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用人之道

合集下载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

从刘备离荆入蜀前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观刘备的“用人之道”字数:4350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建安十六年,蜀中一个消息流传开来,曹操有可能要派钟繇,攻打汉中。

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张鲁划地而守,也就罢了。

一旦曹操攻下,那就是对蜀地的致命威胁,这给刘璋带来极大的不安。

这时,张松再次建议,让法正迎刘备进蜀,抢先一步打下张鲁,保障蜀地门户的安全。

刘璋同意了,法正去了。

法正去到之后,先是冠冕堂皇的当众宣读了刘璋的意思,然后悄悄的对刘备表示,刘荆州,借一步说话。

然后,法正说了他的真正意思:“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将军雄才,刘璋暗弱,再加上内有张松,咱来个里应外合,益州就是将军你的了。

刘备一听,小眼一眯,ok!(“先主然之”)刘备一直就有伐蜀的打算,现在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就这么办了。

然而,战略是这么个战略,但在执行上,还是要有一个分布问题。

荆州,确切说,南郡,怎么办。

刘备能有今天,全靠占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南郡。

这里既是伐蜀的根据地,又是压制东吴的要地,绝对不能失,尤其是现在。

但如果自己离开了,那么,谁来守南郡?最后留下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就是关羽。

但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诸葛亮的问题。

因为刘备去时,留下的是诸葛亮和关羽,而把庞统带在了身边。

这里面,就有一个权力分配,和权力梯队储备的问题了。

诸葛亮,和关羽,属于一文一武,是刘备最信任的两个人,所以在自己亲征前线的时候,就把最重要的根据地交给了他们两个人。

这点上,和曹操非常像。

曹操老是亲征,他的后方往往也会留两个人,一文一武。

荀彧那就是荀彧和夏侯惇。

诸葛亮关羽,就如同刘备这边的荀彧和夏侯惇。

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内。

曹操方的荀彧和夏侯惇,两个人之中,很明显的是以荀彧为主。

荀彧是汉尚书令,居中持重,总管一切军事重事,曹操有了事儿也得写信给他商量。

曹操老是亲征,那时通讯又不发达,不能感个冒还得千里迢迢去找曹操请假吧。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

刘备是怎样用人的?刘备身为三国里面的重要人物之一,建立了蜀国,与吴国、魏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与曹操和孙权相比较,他既没有"金融资本",也没有"一城一域",个人能力比不上曹孙二人,在谋略及学识上更是不及他们。

但刘备为人忠厚、仗义、好交朋友,更擅长于"人力资本"运营投资,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

知人首先要知己,其次在于知彼。

好的领导并不是事必躬亲的领导;而是了解下属的优劣,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这样的领导就是成功的领导。

刘备深谙这个道理,对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因材设岗,发挥其武将优势,抵御外敌,辅以诸葛亮的军事地位,坐镇指挥。

才有了一场场战役的胜利和蜀国不可撼动的地位。

论谋略才能,刘备不及曹操甚至孙权,但他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

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当时最优秀的执行官,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刘备慈悲忠厚,可以共患难,也可以同富贵。

最善于打感情牌,收买人心,笼络感情,对部下奖励从不吝惜,出手绝对大方。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

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造就人心向往。

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以助其大事。

刘备具有领导才能,慧眼识人才,知人善任,真正关心、尊重、理解下属,以心换心,并充分提供其成长发展的机遇,就能换来下属对他的一片赤诚,从而组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团队。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刘备和曹操的用人之道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刘备和曹操的用人之道

