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效度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教育科学研究设计中应该遵守的标准,也是评价研究设计乃至整个研究结果科学性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就整个研究而言,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研究必须有效才有意义,所以,教育科学研究设计要以研究的效度为前提,并作为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基本标准。

一、内部效度的概念

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并不会由于其它变量的存在受到影响,从而变得模糊不清或复杂化,那么这项研究就具有内部效度。它所涉及的问题是:

(1)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2)是否确实是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

研究设计要对可能涉及的各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消除,使与研究目标无关的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因而,研究变量之间(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和真实的,意味着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高。

二、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历史、研究被试、研究手段方法和程序、统计回归效应四方面因素。

三、内部效度的条件

研究的内部效度不会自动形成。内部效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研究设计,认真细致地选择变量,切实控制好各种变量,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确定关系,消除与研究目标无关的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上述4种方面的因素,都是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各种具体情况(例如不同的研究活动),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种类、数量、作用大小会有一定的差别,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预估、识别、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以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四、外部效度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外部效度可以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类。

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应于研究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程度与能力,或说对总体的普遍意义。要使研究结果适用于总体,就必须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使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如果研究所选样本有偏差或数量太小,不足以代表总体,其结果就难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概括。

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概括化和适应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要使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例如,自变量与因变量、研究程序、研究背景、研究时间和研究者等方面的不同),就必须特别设计研究条件与情景,保证对其它条件、情景有代表性。

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内部效度低的研究结果就谈不上对其它情景的普遍意义;可是内部效度高的研究,其结果却不一定能够一般化到其它总体和背景中去。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要发现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十分重要。一项研究的内部效度再高,如果其结果仅适应于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测量工具、特定研究程序和特定的研究条件等,那么,从获取一般知识和揭示普遍规律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意义不大。因此,研究的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在重要性上毫不逊色。

五、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研究被试方面、变量的定义和测试方面、研究手段和程序方面、实验者方面。

六、外部效度的条件

上述4方面因素,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若干方面的影响。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必须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外部效度的要求是研究能够符合客观情况,适用于更大的总体。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做好取样工作。取样工作不但包括被试的取样,而且也包括有代表性的研究背景(工作场所、学校、家庭、实验室)、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时间等的选择。取样的背景与实际情景越接近,研究结果的可用性、适用性、推广性就越强。一般来说,随机取样,提高模拟现实情景的程度,采用多种相关的研究方法,变化研究条件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获得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可应用性的重要条件。

七、统计结论效度

统计结论效度是关于研究的数据分析处理程序的效度检验,或者说,它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统计结论效度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适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它不涉及系统性偏差的来源问题,而是研究误差变异情况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例如,采用小样本的研究数据时,由于样本成份与测量数据都波动比较大,稳定性差,如果依赖统计显著性水平做出推论是不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运用功效分析(power analysis),看看一定的样本范围、变异程度和α水平上能够检验出多大的效应。这就是统计结论效度所考虑的问题。

八、影响统计效度的因素

影响统计效度的因素主要有方面:统计功效低、违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测量信度低。

九、统计结论效度的条件

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是以数据的质量作为基础的,数据质量差的研究是谈不上统计结论效度的;二是统计检验方法,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统计方法,都有其明确的统计检验条件的要求,一项研究中统计检验条件不明确或者被

违反,就会显著降低统计结论效度。

十、构思效度

研究的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转换为研究目标的恰当程度和可操作性。它涉及建立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或观察指标的理论设想)及其操作化等方面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为了使研究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研究的理论构思首先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其次对研究内容做出严格的抽象与操作性定义(如针对研究构思的特点,给予明确的操作定义)。

十、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

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研究构思方面、研究手段和程序方面、实验者的主观期望和被试者对研究的猜测。

十一、构思效度的条件

使研究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应该满足以下4个条件:

(1)理论构思要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层次分明,形成某种“构思网络”。例如,将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而自我认识进一步细分为对生理自我的认识、对心理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自我的认识。这样的理论构思,就比较严谨、完整,有层次,并且形成一种“网络”,便于理解和研究。

