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猫

合集下载

《我是猫》读书笔记

《我是猫》读书笔记

《我是猫》读书笔记《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经典作品,以一只猫的视角,观察并讲述了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独特而又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只没有名字的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里。

它的主人苦沙弥是一个有些迂腐、固执,但又心地善良的知识分子。

猫以它那独特的思维和观察方式,审视着主人及其朋友们的种种行为和想法。

猫眼中的主人苦沙弥,是个整天闷在家里,不太善于社交,也没什么大志向的人。

他总是抱着书看,却似乎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他在学校里不受学生欢迎,在家也常常被妻子埋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窝囊的人,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底线。

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对那些虚伪的人和事嗤之以鼻。

猫在描述主人的时候,带着一种既无奈又有些同情的语气,仿佛在说:“看呐,这个人就是这样,虽然不完美,但也有他的可爱之处。

”书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

比如迷亭,他是个能言善辩、喜欢吹牛的家伙,总是能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来,给大家带来不少欢乐,但有时也让人觉得过于轻浮。

还有寒月,一个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年轻人,为了写一篇博士论文而绞尽脑汁。

通过猫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这些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

猫的叙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可笑之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悲哀。

在书中,猫对人类的思考和行为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评论。

比如,它觉得人类总是在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烦恼,为了所谓的面子和虚荣而奔波劳累。

它不理解人类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应酬和争吵上,为什么不能像猫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同时,猫也对人类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它觉得人类的爱情常常充满了虚伪和算计,友情也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亲情则有时被忽视和冷落。

这些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然而,这只聪明的猫也并非完全理解人类的一切。

它在观察和评论的过程中,也常常陷入困惑和迷茫。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10篇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篇1随着各种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被消解得支离破碎,这些零碎的时间从我们的指缝中渐渐流失,月末诧异时间白驹过隙,已是司空见惯。

在这些零碎的时间中,阅读已经很奢侈,更别提阅读长篇小说了。

现在的我们很少有心境去读完一篇长篇,我们习惯简短,我们喜欢轻松,所以长篇小说在日益的边缘化。

夏目漱石这篇《我是猫》是我时隔两月后主动阅读的长篇,不得不说,一篇好的长篇小说确实有着高贵的特质,让你手不释卷。

小说中以猫的视角,将人的虚伪、自私、生活的虚无,用调侃戏谑的方式娓娓道来,让人时而捧腹,时而颔首。

好像很多爱读书的人都很喜欢养猫,我一直没养过,所以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原委,不过猜测应该是与猫的孤傲,灵性,安静有关,它可以时不时的爬上主人膝上,案前,默默陪伴。

小说中的猫是一个聪明的糊涂者,它自诩奉天命而临凡,凭脑力而远筹,冠古绝今之猫。

它在批评主人求胜心切,世人通达权变时好似眼光独到,但在乌鸦面前丑态百出,最后喝酒掉入缸中溺死,真真是糊涂虫一个。

夏目漱石在小说中写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独仙、金田一家,苦沙弥为猫的主人,是学校老师,愤世嫉俗,不喜讨好巴结,一直教英语的入门课本,混得“十载一狐裘”,虽然猫儿嘲讽了主人一些缺点,但毕竟是小缺点,身而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猫儿还是喜爱主人一家,为他打探敌情,尽力赶走小偷。

苦沙弥的好友各具特色,迷亭喜欢在别人说话时插科打诨,寒月致力于学术研究,独仙潜心修道,每个人都栩栩如生。

金田为代表的实业家们,为了升官发财,实行:“三绝战术”——绝义、绝情、绝廉耻。

作者毫不掩饰地大加鞭笞,戏称“鼻子”一派。

身处淤泥却能洁身自好实属不易,在金钱权力至上的社会,可能会有一些坚持自我的人,但人间并非画中美景,不随波逐流,能够一直洁身自好又实属不易。

小说语言幽默,比喻、举例精辟得当,很值得大家抽空阅读。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精选篇2最近我看到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叫《我是猫》,作者是日本的夏目漱石。

我是猫的读书笔记500字(通用7篇)

我是猫的读书笔记500字(通用7篇)

