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合集下载

三高人群的危害性与预防注意事项

三高人群的危害性与预防注意事项

三高人群的危害性与预防注意事项一、什么是三高三高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简称。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即俗称的高血压。

高血糖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水平。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

二、三高的危害高血压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长期的高血糖会使血管变窄,发生粥样硬化的斑块,从而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

高血脂可引起血管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等。

三、三高人群应该注意预防事项1. 合理膳食饮食上要注意少盐、控糖、降血脂,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海鱼、豆制品等,少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如蛋糕、巧克力等。

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2.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减轻精神压力。

三高人群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轻量级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

3. 控制体重肥胖是三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预防三高。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三高的发病率。

因此,三高人群应该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定期检查三高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总结三高人群的危害性非常大,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三高人群应该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检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
远 离 三 高 健 康 生 活
健康三大杀手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者密切相关,互相加重
名人的猝死属于个案吗?
高秀敏
古月
马季
侯耀文
同仁堂董事长 39岁
每28秒致死1人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每13秒致残一人
中国糖尿病 人数为1亿
产生动脉硬化发展过程
正常的冠状动脉
如果血压、血糖及血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会引起脑血栓、脑出血,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出现冠心病、心梗等疾病。
过程持续20-30年
三高 可防可控!!!
以高血压为例
发病率 18.8% 知晓率 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为 13.7%; 治疗率 城市城市为17.4%,农村为5.4%; 控制率 仅2.9%(城市4.2%,农村0.9%) 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四大基石,十六个字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早预防
减压 减盐 减糖 减脂 多动
早预防
减压
音乐 倾诉 聊天 瑜伽 打牌 旅游 漂流 ……
三高:引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Adapted from: Drouet L. Cerebrovasc Dis 2002; 13(suppl 1): 1–6.
TIA
心绞痛
脑卒中
心肌梗死
外周动脉疾病: 间歇跛行 疼痛 坏疽 坏死

三高知识讲座内容

三高知识讲座内容

三高知识讲座内容一、三高的定义与危害“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这三者常常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失衡,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升高的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高血糖则是指血糖水平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高血脂则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

二、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

正常血压范围为90-140/60-90mmHg。

如果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三、高血糖的控制与预防高血糖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测量结果。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为4.4-7.8mmol/L。

如果血糖超过这些范围,即可诊断为高血糖。

控制高血糖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如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体重等。

预防高血糖的主要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同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也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糖。

四、高血脂的成因与干预高血脂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和代谢因素等。

不良饮食习惯,如摄入过多脂肪、糖分等,可能导致血脂升高。

此外,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脂升高。

干预高血脂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降脂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如他汀类药物等。

研讨三高发言稿范文

研讨三高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研讨会,共同探讨“三高”问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是影响我们国家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与会人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认识到“三高”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之相伴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恶化,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三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国民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一、关于高血压高血压是“三高”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它无声无息地侵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使人们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鼓励人们改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减轻心理压力,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二、关于高血脂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以下是我们应采取的措施:1. 加强对高血脂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 严格控制饮食,减少油脂、糖分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3. 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血脂水平。

三、关于高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也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应对高血糖的策略:1. 加强糖尿病的预防教育,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

2. 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鼓励患者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总之,针对“三高”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政府层面: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社会层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3. 个人层面: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降低“三高”发病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三高科普

三高科普

三高科普“三高”科普“三高”介绍“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

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三高”危害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

1、高血脂危害: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祸因;同时也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导致植物人、瘫痪、死亡等的主因。

2、高血压危害: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心: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高血糖的危害:血糖高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与并发症。

并发症主要有:1)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

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

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

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

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

四高养生讲座心得体会

四高养生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简称“四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人们对“四高”的认识,普及养生知识,我国相关部门举办了一系列的养生讲座。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四高”养生的讲座,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此次讲座由我国著名养生专家主讲,主要围绕“四高”的成因、危害、预防和调理等方面展开。

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以下内容:1. “四高”的成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史的人,患“四高”的概率较高。

(2)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四高”的主要成因。

(3)心理因素:长期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大、抑郁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四高”。

