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概述

合集下载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导读: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10120110120 杨雨晴【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上世纪初诞生于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言情小说为主要题材,热衷于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鸳鸯蝴蝶派在上世纪上半叶曾经十分的活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通俗文学流派逐渐走向没落。

这是时代决定的,也是它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大多数论及鸳蝴派的文章多注重了它的局限性,然而,在其局限性的反面,也有其进步性。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本文就鸳蝴派以及鸳蝴派的发展演变和其进步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进步意义一、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的常用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小仙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

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

故称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该派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周瘦鹃等。

不过一些作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而不承认自己是鸳蝴派。

例如周瘦鹃就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他在《闲话(礼拜六)》里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

所以我年轻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个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

”并说,“至于鸳鸯蝴蝶派和写作四六句的骈俪文章的,那是以《玉梨魂》出名的徐枕亚一派,礼拜六派倒是写不出来的。

当然,在二百期的《礼拜六》中,未始捉不出几对鸳鸯几只蝴蝶来,但还不至于满天乱飞遍地皆是吧!”包天笑则在《壬寅杂诗》的《鸳鸯蝴蝶派》一首下注道:“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谈其鸳鸯蝴蝶派,说我是这个派的主流。

又说我‘作品体裁多样,长篇、短篇、话剧、诗歌,无不染指’。

读之不胜愧悚。

最近上海友人又赠我以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一书,厚厚一巨册,当然对我亦无恕词。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现代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流派

『鸳鸯蝴蝶派』简介中国文学史上绵延较久的一个文学流派。

起源于1908年左右,于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打到了极盛时期。

由于许多作品描写“像一对蝴蝶、一对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

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李定夷的《美人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新月派』简介一个有较长酝酿过程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社团流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梁启超、林徽音、王赓、陆小曼等人在北京组织了一个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俱乐部。

由于他们崇拜泰戈尔,便根据泰戈尔的《新月集》命名为新月社。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店。

1928年3月又出版了《新月》月刊,新月派正式形成。

代表作品有闻一多的《死水》、《一句话》,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秋虫》等。

『荷花淀派』简介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独具风格的小说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初,孙犁开始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了诸如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冉淮舟、房树民、纪苑久等文学青年。

他们学习孙犁的创作,发表了一批有特色的作品,形成了一个艺术追求相近的作家群。

“荷花淀派”即指这一作家群。

代表作品有孙犁的《山地回忆》、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

『山药蛋派』简介以赵树理为首,马蜂、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位骨干的山西作家群,经过有意识追求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们多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陆续返回山西,深入农村,并以当时山西文联的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相近的小说。

人们根据他们作品中浓郁的乡土气息,称他们为山药蛋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赵树理派。

代表作有《“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灯芯绒》、《冬日的夜晚》等。

伤痕文学经历了十年浩劫,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备受创痛,《班主任》拉开了回顾历史伤痕的序幕,并使作家刘心武一举成名。

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小组成员:杨闻柳、武嘉瑶、李虹桥
一朝花落清秋冷
金粉凋零各自心
——承诺却丢失
一个是大家公子,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生于富豪,一个长 于贫困;一个像炽热向日葵,招摇炫目,一个如清雅的百合花, 温和贤淑;一个习惯歌欢舞悦,一个饱具才情诗意。经过爱情的 轰轰烈烈,婚姻的平平淡淡,最终爱如潮水干涸,两个主人公形 同陌路。不同于皆大欢喜结局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相信大家看金 粉世家有关的文学作品最后心中都有一个疑惑:金燕西和冷清秋 之间的爱情,由浓转淡,经深变浅,是必然的吗?
三、言情主题泛化为平民意识 民初小说沉浸在一片“情天恨海”之中,但鸳蝴派作家并没 有把笔触只停留在对“情”的无尽哀伤和单纯叙写上,而是将主 题拓展到一般市民家庭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平常人物 ,展示了以情为中心的人生整体经验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创造 了一个多元多维多姿多彩的平凡世界。鸳蝴派的早期作品在艺术 成就上不能与林语堂小说相媲美,但在平民意识的取向上却是一 致在他们看来,他们认为 “儿女私情、家庭琐屑”,都能激发出 人们喜、怒、哀、愁等不同情感,都能五光十色地表现生活。
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
民国时期各大才子佳人
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当时,即20世纪20年代初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 为关注热点的时代背景和新旧思想渗杂的文化语境中,鸳蝴派小说 一致认为爱情是独立至高的人生目标。恰恰在鸳蝴派的作品中,爱 情是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的崇高而独立、人生而有之的光明正 大的权力,真挚的“爱情”与“爱国”有着同等崇高的价值。鸳蝴 派作家的爱情宣言,实质上就是对人的权力的一种肯定。
冷清秋 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 性格 贫寒 舅舅、母亲 腼腆、内敛、 文静、谨慎小 心 学生
金燕西 显贵 家族庞大 纨绔、外向、 缺乏责任感 无业游民