我是猫的读书笔记500字(通用7篇)我是猫的读书笔记500字篇1《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一部杰作,通过猫的视角,犀利而幽默地讽刺了明治时代的人类社会。

在这本书中,猫的本体是一个笨拙的青年,他穿着学生制服,天真地探索着人类的世界。

然而,它对人类社会中的道德、法律和科学等问题却有着独特的见解。

猫的本体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观察和体验着人类的生活。

它以猫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以猫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人类的想法。

它对人类的愚蠢和自大感到困惑和不满,但同时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表示敬佩。

这本书的主题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猫的本体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人类的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它对人类的愚蠢和自大感到困惑和不满,但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表示敬佩。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犀利、简洁。

夏目漱石通过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人类的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简洁、犀利、幽默。

他通过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人类的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总的来说,《我是猫》是一部非常有趣和有启发性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是猫读书笔记摘抄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我是猫的读书笔记500字篇2《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一部著名小说,以猫的视角观察人类世界,充满了幽默与讽刺。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社会讽刺。

在书中,猫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在人类社会的经历。

猫原本是一个贵族的宠物,但它对人类社会的不满和反感逐渐加剧,最终变成了一个独立、自由、机智、善良的猫。

在猫的眼中,人类社会充满了虚伪、贪婪、自私、自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引发了猫的深思和不满。

夏目漱石通过猫的视角,巧妙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

他通过猫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赏析】夏目漱石《我是猫》

【赏析】夏目漱石《我是猫》

【赏析】夏目漱石《我是猫》内容梗概小说的主角是一只猫,故事由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

我是猫。

主人的事我一清二楚。

我的主人是个中学教员,人们叫他苦沙弥先生。

主人在家总躲在书房里捧着书用功,可是没看上几页便磕睡了;主人患有胃病,他饮食却没有节制的;主人的工作清闲,悠然,而他自己觉得他是世上最辛苦最受委屈的人,总要诉苦发牢骚。

主人生活虽则清贫,性情却是极为高傲的,每当女主人谈起家里的经济,他俨然是个“天然居士”。

主人有两个朋友:“美学家”迷亭和“理学士”寒月。

他们常在小书房里闲聊打发时日。

他们卖弄些书本知识,相互吹捧吹捧各自写的奇文,还有新诗、诗剧等,可是这些东西,连我这个猫也觉得有点古里古怪,不成样子。

有一天,资本家金田的夫人来找他,了解他的学生兼朋友寒月的情况。

原来,寒月正和她的女儿富子谈恋爱,金田夫人要求寒月考上博士,否则不准与富子结婚。

主人苦沙弥和“美学家”迷亭把金田老婆嘲弄了一番。

这事使金田家很恼火,而主人又竭力劝阻寒月去娶金田家的小姐。

金田家就来报复主人,由此主人家里添了不少麻烦。

金田先是派了一个叫铃木的人警告主人,没有奏效,后又收买了主人家的邻居和附近学校的学生,经常到他门窗下捣乱,搅得他心烦意乱。

他由“江湖隐士”渐渐变成了“绿林好汉”,整天疲于奔命,追赶那群在门前胡闹的学生。

这给“我”提供了嘲笑的资料。

风波过后,生活如故。

主人家与他的朋友迷亭、寒月,还有“艺术家”东风、“哲学家”独仙又聚在客厅里高谈阔论了,什么世道每况愈下,什么资本家可恶,等等。

我总在旁边打磕睡。

主人的学生三平来邀请主人参加他与金田小姐的婚礼,被主人断然拒绝。

三平见主人“执迷顽固”实在无药可医,也就作罢了。

主人家的聚会散了,家里顿时静寂起来。

我是猫,也觉得十分沉闷,于是就跑去偷三平婚宴上的啤酒来喝。

酒倒不错,可是醉酒的我却不慎掉进了水缸。

我挣扎,却只觉得飘飘然了。

我死了。

死了也好,“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

研究综述《我是猫》借用猫的眼睛来观察世界,讽刺世态,广泛地触及社会时弊,受到日本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夏目漱石致友人的信创作《我是猫》由于忧郁积愤

夏目漱石致友人的信创作《我是猫》由于忧郁积愤

夏目漱石致友人的信创作《我是猫》由于忧郁积愤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

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一只被遗弃的猫,让中学教师真野苦沙弥先生捡回家里喂养,由此开始了它在苦沙弥家里两年的生活。

