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并购徐工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徐工案启示:强化外资并购管理

些 外资流向 了高污染 、低技术的
产业 。 还有一些外资进行资本运作 ,
倒 卖企业。产业并购 中,对竞争对
手 打压 和消灭 。由于 中国各产业的
竞争 力相对 较弱 ,常常是 “ 人为刀
俎, 我为鱼 肉” 外资 的尴尬境地也 。 使相 关企 业处于窘境 ,徐工 案投 资者 并 03
维普资讯
Vi e w
【 家视 点】 专
0
徐 工案启示 再几企明。追如 几何是星。捧今 何外资神 人膜 曾时 “ ” 顶拜 时。是各 ;外 。外 “地礼; ” 国
企成 了 “ 通人 ” 普 。
强化外资并购管理
口 尤盛东
一
部分 。为 了争取 外资 ,政策是 优
全 。产业安全要从产业链条的角度
来看 ,包括产业在全球产业链 中的 位置 ,以及产品在全球市场 中的排 名 。要区分行业的产业安全和每个 产业 中的市场结构 ,要抓住关键产 品的龙头作用 ,使 得关键技术 、关 键零 部件 、关键原材料 这三个方面
期以来一直是越多越好 ,各 级政府
更为审慎的态度 ,也 将决 定一部分
把引进外资的多少作为宣扬政绩 的
CIP O M HAS NE 皆
-
s 2 6
维普资讯
Vi e w
“ 【专 家 视 点 】
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徐工是 国家重 工企业的代表 ,收购将威胁到 民族 ( 战略) 或 产业的发展 , 进而有损 国家 的经济安全 ;第二种说法是收 购的 价格 不当 ,是又一 次的国有 资产贱 卖 ;第三 种说法 是徐工收购案 中操
配置 的有 效机 制 , 也
是经 济 运行 的基本 机制 , 以首先要从 所 市场 的角度 认 识 并
凯雷阻击战:一场并购引发的反思

维普资讯
其他投标方相 比, 卡特彼勒是一个真正 的 股份全部转售给美国吉列 。自此 ,南孚进 被动。 徐工董事 长王 民曾无奈 的表示 , 如 “ 战略合作伙伴 退全不 由自己,在市场上声威渐息。而在 果不与凯雷合作 ,第一 , 行的欠款 如何 银
卖了之。
作为金融资本 ,凯雷 的胜 出一
府部 门也被深深地卷入其 中,他们 改变 了 去年 1 月底签署协议 , 至今这些协议没 度让人意外 。此前 ,参 与竞争 的机械 工业 0 但 以往相对宽松 的态度 , 对事 关国内重要行 有 在政府层面得到最终批 准。 业和龙头企业的收购 案的审批变得谨小慎
因受 困而急于被 外资 并购的企业究竟何去 购。 徐州市经 贸委的一位人士对本刊说 。 ”
何从仍是一个待解之题 。
据本刊 了解 ,今年 3 l 月 61 7,中国机 械工业联合会一位高层携课题组与发改委 工业司商讨如何规范外 资并购。其间 ,该
并购搁浅
最近撞在 “ 墙”上的是 国际投资基 金 高层 痛陈 国内装备制造业几 近沦 陷 , 大量 凯雷集团 ,他们 准备用近 3 0亿元人民 币, 核心企业被外资控股收购 , 果仅存的一 硕 与国 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 些企 业也有朝不保 夕之虞 。 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 ( 后简称徐工集 团)进 技股份有 限公司 (0 4 5 S ) 00 2 .Z 。 之后 ,针对这起 并购 ,国家发改委 已 明” 对收购动机 、 目规 范 、 , 项 制度 安排做
的品牌。
似乎在 中国碰到了一堵无形的墙 , 几 宗对 国有企 业大 型并购 的 “ 意
外”搁浅 ,令他们非常被动。“ 本
这位人士介绍 ,徐 州市政 府主 导 了这次并购 ,甚至在最初 的谈判 是 由徐州市长牵头 的 当时的初衷 是 ,改制后 ,徐工机械可 以甩 掉包 袱, 利用凯雷的资金 、 资源和经验 , 改造徐工机械 ,实现 国际化 。当时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的一般规律。 2 外资进入 渠道 明显增 多。 . 年来 , 外资并购我国
一
务资本 开始加速 向我国实体 部门 渗透 , 试图对国内有潜力的企业 注资或直接进行收购 , 并逐步成
为跨 国并 购 中重要 的主体之一 。 目前 ,我国已成为 亚洲最活跃 的
方便开始通过增资扩股方式 , 谋 求对企业 的控制权。 目 , 前 我国
超过 8 以上 的外资项 目采取独 成 资方式 。外商采用独资或控股方 式 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
国际私人资本最大的 目的地 , 预 计 2 1 ~ 02 0 0 2 1 年私营资本 净流
入约 2 0 / 美元 , 5 07  ̄ 将是 巴西的近 2倍 ,是印度的近 3倍。 3.投资主体呈现 多元化趋
资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 不少
商 业银 行开 始 引进 国外 投 资银
行 、主权基金 等战略投资者。目 前, 包括淡马锡 、 卡塔尔投资局 、 科威特投资局在内的主权基金都
持有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 ,成为
其母公 司的投资 战略 , 使其在华 的投 资项 目融入 全球布局之 中 , 并 满足 技 术和 市场 内部 化 的需 要。 外商投资企业这种股权变动
: FI) Q I 制度 ,允许符合条件 的境 外机 构投 资 者进 入境 内证 券市 场。截至 2 1 年 4月,我 国共批 02 准 13家 Q I机构 。外管局数据 6 FI 显示 ,截至 4月 1 6日,共有 13 3
私募股 权投 资市 场之一 。2 l O O
年 ,私募基金 在我 国进行 投资和 收购的金额达到 1 0亿美元 ,较 8 2 0 年大增 5%,其中人民币基 09 7 金 占比为 4 % 些国外私募基 6。 金将国有企业视为主要 目标 , 如 凯雷收购徐工 ,黑石收购蓝 星集 团, 新桥收购深发展等。 同时 , 中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私募基 金关注的焦点。特 别是 2 0 年 09 我国创业板市 场的开启为私募基 金提供 了最佳的退 出渠道。