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艺术概论:鸳鸯蝴蝶派..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见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 长恨水长东。
张恨水 (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远,恨 水是笔名,在一次讲演会上,有人向张恨水发问:张先生,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年轻 时你是否与哪位小姐恋爱,不幸情场失意,心里耿耿于怀, 才取名“恨水”的呀?张恨水答道:“不是的,不是什么‘情场失 意’。我取名“恨水”,是因为我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 —《乌夜啼》。他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 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
民国时期各大才子佳人
一、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在当时,即20世纪20年代初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解放 为关注热点的时代背景和新旧思想渗杂的文化语境中,鸳蝴派小说 一致认为爱情是独立至高的人生目标。恰恰在鸳蝴派的作品中,爱 情是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的崇高而独立、人生而有之的光明正 大的权力,真挚的“爱情”与“爱国”有着同等崇高的价值。鸳蝴 派作家的爱情宣言,实质上就是对人的权力的一种肯定。
· · · · · ·
埋回丢承追邂 葬忆失诺逐逅
是 字 画 鲜 花 还 是 绫 罗 绸 缎 ?
邂逅到追逐——钱与心的交换
在当时受五四影响已经有相当一大批青年人追求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爱情毅然决 然地抛下门当户对的配对条件。在我看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算是封建大背景与西方自由思 潮的妥协,甚至说是畸形产物。 但是,值得各位男生借鉴的是,燕西追求清秋的方法到现在仍然不落俗套,其过程更是耐人寻味。安 排下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乱窜,终于得到线索,之后再亲自出马。借着起诗社的名义,租赁了隔壁的 屋子,在内墙开了洞修了门,倒也不用“逾墙而搂处子”了。 具体到追女孩子,其方法也是新旧交参。 旧法子是借着搬家送了点心酒水拉拢冷太太,借着写诗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几个目标的亲人站在自 己这边,那么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寿尺牍,四骈六俪也很像那么回事,对精通国学的 清秋来说自然是留了个好印象。新法子则更多了,送礼物送的可谓煞费苦心:要送鞋子,先买了写票,还 巴巴的注上坤鞋让舅老爷转手送上;打听到生日花了大价钱买那珍珠项链;送衣服不如送成匹的缎子,挑 颜色挑得可谓赏心悦目…… 反过来,清秋的爱情是少女的懵懂,对燕西的金钱攻势她没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样隐隐觉得不妥。燕西 送来的礼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欢和需要的时候,如参加同学婚礼的衣服与鞋子,生日时华丽的项链,都送的 恰到好处。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礼,一来二去便也情根深种了,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 命运也就注定了。燕西送的礼物多是衣服首饰,清秋回的却是抄经刺绣,一个花的是钱,一个用的是心。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传播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传播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传播
汇报人: 2023-11-24
• 鸳鸯蝴蝶派简介 • 文学传播方式 • 文学传播内容 • 文学传播影响与评价
01
鸳鸯蝴蝶派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朝末期,受到西 方文学和本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 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
发展
鸳鸯蝴蝶派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极 为盛行,逐渐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文学 流派,影响了大批读者和作家。
促进了文学商业化
鸳鸯蝴蝶派的成功激发了文学商业化的趋势,为后来的文学市场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世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提供了文学批评的素材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成为了文学批评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与争议
争议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被批评为过于注重娱乐和 商业化,缺乏深度和思想性,对当时社会的 批判和反思不够。
肯定
鸳鸯蝴蝶派在推动文学普及、丰富文学形式 和内容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其作
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THANK YOU
社会小说
01
02
03
揭示社会问题
社会小说通过描绘社会现 象和人物形象,揭示社会 问题的真相和根源。
批判现实
社会小说通常对现实社会 进行批判和反思,呼吁社 会改革和进步。
人物形象鲜明
社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 常鲜明生动,通过人物命 运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变 迁和矛盾。
武侠小说
武侠世界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充满 江湖义气、武艺高强的武 侠世界。
增强了文学的娱乐性
鸳鸯蝴蝶派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促进了文学从 高雅向大众的普及,使文学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 活。
丰富了文学形式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鸳鸯蝴蝶派概述
在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雅俗互动”的态势。