2、聚焦完美,离析缺陷


刘备可谓义薄云天,拥有了安邦之师,定国之相。但用情过 度,把义气与正气本末倒置,丢了性命,失了江山。管理中, 我们认识到义气的狭隘性,正气的必要性。义气有着冲动的 分子,使你有着达成目标的决心,但不能使你走向达成目标 的结果。正气就必要了,它能使你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 坚决的完成目标。 刘备除了一个稀里糊涂的“皇族后裔”,算是“白手起家”。 他从“落水狗”地东奔西走到形成“三分天下”的势均力敌 之师,我们不得不望洋兴叹。刘备谦恭,随和,大义,重情, 这应该是其利处。企业需要这样的人物,员工需要这样的领 导。如果你常以领导自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那么,你 永远也无法走到员工心中去,你怎么也无法听到真实的建议, 你也不会得到栋梁之才。要避免像刘备一样“因同宗不取荆 州”、“因仁义不接徐州”,这是其弊端,当今社会,现代 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告诉你适者才能生存?
三、总结
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1.领导艺术:刘备VS曹操
领导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渔夫,另一种
是园丁。他们分别信奉两种不同的管理学: 一种信奉渔夫的管理学,为的是获取、占有 和控制财富;一种信奉园丁的管理学,关注 的则是如何培育和创造财富的过程。 《三国 演义》中就描写了两位富有领导力的英雄。 一位是看重绩效的领导者--曹操;另一位是看 重人情的领导者--刘备。
看重绩效,更看重人情



看重绩效,更看重人情。领导者好比是交响乐的指挥,通过 他的努力、想象和指挥,使其乐器融为一幕精彩的音乐表演。 重绩效不重人情,达不到长远发展。重人情不重绩效达不到 成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 曹操是一个渔夫式的管理专家。本应统一三国。他在道德上 缺少令人信赖的人格,不重人情,疑心重重,最终只能"天 下三分"。 刘备真可谓园丁的"先觉者",三顾茅庐语出"先生不出,如苍 生何",为赵云"单骑救主"掷子于地。刘备很重人情,在绩效 上却优柔寡断。最终导致"白帝城托孤"。

刘邦、刘备的管理用人之道

刘邦、刘备的管理用人之道

考虑到不确定性,在不忙的时候,把一般的必然要做的工作先尽快解决。
在工作中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是无限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的。时间是如此宝贵,但它又是最有伸缩性的,它可以一瞬即逝,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力,时间就是潜在的资本。充分合理地利用每个可利用的时间,压缩时间的流程,使时间价值最大化。
[编辑]最新的时间管理概念--GTD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完成每一件事)的缩写。来自于David Allen的一本畅销书《Getting Things Done》,国内的中文翻译本《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GTD的基本方法:GTD的具体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组织、回顾与行动五个步骤:
6 几款在线的时间管理工具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
时间管理的目的:决定该做些什么;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一、无法管理外在的要求?应接不暇
主管最大的困扰就是,太多来自外界的干扰,随时得放下手边的工作去做别的事情。
担任主管的责任之一就是集合多人的努力,共同完成一份工作。换句话说,主管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份需要与别人互动,外界的干扰是主管工作的一部份。你可以排定某些时段做为你的工作空挡,当有人临时找你需要讨论事情时,告诉他,你这会儿忙着呢,不急的话儿,在你的空挡时间再来详谈。
时间管理发展得很快,第一代是建立备忘录;第二代就需要事先的计划和准备;第三代会根据你对任务的理解排列优先顺序。到了第四代,就是分工合作的授权管理。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之道
刘备用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

他认为一个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才没有良好的品德和忠诚度,那么即使他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用。

刘备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他认为一个团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和协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因此,刘备在选拔人才时,不仅注重人才的才能和能力,还注重人才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方面的互补性。

此外,刘备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他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拔,只有不断地给予机会和挑战,才能让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因此,刘备在用人时,不仅注重人才的才能和能力,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总的来说,刘备的用人之道是注重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注重人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这些用人策略不仅为刘备的政治和军事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主席点评刘备:善于用人,但好感情用事!难怪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毛主席点评刘备:善于用人,但好感情用事!难怪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毛主席点评刘备:善于用人,但好感情用事!难怪最后会以失败告终说起刘备,想必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了,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

