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幼儿心理辅导的成功经验

分享幼儿心理辅导的成功经验
分享幼儿心理辅导的成功经验

分享幼儿心理辅导的成功经验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1.幼儿基本情况:

性别: 男

年龄: 5岁

身体发育: 状况较好,经医院检查,听力和脑部发育都很正常。

个性特点:喜欢独处,沉默少语,没有主见。

个人成长:三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母亲工作繁忙,很少接触孩子,主要跟随姥姥、姥爷生活,体质偏弱,三岁开始跟姥爷练习打乒乓球,以增强体质。因为打球,经常请假不来园。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皆是大专毕业,父亲在一家事业单位,母亲当护士,两人的工作时间都较长。

姥姥、姥爷退休,姥爷一直是乒乓球教练。退休后自己开了乒乓球培训班。(二)个案发展状况

1.语言习得比较迟

据语言学家研究,幼儿一般在一岁时就能说话了,只是语词数量比较少。一岁半以后能将词语结合起来,出现双词句和多词句,如“妈妈来”。三岁末出现语法,能够使用简单句和部分复合句,并且逐渐完善。下面是我和孩子姥姥的谈话记录。姥姥:“这个孩子说话比较迟,到三岁才冒话,叫爸爸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还不是很清楚。我们都担心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马明邦的语言习得比较迟缓,目前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只相当于三岁的幼儿。

2.发音不清楚,词汇贫乏

在唱歌时我发现有许多音他是不会发的,简单的声母不能准确的发出来:万事如意的“ru”总是发成“yu”,“朝霞”的“zhao”发成“gao”。而韵母的发音上也存在问题:gong这个音总是发成geng,“o”经常发成“e”,大公鸡“wo wo叫”,就变成了“e e 叫”了。在平时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说话时,有很多词说不清楚,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比如,“o”是一个圆唇的音,但是他说这个音时,嘴巴是扁的,就发成了“e”了。

除了发音不清楚外,马名邦的词汇也很贫乏,并且总会重复说那几个词。比如,在他看画书《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时候,每看一页他都会说小姑娘,一开始,我看了一下,确实是小姑娘爱丽丝。可是,翻了很多页,他一直在重复说小姑娘。原来,他看到人就说是小姑娘,或者用“这个”、“那个”代替。然后自己自得其乐,咯吱咯吱地笑。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在与马明邦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于自己的愿望或者感受不喜欢用言语说出来,而是用其他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比如,不想吃饭的时候,他也不说,只是坐在那里,即使成人询问不吃饭的原因他也不说。如果成人要求他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会一边摇摆身体,一边摇头,一边发出“恩,恩”的声音,就是不说话。

我们分析,他不擅长用语言表达,有两种原因,一是不想说,二是不知怎样表达。在与他的一次接触过程中,我曾有意的教给他说话。如:有一次,他拿着积木,往我身边一站,眼睁睁的望着我,用积木往我手里塞,我估计是想让我和他一起玩,我就问他:“想和我玩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们玩了半天,他没有说什么,没有搭出什么东西。后来我搭了个房子,说:“我搭了个房子,漂亮吗?”他点了点头,然后过了一会,他也搭了一个房子,问我:“我搭了一个房子,漂亮吗?”他说话的时候显得很高兴,我给了他鼓励的目光,并且表扬他的房子很漂亮。后来他每搭一个东西都会很兴奋地问我:“漂亮吗?”表明他对这种交流很有兴趣,通过这次的交往,我发现他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不知道怎样表达。

(三)原因分析

从医生的检查结果来看,马明邦的语言发生生理基础是良好的,那么为什么语言发展过程会如此缓慢,存在这么多缺陷呢?在对他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详细了解之后,便发现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和影响了他的语言发展。

1.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的环境,缺乏适当的语言输入

马明邦的母亲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下面是我与孩子的主要抚养人——他的姥姥的谈话记录:

我:他妈妈工作一直很忙,下班也很晚,孩子生下后不久就由您来带?

姥姥:是的。

我:那您的家务谁来做呀?

姥姥:家里有保姆,我也做的。

我:您忙得过来吗?