(2)清晰、准确的界定研究的环境条件和变量。例如,“小学五年级学生发散思维问题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对研究被试的年龄段,生理智力发展,学习、生活、社会环境等需要明确界定范围,用文字和语言两种形式完整、准确地表述研究变量。

(3)对研究变量做出准确、严格的操作定义,并选择对应、客观的观测指标。

(4)避免采用单一方法或单一指标去代表或分析多维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事物和活动,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指标,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相同的理论构思。

教育科学研究常常包含着复杂的、多维度的理论构思,如何提高研究的构思效度是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加以特别重视的问题,也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内容。

《采矿学》习题集23页word

《采矿学》习题集 (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总论 1. 《采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井田内的划分?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 何谓采煤方法? 5.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6. 简要说明《采矿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 第一篇长壁采煤工艺 第一章长壁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 解释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伪顶,直接顶,基本顶,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 2. 什么叫支承压力?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如何?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简述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的一般规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4. 试述工作面来压预报的机理和方法。 5. 简述直接顶、基本顶、底板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指标。 6. 采高、控顶距、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倾角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如何?

7. 简述长壁工作面覆岩移动的一般规律。为什么要研究裂隙带岩体的移动结构? 8. 试述压力拱结构、砌体梁结构、传递岩梁结构、悬梁结构、假塑性梁结构的异同点及适用条件。 第二章破煤、装煤原理及装备 1. 简述影响破煤的煤层物理机械性质有哪些? 2. 简述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及其适用条件? 3. 试述采煤工作面的装药结构和爆破工艺? 4. 试述截齿破煤过程?刀形齿和镐形齿的优缺点? 5. 什么是左、右螺旋滚筒?其旋转方向为什么是固定的? 6. 螺旋滚筒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装煤效果的影响如何? 7. 薄煤层采煤机有何特殊要求?为什么? 8. 刨煤机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适用条件如何? 9. 试述采煤机选型原则。影响采煤机选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煤的运输及装备 1. 简述刮板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运送煤炭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2. 简述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类型、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3.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转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哪些? 4. 试述桥式转载机的转载原理。 5. 简述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储带与伸缩原理。 6. 胶带输送机在运行中为什么会跑偏,跑偏时应如何调整,怎样防止跑偏?

(完整版)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REW和相关声学知识的介绍讲解

REW和相关声学知识的介绍 论坛里经常有朋友希望能有一些普及贴或教学贴,经常有朋友在问“怎么看频响曲线”“怎么测混响时间”“怎么调试系统”……。一些问题好回答,几句话或一个图就基本能解释清楚,有些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可能写一本书都说不好,比如系统的调试,这个牵涉到太多的知识点和内容,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买本书来看,你也会觉得很艰涩和不好理解。 上周,一个秦友发帖请教REW的问题,希望能做个REW配合3115D的教程,其实这个教程早有了,以前我写过REW配合1124的教程,也写过XTZ配合3115D的教程,也有秦友写过REW配合LFO 和3115D的教程,如果具备点基础知识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明白该怎么来利用REW调试3115D。So,这个帖子写的将不会只是REW配合调试3115D的内容,我将利用讲REW的使用来介绍些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当然,我也只是个初烧,知识和经验都很有限,缺漏错误在所难免,也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和补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来吧。 REW软件全称Room EQ Wizard,是一款免费的声学测量软件,调炮只是他功能的一小个体现,掌握了REW软件,可以说,你的声学知识已经不亚于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了,所以开篇我就陷入了彷徨,因为我的知识储备太少了,很怕写不下去,但是在帖子里答应了,只能壮起胆子写了,反正无知者无畏嘛,大家一起来学习,反正不懂也

