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输网技术

浅谈传输网技术
浅谈传输网技术

谈SDH、MSTP、OTN和PTN的区别和联系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MSTP——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WSON——基于WDM的自动交换光网络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SDH—MSTP

首先要说的是TDM的概念,TDM就是时分复用,就是将一个标准时长(1秒)分成若干段小的时间段(8000),每一个小时间段

(1/8000=125us)传输一路信号。SDH系统的电路调度均以TDM为基础,所以看到很多人说SDH业务就是TDM业务,就是传统的电路调度,这是有理论依据的。

但在SDH大红大紫的时候,在另一场以太网和ATM(异步传输,不是取款机哦)的大战中,以太网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以太网大行其道,其中又以IP最为强势,导致今天很多业务侧都IP化了,不能不说以太网太牛X了。

问题:SDH大红人一个,以太网是另一个大红人,那他们能否合作一下呢?

结果:两者一拍即合,MSTP就诞生了!

但在MSTP这个合资公司中股权分配是很不均匀的:SDH占股70%,以太网占股20%,另外ATM占股10%。掌权的还是SDH,内核还是TDM,TDM的一切劣势依旧存在,如刚性管道。以太网和ATM因为股权问题,都没有拿出像样的东西,只是须有其表(提供相应接口而已)。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都能上网了,带宽的需求急剧增加,电信运营商们赚钱的机会来了,但挑战也来了,以前1*155M可以供上千人打电话,现在人们在打电话时还要上网,带宽需求增长和现网资源出现了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SDH这位红人平时是如何与人(以太网、ATM)相处的:

SDH这位红人一直都是我行我素,从不与人分享公共资源,比如二环(一条光纤)批给我跑,那二环就不允许有其它车辆经过,上面就我一辆车。刚开始我这个车能拉1个客人(1个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155M),后来车吨位升级了,我能拉64个客人(64个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10G),这就是SDH环速率,目前最大是40G。

这样如果有个时间段没有人需要运送,那么我就空跑,沿途看看风景美女什么的,这时我的效率就是0,其它道路就是堵死了也和我无关。

由于比较固执,也就有很多的无奈,比如我的车能装64位客人,但现在有65位客人,对不起我只能装64人,这种低效率运作方式我们叫做刚性管道。

现在需要运送的客人(数据)越来越多,忙不过来了,有三个解决思路:

第一种:多修几条路(新建光缆),进行人员分流;缺点:成本和周期太长

第二种:升级汽车吨位(提高速率);缺点:还没研发出更大载重的车辆(电子元器件受限)

第三种:将二环(光纤)划分成多个车道(波道),多个车辆共享道路领导看后,立即批示:方案三可行,立即执行!这样波分就产生了。

WDM

波分WDM就是将多个车道(波道)的车辆(信号)放到同一条道路(光纤)中进行传送,这里又根据车道间隔大小分为两类:车道间隔为20nm的,为稀疏波分,又称粗波分(CWDM);车道间隔0.2nm—1.2nm的,为密集波分(DWDM)。

这样带宽就成倍增加了,暂时解决了带宽不足的问题。WDM得到

重用后,各地纷纷采用,现在不仅在城市主干道里使用WDM(城域波分),还在跨市、跨省道路上使用WDM(长途波分)。

它的工作方式是各种类型的货物或乘客(业务信号)都被装载到一辆辆汽车中,汽车按照预先分配的车道(波道)行驶,中间汽车需要加油我们还设置了加油站(光放站OLA),司乘人员需要吃饭休息补充体力,我们为他们设置临时休息区(中继站——长距离传输中补偿光衰、色散,消除信号变形、噪声等),当然我们还是离不开交警系统的支持(光监控OSC或电监控ESC)。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车道(波道)数也由刚开始的16或32一下子扩充到40、80、160,目前施工水平(制造工艺)已经突破200个车道(波道)数,但我们的管理水平却是很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管理信息传递不畅(OAM缺乏):WDM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带宽不足问题,并没有考虑到带宽提高后的管理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车辆多了,如何做到对每一辆车的状态了如指掌,交警(OSC)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几位SDH的司乘人员小声议论:我们SDH系统,都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每一辆车上都有司机和售票员(SOH段开销、POH 通道开销、AU PTR管理单元指针),分工明确,还有实时视频监控(在线监测),公司能了解到每一辆车的实时运行状况,WDM的管理太差劲了。

2、调度不够灵活:WDM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一个严重缺陷,比如一个货物从西安运到北京,预先分配的车道是10车道(第10波),那么从西安到北京全程都是第10车道,不能更改,除非经过了好几个高速段(光再生段),比如西安-郑州-北京,那么在郑州可以有一次更换车道的机会,而且这种更换车道的代价是为这次行为专门修一条小路(布放光纤)。以前SDH遇到类似情况时就在郑州修一个大的调度中心,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3、容易堵死(保护不完善):在城市主干道或省际高速上,为了提高

效率,在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到与普通道路的区别,只设置了几个很少的出口,其它地方则是全封闭的,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旦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乘客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业务中断)。而SDH系统,司机一看到前面堵车,马上就抄小路窜了,可能会有几个乘客不能在目的地下车(少量业务中断),但绝大部分乘客都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究其原因是有大量可用迂回路由,再加上灵活的调度(司机就可决定)。

交通运输局(ITU-T)看到了问题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1、为所有上路车辆增加监控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管理员——增加OAM 开销

2、在交通枢纽节点增设调度枢纽——增加业务调度,分为车道间调度(光层调度)和货物或乘客间调度(电层调度)

