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网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七、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2008-0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0号三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等;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一合理划定、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1.范围划定的原则地质公园的范围划定要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方便管理,避免公园规划面积过大,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避免公园内设置矿业权,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2.范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除文字描述外,同时要用边界控制点拐点坐标标注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公园范围如有变动必须标明变动情况,并说明变动的理由和原因;3.土地权属及使用地质公园的土地权属应清晰;公园内的土地权利人应服从地质遗迹保护的管理要求,其土地用途应符合地质公园规划,必要时以“契约”“协议”等形式约定;4.勘界地质公园边界及地质公园内的功能区界线,必须使用测绘仪器或GPS定位仪注明误差进行准确勘界,测定边界的重要拐点坐标,并标注在以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的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上根据规模按规划图件要求确定比例尺;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依照边界类型,设立明确的界线标示碑或标示牌;地质公园勘界的图形与实测数据应建库存档;为便于管理,在保证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边界划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线、山谷线、河流中线、水岸、陡崖边线、道路、行政区边界、土地权属边界等具有明显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线;二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区1.园区、景区在公园范围内,按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区、交通连通状况,特别是行政辖区的因素,可将地质公园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园区和园区之下的景区;为便于公园统一管理,一个公园的园区应相对集中,数目不宜过多;2.功能区划分功能区的划分应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并结合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公园或独立的园区范围内,可酌情划分出如下功能区: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游览区包括地质、人文、生态、特别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可划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特级保护区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可以安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要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在公园园区范围内,依据地质公园设立前批准的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补充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方可动工;建设单位应确保其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科普教育区:公园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地质科普广场一般设于此区;要考虑景区已有的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训基地,开辟专项科普旅游路线等;游客服务区: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服务区的面积可控制在地质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以内;三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应开展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可参照附表1;规划应说明公园内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登录和保护工作现状,并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1.地质遗迹的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公园内应当予以保护的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地质遗迹的地质地貌背景,例如构成地质遗迹的岩石、地层,控制地质遗迹形成的构造与外营力作用,地质遗迹所处的地貌类型单元等;能描述和分析地质遗迹形态和性状特征的各种参数;地质遗迹受到破坏与保护的现状;对地质遗迹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与人为的影响因素;地质遗迹野外调查的信息与数据采集,应能满足地质遗迹评价和建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的要求;地质遗迹调查应以已完成的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实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载体,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控制程度;2.地质遗迹的评价与登录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为主并参考有关因素对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将地质遗迹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及省以下级四个等级;按类按级编列公园全部地质遗迹名录,并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档案登录和数据库录入,为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质遗迹数据库办法另订;3.地质遗迹的保护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别划入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并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保护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与保护措施,使园中地质遗迹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特级、一级地质遗迹的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人;四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科学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其内容包括:户内外解说设施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公园与园区主副碑,解说碑、牌、栏,交通指示牌等,解说员与解说设备的配备,解说出版物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丛书、地质公园解说词及主要地质科普路线解说词,科普音像出版物等;要求:地质博物馆:各地质公园都要建立以普及本园区地质景物知识为主,面积相应的博物馆;独立的园区应当建立相应的展室;科普电影馆影视厅:是以科普电影方式向游客介绍公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各公园都要建立适当规模及技术等级的科普电影馆;解说牌: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