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恢复数据基本常识介绍

开盘恢复数据基本常识介绍
开盘恢复数据基本常识介绍

——什么是前置放大器?

——该如何判断是真正的磁头故障?

——替换磁头组件需要做的前期工作该如何练习磁头组件更换?

——影响更换磁头组件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磁头组件的匹配规则是什么?

——什么样的是返修硬盘?

——它能被当作磁头组件替代品使用吗?

——磁头启动/停靠装置为什么磁头从0 开始编码?

——在磁头更替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手法?

——恢复Western Digital EB 及BB 数据需要注意的操作?

当前,计算机工业正在以快速地速度发展的时候,厂家因为时间问题被迫将没有完善的产品投放市场. 这就造成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不幸地是硬盘产业本身也不例外. 在极大的销售数量和较低的质量面前,硬盘最终问题多多(举例来说.系统无法检测到硬盘设备的时候和其他情况),当硬盘开始发出嘀嗒或刺耳声音、发出嘶嘶声噪音的时候,其中70% 情况是意谓者磁头组或前置放大器坏了. 在这情况就需要打开盘体,更换磁头组件或前置放大器了;

什么是前置放大器?

它是一枚较小的芯片,位于盘体内部的磁头组件上. 旧式的硬盘前置放大器通常是多针脚的焊接的; 新式前置放大器多数是按照BGA 原理直接焊接在连接排线上的(例图1, 2).

更换前置放大器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容易被静电的冲击破坏. 如果需要重新焊接,应该遵从许多的规则来保护前置放大器免于由粗心的手指碰触所引起的静电损害. 简单的保护规则应该包括:硬盘,焊接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接地; 而且使用一个12 伏特接地焊接设备;

该如何判断是真正的磁头故障?

实际操作中,这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 甚至你打开的盘体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种故障的判断很多情况要靠个人的经验和相应的工具检测. 举例来说,PC -3000 软件能正确地检测发现在IBM ,Western Digital 有问题的磁头, 某些Seagate 硬盘,需要通过SA 表面检查功能才能发现. 对于一些老硬盘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我们指的是20 。。。512 MB 硬盘), 这类损坏的硬盘;是真正意义上的磁头问题. 翘起来的磁头是致命的危险,因为它能擦伤盘片导致严重的表面损害, 此外翘起来的磁头也可能被拉出,IBM 硬盘就有这类的故障. 当然,这种故障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如果发生了,这个磁头经过的区域将完全被破坏;

同时也有磁头读-写失效因素, 从外表无法判断,只能通过欧姆表来检测相关联的线圈和排线的阻值来判断. 检测线圈和排线的阻值. 硬盘会因为前置放大器微集成电路被损坏而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的. 很难发现问题所在. 举例来说,Seagate 硬盘需要通过COM 线连接到电脑的COM 口然后通过终端操作软件根据反馈信息来判断故障。下列各项信息: Interface task reset ........ Head Mask 0000 Head Mask 0001 Head Mask 0002 Head Mask 0003……

硬盘将会测试所有的磁头从0 到F;转换到F 级或者停止转动. 所有的Quantum 系列( 包括最后的系列—即是MaxtorD540X 和D740X) 硬盘的问题可能通过很有特点的声音发现: 硬盘启动的时候,会有两声的滴答声,然后硬盘的马达急速运行, 而且将会有另外的4 声以上的嘀嗒声, 之后硬盘将会处于"准备就绪"状态. 对于Western Digital 损坏的

前置放大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声音发现:在发出二声较高的滴答声音以后硬盘将会停止转动.Maxtor 硬盘的故障则是发出连续超过30 秒有规律的嘀嗒声. 三星硬盘的前置放大器故障则是发出两次嘀嗒声后停止转动;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因为无法读取系统区域的模块.

替换磁头组件需要做的前期工作

第一步是从准备好工作的场所开始. 最主要的是要求洁净. 如今的磁记录密度是如此的高以至于哪怕是少量的灰尘的都可能造成一些数据的读写问题,有不同的方法达到要求的洁净程度. 最佳的方法建立一间"无尘工作室". 应该达到10 级无尘, 意味着1 立方米空气不能包含超过10 个灰尘微粒. 然而每件事都要考虑经济条件,即使使用要求相对比较低度的洁净的"无尘工作室" 也是可以使用的, 但是洁净因素影响数据恢复的成功比率. 在选择了一个干净的地方之后,我们准备好必需的工具开始的工作

首先应该准备不同的类型结构的一组螺丝起子.根据不同情况将会需要弯曲和直的镊子. 同时还有放大镜和刀子. 可以改变方向的操作灯. 最后准备一些酒精,医用手套,面具和一顶可以挡住头发的无边帽: 这样可以避免头发(灰尘) 和手指(油脂) 这些因素,这些能很好的保护硬盘免于污染. 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就可以更换磁头组件了. 但是必须多实践积累经验.

