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薛国林

当代新闻写作

一、消息概论

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也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使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是消息的深化和补充。

1.1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消息的定义: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

1.1.1 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1. 从信息需求来看,消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 从报道数量来看,消息在众多新闻体裁中应用最多。

1.2 作一名优秀记者首先学会写消息

写消息是记者的首要任务。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要想掌握写作各种新闻报道题材的本领,首先应该过消息写作这一关。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

(2)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

(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写好消息体裁,也就为写好其他体裁打下了基础。

(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

1.3 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

1.3.1 事实为本

1.3.2 消息: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应该是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地传递客观信息。消息写作不能理解为:按照“说话”的目的去选择事实。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展现”就是表现的意思,也就是白描。“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明生动地勾画出事物的形貌。

1.3.3 怎么展现事实

1.4 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新鲜、简明

1.4.1 迅速

(1)迅速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

(2)媒体竞争需要迅速。

(3)受众接受需要迅速。

(4)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条重要标准。

1.4.2 准确

第一、导语要素准确。

第二、事实过程准确。

第三、语言表述准确。

1.4.3 新鲜

报道人们不知道的事情才叫新鲜,人们都知道了就不叫新鲜。不新鲜的事就不是新闻。新鲜和信息有关。

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新鲜与事件的奇异性有关。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

1.4.4 简明

简明,即把新闻事件叙述的简洁明白。简明,要求消息要写短。具体说:报纸800字以内;广播:5分钟以内;电视:3分钟以内。

第2章消息的结构要素:

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才能构成一条消息,因此每个部分即是一条消息的一个要素。

2.1 消息的标题

2.1.1 消息的标题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2.1.2 标题的类型单标题、双标题、多行标题、插题和提要题共五种。

1. 单标题:单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事为主。

2. 双标题双标题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引题+主题

第二种:主题+副题

引题也叫肩题、眉题。它是辅题的一部分,安排在主题的上面(横排)或前面(竖排),是主题的先层意思和前奏。引题的作用:或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揭示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引题的字数一般少于副题的字数。

主题也叫主标,是标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的认识是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字号最大。副题也叫次题或子题,是主题的辅助标题。副题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主题之不足,往往补充次重要的新闻事实,使主题更完整、更突出。

3. 多行标题:这种标题一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

4. 插题:插题是标题的一种,是分别插在文中的小标题。插题又称小题、分题。插题的作用有两个: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醒目、美观。插题的制作有三点要求:一是概括准确;二是简明扼要;三是生动形象。

5.提要题:提要题就是概括新闻内容要求的标题。标志是放在总标题的下方或上面,也叫纲要题、揭示题。它的适用范围是较重要的新闻或较长的新闻。提要题可以起到突出核心内容、提示受众注意的作用。功能近似编者按语。

2.2 标题的写作技巧

虚实并用,以实为主。

虚——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

实——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采的事实。

引题可虚实并用。主题以实为主,可虚实结合。副题以实为主。

2.3 按语的写作

按语,又叫编者按,编者的话等。它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一段文字。

2.3.1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

2.3.2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

2.3.4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

2.3.5按语的写作方法:

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者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这种编者按往往评论性比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事实。或者说明事件的背景,以显示事件的重要性。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

2.4 消息头

报纸上开头部分冠以“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之类的字样,电视、电台则

表示“本台消息”;网络则以“×月×日电”等,都是消息头。

2.4.1 消息头分类

消息头分两类:“讯”、“电”两种。

“讯”主要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

2.4.2 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它文体。

②版权所有。

③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④文责自负。

2.5 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高潮在前。目的是便于受众一开始就能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以便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2.5.1 导语的任务

1. 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

2. 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2.5.2 新闻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 (何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

2.5.3 导语的类型

1.直接叙述式——单刀直入

(1)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

(2)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

2.延缓式——吸引人的故事。(主要用于特写)

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待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

3.双导语——突出两点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西方称之为多元素导语。这种导语打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的思维模式。一般分为两个段落,分别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这种导语的写作重在表现两种事情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为几点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5.4 导语的一、二、三、四代

1. 四代导语描述

现在的不少著述中把导语划分为四个年代:

第一代:19世纪六十年代。五个W,即在导语中把五个W或六个W交待齐全,西方有人称之为“全型导语”,一切俱全。也称为“晒衣绳导语”,把五个W挂在一条“绳”上。

第二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突出部分要素导语,其它要素在主体部分叙述。

第三代: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称为延缓式导语。前已讲过,此处不赘。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多元素导语。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导语叫多元素导语。还有一种多元素导语是由多段组成。

2. 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可以年代论短长。

第3章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3.1 消息的主体消息的伸展部分,或叫躯干部分。

3.1.1消息主体的作用

1. 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

2. 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事实。

3.1.2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 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

2. 叙述生动,层次清楚。

3. 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3.2 消息的结尾

消息的结尾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倒金字塔式结构无需刻意安排结尾,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自然结尾即可。

1. 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

2. 强调式: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

3. 回味式:

第4章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4.1 消息的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4.1.1 背景材料的作用

1. 深化主题

有时候一些背景材料可以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和深刻。

2. 补充事实

通过背景材料使新闻事实更详细、更完整,也更有可读性。

3. 释疑解惑

有一些新闻如果没有背景材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事实的价值,如果有了背景材料就容易理解。

4. 介绍人物

有些新闻事件不复杂,事件中的人物一句话带过并不影响对事件的理解,而有些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待人物的背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有些案件新闻牵涉到的人物多,更需要用背景材料说明。

4.1.2 消息背景的类型

1. 知识性背景知识包括政治、历史、科学、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2. 对比性背景对比性背景材料指的是用来和新闻事实作比较的材料。