独立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导游词:要将编写导游员专用的公园、园区、景区、特设旅游路线的解说词,地质博物馆讲解词列入规划针对不同讲解对象应当编写不同的版本;导游员配备:每个独立园区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导游员,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订出定期地学知识培训计划及要求每年不少于一周,世界地质公园还要增设外语培训;要编制导游员配备计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地质公园丛书:是一套具有地质公园自助导游性质的丛书,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套,公开出版发行;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计划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以数字地图为底图、直观显示地质地貌特色的游客用导游图;要求每个地质公园编制一张要求另订;五地质公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升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必须强化;各地质公园必须按要求制定科学研究计划;1.科学研究的原则以提高园区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管理及政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为基本原则;2.科学研究选题的依据紧密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益、保障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主要针对以下领域提出研究课题:园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成原因及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园区主要地质地貌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及评价准则及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园区主要人文、生物景观资源研究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影视厅,解说碑牌,导游词编写、科学导游图的编制、科普音像读物编制等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与措施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数字地质公园建设其它3.计划编制要求按规划年限要求编制远期、中期及近期计划,近期3-5年计划要编列研究课题名录并提出实施行动方案包括人员、经费投入等;4.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配备整合现有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制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的合作计划,以及地质公园自身科技人才的配置计划;5.科学研究的经费保障计划要提出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的主要渠道、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筹措方式;提出保障研究经费的措施和方案;如以不低于地质公园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并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争取进入国家科研计划或国际地质研究合作项目以获得资助;6.科研成果的出版、交流与转化要提出主要科研成果的出版途径与方式,提出研究成果转化为本公园建设与管理服务的要求,制定出利用成果参与或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建立姊妹公园的计划等;六科学普及工作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地质公园设立的三大任务之一;应以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基本原则;各地质公园应制订科学普及工作方案;1.乡土科普活动制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乡土科普教育、环境友好教育、组织青少年春、秋游园、夏令营、冬令营及其它专题性科学普及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2.教学实习活动制定面向大中专学生及科研机构在公园内科研教学实习编写论文等活动计划并提出近期3-5年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3.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对客源构成、活动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编制活动计划;七地质公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用现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在公园各景点及重点位置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中心,加强对园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建立全园的信息网络系统,包括设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机,设立于公园各处的终端机、信息自动服务台、触摸屏、电子导游系统、大屏幕、虚拟现实系统、面对面信息服务台等设施;实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时提供游览信息、游览指南,引导游客游览、疏导客流等;建立地质公园网站,沟通与各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要具有公园及地质遗迹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质公园研究平台、远程票务住宿预订服务等功能;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公园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八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与人才规划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保障;规划时必须做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应把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二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职能等编列清楚,并以公园上一级政府正式批件为据;如公园管理机构与其他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相互重叠时,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地质公园日常业务的科室;地质公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别是地学专业人才,要求世界地质公园5-8人,国家地质公园3-5人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公园的人才结构和配备途径、培训计划纳入地质公园的规划;四、规划的成果要求地质公园规划应提交以下成果:一规划文本规划文本是实施地质公园规划的行动指南和规范,应以法规条文的方式、简明扼要地直接表述地质公园规划的结论,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二规划编制说明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是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编制过程、初审情况等方面的简要说明,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着重说明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特点;2.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研究情况;3.规划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及主要内容的确定过程与依据;4.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5.