小说的“我”——“猫”是虚构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动物的习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识。

在这部小说里,“猫”是叙述者、评判者,又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猫叙述人的世界是小说花费篇目最多的地方,《我是猫》的写作目的不是真的要写猫的生活,而是要借猫这个载体来刻画人,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

整个作品所描写的事情,就是这只猫的所见所闻,包括苦沙弥一家人的言谈举止和日常生活琐事,以及诸如与他人所发生的生活纠纷、小偷的入室偷盗、警察的询问查案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苦沙弥那些以“高等游民”自居的知识分子朋友,包括美学家迷亭、理学士水岛寒月、诗人越智东风、哲学家八木独仙等人的经常造访,他们聚集在苦沙弥家的客厅里,时而高谈阔论、自我卖弄,时而吟诗诵文、聊以自娱,时而嬉笑怒骂、贬斥社会、评点人生。

小说中的重大风波就是金田小姐的婚事,金田家的“鼻子”夫人打算把女儿富子嫁给有可能马上就要获得博士学位的寒月,所以特意来向苦沙弥了解寒月的情况。

苦沙弥和迷亭对浑身充满铜臭味的金田家非常反感,所以不仅当场奚落了“鼻子”夫人,后来还竭力劝寒月拒绝此事。

金田家不肯善罢甘休,便让苦沙弥过去的同学、此时已经成了小商人的铃木藤十郎前来说项,结果也被回绝了。

金田家恼羞成怒,边不惜花费重金,雇佣他人上门前来侮辱谩骂、唆使苦沙弥的同事寻衅报复、鼓动附近落云馆的学生不断地闯进家门进行骚扰。

与此同时,寒月其实已经回老家与别人成婚了。

最后是苦沙弥过去的一个学生多多良三平,趁机向富子小姐求婚。

求婚成功,他于婚礼前夕带了一箱啤酒来到苦沙弥家,迷亭、寒月等人借机饮酒寻乐。

深夜,他们散去后,猫也酒兴大发地畅饮起来,结果醉意朦胧中掉进水缸而爬不起来了,只能念诵着“南无阿弥陀佛”,悄然死去。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8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8篇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8篇《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以下是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是猫》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发表于1905年。

作者在书中以猫的身份来观察生活。

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抓老鼠的猫。

它观察着当时的人们,发出了自己对人类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男主人——当代的一名知识分子的一些看法。

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在一位穷教师家居住着。

它是一只在主人眼里并不重要但是还是在主人家生活的猫。

它非常想学会捉老鼠,可是晚上捉老鼠却被老鼠给捉弄的一塌糊涂,最终主人惊醒了,还以为来贼了呢!虽然在猫咪的世界里显得傻呼呼的,可是在某些方面看起来非常棒,它总是在客人来的时候待在主人的身边,主人的朋友和主人聊天,它听完了,总会悟出道理。

这只猫确实傻呼呼的,但是在傻呼呼的干傻事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些教训,就不会去干这些傻事了。

有一次令我记忆犹新。

这只猫在厨房里偷吃年糕,不料被年糕粘住了牙齿,怎么也拔不掉。

到最后,它只好站起来,前爪把碗往外拽,后脚站了起来。

最后还是被主人的两个小姑娘看见了,母亲让女仆帮助猫把碗拔了下来。

这是一只哲理猫,也是一只“蠢猫”(捉老鼠方面)。

书中字字句句读下来,还包含着哲理,还生动有趣,不死板枯燥。

我很喜欢这本书。

《我是猫》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以犀利的笔锋,强烈的挖苦了日本当时的腐败社会,读者只要细细品读,一定可以品出作者寄托在这本书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吧,请仔细看。

文章站在猫的角度上,俯视日本社会的风气,粗暴、邪恶似乎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

但是,作者一人是绝对不能改变日本的,所以,作者把这种思想寄托在这本书上,希望日本看到它,可以改邪归正,与别的国家可以友好相处,这是作者最大的希望,可惜这个梦想还是没能让日本改变,我们感到十分惋惜。