姥姥:忙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小车里躺着,只要不让他饿着就好了。

我:他不会哭吗?

姥姥:这孩子小时候挺老实的,喂饱了不哭不闹的,不过他一个人时间太长的话也会哭的,抱起来哄哄就好了。

姥姥:没有办法,家务事又不能不做。

我:那您和他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什么时候?

姥姥:晚上吧,晚上他爷爷会哄哄他,不过也没有多久他就会睡着了。

我:这样的情况持续多久?

姥姥:一直都是这样,直到他到上幼儿园(三岁时)。

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出,马明邦在出生五个月之后“独处”的时间比较多,他所接受的语言刺激是很少的,语言环境很单调。从他的生活环境来看,他在出生后,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语言听觉感知,当他的姥姥忙于家务,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所需要的体态、眼神、表情的交流是停滞的。他缺乏与成人充足的接触和交往,用言语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没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所以当他想说话的时候,就没有能输出的语言信息了。

2.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

下面是与其母亲的谈话记录:

我:您一直在医院当护士,每天下班回家是几点?

母亲:一般都是九、十点钟,有时还要加夜班。

我:早晨大概几点就要去上班了?

母亲:8点半,有时候七点半就走了。

我:一般情况下,孩子能见到你吗?孩子是不是要和你在一起呢?

母亲:很少见到面,有时候我休息还好,白天带他到邻居、亲戚家里串串门,晚上就不行了,他不愿意和我一起睡觉。即使他在我房间里睡着了,半夜一定会闹着要回到他姥姥那去的。

有学者研究认为,婴儿对父母的依恋大约要到生后6、7个月才渐渐发展起来。马明邦的母亲四个月之后便很少照顾孩子,因此,他首先与其姥姥建立亲密

的感情,对他的母亲是生疏的。鲍尔贝认为,可以确信,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儿应当有一个母亲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在这里,儿童既可得到满足,又可找到愉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幼儿才会有信任感安全感。据以上资料分析,表明马明邦没有与其母亲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这于母亲后来对他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利。

当马明邦的母亲发现这个问题之后,非常着急。在三岁以后,就陆陆续续地对他的语言进行训练。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他对母亲教的东西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配合。当他与母亲一起学习时,经常表现出抵触的情绪,越发这样,母亲便更加着急,对他做出惩罚,几乎每次都闹的不愉快。这不能不说与他们的关系有关,当然母亲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如果能跟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孩子愿意和你交谈的话,在愉快的交流中语言会获得发展的。

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同伴不仅是一种强化物,还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发展。在与同伴交流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获得发展。同时,同伴能给予幼儿稳定感和归属感,儿童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宣泄、同情和理解,相互帮助克服心理上和情绪上的问题。我曾对个案的同伴交往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在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同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一开始和小朋友玩的好好的,不一会,就会发现,他一个人待在旁边,有时候他一个人玩,有时候站在旁边看其他人玩。我问:“你为什么不和他们一块儿玩呢?”他眼睁睁地看着我,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我们在游戏结束后就问其他的小朋友,“他会捣乱”、“他不会玩”。他没有和同伴形成良好的关系,他在同伴那里就得不到支持、理解,而显得孤单。这和他的语言发展水平低有关系。因为他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和同伴玩耍中,会因为表达不清楚而引起矛盾。他又急切地希望同伴能满足他的愿望,出现上述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他的表现破坏了他的同伴交往,失去很多口语训练的机会,进而影响他的语言发展,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成人的教养观念