3. 注释性背景注释,注解之意。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如有关科学技术发明、产品性能、风土人情和名词术语等,通常需要加以注释。

4.2 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又可称为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

4.2.1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消息来源有四种:

(1)记者采访;

(2)通讯社电稿;

(3)公众来信来稿;

(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

4.2.2消息来源的种类

据台湾学者研究,国内外通用的消息来源形式有18种:

(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一位可靠的消息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半官方人士;接近总统的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一位政府官员;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另一位政府官员。

(5)美国官员;一位白宫官员;一位国务院官员;五角大厦官员们。

(6)一位外交官员;一位西方大事;一位西方外交官员。

(7)批评家;许多位批评家。

(8)分析家。

(9)观察家;政治观察家。

(10)事实评论家。

(11)当局;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权威消息来源。

(13)专家。

(14)明智之士。

(15)一位观光客。

(16)一位目击者。

(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

4.2.3 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

记者在掌握了某一信息来源之后,第一步就要测试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鲍勃﹒格林提出了测试消息来源信誉度的6个方法:

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

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信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

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

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

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

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第5章消息的结构类型

我们研究消息的结构,不仅仅只是静态的文本描述,更重要的是研究记者的写作过程。文本形式只是入门的向导。

消息的结构形式根据事实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安排。时政类新闻、经济类、科技类新闻,灾难性新闻等,一般来说适合倒金字塔式结构,快速传递核心信息。社会新闻、体育、娱乐等故事性较强的新闻适合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式结构。细节性强的新闻适合于故事性结构。

5.1 倒金字塔式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递减排列。

这种方式的优点:

1、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能方便地摄取最重要的信息。

2、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面删去不重要的信息,仍不影响消息结构。这种结构在目前消息报道中是使用最多的结构样式之一,适合于严肃性新闻和那些受众急于想知道关键信息的新闻报道,如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

5.2 金字塔式

这种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进展始终的顺序安排,最重要的信息在结尾。

1. 时间顺序式:(又称编年体式)时间顺序式,即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起来比较轻松。

2. 事件顺序式:事件顺序式结构也离不开时间,但时间因素不是决定因素,事件的进展起决定因素。

5.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

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写法是在导语部分按照倒金字塔式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写下去。

5.4立体式结构

立体式结构是指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大量的背景等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它是事件更丰富,报道更立体化的一种印刷媒体的消息报道结构。

5.5 故事式结构

故事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线索一线贯穿下来,开头结尾均较完整。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情节性事件,有过程,有细节。这种报道往往感染力较强。另外一种写法是导语使用倒金字塔式,先说出事件结果,然后按照故事发生写起直到故事结束。

5.6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

第二,不受到金字塔结构限制,开头没有导语。

第三,描写事件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娓娓道来。这种报道既有信息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第6章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重点就是报道事件。消息这种体裁正是由报道事件而形成的。

事件性消息有三个特点:

1、变动性——容易引起人们关注。

2、故事性——吸引力。

3、典型性——示范作用。

6.1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指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进行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

从作用来看,在消息这个大家族中动态消息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消息文体。从使用频率来看,动态消息使用频率最高,最常用。从报道对象来看,只要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无论大小都可报道。

6.1.1 动态消息的特点:

1. 快速——时效性强

2. 简短——一事一报

3. 客观——纯新闻

6.1.2 动态消息的写作

1. 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对事实发生现场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事实的进展状况,需要记者仔细观察,且及时采访目击者;

2. 展示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汲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要展示事实原貌;

3. 叙述准确生动,准确是指事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生动是指要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事件的动感;

3. 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

6.2 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6.2.1 特写的种类

特写有两种体裁形式,一种是快速简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另一种篇幅较长具有可读性报道体裁,类似西方的特稿,可称之为特稿,或按传统称谓叫特写,它应该属于通讯的范畴。前者应该属于消息类范畴,故称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比特写的时效性强;另外一个不同的是特写性消息重点写事件,有一些写人物的特写性消息,其重点还是写人物在事件中的动态和感受。

6.2.2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1. 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

2. 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

3. 写形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

6.2.3 特写性消息的种类及写作

按报道对象来划分,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

1. 人物特写: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现场气氛,传递现场信息。

2. 场景特写: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现场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

特写性消息写作中注意的关键一个问题

特写虽是一种描绘性的新闻报道,他要求透过画面,反映主题。与特稿不同之处在于特写性消息不是为描写而描写,通过画面的再现反映社会的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6.3 简讯

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有的媒体叫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信息快递等。它是事件消息中最快、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报道体裁。

6.3.1 简讯的特点

(1)新闻五要素允许不全,突出三个或四个要素,只写明时间、事件、人物就行了。一般不交待背景或不详细交待背景。

(2)受众获取信息方便简捷,一目了然。

(3)一般在200字以内。

6.3.2 简讯的适用范围

简讯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种是重大新闻或者受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为了突出时效性先发一条简讯,然后作详细报道或追踪报道。

第二种是非重大新闻,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有新闻价值和愉悦价值,往往作为简讯报道。6.3.3 简讯的种类

按区域划分有国际简讯和国内简讯。

按报道对象划分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简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按照区域划分。

6.3.4 简讯的写作方法

1. 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

2.快速报道,加强时效性

3.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第7章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的定义: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

非事件性消息主要有三个特点:

(1)行为主体宽泛,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

(2)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

(3)报道内容较广泛,往往是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规律。

7.1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侧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它属于非事件性新闻,并且在非事件性新闻中数量比重最大、影响力最大。

7.1.1 综合消息的特点:

(1)综合性强。往往反映多个方面,消息面比动态消息广,反映总体情况;

(2)策划性强。一个主题下的多种事实。

(3)创意性强。

(4)资讯性强。报道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可操作价值和保存价值;

(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

7.1.2 综合性消息的传播作用

(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对综合性信息很关注)

(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

(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

(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

(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

7.1.3 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

1. 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通过长期积累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理论政策水平,对各种情况收集能力增高;

2. 善于联系、比较,对新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其新闻价值。

7.1.4 写作技巧

1. 点面式写法。先从一个点——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引向主题。

2. 纵深式写法。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事实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

3. 对比式写法。综合性消息要突出新闻价值,其中之一的方法是对比。对比有两种方式,纵向和横向对比。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和彼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新闻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式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价值;

4. 并列式写法。这种写法往往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并列关系。

7.1.5 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 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全面把握报道对象的情况,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现实情况历史发展,了解面上和点上情况,面上综合点上深刻;

2. 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3. 综合而不议论,利用丰富材料传达主题。

7.1.6 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1. 时效性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间调查机构信息来源快速丰富,媒体记者新闻敏感强)

2. 报道观念更新(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内容增加,可读性增加)

7.2 述评性消息

定义: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体裁。

7.2.1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

(1)核心:新闻事实一定是新近发生的。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信息需求。

(2)方法:就事论理。事——新闻事实。理——评论。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方式:夹叙夹议。表象:事多,理少。本质:理更重要。

(4)效果:理——主观倾向明显。

7.2.2 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其他解释性消息则不能(客观性强)。

7.2.3 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的,对事件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一定要完整、清晰。

(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新闻述评的思维方式是——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者事实→分析。

(4)新闻评论只有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

7.2.4 述评性消息写作

1. 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

2. 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

7.3 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事实报道。

7.3.1 政府新闻报道的范围、内容

7.3.2 政府新闻报道的意义:让公众了解自己。纽带、沟通功能。

7.3.3 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1)建立联系

(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观察有关线索。(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

(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

(5)勤奋。尽量争取参加有关领导人的外出活动。及时发回报道。

7.3.4 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

(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的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

(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

(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态度出现。

7.3.5 报道方法

(1)人情味。

(2)利用互联网。

(3)查找统计表、图表。

(4)拜访政府办公室。

7.3.6 政府新闻的写作

1、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

2、迅速将政府部门的最新信息告知公众;

3、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善于在会议中会议外发现感人动人的事情,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

7.4 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7.4.1 报道观念的变化

1. 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舆论监督加强,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透明度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增加;

2. 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灵活性

3. 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7.4.2 报道方式的变化

1. 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

2. 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

3. 动态消息集束化。除了新闻外还有专家解读、连接等多种背景材料,使得信息层次增多。

7.4.3 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抢时效,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2. 讲究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3. 制造噱头

4. 妖魔化当代大学生

第8章通讯报道概论

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

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

8.1 通讯报道的发展

若按传统分类方法,建国以来我国的通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1、典型报道时期(1977年以前)

2、大特写时期(1986——1992)

3、现场短新闻时期(1989——1994)

4、深度报道时期(1985——1998)

5、调查报道时期(1999——21世纪初)

8.2 典型报道对我国通讯报道的影响

8.2.1何谓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用典型示范的方法推广先进经验。

②具有代表性的:这件事很典型,可以用来教育群众。

两种解释的共同点是“代表性”,目的是用来推广先进经验和教育群众,归纳起来也就是“榜样”。典型报道也就是对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的报道。

8.2.2无论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还是写作思维、写作方法,典型报道对我国的新闻报道有很大的影响:

1. 典型报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

2. 典型报道对通讯报道的贡献

3. 历史上典型报道的负面影响

4. 现代社会环境需要典型报道

(1)明星得宠,“劳模”受冷落——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

(2)社会需要榜样,但更多的是以文化消费的面貌出现在社会上

(3)现代化建设需要榜样。

8.3 通讯报道的发展

1. 典型报道更加平民化、人性化首先,典型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要把典型人物写成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统治者。其次,把典型人物当成新闻人物,他之所以值得报道是因为具备了新闻价值特点。

2. 加强感染、鼓舞力量,去掉教化痕迹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媒体具有教育受众的功能是通过引导舆论来完成的,不是用教训式的方法来完成。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新闻事件的故事性

(2)更加注重新闻人物的新闻性

(3)口号式、命令式的语言是当代人所不愿接受的

3. 写作手法上大胆创新

(1)写作观念上,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文化要敢于拿来。

(2)形式上来一番改造。

4. 写作上可以体现风格

新闻是一种事实的报道,但客观事实是曲折复杂的,怎样去报道,用什么方式去报道,大有区别。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分析,然后才在笔下反映出来的东西。通讯报道不可能都像倒金字塔结构那样较模式化,向较于消息而言,通讯的结构安排较自由灵活。自由灵活的结构为记者报道事实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便于记者把报道写得更有特色。

8.4 通讯种类

8.4.1 通讯的种类

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8.4.2 通讯的特点

事物总是在差异中显示其自己的特色,将通讯与消息相比较,可以把通讯的特点阐述得更加清楚。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 相同之处

(1)都讲究时效性。

(2)新闻价值的要求相同。

(3)都要求真实准确,用事实传递信息。

2. 不同之处

(1)表述方法不同

(2)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3)思维方式不同消息主要用逻辑思维;通讯主要用形象思维。

