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建筑形象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俄罗斯建筑艺术

俄罗斯建筑艺术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报喜大教堂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 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собор 天使长大教堂
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собор 天使长大教堂
• 内部空间很简单,但保暖性能良好,有俄 式炉灶,高而宽大的炉台上可以睡人。大 门与正房之间有一穿堂。不但穷人,就是 许多有钱人的住房革命前也是木头的。莫 斯科克里姆林宫最初是木宫,17世纪开始 增建砖石结构,但沙皇米哈伊尔还是宁愿 住在木宫里,他觉得这木宫里更暖和舒适。
• 他的儿子、沙皇阿列克塞· 米哈伊洛维奇还 在莫斯科近郊科罗缅斯科耶村建造了一座 木结构皇宫,它有270个房间,3000多个 各式各样的窗户,当时被人誉为“世界上 第八个奇迹”。遗憾的是这座皇宫于18世 纪被毁。确实,木屋比石屋暖和多了,适 合于寒冷的俄罗斯。除了皇宫外,其他许 多木屋也盖得颇为讲究,窗户和阳台栏杆 上都有精美的刻花装饰。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 是外 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 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 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 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 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 洲广泛流行。
3、彼得大帝开创的时 期( 公元17—18世纪)
•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俄国政局混乱, 经济衰落,建造的大型建筑物不多。17世纪 中叶,政局稍稳,经济逐步恢复,工商业者 增多,市民文化兴起,西欧文明也开始传入 俄国。俄国的大型建筑增多,建筑风格也发 生变化。西欧巴洛克式的宏大豪华、着力夸 张、富于动势的建筑风格对俄国发生影响, 广泛使用红砖、带轴的陶砖,用白石作装饰 细部,立面上有色彩艳丽的绘画。西欧建筑 常用的壁柱、山花、檐部、线脚等也被采用。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的特点是宏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

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俄罗斯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宏伟壮观。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由石头和砖头建造而成的,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非常大,高耸入云,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它的尖顶高达81米,是莫斯科市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俄罗斯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富丽堂皇。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用金色的材料装饰的,这些材料反射出阳光,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华丽。

例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就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它的外墙被涂成了浅黄色,用金色的材料装饰,显得非常华丽。

俄罗斯建筑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俄罗斯,许多建筑都是由东正教教堂和宫殿组成的,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都充满了东正教的元素,例如十字架、圣像、壁画等。

此外,俄罗斯建筑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例如用彩色的瓦片装饰屋顶、用木头雕刻门窗等。

俄罗斯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的宏伟壮观、富丽堂
皇和具有浓郁的东正教文化和民族特色,使其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苏联建筑

苏联建筑

•在教堂建筑上:公元 988 年由于弗拉基米 尔大公(980——1015)引进东正教为国 教,同时带来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教堂 和寺院成为文字、绘画和建筑艺术发展的 中心。罗斯人从拜占庭文化中吸取了较高 的艺术成就。圆顶、帐篷顶、雄伟而又稳 重的建筑形象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10—11 世纪俄罗斯出现了石头建筑, 石头的教堂具有拜占庭建筑的特征, 常采用十字架葱头穹顶型式。 •建筑造型浑朴、稳重,逐渐形成了 俄罗斯自己的特色。这个时期著名的 建筑物有基辅索非亚大教堂和诺夫哥 罗的索非亚大教堂。
1.转变的标志
1954 年第二次全苏建筑工作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建筑事业向 大规模工业化基础的根本转变,这次会议也成了建筑发生急剧转变 的开端。会议上对既往的建筑道路进行了批判与反思。会议强调指 出,只有把建筑全面理解为物质和思想、美学的统一体,才能保证 基本建设领域内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形式的纯朴和方案的经济” 一再被强调应当成为苏联建筑的新特点。
(3)莫斯科地铁建筑
•莫斯科地铁建筑在这个时期始终贯彻着统一的 思想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古典主义与民族风格 的结合,整体构思的统一与局部风格的多样化” 这时的莫斯科地铁建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1935年莫斯科地铁开工这时期的 地铁站内部空间高大,装饰华丽,气魄堂皇,令 人惊叹。每个车站都有不同的内容含义,建筑师 将地上环境与地下车站与及其命名相结合。
•第二个阶段是战争时期,莫斯科地铁第三条线路建于 1943 年,他显示了莫斯科坚不可摧,苏联卫国战争必胜, 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战胜的信念,在艺术手法上更多 地利用壁画、雕塑等综合艺术。 •第三个阶段是二战胜利以后莫斯科建设地铁环形路线,地 铁车站更加倾向追求富丽堂皇。他们的统一特征是大都采 用凯旋式的构图语言(凯旋门、拱券)来表达胜利的主题。 候车大厅空间尺度很大,采用连续不断的拱券,墙面上镶 嵌着表现卫国战争胜利情景的画,装饰华丽的灯具,整个 大厅宏伟而壮丽,具有宫殿气氛。

