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导语:病从口入,我们经常因为误食一些食物导致中毒或者因此落下疾病。亚硝酸盐中毒就是食物中毒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发病。有可能是因为胃肠功

病从口入,我们经常因为误食一些食物导致中毒或者因此落下疾病。亚硝酸盐中毒就是食物中毒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发病。有可能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吃了富含硝酸盐的蔬菜的话,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便会引发中毒。

我们应该了解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知识从而减少中毒的发生。此类疾病也不容忽视,严重者会死于呼吸衰竭。为了避免更多受害者误食中毒,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安全预防措施。了解中毒的可能由来。

亚硝酸盐中毒,也称为肠原性青紫症。亚硝酸盐中毒量为0.2~0.5克,致死量为3克。一些蔬菜,如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甜菜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于温度较高处,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在腌制过程中,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高,在8~14天时有一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煮熟的蔬菜存放于温度较高处,由于某些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也可产生亚硝酸盐。有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俗称“苦井”水,食物用此种水烹调,并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存放,也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中毒的机理是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十分钟或1~3小时,症状以紫绀为主。皮肤粘膜、口唇、指甲下最明显,除紫绀外,并有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严重者有心律不齐、昏迷或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美兰。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关于一起疑似亚硝酸盐中毒的 调查报告 xx卫生局: xxxx年x月xx日17:30,xx疾控中心接报,xx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两名因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等症状入院治疗的患者。xx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救治医院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核实后,分中心于19日18:00将核实情况上报xx卫生局。初步调查情况如下: (一)中毒经过 5月19日14时左右张某、张某某母子在家中做午饭,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用盐放入菜饭中,14时20分儿子张某某出现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几分钟后,其母亲也出现类似症状,14:30被亲戚送往市人民医院120治疗,随后转往消化内科。 (二)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救治现场流调2人,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表现:2人主要症状为抽搐、昏迷、全身皮肤紫绀、心悸、呼吸困难。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9日下午14:20份左右,食用几分钟后陆续发病。 3.年龄、性别:年龄分别为16岁、46岁,为母子。 4.人群分布:母子2人,现住址为xx镇xx村xx庄。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物调查:中午吃饭为母子2人。经询

问病人亲属得知该母子均为智障人士,捡破烂为生,在某饭店门口捡到一个白色塑料瓶,内有白色颗粒物质,类似食用盐,遂在中午做饭时当做食用盐放入菜饭中。由于二人精神有障碍,无法得到确切信息。剩余的瓶装疑似亚硝酸盐物质正在市疾控中心检验室进行检测。 6.病人转归情况:2名病例入院时已陷入昏迷,经洗胃、美兰、平衡液等治疗后情况好转,现均在住院治疗,张某某已下发病危通知书。截至xx日20时30分,其母生命体征平稳,儿子张某某血氧饱和度正常,心率110次/分,仍需密切观察。 (三)初步结论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本次事件可能为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中毒人数2人。 (四)控制措施 xx疾控中心及xx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前往病人家中进一步搜索剩余食物,并倾倒掩埋,以免出现后续病例。 xxxx年x月xx日

六种食物含亚硝酸盐最多 2

养生必知:六种食物含亚硝酸盐最多 亚硝酸盐相信大家经常听说,不但会引起急性的食物中毒,更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可是怎样才能远离亚硝酸盐的危害呢?今天我们来找出六大最严重的亚硝酸盐的“潜藏地”,并找出安全饮食策略。 第一名,粉嫩熟肉 各种外卖中的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现在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还会延长食品保质期,所以它已经成为了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备配料。包括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不了它,还有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中,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这早已成为了这行的行规。 安全策略:别太红,别太嫩。 鸡肉煮熟后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白色的,猪肉应是灰白色或浅褐色的,而本来红色的牛羊肉应当变成浅褐色至褐色。如果颜色是粉红色的,而且这种粉红色从里到外都一样,那么一定是添加了亚硝酸盐。 此外,用了盐硝酸盐的肉特别水嫩。本来肉类是肌纤维构成,煮熟后能够撕出非常细小的肉丝。但如果熟肉基本上吃不出肉丝的感觉来,嫩的比豆腐干还要软,而且水分特别大,就有加入了亚硝酸盐的嫌疑。此外,用亚硝酸盐较多的肉还有一种类似火腿的味道,和正常的肉味已经不太一样。 不过,正规肉制品厂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的,添加亚硝酸盐时会控制数量,也有国家部门的检查管理。但小作坊、餐馆、农贸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非常当心,因为他们没有定量控制的能力。餐厅的肉也要小心,因为他们是在缺乏管制,餐馆根本没人查这一项。