所以,通讯的思维方式比消息更灵活,更开阔。第一,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第二,通讯的语言上富有文学色彩和政论色彩。第三,作者的风格在通讯中更容易得到发挥。而在消息中作者的风格受到了某种限制(如客观报道,不发表看法等)。第四、一篇通讯可以给受众树立一个“人物形象”。通讯所用的形象思维是建立在严格遵守新闻事实的原则之上的,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完全不同。通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

(4)结构形式不同。

8.5 通讯的叙事原则

1. 客观叙事

通讯是一种报道文体,它的任务和消息一样是传递信息,与消息不同的是,通讯传递的是

更详细、更形象生动的信息。这是通讯的任务,也是它的本质属性。

(1)我国古代纪实性文体用事实说话的叙事原则

(2)报道文体应该尊重客观叙事的原则,抒情和议论要惜墨如金

2. 形象描绘形象描绘是通讯写作的主要手段。

3.事、理、情结合,恰当议论,画龙点睛

通讯的表述方式比消息灵活,在客观表述事件和人物的行动的同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抒情议论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第9章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就是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

9.1 事件通讯的特点

1. 事件完整事件通讯叙述事件不是片段的,而是完整地叙述和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全过程,给受众展示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

2. 事件条理清晰

(1)理清线索。

(2)交代清楚事件因果关系。

(3)核心是人。

9.2 事件通讯的新闻价值与接受效果

1. 选取具有可读性的事件。

(1)把事件编织成详细的故事

第一,网络时代,信息如洪水般泻来,传统媒体只有将新闻写得“有意思”才能吸引受众。第二,信息时代,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在工作之余愿意在轻松休闲中享受信息“快餐”,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容易被人们接受。

(2)事件

事件是故事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意即:事件是一个过程,一种变化。通俗地讲:在故事中,事件就是行动。(行动是由某一人物发出的,所以事件通讯离不开写人)

(3)故事

一个故事至少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必须有某种可续性。

2. 以叙述和描写事件为主,写事见人事件是人完成的,写事离不开写人。与人物通讯不同的是,事件通讯的写人是为了介绍事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3. 小中见大,显示其新闻价值。事件通讯要以小角度切入,选取让人记忆犹新具有形象感的事件。有时新闻事件的细节影响着受众对整个通讯是否真实的看法。

9.3 事件通讯的种类与写作

事件通讯的种类各种著述分法不一,从新闻事件发生性质来分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文化性事件等。

9.3.1 政治性事件通讯指对重要的政治活动的通讯报道。

政治性事件通讯写作注意三点:

第一,选取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事件本身具有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价值。

第二,对政治事件的叙述描写尽量客观。

第三,写活政治事件中的人物。

9.3.2 灾难性事件通讯灾难性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 1.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意义及价值

(1)纠正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错误观念

(2)及时报道有利于政府决策。

(3)负面新闻正面报道不利于查清事件的真相。

(4)媒体“公正介入”力戒炒作,避免渲染血腥暴力情节

(5)灾难报道越来越透明

2. 灾难性通讯报道的写作要点

(1)交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灾难造成的后果。

(2)写明引发事故的原因。

(3)描述事故现场。这是报道事故的最重要依据。

(4)描述事故发生的过程。灾难性通讯报道写作详细的部分。

(5)目击者描述。

(6)知情人介绍情况。

(7)准备连续报道,不断逼近事件真相

9.3.3 社会性事件通讯社会性事件通讯通过事件表达出社会意义,这种事件在社会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报道事件意义在于认清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以促成社会关注和对问题的解决。

1. 描述性写法。

2. 剥笋式写法。

3. 自述式写法

9.3.4 文化性事件通讯文化性事件通讯指那些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

1. 文化性事件通讯在于报道出一种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价值,使人感觉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2. 文化性事件通讯还在于报道出人物之间的观点碰撞,这是当代文化的一个特点。

第10 章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主要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新闻人物等。

10.1 人物通讯的类型

1. 先进人物

2. 反面人物

3. 新闻人物

10.2 关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问题

1. 典型材料

(1)典型材料的属性

(2)怎样处理典型材料

2. 典型人物

(1)写入通讯中的人物一般来说都具有代表性。

(2)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只要有新闻价值,人物的活动具有故事性,同样可以写成通讯。

(3)典型人物与“人物形象”

3. 典型人物的语言

(1)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

(2)如果让典型人物讲出的都是一种类型的语言,那就没有人物个性了。

(3)典型人物的语言应是原始语言,当然可以选择,但不能“彩排”,更不能任意拔高或“润色”。

4. 典型人物的性格

(1)典型人物也同样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之中,他们的思想、行为也不是直线发展的,同样有认识过程,有矛盾反映。

(2)写出他们矛盾的性格、矛盾的举动,不但不会削弱典型人物的正面效应,而且会更丰满、更真实。

10.3 人物通讯中的感情色彩

通过叙述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活动来感染人,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客观性情感:记者不直接出场,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环境等表现出来。

主观性情感:记者直抒胸臆的叙述或描写。

10.4 当代人物通讯的报道理念

1. 人物类型多样化,平民化视觉明显;

2. 报道理念平民化,将报道对象当成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元的社会来观察、描述和评判;

3. 先进人物平民化,记者站在接受者的立场上审视先进人物。要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写出真实人物,深入实际深入内心,写出人物个性;

4. 英雄人物,仍然是百姓心目中的楷模

10.5 人物通讯的写作

1. 通过人物的事迹报道人物形象,尤其采用典型事件反映人的精神境界;

2. 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行动展示人物风采

3. 通过语言描写人物

4.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人物通讯如何让人感动

10.6 负面人物通讯的写作

1. 对反面人物的报道主要是揭露其暴行

2.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以警示后人

3. 通过大量事实报道探讨滋生腐败的根源,杜绝腐败源头

4. 负面人物通讯应注意的问题:客观报道不隐瞒事实真相,但也不是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掩盖社会真实。