俄罗斯大厦发展历程

俄罗斯大厦发展历程

俄罗斯大厦发展历程俄罗斯大厦是一座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世界知名摩天大楼,下面将介绍它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由苏联建筑师基米里·理姆(Kimiry Rim)设计的俄罗斯大厦计划首次提出。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该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迈向市场经济,大厦的建设再次引起了关注。

于是,国际设计竞赛开始展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参与。

最终,在1992年,美国建筑师亚瑟·爱克尔(Arthur Erickson)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被选为俄罗斯大厦的建造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建造一座高达612米的超高层建筑,使俄罗斯大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然而,由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亚瑟·爱克尔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得到实施。

随后,多个建筑师的方案相继出现,如弗朗西斯科·布斯托(Francesco Buosto)和尼古拉伊·河津(Nikolay Ikhin)等。

然而,这些方案都没有成功。

直到2003年,俄罗斯政府正式确定了阿联酋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方案,并决定由他负责俄罗斯大厦的建设。

该方案采用了流线型的外观,给人一种动感和现代感,成为了该大厦的最终设计。

在2007年动工之后,俄罗斯大厦的建设一直在进行。

经过多年的施工,俄罗斯大厦终于在2014年竣工,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高度达到了462米。

俄罗斯大厦不仅仅是一座高楼,它也成为了莫斯科市的地标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个体现俄罗斯强大经济和现代化形象的符号。

浅谈俄罗斯的巴洛克建筑(纳雷希金巴洛克与西伯利亚巴洛克)

浅谈俄罗斯的巴洛克建筑(纳雷希金巴洛克与西伯利亚巴洛克)

浅谈俄罗斯的巴洛克建筑(纳雷希金巴洛克与西伯利亚巴洛克)本文作者:A Prata十七世纪时,意大利的建筑家在罗曼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基础上,混合些许拜占庭式的元素,再运用大量对称立柱和华丽雕塑装饰,巴洛克式建筑就此诞生。

在十七世纪晚期这种建筑艺术风格传入俄罗斯。

俄罗斯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受邻近的波兰和乌克兰地区影响——俄罗斯人从波兰和乌克兰借鉴了不少建筑元素,使本地传统建筑结合巴洛克风格,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式巴洛克风格。

这种巴洛克建筑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地区,因之又称为“莫斯科巴洛克”(Moscovite Baroque);或者根据代表建筑圣母代祷大教堂所在地菲利(Fili)的统治家族纳雷希金家族(彼得大帝的母亲即是该家族成员)称之为“纳雷希金巴洛克”(Naryshkin Baroque)。

典型的莫斯科巴洛克建筑是融合了俄罗斯传统建筑样式“八角垒立方”(此处为笔者译文,英文为Octagon on Cube)的集中式教堂,如菲利圣母代祷大教堂和波克罗夫卡圣母永眠教堂。

图1:菲利圣母代祷大教堂图2:波克罗夫卡圣母永眠教堂彼得大帝为了完全贯彻心目中的欧洲化,从西欧的荷兰、北德意志、丹麦等新教地区邀请大量建筑师修建他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曾于荷兰留学,所以他的品味也深受荷兰影响。

在他统治期间形成的这种糅合了莫斯科巴洛克式和荷兰等新教地区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被称之为“彼得巴洛克”(Petrine Baroque)。