警惕外资并购龙头企业 维护民族产业安全和自主创新——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案的警示

迫于舆论压力 ,06年 1 月 , 20 0 凯雷徐工双方修改 了协议 , 凯雷将 以 l 亿元购买徐工机械 5%的股权 , 8 0 即凯 雷 同意放 弃 3 %股 份 ,双 方形 成 5 :0的股份 比 5 05 例; 董事 长 由 中方 出任 。这是 5月份签 协议 以后 , 各 在 方面 关 注下 , 迫 形成 的妥协 方 案 , 至 今未 审 批 , 被 但 未 成定 局 。 凯雷并购徐工案 ,是 20 05年底 以来外 资并购中 国龙头企业 的标杆性项 目, 因其审批过程 中引发 了民 众大讨论而备受瞩 目。 05 20 年双方签署 的交易协议一 经披露 , 即引起轩然大波 , 社会舆论的焦点在于“ 外资 并 购 中 国龙 头企 业是 否会 威胁 国家产 业 安 全 ” ,以及 该交易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被“ 贱卖” 外资并购之所 。 以在 我 国社 会 上 引起 如 此广 泛 而 深切 的关 注 , 为 当 成 前 ~大 热点 问题 , 是 因为 这 个 问题 的重 要 性 和其 中 就 暴露 出的 问题 太 多 , 严重 了。这 说 明我 国大 中型 国 太 有企业改革 、 重组 , 引进外 资工作缺乏理论论证和法 律准备 而误入 歧途 。 尽管在 目前的修改协议 中, 国凯雷方 已作 出很 美 大让步和妥协 , 由收购变为合资 , 由美方控股改为股
注。
此, 宣告历时两年多的引资改制工作完成 。2 0 年 2 06 月, 国家发改委核准 了凯雷并购徐工 , 送交 商务部审 批 。商务部要求并购双方就多方面问题进行解释 , 并 在商务部外 资司进行多轮谈判 , 召开听证会议 。审批
至 今悬 而未 决 。 来自目 前 正 处 于 审 批 过 程 中 的 美 国 私 人 股 本 集 团—— 凯雷 集 团( aleGop 并 购我 国徐 州 工程 机 C rl ru ) y
外资收购徐工案引发大争论 牵一发动全身聚焦国家经济安全

收购椽‘集团 l f : : 程机械有耀公川 ( 以下简称 ” 徐 ’ 5 的股权 1 % 8 随着这桩收购案的提交待 市. 它引发丁业界对中}工程制造行业被国外
了明确规定, 井首次将并畸j升到e家羟济安
往美嗣财团凯雷收购徐I进人相持阶段 :
2( 年8 口.商务部等6 J (】 月R ) 6 部r联台公布 《 F 荚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 内企业的规定》简称 ( “ 规定”.明确要求今后外国投资青并购境内 ) 企业并取得实际拄{I , l 涉及重点行业 、 i I 权 存在 影响或可能影响阿家经济安垒困索的, 当事人
钉中阿铁路轴承市场f 2%。 l0 l 5 2 ∞年, q 裔资 公亩竟变成 r裔弗恸的础资企业 L' 南孚 J  ̄3. t 、 电池和乐凯胶卷等, 就隔外珊并购而带来了乖
品牌 的册落
尚势 部研究院专家梅新肯告 《n 代删 r『 寸 》 龇雷_购稼工的争论是对外资享受越阿 , 蚌 雎待遄的厦弹. 任何陶家和政府都有权利和义
中 国市场 J恶 =并 晌 . 是任 何一 个 土救 国家 钓 这
解陕就 同际化,可能给外资以可莱之机 .
后患尤穷 利梦熊说 ”
温和人 t 榴比. 作为你 f 竞争刈于的 i 一重工执仃总裁 向文波显 得激进很 多
2 0 年6 ,他 站 出 来公 开 反 埘凯 雷 性 情 德 06 月
——曼一置z执 行曩●真立璃抽 量憾。 胁 卫箨综台觅争力 在我¨ 1
业的若干意见》 以来. 巾国政府连续刊外资并
2 0 9 5 T 0 6. 1 I
e W e kl 6 e y 7
维普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其中,规定” -提} ” 专I } J {
全高度 之时. 出台的“ 规定” 不一定针 埘l 个个案 , 椠 但
徐工集团并购事件案例

徐工集团并购事件案例何伊凡他是一个不怕身后洪水滔天的国企改制者?还是一个拿民族品牌和国家利益做交易的人?亲手导演了徐工改制的王民,究竟会把他自己和2万人的徐工集团带往何处“这不是一场战争”。
寒风瑟瑟下,空旷的华北平原,200多辆重型机车,最轻的也有十八吨,扬起滚滚尘埃,大地为之震颤,“这是一次科技的较量!”2005年1月,徐工集团首则形象广告在境外的凤凰卫视热播,媒体的选择和画面的气势暗示了其对自身的期许:突破本土防线,成为国际市场有力竞争者。
然而,广告语成了错误的预言。
在那之后不久,这家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年销售收入200亿的大型国企就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改制之争”。
它与国际私募投资基金凯雷的合作被舆论描述为一桩浮士德式的交易,而其民企对手三一重工的总裁干脆指责这桩交易将成为腐败的注脚和民族品牌沦陷的开端。
毫无疑问,徐工是近20年来国企改制史中难得一见的高透明度的样本。
改制过程中的每一步、谈判交易的每一处细节、协议文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被人们拿到“聚光灯下解剖台前详细检查”。
另一方面,这起引发了巨大争议的海外私人资本并购国企案,也被国际舆论当作中国对外开放“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标志。
但是迄今为止,负责审批的商务部、国资委和发改委的高层官员都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放行。
大幕尚未落下,“导演”王民已站上了前台。
尽管许多人迫切希望从他此前一直紧闭的口中得到某些适用的普遍结论,但显然,这位无意中制造了历史的国企董事长的自白仍不会是最后的谢幕陈辞。