该如何练习磁头组件更换?

经验和经常地实践是决定成功更换磁头组件的因素,对于有打算开盘体恢复数据的人来说找一些相同厂家的坏硬盘并且多做一些实验. 经过多次实践之后你将有信心更换磁头组件并且可以读取数据了! 如果你仍然没有信心,那就多花些时间来实践,而且很快你将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影响更换磁头组件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1. 考虑磁头组件的兼容性(后面叙述).

2. 操作环境和使用工具的洁净程度—因为工具是灰尘一个主要来源.

3. 不匆忙行事,精确判断问题.

4. 不能喝酒和接触其他任何有可能降低你得反应能力的物质;因为它能引起你的手颤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话,很可能影响你的工作结果.

磁头组件的匹配规则是什么?

我们将用正常的磁头组件更换到有问题的硬盘上. 选择更换磁头组件的一般要求是: 对应完全相同的磁头,磁线圈控制、磁控线圈和读/ 写芯片. 相同厂家的不同系列的磁头组件选择必须遵循必要的组合规则. 然而,即使是相同的型号,完全一样的电路板我们也有可能碰到打开盘体以后发现磁头不同而不能更换,如果使用了兼容性的特性组合我们就能相应的避免这种情况, 参考表1; 对于一些硬盘,除此之外的那些特性,检查关于磁头的数量的信息的序列号是必需的. 它非常有用,尤其对于Maxtor 硬盘. 举例来说Maxtor 6Y120L0 硬盘(120GB) 有3,4 和甚至 5 个头. 从序列号可以区分Maxtor ,QUANTUM 和Seagate 硬盘的磁头数量, 即: 寻找磁头组件的对应也可以通过检查标签上固件版本或者其他同一的符号来确定. 厂家也可能更改相同的系列硬盘参数,因该根据情况而定。

什么样的是返修硬盘? 它能被当作磁头组件替代品使用吗?

返修过的硬盘是指厂家为了达到二次重复使用,通过修改过一些参数, 屏蔽了坏的磁头,刷新过固件版本等手段处理过的;例如Maxtor 厂家返修硬盘会用Maxtor Ares C64K 系列的盘体替换成Maxtor N40P 的盘体使用,他们有NAR61EA0 固件版本; Western Digital EB 和BB 系列返修硬盘,序列号前面会有个‘R’字.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返修硬盘因为系统磁头坏了(0 号磁头或者其他) 损坏的磁头将被屏蔽掉,用未被损坏的磁头替代, 因而,固件版本也将随之被改变(举例来说. 对于Seagate 酷鱼7200.7 硬盘的一些固件

版本—3.53,3.75,8.75 所有的磁头当中只有一对相连接的被使用. 工厂维修不会打开盘体更换磁头组件;而是通过修改固件来达到修理效果的.

综合很多内部因素返修硬盘的磁头组件绝大部分无法替换到需要更换的硬盘上面,因为很多对应的叁数倍从新计算过.或许少量的返修硬盘可以替换,但是很难保证可以正常的工作。

磁头启动/停靠装置实际上有许多类型的磁头启动/停靠装置. 大概的讲,分为外置型装置(磁头停靠在盘片外边) 和内置型装置(磁头被直接地停放在盘片上特定的区域). 现有的2.5 寸硬盘为了磁头更加安全,都使用了外置型装置. 除此之外,还包括IBM 和日立3.5 寸硬盘. 外置型装置也使用在一些多达12 个磁头的SCSI 硬盘上!

内置型装置系统可能是有一个机械结构类型的;这一个类型通常广泛地使用在新的Seagate 系列硬盘,QUANTUM 硬盘中,薄盘体的的Maxtor 硬盘它们的启动/停靠装置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塑制机械结构.