第二名,刚做的腌菜。 很多人都爱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是泡菜,尤其是北方人,但是腌制食品并不利健康。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者是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不过,只有在腌制时间不合适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才会高到引起麻烦的程度。 安全策略:腌制20天以上。 一般来说,腌制20天之后的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此外,添加鲜蒜、鲜姜、鲜辣椒、维生素C等均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第三名,吃剩隔夜菜 隔夜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因为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的缘故,吃菜事经过筷子搅来搅去,细菌会和蔬菜充分接触,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细菌也会缓慢的滋生。而且放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安全策略:焯水、水发更安全。 在炒、拌蔬菜前先焯水,能让大部分亚硝酸盐流失在水里,就算“隔夜“也不会产生太多。同样,水发的木耳,银耳等也比较安全。因为它们是水发品,经过反复水泡后,亚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当然,炒过的菜餐后马上放入冰箱里,下一顿就全吃完,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不会达到中毒、致癌的程度。 不过,最好在炒菜时先要有计划。既然知道一大盘蔬菜吃不完,不妨当时就拨出一部分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3起分析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3起分析 亚硝酸盐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一种化学物质。由于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接触、使用亚硝酸盐的机会较多,以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各地陆续出现相关报道。2005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其中亚硝酸盐中毒是主要因素之一[1]。2007年以来,宜宾市也相继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已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本文对3起不同原因造成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作简要分析,以便对今后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1 事件概述 2007-05-13高县庆符镇村民邓某一家3人午餐进食购买的板鸭10 min后,2人出现胸闷、恶心、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2007-05-14中午,该镇另一村村民梁某在家举办约70人参加的生日宴,3名小孩在宴席未开始前进食了购买的板鸭后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在剩余板鸭、呕吐物等样品中检出亚硝酸盐,确定为当地农贸市场李某板鸭摊出售板鸭所致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2]。5名中毒者经高县第一人民医院采取催吐、洗胃、吸氧、对症、运用亚甲蓝解毒药等措施2~3d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此次事件也因在宴席开始时,提前进食板鸭的3名小孩已经发病,以至未导致大量人员进食 板鸭和中毒的发生。 2008-01-21中午,宜宾某有限公司约700名员工先后在本公司食堂就餐,约20min后有人出现头昏、恶心、紫绀等症状,随后陆续发生类似症状的中毒患者22人,均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其中住院治疗16人。对中毒患者,医院采取了催吐、洗胃、输液、对症等治疗措施,经2-4d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在剩余食物、调料样品中检出亚硝酸盐,确定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3]。原因为该公司食堂从业人员近期在腌肉过程中曾使用了亚硝酸盐,使用后仍存放在操作间误作味精使用所致。 2009-08-29T07:30,翠屏区象鼻镇某村村民彭某一家3口在家共进早餐,菜谱有炒南瓜、炒螺蛳、豆豉、炒大头菜,10 min后其女儿(2岁)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等。随后彭某的妻子也出现类似症状。彭某未发病。2名患者于08:55min被紧急送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其女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中检出亚硝酸盐,确定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3起事件的特点3起中毒事件分布在家庭宴席、职工食堂和家庭用餐各1起,发生时间在1月、5月、8月各1起,在709名进餐人员中发病29人,死亡1人(表1)。 2.2 临床表现3起事件中毒患者共29人,其中住院治疗23人,住院率77.78%,死亡1人,病死率 3.45%。中毒症状以头昏、胸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紫绀、四肢无力等为主,1人昏迷。症状较轻者经医院对症治疗或者在家休息等,症状很快消失。症状较重者,经使用美兰药物和对症治疗,除1名小孩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中毒者均在1~3d后痊愈出院。 2.3 实验室结果3起中毒事件所采集的剩余食物、调料及呕吐物/洗胃液样品中,均检出了亚硝酸盐。家庭宴席事件中,采集剩余板鸭2份、查封的农贸市场李某烤鸭摊的板鸭及其制作板鸭的卤水等4件样品,均检出亚硝酸盐,含量为6.25~7.50g/kg;职工食堂事件中,在事发现场和医院共采集样品39件,其中在13件可疑食品(当天中午该公司食堂留样)、剩余味精、1件呕吐物和8件洗胃液中检出亚硝酸盐;家庭用餐事件中,炒南瓜亚硝酸盐含量21100mg/kg,彭某女儿的剩饭中亚硝酸盐含量610mg/kg,李某呕吐物中亚硝酸盐含量2130mg/kg。见表2