这种巴洛克风格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堡地区。

比如圣彼得堡的彼得夏宫即是典型的彼得巴洛克建筑;但同期相近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却有着高耸的钟楼,这种风格差异似乎表明彼得时代的巴洛克建筑仍受到纳雷希金巴洛克的影响。

图3:彼得大帝夏宫图4:彼得保罗大教堂彼得大帝死后,其女伊丽莎白继位。

在她统治期间俄罗斯的巴洛克建筑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彼得大帝遗留下的俄罗斯帝国国力强盛,百业繁荣,这种景象也体现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巴洛克建筑上。

俄罗斯的建筑文化

俄罗斯的建筑文化

俄罗斯的建筑文化(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俄罗斯的建筑文化...摘要:俄罗斯的建筑作风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文化,受到拜占庭的文化影响,彼得大帝时代又跟深化的引进了巴洛克式作风和洛可可式的建筑作风等,俄罗斯的艺术文化建筑作风在岁月的锤炼中得到了享誉全球的升华。

关键词:拜占庭文化教堂穹窿顶哥特式建筑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

自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於公共建筑。

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於石造建筑上。

木造建筑只要用很简单的技术(如接榫、栓合等),较少的人力,即可搭出美观实用的居所,且灵活变化出繁复的造型。

在图片中的小型木造教堂位於苏兹达里,可以藉此想像木造建筑的一些特色。

撇开最上面的宗教性缀饰不看,它陡峭的斜顶主要是因应寒冷气候的积雪。

这座小屋的形式较简单,但木材容易推砌层次,方便增建额外的附属建物,如两侧的翼廊,在其他地方就可以看到从这种基础样式发展出更复杂的外观,如诺夫哥罗城佩列德基村的圣母诞生教堂。

说道俄罗斯的建筑作风,就必需提到拜占庭的建筑作风。

也就是说最远自己以为能够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看看古罗马的凯旋门就能够发现它就是欧洲很多有名的建筑的墙壁。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明珠,它在西方文化展开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

欧洲很多的建筑设计师的灵感都是了来自拜占庭的文化影响。

就像孔子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一样,自己以为拜占庭文化就是以前欧洲艺术家以及往常的欧洲艺术家心目中的孔子。

往常看一些俄式的建筑给人留下最深影响的就是自己们俗称的“洋葱顶”,准确的说他叫“穹窿顶”。

穹窿顶就是穹窿式的屋顶,一般从外形来看为球形或多边形的屋顶形式。

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能够叫做“穹窿顶”。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斜体字为照片所示建筑)基于老师课上希望建筑系同学们介绍一点俄罗斯建筑的知识,我才疏学浅,在结合学科知识之后,写下此文,还望指正。

(一)拜占庭风格时期俄罗斯建筑艺术发端于10-13世纪,当时古代城市基辅与诺夫哥罗德产生了一批建筑艺术杰作,诸如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教堂。

在此时期,东正教教堂建筑是古罗斯向拜占庭学习石建筑术和圆弧顶教堂的见证,既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又标志着基辅罗斯由多神教向基督教信仰的过渡,彰显了古罗斯希望结束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意愿。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他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4个以上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中发展成熟。

罗马帝国末期,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而东正教不像基督教那样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而是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集中式形制的教堂由于空间的向心性和圣坛与信众的接近,所以更加适应俄罗斯。

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主要是帆拱、鼓座、穹顶。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结构,简单的说,是由中间的穹顶在四周的侧推力像东西两面各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然后他们的侧推力又有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各两个墩子抵挡。

另外,该教堂是希腊十字平面,内部空间既集中又曲折多变,内部装修色彩灿烂,有大量马赛克装饰,增添了宗教气息。

(二)去拜占庭时期推翻鞑靼蒙古压迫后,莫斯科建筑艺术得以与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一起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当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这一建筑群不但体现出雄伟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象,而且还成为其民族自我意识增长和专制制度确立的标志,以及俄罗斯摆脱东正教拜占庭控制、引进西方建筑艺术的例证。

实际上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

步入宫门,便是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

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旁边以15世纪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宫最为突出,这是一座完全按俄罗斯传统建造的宫殿,又名多棱宫。