某些Maxtor 硬盘、Fujitsu 以及WesternDigital 硬盘中启动/停靠装置系统的运行需基于电磁机械原则. 磁头被一个连于限制物的磁铁牵拉着;磁头被拉到一个结构简单的激活区,这个类型的装置有个缺点:加载磁头需要较强的电磁能,一些存在PCB 故障的硬盘就不能正常的加载磁头;另外,较强电磁能有可能毁坏磁控线圈(例如:,Maxtor Calypso 系列的硬盘经常发生线圈短路).

为什么磁头从0 开始编号?

原因很简单,任一电子设置都受数学法则指导. 0 同1-100 的数一样,在十进制或十六进制中0 充当数字开始,因为一些原因,制造HDD 时多采用十六进制,一个原因是表示一个大数目可以用较少的字符; ( 举例来说. 十进制255 以十六进位的格式将会被表示为FF) 。

磁头编号从最低的编码为0的开始,下一个就编号为1,依次类推. 应该注意到即使当磁头没有安装它们仍有编号. 在WDE9180 的被损坏的磁头组件编号从2 开始,前面的0、1 两个磁头没有安装.

在磁头组件更替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和操作手法?

现在我们要认真考虑主要的问题-如何进行磁头更替? 首先,我们要挑选磁头组件替换品.因为表面损坏,读过程中磁头会被逐渐磨损,很可能需要不止一个磁头组件替换品,硬盘Quantum Plus AS 和Maxtor D540 —D740X 就是例子.

第一步,清洁磁头组件替换品硬盘和故障硬盘,最好用一些酒精清洗一下盘体和PCB. 因为它们是最主要的灰尘来源. 然后把它们放入"清洁室"开始准备操作. 如果驱动器上有固定轴和盖上的螺丝,必需先拿掉.我们才能进入下一步.固定好打开的硬盘盘体,为了要取出磁头组件,我们需要取出部分驱动器内的构件. 建议从定位控制系统的上层磁铁开始,取出固定它的所有螺丝,然后用钳子夹住并取出磁铁.要注意磁铁磁力很大,万一滑出,打击会很大,后果是不可设想的.把上层磁铁取出后,可以看见一个磁控线圈和定位控制系统.现在我们得取去固定连接管的螺丝了.这样我们才可以取下启动/停靠装置系统的部件.如果你的硬盘有内在启动/停靠装置系统,你应当先取出磁头(通过盘片移动它们),这时你要旋转盘片,直至移出磁头.

为什么移出磁头时要旋转盘片呢?

答案是简单的:如果不旋转,磁头会附于表面. 有可能刮伤盘片。

在取出磁头之前,我们要进行调整以防它们贴附在一起.如果只有一个磁头, 不必担心,但如果不止一个磁头,配对的的磁头就会贴附在一起.为了预防这些, 我们可以把配对磁头中的一个放进一个特殊容器里.我们可以用细的饮料吸管准备下一步:吸管被加热至接近它的融解温度,然后压平成期望的形状(如:用尺压直至到正确的形状).再把它切成段用于包裹磁头.

同样的方法可用于保存用过的磁头.

如果驱动器有两个以上磁头,需要使用细弯塑性的小镊子以免划伤盘片.磁头取出并包好了,现在松开固定磁头组件中心轴的螺丝,小心向上,拉出磁头组件.

在这道程序中,要牢记防止静电,因此,接地和戴手套是必需的.磁头组件必须用小镊子或组合钳取出,如果用手取会损坏连接线前置放大器和连接排线.

对磁头组件替换品完成同样的程序后,我们就获得了可以替代损坏的硬盘上好的磁头组件.开始先用小镊子或组合钳把磁头组件放在轴上,然后旋紧螺丝.

接下来,把磁头复位到盘片上.事实上这是最难的.如果只有一个或两个磁头, 用小镊子移开磁头,这一步很容易完成.若超过两个磁头,要移开磁头就需要双手或特殊工具,这里每一部操作就依靠你的想象力和悟性,为完成这一步,我们可以使用小镊子和可塑性吸管.

把磁头置于表面后,在旋转盘片的同时,把磁头精确地移至停靠区.对于具有外置型启动/停靠装置系统的驱动器,首先需要把它放回原处,如果在加载过程中你听到奇怪的声音,咯吱咯吱声,刮擦声.这时需要拿出磁头组件,核对每一步操作.如果你决定放任不管,驱动器就会上旋,磁头很有可能会损坏表面.