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比较

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比较 一、摘要: 目的:本实验在于评价几种简易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效果,以探索一种能有效快速抢救的方法。 方法:5只兔子中1只为对照组,其余为模型组,均给了亚硝酸钠使之中毒,对照组不抢救,模型组分别给予美蓝;葡萄糖加Vc;美蓝,葡萄糖,Vc,且模型组的每个兔子都洗胃,观察兔子的心率与呼吸频率的变化,以评价哪种抢救最有效。 结果:中毒后不抢救的兔子于给药43min后死亡,用美蓝抢救花了10min,用葡萄糖加Vc 抢救用了15min,两只兔子抢救失败。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用美蓝抢救所花的时间比用葡萄糖加Vc所用的时间短,因此,就是这两种抢救方法而言,用美蓝作亚硝酸盐中毒抢救静脉注射液更有效。 关键词:兔子,亚硝酸盐,中毒,美蓝,洗胃,葡萄糖,Vc. 二、前言: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因此,亚硝酸盐中毒会出现紫绀,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等现象。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腌制食品中,而0.2g的亚硝酸盐即可使人中毒。因此,对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采取迅速有效的解毒方法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临床上所用的急救方法有多种,在常用的方法中那一种最有效、最快速?这就是我们这次实验中要探索的问题。 三、材料与方法: 对象:兔子 药品:1%美蓝溶液、50%葡萄糖、维生素C、戊巴比妥钠溶液、亚硝酸钠、肝素、生理盐水、蒸馏水。 仪器:二道生理记录仪、换能器、电脑、手术刀、注射器、铁架台、气管插管、动脉插管、食管插管、镊子、剪刀。 实验过程: 1)用1%25ml/kg戊巴比妥钠麻醉兔子。 2)颈部剪毛后,切口,仔细分离气管、颈动脉和食管。 3)分别做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食管插管,前两个分别连接呼吸换能器与压力换能器以测呼吸与心率。 4)往兔子A食管插管内注入含37.8mg亚硝酸钠溶液,注完后用20ml蒸馏水冲洗残留管内的药液。并注意其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 5)兔子A不予以抢救作空白对照,观察其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为半小时。 6)对兔子B重复1~4、7步骤。 7)待兔子B心率、呼吸频率都升高后,一边在耳缘静脉注射1%美蓝溶液0.25~0.42ml/kg,但注射失败,兔子死亡。 8)对兔子C重复1~4、7步骤。一边注射美蓝,一边洗胃(反复灌流多次,直至从胃里流出来的液体为澄清液)。 9)从开始抢救到心率、呼吸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为12min.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2008年5月30日11:05,某县卫生局接当地某镇某卫生院报告:9:30左右,患者张某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被送到当地卫生院就诊。体检发现:患者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发冷,大量出汗,心率增快,但体温正常。正在处理中,陆续又有4人因相似症状来院就诊。该镇卫生院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疑似食物中毒5人”。11:35,某县卫生局通知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某镇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让疾控中心即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赶往现场途中接到报告发病人数快速增加,从5人至16人至24人至38人,且所有患者均有口唇发绀。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1人出现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第二部现场处置与控制 2008年5月30日14:00,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组报告:2008年5月30日9:10左右,患者张某到某镇赶集,在个体摊贩林某处购买食物(面皮),食用后约15min,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到镇卫生院就诊。体检发现:颜面、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发绀、四肢发冷、大量出汗、心率增快,但体温正常。正在处理中,陆续又有4人出现相似症状来源就诊,截止14:00,共有38人发病来源就诊,所有患者均有口唇、指甲发绀、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其中1名重症患者在12:05死亡,其它患者经洗胃和静脉注射亚甲蓝(美蓝),病情明显缓解,8名症状较重患者的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17%-33%)。 据此情况,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初步判断是一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其事件已达到较大级别(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①征得市、县卫生局同意后立即实施网络直报;②县卫生局组织县医院专家赴该卫生院指导协助救治患者;③深入开展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④尽快取得剩余食物样品和中毒患者的血样,开展亚硝酸盐和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实验室检测;⑤将检测结果通知县医院和镇卫生院;⑥撰写一份初步调查报告,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人员会商疫情。 县卫生局在接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出事调查报告》后,立即成立了由卫生局局长任组长的“5.30食物中毒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病员抢救、现场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社会稳定、宣传综合等5个小组,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以下措施。 1.县卫生局在第一时间内向县委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同时,报告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市卫生局建议市政府作出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急响应。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起事件按“较大级别(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网报。 3.市、县卫生局组织医院专家和急需药品赴该乡帮助治救中毒患者。 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卫生监督所及时调查取证和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密切跟踪事件的进展情况。 5.县卫生局及时与媒体沟通,客观发布事件处置进展信息,稳定社会情绪。同时,向公众宣传食品卫生和亚硝酸盐食物中毒防治知识。 第三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前准备 1.依据“报告信息”,与报告单位(某镇卫生院)联系,进一步了解、核实情况(事件的严重程度、波及范围、控制情况、可能的病因物质),可能的话,提出初步建议。 2.依据了解、核实的信息,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开出《现场调查准备清单》:即调查人员组成、采样器材、实验室准备、调查表格及相关参考书、取证设备、防护用品、交通工具。 3.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 (1)调查目的:①控制事态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②确定中毒病例;③查明中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滕仁明 写在课前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 (一)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炎症

