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女孩学习的舞蹈有哪些

适宜女孩学习的舞蹈有哪些
适宜女孩学习的舞蹈有哪些

适宜女孩学习的舞蹈有哪些

3-6岁的幼儿,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迅速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身体柔软,活泼好动,是学习舞蹈的关键期。古典舞继续发扬

光大,现代舞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民

族舞蹈、芭蕾舞、霹雳舞、拉丁舞、印度舞、交谊舞、街舞、肚皮舞、钢管舞等等。只有选择适宜女孩儿学习的舞蹈,才能培养出气质高雅、舞姿优美的女孩。

虽然社会上舞蹈种类众多,有民族舞蹈、芭蕾舞、霹雳舞、拉丁舞、印度舞、交谊舞、街舞、肚皮舞、钢管舞等等,但是霹雳舞、街舞、肚皮舞、钢管舞通常被认为少儿不宜,尤其是钢管舞颇受争议。

一般来说,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有新疆舞、巴山舞、芭蕾舞、拉丁舞、

印度舞、交谊舞,对女孩子来说,学习新疆舞、芭蕾舞、印度舞、交

谊舞较好。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适合不同个性特征的女孩

学习:

一、新疆舞节奏欢快,飞扬灵动,适合活泼可爱、身板灵活的小

女孩学习。

二、芭蕾舞恬静舒缓,古典高雅,适合身材修长、气质高雅的小

女孩学习。

三、印度舞素朴易趣,雅俗共赏,适合大胆开放、充满灵气的小

女孩学习。

四、交谊舞标准规范,正统,适合端庄大方、中规中矩的小女孩

学习。

虽然适合女孩子学习的舞蹈种类丰富,但是不同的舞蹈表现的风

格不同,而不同个性(水平、气质、性格)的女孩适合学习不同风格的

舞蹈。家长能够根据舞蹈的风格特色与孩子的个性特征来选择适宜女

孩儿学习的舞蹈。

舞蹈毕业的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毕业的论文开题报告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又该如何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呢? (一)天鹅湖的创作背景 一部芭蕾史,上下五百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天鹅湖》是自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改编版本最多、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因其如泣如诉的爱情童话、诗情画意的舞蹈段落、沁人心脾的交响音乐、圣洁典雅的天鹅形象,代表着古典芭蕾的最高成就。 在世界芭蕾舞蹈的历史中,俄罗斯芭蕾起步较晚,而且看起来好像是被统治者作为一种“先进的白色文化”,强行从西欧引进一样的不情愿。不过,俄罗斯人一旦建树起自己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精神家园,就充分地体现出本民族特有的大气磅礴、凝重深厚、气势昂扬、热情四射的意蕴,更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尽管迟至16世纪初才形成统一的俄罗斯国家,1721年才定名为俄罗斯帝国,1922年才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苏联,但是他们左顾右盼、东西借鉴的外国遗产更为丰富多彩,发扬自己民族传统的精神更为执着,作为世界大国的霸气在文艺方面体现得更为强悍。不管从哪个层面上来看,俄罗斯的文化艺术都发育得非常健全,其中的芭蕾艺术,尤其是古典芭曹,颇为令人瞩目。

(二)天鹅湖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是西方文化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芭蕾史,上下500年。在灿若星辰的经典剧目中,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芭蕾经过了一百年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审美需求的变化,《天鹅湖》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部是古典的经典之作,一部是现代的惊人作品,它们同样经历了百年发展与变化,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一百年间芭蕾发展、变化的轨迹。 “古典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舞蹈技术、编导技法以及演出形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舞剧的产生,成就了一批芭蕾人才和经典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故事取材于德国古老的童话,作品经过多次改编,直到1895年,在俄罗斯杰出的音乐家柴柯夫斯基和编导彼季帕与伊万诺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散发出惊人的光彩。剧中强烈表现的生与死、善与恶、信任与背叛的主题与音乐融洽地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终于成为了世界芭蕾舞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剧目。 20世纪初,当“古典芭蕾”在俄罗斯达到鼎盛时期后开始下滑时,其内部有一批不满于保守现状的精英们开始摩拳擦掌。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无法实现芭蕾改革的种种理想,只能随着俄国芭蕾经纪人谢尔盖?佳吉列夫,以“俄国芭蕾舞团”的名义向巴黎进军,用大批清新别致的新作品,为整部芭蕾史开拓出了一个“现代芭蕾”的崭新纪元。