当你把磁头组件顺利地安放好了后,现在我们把内部设置回归原位,进入下一个难关---把上层磁铁放回原位.为了完成这一步,我们要牢固固定驱动器,用钳子夹住磁铁,小心地把它放回原位.完后,校正位置,旋紧螺丝,我们就可以启动驱动器了.如果每一步完成得很正确很精确,就能够正常人到硬盘参数,我们就可以得到数据了.

恢复Western Digital EB 及BB 数据需要注意的操作?

实际操作中,这类驱动器有一种特殊的问题,它们的磁头组件轴是用盖子封住的,因此,如果磁头被取出,将不可能重新固定螺丝的原有位置,而且这种驱动器在进行磁头组件替换后也不大可能很好的运行.然而幸运的是,这些驱动器的BPI 密度非常低,这就可从开着盘体拷贝数据.当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清洁.更换了磁头,用螺丝刀插入轴心,我们变换方向找寻可重新校正驱动器并获得数据的轴心位置. 接下来,我们要花些时间坐下来把螺丝刀保持在这个位置(可能将近1 小时)让硬盘能够正常读取数据,但这也是值得的!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DELETE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数据,一次可以删除( )。D A .一行 B.多行 C.一行和多行 D.多行 2.数据库文件中主数据文件扩展名和次数据库文件扩展名分别为( )。C A. .mdf .ldf B. .ldf .mdf C. .mdf .ndf D. .ndf .mdf 3.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或视图中导出的()。A A 表 B 查询 C 报表 D 数据 4.下列运算符中表示任意字符的是( )。B A. * B. % C. LIKE 5.()是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A A.企业管理器 B.查询分析器 C.服务管理器 D.事件探察器 6.()不是用来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数据的语句。D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ROP 7.在oracle中下列哪个表名是不允许的()。D A、abc$ B、abc C、abc_ D、_abc 8.使用SQL命令将教师表teacher中工资salary字段的值增加500,应该使用的命令 是()。D A、Replace salary with salary+500 B、Update teacher salary with salary+500 C、Update set salary with salary+500 D、Update teacher set salary=salary+500 9.表的两种相关约束是()。C

浙教版数据的分析初步知识点总结八下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月日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浙教版 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 学案主题八下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课时数量第()课时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并进行数据处理; 2、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难点:会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教学过程 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表示数据集中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表示数据离散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 12 1 ( n X x x x n =+++ ……)叫做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拔) 加权平均数:若一组数据中x1、x2、……、x n的个数分别是f1、f2、……、f n,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122 1 () n n X x f x f x f n =+++ ……就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n=n) f1、f2、……、f n分别叫作x1、x2、……、x n的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越大. 例题 (1)2、4、7、9、11、13.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2)一组数据同时减去80,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3,?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3)8个数的平均数是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4)某人旅行100千米,前50千米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后50千米速度为为120千米/小时,则此人的平均速度估计为()千米/小时。A、100 B、109 C、110 D、115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相差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几种趋势。 例题 (1)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A.85 B.86 C.92 D.87.9 (2)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数据恢复基本知识讲义

数据恢复基本知识讲义

数据恢复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数据 这里我们所说的数据,只指计算机数据,后面不再专门指出。首先,“数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各种数据、正文、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多媒体数据文件、软件或各种文档资料,也包括存放或管理这些信息的硬件信息,如计算机硬件及其网络地址、网络结构、网络服务等。尽管在许多文献中都大量引用“数据”与“信息”两个术语,但却没有一个被公认的数据与信息的定义。本书中对“数据”与“信息”不加以区分,视为同义。 2、数据恢复 那么什么是数据恢复呢?简单地说,数据恢复就是把遭受破坏、或由硬件缺陷导致不可访问或不可获得、或由于误操作等各种原因导致丢失的数据还原成正常数据,即恢复至它本来的“面目”。 数据恢复不仅对已丢失的文件进行恢复,还可

一直编到整块硬盘的最后一个扇区。显然线性地址是物理扇区的逻辑地址。 3、C/H/S和LBA之间的转换 1)读写规则 要了解从C/H/S到LBA线性地址的转换规则。由于系统在写入数据时是按照从柱面到柱面的方式,在上一个柱面写满数据后才移动磁头到下一个柱面,并从下一柱面的第一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开始写入,从而使磁盘性能最优,所以,在对物理扇区进行线性编址时,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即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编为逻辑“0”扇区,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二扇区(2扇区)编为逻辑“1”扇区,直至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63扇区(63扇区)编为逻辑“62”扇区,然后转到第一柱面(0柱)第二磁头(1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接着上一面编为逻辑“63”扇区,0柱面所有扇区编号完毕后转到1柱面的0磁头1扇区,依次往下进行,直至把所有的扇区都编上号。 2)从C/H/S到LBA