刘备虽然是皇亲贵胄,但其少年时的生活条件,却一度非常糟糕!刘备的祖父刘雄曾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不过,刘备一家的生活条件,并未因此而有多大的改善,加上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时期的刘备只能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不过,刘备虽然历经磨难与挫折,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最终成就了霸业,建立了蜀汉政权。

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市井小贩,一跃成为昭烈皇帝,刘备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多次谈论、品评过刘备,对其的褒贬可谓十分中肯。

那么,毛主席究竟是如何品评刘备的呢?刘备传奇的一生我们上文说到,刘备虽然是汉室后裔,但其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早年与母亲靠织草席、贩卖草鞋勉强度日。

然而,他从小志存高远,立志要匡扶汉室,成就一番伟业!他的志向,从其幼年时期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在刘备家的东南角处,长有一棵高大的桑树,从远处看去,好似皇帝的车盖。

来往的行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是凡间之物,并认为树下的人家,将来必定会出贵人。

刘备小时候跟同宗小孩在树下玩耍时,曾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此言,跟当年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驶大船渡浙江时,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所透露出来的志向是一致的,皆为帝王之志。

而事实也证明,两人后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刘备与项羽不同的是,刘备除了身份高贵以外,其资本却没有项羽雄厚。

但这并不影响刘备成功!他志存高远,以“仁德”为立身之本,于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屡立战功。

为了成就一方霸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还向他献上了促成后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之后,刘备采纳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主张,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在赤壁大败曹操。

人才管理从刘备孙权曹操看用人之道

人才管理从刘备孙权曹操看用人之道

-
THANKS!
XX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教导我的老师和陪 伴我一齐成长的同学,他们在我的大学生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本论 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
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
公平公正:在选拔人才时,要始终保持公 平公正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和个人偏见 影响 善于发掘和培养:如刘备和孙权所展示的,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善于发掘和培养人 才。这不仅需要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还需 要有一个能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能力
知人善任:这一点是所有用人之道的精髓。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 的特点和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策 持略 续和 学方 习法 :不论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 他们的用人之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 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来 建适 立应 互不 信断 关变 系化 :的 一环 个境 成和 功情 的况 领导者需要与 团队成员建立起互信关系。只有当团队成 员信任你的时候,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工 鼓作 励并 创共 新同 和实 进现 取目 :标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 鼓励团队成员去创新和进取。只有通过不 断地学习和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 中 保保 持持 冷领 静先 和地 理位 性:在选用人才时,一个成 功的领导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论面 对何种情况或压力,都需要有清晰的头脑 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曹操的用人之道
1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大将军, 后被封为魏武帝,他的用人之
道则以"实用"为核心
2
他懂得如何去识别一个人的能 力和潜力,只要是有助于实现 他的大业的人,不论是何出身,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曹操的五个用人之道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刘备用人(转帖)三国之主,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雄豪,他们为了谋求祖国的统一,都极其重视用人,并且,事实上他们也很善于用人。

但人才来源和用人条件,刘备最差。

论出身,刘备虽为皇族后裔,但世数悠远,“少时曾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不甚乐读书。

曹操孙权都出身宦族世家。

孙权自少博览群书,精习经史,“才秀明达,始有知名”(《三国志·吴主传》);曹操二十岁便举孝廉,从文学至兵书,无所不窥,年青时编了一本《兵法提要》,又注《孙武十三篇》。

论基业,刘备起兵下层,白手创业,举兵涿郡时,毫无政治势力和军事地盘可资凭藉;孙权凭借父兄二世余荫,“割据江东,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曹操雄才大略,拥军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

因而曹营和江东人才济济;而刘备则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先主之初微矣,因无袁曹之权籍,屡挫屡奔;而客处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者也寡,及分荆据益、蜀所得收罗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但是,尽管刘备得人条件远不如孙曹,最后还是建立了蜀汉政权,拉开了天下三分的历史序幕,刘备自己也成了与孙曹并争天下的一方政治领袖。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善于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并有一套别具特色的用人思想和政策。