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对规划的审核情况;6.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等意见的情况以及协调、论证情况;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三规划图件及编制要求1.主要附图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地质公园地质图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2.相关图件比例尺原则按如下要求选择小型地质公园:面积≤20km2,图纸比例为1/5000-1/10000 中型地质公园:20<面积≤100km2,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地质公园:100<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图纸比例为1/50000-1/1000003.地质公园规划图件基本内容编制要求1地质公园区位和交通图用不同比例的几张图如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组合起来,将本地质公园在全国、全省区、市、全市中的位置和大致范围表示清楚,并在公园所在市的道路交通图上,将距公园最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以及市中心区到本地质公园大门的联接道路表示清楚;如果是世界地质公园还应用世界地图示意其位置;2地质公园地质图以地形图为底图,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图编制要求编制;3地质公园园区划界实际资料图根据面积的大小按规定选用相应比例的地形图,将公园全部范围边界和各园区的界线用测绘仪或GPS进行实测,重要拐点坐标进行编号并标注在图上;测点坐标资料造册存档;此图是政府批准公园面积的依据,也是用图纸计算公园和园区面积的依据;4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图是资源现状图,用不同的图例将调查到的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景点、水域景点、生物景点、人文景点,分类、分等级标示在相应比例尺的底图上;5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按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分级如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并用不同的色彩区分表示,特级和一级保护区边界的重要拐点必须用GPS实测,并编号标注在图上,测点资料造册存档;6地质公园规划总图包括所规划的地质公园各园区、主要景区、重要景点以及各园区内的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大门、停车场、标志碑、游客中心、博物馆、重点公共卫生间、餐饮购物场所、观景台等、主要游线道路或其它交通设施的位置、范围、走向等;7地质公园园区功能分区图对公园各园区的不同功能进行区划,各不同功能区如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居民点保留区等要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公园建设规划详细规划;8地质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按附表3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成图;9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按规划图件比例尺精度要求编制,图面上要有公园范围及有关地物内容的文字标示;10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是游客了解公园主要地质景物、安排食宿、交通等的自助导游图;科学导游图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转换成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将主要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重要人文景物的位置,观景点以及博物馆、食、宿、医疗、救护场所的位置表示出来,并将到达这些景点或观景点的交通线路和步行线路表示出来;图面应设计为折叠页形式,以便于游客携带;4.编制规划图件注意事项针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注意事项:1在图框内的右下角绘制图栏,图栏内要注明:规划名称、该图纸名称、比例尺、编制单位名称、图号和编制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要有规划项目负责人和制图人签字;2规划正式图纸必须在图框内右上角标注指北针和比例尺;3在目前没有统一图例的情况下,为方便使用,建议所有自然景点景物和天然地物均用小圆圈图例,所有人工设施和建筑物均用小方框图例;四专项研究报告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是从研究角度为规划编写提供更加准确、详尽的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依据;其编写要求见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2;五基础资料汇编主要是规划编制中形成的基础调查资料、资料辑录、数据统计、重要的参考文献等;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国家地质公园;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试行停止执行;六、附则规划工作由地质公园属地地方政府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主持,以委托或招标方式进行;由于地质公园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承担规划工作的单位必须熟悉地质公园规划的技术要求、具有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际经验,规划编制组成员必须由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除地质专家外,还应包括相关规划专业城市规划、风景区规划、工程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技术人员,必要时可邀请生态学、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单位应将相关工作经历与成果、人员的专业与职称构成、管理体系等材料,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认定;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由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并实施;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附件1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6-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1-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第四条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感受黄土、黄河、黄河文化——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

文 、图l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感受黄土、黄河、黄河文化——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这里以黄土、黄河、黄河文化为主题,你可以了解到黄河的“前世今生”,直观地看到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以及壮观的“地上悬河”。
在这里,你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看到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当置身于沙尘暴体验屋里,通过声、光、电技术,泛黄的天空中,一阵阵狂风呼啸而来,随后天昏地暗,状如尘灰的浓雾喷出,会让你觉得身临其境。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郑州北郊的邙山脚下,是广大游客了解和认识公园的窗口、当地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博物馆分为序厅、地球厅、黄土厅、风土人情厅、人文历史厅、黄淮厅、黄河厅、领导关怀厅、观光电梯厅及多媒体厅、生态苑、大河广场等,其主体建筑面积5829.3平方米,布展面积4114平方米,是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标本收藏、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以科普、互动、体验、参与为特点,集中展示地学知识,以黄河、黄土、黄河文化为主题,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目前,博物馆展板(解说牌)200余块;标本近80件,主要有稀有矿石如黄铁矿、辉锑矿石、孔雀石等20多种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矿石;硅化木化石、象牙化石、犀牛头骨化石、猛犸象腿骨化石等古生物化石;黄土标本如古土壤、粗陶土钙质结核等16种黄土分类;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民族服饰将近40件。