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A.肠炎 B.霍乱 C.痢疾 D.伤寒 什么是食品安全?其所引发的疾病分为几类? 对于食源性疾病如何进行判断?如何完成事件处理报告? 潜伏期主要症状有关微生物或毒物 主要或第一症状为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口有灼烧 不到1小时 金属盐 感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 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病因及发病机理 1、食入含大量亚硝酸盐蔬菜,一般是叶菜类,如小白菜、芹菜、韭菜、甜菜叶、萝卜叶、莴苣等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贮存时间长,一旦开始腐烂,亚硝酸盐含量就会明显增高。蔬菜腐烂越重,亚硝酸盐增高就更明显。 2、新掩制的蔬菜,在腌制2~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7~8天达到最高。同时与食盐浓度及掩制的温度也有一定关系。(如5%浓度的食盐在37℃左右时所产生亚硝酸盐浓度最高;如15%盐水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腌制蔬菜在8天以内,食盐浓度在15%以下时,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变质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3、烹调后的熟菜放在不洁的容器中,存放过久,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熟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4、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吃大量叶菜类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未腐败变质),但当消化功能紊乱,胃酸浓度低下时,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且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致使胃肠道内亚硝酸盐产生速度加快,体内又不能及时的将大量的亚硝酸盐分解成氨,这时亚硝酸盐大量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常称为肠原性青紫。 5、某些地区的井水中也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一般称苦井水)。使用这些水煮饭(粥),存放不当,时间过久,也会引起中毒。其他如奶制品,腌制品加工过程处理不当,均能造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理是其与血红蛋白作用,使正常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能抑制正常的血红蛋白携带氧和释放氧的功能,因而致使组织缺氧,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更为敏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纯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10~15分钟。由于大量食入青菜类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为l~3小时,长者可达20小时。 中毒的一般表现为精神萎糜、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嗜睡、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文献分析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文献分析 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危害,保护群众健康。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中毒原因、年度分布等方面,探索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结果2000-2009年254篇文献报告全国27个省市共报道亚硝酸盐食物中毒201起,中毒人数2406人,死亡人数29人,病死率1.21%。卤肉作坊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使用中毒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93%,其中误用导致的中毒占43.6%,误用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总死亡人数的84.6%。2004年以后,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其中山东省发生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首位。江苏、四川、山西、河南次之。结论亚硝酸盐过量使用、误用现象较普遍,是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亚硝酸盐因具有护色、防腐作用,在肉制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亚硝酸盐俗称“硝”,是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外观与食盐、味精、糖相似,过量使用和误用易造成中毒。为了解近年来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中毒原因等,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查阅万方数据库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关键词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共查到2000-2009年关于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文献报道254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确认201起,原因查明率100%。对中毒人数、中毒原因、中毒年度分布、中毒发生省份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概况2000-2009年共报告亚硝酸盐食物中毒201起,中毒人数2406人,死亡29人,病死率1.21%。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如盐、糖、味精等使用和误用工业盐造成的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的4 3.6%,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8 4.6%。中毒食品亚硝酸盐最大含量为17850mg/kg。 2.2中毒原因常见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有卤肉作坊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使用。这2类中毒占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93%。误用亚硝酸盐导致的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的4 3.6%。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如盐、糖、味精等使用者居多。误把建筑业使用的防冻剂(含有亚硝酸钠成分)当作饮料饮用所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1起,误用工业用盐3起,误用拾到的不明来源盐类物质2起。食品包装物受到污染2起,饮用水被污染引起中毒4起,豆制品、面制品、嫩肉粉引起中毒均为2起,剩菜导致的1起。 2.4各省市发生情况全国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报告共27个省市,其中山东省的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首位,分别占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24.9%、15.8%、27.6%。中毒发生起数排在前10位的省市是山东、江苏、四川、山西、河南、浙江、河北、黑龙江、重庆、吉林,发生起数分别为50、26、19、13、12、12、10、8、7、6,其他省市无明显区别。农村地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起数和死亡人数居多,共发生106起,发病人数1023人,死亡人数25人,分别占全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52.7%、42.5%、86.2%。 3.讨论 3.1 中毒分析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症状而中毒。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3~0.5g,致死剂量为1.0~3.0g。 常见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有卤肉作坊过量使用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误作为调味品使用。肉制品加工作坊的经营者文化素质往往较低,食品卫生意识差,一般仅凭经验而不是按照国家