游戏数据分析基础知识

时间 2015-1-31 数据分析——基础知识 一、新登用户数 日新登用户数 每日新注 并登录游 的用户数 周新登用户数 本周7天日新登用户数累计之和 新登用户数: 本 30天日新登用户数累计之和 可解决的问题: 1)渠道贡献的新用户份额情况 2)宏 走势,是否需要进行投放 3)是否存在渠道作弊行 二、一次会话用户数 日一次会话用户数 即新登用户中只 一次会话,且会话时长 于规定阈值 周一次会话用户数: 本周7天日一次会话用户数累计之和 一次会话用户数: 本 30天日一次会话用户数累计之和 可解决的问题: 1) 广渠道是否 刷量作弊行

2)渠道 广 量是否合格 3)用户导入是否存在障碍点,如 网络状况 载时间等; 4)D步SU 于评估新登用户 量,进一 分析则需要定 活跃用户的 一次 会话用户数 三、用户获取 本 CAC 用户获 本义 广 本/ 效新登用户 可解决的问题: 1)获 效新登用户的 本是多少 2)如何选择 确的渠道优化投放 3)渠道 广 本是多少 四、用户活跃 Activation 日活跃用户数 DAU :每日登录过游 的用户数 周活跃用户数 WAU 截至当日,最 一周 含当日的7天 登录游 的用户数,一般按照自然周进行计算

活跃用户数 正AU 截至当日,最 一个 含当日的30天 登录过游 的用户数,一般按照自然 计算 可解决的问题: 1)游 的 心用户规模是多少 游 的总体用户规模是多少 2)游 产品用户规模稳定性 游 产品周期 化趋势衡量 3)游 产品老用户流失 活跃情况 渠道活跃用户 存周期 4)游 产品的粘性如何 正AU结合 广效果评估 备注 正AU层级的用户规模 化相对较小,能够表现用户规模的稳定性,但某个时期的 广和版本更新对正AU的影响也可能比较明显 外游 命周期处于 同时期,正AU的 化和稳定性也是 同的 五、日参与次数 DEC 日参 次数 用户对移 游 的使用记 一次参 ,即日参 次数就是用户每日对游 的参 总次数 可解决的问题: 1)衡量用户粘性 日 均参 次数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 i,X2, ,x n,那么,X =丄(X[ + x2+ + x n)叫做 n 这n个数的平均数,X读作“ X拔”。 注:如果有n个数X|,X2, ,X n的平均数为x,则① ax i,ax2, ,ax n 的平均数为a x ;②X i + b, X2 + b, , X n + b 的平均数为x + b ;③ ax i + b,ax2+b, ,ax n + b 的平均数为 a x +b o (2)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 k出现f k次(这里f1+ f2+ f k二n ),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X= Xifi+X2f2+ Xkfk,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 , f k叫做权。 n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x1,x2, , x n,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_ 1 x= (X1+X2+ +X n) n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X= X1f1+X2 f2+__x k f l,其中f1+ f2+ f k 二 n o n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x = x'+ a o其中,常数a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x '1 = X1 a , x'2= X2 a,…,X'n= X n a o x'= 1(X'1+ X'2+ + x'n)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为冷,冷,叫做原数据,n X 1,X*2, ,X n,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o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 吃个;若n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卫和第n +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2 2 2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 波动越大。

