10月9日),第一阶段段的铜价从8088美元/吨到7853美元/吨,在持仓最高峰的10月9日达到铜价8162美元/吨;第三阶段(12月4日起),这一阶段的铜价从8035美元/吨开始持续上涨,一直到最高点的8162美元/吨。

2013年需要关注的几个因素

一、适当关注罢工突发事件

罢工是2011年全球铜市的一个关键词,但是罢工在2012年明显减少。随着大量合同在2011年的签订,料近几年全球主要铜矿的罢工风险将大大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因素可以忽略,我们仍需警惕罢工给铜价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型铜矿的罢工事件。二、欧债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欧债问题始于2010年上半年,在过去的几年间总是间歇性地影响整个商品市场。围绕着欧债问题的爆发以及治理,铜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2012年的最后几个月,在欧债央行启动购债计划以及欧洲财长们几轮磋商后最终达成对希腊的贷款协议后,欧债问题进入了相对真空期。但是欧元区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在被救助的国家重新面临资金紧张的时候,欧债问题将再度被推向风口浪尖。因此,2013年我们仍需密切关注欧债问题的进展。

三、关注中国经济工作会议的影响

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在过去的两个五年计划中,房地产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刺激作用以及对全球基本金属价格的拉动作用已是人尽皆知。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开展,在未来的十年,基本金属在中国城镇化影响下的消费情况几何值得市场关注。

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是主基调

2009年以来的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经历了短暂的紧缩后,重新回归到了宽松的道路中。主要经济体的降息、美联储的QE3和QE4、欧债央行的购债计划以及日本一轮又一轮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些措施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处于非常充裕的状态。预期这种宽裕的状态在2013年仍将延续,从而为金属市场提供支持。当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动向,如美国失业率的下降是否会让美联储放弃量化宽松政策等。

对2013年铜市的基本判断

2012年的LME铜价在7223-8765美元/吨的狭小区间内震荡运行,21.3%的震荡幅度给投资者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国内铜市滞涨止跌的特征更是令沪铜的波动区间更为狭小。全球宏观面上不温不火以及全球制造业的艰难复苏使得铜价呈现出上下两难的局面。毫无遗憾,欧债问题仍将是影响2013年铜价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欧债问题总是间歇性地影响着金属市场,当问题重现时,市场的悲观情绪会剧烈升温,而这种情绪主要是围绕着债务重灾区的希腊以及被认为对整个欧元区有兴衰决定意义的大型经济体如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但从过去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市场对欧债问题免疫力急剧增强,往往在问题仍然请问的时候各种悲观的言论就会刺激各方力量采取措施应对。而在这些应对措施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首选。笔者相信2013年的同事仍将受到欧债问题的影响,但亦难让铜价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崩溃的结果。倘若欧债问题演绎的更加严重,则2013的铜价有可能击穿2012年7223美元/吨的低点,向6000美元/吨一线寻求支撑。若欧债问题表现平平,则铜价很难再7000美元/吨下运行很长时间。

全球范围内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是主基调。温和通胀给经济带来积极的刺激作用已被经济学界广泛认可,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通胀的时间远比通胀的时间要长。2009年以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仅仅在2010年短暂息鼓过后,便又重新踏上全球宽松的道路。2013年,全球的经济料不会有明显的复苏,全球范围的宽松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存在。而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将为铜价提供支撑。

在众多影响铜价运行的因素中,中国的消费仍然是最为核心的因素。笔者对2013年中国投资给经济带来的拉动作用持略微谨慎的态度。根据官方对调结果的言论,笔者认为2013

年中国市场对铜的消费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中国因素难以令铜价大幅上扬。

对于2013年的全球铜价,高盛在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家用电器消费,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料将支持铜价,并且预期2013年上半年的铜价最高为9000美元/吨,全年铜价均价在8000美元/吨左右。

笔者对2013年的铜价整体持谨慎的观点。全球制造业环节给铜消费带来的刺激作用也将比较有限。2013年的全球铜矿供给料将增加,铜价在诸多中线利空因素作用下料将难出现较大上涨。换言之,铜价的上涨将缺失现现货企业买入这个力量。但在中线偏空的大格局下,并不意味着铜价将出现持续的跌势,金融属性将为铜价的波动提供动力。笔者认为,2013年的铜价可能不会出现大幅上扬或大幅下跌的行情,整体的运行区间在7000-9000美元/吨,若全球宏观环境好转,运行区间将略微上移,若全球宏观环境比较糟糕,则铜价的运行区间将略微下移。