通过与其姥姥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马明邦的姥姥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语言发展缓慢是教育的原因。他们觉得儿童说话是自然的事情,不用教的,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他们不重视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认为孩子如果聪明的话,不用教也聪明,没有意识到成人有意的教育会对幼儿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能进行有目的的语言教育是不可能的。但是,家庭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存在,即较强的随时性、及时性。家庭中可以提供充分的学习环境。以上已经分析了马明邦的家庭教育环境,除了没有有意的语言教育外,起码的语言交流环境也是缺乏的。其姥姥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他又不会说话,也听不懂,跟他说什么呢!再说了,我不认识字,也不会讲。”当我和他的姥姥讨论:“讲故事有无必要时,”她是这样讲的:“幼儿听不懂,所以没有必要给他讲故事。”岂不知道,从出生起,幼儿就学着从神情、体态、语音等方面理解成人的语言,并且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当时机成熟,这些记忆就会如火山爆发般一下子涌现出来。这些记忆对于他的语言发展是很关键的。另外,他三岁以前是没有看过任何的图画书,同样她认为那是没有用的,他看不懂。其实,那些看不懂的图画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间接地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他的视觉、听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以至于他的“语言记忆”是极其贫乏的,所以当他能开口说话时,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表达了。

四、改良策略

(一)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丰富语言经验

1.设置讨论时间,在交流中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针对孩子的语言问题,首要做的是要改善他的语言环境,提供一个有着丰富的语言交流的环境。现在他有时和母亲一起生活了,母亲应有意地创造比较多的与他交流的机会。母亲可以每天安排一个时间和幼儿讨论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经常谈。当然,这个过程是轻松的,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体验的。这就要求成人以平等的身份,在融洽的气氛下和幼儿交谈。交谈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借机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成人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给予正确的语言示范,引导孩子说不同的话题,丰富词汇。成人可以和幼儿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交流:鼓励幼儿讲述在幼儿园的生活,遇见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自己是怎么想的。成人也可以给幼儿讲自己在家里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当然这一过程是形式多样的,可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刻,睡觉前,接送的路上,带他出去玩的时候,

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并且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既要生动有趣,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薄弱点的训练。比如,发现幼儿在植物这一方面了解的比较少,可以和他说说见过的花,草,树等;如果他不会发“zhao”,可以有意地和幼儿讲在幼儿园找朋友的事情,妈妈在家里找什么东西,进行有意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能丰富他的词汇,还可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提高表达能力。

2.从视觉、听觉入手,丰富语言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提供画册、玩具、录像带、录音带等,能促进其想象,联想,丰富表象经验,间接利于他的语言发展。而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社交言语信息和手的操作活动同时进行,有助于交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的理解,即使是一个人自言自语,也会发展他的语言技能,幼儿也会受益匪浅。幼儿学习语言是从声音开始的,因此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磁带不可缺的。只要是幼儿待在家里的时间,都可以放给他听,不管他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听,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环境,对发展他的情感,丰富他的听觉刺激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言。大自然是语言发生的源泉,是丰富幼儿词汇的最佳环境。当孩子走到大自然中时,能真切的看到,听到。在与成人的交流中他会理解什么是晴天,阴天,什么是田野,播种。五彩缤纷是什么样子,花红柳绿是什么样子。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观察,并进行词汇教育,丰富幼儿的视听觉表象经验。

(二)改善人际关系,营造融洽轻松的心理氛围

1.融洽亲子关系

对于马明邦来说,要紧的是改善母子关系。母亲对于他的语言发展很着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免心急,一旦觉得他不能很快进步时,就会向孩子发火,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耐心教他。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畏惧的心理,就更加谈不上亲密了。因此,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不急于纠正他说话的错误,也不急着教他说什么,而是先摆正自己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交往,多关心他,并且和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增加他的快乐体验,排除心理障碍,逐渐地与其建立和谐的关系,并要长期的维持。当孩子逐渐地信任你,亲近你时,逐渐地对他的说话进行要求,进行语言训练。

2.改善同伴关系

孩子的同伴关系不好,与他的语言发展缓慢有关。他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玩,说明他不知道和同伴游戏的规则,无法改变自己脱离同伴的现状。这时,成人应给予帮助,教给他如何与同伴交往。在他和别人玩之前,成人应该教给他游戏的规则。并且让他知道要遵守规则,不能打小朋友,如果违反的话,不会有人和他一起玩。如果因为他违反规则而没有人玩的话,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剥夺一部分游戏的时间,并且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玩了。另一方面,教给他相处的策略。与小朋友相处的时候,不能抢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喜欢他的东西,应该怎样和小朋友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借来玩玩,之后还给别人,还是告诉家长自己要买。并且要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成人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他在情境中学习,懂得道理。再者,就是充分发挥他的特长。他很喜欢唱歌,可以鼓励他给其他小朋友唱歌,增加同伴对他的好感。在这个学习交往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语句的运用,怎样表达等问题。幼儿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学会了交际策略,又获得了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有计划的进行语言训练