10.7 人物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比消息自由灵活,安排结构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1.开头

开头要围绕主题给全篇定下主调,并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1)概括式。概括人物本质的内容。

(2)描述式。通过一些细节从侧面描写人物,突出主题。这种写法故事性强。

(3)介绍式。开头简单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对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主体

主体是通讯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主体部分应投入更多精力,精心策划,反复修改。

3. 结尾

(1)留下余味式。

(2)直抒胸臆。

(3)自然结尾。

(4)议论式结尾。

第11章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报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

作的报道文体。

11.1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及文体特点

1.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1)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件或事实,介绍某项工作中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经验。

(2)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

(3)反映工作中的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

2. 工作通讯的文体特点

(1)针对性强。

(2)时效性强。通过反映工作中的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

(3)运用大量背景材料说明某些经验、问题或苗头性倾向的重要性、严重性和危害性。11.2 工作通讯的写作思路

线索一: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便于及时修正。

线索二: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指导上面的工作。

1. 舆论监督,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1)工作通讯的报道价值在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现象、问题,并根据这现象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

(2)工作通讯的报道效果在于以事实服人,做到实事求是。不但准确叙述出事实的原貌,而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 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具有创造价值的事实,找出带规律性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

11.3 工作通讯报道的变化

1. 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增强

2. 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增强

第12章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风貌通讯应该叫“文化通讯”。一般反应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报道形式比较丰富,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等,表现题材上广泛多样,例如反映一个地区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风貌,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介绍旅游风光、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反映异国他乡现状和风土人情。

12.1 风貌通讯的基本特征

1. 全景式。风貌通讯大多以全景式的介绍来报道对象,努力给人有一个“概貌”的感觉。

2. 突出“新”。风貌通讯在于描绘出时代的风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12.2 风貌通讯的写作

1. 通过典型事实反映全貌,要求记者深入采访仔细观察,找出事实的特征,立体化地反映某地的风貌;

2. 选准角度,重点写“变”

3. 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

13 章速写、素描、花絮

13.1 新闻速写

新闻速写:速写是绘画中的手法,即用碳条、铅笔、毛笔在短时间内快速勾勒出人或物的主要特征的绘画手法。借鉴速写的绘画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

1. 新闻速写特点

(1)真实而有趣

(2)简洁而不枯燥

(3)快速而富有历史价值

2. 新闻速写的写作

(1)快速捕捉对象的特征,要求记者现场采访观察,立即写出稿件,很快报道出去;

(2)抓住细节,令文章生辉。速写用细节一般点到为止,不做铺陈。

13.2 新闻素描

新闻素描是用朴素自然的方法,客观地描写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文体。属于描写性消息的一种体裁,一般都把它归为通讯中的一个文种。

1. 新闻素描的特点:

(1)新闻素描冷静地描绘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原貌。

(2)新闻素描讲求层次丰富。

(3)新闻素描通过描写,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场面。

2. 新闻素描写作技巧

(1)描写朴实,实在地进行本色描绘,再现人物或景物的原貌即可;

(2)过程描写

13.3 新闻花絮

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称之为花絮。花絮的篇幅不长,但报道的内容既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 花絮的作用

(1)烘托作用。不是新闻事件中的主题部分,却对新闻事件的传播起着侧面的烘托作用,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件;

(2)观赏价值。网络媒体的竞争手段;

(3)文化价值。反映媒体的文化特点。

2. 花絮的写作技巧

以小见大。细节性事件反映有意义的问题;

风趣幽默。目的是给予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言简意赅。三五十字、一两百字均可,根据主题而定。文字虽短,内容丰富;

第14章专访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及时性报道。原来只是一种采访手法,后来发展成通讯体裁中的一种文体——访问记。由于专访的不断发展,现在这种文体慢慢演变成独立于通讯之外的一种文体。

14.1 专访的特点

1. 针对性强。针对性主要指受众在一个时期内较关注的问题和人物,专访既回答了受众急需了解的问题,又有很强的新闻价值。

2. 报道时机的选择要恰当,发挥专访的传播效果。

3. 权威性强。选择访问的对象一般都是某一方面专家或有特殊成就的新闻人物,他们的话语带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4.2 专访的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人物专访、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

1.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的访问对象一般是新闻人物、明星或英雄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具有新闻效应,能成为新闻的兴趣点。

2. 事件专访。主要介绍有报道价值的某一新闻事件,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当事人,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虽然也是采访人,但重点在于追述事件。

3. 问题专访。问题专访主要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一事件或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的专门访问。被访者一般是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知情者,他们对事件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体会。1

4.3 专访的写作

1. 选好写作“由头”。由头的原意是可作为借口的事。此处指的是新闻采访的原因。抓住由头,可以使原来的背景材料再活起来,这也叫新闻资源的再生;

2. 突出人物个性。人物个性也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个性形成与其本人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个人追求、特殊环境等方面有关,可以根据人物不同特点从某一两方面写起;抓住人物的性格就能把人物写活,也是最能显示人物专访写作特色的地方。

3. 写好现场气氛。人物专访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把人物置身于采访现场,让受众有现场之感。

4. 开头与结尾的安排要自然根据媒体的不同,专访的开头灵活运用。一般说报纸的专访开头与结尾讲究呼应,结构安排紧凑严密。电视的专访和网络专访一般自然开头和结尾。

第15章深度报道

15.1 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的英文名称是 In-depth reports,西方国家将其称为“大标题后的报道”、“大报道”。