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既然是测量,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测什么、为什么测、怎么测。 测什么?不是测频响曲线吗?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会是这样,最多再加个测瀑布图。是啊,我们大部分初烧对于声学测量或者说声学概念就是频响曲线,因为他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对于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来说光有个频响曲线是不够的,所以测什么这个问题我突然发现变得有意义起来了。 所以在接下来看我的内容前,我建议在看的烧友能视线离开屏幕想一想,我们要测些什么数据?答案越多说明你对声音和系统的认识越多,要求也越高。 介绍REW使用,那么不如我们来看看rew能测什么吧。 1、频响曲线和相位 2、失真 3、瞬态相应

测验效度概念的新发展201305

测验效度概念的新发展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在1985年《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第5版)出版之前,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效标(criterion)”。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用“效标”对测验的效度进行证明(verify)的过程,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有效(valid)解释的过程。 在1985年以后,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证据(evidence)”。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通过积累证据对测验的效度进行支持(support)的过程,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合理(reasonable)解释的过程。关于效度的这种理解,突出地体现在1999年出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第6版)中。 美国教育协会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教育测量》在业内被称为是“测量领域的《圣经》”。在2006年《教育测量》(第4版)出版以后,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变为“理由(warrant)”。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通过构造“理由系统”和“理由网络”对效度所进行的“论证(argument)”,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可接受的(plausible)解释的过程。 本文结合作者在考试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介绍了效度概念的新发展。 关键词:测验考试效度 考试是一把尺子,被用来测量应考者的能力。这把尺子本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只有达到质量标准的考试才能被应用。效度是刻画考试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考试目的。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NCME)共同制定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1][2]和美国教育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被人们称为“教育测量领域的《圣经》”的《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3][4]中,首先讨论的都是考试的效度问题。 一、效度概念的历史演变 考试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的准确性,需要靠另一把尺子来检验。这“另一把尺子”,就是“效标(criterion)”,或“标准”。在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当我们准备将一项测验(如手指速度测验或注意力测验)作为“打字员培训班”的招生考试时,我们可以对这项测验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经过一个月培训后的学员的打字速度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如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我们可以说这项测验是有效的。这时,经过一个月培训后的打字速度就是“效标”。 早期的效度研究是围绕“效标”展开的。例如,作为美国高考的《学术评估

声学基础知识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c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12.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第七章 效度

教案 课题:《第七章效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效度的意义。 2.掌握效度的类型及各种估算方法。 3.了解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效度估算的各种类型,提高测验效度的六种方法。 ?教学难点:效度估算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效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感知: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内容。 三、讲授:通过具体内容的讲授分析,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讲授主要内容如下: 一、内容效度 (一)内容效度的概念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与预定要测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可以说是测验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取样代表性程度。取样代表性是指测验题目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欲测的内容范围。因此,一个测验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测验内容范围明确,即必须明确界定所要测验的内容范围;其二是取样具有代表性,即测验题目对所有测验内容的覆盖面要大。 在理解测验的内容效度时,不要与测验的表面效度相混淆。表面效度是指从外表直观地看,测验题目与测验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表面效度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作一种效度的,但在实际测验中却是不能忽视的。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 1.逻辑分析法 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主要是指依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范围以及教学目标分

析测验内容,检查测验内容究竟在体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达到多大的程度。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实际上是在进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没有数量指标来描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测验试题的一致性程度;内容效度一般采用专家主观性评判,因而很难做到客观、准确,不同判断者的判断标准不同,可能导致批评结果的不一致。因而,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必须谨慎,而且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值也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采取定量分析手段来描述测验的内容效度,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龙巴赫法 克龙巴赫曾提出估计内容效度可以用同一教学内容范围的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测验试题,用这两套测验试题对相同的被试分别进行测验,测验之后求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大,就可推论内容效度高,若相关系数小,则说明这两套试题中至少有一套测验的内容效度比较低。 (2)评分一致性考查法 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以计算不同评分者之间评分的一致性程度,即考查评分者的信度。虽然它代表的是测验信度,但由于来自两个独立的评判者,因此符合程度越高就反映测验的内容效度也越高。 (3)前后测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先对一组被试进行前期测验,这一组被试对测验的内容知之甚少,然后对这一组被试进行有关内容的教学与训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对这一组被试进行后期测验,这样可以看出测验是否测验出课堂上进行的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二、构想效度 (一)构想效度的概念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构想效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 所谓构想,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质或变量,如智力、能力倾向、行为习惯、成就动机、人格结构等。 (二)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是:首先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建立某种心理品质的理论结构;然后根据这一理论结构提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最后用逻辑和实证的研究由果求因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节水灌溉分类及特点