铜价的周期性走势

铜价的周期性走势 表1 沪铜指数周期性单位:元/吨年份上涨周期及铜价涨幅下跌周期及铜价跌幅 2005 2004-12-9 2005-4-21 27251 33764 23.90% 2005-4-21 2005-5-17 33764 30097 10.86% 2006 2006-2-28 2006-5-15 44240 84649 91.34% 2006-5-15 2006-6-15 84649 54841 35.21% 2007 2007-2-6 2007-4-18 49965 75522 51.15% 2007-4-18 2007-5-25 75522 60815 19.47% 2008 2008-1-23 2008-3-6 57907 70422 21.61% 2008-3-6 2008-6-11 70422 59614 15.35% 2009 2009-2-23 2009-4-16 26209 41108 56.85% 2009-4-16 2009-4-29 41108 33680 18.07% 2010 2010-2-5 2010-4-6 54407 63619 16.93% 2010-4-6 2010-6-8 63619 48887 23.16% 平均涨幅43.63% 平均跌幅20.35% 平均涨幅(除去2006年)34.09% 上涨周期第一季度下跌周期第二季度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国内铜价都是在第一季度经历了一波牛市的大涨,创出了相应阶段时的历史高位,而后价格都是在牛市行情中出现了突发性的大力回调,平均跌幅达到20.35%。铜价回调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即4月份交割前后。 2012年一季度铜价走势展望和投资机会 通过回顾铜价的历史走势,我们可以得出铜价走势的基本规律性和周期性的结论,即每年的一季度铜价都会走出一波单边上涨行情。从时间角度来看,目前处于年末岁初,前期因欧债危机,铜价经过一轮大幅下跌行情,期铜合约价格由最高73400元/吨(2011年8月1日)跌至51000元/吨(2011年10月21日)一线,跌幅达到30%,从跌幅来看,铜价已经充分完成了下跌调整行情,目前期铜价格在55000元/吨一线震荡筑底。主导铜价前期的走势是欧债危机的影响,随着欧债危机的缓解,铜价走势将回归基本面,即供求关系将在2012年初主导铜价的走势。基本面主导铜价走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货铜强劲支撑 在前期铜价下跌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货铜对铜价有很强支撑,特别是铜价跌至51000元/吨时,现货商们的“惜售”心理较强,现货升水高达750元/吨。现货商对2012年一季度上涨行情有非常强的预期,这就限制了铜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二)、技术面呈现触底行情走势

2018年铜价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铜价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2月

目录 1. 因素一:矿山产能扩张有限铜价走高或将加剧劳资纠纷 (6) 1.1 矿山集中于南美冶炼集中于中国 (6) 1.2 前期铜价低迷致使矿山建设放缓未来新增产能有限 (9) 1.3 禁止废七类进口精炼铜供给或受冲击 (12) 1.4 铜价上涨加剧劳资纠纷铜矿干扰率或将保持高位 (13) 1.5 开采成本上升,库存下滑铜价底部区间不断抬升 (15) 2. 因素二:需求结构变化叠加全球经济复苏铜博士悄然归来 (17) 2.1 国内电力、建筑等传统需求稳定增长 (17) 2.2 电动化与智能化拉动汽车用铜增长 (20) 2.3 家电补库拉动增长电子需求趋向稳定 (22) 2.4 特朗普基建计划或成铜需求最大爆点 (23) 2.5 全球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拉动铜需求增长 (24) 2.6 需求小结 (26) 3. 因素三:通胀预期逐步形成助推铜价持续上涨 (27) 3.1 PPI 逐步向CPI 传导国内温和通胀或成18 年走势 (27) 3.2 全球经济复苏进行中通胀预期逐渐形成 (29) 4. 投资建议 (31) 4.1 紫金矿业:坐拥海外大型矿山自产铜有望量价齐升 (31) 4.2 江西铜业:国内铜产业链行业龙头税收优惠助力利润释放 (33) 4.3 铜陵有色:国内冶炼龙头海外矿山注入值得期待 (34) 4.4 云南铜业:普朗铜矿注入可期冶炼产能有序扩张 (36)

