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成语误用举例
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

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成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疏忽或者一知半解,媒体在使用成语时经常出现错误。
以下是一些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1. 本末倒置成语本末倒置常常被误用为“本末苗头”。
实际上,本末倒置是指把事情的轻重次序弄颠倒了,与“本末苗头”没有任何关系。
媒体在报道时应该慎用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以免造成误解。
2.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或者不必要的事情,而媒体中经常将其错误使用为“画蛇添趾”。
这是因为“足”和“脚趾”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但实际上画蛇添趾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3. 昙花一现昙花一现表示现象短暂或者一时之间出现然后消失,而媒体中却经常将其误用为“瞬息万变”。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语,瞬息万变是形容事物变化迅速,没有持久性,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适用性。
4.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原本是指事情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后,及时采取行动,尽量减少今后的损失。
但是媒体中常常将其误解为“亡羊得牛”,给人的感觉是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5. 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是指航行的时候一帆风顺,媒体中却常常将其误用为“一帆风顺”。
这是因为帆与旗帜有关,而旗帜指的是事物的象征,因此容易出现误解。
总的来说,媒体在使用成语时应当更加谨慎,避免错误的使用导致误解。
只有正确理解和应用成语,才能使文章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成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疏忽或者一知半解,媒体在使用成语时经常出现错误。
以下是一些媒体中常误用的成语,需要引起关注和正视。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本末倒置”。
成语“本末倒置”是指把事情的轻重次序弄颠倒了,但在媒体中却常常被误用为“本末苗头”。
这可能是因为“苗头”与“倒置”有相似之处,导致了误解的产生。
然而,“本末倒置”和“本末苗头”这两个成语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媒体报道中应该慎用“本末倒置”,以免造成误解。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误用成语之一:“画蛇添足”。
《人民日报》总结的60条常被误用的成语第一个就犹豫了

《人民日报》总结的60条常被误用的成语,第一个就犹豫了生活中,有一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成语,在口语交流、写作等使用过程中却往往误解了它的本义。
快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人民日报总结的60个常被误用的成语,算算平时用对了多少个。
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 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 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报刊杂志常见误用成语

报刊杂志常见误用成语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近期报媒成语误用30例

近期报媒成语误用30例(1)自2014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车城花园彻底改头换面。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长春日报》2015年1月8日第1版)“改头换面”含贬义,可将“彻底改头换面”改为“焕然一新”。
(2)近日更有业界专家透露,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也就是说,“铜钱楼”这类有口皆碑的“奇葩建筑”,以后很可能不会获批建造了。
(《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第9版)“有口皆碑”是褒义词,而文章提到的“奇葩建筑”显然是要“贬”的对象,句中“有口皆碑”可改为“众矢之的”。
(3)最近因为自己动手修理房子,而我天生就不是上下其手的人,每当我修好一样东西,另外一样东西就会坏掉,百试不爽,痛定思痛,因而悟出一条修不完定律。
(《大众日报》2015年1月12日第11版)“上下其手”的传统意义是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近年受港台影响,有时也用于猥亵女性的动作。
文中表示的可能是动手实践的意思,这种改变没有依据。
(4)他问礼于老子,问琴于师襄,有学生问农事时,直言不讳自己不如老农。
(《南方日报》2015年1月31日A14版)“直言不讳”是指说话直率,没有顾忌。