本科舞蹈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课题申报表 题目:浅谈道具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选题背景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的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道具的紧密结合,巧用道具,技艺结合,这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绚丽多姿。 50年代初,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的工作。体现在舞蹈领域,就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种民间舞蹈,通过加工——再创作,以其精华展现于舞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与世界联系紧密,竞争领域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而且拓展到文化领域,民族舞就是文化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中华舞蹈为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具在民族舞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其增添了灵动,道具与舞蹈结合,相得益彰,更显东方神韵。 主要内容 本课题从道具出发研究民族舞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民族舞的概述及特点、分类。二是道具在民族舞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三是总结道具在民族舞中优点及不足并提出改善策略。 论文框架 浅谈道具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一、民族舞的概述 (一)民族舞的概念 (二)民族舞的分类 (三)民族舞的特点 二、道具在民族舞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 (一)道具的概念和道具在民族舞中的重要作用

1. 道具的概念 2. 道具在民族舞中的重要作用(二)道具在民族舞中的应用 三、道具在民族舞中的应用总结及改善策略(一)道具在民族舞中应用的优缺点的总结 1.道具在民族舞中应用的优缺点 2.道具在名族舞中应用的总结(二)改善策略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 舞蹈《血色童心》毕业表演作品阐释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舞蹈《血色童心》毕业表演作品阐释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小明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李教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3月20日

舞蹈《血色童心》毕业表演作品阐释 舞蹈《血色童心》的舞蹈动作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古典舞里面扎实的基本功和中国当代舞里面的情景故事,是中国古典舞到当代舞的一个过渡时期,并没有停留在原古典舞的风格上,中间用了很多当代舞元素的展示,用故事的形式将动作语汇加以提炼,夸张,发展和变化,使动作所要表达的此时此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服务将风格转化为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从而突出了舞蹈的个性。作品结构精炼,严谨。当代舞《血色童心》是以战争时期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为背景原型,从小孩的感官出发,以孩子的天真和童真,体现了孩子对当时法西斯的痛恨和对父亲的思念。

一舞蹈《血色童心》作品内容 舞蹈《血色童心》是当时中国革命时期一个真实故事。在中国革命战争爆发后,他们小小的心灵饱受着战争创伤,同时也在战火中锻炼得更加坚强,和对战争的残酷表现,是多元素结合,其中通过音乐的沉重的渲染,结合动作的表达。呈现了一个中国革命烈士遗孤看着自己的父亲被刽子手杀害的现场和自己的成长,继承革命事业的精神。表达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过程和对父亲的思念对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这支舞蹈手法中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生活情况,其中用了一段独白、演员在台上用干净的舞蹈动作和纯真的感情表达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和对当时父亲被害现场的回忆,安静的场面给了我们很多回忆和想象空间。音乐在独白的尾声中慢慢响起孩子从一个无知的少年继承父亲的革命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后音乐停止了,一段安抚人心的音乐出现表现了革命的成功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展现出了中华儿女对革命的奋斗精神,为革命的胜利坚苦奋斗精神,舞蹈作品中表达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遗孤对当时革命烈士的思念,对革命胜利的希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 舞蹈《血色童心》表演及二度创作 ①.舞蹈动作的素材的来源 舞蹈《血色童心》的舞蹈动作语言的最大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古典舞里面扎实的基本功和中国当代舞里面的情景故事,是中国古典舞到当代舞的一个过渡时期,并没有停留在原古典舞的风格上,中间用了很多当代舞元素的展示,用故事的形式将动作语汇加以提炼,夸张,发展和变化,使动作所要表达的此时此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服务将风格转化为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从而突出了舞蹈的个性。作品结构精炼,严谨,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我一个人着纸飞机在台上玩耍,表现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随着一个定点灯光的开启和独白的开始(我妈妈没有跟我讲过故事,没有给我买过新衣服,我只见过爸爸一次,那是在杀他的刑场上,他的腿断了,他是被人拖进刑场的,是被国民党反动派用砸刀拦腰切断的)。我进入舞蹈动作状态,动作轻巧而震撼人心。安静的独白和灵巧的舞蹈动作仿佛把人带进了当时革命时期的凄凉场面。主要表现了