图表目录 图1:全球已探明铜资源分布 (6) 图2:全球前15 大铜矿产出国 (6) 图3:全球前15 大精炼铜产出国 (8) 图4:全球铜合金半成品产能分布 (8) 图5:LME 铜价与铜企资本支出走势 (9) 图6:TC/RC 价格走势 (11) 图7:全球再生铜占比 (12) 图8:我国再生铜占比 (12) 图9:我国再生铜进口占比 (13) 图10:我国精炼铜消费量 (13) 图11:铜矿干扰率 (13) 图12:LME 铜价与罢工事件 (14) 图13:全球铜矿品位 (15) 图14:三大铜矿企业C1 (16) 图15:LME 铜价及库存 (16) 图16:2016 年全球精炼铜消费情况 (17) 图17:近几年各主要国家铜消费情况 (17) 图18:2016 年中国铜消费产业分布 (17) 图19:全球铜消费的产业分布 (17) 图20:中国近几年铜消费量走势 (17) 图21:全国用电量 (18) 图22:新开工住宅面积 (19) 图23: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值 (19) 图24:新开工办公楼面积 (19) 图25: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累计值 (19) 图26:新能源车销量及增速 (20) 图27:空调库存 (22) 图28:冰箱库存 (22) 图29:三大家电用铜需求量 (22) 图30:美国基建投资额历史走势及预测 (23) 图31:美国基建投资结构 (23) 图32:全球GDP 增速与铜需求量走势 (24) 图33:日本及欧元区PMI (24) 图34:日本及欧元区GDP 同比 (24) 图35:全球电力装机总量与铜需求量走势 (25) 图36:全球汽车产量与铜需求量走势 (25) 图37:欧元区房价指数 (25) 图38:日本汽车产量 (25) 图39:印度GDP 同比 (25) 图40:印度铜消费量 (25) 图41:铜供需平衡图 (26) 图42:主要行业PPI 涨幅 (27)

2018-2020铜行业深度报告

2018-2020铜行业深度报告 导言:本文为华泰有色李斌团队撰写的铜行业深度报告——供需有望改善支撑铜价长期向好运行,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核心观点】 18-20年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新能源或成为提振铜消费的新亮点 我们发现铜价的涨跌走势取决于供需格局的变化趋势,供需出现改善大概率伴随铜价上涨,供需格局恶化多伴随铜价下跌。分析2018-20年全球铜市场,在需求端方面,全球新能源发电用铜量的高增速有望部分冲抵传统铜消费行业的需求增速下降;供给端方面,18-20年全球新投产能增速下滑。综上,我们预计全球精铜供需格局将呈现改善的格局,建议关注多金属资源公司紫金矿业以及国内铜业龙头江西铜业。 18-20年受制于铜精矿增量有限,全球精炼铜供给增速趋缓 2017年以来,全球铜矿供应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罢工事件频发。2018年,铜矿供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方面,主要铜矿劳工谈判的顺利推进,其产出的恢复提振了矿产量的增速,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项目仍处于试车阶段,新建项目及扩产项目增量相对有限。此外,矿石品位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也成为影响产出增速的重要原因。根据Wind数据,15-17年全球精炼铜产量CAGR为3.41%,我们预计18-20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分别为2406、2438、2485万吨,CAGR为1.64%。 市场情绪或略显悲观,新能源领域需求有望成新亮点 中国的铜消费子行业中,电力和建筑业是主力军,2017年合计占比高达58%。据国家统计局,截至2018年9月中国电网投资完成额累计值同比下降9.60%;建安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2.9%,较17年同期下降4.7pct,下游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致使市场普遍对铜下游消费略显悲观,但全球新能源发电领域所带来铜消费量

铜价走势回顾及2016年展望

铜价走势回顾及2016年展望 (2015年7月28日,里伍铜业——刘念梁) 一、铜价走势回顾 2014年铜价大幅波动,全年震荡下行。一季度沪铜(以沪铜三个月主力合约价格说明,以下简称“沪铜”)由缓跌到暴跌。沪铜从年初高点52800元/吨一路震荡下跌,3月7日,受中国债市首次出现违约消息影响,沪铜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于3月20日创下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点43420元/吨。二季度沪铜出现强劲反弹,收回一季度大部分跌幅,但价格并没有创出新高。三季度沪铜大致维持在49000-51000元/吨的箱体震荡格局。四季度沪铜受美元持续走强和国际油价暴跌影响,不断走低,并于12月1日创出年内最低价42910元/吨。 2015年上半年沪铜呈现倒“N型”走势。1月沪铜在油价大跌的带动下也出现暴跌行情,后受美元多头获利了结等因素影响,沪铜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并于5月中旬一度反弹至46110元/吨。此后受美元再度走强,中国股市暴跌、希腊问题等各种利空因素影响,沪铜震荡走低。截止2015年7月27日,沪铜收于37980元/吨(指沪铜15年10月合约价格,该天长江有色金属1#铜现货价格为39350元/吨)。