多用于对他人,即给对方提意见或对工作谈看法,而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缺点一般不用这个成语,因为无需顾忌(得罪他人或他人不高兴等)。
这里可改为“坦承”(坦白地承认)。
(5)母亲执意挨家挨户送年糕。
我坚决不肯。
让我去敲平常少有往来的邻居家门,还真没那个勇气。
母亲不屈不挠,拿起包好的年糕要自己去送,我赶紧跟了过去。
(《南国都市报》2015年2月2日第29版)“不屈不挠”是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决不屈服,十分顽强,这里是指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反对的意见不加考虑,应改为“不依不饶”。
(6)后来我才明白,他每次喝酒一定是要到所有人都散了他才肯回来,有一次甚至快天亮才回!开始我还为这些事哭,跟他吵架,他起初诚心地跟我认错,保证再也不晚归,保证再也不关机不接电话之类的,我心软了原谅他,结果不出两天他又重蹈覆辙。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常见公文错误实例解析

《报刊常见文字错误解析:常见公文错误实例解析》摘要:《华成语辞》释初制作俑殉葬人比喻恶劣风气创始者,(见995年7月日人民日报济生活版样《打工仔归故里》) 这是由误而误用了成语这错误近几年报刊上曾多次出现,劳燕分飞这成语比喻义是分离分别、凯旋而归稿件常见这样用法实际上而归属赘因旋和归是思重复了凯是胜利乐歌旋是返回思如旋里(返回乡)凯旋词即奏着胜利乐歌归加而归成了蛇足、始作俑者双代管始作俑者是(从)山东济南市学(见人民日报996年5月5日者信版样《茌平双代管探》)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报刊上有所见上例将从别处学某种办法人称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词义俑古殉葬用木制或陶制偶人始作俑者是起初用俑死人殉葬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乎!其象人而用也思是孔子说始作俑者让他断子绝孙吧原因是以土偶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以致形成以活人殉葬风气《华成语辞》释初制作俑殉葬人比喻恶劣风气创始者据可知始作俑者切不可用褒义只要记住孔夫子那句切齿痛恨诅咒就不至误用了也有人反用身说己领头办了事却不得报这是极别情况下特例3、诞辰和诞生写纪念性往往用到诞辰或诞生有把诞辰、诞生两词混淆误用误用原因可能是认这两词音相近且词义相其实这两词义、结构、词性都有差别这两词词素诞都是出生思不词素是辰和生辰指日生指出生诞辰就是出生日是生日敬称词义以辰主是偏正型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云年诞辰诞生就是出生思诞和生义并列是合式动词例我们隆重庆祝了新国诞生50周年诞辰是敬词准确用法应该是某某周年诞辰用某某周年从长短上限制诞辰诞辰用某某周年面;而诞生和诞辰用法不诞生要用某某周年前面应该是诞生某某周年而不能用成某某周年诞生、首当其冲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私营缫丝厂(见995年7月日人民日报济生活版样《打工仔归故里》) 这是由误而误用了成语这错误近几年报刊上曾多次出现首当其冲是说处冲要位置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例句如欧舰东粤东首当其冲(引《清史稿》抵当敌人结束他战略进攻到了保守占领地阶段对切游击战争根据地残酷进攻到是没有疑义平原游击战争根据地将首当其冲(引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5、莘莘学子997年3月日人民日报版头条《优秀学生士兵公举东》莘莘学子们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真谛和价值莘莘学子们应当是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6、曾几何曾几何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财产(见人民日报997年3月8日各地传真版样) 例误用了曾几何类似差错各种报刊上有所见任何辞曾几何都释没多久上例包含两重错误是将没多久丢了作了相反理用远古风习二是丢了即由到现而作了相反理以是上倒溯所以完全用反了曾几何语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曾几白发忽满镜成固定词语如曾几何诸君子皆化异物而予亦颓然老矣《现代汉语词》例句是曾几何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变化都是了没多久思7、灯火阑珊晚风徐徐城市阑珊灯火尽收眼底(见人民日报997年月5日各地传真版样《我撑起片天》) 上例作者所描写是某城市入夜繁盛灯火把阑珊思用反了这差错近几年些报刊上有所见阑珊辞上列出五种含义即衰减、消沉如诗情酒兴渐阑珊;暗淡、零落如众里寻他(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灯火阑珊处;残、将尽如歌断酒阑珊、宴阑珊、梦阑珊、夜阑珊;零乱、歪斜如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南斗阑珊北斗稀;困窘、艰难如官况阑珊上列阑珊五种含义当二种所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那句就是灯火阑珊出处当然孤立地看这句似乎难以判定究竟说是灯火辉煌还是灯火零落、暗淡但是综览上列五种含义没有与繁盛相关倒是恰恰相反8、叹观止叹观止原是赞扬事物尽善尽美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公子季札鲁国欣赏音乐舞蹈当他看到舞韶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情已思是舞乐到了极以观止词赞扬所看到事物尽善尽美到无以复加地步是褒义词有人却把这成语理到了极如台湾交通混乱叹观止将叹观止当贬词用显然不妥当9、有口皆碑有口皆碑通常是用称赞人事不可用形容缺例北京商店差是有口皆碑而且是致公认事实有口皆碑早见宋代佛《