硬盘数据恢复基础知识

硬盘数据恢复基础知识 1、硬件或介质问题的情况 ①、硬盘坏:硬盘自检不到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又可分为主版的硬盘控制器(包括IDE口)故障和硬盘本身的故障。如果问题在主板上,那么数据应当没有影响。如果出在硬盘上,也不是一定不能修复。硬盘可能的故障又可能在控制电路、电机和磁头以及盘片。如果是控制电路的问题,一般修好它,就可以读出数据。但如果电机、磁头和盘片故障,即使修理也要返回原厂,数据恢复基本没有可操作性。 ②、软盘坏:当软盘数据损坏时,可以有几种处理,一种是用NDD修复,他会强制读出你坏区中的东西,MOVE到空白扇区中,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磁盘很满操作是没法进行的。你也可以用HDCOPY2.0以上版本READ软盘,他也会进行强读,使读入缓冲区的数据是完好的,你再写入一张好磁盘就可以了。当然这些方式,要看盘坏的程度。如果0磁道坏,数据也并非无法抢救,早先可以通过扇区读的方式,把后面的数据读出,不过一般来说,你依然可以HDCOPY来实验。 2、系统问题的情况 ①、在硬盘崩溃的情况下,我们经常要和一些提示信息打交道。我们要了解他典型提示信息的含义,注意这些原因仅仅分析逻辑损坏而不是硬盘物理坏道的情况。 提示信息可能原因参考处理 Invalid Partition Table 分区信息中1BE、1CE、1DE处不符合只有一个80而其他两处为0用工具设定,操作在前面已经讲了。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 主引导程序读BOOT区5次没成功。 重建BOOT区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DOS 引导区的55AA标记丢失 用工具设定,把前面读写主引导区程序的DX=80改为180即可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BOOT区中的系统文件名与根目录中的前两个文件不同 SYS命令重新传递系统, Disk Boot Failure 读系统文件错误SYS命令重新传递系统,

[数据分析] 神图 数据分析师的完整流程与知识结构体系

干货&神图:数据分析师的完整流程与知识结构体系 【编者注】此图整理自微博分享,作者不详。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议收藏此图仔细阅读。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1、业务建模。2、经验分析。3、数据准备。 4、数据处理。 5、数据分析与展现。 6、专业报告。 7、持续验证与跟踪。 (注:图保存下来,查看更清晰) 作为数据分析师,无论最初的职业定位方向是技术还是业务,最终发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承担数据管理的角色。因此,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师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 1. 数据采集 了解数据采集的意义在于真正了解数据的原始面貌,包括数据产生的时间、条件、格式、内容、长度、限制条件等。这会帮助数据分析师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数据生产和采集过程,避免由于违反数据采集规则导致的数据问题;同时,对数据采集逻辑的认识增加了数据分析师对数据的理解程度,尤其是数据中的异常变化。比如: Omniture中的Prop变量长度只有100个字符,在数据采集部署过程中就不能把含有大量中文描述的文字赋值给Prop变量(超过的字符会被截断)。 在Webtrekk323之前的Pixel版本,单条信息默认最多只能发送不超过2K的数据。当页面含有过多变量或变量长度有超出

限定的情况下,在保持数据收集的需求下,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多个sendinfo方法分条发送;而在325之后的Pixel版本,单条信息默认最多可以发送7K数据量,非常方便的解决了代码部署中单条信息过载的问题。(Webtrekk基于请求量付费,请求量越少,费用越低)。 当用户在离线状态下使用APP时,数据由于无法联网而发出,导致正常时间内的数据统计分析延迟。直到该设备下次联网时,数据才能被发出并归入当时的时间。这就产生了不同时间看相同历史时间的数据时会发生数据有出入。 在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分析师需要更多的了解数据生产和采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此才能更好的追本溯源。另外,这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垃圾数据进导致垃圾数据出”的问题。 2.数据存储 无论数据存储于云端还是本地,数据的存储不只是我们看到的数据库那么简单。比如: o数据存储系统是MySql、Oracle、SQL Server还是其他系统。 o数据仓库结构及各库表如何关联,星型、雪花型还是其他。 o生产数据库接收数据时是否有一定规则,比如只接收特定类型字段。 o生产数据库面对异常值如何处理,强制转换、留空还是返回错误。

