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标准版)
化工论文范文

化工论文范文化工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当地经济较大程度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范文一:邮寄废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技术的运用摘要: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臭氧氧化技术;有机废水;废水处理世界人口的疯长及日益发展的工业是越来越多的水体遭受污染。
而臭氧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点位和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多种化合物,对于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不产生污泥等特点。
随着工业技术的革新,人们发现臭氧消毒的效率要远优于氯消毒,不会在消毒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氯甲烷(THMS),并且还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色、臭、味、和铁、锰等无机物质,并能降低UV吸收值、TOC、COD及氨氮。
因此,臭氧氧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废水处理中[1]。
1臭氧的特性臭氧,一种浅蓝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原子以sp2杂化的方式形成π键,臭氧分子形状为V形。
臭氧的ORP比水处理中常用消毒剂氯气高0.7V,其氧化能力也远远高于氯气高。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约高13倍[1]。
经臭氧处理后的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成分比较复杂,还含有许多有机污染物,所以臭氧在水中很不稳定,会迅速分解成氧气分子[2]。
2臭氧氧化及其衍生工艺臭氧氧化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两种反应: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直接反应即是通过亲核反应、环加成、亲电反应的方式。
间接反应则是通过臭氧与水的自由基诱发反应生成HO?。
HO?通过抽氢反应、电子转移及加成反应与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复杂化学反应,从而将部分有机物矿化为CO2和H2O。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 ,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雏形(16世 拓展(17-18 基本形成(19世纪 最终形成
纪)
世纪)
中后)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推动因 新航路的开 荷、英等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素
辟
的殖民扩张
经济发 手工工场协 工场手工业 欧美进入蒸汽 欧美进入电气
展阶段 作时期
时期
时代
时代
主导国 葡、西
荷兰、英国 以英国为首的资国 帝国主义国家
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
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分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化学工艺学_第二版_(米镇涛_著)_课后习题答案 曾全生代课

※<习题一>课后习题:1化学工艺学定义、化学工艺学研究范畴、化学工艺学与工程的关系?答:化学工艺学是将化学工程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以化工产品为目标的过程技术。
化学工程学主要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共同规律,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释放大中的效应。
化学工艺学与化学工程学都是化学工业的基础科学。
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相配合,可以解决化工过程开发、装置设计、流程组织、操作原理及方法方面的问题;此外,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也需要这两门学科的理论指导。
2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答:特点是:(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的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补充习题: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2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3简述石油化工原料乙烯的用途?4利用合成气可以合成哪些产品?5※<习题二>课后习题:1.生产磷肥的方法是哪两类?答:生产磷肥的两种方法是:(1)酸法它是用硫酸或硝酸等无机酸来处理磷矿石,最常用的是硫酸。
硫酸与磷矿反应生成磷酸和硫酸钙结晶,主反应式为(2)热法利用高温分解磷矿石,并进一步制成可被农作物吸收的磷酸盐。
1.石油的主要组成是什么?常、减压蒸馏有哪几类?答:石油的化合物可以分为烃类、非烃类以及胶质和沥青三大类。
烃类即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中占绝大部分。
非烃类指含有碳、氢及其他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常、减压蒸馏有三类:(1)燃料型(2)燃料—润滑油型(3)燃料—化工型4.石油的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介绍答:石油一次加工的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石油的二次加工方法有:(1)催化重整催化重整的原料是石脑油,催化重整装置能提供高辛烷值汽油,还为化纤、橡胶、塑料和精细化工提供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原料以及提供液化气和溶剂油,并副产氢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 G/T 3249.4—××××代替HG/T 3249—2001橡 胶 工 业 用 重 质 碳 酸 钙Calcium carbonate for rubber industrial use(草 案)(征 求 意 见 稿)20××-××-×× 发布 2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ICS 71.060.50 G 12前言本标准代替HG/T 2567—1994《工业重质碳酸钙》。
本标准与HG/T 2567—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取消了原标准中的等级,根据产品性质分为两类:Ⅰ类为助磨用,Ⅱ类为普通用。
——根据橡胶工业的需求,取消了pH值、105℃下挥发物、盐酸不溶物、铁含量、筛余物五项指标;增设了比表面积、粒径、铅、六价铬、汞、砷、镉七项指标要求(1994年版3.2,本版4.2)。
——分析方法中删去了取消的技术要求的检测方法,增加了新增项目的检验方法(1994年版4.6和4.7,本版4.8和4.9)。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德市钦堂精细钙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HG/T 2567—1994。
橡胶工业用重质碳酸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工业用重质碳酸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方解石、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经研磨制得的工业重质碳酸钙和经表面处理制得的工业活性重质碳酸钙。
本产品主要用于涂料等工业中作填充剂。