深度报道是指客观、冷静、富有思辨性的描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次的报道方式。

15.2 深度报道的种类及特征

1. 深度报道的种类

按文章体式分有:单篇型和集合型两种。

按报道方式分有: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系列性报道、专题性报道等。本书采用报道方式分类法。

2. 深度报道的特征

(1)重要性。报道题材重大,报道对象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关注热点。报道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

(2)完整性。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回顾过去,剖析现在,预测未来。

(3)深刻性。通过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思辨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4)综合性。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更适于做深度报道。

(5)知识性。提供大量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要。

15.3 深度报道的写作方法

1. 选题重大:拨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内容包括社会中的热点,工作中的问题,受众关注的焦点,要求记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揭示问题实质;

2. 视角独特:发现幕后的新闻。独家事实,独家视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

3. 爆出关键性材料:写出社会良知,增强舆论监督的功能。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多角度的考察,要对新闻六要素中的why和how进一步深化,重在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说出明日的意义;

4. 表达自由灵活,语言风格多样深度报道与一般新闻报道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

5. 深度报道篇幅一般稍长。但也并非都要写成长篇大论,可大、中、小结合、并举。15.4 我国深度报道的发展概况

15.5 深度报道的未来走势

1. 深度报道正朝着应有的科学、理性迈进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文精神,深度报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挖掘上更加能显示出人文精神

3. 经济最前沿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深度报道

4. 深度报道创造价值。

5. 深度报道的弊端。

就目前来说深度报道存在着三种弊端和困境。

(1)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如何提高时效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深度报道的篇幅较长,可能会增加阅读难度。

(3)深度报道涉及的问题较敏感,新闻媒体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报道对象试图隐瞒事实形成尖锐矛盾,这样势必增加了报道的难度,给记者提出了挑战。

第16章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是侧重于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报道。它是运用相关事实对新闻事件做出有深度的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

16.1 解释性报道概论

1. 解释性报道的来源

这种报道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解释性报道是一种作解释或者分析的报道,也就是那个被过多地滥用的词语‘有深度的报道’。它是一种加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

2. 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1)其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的解释上。

(2)大量使用背景材料

(3)客观性强,不做主观臆测。

(4)这类消息报道适合于重大的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以及人们关心的需要回答的问题。(5)除了运用常见的叙述方法外,还有夹叙夹议,描述的穿插,场景的描写等手法,增加其广度和深度。

3. 解释性报道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有五个方面:

第一,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突发性国际事件需要解释;

第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等需要解释;

第三,重大科技成果的研究立项与研究成功推广使用时需要解释。

第四,新的经济政策出台,如调整人民币利率等,物价涨跌等关乎到人民生活的切身利益的事项需要解释;

第五,社会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如自然现象等需要解释。

4. 解释性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有广博的知识面;

有较高的辨别新闻价值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16.2 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 补充新的事实,使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更明白易懂

2. 解释时讲究客观性。用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进行水到渠成的分析。

3. 开头与主体部分写作

(1)开头

①对比性开头。

②单刀直入式开头。往往直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进入主题,不用过多的事实陈述。(2)主体

主体部分的写作主要根据开头提出的问题使用背景材料逐步推进。可以分成几个小标题,也可以部分小标题一口气写下来。无论怎么样安排主体部分,都应做到条理清晰,步步深入。(3)结尾

①结论式结论式的结尾往往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作出结论,给人们一个明晰的印象。

②展望式

③警示式警示式写法时指出问题的的症结所在,以警示有关人员和部门注意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第17章精确新闻报道

精确新闻(PrecisionJournalism),也称精确新闻报道,指记者在采写中运用调查、统计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新闻报道。精确新闻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民意调查。“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报道。

17.1 精确新闻概述

1. 精确新闻的产生

精确新闻一词1967年美国记者菲利普﹒迈尔(PhilipMeyer)提出的。

2. 精确新闻的报道方式

精确新闻报道有两种方式:一是记者自己独立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的报道;二是记者利用调查机构的报告来进行的报道。

3. 精确新闻的报道作用

(1)反映民意。

(2)调整错误观念。

(3)摆脱消息来源的控制。

17.2 精确新闻的写作

精确新闻大致可分为:描述型、探讨型、解释型、观察型四种。

1. 四种类型的精确新闻写作

①描述型: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观念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报道。

②探讨型:对一些新的事物或没有被公众认识到的事物进行民意调查后做出的报道。

③解释型: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后,用调查数字进行解释,分析其原因,提供给当地民众和部门进行思考。重点回答为何出现此情况,应当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

④观察型:针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动态,预知某种因素导致未来产生的后果及影响,便于有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使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2. 精确新闻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更加规范性。国内的精确新闻报道起步较晚,但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努力向规范化靠拢。

第二,增强报道的时效性。

第三,增强报道趣味性和立体化。在我国,精确新闻尚处在向大众普及的阶段,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大众的阅听习惯。

第四,加强挖掘问题的深刻性。

第五,培养精确新闻的报道人才和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研究人才。从目前情况看这两方面的人才都缺乏。有学者出版了理论研究专著,但还太少。报道人才也很缺乏。应加强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

第18章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有人称之为揭丑报道。西方新闻界一种比较特殊的报道方式。对隐瞒的消息经过记者亲自调查弄清事件真相后进行的报道。这种报道方式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在西方很受欢迎。

18.1 调查性报道概述

1. 调查性报道的概述

2.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

调查性报道的种类可分为:政治性调查、社会性调查、经济调查等三种。

(1)政治性调查涉及到政治体制、制度、权利、法律、民主等事件和问题的调查报道。(2)社会性调查社会性调查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影响到人们生活、观念等方面事件的调查。(3)经济调查针对人们一段时间内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的调查报道