不过,第一当事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心路轨迹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切面。
妥协2006年10月17日,徐工集团全资拥有的徐工机械发出通告,一天之前,徐工集团、凯雷、徐工机械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之修订协议和《合资合同》之修订协议。
根据这两则修订协议,凯雷放弃了控股徐工机械的计划,将持股比例从85%下调到50%,未来徐工机械可能带上的帽子将从外资企业变更为合资企业。
凯雷收购徐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收购引发的思考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大力鼓励,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市场强大的增值潜力,外资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
徐工被凯雷收购,不亚于一场行业地震。
我们在庆幸徐工终于找到一个投资者的同时有没有警惕过:海外资本实力开始强势渗入我国装备制造业。
以卡特彼勒等为首的跨国巨头图谋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整合”中国市场和资源,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
如果不积极应对,那么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沦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车间。
我们一直在强调坚持对外开放,但是可知,外国企业就是利用了我们这一政策,纷纷开始进驻中国市场。
原本民营国企之间相互合作整合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国退洋进”,外资代替民营“帮助”国企更好的发展下去。
我们应该明白外资存在的野心,他们追求的永远只是利益关系,而并非真正的帮助投资企业实现转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投资企业的内涵价值。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下,有人质疑,在国企本位和地方政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缺乏把握“国退洋进”的充分动机和能力。
表面上看每一项国企改制都经过了严格的资产评估、层层审核和公开招标,但因为在地方政府在与外资的谈判合作中很难取得对等的地位,甚至难以代表国有企业的真正利益。
国企改制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屈服于国际资本的意志。
从凯雷集团收购徐工可以看出,学习国际资本在华产业投资并购,对于将来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生存以及寻求发展良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必须正式与认真面对的课题。
借鉴国外资本在国内的成功收购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今后在与国外资本大鳄的对话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从而增加资本对话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了解国外的游戏规则,也能为将来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实施产业并购提供支持,从而避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话的不平等状态。
除此之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政策规定,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保证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立即禁止外资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任何并购

是: 在中国今 日的货 币金融形势下 , 我们
需 要 的是 大 力 整 顿 国 有 企业 ,在 经 营 管
理层 中大力肃贪反腐 ,并在此基础上补
充 国 有 企 业 的 资本 金 ,而 不 是 急 着 去 卖
是否 生产军工产品 、凯雷 并购徐工是 否 危及 中国的经济安全 ,这 并不是外 资并 购徐 工上的重要问题 。外资并购徐 工上 的最 重要问题是 ,这 种并购是否伤 害了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中的民族产业 。只要 这种并购伤害 了中国工程机械 行业 中的 民族产业 ,它就 严重损害 了中国人民的 利益 , 中国人民就必须反对这一并购 。
人控制了 ,中国还 会有什么民族工程机 械产业 , 还谈什 么发展民族产业?那时候
中 国 人 为 盖 大 楼 而 买 工 程 机 械 的 支 出 就
国战略投资者” 不可?为什 么非要把国有
企 业 卖 给 外 国 私 人 资 本 ? 为什 么 非 要 进 行这 样 的 “ 有 企 业 改 制 ” 主 张 这 样 改 国 ? 制 的 人到 底 出于 什 么 样 的 动机 ? 我 再 重 复 一 遍 :徐 工 改 制 的 方 向 本 身 就 是 错 误 的 ; 外 资控 制 徐 工 的改 制 , 让
算来 , 通过 凯雷并购徐 工 , 国人获得了 中 每年会有5 %回报 的一笔资金 ,却因此而
丧 失 了这 笔 资 金 每 年 至 少 1%的 利 润 收 0 人 。 因 此 而 造 成 的 中 国 人收 人 的 减 少 每 年至少在 1 元人民币以上 。 亿