俄罗斯的建筑及雕塑

俄罗斯的建筑及雕塑

俄罗斯的建筑和雕塑一、俄罗斯的建筑1、俄罗斯有 1000 多年的建筑史。

在基督教接受从前,罗斯保有着独到的木建筑传统。

2、跟着基督教的传入,出现了石质建筑 ( каменноезодчество)(从拜占庭引进)。

很是优异的石建筑作品有:索菲亚大教堂(基辅)、白石索菲亚教堂(诺夫哥罗德)。

3、11 世纪,罗斯出现了内城(детинец),14世纪起,内城始称克里姆林 ( Кремль)。

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苏兹达里、莫斯科、图拉、下诺夫哥罗德、喀山等城市的克里姆林保存了下来。

此中以诺夫哥罗德的最为古老。

4、1156 年,在莫斯科建起了第一个木质碉堡(деревяннаякрепост,200年此后,获取了克里姆林的称呼。

可是,跟着蒙先人的入侵,这座克里姆林被烧毁,在1366—1368 年间莫斯科王公ДмитрийДонской建筑了第一座石质Кремль5、大规模的石建筑在伊万三世在位期间推行开来:伊凡三世(годыправления1505): :1462—“全罗斯君主”,在位期间将拜占庭的国徽—双头鹰国徽引进俄国,自此,双头鹰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国徽,将“莫斯科—第三罗马”的思想浸透在俄罗斯统治者的脑筋中。

6、15—16 世纪,在乎大利建筑师的领导下,俄国工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建筑了 1)圣母升天大教堂、 2)天使长大教堂、 3)报喜鸟大教堂、 4)大伊凡钟楼、4)多棱宫7、15 世纪末出现了新式建材——砖(кирпич)。

17世纪被宽泛使用。

1 / 8开初叫―商业广场‖,16 世纪起被称作圣三一广场,17 世纪才被称作红场。

莫斯科的标记 ( символМосквы):圣瓦西里教堂 ( храмВасилияБлаженного)( 1555–1561 年,为庆贺俄国军队战胜喀山汗国的成功,依据伊万雷帝的命令,红场建起圣母帡幪大教堂,为了纪念东正教圣愚瓦西里,人们把它称作圣瓦西里教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俄罗斯与中亚风情指导教师XXXX题目浅谈俄罗斯建筑形象的发展历程姓名XXXX学号2007XXX04日期2009/11/27成绩摘要:在世界文化史上,俄罗斯民族凭借他们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中民族建筑见证了一个国家发展的足迹。

本文叙述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建筑形象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建筑风格特征,并结合历史、社会文化的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建筑发展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建筑形象;文化;发展历程读史使人睿智。

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物更能经得起岁月的风霜雨雪。

在许多的古建筑上,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特征,也凝结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才华。

故而欣赏俄罗斯有由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建筑,就像在读一首凝固的史诗,是对俄罗斯民族在文明进步是的一次检阅。

一、俄罗斯的中世纪建筑1.文化背景从建筑史上划分,“中世纪”是指公元4 -13世纪,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时代。

公元306年,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以君士坦丁为中心,建立了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吸收了罗马文化的一些内容,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的文化,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2.建筑形象分析古罗斯最有趣的文化地域是10—15世纪的圣诺夫哥罗德,这座城市自古就是联系北欧的主要交通枢纽。

寒冷的气候、无边的森林、广阔的沼泽以及深不知底的湖泊都影响了诺夫哥罗德人的性格和生活。

在9-10世纪, 诺夫哥罗德受到了斯堪的纳维亚艺术的巨大影响。

10世纪末,与基督教同时从基辅传来了拜占庭传统。

在公元1045-1055年按南部的大公教堂的型制建造了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

在12世纪中叶, 当城市最终变成贵族商人的国家时, 出现了一种小型的教堂, 平面略成正方形, 整个教堂由四根柱子支撑的顶门和一个立穹顶组成。

型式变得简洁了, 立面雕饰也简单化、平面化了。

此后, 在13世纪, 诺夫哥罗德的城市景观变得更加丰富了。

14世纪下半叶, 出现了诺夫哥罗德风格的建筑, 比如费多尔·斯特拉基拉特教堂(1360-1361年), 伊林街上的救主寺年, 世纪的诺夫哥罗德人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建筑风貌。