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功德石碑人事受到众人异口声赞颂称口碑有口皆碑是歌功颂德褒义词例句用以批评商店态不是用错了如作者要以讽刺口吻表达对商店批评则应对有口皆碑词加上引以表示反其而用0、豆蔻年华这些女志当初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见人民日报997年3月6日济生活版样)例属误用故作者只了豆蔻年华指女子年轻候但忽略了这词所指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因而致误这故出唐代杜牧首七言绝句《赠别》诗云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明言所赠对象张是十三岁多儿雏妓诗人用二月初豆蔻花形容她是诗眼所因豆蔻是春末才开花二月初则离开花还早前人说牧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开、空穴风语出战国宋玉《风赋》臣闻师枳句巢空穴风思是有了孔穴才风比喻某种消息或流言传布是有定原因乘虚而入唐代白居易《初病风》朽株难免蠹空穴易风李善引司马彪曰门户空穴风善从但些人引用这成语常将空穴风比喻没有根据谣言这就和义相左了、炙手可热998年初国际足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主席竞选与欧洲足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这职位竞选竞争激烈报上有标题是《国际足主席职炙手可热继任人再掀波澜》这里炙手可热被当作竞争激烈(或是热门话题)思讲显然是用错了炙手可热原是手接近就感受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些人权势气焰嚣张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杨国忠气焰嚣张千万不要靠近他以免因他发怒引灾祸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父子情现代著名作沙汀《淘金记》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红人而且目空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所用相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嚣张跋扈从没有竞争激烈3 明日黄花有些人将明日黄花错写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其义是比喻事物这是都知道但有些作者不了这是故或者不了这故由以常理推测觉得应该用昨日表示才对从而致误明日黄花出苏轼重阳节所写首诗和首词他《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写道相逢不用忙归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里明日指重阳节;黄花即菊花古人多重阳节赏菊把菊花当作重阳节令花毛泽东也有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句黄花就这样与重阳紧紧系起苏轼诗和词反复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表达种迟暮不遇感喟思说己像了菊花似类似俗语所谓挑水打回头了景(井)儿了人从这名句引申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人或事物亲眼目睹这是人们日常用语和报刊用词使用频率不算低词人民日报997年月就有5用到这词但是这词却是不正确《现代汉语词》对目睹释是亲眼看到既然目睹已包含了亲眼思那么目睹前面再加上亲眼二岂不成了画蛇添足?5 问鼎不等夺魁人民日报993年5月3日四版《聂卫平问鼎国电视快棋赛》说三十日聂卫平九段以三又四分子击败马晓春九段夺得993年V杯国电视快棋赛冠军上面所说聂卫平夺取电视杯冠军与标题问鼎显然不是概念标题应改夺魁或夺冠问鼎词据《现代汉语词》释春秋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宝九鼎和轻重(见《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思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或体育比赛获得赛权等很明显问鼎即还夺取冠军或名而夺魁和夺冠即指已获得冠军或两者是根不两概念6 登高必卑很多人理成登上高处定会觉得很卑这种理似乎很有道理从高处望啊世界真我真渺是不得不卑起事实这成语是说想登上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卑并不是看不起己那卑而是指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7 全责备错误理是因追完美所以批评怪责其实责备与全是样思责;备齐全总思是对事要完美无缺8 劳燕分飞这成语比喻义是分离分别用是不会用错但它真正思却很少人懂得般会理辛劳燕子分开飞其实劳不是指勤劳、辛劳或劳累而是种鸟即伯劳鸟;出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相见9 夫唱妇随这成语也写做夫倡妇随千万别理成丈夫唱歌妻子也跟着唱成语思是丈夫说什么妻子就完全附和常用以指夫妻和睦0 认贼作父贼并不指偷、强盗而是对仇敌人蔑称比喻投靠坏人、敌人罪不容诛到底该死还是不该死?不容诛就是不能杀不该杀如这样理就搞反了成语思是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罪行形容罪恶极再做冯妇冯妇表面看是姓冯人妻子是妇女但据《孟子尽心下》所说冯妇竟然是善打虎晋国勇士成语表示人重又干起旧行业3 明日黄花这成语用以比喻事物所以容易被误写昨日黄花既然指事物似乎理所当然是昨日而不是明日事实并非如抔黄土抔是生僻指捧整词比喻极其微贱东西正是由它思让人易将误杯黄土。
报刊媒体中成语错用现象的分析