产业结构 , 提高产业的技术 含量 。因而 , 发展民族的 工程机 械产业 , 在本国 、 由本 国的企业 自己生产工程机械 ,是中国经 济发展 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无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2005年10月,我国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徐工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基金投资机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凯雷”)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美国凯雷集团将注资3.75亿美元(约30亿元人民币),获得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85%的股份。
徐工机械是徐工集团最优质资产组成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2.53亿元,年生产各类工程机械主机2万余台,其年销售收入长期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其规模和行业地位使得“徐工机械”的外资并购问题被更多人关注,被认为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大事。
二、并购相关企业情况简介(一)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1.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系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 1989 年 3 月,1997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 520 家重点企业,国家 863/CIMS 应用示范试点企业。
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人民币,下同),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 170 亿元。
2.美国凯雷集团美国凯雷集团(The Carlyle Group) 是全球著名的直接投资机构,成立于1987年,由大卫·鲁宾斯坦、William E. Conway Jr和Daniel A. D’Aniello 共同创办,其投资者主要包括富有的个人和家族以及机构投资者。
目前,凯雷集团旗下所管理的投资约310亿美元的资产,投资领域涉及国防和航天、通信、媒体、消费品、医疗保健等。
自1987年成立以来,凯雷集团作为一家专事资本投资而非实业投资的企业,已在全球125亿美元的策略性投资中获得了巨额利润,给投资者的年均回报率高达35%。
自成立以来,凯雷集团在全球已投资40余家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18亿美元。
凯雷集团旗下的工业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27亿美元。
三、徐工选择被外资并购的动因分析(一)动因1.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是一个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在前列的省份。
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数量过多、分布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江苏的经济发展。
加快国有大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将有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和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缺乏竞争能力或不必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加快退出是江苏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徐工集团是一家由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厂等15个子公司组成的大型传统国有企业,作为徐州第一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重点支柱企业,除了为徐州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需要承担许多社会责任,巨大的资金支出使徐工集团压力沉重。
徐工的行业优势地位日渐下滑。
同时,徐工机械是徐工集团和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方式于2002年7月28日成立的公司,是徐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所在,徐工集团占有其中51.32%股权,其余48.68%股份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持有。
当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家的改制要求处理所占有的徐工机械股份时,徐工集团作出了将这部分股权回购的战略选择,此笔贷款金额及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对于资金缺乏的徐工集团更是雪上加霜。