2. “四高”的危害(1)高血压:可引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2)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3)高血糖:可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4)高尿酸血症:可导致痛风、关节炎等疾病。

3. “四高”的预防与调理(1)饮食调整: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热量、高盐分食物。

(2)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是“四高”的重要诱因,要坚决戒烟限酒。

(4)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二、心得体会1. 提高对“四高”的认识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四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四高”对健康的严重危害。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预防“四高”。

2. 改善生活方式讲座中提到的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适等方面,都是预防“四高”的有效措施。

我将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这些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加强自我管理“四高”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调理,我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努力控制病情。

三高的知识

三高的知识

三高的知识三高的知识是指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它们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三大健康问题。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了解和预防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是指人体血压持续升高的状态,它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不治疗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

高血压病人一般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合理控制盐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都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方法。

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肪含量过高的状态。

高血脂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脂病人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降低血脂水平。

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适量运动等都是控制高血脂的重要方法。

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的状态,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高血糖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控制高血糖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实现。

注意饮食控制,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体重等都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方法。

尽管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三个不同的疾病,但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这三种疾病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

其次,这三种疾病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和预防。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在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三大健康问题。

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困扰。

正常人的三高标准

正常人的三高标准

三高一般是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其相应的正常指标需要细分讨论。

建议在医院完善血脂检测、血糖检测、血压测量后,及时将检查结果拿给专业医生查看,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1、血脂:血脂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的正常值一般为3.20-5.17mmol/L,甘油三酯正常值为0.5-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为1.00-1.8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范围1.50-3.10mmol/L,通常4项指标均正常才能代表血脂正常;
2、血压:依据最新血压正常值标准,人体健康血压正常值为120/80mmHg,正常高值血压为120-139/80-89mmHg,1级高血压值为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值为160-179/100-109mmHg,而3级高血压≥180/110mmHg;
3、血糖:世卫组织将血糖正常值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3.9-6.1mmd/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而随机血糖不应超过11.1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糖尿病互相影响,互相加重
9
(一) 钠与血压
• 研究发现,随膳食盐增加血压会不断增加 • 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 2mmHg,低压上升1.7mmHg。
• 人群及动物试验表明
• 每天食入10g盐,高血压发病率是10%
• 每天食入20g盐,高血压发病率为20%
10
(二) 肥胖与血压
• 成年人体重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 危险因素 • 一般来说,超重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 加2~6倍 • 随着体重的增加,出现高血压的趋势也增 加,尤以20~40岁开始增加体重者危险性最 大
高血压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 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 ) 心力衰竭 死亡 高血压微蛋白尿形成 肾脏损害 肾功能衰竭 死亡
8
高血压真正的危害是什么?
•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下降
脑卒中(中风)
偏瘫
痴呆或死亡
• 高血压患者的很多同时患有糖尿病,
而高血压患者又可能发生新出现
18
糖尿病的分型
• 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
•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
• 妊娠糖尿病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
2型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防控蓝皮书 2011.P9
19
2型糖尿病的特点
• 成年人多见,但目前有年轻 化趋势 • 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 多为遗传因素加不良生活方 式引起
• 初期口服药治疗有效
3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版,科普版)
• 冬季食欲大增,饮食不要过量
• 注意饮食清淡,少油(每日不超过25-30
克)、
少盐(每日不超过6克)
• 保证蔬菜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便秘 • 适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防止骨质疏 松 • 37 气候干燥,注意补水(推荐每日2000毫升)
28
糖尿如何治疗?
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治疗原则:
•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达标 • 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 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9
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自我监控 合理饮食
日常护理
坚持运动
胰岛素 治疗
30
控制血糖要全天候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要达标!
空腹血糖 3.9-7.2mmol/L
• 体力活动不足
• 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 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
李枝萍 等. 西南军医 2010; 12(4):754-756.