二、后期铜价展望 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中国经济增速为7.4%,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5年7月9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3%,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7.1%。预计2016年全球增速将提至3.8%,但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为6.3-7%。 由于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新兴经济体,故根据2015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分析及美元下半年加息预期的影响,料大宗商品下半年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但随着美元加息的靴子落地及美元多头的获利了结,大宗商品有望在2016年走出阶段性的筑底反弹行情。与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季报中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疲软,2016年价格可能稍有恢复的观点较为一致。 长期来看,根据库兹涅茨周期规律预测,大宗商品价格将随着美国人口增速在2019年达到高峰而出现反弹高点后,未来随着全球人口增速的持续放缓,大宗商品仍将会熊途漫漫。 2、铜行业基本面分析 从供需角度看,全球铜供应从13年以来一直出现过剩局面,预计15年仍将过剩37万吨。长期看,根据多家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9年,全球铜金属需求量将保持年均4.2%—4.7%的增长(印度预计是铜需求最快增长的市场。印度国内建筑施工的不断增加,部分由城市人口增长和政府投资加大推动,将促进当地铜消耗的增长。北美建筑支出增多也将促进铜需求,尤其是美国,延续2009-2014年的发展步伐,建筑施工活动将大幅加速,到2019年美国人口增速会达到

影响铜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铜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发布日期: 2010-12-28 新闻来源: (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就铜而言,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从近10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每当市场开始从过剩转向短缺,价格就会上涨,而一旦市场从短缺过渡到过剩,则价格就会下滑(见下图)。另一方面,价格也会影响到供求。1994--1995年铜价飞涨,使得铜生产的利润非常之高,这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铜矿开采行业,其结果是 1998―1999年铜产量的大幅增加。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需求的急剧下降,铜价也节节下滑。铜价的低迷迫使许多高成本的生产企业在1999年年中停产或减产。 1.供应 精铜按生产原料可以分为原生精铜和再生精铜。原生精铜是由铜精矿冶炼而得的精铜,而再生精铜则是由废杂铜冶炼而成。从全球范围内看,目前再生精铜占精铜总量的13%左右,而且由于废杂铜的供应增长有限,所以这一比例很难提高。因此,在分析和预测精铜的产量时,最为关键的是铜精矿的生产情况。 按ICSG(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从2000年以来,全球每年的铜精矿产量大致1350万吨左右(2003年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363.5万吨),其中南美的产量为550万吨左右,几乎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这主要是智利的产量巨大。此外,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独联体国家、澳大利亚、亚洲的印尼和中国都是生产铜精矿的主要国家。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南美依然是未来铜矿增长的主要地区。 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有:铜矿产能、铜矿开工率、冶炼能力、冶炼厂开工率、冶炼产量、精炼产量、废铜回收量、湿法冶炼产量、精铜总产量等。 2.需求 以消费地区来分,按CRU统计2003年美国的消费量占全球精铜产量的15%,西欧为23%,而亚洲为46%,这其中包括日本的7%和中国的19%。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和90年代中国的崛起是亚洲铜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动力。从2002年始,中国总消费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位。 以消费领域来分,大约52%的精铜被用于制造各种电线电缆,20%用于制造铜合金,13%用于铜管的制造,8%用于制造各种铜板和铜条,2%用于制造铜棒和铜杆,余下的5%为其他用途。从消费趋势来看,家庭和汽车行业的用铜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自1980年以来,这两个领域的铜使用量翻了一番,而且继续呈增长势头。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无线通讯的推广也大大提高了电子行业对铜的需求量。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GDP增长率,工业生产(IP),行业发展趋势等。 3.库存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

中国铜箔市场发展趋势展望报告

2011-2015年中国铜箔市场竞争格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铜箔由铜加一定比例的其它金属打制而成。铜箔是一种阴质性电解材料,沉淀于电路板基底层上的一层薄的、连续的金属箔,它作为PCB的导电体。它容易粘合于绝缘层,接受印刷保护层,腐蚀后形成电路图样。Copper mirror test(铜镜测试):一种助焊剂腐蚀性测试,在玻璃板上使用一种真空沉淀薄膜。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铜箔市场竞争格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世界铜箔产业运行态势、中国铜箔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铜箔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铜箔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铜箔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铜箔市场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铜箔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铜箔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2010-2011年世界铜箔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铜箔产业运行环境综述 第二节2010-2011年世界铜箔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电解铜箔业发展与演进 二、世界铜箔生产工艺研究 三、国外PCB用铜箔技术新发展 四、全球压延铜箔市场动态分析 第三节2010-2011年世界主要铜箔生产国家运行分析