有趣的是, 这一时期的诺夫哥罗德建筑同波罗的海沿岸的建筑有一些联系, 从中可以发现北部哥特式建筑的特征。

从诺夫哥罗德向西传播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

从那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建筑的艺术风格。

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波浪形的墙, 简单的线条, 朴素的风格, 丰富多彩并富有生活气息。

古老的普斯科夫教堂(米罗什斯基修道院教堂,1156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13世纪下半叶鞑靼人入侵之后, 俄罗斯文化发展和历史进程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14世纪, 莫斯科开始引人注目了, 并很快确定了它在俄罗斯建筑史中的地位。

莫斯科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在12-13世纪, 它主要继承了弗拉基米尔的传统, 在14世纪, 形成了它自己的特征。

15世纪, 在莫斯科市及其周围地区达到了大公文化的高度繁荣。

同时, 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和梁赞也都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建筑流派。

在16-17世纪, 当国家集中统一完成之后, 莫斯科的艺术融合了各种传统, 创造了多民族的集合风格。

1472年, 伟大的伊凡三世公爵娶拜占庭国王索菲亚·帕列奥罗戈的女儿(国王的继承人)为妻, 这对评价俄罗斯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帝国遗迹荡然无存时, 索菲亚受教于罗马教皇的真传。

娶索菲亚为妻后, 伊凡三世不仅继承了“保存君士坦丁堡”的权力, 也加强了同意大利的联系。

在俄罗斯古代建筑史中, 有意大利建筑师的许多贡献。

1475年阿里斯陀捷里·弗奥罗凡基工程师最早从博洛尼亚到俄罗斯。

在他之后, 又来了彼特罗·索拉里、马尔科·罗夫, 还有两名大师, 在俄罗斯取名老阿列维丝和新阿列维丝。

他们设计并建成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城墙和钟塔。

1475-1479年, 在克里姆林宫墙内, 阿里斯陀捷里·费奥罗凡基建造了新圣母升天教堂。

伊凡三世要求他保持俄罗斯传统形式, 但他却带来了文艺复兴的和谐特征。

还有更多的“意大利化” , 其中包括克里姆林宫的博拉果维什基斯教堂和阿尔汗捷里基斯教堂上的古典细部。

二、俄罗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

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2.建筑形象分析在这一时期中,俄罗斯产生了既不同于拜占庭、有不同于西欧、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性建筑,并且达到很高水平。

把大量修道院建筑群同它们的教堂、食堂、修士居室合并在一起是最为有趣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

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

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帐篷形顶盖的教堂成了莫斯科建筑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种。

研究者指出, 石头的帐篷形顶盖, 在古代俄罗斯建筑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于佛罗伦萨教堂的圆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起的作用。

第一个帐篷形顶盖的教堂——卡洛明斯基耶稣升天教堂是意大利工匠在16世纪30年代建成的, 非常雄伟。

其结构非常新颖, 一支巨大的蜡烛升向天空, 表达了对上帝的崇敬, 在细部中可以找到哥特风格的雕饰线角和文艺复兴风格的柱头,离其不远在加科洛村于1553-1554年间建造了另一座以伊奥安娜·波列得捷奇命名的教堂钟塔。

由个教堂塔楼组成的莫斯科红场上的华西里升天大教堂, 以其精美程度以及在中心附近组织的数个垂直尖顶成为了这一类型中最著名的建筑, 这是俄罗斯建筑师按照伊凡皇帝的要求于1555-1561年间建成的。

总而言之,16世纪俄罗斯建筑的最高成就是角锥式教堂(即帐篷顶盖式教堂)的出现,它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基于木头建筑学的俄罗斯传统的民族特色。

17世纪对俄罗斯文化是不幸的。

波兰军队占领莫斯科、瑞典的人侵、哥萨克的暴动、数10个自封为王者, 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建筑的繁荣。