黄土与古土壤剖面◎ 猛犸象化石象的祖先出现于始新世,称始祖象,大小和猪相仿,过水陆两栖的生活,没有长鼻和巨大的门齿,臼齿原始,只有两个横脊。
后来,许多地方形成了茂密的森林,象的门齿逐渐增大,既是防御“武器”,也是在密林中穿行时披荆斩棘的“工具”;臼齿的齿脊数也不断加多,鼻子还渐加长,以便采食植物。
第四纪时,北半球曾经出现冰川,因而有一支演化成有长毛的象;森林消失了,两个巨大门齿开始弯卷起来。
地质公园的分级 -回复

地质公园的分级-回复地质公园的分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地质公园是指以重要的地质景观、地质特征和地质遗迹为主要资源的自然保护与科普教育区域。
它们被视为具有全球地质意义的独特景观,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学原理,以及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地质公园资源,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其特定的条件和需要,制定了一套地质公园的分级体系。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地质公园分级的问题。
第一步:地质公园的分级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地质公园的分级旨在将地质公园按照其科学价值、保护程度和开放程度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
通过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地质遗迹及其科学价值的传承与普及。
第二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WGN)的地质公园分级体系是什么?世界地质公园网络(WGN)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成的国际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全球地质公园的工作。
WGN的地质公园分级体系在2000年首次提出,根据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和地质公园的管理水平,将地质公园分为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三个级别。
1. 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最高级别的地质公园,由于其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对地球科学的重要贡献,被认定为具有全球意义。
目前,全球共有约16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包括如中国黄山、美国大峡谷和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地质公园等著名景点。
2. 全球地质公园:这是次高级别的地质公园,是指具有世界级地质遗迹和对全球地质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地质公园。
全球地质公园的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仅有约140个地质公园获得全球地质公园的认证,例如中国的鸡足山地质公园和俄罗斯的金字塔山地质公园。
3. 国家地质公园:这是最低级别的地质公园,作为对国家级地质遗迹进行有效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
国家地质公园通常位于国家地质公园系统的核心地带,诸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位于首都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房山地质公园

2 2 O1
Vo . . 17 No3
吕金 波:位 . 首都 的世界地质公 园网络成 员 y - —— 房山地质公 I l l
第7 第3 卷 期
位于首都 的世界地质公 园网络成 员
房 山地 质公 园
吕金 波
( 京 市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北 京 1 2 0 ) 北 0 2 6
房山地 质公园具有 “ 三水合围,3 1月同辉, 洞穴众 多,
一
片 白云 ” 景观 。 三 水合 围 ” 东面 的永 定 河 , 面的 之 “ 指 北
大石河和南面的拒马河 围成的区域 。“ 日月同辉” 指房 山 岩体 在地质图上像太阳, 石花洞、 银狐洞和猿人洞所在的
北岭向斜在地质图上像月亮。“ 洞穴众 多” 指房山的岩溶
房 山世 界地 质公 园具 有如下 6 科普 内容 : 项
( 神牛岭) 溶洞 ( 、 隐仙洞) 岩溶地貌 。 十渡 园区有拒马
河房 山地 貌 ( 近 纪 石林 与第 四 纪 岩 溶 陡 壁 的组 合 地 貌 新 形 态 ) 百 花 山一百 草 畔 园区 有唐 县 期 夷 平 面 ( 高 山草 。 亚 甸 ) 上 方 山一云 居 寺 园区 的云 水 洞 是华 北 开发 最 早 的岩 。 溶洞穴。 河北 省 野三 坡 园区 表 现 为 拒 马 河 中游 的 岩 溶 峡 谷, 白石 山园区 表现 为 拒马 河源头 的 大理 岩 峰 丛地 貌 。
洞穴数量多。“ 一片白云” 指上方 山一云居寺园区所在 的
山地 为石 门花 岗岩 体 烘烤 所成 的 大理 岩 化 白云 岩 。
房山是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的世界地质公园, 是中国地 质工作摇篮。 裴文 中12 年1月2 在周口店园区发现 了我 99 2 日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引和标准-GlobalGeoparksNetwor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2007年1月)z地质公园 – 促进地球遗产事业,支持地方持续发展z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 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和持续发展前言地质与自然景观对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多样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类却没有对各种具有国家或区域意义的地质遗迹达成国际共识,也没有针对地质遗迹出台特别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地质公园的倡议反映了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框架来提升生命历史重要见证者——地球遗迹、景观和地质对象价值的强烈愿望。
按照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的决定(161 EX/Decisions, 3.3.1),UNESCO“支持成员国的特别努力”,以促进具有特别地质特征的区域或自然公园的发展。
按照国家地质公园动议,如果欲加入UNESCO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应当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进步、保护环境的战略目标中,同时把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考虑在内。
本文为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提供了指南。
申请者须按此指南执行。
当评审某个地质公园加入GGN的申请时,一个独立的专家组将依据这些指南开展工作。
在地质公园动议的倡导下,保护和促进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议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该科学议程是进入21世纪中针对环境和发展而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里约热内卢,1992)上通过的,在2002年于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得到再次确认。
由于地质公园强调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地质公园动议为1972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增添了新的内容。
