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三)标准化区分(李 心 天 1991)
1 、医学标准: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一样,病理生理 学基础是大脑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某些心理异常 (神经症)是大脑细胞分子水平的异常所致。临床 医生常用,如测查脑电波、脑电图等。 2 、统计学标准: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显 示常态分布,中间多数正常,两端偏离正常为异常。 3、内省经验标准:(1) 指病人的主观体验,自感焦 虑,抑郁或不明原因的不舒适感等。(2) 从观察 来说,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 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 4 、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 应环境或改造环境,能按照社会的准则和道德规范 行事,即行为符合社会常模。
2行为主义的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社会生 活中习得的,正常行为如此,异常行为如焦 虑、恐惧、强迫等也不例外。
华生(Watson)的实验,Albert,9个月大的 小男孩是如何得恐惧症的
3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流派的理论模式为S—O—R 他们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 认知的中介作用 同样的刺激(生活事件),因为认知不同, 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会不同。 正常的认知产生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异常的 认知则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
2、欧洲中世纪以后“魔鬼附体说” 认为神赐予人们心灵和意志→心灵和意志是 自由的→是对本身状态和行为负责的,故心 灵错乱被认为是魔鬼附体,是妖孽占据了人 的灵魂,故应将魔鬼驱除人体→禁锢、关押、 鞭打,甚至活活烧死。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再次把异常 心理现象跟大脑功能联系起来。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发现, 大脑额下回(大脑的一个部位)萎缩或破坏 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丧失。后来人们 把大脑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命名为Broca中枢。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分支。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强调的是异常心理状态,而另一个则关注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研究和了解人类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个性障碍、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态心理学致力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通过识别症状和行为表现,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划分。
2. 异常行为的病因研究:变态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异常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帮助理解为何某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3. 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相反,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研究和探讨的是健康人群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希望和自我成就感等,来推动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2. 压力与应对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压力面前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不适,促进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人们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1、两周内急性起病 2、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4、2-3个月内痊愈(病程不超过一个月的精神分裂样障碍)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10、病理性赘述:罗嗦而不自知,也见于脑器质性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别人无法理解的逻辑,见于精分
12、语词新做:别人无法理解,见于精分 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荒谬,但坚持己见,见于精分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无根据且坚信 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自罪、疑 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被窃、变兽、非血统等 等,多见于精分) 按照起源: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 心境)、继发性妄想(临床意义较小) 2、强迫观念,即强迫性思维(多有自卑) 与强制性思维不同(精分) 3、超价观念(疑病观念) 迷信、宗教。多见于人格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者
许又新的评定方法
1分 病程 精神痛苦程度 小于3个月 可以主动摆 脱 轻微妨碍 2分 3个月-1年 靠别人帮助或处境 的改变才能摆脱 工作交往显著下降 3分 1年以上 几乎无法摆 脱 不能工作学 习 完全回避社 交
社会功能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 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 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意识障碍时总伴有注意障碍 2、注意减弱:主动或被动的兴奋性减弱 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见于神经衰 弱,脑器质性障碍、意识障碍 3、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见于 意识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智能 障碍者
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学科简史•17丘署丰号异姓0符耶算构予都乙汰取属01861并涂图匿眉帆腿卢,BROCA-取皇0天荐㐁不因萎脸吐0亿碍赤谷邻助加茎尸宏八个头。
部亡匿孩算孩碍都汰0例亿赤谷邻助加茎尸宏八个头部亡匿孩算孩碍都汰0例亿仰杭假吗看唱由碍慕执寻很必盒弃帽震龟。
19丘署咖20丘署删㐄钻取属0乙私廷育落介。
•丘署删㐄钻取属0乙私廷育落介学科简史•于、寻必盒弃帽皇踩碍皇令赶替>于寻必盒弃帽皇踩碍皇令赶替•,乙-绿符切框碍盒贮谣问•1、绿符切框盒贮谣问弃帽必盒皇踩碍严中堂柏和龟>绿符切框盒贮谣问弃帽必盒皇中堂柏龟•和龟乙>必盒邦簧举诺望犹扩贾碍0扩贾今今望星中必猜切筒碍镇切咖助你。
切筒碍镇切咖助你•和龟于>懂碍决助0暂贮庄之郑望疑之碍镍望符耶破咖绿符砖碍闲诺运团学科简史•▽ 2.弟清伏徽撰犁击利晓>•(1)亿绞碍眉由柏茎望必盒温助碍助办0部乙助办冰后主‡办泄夜•。
•(2)“办泄夜•构3中取属音沫>古歆、肛歆、眉殨噪枢。
夜中音古歆歆殨•(3)必盒聋桃眠犹扩贾、剑扩贾咖扩贾桃找0专汪寻底0亿楚聋桃眠柏承、萨承、近承桃找•(4)柏承-念乔萨承-皇审近承-铺徽。
•(5)亿典构革污珍警碍茎办0召停革応柔刷。
学科简史•弟清伏徽千切归跃眉由懂柏茎,眉盒驶诺-0却付碍且看后赋办泄夜冈㐑办技柏承圭亿绞访主丰碍㐑助你看后赋办泄夜,冈㐑办-技柏承圭亿绞访主丰碍㐑助你看。
付贝主柏承望承碍萨筛镇切0专牛进中亿歆果构兴。
天镇切柏承决助专懂咖无函严中柏茎构兴0彩找冈圭碍必闯缩弥幸诺泽取浮仪脏谣缩弥袖循念乔。
柏承锐微念乔去刚技京乔去刚访二0姓耙伊圆牛进治乙中诺泽、扬果0彩找牛进碍国宛驶诺0蝶架袖循牛进肉与罢众0省落习圭广执,确暖梻-专移租梻墙丰导泽牛进。
宅测构任倾扩贾0习与茎遣到喉户构任倾扩贾0习与茎遣到喉户。
学科简史•圭允纠眉和碍板删严并闯0圭专皆墙碍撤谤邦簧丰0仪穴谓编肘主椭必桃找予‡萨承•。
萨承播刷称访主普弓。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异常行为和思维模式。
而健康心理学则关注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并分析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如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以及不正常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原因的探究以及治疗方法的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变态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帮助那些遭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们。
相比之下,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健康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幸福感、生活质量以及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健康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尽管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
首先,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健康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异常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正常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健康心理学从正常心理的角度出发,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心理疾病。
其次,健康心理学也对变态心理学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适应能力,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从而在治疗心理疾病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总之,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而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心理因素。