归纳起来,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一、从政治上看,刘备旗帜鲜明,政治针对性强。

刘备出自汉室后裔,打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这是孙曹政治上致命的弱点。

在正统观念几成为社会人们普遍政治信仰的封建时代,刘备打出这一旗号,自较孙曹更易取得民心,招揽人才。

刘备常说:“每与曹操反,事乃可成。

”刘备靠这一点起家,也是靠这一点收揽各地区、各阶级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与曹操及孙权相比,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谋略及学识都远在曹孙之下,但在知人善任、尊重人才方面则远超曹孙。

因其精通用人之道,终成一方霸业。

选人
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

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孔明出山,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

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域歧视。

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用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刘备用人的策略。

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而不像曹操那样生性多疑。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虽得了关张俩虎将,但个人势力仍是非常弱小,在相继被出卖追杀和如丧家之犬东奔西走中,意识到如没有一位能谋略善统筹之高人,是不能取得长足持续发展,所以就设丞相之岗,并四处揽才,最终锁定诸葛亮。

这是他在用人方面因事设岗,适才所用的体现。

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

请得孔明出山后,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孔明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

关张赵黄马及诸葛亮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

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曹操也爱才,但同时也忌才,杨修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才气未能内敛,也是未能遇到一位开明的君主。

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或“兔死狗烹”的结局。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留人
感情留人: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

“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弃曹奔刘;“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谁不为之感动?
事业留人:拜孔明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集大权于一身,给了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通过封侯,使五虎上将分管5大区域,各自有了事业上的定位。

制度留人:刘备善用感情,对部属爱兵如子,但同样重视制度化,军纪严明。

对结义弟兄张飞犯错也不姑息,这样一视同仁,奖惩分明,使大家心服口服,增加了凝聚力。

薪酬留人:刘备慈善好施,对有功之人,出手大方。

益州平定后,刘备重奖孔明、法正、关张等人,每人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育人
教育培训不足,后继无人。

刘备的弱点是感情用事,重用老人、旧部,而无意提拔后进,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这最后导致“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这可说是刘备用人的最大败笔,也是诸葛孔明不明之处(没能有效放权,培育接班人)。

五虎将死后,姜维和关兴攻力不足,孔明个人苦苦支撑,六出祁山,最后累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最终导致蜀国的破败。

刘备创业为什么会成功?
创业是当下一个热点话题,金融危机让很多失业的人士想到通过创业上岗,一些成功的白领金领们也有着创立自己事业的愿望,国家也在发布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

可是,谁都知道,创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三国演义》,我们也许能从三国刘备的身上学习到一些创业的经验。

刘备的成功,绝对堪称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他立业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潦倒的卖草席的小贩而已。

用现代商业的眼光来探究刘备的成功原因,主要有这几个:
一、弄了个好项目
镇压黄巾军,给了刘备一个带队伍的好机会。

乱世最需要的是英雄,枪杆子里才出政权,刘备举着“光复汉室”的大旗创业,找准了一个能做大的好项目。

二、定位精准,会炒作自己
从创业开始,刘备就给了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这是刘备很高明的一着棋,虽然身为下贱,却给自己安了一个贵族血统,在那个没有户籍管理没有计算机查询的年代,谁知道你是谁的后代啊?既然姓刘,当然就有机会能沾点光了!所以,光这王室后代,就给他不知带来了多少无形资产效益了。

“刘皇叔”三个字,炒作起来可是字字万金!
所以,开始创业的时候,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弄清楚你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三、打工时候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资源
镇压黄巾开始,刘备只是个到处混口饭吃的小小县令,手下大将也就仅仅自己两个结拜兄弟关张而已,哪有什么王者之相。