但是, 建筑的传统是如此的强劲, 1613年战争结束, 罗曼诺夫登基之后, 传统一下子就回来了。

新的处世态度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

追求豪华装饰成了中世纪后期建筑的风格。

17世纪的建筑保存下来了许多。

在克里姆林宫内著名的捷列姆诺宫的室内, 壁画、瓷砖装饰都是如此。

坚固、敦实的厅堂,不大的窗户上用精致的饰框装饰, 里面住着贵族和商人。

这个世纪建造的石头教堂可能超过了以往建造的教堂的总和。

这些教堂各不相同。

乌格利奇的季夫那亚教堂以高耸的帐篷顶闻名。

相反, 莫斯科普金科的圣诞一圣母教堂的帐篷顶则只象一些节日的小鸽子。

梁赞城堡内的大教堂则以其严格整齐的结构著称。

17世纪末的建筑以精巧著称, 如费里的波科罗夫教堂(1690-1693年), 坐落在高耸的廊台座上, 并饰以明亮的细部。

这种风格叫“卡雷什金斯基·巴洛克” , 是以彼得一世的母亲那达里亚·基里洛夫娜皇后的家族命名的。

用当代的兴趣评价俄罗斯中世纪的文化, 我们认为, 对其评价还不够高。

俄罗斯文化有时反映了拜占庭学派几个世纪前的印迹。

但也有许多差别, 俄罗斯艺术在其漫长的岁月中是特殊的, 与拜占庭大相径庭。

俄罗斯始终处在世界文化的十字路口上,它在漫长的岁月中吸收了众多的风格, 并自成一体接下来我们将会发现这一点, 并找到更多证据。

三、俄罗斯的巴洛克建筑1.文化背景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建筑形象分析18世纪对俄罗斯建筑来说是很艰难的时期。

经过了7个世纪对东正教的热爱之后, 俄罗斯转向了西方。

一切都好象是从沙皇的游戏中开始的。

彼得喜欢国外的版画, 而后又穿着西方的衣服来消遣, 并很快组建了一支供他娱乐用的“西方军队”。

后来他把政权交给他的姐姐索菲亚, 诞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激情。

1696年彼得大帝从国外归来之后, “西化”成了头等大事。

彼得想改变人们的面貌, 马车、家具、房屋、城市、要塞, 通过立法, 这一切很快都发生了变化。

国家和文化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新的首都成了西方意念的源头, 这里的建筑几乎包括所有民族的风格。

巴洛克在彼得大帝在世时成为彼得堡建筑的统治风格。

意大利人巴尔陀罗灭奥·拉斯特列里在18世纪中期彼得堡城市形象的塑造中起了主要作用。

在俄罗斯北部的首都, 斯莫尔尼宫、冬宫成了受到高度评价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18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风格与西欧的并不相同, 在写生画和大量建筑细部中,它的线条更加平滑, 平面更加规整, 常为正方形。

俄罗斯的巴洛克风格与中世纪不同,走上了“正统”和“文明”的艺术之路。

18世纪俄罗斯建筑发展的一个特殊性是“新风格”诞生干巴洛克最兴盛的时期之前。

18世纪60年代, 巴洛克并没有衰落, 当时在俄罗斯诞生了适应于简洁生活方式的洛可可风格, 并开始被确立为俄罗斯古典主义艺术。

古典主义在俄罗斯建筑史中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

这一阶段被称为“俄罗斯古典主义的启蒙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那时正着手于自由改革, 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乡村都改变了原有的面貌。

俄罗斯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理论与法国古典主义接近, 其不同之处在于18世纪下半叶, 西欧没有采取宏大的长远的城市风格规划, 俄罗斯则制定了3个多世纪的规划, 并由沙皇亲自批准, 使规划具有了法律效力, 最终都实现了。

在这一时期, 俄罗斯建筑师对巴拉金斯基别墅、英国的城郊住宅和风景如画的自然花园很感兴趣。

在那一时期, 在俄罗斯工作的外国建筑大师有英国人恰而里茨·卡迈龙, 意大利人扎科莫·克瓦林基。

其中前者只建造了国王花园, 克瓦林基则建造了许多建筑在沙皇村建造了亚历山大宫(1792-1796年), 在彼得堡建造了阿里戈那奇奥内银行(1783-1790年), 在布良斯克建造了利来里奇庄园(1790-?年)。

四、俄国古典主义建筑1.文化背景欧洲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为代表,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