阿拉善沙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阿拉善沙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2019年度工作报告1.公园身份地质公园名称、国家、区域网络:阿拉善沙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加入年份/上次再评估年份:2009年/2017年尸ifW'H1(HM黑阿拉善街朝洽冏拼秘JJ娜堞舸H纵4A1.Xa Desert UNESCOfelobalGeofWP(本年度最重要活动的照片)2.地质公园数据员工人数:49名员工,含5名地学家游客人数:800万人次活动次数:10次开展地质公园教育计划的学校班级数:40个班级地质公园发表新闻稿数量:38篇3.地质公园活动2017年主要成就:加强了地质遗迹保护,拓展了科普宣传教育方式,积极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举办的各项活动,地质旅游持续发展,完成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各项工作,由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整建制转隶到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对GGN的贡献——网络活动和参与:国际交流方面:应第六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组委会的邀请,组织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由由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主办在印度尼西亚林贾尼-龙目岛世界地质公园召开第六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通过参会开拓了视野,学习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国内交流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在敦煌举办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培训班、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2019年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活动暨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研讨会、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暨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座谈会、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揭碑仪式暨2019年甘肃省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参加了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北京举办的“中国地质公园”主题宣传活动,8家世界地质公园与2家国家地质公园在论坛上从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方面做了报告,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向论坛大会交流分享典型案例及管理经验,进一步宣传推介地质公园资源和品牌,不断提升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
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巴黎宣布,我国浙江雁荡山、福建泰宁、内蒙古克什克腾、四川兴文四家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6年9月,中国泰山等6处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8年1月,江西龙虎山和四川自贡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9年8月,陕西秦岭地质公园和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2010年10月,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的宁德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24处。
第一批:◎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占地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保存系统而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
庐山环境幽雅,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
◎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
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
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地质公园

公园的一种
01 公园介绍
03 世界清单 05 国内成员
目录
02 国内名单 04 国内最美 06 旅游策划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 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 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 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虽然温泉旅游的地热资源蕴藏丰富,但也不是无限生成的,所以在对地热资源的利用上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 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的方针:
本次旅游策划案例是利用高于50度的地热水,先用来取暖,当水温降到30到40度时可供热水洗浴,到30度以 下的又可用于生态养殖,最后再回灌。这样经过综合
谢谢观看
旅游策划
绿色使用里的温泉旅游策Fra bibliotek 报告梯级利用
旅游策划案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温泉的利用发展了古人对温泉洗浴的推崇和青睐,仍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对 温泉理疗功效的延续,没有拓出温泉传统意义上的功能范围,而第三阶段本着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社会利用, 环境利用、产业利用的综合利用理念,呈现出了向多用途、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国内最美
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 01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评语 一块石头摆成景,谓之艺术;一堆石头摆成一片景,谓之神奇;如成堆石头摆成一片森林,那就是奇迹。云 南石林就是奇迹!没有去过石林,无法体会万石成林的雄伟与壮观,不是仙境,胜过仙境。 02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评语 火山跨越百万年喷发,成就令人震撼的火山遗迹。五池相连,周边石海茫茫,温泊药泉星罗遍布。稀有的火 山奇观独具旅游色彩。在以冰雪旅游为主的黑龙江更显风姿。 03雁荡山 雁荡山评语 雁荡,大山自奇,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自古至今,已被无数文人的笔尖一再雕绘。雁荡景观,雄奇而不失 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申报书
申报地质公园名称:
申报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
年月日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编号。
二、“地质公园类型”指所含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类型特征,如地质(含构造)剖面类、地貌景观类、古生物化石类、水体景观类(含矿泉、热泉)、环境地质遗迹类及其他。
三、“行政区属”指地质公园范围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准确名称,跨行政区域的要写明地质公园涉及的所有县级以上区域。
四、“地理坐标”指地质公园所跨的经纬度范围和海拔高程范围。
五、申报书所要求的附件必须齐全,其他附件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六、申报书须填报一式三十五份。
七、申报书必须于规定的时间报送至国土资源部,逾期不予受理。
八、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