哪些食物含亚硝酸盐最多

哪些食物含亚硝酸盐最多? 亚硝酸盐相信大家经常听说,不但会引起急性的食物中毒,更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可是怎样才能远离亚硝酸盐的危害呢?今天我们来找出六大最严重的亚硝酸盐的“潜藏地”,并找出安全饮食策略。 第一名,粉嫩熟肉 各种外卖中的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现在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还会延长食品保质期,所以它已经成为了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备配料。包括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不了它,还有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中,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这早已成为了这行的行规。 安全策略:别太红,别太嫩。 鸡肉煮熟后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白色的,猪肉应是灰白色或浅褐色的,而本来红色的牛羊肉应当变成浅褐色至褐色。如果颜色是粉红色的,而且这种粉红色从里到外都一样,那么一定是添加了亚硝酸盐。 此外,用了盐硝酸盐的肉特别水嫩。本来肉类是肌纤维构成,煮熟后能够撕出非常细小的肉丝。但如果熟肉基本上吃不出肉丝的感觉来,嫩的比豆腐干还要软,而且水分特别大,就有加入了亚硝酸盐的嫌疑。此外,用亚硝酸盐较多的肉还有一种类似火腿的味道,和正常的肉味已经不太一样。 不过,正规肉制品厂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的,添加亚硝酸盐时会控制数量,也有国家部门的检查管理。但小作坊、餐馆、农贸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非常当心,因为他们没有定量控制的能力。餐厅的肉也要小心,因为他们是在缺乏管制,餐馆根本没人查这一项。

第二名,刚做的腌菜。 很多人都爱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是泡菜,尤其是北方人,但是腌制食品并不利健康。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者是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不过,只有在腌制时间不合适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才会高到引起麻烦的程度。 安全策略:腌制20天以上。 一般来说,腌制20天之后的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此外,添加鲜蒜、鲜姜、鲜辣椒、维生素C等均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第三名,吃剩隔夜菜 隔夜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因为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的缘故,吃菜事经过筷子搅来搅去,细菌会和蔬菜充分接触,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细菌也会缓慢的滋生。而且放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安全策略:焯水、水发更安全。 在炒、拌蔬菜前先焯水,能让大部分亚硝酸盐流失在水里,就算“隔夜“也不会产生太多。同样,水发的木耳,银耳等也比较安全。因为它们是水发品,经过反复水泡后,亚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当然,炒过的菜餐后马上放入冰箱里,下一顿就全吃完,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不会达到中毒、致癌的程度。 不过,最好在炒菜时先要有计划。既然知道一大盘蔬菜吃不完,不妨当时就拨出一部分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救治1例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救治1例 发表时间:2016-06-23T12:14:13.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张小玲[导读] 患者男,35岁,因恶心、胸闷、头昏2+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因吃泡菜、卤猪大肠后出现症状。 张小玲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六盘水 553000) 【中图分类号】R9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56-01 患者男,35岁,因恶心、胸闷、头昏2+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因吃泡菜、卤猪大肠后出现症状,患者职业为卤菜出售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T 36℃ P 103次/分 R 20次/分BP 100/60mm Hg,神清,急性病容,背入病房,颜面、口唇、耳廓、四肢指端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68g/L,WBC 9.2×109,N68.8%;肝、肾功正常;血气分析:PH 7.469,PCO2 4.56,BE 2.4mmol/L,HCO3 25.1mmol/L,SaO2 97.7%,(吸氧3L/分)。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检测试验 证实血液中确有高铁血红蛋白存在。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HR103次/分。入院诊断: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治疗予大量清水洗胃,导泄,特效亚甲蓝治疗,50%GS40ml+亚甲蓝60mg缓慢静推,10分钟以上,但在静推约12ml左右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停用亚甲蓝半小时后不适症状消失,发绀也有所缓解。后改用静脉泵以1ml/分泵入,患者无不适,发绀明显缓解、后消失,患者未诉不适,次日出院。其中治疗并予葡萄糖、维生素C、补液对症治疗。 讨论:亚硝酸盐毒性较大,食用后可迅速经肠道吸收入血液,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引起全身组织缺氧。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及其他缺氧症状,可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对血管舒缩中枢有麻醉作用,还能致血压降低。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诊断有病史,进食疑含亚硝酸盐食物,发病急,出现发绀时间短,心、肺部常无明显异常;还可做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检测试验帮助诊断。实验方法是:抽患者静脉血(抗凝)2管,本例患者均为褐黑色,1管做对照,第2管测定管加10%氰化钾,滴入后血液变成鲜红色,证实血液内确有高铁血红蛋白。该患者血滴1滴开始变红,2~5滴时为鲜红色。亚硝酸盐中毒用特效剂亚甲蓝治疗,但缓慢静推时患者可出现烦躁等不适,可能因人工推注速度不能掌握,本例患者出现烦躁、恶心,停止用药半小时后症状消失,且发绀缓解,后改用静脉泵匀速缓慢泵入无不适症状。以上所述,血液高铁血红蛋白检测试验,静脉缓慢匀速泵入亚甲蓝特效药,均可在亚硝酸盐中毒的诊疗上有帮助,临床上实用。 【参考文献】 [1]朱子扬,龚兆庆,汪国良.中毒急救手册(第三版)[M].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728. [3]张斌.急诊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09.