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

以下是我在近三年做各类计量和统计分析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东西,或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它不是ABC的教程,也不是细致的数据分析方法介绍,它只是“总结”和“体会”。由于我所学所做均甚杂,我也不是学统计、数学出身的,故本文没有主线,只有碎片,且文中内容仅为个人观点,许多论断没有数学证明,望统计、计量大牛轻拍。 于我个人而言,所用的数据分析软件包括EXCEL、SPSS、STATA、EVIEWS。在分析前期可以使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结构调整、复杂的新变量计算(包括逻辑计算);在后期呈现美观的图表时,它的制图制表功能更是无可取代的利器;但需要说明的是,EXCEL毕竟只是办公软件,它的作用大多局限在对数据本身进行的操作,而非复杂的统计和计量分析,而且,当样本量达到“万”以上级别时,EXCEL的运行速度有时会让人抓狂。 SPSS是擅长于处理截面数据的傻瓜统计软件。首先,它是专业的统计软件,对“万”甚至“十万”样本量级别的数据集都能应付自如;其次,它是统计软件而非专业的计量软件,因此它的强项在于数据清洗、描述统计、假设检验(T、F、卡方、方差齐性、正态性、信效度等检验)、多元统计分析(因子、聚类、判别、偏相关等)和一些常用的计量分析(初、中级计量教科书里提到的计量分析基本都能实现),对于复杂的、前沿的计量分析无能为力;第三,SPSS主要用于分析截面数据,在时序和面板数据处理方面功能了了;最后,SPSS兼容菜单化和编程化操作,是名副其实的傻瓜软件。 STATA与EVIEWS都是我偏好的计量软件。前者完全编程化操作,后者兼容菜单化和编程化操作;虽然两款软件都能做简单的描述统计,但是较之 SPSS差了许多;STATA与EVIEWS都是计量软件,高级的计量分析能够在这两个软件里得到实现;STATA的扩展性较好,我们可以上网找自己需要的命令文件(.ado文件),不断扩展其应用,但EVIEWS 就只能等着软件升级了;另外,对于时序数据的处理,EVIEWS较强。 综上,各款软件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用什么软件取决于数据本身的属性及分析方法。EXCEL适用于处理小样本数据,SPSS、 STATA、EVIEWS可以处理较大的样本;EXCEL、SPSS适合做数据清洗、新变量计算等分析前准备性工作,而STATA、EVIEWS在这方面较差;制图制表用EXCEL;对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简单的计量分析SPSS、STATA、EVIEWS可以实现,高级的计量分析用 STATA、EVIEWS,时序分析用EVIEWS。 关于因果性 做统计或计量,我认为最难也最头疼的就是进行因果性判断。假如你有A、B两个变量的数据,你怎么知道哪个变量是因(自变量),哪个变量是果(因变量)? 早期,人们通过观察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表面联系进行因果推论,比如恒常会合、时间顺序。但是,人们渐渐认识到多次的共同出现和共同缺失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从归纳法的角度来说,如果在有A的情形下出现B,没有A的情形下就没有B,那么A很可能是B的原因,但也可能是其他未能预料到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在进行因果判断时应对大量的事例进行比较,以便提高判断的可靠性。 有两种解决因果问题的方案:统计的解决方案和科学的解决方案。统计的解决方案主要指运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对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受干预样本与未接受干预样本在效果指标(因变量)上的差异。需要强调的是,利用截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论是进行均值比较、频数分析,还是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其结果只是干预与影响效果之间因果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类似的,利用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所能得到的最多也只是变量间的数量关系;计量模型中哪个变量为因变量哪个变量为自变量,完全出于分析者根据其他考虑进行的预设,与计量分析结果没有关系。总之,回归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的成立,因果关系的判定或推断必须依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关理论。虽然利用截面数据进行因果判断显得勉强,但如果研究者掌握了时间序列数据,因果判断仍有可为,其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

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 “数据分析观念 ”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数据分析观念”解读 在对“数据分析观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原课标的核心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新课标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学习“数据分析观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学里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四)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1、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2、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得到一组数据我们要分析什么: ①、数据有什么特点? ②、数据怎样变化? ③、可以推测哪些情况? 3、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

数据恢复基本知识讲义

数据恢复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数据 这里我们所说的数据,只指计算机数据,后面不再专门指出。首先,“数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各种数据、正文、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多媒体数据文件、软件或各种文档资料,也包括存放或管理这些信息的硬件信息,如计算机硬件及其网络地址、网络结构、网络服务等。尽管在许多文献中都大量引用“数据”与“信息”两个术语,但却没有一个被公认的数据与信息的定义。本书中对“数据”与“信息”不加以区分,视为同义。 2、数据恢复 那么什么是数据恢复呢?简单地说,数据恢复就是把遭受破坏、或由硬件缺陷导致不可访问或不可获得、或由于误操作等各种原因导致丢失的数据还原成正常数据,即恢复至它本来的“面目”。 数据恢复不仅对已丢失的文件进行恢复,还可以恢复物理损伤的磁盘数据,也可以恢复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 二、硬盘结构 1、硬盘的物理结构 图1 2、硬盘的数据组织 1)盘片: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Side),即上、下盘面,一般每个盘面都利用上,即都装上磁头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片,也有极个别的硬盘其盘面数为单数。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顺序从上而下自“0”开始依次编号。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就是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硬盘的盘片组在2~14片不等,通常有2~3个盘片,故盘面号(磁头号)为0~3或0~5。