报刊媒体中成语错用现象的分析报刊媒体上总会出现成语错用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这些错误从形、义两方面进行分类,并从人们认知心理上探究错用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规范的方法,引导语言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标签:成语;媒体;错用;影响;规范报刊媒体是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刊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报刊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文化教育和语言传播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报刊中,经常会看见书面色彩浓厚的成语。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成语错用的现象。
这对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一、报刊媒体中成语错用类别的归纳在报刊上错用成语,会导致这种错用现象扩展与蔓延,这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报刊中的成语错用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成语中字形的错写。
一些新闻报道在使用成语时,容易将成语中的某个字误写成其读音、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中一些意义相近的同音字的误用频率更高。
例1 《广州城事》2008年7月15日:“在此文发出后的,7月13日晚,我看明珠930的时候,确实没有看到任何插播的广告,但在昨晚,插播广告的行为却固态复萌……”例2 《中国青年》1999年第1期《不受编辑部欢迎的人》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再者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好的题材,不仅是你一个人去采访,所以稿件的时效性就显得很重要,投寄个月后接到‘不予采纳’的通知,再改投其他报刊,岂不成了‘昨日黄花’,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了。
”例1中,“固态复萌”应为“故态复萌”。
“故态复萌”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其中“故态”指老脾气、老样子。
“故”有“原来的”“以前的”的意思。
而在误用中的“固”也有“本来、原来”的意思。
例2中的“昨日黄花”实际上是“明日黄花”。
“明日”是指重阳节后的一天,即九月初十。
“黄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缩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但大多数人按一般理解把“昨日”当成“昨天”理解为“过时”的意思,而“明日”认为是“今天的后一天,将来发生的时间”。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媒体中误用成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频率较高的成语误用导致了信息传递的混乱甚至误导读者。
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记者的语文水平不够扎实,对于成语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编辑组织不严,没有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
以下是一些媒体中常见的误用成语及其正确用法的例子:1. "页翻如刀"的正确写法应为"页翻如刀刃"。
这个成语比喻翻阅书籍时非常迅速。
2. "名列前锋"的正确应为"名列前茅"。
这个成语形容在某个方面表现出色,名列前茅。
3. "大材小用"的正确应为"大材小用"。
这个成语原本形容人才被浪费。
4. "壮士断腕"的正确应为"壮士断臂"。
这个成语比喻舍弃自己的一部分来完成某个艰巨的任务。
5. "井底之蛙"的正确应为"井底之蛙"。
这个成语形容只看到自己身边狭小环境的人,视野狭隘。
6. "如醉如痴"的正确应为"如痴如醉"。
这个成语形容人陶醉于某种事物,毫无自控能力。
7. "明目张胆"的正确应为"明目张膽"。
这个成语比喻明目张胆地进行某些违法或丢失行为。
以上只是一些媒体中常见的误用成语的例子,仅供参考。
媒体在使用成语时,应当确保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在文章中。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媒体中误用成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频率较高的成语误用导致了信息传递的混乱甚至误导读者。
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记者的语文水平不够扎实,对于成语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编辑组织不严,没有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校对和修改。
这种误用成语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媒体的专业形象,也破坏了读者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信任。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
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