实习指南实验三、四: 亚硝酸盐中毒复制和解救;亚硝酸盐定性和定量分析参考Word

实验三亚硝酸盐中毒的复制和解救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要点。了解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原理和治疗措施。 二、实验方法 教师讲解后、学生分组操作。 三、实验属性和学时 验证,3学时。 四、实验材料和器械 兔若干只、一次性注射器、胃管、听诊器、体温计、亚硝酸盐钠、美兰、酒精棉球等。 五、实验内容 (一)高铁血红蛋白检验 1、原理亚硝酸盐(钾)离子,在血液中使血红细胞内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氧化为异常的高铁血 红蛋白(正铁),从而失去携氧作用。 2、方法 (1)取血5mL于试管中,在空气中用力振荡15min。在有高铁血红蛋白的情况下,血液仍保持棕色,健畜则由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变为鲜红色。 (2)取血5mL于试管中,滴加1%氰化钾(钠)溶液数滴,在有高铁血红蛋白的情况下,血液立即变为鲜红色。 (3)血液分光镜检验:取血用水稀释10-20倍后置于分光镜上检验,可在红色区640-650nm波长发现高铁血红蛋白的吸光谱带。当加入5%氰化钾(钠)溶液数低后,由于氰血蛋白形成,此吸光带立即消失。但经急救治疗过的家畜,高铁蛋白大部分已被还原,故用此法检验宜早进行。 (二)治疗措施 可用特效解毒药甲蓝或甲苯胺兰溶液静脉注射,若与Vc和高渗葡萄糖(亦有较弱的还原作用)溶液合用,则疗效更佳。 1、亚甲蓝又名美蓝,为一种氧化还原剂,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 原理小剂量美蓝进入机体,在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白色美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在此同时,本身被氧化成美蓝并重又参与反应,但大剂量美蓝进入机体,却养具有氧化作用,反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此,治疗只宜用小剂量。反映如下:剂量标准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mg,浓度为1%的酒精生理盐水或水溶液。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或分点肌肉注射。 2、甲苯胺蓝 原理同美蓝,但其还原高铁血红蛋白的速度比美蓝快37%。 剂量每公斤体重5mg,浓度为5%。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3、维生素C 原理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而脱氢的Vc又被体内谷胱甘肽还原为Vc,又重新参与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过程。但其作用不及美蓝和甲苯胺蓝迅速、彻底。故常与美蓝或甲苯胺蓝配合应用。 剂量牛、马0.5—2.0g,猪、羊0.1—0.5g。 (三)亚硝酸盐中毒的复制与解放 复制方法取试验动物(兔)2只,分别称量,并观察记录其呼吸、体温及可视黏膜的颜色,然后,按每公斤体重58—77mg(猪)或100mg(兔)的4%亚硝酸钠溶液静脉注射。 解救待亚硝酸盐中毒症状出现后,一只用亚甲蓝或甲苯胺蓝溶液静脉注射,观察并记录解毒效果。 另一只使其自然发展,死亡后进行剖检,以观察记录病理变化。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 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以及血液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可使用固体格氏试剂法定性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附件1)或盐酸萘乙二胺法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附件2)。可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现场定量测定中毒病人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附件3)。有条件可选用便携式血氧分析仪测定高铁血红蛋白。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一起突发性亚硝酸盐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3年第11卷第10期 长的类固醇激素的过敏反应,正常女性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在一定程度上受雌激素的调节,妊娠7周开始,雌激素分泌量增加,敏感体质的女性因雌激素对肝脏的直接作用,导致肝细胞分泌的异常,在易感的非妊娠期给予服用避孕药物或女性激素,约半数以上可在此发生本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改变。(2)肝内胆红素代谢所必需的酶类受到抑制,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增高,可抑制毛细血管膜上的Na+-K+-ATP酶系统致胆汁在毛细胆管的排泄发生障碍,使血管胆红素升高,皮肤出现黄疸,雌激素可增加毛细胆管的通透性,使胆汁减少,胆汁黏稠度增加,胆酸排泄受阻,形成胆栓,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及血中胆酸浓度明显增高,胆酸积存于皮肤下,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瘙痒。(3)本病与遗传、种族、环境因素口服避孕药等有关。有报道称,ICP的发生有家族遗传倾向性,母女、姐妹,尤其是单卵双胎姐妹孕期均可患病。 1.2.2病理变化 病理学检查发现,此病患者肝脏小叶中央区胆小管内可见胆汁淤积或胆栓形成,胆小管直径正常或轻度扩张,肝细胞结构完整,无黄疸及变性坏死,胎盘绒毛板及羊膜均有胆盐沉积。对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胎盘进行计量测定发现,绒毛间隙平均占绒毛实质的29%,明显低于正常的37.8%。同时异常增高的胆红素、胆汁酸可在胎盘绒毛间隙沉积出现刺激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使胎盘绒毛间隙狭窄,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宫内缺氧。 1.3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3.1临床表现 (1)瘙痒:皮肤瘙痒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多发生于妊娠晚期(≥28周),但有少数病例也可发生于妊娠早期(≤12周),可见于妊娠7-39周,瘙痒以躯体及四肢为主,清晨夜间更甚,无法入睡,检查时皮肤常见抓痕。(2)黄疸:瘙痒出现数日或数周出现黄疸,平均约为1-4周,此病患者多数黄疸较轻,仅有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不出现黄疸。(3)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无消化道症状,少数可有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4)25%的患者可能触及肿大的肝脏,质软但无压痛。B超检查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胆囊较正常孕妇增大60%。 1.3.2诊断要点 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有或不伴有黄疸。患者无明显食欲不振,厌油,乏力等症状。