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实验区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与鹿特丹港的比较【开题报告】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保税货物融资政策研究

NAND 收稿日期:2013-10-15作者简介:李鹏飞(1977-),男,江西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及供应链、国际贸易,保税贸易及自由贸易。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保税货物融资政策研究李鹏飞(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经发局,浙江宁波315832)摘要:结合梅山保税港区发展优势,给出了梅山发展保税货物融资的路径选择,并归纳了仓单质押业务模式,有利于保税货物融资政策的拓展。
关键词:保税货物;融资;仓单质押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3)12-0092-02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退潮及受欧美金融危机等影响,进出口企业竞争激烈,融资困难,为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功能,促进保税贸易、物流功能的集聚和金融功能的发展,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保税货物融资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
一、相关概念分析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保税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可分为仓储类保税货物和加工贸易保税货物。
保税货物融资是指银行以申请人所拥有的在海关监管下的保税货物为质押或抵押对象,以流动资金贷款、承兑汇票、国际贸易融资等形式发放的、用于满足授信申请人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分类较为复杂,一般有保税货物为主体的保税货物抵押和以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为标的物而设定的权利质押。
在实际中,主要是仓储类保税货物的仓单质押和加工贸易类保税货物的抵押。
二、国内保税货物融资发展现状(一)国内保税仓储货物抵质押融资试点一是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推出保税仓储货物抵押融资,明确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允许企业在提供有效担保的前提下,经主管海关批准,企业可以将其处于区内的保税仓储货物进行抵押融资。
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由在特殊监管区内拥有保税仓储货物的企业向海关提出贷款抵押申请,经海关审核批准后,申请企业以保税仓储货物向境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办理实物贷款抵押,同时必须向海关提供与货物应缴税款等值的保证金或保函进行担保。
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宁波外贸的影响研究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宁波外贸的影响研究①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雅戈尔商学院 滕紫娜摘 要: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加快实施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宁波对外贸易发展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契机。
本文简要概述了目前宁波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分析宁波外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自贸区建设对宁波外贸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梅山岛 自由贸易区(FTZ) 宁波外贸 影响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206-02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下滑,遭遇技术性及绿色贸易壁垒增多,外贸结构不合理,环境、经营成本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并影响着我国经济稳步与快速的发展。
宁波作为我国14个率先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城市,外贸的依存度很高。
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极大地打击了本地区外贸企业的发展,大量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当地政府努力搭建平台、开拓新的渠道,为企业排忧解难。
宁波梅山岛自由贸易区(FTZ)的建设作为政府推进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对宁波外贸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宁波梅山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1.1 自由贸易区(FTZ)定义所谓自由贸易区,在本质上存在着两个很大差异的概念:FTA 和FTZ, FTZ(Free Trade Zone)是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常视为关境之外。
其特点是一个关境内的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地区)的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且对境外入区货物的关税实施免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
目前在许多国家境内单独建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都属于这种类型。
宁波梅山保税区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2)-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我国保税区理论概述 (4)二、宁波梅山保税区发展现状分析 (4)(一)宁波保税区简介 (4)(二)宁波保税区发展现状 (4)1.中转业务发展现状 (4)2. 出口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5)3. 国际采购业务发展现状 (5)三、宁波保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5)四、解决宁波保税区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6)(一)加快推进宁波保税区港口转型 (6)(二)加强物流战略管理 (6)(三)充分发挥临港工业的优势 (6)(四)大力发展临港国际贸易 (7)五、结语 (7)参考文献: (7)宁波梅山保税区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亟待新的增长点以引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和双方利益交织也迫切需要一个具备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等功能,且货物能自由、高效流通的区域,以减少生产和贸易成本。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保税港区应运而生。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于2008年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继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
宁波梅山保税港近几年在中转业务、出口加工贸易以及国际采购业务中发展都比较好。
本文以宁波梅山保税区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宁波梅山保税区;现状;发展策略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hina's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oint to the urgent need for new growth engin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foreign trade and the deepening of mutual interest intertwined also an urgent need for a have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ternational transit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the goods are free, efficient circulation are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this context, China's bonded port area came into being. Ningbo Meishan Bonded Port on February 24, 2008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becoming the Yangshan, Tianjin Dongjiang, Dalian Dayao Bay, Hainan Yangpu Bonded Port fifth of China. Ningbo Meishan Bonded Port in the transit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export processing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sourcing business better.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ishan Bonded-based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to propos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Keywords: Ningbo Meishan Bonded;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y宁波梅山保税区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一、我国保税区理论概述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关于港口城市的对比研究——以宁波鹿、特丹为例

二.鹿特丹港
世界第一大港。位于北纬51°55′
2. 气候条件:宁波港水域历来不冻,终年通航。 3. 水文条件:波浪较小,无需建防波堤。 4. 航道水深: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30万吨船舶
可候潮进出港。 5. 岸线资源: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公里以上,具有广
阔的开发建设前景。 6. 岛屿条件: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
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 7. 陆域依托: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平坦宽阔,对发展港口堆