18.2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

1.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1)发现线索

(2)研究线索

(3)理清头绪

(4)着手调查

(5)搜集证据

2. 调查性报道的写作思维

(1)逆向思维写法逆向思维写法就是从事件结果为起点,找出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叙述冷静客观调查性报道靠事实说话,对事实中的人物,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结论与事实的矛盾,只能用调查到的事实来展现,记者只是客观叙事,不做任何评论。

3. 调查性报道注意的问题

调查性报道是经过媒体和记者周密调查,有时甚至冒着风险从事的一项活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事实的真实、可靠性显示出报道的魅力。保证调查准确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随意走一圈,问一问,不做深入的调查,不可能写出让人们信服的报道。这方面的教训不少。

第19章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跟踪式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由于媒体竞争,一件事发生后需要争先报道,但事件还在发生,因此需要连续报道,让受众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

19.1 连续报道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研途宝考研https://www.360docs.net/doc/8618912748.html,/zykzl?fromcode=9820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如果说考研有什么秘籍,那么我认为是:正确的选择加持之以恒的努力。 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我认为是知己知彼,首先要清楚自己,然后再了解你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依然可以站在考研应试上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研途宝小编认为可以这几方面来考虑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时间安排。如果你打算考研,一定要把时间算好,尽量不要让除考研以外的时间占用你大块的时间。在7月之前是基础阶段,所以需要做好每天的、每周的和每月的计划,等到做计划的习惯养成了,在后期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特地每天都写出来。 ②身体情况。如果你有身体方面的困扰,请一定要在考研前多加预防和注意,预防感冒的话可以在后期每天喝一杯维生素C泡腾片,多吃蔬菜水果,平常有时间多跑步,我建议大家中午能回宿舍睡就回去吧,来回还可以多走走路放松一下呢,考研可是长期战。 ③交友圈。这一年,请和你的亲朋好友说明你在考研,相信真心支持你的人会理解,找到和你一起考研的朋友,平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交流信息,互相鼓劲。如果不幸你的考研环境不理想,那也要自己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找个网上研友互相督促也是可以的。对了,考研途中能不开始新的恋爱就不要开始,考上研究生了你会有更多的选择。 ④心理问题。考研是一场长期战,许多人不是输在了硬性知识点上,而是倒在了心理这一关。考研的焦虑每个人都有,看不完的书、论文,背不完的笔记和写不完的题,如果想要不焦虑,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进度跟上了,后期才不会焦虑。如果还焦虑怎么办?如果一天你心情不好,你可以拿出半天出来看电影、吃好吃的、买东西,让自己心情好了再去学习,千万不要不开心就憋着一肚子怨气学习,那样只会让你的效率更为低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护它,再严格要求它。 ⑤经济问题。考研是需要投入的,特别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在考研上花钱成了很多考生的难题,但是如果能够获得父母或者朋友的支持,请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而不去向他们求助,在教育上的投资,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做的最有价值的投资了,一旦你考研成功了,你考研期间所花费的钱可能不用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赚到,而知识和学历是无价的。 ⑥优势与短板。在考研之前,务必要诚恳地问问自己,我目前的实力如何?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年(半年)的时间提升自己考上目标院校?暨大新传分专硕和学硕,他们之间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在于英语难度有差别,如果你不仅专业课基础薄弱,英语成绩还不好(六级没过),最好慎重考虑学硕。暨大新传需要看的参考书多达十几本,内容几乎涵盖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如果看书很慢、文字功底较弱,或许换一个其他的学校和专业会比较适合,因为必须要说明的是,考研只能选一个专业,而暨大出分时间按往年来看都是比较晚的,而且近两年暨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

新闻写作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有单行体和两行体。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一、要贴切传神,二、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三、要简练生动。 2.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练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3.悬念式结构:又称为“华尔街报章体”结构,简称结合体结构,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4.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5.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消息头,其他新闻文体一般没有消息头。消息头同时也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6.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事件,通常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与灾祸。而突发性事件实际上是事物处于质的突变时期的一种特殊反映。 7.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依据,又体现了采访者和新闻媒介的主观倾向,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客观和主观的对立统一,具有事实定义应该具备的客观性、鲜明性和普遍性,是一个关于新闻报道的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 简答题: 1.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是什么? 答: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的更好的问题二、为受众服务的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2.新闻报道中新的内涵是什么? 注:我个人觉得是在报道的时间和内容上,由于没有明确答案,不做误导。若谁清楚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谢谢! 3.新闻语言的基本特色(见问答题中的第二题) 4.新闻主题的基本特色 答:①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 ②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③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问答题: 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A.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 B.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 C.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D.宣传重时间,新闻重实效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第一章新闻报道 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 1.由新闻特性决定。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

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四节新闻报道的意识 一、竞争意识,媒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媒介的中坚力量——记者、编辑,必须在新闻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 二、受众意识,受众的需求就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媒体必须确立双向、互动的观念,关注受众、尊重受众。 三、开放意识,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新闻媒介特别需要开放意识。唯有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中,提供更多的客观、准确的信息,在国际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监督意识,监察环境、守望社会一直是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媒介监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民主社会。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第二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当代新闻写作重点试题