妊娠终止后,瘙痒,黄疸消退,血清胆汁酸降至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30%以上,转氨酶正常或升高,肝炎系列均为阴性,尿胆原,尿胆红素均为阴性,血清胆汁酸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 1.3.3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肝炎:本病有生物制品接触史、输血史、消化道症状,妊娠期肝脏的负担加重,使患者的肝炎症状加重。(2)药物性黄疸:服用损害肝脏的药品,如异烟肼、氯丙嗪,但停药后黄疸便可消退。(3)妊娠期脂肪肝:本病伴有恶心发烧等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妊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且多合并有胆道感染。 2治疗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是高危妊娠,因此妊娠34W后,应定期进行胎盘动能测定、胎儿电子监护及B超监测等。胎心监护应每3天行无宫缩试验(NST)。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因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仍以综合治疗为主。 2.1对症治疗 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刺激,吸氧;妊娠期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B 及维生素C。 2.2胆汁排出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1)苯巴比妥:该药是一种酶的诱导剂,可提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力,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瘙痒症状减轻,每日三次,每次30g。(2)消胆胺:该药是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口服后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成复合物自粪便排出,降低血中胆汁酸的水平,每日2-3次,每次4-6g。(3)血浆蛋白:有利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进入胎体,亦可提高绒毛间隙的血液灌注。(4)临床上采用纳络酮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天为一个疗程,停药5天后可再次应用。 2.3补充维生素K4,预防产后出血。 2.4中药 茵陈汤(茵陈蒿18g,栀子9g,大黄6g)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健脾养生的功效,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为了改善微循环,可应用高糖、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进行治疗。 2.5终止妊娠 妊娠达到37周,胎儿已经成熟者应终止妊娠;妊娠小于37周,有胎儿窘迫者,应在吸氧等治疗的同时,积极促使胎儿早日成熟,在改善微循环后终止妊娠;既往有不良分娩史,胎心监护异常,胎盘功能不良,羊水过少,胆汁酸、胆红素持续升高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讨论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早产,严重者发生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围产期死亡等,尤其临产后危险性更大。 3.1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污染羊水率可达21.7%-58.3%,胆汁酸刺激胎儿结肠蠕动加快,致胎儿宫内排便,是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3.2导致早产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发生早产的几率可达36.0%-37.2%。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胎儿为16α-羟基-去氢表雄酮(DHAS)羟化为雌三醇的能力降低,而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活性大的雌二醇所致。 3.3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血中高水平的胆汁酸亦可刺激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胎儿窘迫发生率可达23%,可能与胎盘胆汁淤积,合体细胞增多,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所致胎盘循环血液减少有关。 3.4导致产后出血 胆汁酸及胆红素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体,当脐血胆酸水平超25umol/L时,胎儿健康可受损害。产后出血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上海地区为12.7%,对照组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者胆盐分泌不足,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致凝血时间延长。 3.5导致胆石形成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者胆石症发生率高可能与磷脂代谢障碍有关。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再次妊娠复发者已很少见。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史者,口服避孕药会引起本病类似症状,所以,这些患者都宜采用其他避孕方法。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易引起早产和胎儿窘迫,严重影响围产儿安全,可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对胎儿威胁最大的是早产。有报道称,该病所致早产率高达30%,围产儿死亡率高达6%,因此,及时无误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胎儿死亡率。参考文献 [1]《妇产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55页. [2]《现代产科治疗学》248页. [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第5卷第5期29页. 一起突发性亚硝酸盐中毒案例的调查分析 董焕明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2011年8月23日,咸宁市咸安区刘记面食店发生了一起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25人,中毒者的症状为头晕、胸闷、呕吐及紫绀等。对这些中毒者进行亚甲蓝注射、补液及吸氧等治疗2~3天后,所有中毒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咸安区疾控中心通过对这25例中毒者的临床症状及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面食店的剩余食物、患者的呕吐物及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引发此次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有毒物质是亚硝酸盐,可疑食物为油条。事件发生原因是面食店在制作油条的原料中添加了亚硝酸钠。 【关键词】亚硝酸盐;突发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3)10-0200-02 200