• 吸烟 • 年龄 • 高血压 22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 2型糖尿病发病隐蔽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 “三多一少”
多饮
多食
多尿
体重减轻
• 还有其他表现为:瘙痒、皮肤干燥、饥饿、视力不 清、疲倦 23
11
(三)酒精与血压
• 过度饮酒与血压升高和较高的高血压流行 程度相关联。 • 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量效果关系,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
渐升高。
• 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12
(四)膳食钎维
• 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 接辅助降压。 • 干预研究平均补充14g膳食纤维,收缩压和 舒张压降低约1.6/2.0mmHg。 • 在一些研究中,以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 维混合物作为来源,仅可溶性膳食纤维影 响胃肠道功能并间接地影响胰岛素代谢, 这可能是膳食纤维降低血压的机制。
27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 • • • • 乳酸性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感染 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神经并发症: 下肢麻木、发烧、疼痛等 •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痛
并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 可导致死亡!
大血管并发症 • 冠心病 • 高血压 • 脑卒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多饮
多食
多尿
体重减轻
以及以下3项中的任意1项
•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 空腹血糖** ≥7.0mmol/l(126mg/dl) •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200mg/dl)
* 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 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13
(五) 吸烟
•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 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 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 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14
五、高血压病的防治
改善生活方式
非药物治疗
心理平衡
高血压治疗
药物治疗
餐后血糖 3.9-10.0mmol/L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31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32
高脂血症的治疗方向
降低LDL 降低CHO、TG、 升高 HDL
33
降脂药物
他汀类(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贝特类(苯氧芳酸类/氯贝丁酯类/纤维酸类)
什么是三高?
• 三高一般指的是: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1
原发性高血压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 •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 两变:城乡变化,年龄变化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持之以恒
38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9年科,科普版)
运动方式
宜选择慢用力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
运动频率和时间
每周运动150分钟,每次持续30分钟
运动强度
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170-年龄
运动时机
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饭后1小时左右
39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版,科普版)
一:晨练时间不宜过早 二:不要空腹锻炼 三:每周只运动两三次是不够 的 四:餐后不宜立即运动 五:运动量不是越大越好
40
谢谢!
41
2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无声的杀手
• 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和脑血管 病的危险度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 高血压患者如伴有糖尿病,死 亡率比不伴有糖尿病患者高7
4倍 倍
• 终末期肾衰患者中糖尿病肾病 占40% • 糖尿病患者低位截肢的危险度 比非糖尿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40%
King H,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 21:1414-1431.
20
哪些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
• 遗传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 般没有家族史的人要 高出3-10倍
• 肥胖 •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 摇篮
李枝萍 等. 西南军医 2010; 12(4):754-756.
• 21 超重者患2型糖尿病的
哪些人容易患2型糖尿病?
• 高能饮食
• 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4
糖尿病的“礼物”——可怕的并发 症
• 糖尿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可造成许多 重要组织器官损毁,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 性,危害严重
•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 – 中风 – 冠心病 – 尿毒症 – 25 失明
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
• 多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 病控制不良、伴有感染等应 激情况 • 常见症状:乏力、厌食、恶 心、呕吐等,严重时可昏迷 死亡
4
120
80
一天中血压的变化的规律
• 每日血压的两个高峰: 上午6~8点 下午6~8点
• 一天中昼高夜低:
6:00~20:00 <140/90mmHg 20:00~6:00 <120/80mmHg
5
临床上高血压分为两类
•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 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 以上。 •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病因明确,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 一。
烟酸类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34
200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治疗目标(CHO、LDL-C) 首要目标: 降低LDL-C 次要目标:在LDL-C达标后, 升高 HDL-C和降低非HDL-C
开始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 是否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35
• 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
•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 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 少量多餐,每日3~6餐
2
•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 通常测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 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 • 测量血压以右上肢为准 • 右上肢比左上肢高10mmHg
3
血压的正常水平
• 理想水平: 收缩压<120mmHg, 舒张压<80mmHg • 正常水平: 收缩压<130mmHg, 舒张压<85mmHg • 正常高限: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 85~ 89mmHg
6
高血压病的表现
• 高血压通常没有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头晕、 头痛或鼻出血等症状。
• 有无血压高或血压升高之程度与症状有无 或症状程度并不平行。
• 很多病人即使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很 高,仍然不会感到不适。 • 通常表现为并发症或伴发症的症状
7
高血压真正的危害是什么?
• 高血压往往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达到最终阶段
15
• 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因此大多数 的高血压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 时测量发现的。
• 一旦发现,不论轻重,都应尽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