节水灌溉分类及特点 PVC灌溉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节约水源,节水灌溉是指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 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 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1类.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PVC农田灌溉管的主要输水方式. 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 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 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 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 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 (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 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 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 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 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PVC灌溉管道输 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 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3.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 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种类

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种类 1.渠道防渗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 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 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目前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目前,如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不计水源工程建设投资(以下同),亩投资为100元—150元。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管道输水。但是,管道输水仅仅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而要真正做到高效用水,还应配套喷、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目前尚无力配套喷、滴灌设备的地方,对管道布设及管材承压能力等应考虑今后发展喷、滴灌的要求,以避免造成浪费。 3.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 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 (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管道式喷灌通常将输水干管固定埋设在地下,田间支管和喷

声学常识及一些基本概念

声学常识及一些基本概念 一、声音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人对声音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 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 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人耳有感知声音频率的能力,频率高的声音人们会有“高音”的感觉,频率低的声音人们会有“低音”的感觉,人耳正常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KHz。人耳耳道类似一个2-3cm的小管,由于频率共振的原因,在2000-3000Hz的范围内声音被增强,这一频率在语言中的辅音中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听清语言和交流,但人耳最先老化的频率也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认为,500Hz以下为低频,500Hz-2000Hz为中频,2000Hz以上为高频。语言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频。人耳听觉敏感性由于频率的不同有所不同,频率越低或越高时敏感度变差,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声音,中频听起来要比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响。 二、声音的频率特性 声音可以分解为若干(甚至无限多)频率分量的合成。为了测量和描述声音频率特性,人们使用频谱。频率的表示方法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是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Hz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因此被称为倍频程,而且后一个频率的频率带宽也是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在有些更为精细的要求下,将频率更细地划分,形成1/3倍频程,也就是把每个倍频程再划分成三个频带,中心频率是20、31.5、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K、1.25K、1.6K、2K、2.5K、3.15K、4K、5K、6.3K、8K、10K、12.5K、16K、20KHz等三十个频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修订稿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 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大多数农田是“靠天吃饭”,全国的农田受旱面积约4亿亩,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面临着用水短缺的制约,干旱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受害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农业又是用水大户,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率,用较少的水生产较多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效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常用的节水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微喷、渗灌)、膜下灌等技术。不同的灌溉技术,其节水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滴灌和地下灌溉方式节水效果较好;微喷次之;而地面漫灌最浪费水;喷灌则界于微喷和地面漫灌之间。 一、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工程措施防止渠道内的水发生渗漏损失,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的利用率,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差的仅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三合土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塑料薄膜防渗等。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部件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水滴均匀地降落到地面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的粮、棉、油、蔬菜及果树等作物都可以采用喷灌来进行浇灌,喷灌还可以结合喷洒农药和液肥,是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方法。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已被广泛采用。 喷灌的特点:采用喷灌技术能达到节水、增产、省工、降低劳动强度等明显效果。喷灌的节水效果显着,水的利用率可达80%;大大减少了田间渠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由于取消了田间水渠及畦埂,增加了播种面积,因此可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喷灌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如夏季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冬季或早春的喷灌作业能防止低温冻害和霜冻。此外,还可以利用喷灌水对作物叶面的冲洗作用,能消尘除害,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三、微灌:微灌技术又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是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的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准确的控制水量,把水分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微灌还可结合灌水施入可溶性的肥料溶液到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食用菌、温室大棚等蔬菜作物的生产中,应用效益十分突出。 微灌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省水。微灌系统全部由管道输水,因此损失少,灌水时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灌水量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高。(2)节能。微灌比喷灌的工作压力低、耗能少。(3)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有的还可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不会造成土壤的板结,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实现高产和稳产,提高产品质量。(4)省工、省力。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节省人工,降低成本。(5)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微灌的灌水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对粘土和沙土都适合,可以进行间隙灌溉,这样可使作物的根系经常保持合适的水分,又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 1、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滴头或滴灌管带上的小孔一滴一滴均匀慢慢地滴出来,滴在作物的根系附近进行局部灌溉,工作压力和滴头的流量小。滴灌是一种用水经济、省工、省力的灌溉方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水源的干旱山区及沙地,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滴灌可用在各种经济作物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应用效果最好。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另外由于流量较小、运行时间长,在需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中应用不方便。 2、微喷灌: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灌形式,将水从微喷头或微喷带中喷洒成微小的水滴进行灌溉的方法,既有喷灌与滴灌技术之长处,又克服了两者之弊病,兼具喷灌不易堵塞和滴灌耗水少的优点。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大,工作压力虽然和滴灌差不多,但它的流速快,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出流量大,喷洒一定面积,因此每亩的用材比滴灌少,节约了亩投资。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但微喷灌会增加空气湿度,对一些容易因空气湿度大而产生病害作物,不能使用微喷灌;在空气干燥,风力大的地区使用微喷灌因蒸发漂移损失较大,一般也不选用。 3、渗灌:渗灌是将滴头和安装滴头的末极管道埋在地表下20~30厘米的土壤中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灌水时地面水分蒸发损失小、节水效果好,设备埋在地下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水流通过渗灌管上的毛细管渗出,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