最大的有25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9可兼靠30万吨船) 的卸矿码头,第六代国际集装箱专用泊位以及5万吨级液体 化工专用泊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 港口通航。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放宁波港梅山港 区。
宁波港整体规划图
宁波港建设的自然条件
1. 区位优势: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理位置 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内外辐射便捷。向 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1. 实施港口资源整合 2. 完善港口物流功能 3. 优化港口发展软环境 4.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5. 优化港口政策环境 6. 拓展港口经济腹地
三.鹿特丹
从沼泽地崛起 鹿特丹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渔村,
该河古时从南荷兰的沼泽地区流人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 河而得名。1250年在马斯河北岸修建堤坝,用闸门将鹿特 河与马斯河隔开。 1340年荷兰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时,挖掘运河与代尔 夫特和莱顿相通,使鹿特丹开始繁荣起来。1563年城市大 部分曾被大火破坏。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和掠 夺,几个月以后西班牙人撤退。当时有许多来自比利时安 特卫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来,使鹿特丹进入一 个恢复发展时期。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路向思考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路向思考
肖苑生
【期刊名称】《中国对外贸易》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保税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生事物,是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放程度最大、层次
最高的海关监管特殊经济区域,十多年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
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保税区如何积极应对、如何参照国际惯例运行、如何
疏通制约保税区发展的瓶颈、如何尽快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深圳是我国最早创建保税区并进行实际运作的地区之一,深圳市三个保税区不仅在
功能开发、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而且在理论上也逐步摸
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在此特发表深圳市保税区管理局局长肖苑生对保税区未来发展趋势思考的一些观点,希望对全国的保税区有所启示和借鉴。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肖苑生
【作者单位】深圳市保税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5
【相关文献】
1.保税区转型我国保税区将转型自由贸易区 [J],
2.我国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分析——以深圳福田保税区为案例 [J], 夏勃;周泽萱
3.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有望成为首家试点保税区将转型为自由贸易区 [J], 胡怡林;
4.张家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思考 [J], 徐元华
5.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中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研究——以大连保税区为例 [J], 张世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山国家保税港区发展国际物流产业的路径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梅山国家保税港区发展国际物流产业的路径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保税港区战略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五个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是一个具有口岸、加工、物流等多种功能的特殊经济区,具有配套政策最全面、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功能最强大、通关手续最便利的特点,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
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的转变,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主要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区叠加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税收和外汇政策,在区位、功能和政策上优势更明显。
作为保税港区,规划枢纽港、保税物流现有规模、港口服务经济腹地、港口水深、后方土地资源等因素均在考虑之列。
此外,保税港区的设立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区域只有在经济总量、开放型经济成分、货物进出需求等方面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支撑起一个保税港区的运作。
几年来,宁波市启动了第四方物流课题研究,并开展了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金融服务模式等多项专题研究工作。
同时,宁波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培育第四方物流运输市场。
2009年,宁波第四方物流交易平台——四方物流市场正式运营,提供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支付结算、信用评价、整体物流六大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的,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
第四方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本课题对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战略区位和腹地空间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论述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对提升我国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水平的作用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性,论证了建设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寻找适合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发展的路径。
【文献综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比较研究

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比较研究围绕“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比较研究”这一主题,本人主要翻阅了30余篇文献,直接参考文献21篇,其中外文资料2篇。
目前国内学者对保税港区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税港区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和功能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和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监管区域。
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成立于2005年,因此保税港区在国内一切都只是刚开始。
目前, 我国已设立了7 个保税港区, 7 大保税港区已初步形成了在长三角、环渤海、华南、西南沿海、东南沿海五大沿海区域中的落子布局。
祁欣(2008)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保税港区在立法、中转量和收益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
陈标(2009)还指出了保税港区监管和投资成本均过高的不良状态。
关于保税港区的功能,祁欣(2008)指出保税港区具有较大的优势,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可以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等七方面的业务。
罗嫣嫣(2009)对我国保税港区的发展水平的评价做了四个方面的介绍,分别从业务开展、集疏运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环境方面做了解释。
然后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保税港区发展的条件和发展要求。
二、洋山保税港区的研究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
洋山港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内首个保税港区,由规划中的小洋山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接的陆上特定区域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区域面积达2.14平方公里;陆地区域位于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面积6平方公里。
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凸现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在洋山港享受的政策方面,唐忆文(2005)谈到洋山港有两大突破。
梅山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梅山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开题+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e00bf3a8762caaedc33d440.png)
开题报告物流管理梅山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发展策略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都普遍认同物流服务业在港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世界著名港口的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在新加坡、鹿特丹、安特卫普等国际港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前提条件和降低物流成本的依据,而且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消费者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