由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先锋文学”的性质和“纯文学”的特征,代表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虽然始终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但仍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并随着新文学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所谓“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派。

因其作品中常有“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的词语而得名。

其先导可追溯到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1908年吴研人的《恨海》常常被看作是这派小说开始流行的滥觞,而1912年出版的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他们先在《小说时报》(1909)和《小说月报》(1910)上发表作品,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的刊物,故又称“礼拜六派”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又由于其文学生命与“民国历史”相始终,故又有“民国旧派文学”的称谓。

鸳鸯蝴蝶派文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

一方面,它本身是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发展的结果,直接继承了明清以来笔记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衣钵,同时又遵循着“门当户对”、“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

另一方面,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得益
于科举制度的废除、稿费制度的建立、现代传媒的发达、商业都市的出现、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并表现出倾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

因此,在1917年新文学出现之前,鸳鸯蝴蝶派一技独秀,是传统旧文学最大的克星。

新文学崛起后,鸳鸯蝴蝶派失去了大量青年学生读者,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占有绝对市场。

1921年,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特别是该会对《小说月报》的改革,对鸳鸯蝴蝶派来说,不仅是一个刊物的丢失,更是对整个通俗文学作家士气的打击。

为此,在1922年8月,范烟波、顾明道等九人在苏州留园成立了“星社”,虽然没有正式的宣言和严密的组织,社团却不断壮大,到1932年发展为36人,包括周瘦鹃、程小青、严独鹤、徐卓呆等。

到抗战爆发前,已达68人,新加入的还有包天笑、姚民哀、陈蝶衣等。

直到抗战爆发后才自动解散,是当时坚持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与此相应,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各种类型的创作,都涌现了各自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呈现出竞相繁荣的局面:言情类除徐枕亚的《玉梨魂》外,还有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霣玉怨》等;社会类有李涵秋的《广陵潮》、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开“黑幕小说”先河的《留东外史》,以及毕倚虹的《人间地狱》、包天笑的《上海春秋》等;武侠类有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后改编成故事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和《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侦探类有周瘦鹃用文言翻译的《福尔摩斯
探案全集》(12册),以及程小青的模仿之作“霍桑探案”系列等;历史类有叶小凤以明喻清的“抗清史”《古戍寒笳记》、蔡东藩自汉以来的中国通史《历朝通俗演义》(11种)、包天笑的民国开国史《留芳记》等。

在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文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文学作品的市场潜力,围绕着读者与市场,雅俗文学间又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战,并由此推动了文坛的繁荣。

通俗文学作家为跟上纯文学的发展水平,在受到新文学的挤压和批评的同时,或以新文学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品质,或另辟蹊径,逃离现实,转向民间世界和江湖社会,以适应现代都市市民日益广泛的文化消费需求。

前者以张恨水的言情小说为代表,主动与社会小说相融合,出现了一批以言情小说的形式表现社会现实内容的“社会言情小说”,预示了鸳鸯蝴蝶派即将被挤出文坛的命运。

后者以顾明道的言情武侠小说和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为代表,特别是还珠楼主,在武侠小说逐渐言情化的形势下,主动向传统文化的宝库进行开掘,形成了“现实技击武侠”与“仙魔神怪武侠”两大类型,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几乎是销声匿迹半个世纪之后,在20世纪末,又被“怪才导演”徐克发掘出来,重新包装后搬上银幕,创造了武侠电影风行一时的辉煌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