一、美国 二、日本 三、韩国 第四节2011-2015年世界铜箔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2010-2011年世界压延铜箔重点企业运行浅析第一节Nippon Mining(日本) 第二节福田金属Fukuda、Olin brass(美国) 第三节Hitachi Cable(日本) 第四节Microhard(日本) 第三章2010-2011年中国铜箔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铜箔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锂离子用铜箔技术标准 二、中国铜箔基础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铜箔市场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2010-2011年中国铜箔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0-2011年中国铜箔业发展动态 一、铜箔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铜箔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三、铜箔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铜箔技术水平分析 一、新CO2雷射直接铜箔加工技术 二、中国攻克18微米铜箔技术

铜价如何决定

DONGXING SECURITIES 行业研究 东兴证券行业深度报告 2009年9月25日 看好/首次评级 有色金属 深度报告 铜价由什么决定? ——有色金属系列报告之铜行业深度报告 林阳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 010-6650 7321 lin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11892186.html, 行业基本资料 占比% 股票家数 3 0.18%重点公司家数 3 0.18%行业市值 1601.43亿元 0.66%流通市值 480.13亿元 0.19%行业平均市盈率 / /市场平均市盈率 27.1 / 铜行业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究报告 投资摘要: 本报告对铜价形成机制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铜价的判断是上市公司业绩判断的基础,在此后的报告中,我们将继续研究铜价和铜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此判断股价未来的走势,敬请关注! ● 铜行业分析逻辑:铜公司股价由业绩和估值决定,业绩趋势与铜价趋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估值与业绩趋势具有明显相关性,由此,铜价是分析股价的基础,解决了铜价问题,就解决了股价问题。 ● 铜的工业属性:核心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的核心是需求,供给长期来看是紧张的,短期来看产能利用率和新增产能相对充裕,需求波动较大,主要看中国需求增长和西方发达国家需求恢复,预计未来二者的需求均会出现恢复性增长,未来几年将进入新的供需紧张周期。 ● 铜的金融属性:美元与铜价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美元上涨周期往往伴随着铜价下跌周期,美元调整周期往往伴随着铜价上涨周期。 ● 铜价由铜的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共同决定:从最近32年的4个铜价波动完整涨跌周期来看,铜价上涨均由供求紧张和美元贬值二者共振产生,铜的下跌可由单个因素决定。 ● 铜价预测:预计铜价2009、2010、2011、2012年为4500-5500美元/吨、8000-9000美元/吨、11000-12000美元/吨、18000-20000美元/吨。 ● 铜行业投资策略:根据我们对未来铜价走势预测,未来几年铜将进入一个新的供求紧张周期,铜上市公司将受益于铜价长期上涨,给予铜行业“看好”评级。 铜矿资源自给率占比高的公司受益程度将会更高,我们推荐铜自给率高公司江西铜业及估值偏低公司铜陵有色。另外,铜资源公司西部矿业由于专注于上游资源开发也值得关注。 铜行业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评级 EPS (元) PE 简称 08A 09E 10E 08A 09E 10E PB 评级 江西铜业 0.76 0.91 1.38 46.1 38.425.3 4.86 推荐铜陵有色 0.5 0.52 0.65 32.7 31.525.2 3.71 推荐云南铜业 -2.22 0.15 0.52 / 175 50.69.6中性西部矿业 0.24 0.16 0.4 53.1 79.6 31.8 13.7 推荐