1.投其所好,音乐教育法

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唱歌,一边唱还一边表演,虽然有的歌词唱的不准,但是他能对着电视机好半天的跟着学。在平时和他一起唱歌时,表现得很开心,也很大胆。我想如果能抓住这个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教育会很有效果的。首先,在歌唱过程中,幼儿会自觉地聆听歌词,并且努力地去模仿。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练习发音,丰富语词的过程。歌曲中会有幼儿不会唱的,那可能是他没有接触过的,或者就是他发音所存在的问题。这时成人可以对他不会的地方进行正确的示范,他会很愿意的去学。或许一次不一定成功,但是只要有耐心地去教,经常和孩子一起聆听,学唱孩子喜欢的儿童歌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逐渐地就会有所改善的。常此以往,幼儿的吐字发音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训练。

另外,从音乐本身的特点来看,容易给幼儿带来快乐的体验。成人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结合他的动作技能,互相促进,教育效果会更好。因为运动能兴奋神经系统,活跃大脑的功能区,使其注意力有效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2.游戏教育法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从游戏着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可以先从训练短句开始,在玩的过程中,成人有意的结合游戏情景教他说短句。比如,他不擅长说“我要……我想……”这些句子,可以有意地和幼儿说“我想和你一起玩,我要和你玩猫捉老鼠”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成人有意地使用这些句型,给幼儿做示范。在游戏中幼儿会用省略语,成人可以故意装作不理解,而促使幼儿不得不说出完整的句子。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时,他指着一堆玩具说“拿过来”,你明知道他要的是玩具,你可以装作不知道,问他:“你想要我拿什么给你呢?”他出于想得到玩具的急切心理,就会说出完整、清楚的句子:“把积木拿过来。”

在指导过程中,成人要遵循表达的流畅先于正确的原则。不要因为急于纠正他的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性和自信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语言学习是有意义、有兴趣的过程。当幼儿能自觉自愿地、流畅地表达时,成人再通过启发和示范,逐步引导幼儿自觉纠正错误,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而提高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除了以上提及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和幼儿园合作,幼儿园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并且有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与老师多交流,一方面,互相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各自的教育情况,促使教育一致化;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向老师学到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也比较快地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全面促进幼儿的成长进步。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璇璇是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怎么哄也不行,总是离不开爸爸妈妈,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璇璇性 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璇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和哭闹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璇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哭闹习惯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璇璇任性哭闹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璇璇的任性行为.当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璇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所增加,也成为了解决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幼儿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郑浩宇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浩宇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浩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浩宇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浩宇的逆反心理,使浩宇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浩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浩宇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浩宇的任性行为.当浩宇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浩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康康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