在《我是猫》中出现了很多角色,这些角色大部分都与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惊人的相似,都是贪婪的化身,虽然有一些人相对来说比较善良,但是贪婪、无知还是这些人的特色。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

夏目漱石我是猫读后感《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所著的一篇小说。

小说写于1904年,并于1905年分期连载在《杂贺》杂志上,于1906年合集出版。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猫的视角,来描绘日本明治时期市民生活。

这篇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也是夏目漱石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为读者,我阅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深受触动,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在小说中,夏目漱石通过一只猫的眼睛,来反映当时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将社会中的种种观念、习俗以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只猫的视角,夏目漱石巧妙地将日本明治时期中产阶级社会的生活悄然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中的猫虽然只是一只猫,却能通过独特的视角感悟到当时的时代风貌,使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从小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社会对传统道德的追求,对自然爱护的叮嘱,对自由解放的认知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交错。

夏目漱石通过这篇小说想要表达的是社会上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利益驱动。

作者通过猫的角度去观察人类的生活,描绘出那个时代中社会各阶层人的生活状态;既有贫民窟里的小企鹅,亦有女学生两情相悦。

整篇小说充分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对生活的看法,强调了人之间的互动和互动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现代人而言,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可以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无论是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还是生活中的交际方式,都有其时代性和复杂性。

我们也需要像猫一样,去独立思考,去从自己的角度分析看问题,理性思考,做到不盲从,克服浮躁和轻浮的心态。

夏目漱石的作品也鼓舞着我们从学习、自我认知和处事应对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去深化对人性的理解,并借此提高个人的修养素质。

总之,《我是猫》这本书是一份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体现出夏目漱石的优秀文学才华。

通过小说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活,以及作者通过猫这个角色体现出来的各种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目漱石不仅是当时日本文坛的巨匠,也是一位为后来者铺路的先驱者。

《我是猫》内容梗概

《我是猫》内容梗概

《我是猫》内容梗概《我是猫》是一部由夏目漱石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只猫的视角,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问题。

下面是对《我是猫》的内容梗概的参考内容。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只名叫猫的角色的生活。

虽然故事以猫的视角进行,但作者将各种社会问题巧妙地渗透其中。

猫是一只聪明、机智的家猫,在家庭中生活,并观察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故事开始,猫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主人。

猫的主人是名叫主人公的男子,他是一个文化人,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

主人养了几只猫,在家人中属于非常特殊的存在。

猫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描述了主人的朋友和邻居。

通过与这些人的互动,猫逐渐洞察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学者、艺术家,他们讨论着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

猫观察到他们的讨论对社会的影响,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

猫对人性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揭示了人们的虚伪和自私。

在他看来,人类总是沉溺于名利之中。

他注意到一些人为了权利和利益而争斗,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人因为追求名声而放弃了原则。

猫通过聆听人类的谈话,了解到社会中的权力斗争不断,而人们往往把自己封闭在一种思维模式中,对其他观点漠不关心。

猫还观察到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对社会的影响。

他看到了一些人为了适应西方文化而放弃了传统价值观,而另一些人则试图保留传统价值观,以保护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冲突导致了许多争议和社会动荡。

通过《我是猫》,夏目漱石以猫的视角深入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的问题。

从物质欲望到权利斗争,从文化冲突到人性的虚伪,夏目漱石运用独特的手法,以猫的视角深入研究并揭示了这些问题。

这部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深思,也让人们反省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是猫》看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以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及悲凉心态为中心王坤丽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摘要: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本文主要从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我是猫》中窥探他对当时社会的幽默讽刺批判及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凉心态。

关键词:夏目漱石批判幽默悲凉心境引言夏目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

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

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①,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夏目漱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

世界几种主要语言都翻译了他的作品,有的甚至翻译出版了他的全部创作。

漱石也是中国人民最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早在解放以前就介绍到中国来了。

《鲁迅全集现代日本小说集》附录中写道:“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

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以上种种,可见夏目漱石文学地位之显著。

而作为其代表作品的《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1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①1984年——2004年11月为夏目漱石,现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

通读小说,第一感觉是通篇都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攻击与嘲笑,然而细思之下,却能体会到作者在用表面的笑来遮盖苦涩的表情,用幽默来含蓄地表达悲凉凄苦的心情,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悲凉无奈心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下面笔者就从读《我是猫》中所直接感受到的批判精神及深藏文章背后的弦外之音——悲凉心境——进行具体分析。