煤层按倾角分类

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 25 中(倾)斜煤层 25 ~ 45 急(倾)斜煤层> 45 按厚度分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 ~ 3.5m 厚煤层> 3.5m 稳定性分类: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水分( W )、灰分( A )、挥发分( V )和固定碳( FC )、发热量( Q )、胶质层厚度( Y )、粘结指数( Gr.l )、含矸率。 中国煤的分类。 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 A 、 B 、 C 、 D 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 2. 煤田的划分 煤田、井田的概念。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 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 K 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 井型分类。 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 、 150 、 180 、 240 、 300 、 400 、 500 万 t/a 及 5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 300 万 t/a 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45 、 60 、 90 万 t/a 。 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9 、 15 、 21 、 30 万 t/a 。 3. 井田内的再划分 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 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 4.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 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 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 5. 井田开拓中几个问题分析 上、下山开采的概念。上、下山开采在掘进方面、运输方面、排水方面通风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其优缺点。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 水平高度的概念。影响开采水平高度的主要因素。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 开采水平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阶段回风大巷。根据煤层数目和间距不同,阶段运输大巷有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及集中运输大巷。各种大巷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井筒位置确定原则。

吸声-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

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关于吸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0.4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推荐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离心玻璃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0。 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低频吸收没有高频吸收好。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的穿孔板,即使材料本身吸声性能很差,这种结构也具有吸声性能,如穿孔的石膏板、木板、金属板、甚至是狭缝砖等,它的吸声机理是亥姆霍兹共振,类似于暖水瓶,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通过窄的瓶颈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与颈部的空气及内部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作用而损失声能。亥姆霍兹共振吸收的特点是只有在某些频率上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薄膜或薄板与其他结构体形成空腔时也能吸声,如木板、金属板等,这种结构的吸声机理是薄板共振,在共振频率上,由于薄板剧烈振动而大量吸收声能。薄板共振吸收大多在低频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 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措施(冷却塔)(2007-09-04 15:20:04) 标签:家居/装修分类:设计方案近年来,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越来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出现了整治冷却塔噪声污染的呼声,妥善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冷却塔落水噪声的检测