资金缺乏、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徐工已经很难通过国内的融资渠道取得资金支持,加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和自身利润率下降等原因都给徐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引入外部资金,寻求合作者成为了徐工必然的选择。
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1.弥补国有企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着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尤其沉重,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其在国内的金融环境下融资很困难。
外资的进入弥补了我国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
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资本,可以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解决国有企业需要资金的缺口。
徐工对凯雷的选择主要是基于这个目的。
2.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促进国企的股权改革目前,我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都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但是改革时由于不能平衡各方利益,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度一再受阻。
通过外资并购,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达到相互制衡、监督,从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作为一个地方大型国有企业,体制上的弊端给徐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束缚,凯雷的进入带来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减少了国有资本的持有,便于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3.为我国积累跨国企业并购和管理的经验吸引外商来华并购投资,将为我国企业提供近距离的跨国投资具体操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培养更多的具有跨国投资经验的人才,为更多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提供帮助。
凯雷并购徐工运用了国际通用的杠杆方法,但是其中具体的并购操作过程又有新的创新。
同时外资对我国企业进行并购后,将带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经营理念。
(二)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1.容易形成行业垄断目前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跨国公司利用这一机遇,频频收购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的并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或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大批大型国有企业。
徐工作为我国工程机械的领头羊,凯雷作为国际私人投资基金,购买徐工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徐工以一个好的价格转手卖出。
2.国有名牌在并购后易消失我国企业在被外资并购时,一般都是选择用自有品牌和设备作为投入合资企业的资本,却得不到控股权,结果外资企业利用自己对合资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常常会逐渐减少国有品牌的生产直至完全冷冻中国的合资品牌。
正是担心这样的结果,徐工在引进外资时选择了投资公司凯雷集团,但是南孚的结局却让我们同样担心徐工品牌的发展。
南孚电池的外资引进导致南孚从一个国际品牌回到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从我国的“民族品牌”变成了跨国公司吉列整个经营王国的一分子。
徐工作为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十大知名品牌榜首一旦被同行业跨国公司控制,很可能会使我国花了几十年心血塑造的国有品牌消失。
3.国企的价值在外资并购中易被低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错误就是把外资引入和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快速甩掉包袱,不惜低估、贱卖国有资产,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根据徐工账面的情况,凯雷所出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徐工的品牌价值、研发力量以及市场影响力这些无形资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估。