分子式:CaCO3相对分子质量:100.09(按200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完整word版)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前景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 前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
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
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
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和核心的石化工业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化肥行业优化结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前景广阔,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新型材料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带红外线干燥单元的自动分析仪加热失重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2016.05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带红外线干燥单元的自动分析仪加热失重法1 任务来源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石化院”)负责制定GB/T 24131-2《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带红外线干燥单元的自动分析仪加热失重法》,计划编号为20151901-T-606。
由全国橡胶和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归口,起止时间为2015年~2016年。
2 目的和意义生橡胶在生产过程中因聚合、凝聚(或凝固)、干燥等过程胶内会残存一部分轻组分、水分,称为挥发分。
生胶中挥发分能使橡胶制品内部产生瑕疵,使用时瑕疵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橡胶制品的质量,因此,挥发分含量是橡胶生产单位和用户非常关注的产品性能参数之一,是生橡胶产品标准中必检项目,制定准确、快速测定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方法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测定合成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标准为GB/T 24131-2009《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是修改ISO 248:2005制定,目前ISO 248分为两部分,ISO 248-1:2011《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热辊法和烘箱法》(ISO 248:2005的修订版)和ISO 248-2:2012《生橡胶挥发分含量测定第2部分:红外线干燥法》。
第2部分是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新开发的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节省时间等优点,可快速测定生橡胶中挥发分含量,检测效率高,适用于生产单位产品质量控制。
带红外干燥单元的自动分析仪目前已被国内合成橡胶生产单位应用,为满足国内橡胶生产单位和用户需求,完善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和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将ISO 248-2:2012制定为我国国家标准是非常适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836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正式版)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当前,我国化学工业正向着多样化、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
1.化工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多样化化工生产所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性、具腐蚀的化学危险品。
而化工生产中一种主要产品可以联产或副产几种其它产品,同时,又需要多种原料和中间体来配套。
同一种产品往往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得。
如苯的主要来源有四个:炼厂副产、石脑油铂重整、裂解制乙烯时的副产以及甲苯经脱烷基制取苯。
而用同一种原料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如从化工基本原料乙烯开始,可以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
2.生产规模的大型化解放以前,我国的化学工业十分落后,以化肥为例,只有大连、南京两家工厂,合成氨年产量不过万吨左右,其它如酸碱、油脂,染料等行业工厂规模很小,有的仅是作坊,化工产品基本依赖进口。
建国以后,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我国化学工业像其它产业一样,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其特征(标准版)
当前,我国化学工业正向着多样化、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
1.化工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多样化
化工生产所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性、具腐蚀的化学危险品。
而化工生产中一种主要产品可以联产或副产几种其它产品,同时,又需要多种原料和中间体来配套。
同一种产品往往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料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得。
如苯的主要来源有四个:炼厂副产、石脑油铂重整、裂解制乙烯时的副产以及甲苯经脱烷基制取苯。
而用同一种原料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如从化工基本原料乙烯开始,可以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
2.生产规模的大型化
解放以前,我国的化学工业十分落后,以化肥为例,只有大连、
南京两家工厂,合成氨年产量不过万吨左右,其它如酸碱、油脂,染料等行业工厂规模很小,有的仅是作坊,化工产品基本依赖进口。
建国以后,经过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我国化学工业像其它产业一样,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吉林、兰州、太原、成都等地都相继建立了年产2.5万吨级的合成氨厂,60年代又在浙江衢县、上海吴泾等地建成了20多个中型氮肥厂。
在此期间,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开创了碳酸氢铵新工艺,简化了氮肥生产过程,使其具备了普及条件。
几年间,中小化肥厂在全国遍地开花,不仅培养了大批化工人才,而且产量也构成与大中型化肥相匹敌的能力。
从7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日产千吨合成氨以及相配套的大型尿素装置,目前已建成了许多年产30万t合成氨的大型化肥装置。
以合成氨计算,从1970~1985年,产量增长了7倍。
石油化工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水平。
我国早期的石化工业主要靠石油炼制厂废气作原料,50年代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就是用兰州炼油厂的废气作原料的,后来,又生产酒精和
聚苯乙烯。