2)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Track)。磁道从外向内自0开始顺序编号。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如图2-24所示。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由于径向长度不一样,这些圆弧的角速度一样,而线速度不一样,外圈的线速度较内圈的线速度大,即同样的转速下,外圈在同样时间段里,划过的圆弧长度要比内圈划过的圆弧长度大。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是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的。一个标准的3.5英寸硬盘盘面通常有几百到几千条磁道。这些磁道是看不见的,它们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这些磁道是在磁盘格式化时就规划好了的。 3)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作柱面(Cylinder),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进行的,即磁头在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才移动磁头转移到下一柱面,即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来进行的,而不是按盘面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已写满数据,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柱面。 4)扇区:操作系统是以扇区(Sector)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的。每个扇区包括512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即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 三、寻址方式 1、C/H/S寻址方式 C:柱面号(最大10位);H:磁头号(最大6位);S:扇区号(最大6位),其中扇区数从1编号,其它从0编号,用三个参数唯一定位。 2、LBA寻址方式 LBA寻址方式下从0开始给扇区线性编号,一直编到整块硬盘的最后一个扇区。显然线性地址是物理扇区的逻辑地址。 3、C/H/S和LBA之间的转换 1)读写规则 要了解从C/H/S到LBA线性地址的转换规则。由于系统在写入数据时是按照从柱面到柱面的方式,在上一个柱面写满数据后才移动磁头到下一个柱面,并从下一柱面的第一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开始写入,从而使磁盘性能最优,所以,在对物理扇区进行线性编址时,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即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编为逻辑“0”扇区,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二扇区(2扇区)编为逻辑“1”扇区,直至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63扇区(63扇区)编为逻辑“62”扇区,然后转到第一柱面(0柱)第二磁头(1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接着上一面编为逻辑“63”扇区,0柱面所有扇区编号完毕后转到1柱面的0磁头1扇区,依次往下进行,直至把所有的扇区都编上号。 2)从C/H/S到LBA 通过对编号规则的介绍,很容易看出C/H/S与LBA地址的对应关系。用C表示当前柱面号,H表示当前磁头号,S表示当前扇区号,CS表示起始柱面号,HS表示起始磁头号,SS表示起始扇区号,PS表示每磁道有多少个扇区,PH表示每柱面有多少个磁道,则有:LBA=(C–CS)﹡PH﹡PS+(H–HS)﹡PS+(S–SS)(1)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数据库系统基本知识讲解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例题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x x a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 2.甲、乙、丙三台机床生产直径为60mm 的螺丝,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三台机床生产的螺丝中各抽查了20个测量其直径,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60mm , 它们的方差依次为S 2甲=,S 2乙=,S 2 丙=.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生产螺丝质量最好的是__ __机床。 3.一组数据:2,-2,0,4的方差是 。 4.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希望中学开展了“环境与人类生存”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之一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初三(3)班将本班50篇学生调查报告得分进行整理(成绩均为整数),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并画出了频率分组 频率 ~ ~ ~ ~ ~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90分以上(含90分)的调查报告共有________篇; (2)该班被评为优秀等级(80分及80分以上)的调查报告占_________%; (3)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5.据资料记载,位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918~1958这4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1mm ;1959~1969这1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6mm ,那么1918~1969这52年间,平均每年倾斜约_________(mm)(保留两位小数)。 6.为了缓解旱情,我市发射增雨火箭,实施增雨作业,在一场降雨中,某县测得10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下表: 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降雨量(mm) 10 12 13 13 20 15 14 15 14 14 则该县这10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为________(mm);平均降雨量为________(mm)。 7.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8.下图显示的是今年2月25日《太原日报》刊登的太原市2002年至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图中数据精确到1亿元,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2003年比2002年财政总收入增加了_______亿元; (2)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是_______;(精确 到1%) (3)假如2005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不低于2004年 甲包装机 乙包装机 丙包装机 方差 (克2 ) 31.96 7.96 16.3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 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