大班心理个案分析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大五班幼儿心理健康 案例 清新区太和镇美林幼儿园 幼儿情况简介: 姓名:谢非凡年龄:5岁性别:男班级:大五班 记录人:成惠珍 我们班的非凡,他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 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 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 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 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非凡成了一个调皮、 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非凡坐在自己 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优璇的小辫子。优璇皱了 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菲方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 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 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 时优璇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非凡。”老师终于大声地对非凡说:“非凡,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语可僵持着的非凡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 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 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非凡,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 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 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非凡使劲地绞着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孤独症治疗案例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 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重的负担。以下是关于一例儿童孤独症的心理案例的分析与治疗。 关键词:儿童心理咨询孤独症认知治疗 案例:安安,3岁,1岁之前发育基本正常,1岁半会叫“爸爸、妈妈”,后语言无任何进展。现在甚至连爸、妈也不叫了,不与小朋友玩,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 一、案例分析 幼儿早期的语言发育落后和交往障碍极易被家长所忽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却耽误了治疗的关键期。孤独症儿童由于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受损程度不同,其表现亦有所差异,典型的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行为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反应、认知和智力障碍等。 根据家长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安安一岁半以后连“爸爸妈妈”也不叫了,这说明他的语言发育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的;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表现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可以看出安安的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比较刻板;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也可以反应出安安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与社会行为障碍。根据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安安的症状正是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ABC 量表确定安安是孤独症。 二、具体的治疗阶段 (一)治疗和教育训练 治疗孤独症患儿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治疗和训练的目是帮助患儿发展社交兴趣和交往技能,阻止种种令人不快的行为,帮助他们发展正常的行为和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能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行为表现各异,我们对安安采取了“一对一”的治疗方法,为他提供个体化和结构化的教育。 首先我们根据安安的基本情况设计特定的教具、教材、训练目标,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第二,要把学的技能分成若干个细小的步骤,按固定的程序分步教会安安。要边教边做边鼓励。对期间安安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如尖叫、攻击等行为要尽量理解,在这个行为出现前或即将发生时给予制止。当安安出现“期望行为”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案例背景: 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的过渡期,充满期待又有些害怕,他们可能会畏惧老师,畏惧同学,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时不时耍任性,与老师发生冲突。因为一切都比较陌生,所以选择躲在家长身后,不愿见老师,不愿上学,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导,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否则长期下来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 案例介绍: 我们班的吕志鹏小朋友今年5岁,刚入园,比较好动,该幼儿从小由母亲亲手带大,母亲很溺爱他,总是百依百顺,每天上学总要将他送到教室里,帮他收拾好课桌,摆放好文具,课本后,才母子依依不舍。所以这孩子做事十分依赖母亲,由于对母亲的依赖心理,上学后产生母子分离焦虑.又因其性格倔强,任性,遇到困难易退缩等性格原因,换上了“上学恐惧症”。 案例分析: 个性特征:对于这个孩子,其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残疾,靠仅有的一点生活津贴生活,即使这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所以他们相依为命.因为丈夫对她造成的伤害,所以她很恨孩子的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好人,父亲抛弃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依赖的就是妈妈”,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已经埋下了阴影,不愿敞开心扉,不敢与人交流,眼神中总是游离着忧郁。二是教育理念落后。别人上学他只是拿着棍去打鸟,钓鱼,所以,孩子连基本的行为习惯都不知道,母亲却说:“以后只要能认识几个钱就行”。 辅导措施: 1、进行心理辅导:先建立信任关系,采用讲故事和游戏的治疗方法。让孩子的依恋从母亲身上移情到我身上,再逐步过渡,并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几次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之下,他基本消除了“上学恐惧症”重回幼儿园,但中间也有过两次反复,又经过一次心理疏导,增加对其进行意志力、独立性训练及耐挫训练后,性格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与家长沟通,指出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告诉家长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去搭理他,对他冷处理。等他脾气过后,再告诉他发坏脾气是坏学生的行为,并对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耐心引导,发现优点:经常去关心他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说说话,再寻找闪光点,如能自己整理书包了等,我就表扬他做得好,要某些幼儿都来学习他。做事认真负责就当个小小管理员。总之,只要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在班上重点表扬,使他自信了,做事也积极主动了。 3、积极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认可配合: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引导努力改正。教育孩子不要把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 4、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他的优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小朋友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持之以恒地心理辅导:孩子的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幼儿期的烦恼。在这一点上,家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年级