3、依托调度枢纽,在道路上预留一部分车道或一部分车辆,为所有车辆提供完善的保障——完善保护机制

SDH说道:这是什么改革,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只是容量没你大而已。

WDM回应道:我的容量确实比你大,但在管理这方面确实没你做得好。

SDH和WDM决定合作,两者优势互补于是OTN诞生了。

OTN

OTN是在WDM的基础上融合了SDH的一些优点,如丰富的OAM开销、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的保护方式等。

OTN对业务的调度分为:光层调度和电层调度。光层调度可以理解为WDM的范畴,电层调度可以理解为SDH的范畴。所以简单的说:OTN=WDM+SDH。但OTN的电层调度工作方式与SDH还是有些不同的。

回顾一下SDH的特点:

1、统一发车频率,1秒发车8000次,制度规定无法更改(沿袭PDH制度)。

2、通过研发更大吨位的车辆来提高容量,高容量的车一般是由4辆低一个容量级别的车拼接而成,所以不同容量的车结构是不一样的。

OTN电层调度工作特点:

1、所有车辆大小、规格、容量均统一;

2、根据需求提高发车频率;

优点:

1、无需不断研发更大容量的车,降低开发成本;

2、统一结构,便于管理;

3、跨区域运输方便(不同厂家互通方便);

4、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发车频率无限提高容量,实现方式简单明了;

现在的SDH只相当于OTN掌门下的一个堂主而已,那么另一位红人以太网它现在发展的如何呢?

话说当年以太网和ATM就像华山派,以剑术精妙独步武林,在武林中有较高的声望。但在华山派中又分为以剑为主以气为辅的剑宗和以气为主以剑为辅的气宗,以太网就像剑宗,ATM就像气宗。

以太网以简单著称,因容易上手引来众多门徒;ATM因其内功心法太过高深,修炼之人寥寥无几。在最后的斗争中以太网获得大胜,这与小说中的情节并不相符,实在令人费解。

以太网为如何将本门派再发扬光大而苦恼,同时ATM也在为有如此高深的武功却没人赏识而郁闷。ATM想借以太网来提高自己的影响,以太网想借ATM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两位昔日的对手一拍即合,经过数月秘密商讨并在一年之后,两人共同发布了一本新的武功秘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这部武功秘笈后来被改编为多个版本,是其它武功的重要基础。

核心对比:

ATM VPI虚路径标识符Virtual Path Identifier VCI虚通道标识

符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

MPLS TUNNEL隧道 VC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以太网的声势越来越大,现在又有MPLS助阵,逐渐有了可以和SDH抗衡的实力,所以才有了SDH与以太网的初步融合——MSTP。但MSTP因为股权问题,还是SDH当主角,以太网、ATM只能是配角,所以以太网并不高兴,他要寻找新的出路。

为了对抗SDH,以太网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首先将末端IP化(业务侧IP化)。IP可以作为SDH的货物,通过SDH进行传输,但问题随即出现了:SDH开发之初就对货物有严格的外形要求,必须是“块状结构”,而且大小也是标准的,每一个座位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这样运输的效率最高。后来IP这种长相奇特(格式不同)的货物越来越多,就算是专门开发出了MSTP(MSTP就是在SDH车辆上给IP和ATM留了几个专座而已),IP还是不能被很好的运输。究其原因IP是以太网门下的得意弟子,而以太网就是以简单、无拘无束、尽力而为等特点为其创派宗旨,所以IP也就有此特性,有的小巧,有的肥大(IP帧长可变)。如果SDH/MSTP中的IP较少,问题并不大;如果IP占到一半以上,那么车辆的改造成本就太大了。【MSTP:如果分组业务低于50%,仍有成本优势】

现在的问题是IP货物越来越多,以太网想成立自己的运输公司,而且要自己说了算,不想再受制于SDH了;同时SDH也在想,能不能将车厢分成二层,一层给原来的业务,一层专门留给IP,这样就可以兼顾了。

MSTP+(Hybrid MSTP)

先说SDH阵营,由于先前MSTP成立时股权分配不均,有很多遗留问题,导致现在以太网很不满意,现在SDH集团研究后推出MSTP+(也叫Hybrid MSTP),50/50股权分配,车辆变成两层,两层分开管理和调度,两套调度体系(双内核交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补偿措施。IP-RAN和PTN

再说以太网阵营,由于自由散漫惯了,现在出现了两种分歧:

一种认为我们自己成立的运输公司不能让SDH的客户(TDM业务)

上车,如果一定要进来,必须改头换面——伪装(仿真),同时我们没有时间上的保证(无时间同步),我们纯粹为以太网服务,我们的运输公司叫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相对于传统的SDH传送网,IP RAN是基于IP的传送网)。

一种认为我们应该吸收一些SDH的客户,毕竟SDH经营了这么多年,它的客户还是很多的(还有很多TDM业务需求),但是进来也要改头换面——伪装(仿真),然后才能在我们的帮派里活动,出去后再去掉伪装还原成自己原来的模样活动,我们的运输公司叫PTN。

无论哪种方式,伪装——易容术是少不了的,随后就开发了PWE3易容术。

在PTN公司中又分成两大派:一派是融合了MPLS、易容术PWE3和MSTP的产物——MPLS-TP派;一派是融合了QinQ和MSTP的产物——PBT派。对于MPLS-TP派支持者众多,有华为、中兴、烽火、阿朗、爱立信等重量级明星;对于PBT派支持者仅有北电网络,显得人单势孤。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PTN绝大部分是MPLS-TP派。

随着他们相互学习,现在的IP-RAN和PTN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IP-RAN的优势是三层无连接服务,但PTN现在也可以实现了;以前PTN为了传输SDH的TDM业务,专门开发了时钟同步系统叫做1588系统,现在使用的是V2版本,V3版本正在试验中,现在IP-RAN也支持这一系统了。