它们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这两个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它们都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遗忘 4、错构 5、虚构 (三)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 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 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 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证之一。
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第一,医学标准。 第二,统计学标准。 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其二就是 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第四,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标准(郭念锋)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 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疾、性乐高潮缺乏、阴道
痉挛、性交疼痛。
第七单元 癔症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 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一、分离性障碍 二、转换性障碍:1、运动障碍:痉挛、肌肉抽动、瘫痪等
心理冲突的类型: 常形:1、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重要的生活事件
2、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1、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鸡毛蒜皮的事
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鉴定方法: 病程:不到3个月,评1分;3个月到1年,评2分;1年以上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可以自己设法摆脱,评1分;
中度者,需别人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 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轻度受损,照常工作、学习、交往,有轻微妨碍,1分; 中度受损,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有回避,2分 重度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和学习,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加起来不小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4-5分为可疑病例。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关于变态心理学
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常见精神障碍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8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六、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
1、健康心理学,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2、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
七、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八、压力与健康
9
10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
方法论方面(不是实证研究)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肯定之处
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
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
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疯狂”,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
公元5世纪到17世纪
宗教的极端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 心理异常被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币、捆绑作为驱鬼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
即使是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完全是异常 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为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研究变态心理的定义,如何发生,自身的种类,不同种类 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性质,具体表现形式,造成的 痛苦,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破坏等。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性冲破防线 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
如果冲不破防御,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 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 隐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为等
精神分析理论的简评
批评和攻击
宗教
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启示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 能的需求
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
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 “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 “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
防御机制—防止冲突引起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由以下因素造成: 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 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 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着焦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一、常识性的区分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三、标准化的区分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常识性的区分
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 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
操作条件反射
人类无论在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 )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认知本能),是心理发展的 动力之一。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提出“潜能”概念
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 理学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知识点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据1993年 17地区精神障碍流调结果)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哲学理念,核心内容来自400多年以前的“怀疑论”
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
马斯洛
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
即“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有选择生存方 式与道路的自由
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 会),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与“自由选择”同在
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的心理活动
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
身、心健康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失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解释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第一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 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第二个命题: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力比多(libido):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物本能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 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 临床医学的分支 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朴素唯物主义见解
古希腊医生Hippocrates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 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
通过动物试验,判断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 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提出大脑两半球神经活动特征的一系列概念,兴奋、抑制、兴奋和抑制的 集中与扩散过程、互相正负诱导过程等。
桑代克(E.L.Thorndike)
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探索心理现象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