一年级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时间:2014年3月 辅导人员:李小花 基本情况介绍: 罗祥咏,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好用暴力解决问题。 背景资料: 罗祥咏自入学以来,学习习惯很差,不愿学习,与班级学生交往困难,经常惹是生非,其表现为:从上学开始,他的作业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也经常拖欠老师作业,对老师更加不尊重;父亲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听家长的话,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大发雷霆,家长也说自己无法管教。他从小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比较宠爱,但性格比较古怪。 主要行为描述: 在学校他经常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也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对老师发脾气,别的同学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逗他们来激怒其他同学。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罗祥咏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1)父母离异,父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对没有敬重的态度,凡事都自由散漫。 (2)脾气暴躁,平时少言寡语,不与他人过多交流,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 (3)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4)没有学习动力。 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经过和罗祥咏家长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和罗祥咏爸爸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和。罗祥咏特别爱玩,作业完成上我和他家长沟通了一下,他们争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写作业。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 辅导后的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现代的孩子,成熟的较早,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个案主人公: 一位3岁的小男孩——旺旺。出生于2006年3月27日。汉族,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已经在上初中。父亲在公司担任要职,经常出差,母亲是全职妈妈,全力照顾着大小两个孩子,妈妈是个很细心的母亲,每天都把旺旺打扮的很利索。旺旺其实是个比较爱笑的孩子,但一遇到困难就开始哭,想小便哭,吃饭时没有发给他勺子哭,小朋友碰到他了他也哭,自己摔倒了,即使是轻轻的倒了并没有什么伤害也要哭上一会儿。老师问他时,他只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都是等着老师从他的表情中去猜测他想干什么,心里素质比较差,受不得否定。长期不上幼儿园,再回到幼儿园时必定会哭。 原因分析: 针对旺旺的特点,我多次和他妈妈交流,了解到在家里旺旺也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前面说到了旺旺妈妈是个很细心的家长,对孩子照顾的很周到,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都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表达,妈妈已经做到了。但在幼儿园,老师是面向一批孩子,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不可能“一对一”,老师的眼睛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孩子在某个时刻总有被

关注不到的时候,这就使得旺旺刚入园时极大地不适应,遇到点事就哭,甚至出现一天多次尿裤子现象。 另外,在妈妈眼里,与大儿子相比,旺旺是个小不点儿,所以妈妈总觉得旺旺小,很多事都是以哥哥为主,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每个暑期我们幼儿园都有特色活动,像教材考核、说唱比赛等,但妈妈总觉得孩子小,这些活动参加不参加的也无所谓,这就使得旺旺丢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使得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一份自信。 辅导过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旺旺看着孩子们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的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他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所以常常在一边看着。 两三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进步非常大。一岁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靠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可以理解,但到了两三岁应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了很多同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孩子的交友欲望也是很强烈的,所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学习怎样与小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开始

幼儿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 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 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 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 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第三次哭,在绘画活 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 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 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 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 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对策】1、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

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 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 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 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 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 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 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 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描述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 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二、案例辅导策略 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 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 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

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 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三、案例辅导成果 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

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doc

辅导对象轩轩班级小一性别男年龄 4 岁辅导日期2016.08.29-10.30 基本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问题 情况 1 、心理脆弱 问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2 、自理能力差 题 老师让小朋友血这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 、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表 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和大家说话,自己坐在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现 和大家一起玩

1、遗传因素 原据轩轩奶奶讲他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胆小,怕羞,后来长大才改掉这个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的时间较长,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分 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和大家相处,遇到问题总想着让 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 快。 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 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锻 辅 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 习必要交往的技能。 导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 持。在园要多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对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跟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经常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表现,慢慢的孩 策 子就会主动积极的参加活动,自信心也会提高,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的生活技能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等。 5、用音乐活动来进行心理调控 如用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