浅谈拉丁舞的技巧及其训练方法毕业论文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拉丁舞的技巧及其训练方法 院(系)名称体育学院 专业名称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学生姓名 学号120884034 指导教师*** 讲师 完成时间2016 年4月20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 研究对象 (1) 2.2 研究方法 (1) 2.2.1 文献资料法 (1) 2.2.2观察法 (2) 2.2.3访谈法 (2) 2.2.4 逻辑分析法 (2) 3拉丁舞技巧概述 (2) 3.1学习拉丁舞技巧的目的 (3) 3.2拉丁舞的身体技巧 (3) 3.2.1基本姿态 (3) 3.2.2柔韧性 (3) 3.2.3速度与力量 (3) 3.2.4身体控制力 (4) 3.3拉丁舞的运步技巧 (4) 3.3.1旋转与转体 (4) 3.3.2重心的转移 (4) 3.3.3引带与跟随 (5) 3.4拉丁舞音乐运用技巧 (5) 3.4.1听懂节奏 (5) 3.4.2音乐与情感融合 (5) 4 拉丁舞技巧的训练方法 (6) 4.1身体技巧的训练方法 (6) 4.1.1 基本姿态的训练方法 (6) 4.1.2身体柔韧的训练方法 (6) 4.1.3速度与力量的训练方法 (7) 4.1.4身体控制力的训练方法 (8) 4.2运步技巧的训练方法 (8) 4.2.1旋转与转体的练习方法 (8) 4.2.2重心移动的练习方法 (9) 4.2.3引带与跟随的练习方法 (9) 4.3音乐节奏的练习方法 (9) 5结论与分析 (9) 参考文献 (10) ABSTRACT (11) 致谢 (12)

浅论舞蹈与音乐的论文

浅论舞蹈与音乐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

关于舞蹈专业的论文

关于舞蹈专业的论文 舞蹈专业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 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摘要: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肢体动作 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其反映的是历史,传达的是情谊,抒发的 是时人们的情怀。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舞蹈,只是那 个时候还没有的舞蹈这个专属名词,那个时候,人们在狩猎的 过程中、征战及类似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奴隶社 会才真正形成舞蹈,奴隶社会时期是分化时期,其中的一部分 人成为隶主,另一部分人成为奴隶。在这种情况下,专门为奴 隶主表演的舞蹈逐渐演变成宫廷舞蹈,而奴隶用于生产生活自 娱的舞蹈成为了民间舞蹈。在历史的演变中,相当一部分民族 因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未能将舞蹈文化记录下来,但是民族舞 蹈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却得以保留。在新中国时期,还 有一些比较落后地区仍保留着原始形态舞蹈。我国是由多民族 国家组成的,由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方式、风土人情等的不同,使我国的舞蹈文化更具多样性,现在这些多样性的舞蹈, 仍然影响当代舞蹈教育,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舞蹈文化是在民族舞蹈发展中形成的,其生存发展空间不仅包 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文 化的生存空间,呈现出多元化、交叉的立体形态。大部分舞蹈 在传承发展中,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形态,虽然一些舞蹈已经 异化,但是还是有一些原始形态存在着的。不管历史如何发展,