MSTP+(Hybrid MSTP)可以看做是SDH向以太网的妥协方案,不得已而为之。IP-RAN和PTN现在已趋于一致,差别不大了,它们可以看做是向SDH发起的全面挑战,现在看来是胜利了。

SDH、MSTP、WDM、PTN、OTN与ASON那些事儿

基于SDH的MSTP对传统的SDH进行了改进。除了有标准SDH传送节点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TDM业务、ATM业务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传送等功能。MSTP的出现解决了传统SDH技术难以有效处理数据传送的要求,但是MSTP的内核仍然是电路交换,面对电信业务ALL IP 化,虽然还有很长的生存空间但最终会被PTN逐渐取代。

ASON是在传输中融合了交换技术的新型传输网络。具体实现是在原传送网络的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之外,引入控制平面,形成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相互间的交互。由于ASON网络结构中引入了控制平面,使ASON具有以下特点:支持快速的业务配置;支持流量工程,允许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采用专门的控制平面协议,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传送技术;具有强大的保护功能;根据实时的传送网络状态实现恢复功能;支持多厂家环境下的连接控制;可引入新的补充业务(例如封闭用户组和虚拟专用网);减少运营商开发和维护支持新技术的运行支撑系统软件的需求等。

总的来说ASON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由用户实现连接的建立、修改和删除;二是完善的网络生存技术。光网络的控制平面的关键技术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由MPLS扩展而来,它对MPLS的标签及LSP(标签交换路径)建立机制进行了扩展,从而产生了通用的标签及通用LSP(GLSP)。GMPLS除了支持具有分组交换能力的接口,还支持具有时分、空分以及波长交换能力的接口。也就是说ASON的传送面可以是SDH、MSTP、WDM、OTN、PTN。因此简单的说MSTP可以做为ASON的一种传送面技术。另外在网络应用层次方面MSTP多应用于城域网,而ASON的应用范围广一些且网络层次高一些。

从技术的成熟度来讲,MSTP技术在04年就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了,基本上05年后MSTP就没有更大的突破,各厂商对城域的传送/承载技术已经转向PTN。而目前只有基于SDH和OTN的ASON比较成熟,基

于ROADM、OBS的ASON还不完全成熟,GMPLS协议族也在不断发展,不同厂商的ASON网络互通,以及ASON与传统数据网络、传统传输网络的互通,跨运营商之间的互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传统的传输网只有传送面(不确切的可以理解为传输设备)和管理面(不确切的可以理解为网管),ASON与传统的传输网最大的区别就是引入了控制面(主要是GMPLS协议族,包括路由、信令、控制等协议)使传输网络具备了以前数据网络的智能特性:如自动发现网络拓扑、智能实现端到端业务的配置、业务的SLA、网络流量均衡、不同保护级别的业务的相互转换、路径恢复功能。

ASON对传送面的技术本身没有特别的要求SDH、MSTP、DWDM、OTN、PTN都可以做为ASON的传送面。

因此,非传输专业可以近似的认为:ASON=传送网+控制面(GMPLS协议)。传送网包括SDH、MSTP、DWDM、OTN、PTN,具体实现ASON功能网元可以通过在传统传输设备上移植智能控制软件模块,并利用设备提供的物理链路通道完成各网元之间协议的互通,就实现了ASON网络。

支持ASON智能协议的MSTP设备组成的网络如果不使用智能协议,就可以当做MSTP网络,如果使用了智能协议那就是ASON网络。

传送平面为WDM或者OTN的智能交换网络也叫做WSON。

广域网技术简介

广域网传输技术简介 目录 第一章常用的广域网技术 1.1. ATM技术介绍 1.1.1. AT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1.1. 2. ATM的传输方式 1.1.3. ATM技术的主要参数 1.2. CPOS技术介绍 1.2.1. SDH的帧结构 1.2.2. CPOS技术的主要术语 1.2.3. E1向STM-1的复用 1.2.4. CPOS的E1通道编号计算 1.3. E1/CE1技术介绍 1.4. 同步串口2M/SDH介绍 1.5. MSTP技术介绍 第二章广域网常用板卡 2.1. ATM板卡介绍 2.2. CPOS板卡介绍 2.3. CE1/E1板卡介绍 2.4. 2M串口板卡介绍 2.5. MSTP板卡介绍 第三章广域网应用环境 3.1. ATM技术 3.2. CPOS/STM-1技术 3.3. E1/CE1技术 3.4. 同步串口2M/SDH技术 3.5. MSTP广域网技术 3.6. 广域网技术主要优缺点 3.7. 广域网技术兼容性 第四章广域网配置案例 4.1. 广域网技术配置案例-ATM 4.1.1. 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 ATM配置4.1.2. 二级分行和网点 ATM配置 4.2. 广域网技术配置案例-CPOS 4.2.1. 二级分行和网点 CPOS配置4.3. 广域网技术配置案例-E1 4.4. 广域网技术配置案例-2M/SDH 4. 5. 广域网技术配置案例-MSTP 第五章广域网排错

5.1. 常用排错命令 5.1.1. show interface 5.1.2. show atmilmi 5.1.3. show atmvc 5.1.4. show controller e1 5.1.5. show controller e1输出分析 5.2. Serial线路排错方法 5.3. 环回测试 常用的广域网技术 最近几年企业常用的广域网技术有: ATM技术 CPOS/STM-1技术 E1/CE1技术 同步串口2M SDH MSTP广域网技术 以下章节将分别针对这五种广域网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简要介绍。ATM技术介绍 AT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分组交换WAN技术-ATM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方式