当时石油炼厂与石化工厂只是部分原料的供应关系。
由于乙烯在炼厂废气中只占14%~15%,作为原料供不应求,世界各国出现了以炼厂石脑油和天然气凝析液为原料。
采用烃类裂解技术制造乙烯的大型石化工厂,生产乙烯的装置也由20世纪50年代的lOkt 级一跃而为100~300kt级。
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在基建投资和经济效益上是无可争辩的。
以基建而论,由于化工装置大部分是由塔。
槽、釜、罐等设备构成,而投资额与容器设备的表面积成正比,产量则与其容积成正比,这样产量越大而投资越少,促进了装置的大型化。
从经济效益来看,大型化能够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消耗定额,减少操作人员以及相对
的后勤支援和公用工程的投资。
但是大型化也存在着设备制造,搬运,安装条件等限制,以及大量原料贮存和处理的
困难。
从安全角度考虑,大型化会带来重大的潜在危险性。
(1)加工能量大增加了能量外泄的危险性
化工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多半本身就是能源或毒性源。
加工过程中一旦外泄,就会燃烧爆炸或产生易爆的蒸气云团或毒气云,给人民财产带来巨大的灾难。
1974年英国Flixborough地区化工厂己内酰胺原料环己烷泄漏发生的蒸气云爆炸和1984年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所造成的中毒事故,都是震惊世界的化学灾害事故。
(2)单线生产更为普遍
大型化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则把各种生产有机地联合起来,一个厂的产品就是另外一个厂的原料,输入输出只是在管道中进行,多数装置直接接合,形成直线连接,不仅规模变大而且更为复杂,装置间的相互作用强了,独立运转成为不可能。
直线连接又容易形成许多薄弱环节,使系统变得非常脆弱。
(3)生产弹性减弱
放弃了中间贮存设备,使弹性生产能力日益减弱。
过去化工生产往往在工序或车间之间,设置一定的贮存能力,以调节生产的平衡,大型化必然带来连续化和自动控制操作,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设
置中间贮存能力,但因此也导致生产弹性的减弱。
(4)控制集中化和自动控制,使系统复杂化
没有控制的集中和自动化也谈不上大型化。
但控制设备和计算机也有一定的故障率,如果是开环控制,人是子系统的一员,人的低可靠性增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
(5)设备条件要求日益严格
工厂规模大型化以后,对工艺设备的处理能力,材质和工艺参数要求更为提高。
如轻油裂解、蒸汽稀释裂解的裂解管壁温要求都在900℃以上,合成氨,甲醇,尿素的合成压力要求都在lOOatm以上,高压聚乙烯压缩机出口压力为3500atm,高速水泵转速达250.00r /m,天然气深冷分离在—120~130℃的条件下进行,这些严酷的生产条件,给设备制造带来极大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潜在危险性的严重程度。
(6)大型化给社会带来威胁
工厂大型化基本上是在原有厂区上逐渐扩建的,大量职工的生活需求又使厂区与居民区越来越近,一旦发生事故,便会对社会造
成巨大影响。
3.工艺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
化工生产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之分,间歇操作的特点是各个操作过程都在一组或一个设备内进行,反应状态随时间而变化,原料的投入和产出都在同一地点,危险性原料和产品都在岗位附近。
因此,很难达到稳定生产,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劳动强度也很大,这就容易发生事故。
间歇生产方式不可能大型化。
连续化和自动控制是大型化的必然结果。
连续操作的特点是各个操作程序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所处理的原料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一点或设备的任何断面上,其物理量或参数(如温度、压力、以及浓度、比热、速度等)在过程的全部时间内,都要按规定要求保持稳定。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从原料输入、物理或化学处理、形成产品的连续过程,原料不断输入,产品不断输出,使大型化成为可能。
连续大型化的生产很难想象能用人工控制。
20世纪50年代中在某些化工生产中使用负反馈的定值控制方式,使工艺过程比较平稳,
后来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逐步进入了集中控制、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实现了工艺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保证了运转条件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连续化生产的操作比起间歇操作要简单,特别是各种物理量参数在正常运转的全部时间内是不变的;不像间歇操作不稳定,随时间变化经常出现波动。
但连续化生产中外部或内部产生的干扰非常容易侵入系统,影响各种参数发生偏离;由于各子系统的输入输出是连续的,上游的偏离量很容易传递到下游,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
连续化生产装置和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紧密,输入输出问题也间歇操作复杂,所以必须实现自动控制,才能保持稳定生产。
自动控制虽然能增加运转的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但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美国石油保险协会曾调查过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其中因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即达6.1%,所以即使采用自动控制手段,也应加强管理,搞好维护,不可掉以轻心。
4.间歇操作仍是化工生产的主要方式
间歇操作的特点是所有操作阶段都在同一设备或地点进行。
原
料和触媒、助剂等加入反应器内,进行加热、冷却、搅拌等操作,使之发生化学反应。
经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产品从器内全部或部分卸出,然后再加入新原料周而复始地进行新一轮的操作。
间歇操作适于生产批量较少而品种较多的化工产品,如染料、医药、精细化工等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仍是化工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些集中控制或半自动控制的化工装置也还残留着间歇操作的部分特性。
进行间歇操作时,由于人机接合面过于接近,发生事故很难躲避,岗位环境不良,劳动强度也大。
因此,在中小型工厂中,如何改善间歇操作的安全环境和劳动条件,仍是当今化工安全的主攻方向。
5.生产工艺参数苛刻
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单机效率和产品收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与此同时,也对工艺操作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首先对设备的本质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就极易因设备质量问
题引发设备安全事故;其次,是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操作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技术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成为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基本条件;最后,苛刻的工艺条件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了防护设施,以防工艺波动、误操作等导致的事故,而对这些苛刻条件下的生产进行防护,无论从软件,还是到硬件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一旦不能做好,就会发生不可估量的事故。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