一、直接感受:借“猫”之口对当时社会及知识分子进行无情鞭挞批判《我是猫》于1905年问世,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已经发动了两次肮脏战争2,用掠夺邻国的办法,养肥自己。

在国内,资产阶级的势力正在兴起,从中国和俄国掠夺来的大量赔款及资源,全部流入资产阶级的口袋里,资产阶级在“意外之财”面前欣喜若狂。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把巨额的战争费用都转嫁到日本人民身上。

低廉的工资,血腥的镇压,使日本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而资产阶级却过着极端骄奢淫逸的生活。

资产阶级也在“振兴”着本阶级的教育,社会上出现了大批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奔走权门,在金钱面前低首下心,阿谀奉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清醒地正视现实,对现实燃起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慨。

《我是猫》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以理解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的作者的批判态度。

作者巧借“猫”之口,批判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企业家和文人形象。

作品中金田小姐的婚事描写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骄横和拜金主义者的势力。

金田策划安排、兴师动众,最重要的是让主人公苦沙弥“投降”,原因只在苦沙弥冷落了他的老婆。

他只所以有恃无恐,有让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原因是他财大气粗。

铃木百般巴结金田,卑躬屈膝,趋炎附势,成为金田的暗探和说客,其原因也在于金钱。

连“猫”都看出“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P238)。

通过对穷教师苦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

作品中说“然而,他们人类似乎一点也没有这种观念,总是2指的是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把我们所找到的东西夺为己有。

他们仗着强大的势力,把应该归我们吃的东西毫无顾忌地横加抢掠”(P5)“人类原就是恃势嚣张的,要是没有一种比他们更为有力的东西出来惩戒他们一番,今后就不知要嚣张到什么田地了”(P8),这些看似从“猫公”口中发出的愤慨心声,正是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作者对当时的文人也进行了讽刺批判。

面对统治阶级的淫威,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便远离社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地打发时光,作品中的一些文人经常聚集在主人公苦沙弥的家里高谈阔论、卖弄学识,或写一些莫名其妙的文章、俳句,或讲些荒唐无稽的故事、笑料,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生活。

如性情迂腐却偏爱附庸风雅的苦沙弥,轻佻浮薄、专门戏弄人的迷亭,喜欢写些肤浅的新诗到处献人的越智东风,埋头于“吊颈力学”的水岛寒月,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铃木藤十郎和多多良三平等等,作品中的这些形象大抵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类文人的病态现状,夏目漱石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二、弦外之音: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凉心态暗藏其中《我是猫》中出现的人物,不过是一群由日本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多余的人”,他们属于日本知识分子中的上层人物,他们不求荣达,以清高自诩,对日本社会现实抱有强烈的不满,他们鄙夷社会现实中拜金主义的俗物,憎恶社会中充满了虚伪的“君子”。

他们错误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又意识到他们强烈的个性正受到摧残与屈辱,这样,主人公苦沙弥先生,便不免为了一点小事大动肝火,给“猫”提供了嘲笑的资料,同时也遭到他的朋友、玩世不恭者迷亭的调侃与讪笑。

环境改变不了苦沙弥先生的“执迷顽固”,苦沙弥先生也不会想到改变环境。

而冷眼旁观的“猫”,也就只好在偷喝了啤酒之后,掉在水缸里淹死了。

从这一系列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如果说生活在苦沙弥先生家里的“猫”起初的嘲笑,还是过多地集中在抽象人性的愚昧虚伪及自私上的话,那么,随着当时新兴资本家及其代表人物金田一家的出现,“猫”的嬉皮笑脸,就不免带上了新的悲痛的表情。

下面笔者从生活的窘迫、学业的受挫、精神世界的空虚三方面来具体分析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凉心态。

(一)生活的窘迫小说主人公苦沙弥是一位贫寒的中学教师,他家的房子是整条街最破旧的,苦沙弥妻子经常和丈夫说的话是钱不够用了。

小说中提到苦沙弥爱画画等,他的纸笔也都是从店里赊来,等拿了下个月薪水再去还的。

从事一份薪水微薄到难以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工作已属人生惨淡,苦沙弥还要受到学生们的作弄,这些学生不尊重老师并非童心或者调皮,而是接受了金田家的好处故意违反天理和人性。