目前以太网接入方式主要有3种:固定IP,DHCP,PPPOE,而PPPOE+VLAN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方式。 1、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宽带接入网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管理 掌握用户的信息,在用户进行通信时对用户进行认证、授权,使合法用户方便快捷地接入网中,杜绝非法用户接入,防止非法用户占用网络资源。 (2)安全管理 合法用户在通信时要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隔离带有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包,对于主要的网络设备防止其受到攻击而造成网络瘫痪。由于用户终端是以普通网卡与网络设备相连,在通信时会发送一些广播地址的帧(如ARP,DHCP消息等),而这些消息会携带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用户的MAC地址),如不隔离这些消息让其他用户接收到,容易发生MAC/IP地址的仿冒,影响合法用户上网。对于运营商来说,保护其系统设备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是十分重要的。 (3)业务管理 需要为保证QoS提供一定的手段。为了保证业务的QoS,网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带宽控制能力,例如保证用户的最低接入速率,限制用户的最高接入速率等。 (4)计费管理 接入网要能够对用户进行灵活的计费,根据用户类别、使用时长、用户流量等数据进行计费。 2、固定IP,DHCP,PPPOE 3种宽带接入方式的比较 2.1用户管理和开销方面 固定IP方式:对IP地址管理不易,用户恶意更改或者尝试自行设置自己的IP地址,都会造成管理上的麻烦,增加运营商的额外开销。 DHCP方式:一方面DHCP存在较多的广播开销,对于用户量较多的城域网会造成网络运行效率下降和配置困难;另一方面,仍然无法解决用户自行配置IP地址的问题。

有线传输之传送网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传送网可分成电路层、通道层和(传输媒质)层三个子层。 2.SDH帧结构中的更高阶同步传送模块由基本模块信号STM一1的(N倍)组成。 3.SDH帧结构可分成(段开销)、STM-N净负荷和管理单元指针三个基本区域。 4.SDH帧结构中的段开销是指为保证信息正常、灵活、有效地传送所必须附加的(字节),主要用于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及指配。 5.SDH帧结构中的信息净负荷指的是可真正用于电信业务的(比特)。 6.SDH帧结构中设置了两种开销,分别是段开销和(通道)开销。 7.在SDH网络基本传送模块STM一1中,El和E2字节用于提供(公务联络)语声通路。 8.在SDH网络基本传送模块STM一1中,K1和K2字节用作(APS)指令。 9.在SDH网络基本传送模块STM一1中M1字节用来传送BIP-N×24所检出的(差错块)个数。 10.SDH的通用复用映射结构中,具有一定频差的各种支路的业务信号要想复用进STM 一N帧,都要经历映射、(定位校准)和复用三个步骤。 11.SDH基本单元中的虚容器是用来支持SDH(通道层)连接的信息结构。 12.SDH网络基本单元中的支路单元是一种提供低阶通道层和(高阶)通道层之问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 13.SDH网络基本单元中的管理单元是提供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

14.在SDH网络中,映射是一种在SDH网络边界处,把支路信号适配装入相应(虚容器)的过程。 15.SDH网络中的分插复用器是利用(时隙交换)实现宽带管理。 16、步数字体系是一个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17、SDH是一个将(复接)、线路传输、交叉连接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的,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18、SDH帧结构由段开销、(管理单元指针)和信息净负荷三部分组成。 19、SDH帧结构由段开销、管理单元指针和(信息净负荷)三部分组成。 20、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息帧结构。 21、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息帧结构)。 22、SDH传输网STM-64信号的标准速率为(9953280)kbit/s。帧周期为125微秒。 23、SDH传输网STM-16信号的帧周期为(125微秒)。 24、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虚容器)是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容器加上通道开销构成的。 25、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虚容器是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容器加上通道开销构成的 26、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虚容器是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容器加上(通道开销)构成的

广域网综合技术实验报告

广域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广域网技术综合实验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2) 2.设计的内容 (2) 2.1拓扑图 (2)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总结 (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4) 3.1.1基本配置 (4) 3.1.2 DHCP的配置 (7)

3.1.3配置路由协议 (8) 3.1.4 帧中继配置 (9) 3.1.5 PPP的配置(chap) (11) 3.1.6 ACL的配置 (11) 3.1.7 NAT配置 (12) 3.1.8验证 (1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5)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5) 4.教师评语 (15) 5.成绩 (15)

1.概述 1.1目的 通过一个完整的广域网技术综合打实验,促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WAN广域网连接,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搭建整体网络的一个完整流程,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广域网上设备的常用配置:实现PPP配置、帧中继封装、ACL访问控制列表设置、NAT网络地址转换、DHCP动态地址分配等协议,巩固所学广域网技术,并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DHCP及其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2)PPP的配置与验证 (3)帧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4)RIP的配置与验证 (5)标准ACL的配置与验证 (6)NAT的配置、地址映射与验证 2.设计的内容 2.1拓扑图 注:下图的拓扑图为某企业的网络规划图,包含有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组要由接入R1及电信ISP组成,汇聚层主要由总部R2及分支R3组成,接入层由S1、S2、S3、S4交换机组成。在接入层R1上通过配置ACL及NAT保护内网的安全。 图2-1