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很明显,这里是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错用了,‚耸人听闻‛带贬义,而‚骇人听闻‛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要用‚耸人听闻‛。
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本市市场管理混乱,要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只能釜底抽薪,不能扬汤止沸。
例句: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人大代表呼吁过,政府部门整治过,但人们对整治结果不敢恭维,因为这种整治不过是扬汤止沸。
三、独树一臶,独占鳌头独树一臶:指自成一家,一般指在学术上。
独占鳌头: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
例句: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臶,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原职期。
在该例句中,‚独树一臶‛为‚独占鳌头‛的误用。
四、振振有词,侃侃而谈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多为褒义。
例句: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这个句子中,把感情色彩弄错了,应该用‚振振有词‛,不能用‚侃侃而谈‛。
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用这两个成语,一定要注意各自的范围,在报刊上经常见到二者的误用。
例句:我国的电器市场,厂家众多,品种繁杂,鱼龙混杂,给规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里应该用‚鱼目混珠‛,不能用‚鱼龙混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刊成语误用举例
陈林森
1. 2008年《机动车登记规定》被修订,依然没有删除上述不合法条款。
不得不说,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
(《嘉兴日报》 2012年1月19日第2版)
匪夷所思是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其含义已经包含“(让)人”,不需要再加“让人(令人)”。
2.这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节假日扎堆的慈善,透支了平时的热情,从而让慈善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生活化、平常化。
(《齐鲁晚报》2012年1月20日A2版)
相濡以沫是指处在困境中的人相互救助(多用于夫妇等亲人关系)。
慈善是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救助。
3.那时,两岸的高楼也很少,显得形影相吊。
(《天津日报》2012年2月15日第16版)
形影相吊是说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通常比喻只有一人独处。
这里的情景是“高楼很少”,还不至于只有一幢。
4.只是,要真正让“连坐”实至名归,使同饮者也成为实实在在的“监督员”,恐怕还得先解决“界定难”问题。
(《北京晨报》2012年2月18日A10版)
“实至名归”的意思是作出了实际的成就或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含褒义。
现多指所获得的荣誉与其人实际取得的成就或成绩相符,并非浪得虚名。
文中是指法规条例的规定能付诸实施,不至于沦为空谈。
并且“连坐”不是什么荣誉和好事,在句中也不含褒义。
5.事实上,哄抢这种缺德的事屡有发生,路遇不幸之事不光没人伸出援手帮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现象让人心寒。
(《北京晨报》2012年2月18日A10版)
文中指的是2012年2月10日重庆綦江一辆大货车上的货物散落一地,后遭附近村民哄抢的事件。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不光没人伸出援手帮一把,反而……”后面理应承接的是路人的哄抢行为,“雪上加霜”应改为“趁火打劫”。
6.面对今年春装上市即遇冷,而冬装销售也不愠不火的现状,长期从事女装经营的陈女士表示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三峡晚报》2012年2月22日封2版)
“不愠不火”应为“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不温不火”“不愠不火”是三个不同的成语。
“不瘟不火”指的是演员的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乃褒义词,通常用来赞扬演员的演技。
“不温不火”表示性格温和或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不愠不火”指人的态度不生气不发火,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
7.见孙本松真心喜欢武术,这人也不吝赐教,亲自示范,他就是日后成为孙本松师父的李宝岐。
(《沧州日报》2012年2月24日第7版)
“不吝赐教”是用于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这里应改为“热情指教”。
8.陈庆港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金华日报》2012年3月2日第11版)
“具体而微”的意思是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这里应说“具体细致”。
9.在家里也一样需要幽默,夫妻之间有些争执,只要稍微来点幽默,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青年报》2012年4月1日B7版)