2007-2008年铜价格每月走势

合约日期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结算价持仓量cuefp 20070911 64390 64390 cu0701 ******** 61390 58640 58640 60530 12720 cu0702 20070104 57950 57950 57950 57950 30858 cu0703 20070104 57380 57380 57380 57380 23396 cu0704 20070104 57120 57120 57120 57120 4032 cu0705 20070104 56930 56930 56930 56930 2332 cu0706 20070104 56800 56800 56800 56800 1268 cu0707 20070104 56630 56630 56630 56630 994 cu0708 20070104 58880 58850 708 cu0709 20070104 56240 56240 56240 56240 1034 cu0710 ******** 56160 56160 56160 56160 322 cu0711 ******** 63210 63210 2 cu0712 ******** 54720 54720 54720 54720 22 cu0801 20070205 48100 48090 48100 48090 4 cu0802 20070301 57100 56100 56100 56420 4 cu0803 20070316 59370 58800 59100 59080 12 cu0804 20070417 69600 69000 69000 69300 4 cu0805 20070516 66540 64150 64150 65340 cu0806 20070619 62800 62500 62800 62560 10 cu0807 20070717 65200 63400 63400 64300 cu0808 20070817 61550 58450 59700 60120 174 cu0809 20070920 66200 66200 66200 66200 8 cu0810 ******** 68000 68000 68000 68000 2 cu0811 ******** 59950 56290 58180 58020 32 cu0812 ******** 53530 50390 50390 51960 2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铜价走势回顾 2012年LME铜价整体处于窄幅震荡态势,其运行区间较2011年大幅收窄。全球宏观面的不温不火令制造业整体表现疲软,消费速度的下滑使得铜价的运行区间下移,整体运行于7200-8800美元/吨的震荡区间内。2012年的铜价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月,铜价在经历了2011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后,空头回补、逢低买盘的介入以及对消费旺季的积极预期使得铜价大幅上扬。而这一时期,美国疲软的宏观经济数据令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3的预期越发强烈。铜价在诸多利好推动下展开了一轮涨势,2月9日,伦铜创出年内高点8764美元/吨。但进入消费旺季后,铜市消费没有如预期般的出现强劲增长,随后铜价呈现高位震荡格局。 第二阶段:2012年4月-8月,随着欧债问题的重演以及中国在传统消费旺季低于市场预期的消费形式,铜价从3月的高位大幅回落。这一阶段,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轮流影响金属市场,不断攀升的国债收益率令市场对欧元区阶梯的担忧剧烈升温。但随着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积极措施的出台,这一风险在7月-18月开始下降,市场情绪逐渐平稳,构筑年内铜价低点。 第三阶段:2012年9月—10月,这一阶段的铜价在全球化宽松措施的作用下重归涨势,但涨幅明显弱于市场预期,铜价未能刷新第一阶段高点。当时的上涨发生在市场对美联储QE3预期的增强,中国发改委基建项目的密集审批,以及德拉吉提出欧洲中央无限量冲销式债卷购买计划。随着预期的兑现,铜价经过一个月的震荡后逐渐回到了6-8月震荡区间中轴的7500美元/吨。 第四阶段:2012年11月-12月,这一阶段的全球宏观环境有所好转,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有温和复苏的迹象,全球的铜价上涨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环境。12月12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将吧买债刺激经济的计划延长至2013年,每月斥资850亿买进抵押支持债卷和美国公债,并且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准直到失业率至少降至 6.5%。美联储的积极状态以及好转的全球宏观数据为铜价提供支撑。

2011年铜行情回顾暨2012年铜价走势分析

2011年铜行情回顾暨2012年铜价走势分析 2011年铜市的主题始终围绕中国紧缩、经济下滑、主权债务危机三重奏进行,为此我们把铜价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2010年末-2011年2月初:流动性余威下铜价冲顶阶段。在美国量化宽松推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尽管中国开始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但难阻全球流动性余威,铜价加速赶顶,伦铜最高突破10000美元,沪铜最高突破77000元; 2、2011年2月-2011年5月:中国连续紧缩,欧债危机深化,铜价见顶回落。中国从2010年10月开始连续4次加息并且每隔一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拐点终于出现;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深化,欧洲危机国家主权评级被连续下调,国债收益率连续上升。在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打压下,中国在传统的消费旺季“旺季不旺”,铜价开始年内第一轮下跌,伦铜下跌至8500美元,沪铜下跌至65000元一线; 3、2011年6月-2011年7月:中国紧缩放缓,美国QE3预期,铜价反弹。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下滑迹象,中国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放缓,国内政策出现真空期,同时美联储主席的发言引发了市场对QE3的预期,铜价获得反弹机会,伦铜最高逼近一万美元的,但国内跟涨力度疲弱,仅反弹至73000一线; 4、2011年8月-10月中旬:多重利空打压下铜价崩盘。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主要经济体PMI均逼近荣枯分水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至意大利等核心国家,美国也受债务比例高企影响失去了维持一百年的AAA级评级;与此同时美联储却未推出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是实行“扭转操作”,美元突破4个月的盘整区间反转。在多重利空打压下铜价崩盘,其中9月份伦铜暴跌24%,为2008年10月以来最深跌幅,伦铜和沪铜分别下跌至6600美元、50000元一线方才止跌; 5、2011年10月下旬至今:铜价企稳,宽幅震荡。由于欧债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再度陷于衰退边缘,欧洲国家领导人终于开始实质性讨论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并在10月26 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达成一揽子协议。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抗通胀取得实质成果,中央货币政策取向发生一定转变,温总理在天津调研时表示货币政策将适度微调,铜价受到提振结束连续暴跌,陷入宽幅震荡格局。