他混不下去的时候,也是到处打工呢!开始投靠公孙瓒,结果结识了赵云赵子龙大侠,那可是万里挑一的猛将呢!后来帮徐州陶谦做事,捞了不少美名,陶谦病故还送了个徐州给他。

甚至后来投靠曹操,也借曹操的力量除掉了吕布——这家伙不死的话,绝对是刘备的大患。

再后来投靠刘表,又得了大公子刘琦那么多人马,而且还得了个荆州栖身,那可是赚了起家的资本呢。

所以说,刘备在他打工的时候,就为他以后称帝积累了不少也许你现在还在打工中,一定要趁工作的机会多多学习,多积累些社会资源,这会让你在以后创业中少走很多弯路。

四、刘备尊重人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说时容易做时难。

袁绍有那么扎实的基础,可惜就是败在不会用人。

看看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刘总大人三顾茅庐,忍气吞声,那可是古今
求贤纳士的经典之作啊。

得到了诸葛亮之后,刘备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他,给了职业经理人足够的权限,自己专心做老板,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以人为本。

而且,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居然还想尽办法得到了庞统这样的高级人才。

可惜,庞军师一时大意英年早逝,凤雏未能发威,否则可能就不是三分天下,而是一统天下了。

还有,赵子龙长板坡救出少主阿斗的那出戏,刘备居然把阿斗摔地上并大骂“竖子,差点让我折损一员大将”,你想想,赵云在他心里是多有分量,这是真的爱才啊。

就这句话,也就足够让赵云誓死跟随一生了。

五、刘备非常有管理才能,善于协调内部关系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

刘总手下居然能同时容纳五只大老虎(五虎上将),能够让这五人同时效力麾下,而且均忠心耿耿。

老掉牙的黄忠居然被激励得还在定军山砍了曹军虎将夏侯渊,可见刘备的管理激励才能真的非比寻常。

大胆起用精英人才,通过制度来管理约束,通过激励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也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创业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大多数创业者可能都会遭遇失败。

你准备好了吗?如果还在困惑中,有时间多看看三国吧,多悟悟刘备的成功之道,或许能对你有帮助。

浅谈刘备的用人之道
话说当年刘备想自立门户,可帐下人才匮乏。

他听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刘备大喜。

得天下的欲望,让刘备急于得到孔明。

于是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的千古美谈。

刘备得了孔明,明确了战略方向,即先得荆州,再得益州,以此两地为根据地,三分天下而居其一。

其实刘备得了孔明之后,开始并不重用孔明,因为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入川攻城略地,进展极为顺利,各路人才纷纷加盟。

武将就不说了,谋士除孔明糜竺外,还有庞统.法正.李严等等,
人才多了,矛盾也就多了。

一个笼子关不下两只公鸡。

此时,刘备集团里谋臣武将达到鼎盛阶段。

刘备先用谁?在哪用谁?就显现出了他一代开国之君的绝顶智慧。

赤壁之战,孔明初立战功,可以独当一面,就放在他最熟悉的荆州老家,帮关羽守根据地。

庞统刚加盟,急于想立功,又有点恃才傲物的毛病,就带他入川打攻坚战,再说,放在自己鼻子底下也好管理。

刘备用法正也大有学问,法正长于制定法规条例,管理严格。

刘备入川后百废待兴,国体初立,用法正为尚书令,官比孔明还大。

法正善出奇谋,攻必克,而守根据地却因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必会出乱。

刘备既要用法正之长,又要避其短,还要防这个曾经出卖故主的人忠诚出问题。

于是刘备也常把法正带在身边,防其出乱。

这些都考验着刘备的智慧,也考验着孔明的耐心。

好在刘备称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去世,孔明才没有被冷落太久。

刘备创立蜀汉基,历尽千难万险,也只用了几个有毛病的人才,就获得成功。

而有人投资十万元的生意赚钱,管理几百万元的投资就会赔钱;有人管一两个人才顺手,管理一群人才就会内耗重重。

所以可见刘备用人之道之非比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