观察教师: 研究对象:熙熙 年龄:三岁半 班级:小三班 个案情况简述: 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冢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熙熙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丁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熙熙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熙熙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巾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熙熙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熙熙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熙熙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袁某,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母亲和父亲离婚后离开,父亲再婚。后妈对她不是很好,经常让她做家务,有自卑心理!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父亲批评后,不爱上学,不爱说话,在班级上经常沉默,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父亲的交谈了解到,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父亲再婚,后妈对她不是太好,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生母,说服她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们对孩子关注了、疼爱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个案主人公: 一位4岁的济南小男孩——威威。出生于2010年2月13日。汉族,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已经在上初中。父亲在公司担任要职,经常出差,母亲是全职妈妈,全力照顾着大小两个孩子,妈妈是个很细心的母亲,每天都把威威打扮的很利索。威威其实是个比较爱笑的孩子,但一遇到困难就开始哭,想小便哭,吃饭时没有发给他勺子哭,小朋友碰到他了他也哭,自己摔倒了,即使是轻轻的倒了并没有什么伤害也要哭上一会儿。老师问他时,他只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都是等着老师从他的表情中去猜测他想干什么,心里素质比较差,受不得否定。长期不上幼儿园,再回到幼儿园时必定会哭。 原因分析: 针对威威的特点,我多次和他妈妈交流,了解到在家里威威也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前面说到了威威妈妈是个很细心的家长,对孩子照顾的很周到,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都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表达,妈妈已经做到了。但在幼儿园,老师是面向一批孩子,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不可能“一对一”,老师的眼睛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孩子在某个时刻总有被关注不到的时候,这就使得威威刚入园时极大地不适应,遇到点事就哭,甚至出现一天多次尿裤子现象。 另外,在妈妈眼里,与大儿子相比,威威是个小不点儿,所以妈妈总觉得威威小,很多事都是以哥哥为主,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每个暑期我们幼儿园都有特色活动,像教材考核、说唱比赛等,但妈妈总觉得孩子小,这些活动参加不参加的也无所谓,这就使得威威丢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使得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一份自信。 辅导过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威威看着孩子们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的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他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所以常常在一边看着。 其实两三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进步非常大。一岁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靠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可以理解,但到了两三岁应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了很多同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孩子的交友欲望也是很强烈的,所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学习怎样与小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开始在幼儿园生活以及家长工作两方面入手,对威威脆弱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在家长工作方面:每周都与威威妈妈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诸多表现。 给家长提出了这样几个建议: 1、一个是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做,孩子不能做的而应该会做的要教给孩子做。 2、再就是不要老是去猜孩子,多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想要什么,不要肯定孩子点头摇头的行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柳石路第三小学“ 168”爱生行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辅导对象韦孙运班级13(1)性别男年龄7 辅导教师辅导日期 问题 表现 原因 分析辅导过程 蒋咏碧教师类别班主任(√);副班主任();心理教师()9月1日—9月倾听(√)、交谈(√) 辅导形式活动()、家校联系30 日 辅导地点办公室 (√) 该生性格内向,较自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对 学习信心不足。 个人因素:胆怯、怕事、不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师因素:老师对其进行学习上的帮助,但孩子的接受能力还是慢,进 步不大。 家庭因素:隔代教育,由于父母身体有残疾,由外公代为扶养管教。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 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 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 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让班上孩子多与他交流,让班上学习较好的韦智华同学与他同桌, 多帮助他。 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 辅导的效 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果及反思 平时对他的关爱,学习上有了些信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辅导对象辅导教师辅导日期 问题 表现 原因 分析辅导过程 辅导的效果及反思 蓝思如班级13(1)性别女年龄7 蒋咏碧教师类别班主任(√ );副班主任();心理教师()10月1日— 10倾听(√ )、交谈(√) 辅导形式活动()、家校联系月31 日 辅导地点办公室 (√ ) 反应较慢,学习习惯不好,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 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个人因素:胆怯、怕事、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不会听课,学习不主动。 教师因素:学生的默默无闻、成绩起伏不定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 家庭因素: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对孩子在家的学习不够关心。 1、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激起学习动力,帮 助她树立自信心。 2、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 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 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 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 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5)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双流华阳实验小学卢春红阿娇,女,11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尤其是作文,十次有八次都不会交。父母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早出晚归。周末在家,则常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与她交流的时间很少。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会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嘲笑。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只要老师耐心地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老师谈心 我选择了她看起来心情比较高兴的一天,把她请到办公室,请她面对面地坐下来,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让她对我产生信任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并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谈心后,我也随时对她进行关注。上课时,选择一些她会解答的问题主动请她回答,只要答对就马上表扬她;她的作文有困难,我就单独辅导她,一有进步就夸赞她;平时一有机会就对她嘘寒问暖,百般关注。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周末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她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家长对她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她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她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与她朝夕相处的是同学,所以我也让一些学生参与到帮助她的活动中来。首先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就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她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她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阿娇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不仅课堂上能与老师交流,而且课下也会和我说一些很知心的话。慢慢地,在班上她有了好朋友,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人也精神了很多,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家长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了。 四、辅导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