“教师虽未被锁链锁起来,但却被薪俸捆住了手脚,所以你怎样捉弄他也不碍事,他不会辞职去打学生的耳光。

如果他有辞职的勇气,那么他最初就不会当教师干那种哄学生的职业了。

”(P208)没有辞职的勇气,真是因为苦沙弥需要那份微薄的薪水来养家。

“主人为此而发怒,真是极不识趣,是愚蠢透顶的。

”真正叫苦沙弥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他所处社会对教师的不尊重及社会地位的地下,他纵然离开落云馆,也会遇到另一个落云馆,遭遇相同的处境,离开这座城,又陷入另一座城。

(二)学业的受挫寒月君是《我是猫》里重点突出的一位人物,他的突出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是一位正在攻读博士的理学士。

作品对他采用了和猫的主人苦沙弥一样的特写镜头。

对寒月的描写一是通过拜访他的老师苦沙弥,二是描写他磨玻璃球。

他的博士论文是《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对于这篇博士论文,他首先要做的是磨好一粒玻璃球做实验。

“从今年正月起,我已经磨废了六个玻璃球啦。

”“从清晨磨起,吃午饭时稍歇一歇,然后一直磨到天黑,这工作可不轻松哪。

”“眼下,从早到晚,我一直是在磨球呢。

”(P164),这个所谓理学博士其实就是一个“磨球博士”,关于磨球,那到底多久才能磨好呢?寒月自己说:“十年,还算是快的,弄不好,可能要二十年呢。

”(P165)磨好玻璃球是写好博士论文的重要且必须的条件,即磨不好玻璃球便成为不了博士,所以寒月学士每天做的学问就是磨一颗玻璃球。

磨玻璃球和分角色朗读“嫖妓”在内容上不同,在意义上却一致——都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消磨时光,他们的生活其实百无聊赖,他们有精力和时间,却并无学术创作可言。

寒月博士论文的实质就是磨玻璃球,苦沙弥和寒月为鼻子夫人做打油诗“鼻孔一双何其深”“鼻孔深邃实难见”(P95),这些看似好笑实则悲哀的笑料不过是对社会文人学识的一种写实,“笑”出了一种悲中寻乐的苍凉人生。

这种知识分子的凄凉余韵,正是日本近代“多余的人”——一部分日本知识分子的共有心情。

这种知识分子的孤独、凄凉寂寞情绪,即使在日本的“战后文学”中,也是不难找到的。

(三)精神世界的空虚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聚集在苦沙弥家中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这些无不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迷茫与空虚。

“我死了,只有死去,才能获得这样的太平,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的,三生有幸,三生有幸”,从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夏目漱石内心的挣扎与迷茫,而挣扎的结果却是以“溺亡”作为结局,其沉重感跃然纸上。

“人们的样子虽然很满不在乎,但是一叩他们的内心,就都不知不觉发出悲哀的声音来了。

”人们内心,似乎除了悲鸣外再无其他的精神支柱。

结束语:《我是猫》的情节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最不像小说的小说。

夏目漱石自己也说:“这部作品,既无情节,也无结构,像海参一样无头无尾。

”但是这部小说刚发表就获好评,夏目漱石本只打算一次发表就完的小说一发不可收拾,共连载了十次。

现在虽然时已过百年,但是在日本即使没看过小说《我是猫》的人也大多知道那只“猫”。

而提到夏目漱石就一定会想起那只“猫”。

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却能如此深受欢迎,概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夏目漱石借“猫”之口,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于轻描淡写中展开无情的批判,读来让人耳目一新不会觉得空洞乏味。

另外,作品中流露出的无奈及苍凉心态又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深陷作品中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1、夏目漱石著尤炳圻胡雪译《我是猫》人民文学出版社2、夏目漱石著刘振瀛译《我是猫》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版3、王霞《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科教文汇 2007.7上旬刊4、高兴兰《特殊的视角深刻的批判——从讽刺艺术角度解析“我是猫”》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25卷第2期5、李光贞《我是猫》与批判现实现实主义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报 2001第1期(总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