对LME2010年10月铜价分析

10月铜价走势分析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经合组织领先指标已出现高位拐点,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四季度全球工业生产增速也可能普遍放缓,趋向平稳。 在中国,抑制房地产投机已成为政治任务,房地产新政再度出台,四季度房地产政策和信贷继续收紧;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也可能得到加紧推进。如果保障房政策能够及时推出和落实,有助于缓解和对冲政府打压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 受美欧持续至今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显现;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和高失业率影响,美欧的通胀率在1%—2.4%之间徘徊,较为温和,美欧今明两年面临滞涨的风险;而亚洲各国物价涨幅高于欧美,中国通胀率也已连续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上运行了8个月,8月通胀率更是达到3.5%,如果在自然灾害和输入性因素影响下,后期CPI继续上行,再加上抑制房地产投机的需要,不排除中国今年在五中全会之后的时间里加息一次的可能。 由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欧洲各国财政收紧,欧美失业率高企,而通胀温和,这使得欧美出台回收流动性的措施会非常谨慎,预计年内欧美不会加息。美欧日目前仍然继续维持其极低的利率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中国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2010年将发放约7.9—8.2万亿元贷款。日本也推出了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遏制日元升值和经济衰退。这使得后四月借贷成本低廉,全球资金充裕。 人民币汇率方面,近期,由于临近中期选举,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美元牌价9月29日降至历史新低6.6936,3个多月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而境外9月29日的1年期人民币NDF远期利率反映境外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94%。人民币升值势必继续带动国内外精铜比价下降,因此,仍然适合进口原料板块逢高进行正套。 各大机构预计今年全球精铜供需趋向平衡,明年出现供应短缺。而目前下游各个行业产量同比仍然平缓增长,出口增速则同比加大,而下游投资同比平稳增长。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是中国的精铜和铜材的年底消费旺季;而目前下游企业原料库存普遍平稳偏谨慎,进入旺季后存在补库需求,因此,预计四季度精铜进口数量将继续平稳回升,而废铜和阳极铜的进口继续增长;同时,三大期货交易所库存精铜从3月2日的79.46万吨的高点回落,四季度预计库存仍将下滑。美元指数受“定量宽松”政策持续影响,使得美元指数从8月24日在83.5的阻力位遇阻后持续回落,而后几月则可能继续下探76.25和74一带的支撑。特别是,四季度全球借贷成本依然低廉,资金充裕。这些因素支撑铜价上涨。 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爆发的债务危机使得欧洲各国普遍收紧财政;中国四季度继续收紧房地产信贷,甚至不排除加息一次,来控制通胀和打压房地产投机;而美元指数10月1日已经下探了78.0的支撑位,技术上,10月月内存在反弹需求;同时四季度铜库存可能依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这将压制铜价的上涨空间。 我们综合判断:伦铜中期震荡走强,10月将再创年内新高。 10月伦铜支撑位在$7500和7650,阻力在$8270—8340,而在$8750—8940有强阻力,难以突破。 详细分析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方面,主要经济体总体继续增长;但领先指标已从拐点回落,制造业增速放缓,在增长区间内展开震荡,全球工业生产也呈现增速回落趋于平缓;美欧失业率则仍然处于历史高位。这些都预示着四季度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将增速回落趋于平稳。 1、经合组织9月9日发布报告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成长力道减弱,全球经济复 苏速度将较预期更加缓慢。 图1:上半年,各大经济体GDP依然保持复苏态势,但中日印二季度出现增速回落。