“化腐朽为神奇”指让无用的或是平凡的事物发生惊人的变化,此处应为“化干戈为玉帛”,使战争转化为和平或重修于好。
10.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不要说批评的声音,哪怕是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都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12日第2版)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这里可改为“车载斗量”。
11.疑惑,解开一个是一个,科学知识就在书中带着文艺、幽默气息的科普文章中潜移默化地蔓延开。
(《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11日第9版)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某种影响而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修饰“蔓延”不当。
蔓延,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向周围扩散;也可以指还没有结束,还要进一步发展。
12.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从顶层设计高度着手,攻艰克难,才能让更多的人都能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
(《民生周刊》2012年第14期)
“攻jiān克难”是新成语,近年来在领导讲话和主流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一般写作“攻坚克难”。
13.胡适的资本主义建国观,跟陈独秀的社会主义建国观,南辕北辙,迥然不同。
(《湖北日报》2012年4月21日第7版)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这里可改为“泾渭分明”。
14.婚姻意味着责任,岁月这把双刃剑不论是对明星还是对普通人,都不留情面。
(《三秦都市报》2012年4月22日A10版)
比喻不伦,文章说的是岁月无情,只有一面,用“双刃剑”的比喻不当。
15.而且,这些器物的线条流畅、优美、雅致,久看它们,潜滋暗长中,你有时会忽略它们的外形,而能真切感受到它们的结构、骨架的组合,和一种气韵在空气中流动。
(《深圳晚报》2012年4月22日A26版)
“潜滋暗长”是动词,此处误作名词。
“潜滋暗长中”可改为“潜意识里”。
16.提到《乌龙山剿匪记》读者都不会陌生,讲的是解放初期,湘西匪患严重,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剿匪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映后,因为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成为了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之剧。
(《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24日第2版)
万人空巷的含义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文中把“万人空巷”曲解了,以为是街上空空,所有人都窝在家里(看电视剧),用来形容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很受欢迎。
17.抵达诊所尚未把脉,他忽然说有个不谙中文的法国病人在针灸,要我帮忙翻译,只好硬着头皮野人献曝。
(《文汇报》2012年4月28日第7版)
野人献曝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是用于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这里不是用在向人提建议。
18.新村绿树交相辉映,农庄碧水相依相偎,国道旁圩镇展新风貌,路畅通迎八方来客。
(《赣南日报》2012年5月3日A6版)
交相辉映形容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这里应为“互相掩映”。
19.我们以为老外婆像一棵落光叶的苍凉老树,需要我们盈足的爱,而树越老越拼命冠盖如云,愿意给鸟儿作天堂,给人们遮阳的阴凉……(《每日新报》2012年5月4日D7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解释“冠盖如云”:冠盖:古代官员、士绅的冠服和车盖,也用作官员、士绅的代称。
如云:好像云雾集聚。
旧时形容官员很多,也形容官员、士绅集会的盛况。
类似的成语还有“冠盖相望”“冠盖相属”。
上文把这个成语当成描写枝叶繁茂的树冠长得很茂盛、像天上的云团一样覆盖在上面,是望文生义了。
20.千百年来,种田佬闻鸡起舞,胼胝手足,脸朝黄土,背负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的是牛马力,却常常吃的是“猪狗食”,甚而至于无食果腹。
(《常州日报》2012年5月19日B3版)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多用来赞扬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近义成语有“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不是单纯地描写起早贪黑地干活。
21.为此,魂牵梦萦的红豆杉林,总理当年与村民握手言欢的激动场景如历眼前。
(《九江日报》2012年5月31日A7版)
握手言欢意思是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
多形容以前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总理看望群众,不存在曾经发生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