浅谈本地传输网优化

浅谈本地传输网优化 目前,单一业务经营的竝企业朝着全业务经营的方向发展,这势必要求电信运营环境朝着竞争规范化、服务质量化、业务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式下;电信网经对传输网特别是城域内的传输网相对以往有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未来电信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显得非常必要。传输网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发挥设备的功用;也有利于网络的扩容、升级以及网络的演进。同时通过对各种业务开通的保证,便于各种新业务接入。通过优化使传输网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继续整合现有各方面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网络结构建设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生产更高效、设备环境更合理、扩容升级更平滑。 1、传输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可靠性偏差 个别网络结构安全性差,结构合理性需提高;骨干设备尤其是中心局房设备关键板件存在不安全隐患;电路运行负荷分担不均衡,个别设备业务过于集中;同步链路的传送主备用链路规划欠合理,存在过长同步链路,造成同步质量欠佳;光缆线路仍存在大的故障点,如

存在关键节点单路由引入、较长链状结构等。 2)可控性偏低 由于分期建设和设备招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厂家相互对接的情况,虽不影响电路的开通,但在电路调度、运行维护的可控性方而存在不足,并影响到了数据等新业务的接入,即设备环境欠佳。网管系统的ECC网络欠规划,使网管信息传送、开销字节的传送解读等速度欠佳,造成管理的时效性低。对电路的通道规划缺乏对电路等级的分级管理考虑,实现SLA的电信服务较为困难。 3)高效性偏低 网络通道利用率偏低,特别是综合业务运萱直存在不同业务网的不同传输网时,通道大量闲置;因前期设备性能的局限造成的对新业务接入能力的不足,也是通道利用不高的原因;通道使用缺少整体规划或在整体规划下由于电路的紧急开通,而造成的电路运行混乱,致使电路调配H益复杂、局端上下电路难度增加、交叉矩阵浪费严重且使用不均衡、电路运行的清晰度低;线路纤芯的规划分配不合理,限制了设备组 网的灵活性,存在大范围纤芯迂回的现象;管理不到位,纤芯使用混乱。 4)扩展性偏差

市SDH传输网规划 优化 设计

X 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XX市SDH传输网规划设计 入学年月: 所学专业: 学员证号: 学员姓名: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 总站/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原理 (3) 1、SDH的基本概念 (3) 2、SDH的帧结构 (5) 3、SDH的复用映射结构 (7) 4、SDH的传输网及网络单元 (8) 二、XX市SDH传输网络现状 (9) 1、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9)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 (10) 三、XX市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1) 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11) 2、设备选型 (11) 3、局间中继电路分配 (11)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12)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的设计 (14)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14) 2、XX市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 (18) 五、SDH网同步的设计 (18) 1、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18) 2、XX市SDH网同步的设计...................... ... (20) 六、方案论证、评估 (20) 一、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原理 1、SDH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SDH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现ITU-T)于1988年接受了SONET 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SDH不仅适合于点对点传输,而且适合于多点之间的网络传输。 (2)SDH传输网的特点 SDH技术同传统的PDH技术相比,有下面几个明显的优点: a:统一的比特率: 在PDH中,世界上存在着欧洲、北美及日本三种体系的速率等级。而SDH 中实现了统一的比特率。此外还规定了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因此为不同厂家设备间互联提供了可能。

本地传输网优化的规划设计思路

本地传输网优化的规划设计思路 程万品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院) 摘要:本文对本地传输网的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并以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大要素对本地传输网的优化内容进行探讨,并就部分细节问题具体展开。 关键词:网络、传输、线路 一、引言 运营商近几年通对本地传输网的大力建设,本地传输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但因工程建设周期、设计衔接、建设衔接、建设难度及建设遗留问题等原因,现各运营商的本地传输网在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2G/3G/4G移动业务及宽带/专线等多业务需求的增长,通过优化使传输网络尽可能达到结构清晰、提高网络利用率、提高网络安全性、提高网络拓展性、节约建设成本等目的。 二、网络现状分析 传输规划设计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对熟悉网络现状资源、分析传输网存在的问题、拟定传输网发展方向及目标、展开网络优化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地传输网进行分析: 2.1 网络高效性 高效性是网络生产电路的效益,如通道规划安排产出的通路应是高产出、高效率的,使网络的投资成本得到充分的发挥,并降低运营成本。 网络通道利用率偏低的原因:综合业务接入不同传输网,通道大量闲置;老旧设备性能对新业务接入能力的不足,通道利用率低;通道使用缺少整体规划(或由于电路的紧急开通),而造成的电路运行混乱,致使电路调配日益复杂、局端上下电路难度增加、交叉矩阵浪费严重且使用不均衡、电路运行的清晰度低;光缆规划建设及纤芯使用的合理性,限制了设备组网的灵活性,存在大范围纤芯迂回的现象;管理不到位,纤芯使用混乱。 2.2 网络安全性 安全性指保证网络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网络运行的保护、恢复等,设备板件的保护备份等,即应有较强的对网络正常运行的保障和障碍时快速代通和尽量小影响用户的能力; 个别网络结构安全性差,结构合理性需提高;骨干设备尤其是中心局房设备关键板件存在不安全隐患;电路运行负荷分担不均衡,个别设备业务过于集中;同步链路的传送主备用链路规划欠合理,存在过长同步链路,造成同步质量欠佳;光缆线路仍存在大的故障点,如存在关键节点单路由引入、较长链状结构等。 2.3 网络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对网络应有较强的网络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电路在传输网络上的端到端调配,保证业务的即时开通、调配,使传输网成为可运营的基础网络。