项目划分-节水灌溉

第四师************************** (节水灌溉)项目项目划分 一、工程概况 新建滴灌面积2000亩,种植作物为树上干杏,利用已建蓄水池灌溉,共建设2个滴灌系统。 新建泵房2座,首部过滤设备为2套,施肥罐2个,阀门井6座,渗水井9座,铺设田间地埋管道10.581km,地面支管6.996km,铺设滴灌带667km。 二、项目划分依据 1、第四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 图设计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12 3 、《微灌工程施工质量评定》BTSL002-2003 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1-2012) 5、《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 6、《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633-2012) 7、《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703-2015 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 三、项目划分程序 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对第四师

**************************(节水灌溉)项目进行了共同研究,确定本工程项目划分,然后报第四师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审批。 四、项目划分原则 1、单位工程:按工程的一个总体设计本工程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 2、分部工程:按第四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设计图的微灌系统组成进行划分,本工程水源由已建扬水泵站及蓄水池供水,分部工程包括1#系统首部枢纽、2#系统首部枢纽、1#系统田间管网、1#系统田间管网、灌水器、送配电、1#系统管理房(检查井)、1#系统管理房(检查井)共八个分部。 3、单元工程划分原则 1)首部枢纽按设备组成以台、套划分为水泵、过滤器、施肥罐、控制装置、量测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单元工程。 2)田间管网按管道布置可分为地埋管和地表管。地埋管按管道试压段或范围的总长度(不宜超过1㎞)划分单元工程,地表管按干管或分干管控制的所有支、辅管划分单元工程。 3)灌水器按干管或分干管控制面积划分单元工程。 4)送配电工程可分为变压器安装、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单元工程。 5)管理房按座、检查井按干管或分干管控制面积上的总个数划分单元工程。 新疆**************公司 2015年9月19日

声学的基本概念

声学的基本概念 人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振动引起的,并通过传声媒质(如:空气、水、混凝土等弹性物质)传播进入人耳。从声源或振动源直接传入人耳的叫“直达声”,声音通过物 体反射传入人耳的叫“反射声”。 人的双耳距离大约有15~17厘米,这个距离使人耳具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声源位置的特性。比如说:声音从左方首先进入左耳,右耳听到的声音比左耳晚一些其时间差=双耳距离/声速,为0.44~0.5mS。这个时间差使听音者感觉声音来自左方。所以直达声对判别声源的位置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反射声中较早到达人耳的声波较强,这个较强的反射波称之为早期反射声,在此之后的反 射声的总和称为混响声。 人耳的听音范围是20Hz~20K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KHz的叫超声波。 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叫“波长”用λ表示 声波一秒钟传播的距离叫“波速”用c表示 声波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 f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λ=c/f 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互干涉作用。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步调一致的声源发出的声波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干涉现象。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两波叠加后幅度增加声压加强;反之,它们的相位相反,两波叠加后幅度减小声压减弱,如果两波幅度一样,将完全抵消。由于声波的干涉作用,常使空间的声场出现固定的分布,形成波峰和波谷(从频响曲线上看似梳状滤波器的效果),即:音响术语中常说的----驻波现象。 在厅堂内扩声时由于墙壁的反射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现象。如果是纯音(正弦波)信号,这种干涉现象必然会引起空间声场的很大差异,即:有的地方声波会加强、有的地方声波会减弱甚至完全抵消,成为“死点”(听不到声音)。好在语言和音乐不是正弦波而是复杂的波形,这种复杂的波形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是多个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所以有“此起彼落”“填平补齐”的效果,使干涉效应不太明显。但是!由于不同的频率信号所产生的干涉效果不同,某些频率信号加强,另一些频率信号减弱,所以常常导致房间传输特性不均匀, 这就是为什么要使用“房间均衡”的道理。 由上所述,声音为一串串稀疏稠密交替变化的波,而疏和密就是空气压强的变化,再通过人的耳膜对空气压力的反映传入大脑,从而听到声音。声波是描述声音的物理现象,常用波形表示。注意!声波具有一切“波”的性质。所以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两个:1、必须要有振动体或振动源。2、声波的传递必须依靠传播媒介。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