梅山港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五个保税港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保税港区战略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五个保税港区,于2010年6月正式封关运作。
自封关运作以来,梅山保税港区的物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其并不像其它保税港区是在原有经济园区的基础上升格而成,因此基础比较薄弱,完全要从头开始开发建设,这也就增添了物流服务发展的难度;其次,梅山保税港区处于宁波北仑主港区和舟山港的南侧,地理位置相对偏离,如果交通等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容易形成边缘化的局面,不利于其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梅山保税港区设立时间较短,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等。
因此,梅山保税港区若想在物流服务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就有必要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研究。
由于物流服务功能是实现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分拨、国际中转功能所需要的最基础配套功能,跨国公司流通的全球性通常是通过委托国际物流巨头组织实施的,所以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培育上,梅山岛保税港要重点大力引进国际著名的物流经营巨头,带动货流向港区集聚;同时,要整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保税物流功能,在梅山保税港运作之初,要促进上述两区保税物流功能和要素向保税港区拓展;要完善适应大批量国际物流的集疏运网络,与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不同,保税港区要尤其重视水水联运,海铁联运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实验区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与鹿特丹港的比较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标准设立的新经济区域。它己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因此,保税港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中国保税港区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形势下,面临着政策环境变化、体制转换和功能强化转型而带来的困境,同时自身又存在着制约发展的若干因素。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将宁波市选为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是由于这个市是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并且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地位,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在宁波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转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②乐观论的观点
陆佩儿(2007年)认为自由贸易区以“星星燎原”之势正在向全世界蔓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刘石(2009年)也认为目前,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已成为一支刺激全球经济的兴奋剂。以赫尔施曼(Hirschman A.O.)为代表的“不平衡成长论”学派(1958年)认为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内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对全国各地起到示范的作用。
我国保税区设立伊始,其功能覆盖广泛。刘助仁(2005年)将其归纳为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仓储,以及金融、服务等十余种功能。林康等(2009年)也指出,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发展,而我国的保税区则试图涵盖自由贸易区的全部功能。张凤清(2006年)认为,各保税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功能选择,避免功能趋同;要依据国际性、特殊性、服务性、协调性及务实性原则,选择最具优势的功能。郑德雁(2002年)虽然我国保税区最初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贸易,但1998年以来,物流分拨成为主要功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宋黎(2006年)也认为将物流分拨作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并由此带动周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是保税区功能的回归,是保税区的政策和设立目的的要求。
③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前景
黄凌云,张伟认为(2007年)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在具体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范恒山(2006年)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保税区本身将面临着优胜劣汰。有的保税区可能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与可能。有的不消失也可能名存实亡。张毅(2008年)在转型的过程中,学术界和实务界因为现实的利益冲突,大有走向歧途的可能,这会导致原本就不成熟的保税区运转机制走更远的弯路。
预期目标: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鹿特丹港的比较,分析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对策。既可以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又可以为其他保税港区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保税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决定了我国保税区必然要向自由贸易区转变。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为我国保税区的转型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
总之,中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地制宜地分别规划各自的功能。
(3)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上许多学者对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对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问题,国内外的学者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悲观论的观点
缪尔达尔(Myrdal G.)(1957年)认为政府要执行平均主义的政策,以缩小地区差别,设立自由贸易区会阻碍区内与区外的资源与贸易流通,增大地区差距。Hsieh(2004年)认为自由贸易区的作用己达到极限,而发展中国家创办自由贸易区已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子云(2008年)认为盲目开办或维持自由贸易区对国民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会对交易和资源的流通起阻碍作用,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结果,进而加速地区间的差距。Edwin Thomas(2007年)认为设区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由于关税大幅度降低,加之WTO倡导贸易自由化,提供关税待遇的自由贸易区或自由港似乎无存在的必要。
③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çois Perroux)(1950年)首次提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高海乡(2010年)认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我国做出了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的决策,并在此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设立了15个保税区。
(1)自由贸易区的基础理论
①区位优势理论
区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成思危(2008年)指出: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经济发达的腹地作为依托;另一方面是从全球贸易角度看来地理位置适中。
②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实现最大的贸易利益。体现在一国的外贸政策上,就是要求取消关税和其他的贸易限制。自由贸易区在本质上是推行贸易自由主义的。陈钧浩(2007年)认为自由贸易区呈现出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态势,设立自由贸易区所采取的政策均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实践和对自由贸易政策的贯彻落实。
(2) 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
在《京都公约》中确定了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分类: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两种。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逐渐发展出其他的类型。仇燕苹、宣昌勇(2007年)指出国外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转口集散型、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张元军(2006年)认为自由贸区内可进行仓储、贸易、制造、加工、装配等业务。陈浪南、童汉飞、谢绵陛(2009年)指出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促进对外贸易为主,也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业和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以及其它服务业。李琳(2004年)认为自由贸易区所在国的特殊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又决定了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模式。陈钧浩(2006年)一般来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国家,往往以出口加工为主要功能定位居多,拥有沿海港口及处于交通要塞的国家则以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定位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