本地传输网优化问题浅析

从三大要素浅谈本地传输网优化问题 张超 联通衡水分公司 摘要:本文围绕传输网的四个考量对本地传输网的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并以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大要素对本地传输网的优化内容进行探讨,并对网络拓扑、传输设备优化的部分细节问题具体展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基本业务在速率和数量上也都在飞速的膨胀,而且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各种新业务不断的出现。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自然也日趋庞大和复杂,特别是本地传输网,作为传输网络中最为繁杂和庞大的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针对目前传输网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优化使传输网络结构清晰化,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发挥设备的功用,提高网络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网络的扩容、升级以及便于各种新业务接入。 传输网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展开,都可以围绕四个考量来进行,这四个考量是指传输网络应该具备的性质或功能,包括内容就是上面提到的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扩展性。安全性指保证网络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网络运行的保护、恢复等,设备板件的保护备份等,即应有较强的对网络正常运行的保障和障碍时快速代通和尽量小影响用户的能力;可控性是指对网络应有较强的网络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电路在传输网络上的端到端调配,保证业务的即时开通、调配,使传输网成为可运营的基础网络。高效性是网络生产电路的效益,如通道规划安排产出的通路应是高产出、高效率的,使网络的投资成本得到充分的发挥,并降低运营成本。扩展性指要求网络可持续发展、应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容,使网络建设具有延续性。传输网的优化内容包括根据考量指标对其组成的三要素: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所进行的优化。本文主要结合这三个要素针对中小城市本地传输网的优化来展开浅显分析。网络结构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包括结构拓朴的优化、通路组织的优化、同步方案的优化等。 1、结构拓扑的优化 根据我国网络结构体系总体的思路,传输网结构总的是采用分层、分区、分割的概念进行规划,就是说从垂直方向分成很多独立的传输层网络,具体对某一区域的网络又可分为若干层,例如本地传输网可分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层。 核心层网络是沟通各业务网的交换局(局间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多为平均型业务)的核心节点的网络。核心层网络的核心节点通常不会很多,特别是在中小城市,根据需求情况,大多尚未设这一层。在组网保护方式上基本都是复用段保护环,在此不多做讨论。汇聚层节点的选择一般要考虑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可辐射其他节点等因素,另外更重要的是节点出入局的光缆要有不同路由;汇聚环上节点数量的调整,节点数不宜太多,以2.5G速率环而言,一般为4~6个比较合适;汇聚层可以采用2纤或4纤的复用段保护环或通道保护环。对于平均分配的业务,考虑资源利用率建议采用复用段保护环。如果是有汇聚型的业务,例如我们联通目前的业务需求,基本上是要汇聚到中心局站,那么采用2纤通道保护环和复用段保护环在网络容量方面就没有区别,而在业务配置和调度、保护倒换等方面都比复用段保护环简单和容易,特别是保护倒换比复用段更加可靠和迅速,更适合在汇聚型的业务中使用。 接入层涉及站点数量多,结构也复杂,是网络优化中工作量最大的层面。接入层网络的优化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专业技术与网络专业技术相结合产物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有以上诸多优点,因此其发展十分迅速。最近几年,无线局域网已经在企业、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无线局域网的理论基础 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按照不同的调制方式,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体的无线局域网又可分为扩频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 (1)红外线(Infrared Rays,IR)局域网 采用红外线通信方式与无线电波方式相比,可以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设备相对便宜而且简单。但由于红外线对障碍物的透射和绕射能力很差,使得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通常IR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只限制在一间房屋内。 (2)扩频(Spread Spectrum,SS)局域网 如果使用扩频技术,网络可以在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内运行。其理论依据是,通过扩频方式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的提高。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强、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强的特点。扩频技术主要分为跳频技术(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两种方式。

物联网中的几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场指的是100m 以内的通信,主要技术包括Wifi、紫蜂(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超宽带技术(?U ltra-wideband ,UWB)、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以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类型。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要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步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国也相应地制定短距离通信技术标准,特别是RFID 和NFC 在物联网、移动支付和手机识别方面的应用标准,例如主要的RFID 相关规范有欧美的EPC 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规范和ISO 18000 系列标准。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短距离通信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短距离通信产业。例如科技部、工信部联合14 部委制订的《中国RFID 发展策略白皮书》等。此外,包括诺基亚、英特尔、IBM、东芝、华为、中兴和联想等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短距离无线通信中各技术的研究中。 1、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Wi-Fi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率接入互联网。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将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会降低到只有几百kb/s,另外,Wi-Fi的信号一般不受墙壁阻隔的影响,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要小于户外。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也工作在2.4GHz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新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 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 2、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可在非常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美国FCC对UWB的规定为: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带宽。由于UWB可以利用低功耗、低复

接入网承载网传输网核心网区别与关系

网络优化,传输,交换,传输网,接入网,核心网?? 网络优化 主要功能 在现有的网络状态下,使用者经常会遇到带宽拥塞,应用性能低下,蠕虫病毒,DDoS肆虐,恶意入侵等对网络使用及资源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及困扰,网络优化功能是针对现有的防火墙、安防及入侵检测、负载均衡、频宽管理、网络防毒等设备及网络问题的补充,能够通过接入硬件及软件操作的方式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及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网络应用性能加速、安全内容管理、安全事件管理、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与优化、桌面系统管理,流量模式监控、测量、追踪、分析和管理,并提高在广域网上应用传输的性能的功能的产品。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器,应用性能加速器,网页性能加速器三大类,针对不同的需求及功能要求进行网络的优化。 网络优化设备还具有的功能,如支持的协议,网络集成功能(串接模式,旁路模式),设备监控功能(压缩数据统计,QOS,带宽管理,数据导出,应用报告,故障时不间断工作,或通过网络升级等)。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 网络优化工作流程: 1.准备