4.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对外资股权比例没有明确限制,跨国公司在并购活动中掌握了许多合资企业的控股权。
行业控制权被外商掌握,就易形成外商对相关行业的市场支配和垄断,影响国家产业政策实施和国家经济安全。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密切关系,徐工作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一旦被并购成功,外资将会采用相同的策略大规模收购我国其他正处于低谷期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从而影响到我国宏观政策的实施。
五、凯雷并购徐工案带给我们的启示(一)启示1.加强对跨国并购的宏观调控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宏观调控,国有企业被外资并购要先经专职机构评估和审批,以防止外资投资带来的各种隐患,保护本国经济的安全。
同时,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跨国公司并购投资的产业导向,杜绝国内稀缺资源流失。
应该鼓励跨国公司尤其在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产业开展并购投资,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利润的外资企业应予以限制。
而对于外资并购应该有一套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实施细则,企业该不该卖、该什么时候卖要有战略考虑。
2.利用外资的观念应该转变国家应该进一步推动引进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切实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3.加强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确定改制企业的价格应该寻找公正权威的,与政府和企业没有利益关系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同时严格按照《国有资产评估办法》的规定,完善资产评估程序,改进定价方法。
4.给民营企业并购国企与外资并购同样的优惠政策在并购国有企业时,外资的介入国家会给予很多超国民的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却很难得到国家和银行的支持,更没有外企所享有的各种税收和资源使用的优惠政策。
因为跨国公司的财力、技术、品牌等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还可兼收“引进外资”的“政绩”。
但是拉美一些国家过度依赖外资最终导致本国经济崩溃的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靠内资,在国有企业改制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并购,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
5.相关的法律政策应该跟上对徐工被收购的争论,实质被认为是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导权。
在这种氛围下,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最为让人关心的就是第五章的反垄断条款,明确了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权。
在《规定》中政府及时亮明了对外资并购的控制权,但是对哪些行业是重点行业,哪些行业或企业的并购会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等。
因此应该建立完备的对外资并购行为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细化《规定》中的一些条款内容,尤其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等。
结束语徐工的行业地位使得徐工并购案引发了很多专家和同行业人士的关注和思考。
其实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并不可怕,并购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加以认识和对待,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少走弯路,以保护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之,从凯雷集团成功收购徐工机械可以看出,学习国际资本在华产业投资并购,对于将来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生存以及寻求发展良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必须正式与认真面对的课题。
借鉴国外资本在国内的成功收购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今后在与国外资本大鳄的对话的过程中,知己知彼,从而增加资本对话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了解国外的游戏规则,也能为将来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实施产业并购提供支持,从而避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对话的不平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