亚硝酸盐中毒病因是什么

亚硝酸盐中毒病因是什么 1.腐烂变质的蔬菜,存放在铁器里的隔夜熟菜或腌制时间不久的咸菜,在细菌的作用下,使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在胃肠消化功能失调及胃酸过低的情况下,使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或进食含硝酸盐蔬菜后,在肠内经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中毒。 3.某些地区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如用这样的水煮粥,并在不洁的容器内存放过久,加上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另外,亦可由于对咸肉制品和香肠着色而过多地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引起中毒。另外误服含有亚硝酸盐的制剂如亚硝酸钠,也会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对血管运动中枢和血液呈现毒性作用。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进入血中后发生氧化作用,使血液中原来供给组织氧气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发生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氧化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得非常牢固不易脱离,使其失去输送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五要: (1)配制时,消毒剂和水分量要精确; (2)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洗净并事先消毒; (3)物品应除去脏污后再进行消毒; (4)配制的消毒剂最好当天使用; (5)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因为消毒剂选用不当,反而可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及污染扩大。 七不要: (1)不要把化学消毒剂用作灭菌处理; (2)不要把器械储存在消毒溶液中; (3)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得太满; (4)不要使用配制较久的消毒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 (6)不要随意把不合适的洗涤剂加到消毒液中,以防消毒剂失效; (7)不要认为使用消毒剂溶液后,被消毒物品已达到杀菌、可靠和安全。 公式: (1)欲配制浓度×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 (2)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加水量; (3)(欲配制药液浓度×欲配制药液数量)/原药含量=所需原药量; (4)消毒剂蒸气量=房间容积×消毒剂使用浓度×消毒剂原液浓度。 1.直接涂片检测 (1)白细胞:正常痰内可见少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化脓性炎症或有混合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肺结核患者。 (2)红细胞:脓性痰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呼吸道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痰中可见多量红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痰中可有少量来自口腔的鳞状上皮细胞或来自呼吸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在炎症或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时大量增加。 (4)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炭粒者称为炭末细胞,见于炭末沉着症及吸入大量烟尘者。吞噬含铁血黄素者称含铁血黄素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淤血、肺梗死及肺出血患者。(5)硫黄样颗粒:见于放线菌病患者。 2.染色涂片 (1)脱落细胞检测:正常痰涂片以鳞状上皮细胞为主,若痰液确系肺部咳出,则多见纤毛柱状细胞和尘细胞。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均可引起上皮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肺癌病人痰中可带有脱落的癌细胞,对肺癌有较大诊断价值。 (2)细菌学检测:①涂片检查:革兰染色,可用来检测细菌和真菌。抗酸染色,用于检测结核杆菌感染。荧光染色,用于检测真菌和支原体等。②细菌培养。 漱口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收集量约5ml,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发现分枝杆菌,即可诊断肺结核;用集菌法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可了解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亦可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鉴定。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以C群致病力最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细胞外膜蛋白组分的不同划分,A群外膜蛋白均相同; (3)脂寡糖抗原: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粉尘作业工人可常吃些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胃酸的分解,能产生一种可润肠解毒的物质,有利于体内尘毒的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