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 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分析网络存在的问题; 从用户处取得网络优化所需基本数据,如基站信息等,并仔细核对、确认、检查用户提供的上述数据是否齐全、准确; 确定网络优化所需其他数据,包括:数字地图等; 根据分析情况确定优化方案和进度,并与用户沟通。 2.网络优化 按确定的优化方案实施基站、天线、参数、邻小区等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BSC和MSC话务统计数据,观察优化效果; 通过必要的路测或室内测试,观察优化效果; 不断重复实施上面步骤,直至达到优化目标。 起草并提交网络优化工作报告。 传输 在电信业中, 传输是一种传输电学消息(连带经过媒介的辐射能现象)的行为。消息可以是一串或者一组数据单元,比如二进制数字,通常也称为帧或者块。 传输可以分为两部分: 通过传送者分派, 为了别处接受,的一种信号、消息、或者任何种类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的信号传播,例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或者经由任意媒介电话传真、例如电线、同轴电缆、微波、光纤,或者无线电频率. 在一般信息论中传输被用于表示经由信道的信息通讯的整个过程.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7617194.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铁路通信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铁路通信传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9-05-10T11:30:32.8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路阳[导读] 铁路通信是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专用网,有其特有的服务性质和安全要求。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辽电务段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铁路通信是为铁路运输服务的专用网,有其特有的服务性质和安全要求。现代化铁路发展,安全是重中之重,通信信息的畅通是保证铁路运输发展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而传输网又是各种通信业务联系的基础。这就要求铁路传输网应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需求。目前,铁路通信的传输已由原来的电缆,同轴缆时代转向光纤数字化传输,现代化的光传输系统可以支持 众多的信息服务,铁路系统的种种通信业务,也都依托于现在的光传输网。 关键词:铁路通信;传输网优化 以前我们的区域网和接入网的建设,都是根据当时通信业务的需求临时组网,可由于铁路各系统对通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刚刚开通没两年的设备有的都已满配,不具备开通新业务能力,更有的传输网由于当时工程设计等因素,使得一些站点设备交叉能力达不到目前需求,这就需要对目前网路改造优化。 一、网络传输优化 1.网络优化的目的、原则 网络优化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安全稳定性以及运行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 网络优化原则包括:保证原有网络的投资;掌握并分析现有网络的情况和业务发展趋势;采用可量化的优化方案、采用多种措施保障网络优化工程的实施。 2.网络优化涉及的参数 电力通信传输网优化涉及的主要参数有网络容量、网元配置、网管配置。 3.网络优化的概要过程 网络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优化、评估网络、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实施优化: 3.1准备优化需要做如下工作 确认网络优化的需求;初步规划网络优化的范围、对象和日期;确认参与网络优化的人员;收集网络的文档和网络的运行状况;准备网络优化工具。 3.2评估网络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目标、范围、对象、时间;确认网络优化方案的评估方法及细则;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测试;进行数据分析、评分和问题分析;发布评估总结和优化建议。 3.3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优化站点、对象等;提供各项目的优化方案,包括:运行环境优化方案;组网优化方案、业务优化方案、网络自愈与保护优化方案、网络时钟优化方案;光网络备件优化方案、网络安全管理优化方案、网络ECC通信优化方案、网络其他优化和建议方案;提供网络优化总体分析与方案;提供方案所需的验证和试验总结、确定网络优化方案;购买设备、材料、相关服务项目;确认到货的设备、材料等。 3.4实施优化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方案;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人员及工具、车辆、备件、应急方案;实施网络优化;检查、验证优化后的网络;通报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总结与跟踪网络优化项目。 二、传输网优化的具体手段 1.促进运行设备的优化 传输网通常情况下是由传输设备同光缆传输网构成,以传输设备为核心,其质量的好坏与整个传输网络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联系。所以,运行设备的优化当之无愧是传输网优化的重点。在软件系统方面,升级155/622H设备以及2500+设备的主控单板软件,采用一直的版本,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警告与性能问题,进一步加强业务配置及数据配置的规范。在硬件系统方面增设中心机房2500+的TPS(支路保护功能),对于关键板位要促进主备板保护,要对各个设备的防雷及接地性能展开全面的检查。在传输设备的资源配置上要向市区、城区、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等传输节点靠拢,从而促使业务在板位、通道以及支路方面能够得以满足。最后,就传输设备本身来说,在可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PDH、微波与SDH替换,这一来便有利于日常的监管、维护和业务配置,充分发挥SDH的网络保护方面的长处,进而促进传输网络业务安全可靠性的提高。 2.促进光缆线路的优化 光纤作为永久性的宽带,一切高速率光传输系统都以其为依托,且通信竞争力的提高都是以光纤为基础。光缆线为所有的光网络、传输系统提供依托,尤其是在城市规范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式之一,要对光缆线路进行直埋与假设,将会面临着多重困难。在传输网的建设中应该以光缆传送网为前提。光缆线路的优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传输系统的现状,并同激战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能够有所保障,另外还要将传输网的拓展性考虑到其当中来,增强路由规划与建设的先见,从而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第二,与光缆传送网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在市区以及县城依托重要街道越环路,构建“米”型管道网络,从而促使光缆纤心在整个城区的提供、调度和调整优化。而在农村地区,则可以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延国、省、县、乡,甚至是重要的村级公路都应该规划与建设光缆传送网,进而促使数据业务以及农村基站能够进行就近引进。 三、传输网优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1.传输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昆明本地传输网络优化项目建议书