舞蹈都会保持其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面。随着旅游文化及商贸活 动的发展,为舞蹈文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虽然在这些领域传 播使一些舞蹈失去了原始状态,但是却增谈论表演性与观赏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舞蹈文化结构是复杂的,是由一些思想观念形成的。这里 的思想观念不仅包括宗教观念、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还包括审美取向。从中可以看出,舞蹈文化与社会主体文 化和传统文化是有一定关系。舞蹈文化结构是受年龄、职业及 受教育程度影响的。但是舞蹈文化概念的核心确始终是以价值 观念为核心的。如原生态的祭祀舞蹈始终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特别是拜祖先的舞蹈是有一定的功利性及实用性的。从奴 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拜祖先的舞蹈都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祀 活动,那时的祭祀活动是为让祖先更好的保护自己,免除灾难,才进行祭祀的。现代的舞蹈教师在讲相关民族舞课程的时候, 还会将相应的民族舞文化知识,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引 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一种审美意识,并将文化中的精神实 质以舞蹈动作展现出来。 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舞蹈动作的同时,也应该向学生渗透舞 蹈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讲每一个单元的时候,都讲相应的文化 融入其中,使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要想使舞蹈文化与 舞蹈教育更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 一起查阅资料、看录像,并将其与音乐、节奏及相关文学课联 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整体掌握舞蹈文化。将舞蹈文化融进舞

关于舞蹈毕业设计总结

关于舞蹈毕业设计总结 关于舞蹈毕业设计总结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必然会对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由于连续大规模扩招,精英教育已经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大众接受舞蹈艺术教育的机会极大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的舞蹈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这已经形成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关键词:高校 ; 舞蹈专业毕业生 ; 就业能力 ; 就业现状 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校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升高。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从212万人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舞蹈专业毕业生跻身这庞大的就业阵容中,其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影响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 主观方面 1.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不少学生表示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既要

“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除上述原因外,我认为舞蹈类毕业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舞蹈类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调查显示,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才”在21世纪已不仅被定义为专家型人,而是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也就是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现在的学生已熟知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2.个人就业能力不足 就业能力不足是高校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舞蹈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难已经成为制约舞蹈专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在教学模式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二)客观方面 1.区域结构不合理 高校舞蹈专业扩招前较为理想的就业坏境无形中抬高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心态。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

舞蹈专业毕业设计——《守望》

《守望》——原创舞蹈作品设计 舞蹈学专业刘慧茜子 指导教师陈炯伶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1 创作背景 1.1基本结构 舞蹈作品《守望》为现当代男女双人舞。《守望》主要以抒情性的表现手法来叙述作品的故事情节。舞蹈以“A-B-C”的形式结构展开,逐步向观众阐述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男主人公的死亡以及道具丝巾的由来。 1.2作品简介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看到了民国时期林淑华与徐惠民的凄美爱情故事,内心被他们真挚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于是产生了创作舞蹈作品《守望》的想法。舞蹈作品《守望》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国、共、日三方的角力日趋激烈。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热血青年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女主人公是公立大学的学生,男主人公是有为的知识青年,在府上为女主人公做家教,并以此掩护、为共产党搜集情报。时光流逝,俩人暗生情愫,男主人公在临别之际,终于鼓起勇气送给女主人公一条丝巾作为信物。但好景不长,男主人公却因身份暴露不幸牺牲,女主人公日日睹物思人,思念成疾。 1.3作品编创 舞蹈作品《守望》主要分为“A、B、C”三段进行编排创作。 A段:为准确捕捉舞蹈人物形象,A段主要采用情绪渲染法进行舞蹈编创。男女主人公从相遇到相知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微妙而又细腻的部分。要由情绪引导肢体动作才得以完美呈现舞蹈形象。 B段:为解决舞蹈词汇单一、内容不饱满的问题。B段主要采用元素编创法。男女主人公暗生情愫、惺惺相惜,单一的情绪性动作已经不能推动舞蹈剧情发展。在编创中,糅合现当代元素及古典舞元素使得作品舞蹈语汇刚柔并济、曲线鲜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