铜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伦敦铜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伦敦铜价连续8天上涨,创下近十年最长上涨记录,因有迹象表明中国的需求将反弹,供应或将紧缩。 世界第三大铜矿开采公司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表示,由于矿石品级下跌,铜输出量上季度下滑9%。据巴克莱集团(Barclays Plc)估计,由于今年劳动中断,全球产出量或减少近10%。铜价格历来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受益于中国采取措施提振经济,铜价正从1月触及的五年低点反弹。周一(5月4日)公布的一项制造业指标暗示中国工厂正在收缩,引发市场预期中国将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中国铜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46%。管理约30亿美元的纽约国家证券公司(National Securities Corp.)首席市场策略师Donald Selkin表示:“铜一直在上涨,因投资者相信中国将采取更多刺激经济的措施,铜的需求将会增加。”他还指出,他所在的公司正在增加包括金属在内的商品资产的持有量。“关于铜供应紧缩的新闻从根本上推动铜价上涨。” 欧市收盘,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交割期铜上涨1.3%,收于6480美元/吨(合2.94美元/磅)。至此连续8天上涨,创下2005年11月以来连续上涨时间最长记录。 本交易日结算价格较1月收盘低点5395美元上涨20%,符合市场对牛市的定义。去年价格下跌14%,为201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因市场担心中国需求减弱将导致供应过剩。 最大的矿业公司墨尔本必和必拓(BHP)以及自由港麦克莫兰铜金公司旗下的业务中断,引发市场猜测今年全球金属供应将会收缩。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称,1月份供应超过需求59000吨,低于去年12月的138000吨的盈余。 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割的铜期货价格上涨0.5%,收于2.935美元/磅。上周价格上涨6.4%,刷新2011年12月2日上涨的最高纪录。 期铜 今日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45860元/吨收盘,下跌230元,跌幅为0.50%。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39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17,与上一交易日7.17持平,上海期铜跌幅与伦敦市场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482314手,持仓量减少17482手至679834手。主力合约成交302190手,持仓量减少16984手至289710手。 今年1月至3月,中国精炼铜产量是184.72万吨,进口量是81.86万吨,总计为266.57万吨,累计同比增长-0.47%,而去年同期增长19.33%。国内铜供应压力略有缓解,上期所库存也从阶段性高点回落。 铜现货升贴水从一季度的小幅贴水攀升至5月初的升水100元/吨左右,洋山铜溢价小幅攀升10美元/吨,说明供需双方的心态有所转变,转向乐观。 美联储推迟加息与中国稳增长政策加码预期决定了铜价的上行趋势,但是2月以来铜价反弹幅度已经超过10%,世界铜矿供应并不短缺,技术上铜价存在回补缺口的可能,未来几周铜价振荡上行的概率较大,有望触及48000元/吨一线。但在实体经济数据未明确反转之前,铜价突破50000元/吨的概率非常小。策略上,以逢回调轻仓买入为主,不宜盲目追涨。 沪铜 昨天走势及技术形态分析: 1.期价呈震荡盘弱的走势;2.日K线在中轨上方,技术上有开多信号; 昨天外盘的走势分析:

铜行业点评:铜价走势或将步其他基本金属价格走势后尘

研究员:赵彦辉电话:39673302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铜价走势或将步其他基本金属价格走势后尘 ---铜行业点评 事件: 长假过后三天,沪铜0812连续三日跌停,10月8日报于45320元/吨。 铜现货价格,10月6日单日下跌5200元/吨,报于51600-51900元/吨,致使当日现货由升水变致贴水。10月8日报于48050-48400元。 点评: 这与LME铜的下跌有关,在国庆长假里,LME金属全面下跌,铜价没有幸免,其下跌态势与其他基本金属保持一致,下跌765美元,或11.29%。这是因为近3月来大多数国家需求前景的疲软,拉低铜价,其中欧洲和中国需求的降低对铜价的影响较大。美元对欧元的走强,使欧元区铜需求遭受很大的压力。进一步来看,随着铜市供需环境继续转弱,消费下滑速度很快。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6月份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4万吨,环比消费总量连续两个月下滑,期末总库存也开始增长。世界范围内需求预期的恶化将导致铜市场在未来的6个月走向过剩的可能性增大,这使铜价的走势承压。 国内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消费下滑的趋势才刚刚开始。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铜材产量同比增幅仅7.2%,而1至8月总计仍达18.3%,显然,下半年中国铜消费增长正加速放缓。由于下游需求较弱,用铜企业在现货市场基本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这使得现货铜价的支撑较弱。而LME铜价的大幅降低,使国内铜价开始高于国际铜价,进口

铜的成本大幅降低,进口铜变得有利可图,进入10月后中国铜进口量有望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准备惜售的贸易商加大了抛售力度,这使现货铜价承压下行。10月6日铜现货单日跌幅5200元,近 10%,并由升水变贴水,这很罕见。 铜是基本金属的领头羊,也是在基本金属中基本面相对最佳的。世界范围内供求格局的投资风险: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A 股市场系统风险。 -正文完毕- 改变,中国因素的需求的减弱均可能导致铜价走势或将步其他基本金属走势后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