昆明本地传输网络优化项目建 议书(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X X 移动 光网络评估优化汇报 XX移动光网络评估优化汇报报告 一、背景 随着各类业务的增长和发展,促使传输网络的新建、扩容、调整不断进行。但是,目前的扩容方式都是针对业务需求而言,缺乏对整网的分析及未来业务发展的考虑。使得目前网络存在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低、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非人为因素造成)。而且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问题将越来越明显。 要打造精品光网络的关键在于网络运行稳定、资源使用最优、维护方式便捷。而网络运行稳定在于是否对现网的隐患点是否排除;资源最优在于是否对现网数据有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维护方便在于组网是否复杂,可操作性是否强; 通过分析当前传输网络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中遇到或面临的各种问题,评估当前网络的性能,找出网络的薄弱环节和可改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旨在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网络的稳定性,使网络可管理可运营,带来更多的收益。 网络评估优化围绕“提升网络安全稳定性、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网络维护效率”三大目标,通过对原有网络进行数据采集、现场检查,并对网络组网合理性、业务发展需求进行掌握和分析,通过和客户的双向沟通,良性互动,提出适合本地网络发展的优化建议。 二、现状 XX移动光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网络规模较大,其中有本地网、城域网、互联互通、局间中继、楼间中继,网络结构复杂。传输网络做为通信运营的基础支撑网,当前网络发展非常迅猛,由于业务量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传输网络的资源使用出现不均衡、端口业务配置不合理、网络自愈能力变弱。在当前网络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网络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对网络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新的把握,并进行一系列必要的网络优化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2.1 设备及组网 XX移动传输网络网上共有419套设备,68个保护子网,复用段保护和通道环保护子网共51 汇聚层:六楼OSN设备2.5G环、移动新局OPTIX 2500+设备汇聚局点。

构建学校机房100台机器的局域网

构建学校机房100台机器的局域网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已经迅速延伸至国防、科研、经济等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模式。信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则是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二、项目内容 1、校园网的建设思路 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网络应用环境,它的建设与使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选择局域网的网络技术时要体现开放式、分布式、安全可靠,维护简单的原则。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应用局域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网络应用技术。 2、校园网的建设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网络系统的总体规划、硬件的选型配置、系统管理软件的应用以及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因此在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实用与发展、建设与管理、使用与培训等关系,从而使校园网的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开展。 3、校园网的建设规划 校园网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一样,在开始建设前都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事先进行详细的工程规化与技术需求分析,它的成功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今后网络能否可靠运行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特别认真地进行系统规划。对于校园网来说,必须对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前景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很好地为校园网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需求分析 1、选择常用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主要是指硬件系统,各种网络设备之间是有着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在网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设备通过一定的形式连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组建计算机网络,最关键的是选择采用什么样的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这些选择不仅关系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而且关系到组建网络的成本。

2018企业传输网络优化服务工作总结

2018企业传输网络优化服务工作总 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瞬之间我加入公司的时间已有一月,在这段时间里各位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惬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各位同事支持和领导的督促,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每周过会,查补缺漏的同时也在互相学习 这一个月里,我深刻的认识到输出优化方案是基础,而输出完美的优化方案更是本分。而每周周一的过会时间更是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时间,由最开始的糊里糊涂,到现在自己偶尔也可以发现其他同事方案中的不足,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我所输出的方案精进不休。其中,我发现容易出错的方面为:方案名称的书写、网元端口的书写、方案中字体格式和大小。我认为,输出方案前,应先从网管上查好拓扑及端口;输出方案时,对所做每一步要谨慎细心,避免细微之处有所遗漏,尤其是自己曾经出错的地方;输出方案完成后,自己要以更加严格的态度审查输出的整个方案。

二.核查圈图,实地了解光缆走向及认识设备 第一次下站核查圈图,切身的看到机房内部布局:光纤、机柜、光缆、走线架、ODF、IODF、设备等。若整理不清楚现场光纤走向,根据圈图可在空白处画出路由图,根据现场光纤走向画出实际路由图,对比两份路由图,是否一致。将与圈图不符的地方,整理清楚,以便书写报告。根据设备机房及汇聚机房的设备上的标签可以得知设备类型,如:PTN950等。 三.金无赤足,报以更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态度。 进入公司虽然只有一个多月,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刚刚接触,但对于形成系统的计划和长远规划也已初具雏形,随着对工作的进一步熟悉,我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通过多看、多问、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职业技能。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在今后工作中,不但应努力做好自己区域的优化工作,更要不断学习,积极进步,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到出色并出彩,为这个“大家庭”,为公司贡献出一份力量。

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一、PSTN(拨号上网)PSTN提供的是一个模拟的专有通道,通道之间经由若干个电话交换机连接而成。当两个主机或路由器设备需要通过PSTN连接时,在两端的网络接入侧(即用户回路侧)必须使用 PSTN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信号的模/数、数/模转换。从OSI七层模型的角度来看,PSTN可以看成是物理层的一个简单的延伸,没有向用户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服务。而且,由于PSTN是一种电路交换的方式,所以一条通路自建立直至释放,其全部带宽仅能被通路两端的设备使用,即使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数据需要传送。因此,这种电路交换的方式不能实现对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通过PSTN进行网络互联举例下图是一个通过PSTN连接两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的例子。在这两个局域网中,各有一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均有一个串行端口与Modem相连,Modem再与PSTN相连,从而实现了这两个局域网的互连。 ISDN是这样一种网络,由IDN发展演变而成,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一系列的业务(包括话音和非话音业务),为用户提供多用途的标准接口以接入网络。通信业务的综合化是利用一条用户线就可以提供电话、传真、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 综合业务数字网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这也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名字的来历。 由于ISDN的开通范围比ADSL和LAN接入都要广泛得多,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宽带接入的用户,ISDN似乎成了惟一可以选择的高速上网的解决办法,毕竟128kbps的速度比拨号快多了;ISDN和电话一样按时间收费,所以对于某些上网时间比较少的用户(比如每月20小时以下的用户)还是要比使用ADSL便宜很多的。另外,由于ISDN线路属于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