新闻学期末重点试题--《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新闻特写: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线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它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写作中要抓住生动的形象,事物的特征和情节的高潮。 花絮:主要新闻消息的小插曲,又叫零碎新闻。对主要消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调剂读者兴趣,表现新闻人物,烘托事件气氛,强化报道效果。它的特色是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戏剧性和写作的活泼性。 述评新闻: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和报道新闻事实为主,属于新闻报道文体。采写述评新闻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风貌通讯:亦称概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风尚、新气象和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记等。题材一般反映社会变迁、风土人情、行业新风、名胜风光、人文景观等。采写要求:善于观察,突出见闻;抓住特征,着力写“变”;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的一种常用结构。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新闻敏感: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与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眼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求新性、超前的预见性、高度的敏捷性。它具体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 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新闻腔:由美联社雷内·卡彭提出,他认为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在中国,新闻作品中打官腔。耍花腔的语言是新闻腔。具体表现是官话、行话、套话泛滥;大话、绝话、过头话成灾。新闻腔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新闻体制、新闻政策的影响加之媒体受压、媒体跟风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感染和记者本人的懒惰和作秀。新闻界应努力戒

新闻编辑笔记整理

第一章: 1、新闻专业学生日常要读的报纸:人民日报;所在省市党委机关报;有影响的晚报、都市类报纸;青年类的报纸;有利于培养自己业务专长的专业报纸。 2、报纸编辑工作定义:报社编辑部门出版一张报纸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3、编辑工作的特性: (1)、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A、新闻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整体形象的设计师 B、新闻编辑是每一个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C、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 A、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 B、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 (3)、公共论坛主持人与新闻话题引导者: 新闻编辑需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新闻编辑需要更多地承担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进行引导、解释与评析的任务,而不只是简单地决定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 (4)、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把关 4、报纸编辑工作由多道工序组成,各工序安排的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1)、广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将报纸由创刊伊始至报纸出版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程序。 (2)、狭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出版某一期报纸作为周期 (3)、具体流程: 确定报纸编辑方针 设计报纸方案 策划组织新闻报道 分析、筛选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配置稿件 设计版面 校对、签发 5、编辑工作与记者工作的异同 共同点:共同的宗旨和目标 不同点: 工作对象不同 工作性质不同 工作任务不同 工作方式不同 采编工作的矛盾 编辑策划没线索,记者写稿没把握 解决对策: 编辑要成为编辑方针的坚定执行者; 树立编辑的个人权威; 做好记者的业务导师;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13-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1.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指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2)新闻特写的分类 ①文艺性特写。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 ②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包括两种:a.特写性的消息;b.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 2.新闻特写的特点 (1)在选材上 新闻特写往往抓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 (2)在结构上 新闻特写的结构,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人读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特写的结构为:引言、叙述、最高潮。 (3)在角度上 作者不采取鸟瞰全貌、尽收景色的笔法,而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个侧面、一个口子插入放大,出奇制胜,别开生面。 3.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 (1)要抓住生动的形象 新闻特写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要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新闻特写中的形象,应该是使人感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其可感性是十分明显、真实可信的,而且往往是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的。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新闻特写要求集中。必须是能够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和场面,才值得细致突出地描写。

抓不住特征,就会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账。 (3)要抓住情节的高潮 新闻特写绝不能从头至尾细细写来,而要有重点。特写总是写重点的、突出主要东西的。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展开的高潮,就是重点,就要紧紧抓住,写细写透。 4.新闻速写 (1)新闻速写定义 新闻速写是绘画中速写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速写,意指画家用铅笔、炭条或竹笔,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其目的,是粗略地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材料;同时,也借以培养敏锐地观察对象和简要地表现对象特征的能力。 (2)新闻速写特点 新闻速写的特点是“一快二短三粗略”。 ①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 ②新闻速写是一种小小的精品,选材很严,用笔很简,只反映现实生活的掠影、一瞥,不作工笔细描。 ③新闻速写有消息之简洁而不失之于枯燥,有通讯之形象而不失之于铺张。要求记者及时抓取难忘的或富有特色的一瞬间,速记成篇,写出急就章。 ④新闻速写的内容无比广泛。凡人物、事件、场景、花絮等,都可以写速写。 5.新闻素描 (1)新闻素描的定义 新闻素描是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它不借助于许多修辞的手段,却也写得有神有态,实实在在,不落别人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 新闻稿与通讯稿有些区别呢?下面小编整理的是两者的区别相 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稿与通讯稿的区别【1】 通讯稿1.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4.通讯的写作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新闻写作复习整理

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传播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 新闻写作(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3.功夫在笔外:a.加强政治修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强烈的正义感) b.加强知识修养(新闻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专业报道领域知识;实用生活知识) c.加强思维修养(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 的思维能力) 4.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对真实性的要求:a.浅层次:具体事实 必须真实准确;b.深层次: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5.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a.体制性失实: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 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b.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失实;c.故意失实:与报道者的思想意识不端正和职业道德有偏差有关(明知故犯);d. 非故意失实:业务性失实,并非故意造成失实,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失实。 6.如何避免失实:a.在确认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b.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c.在写情节细节时要严禁想当然;

d.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材料; e.描写要有分寸感; f.要 注明新闻来源;g.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7.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内容是具体的事实; 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8.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 符合受众的需要。 9.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鲜活的、受众未知的 事实,重要的、具体的事实,接近性,有的放矢);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展现场景和细节(具体描述某些现场情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10.新闻背景:指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之外的对新闻事实或新闻 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1.借助直接引语的作用: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 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增加了说服力。 12.新闻做的十项原则:a.先理解事件,然后再写;b.知道自己想要说 什么再写;c.要展现,不要讲述;d.把好的引进和具有人情味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e.把相关的说明或有趣的故事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f.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g.避免滥用形容词,避免用大量副词修饰动词;h.避免在报道中做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i.不要在文章中提出你无法回答的问题;j. 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刘明华版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1.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 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 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2.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 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新闻结构形式)【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的产生 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于电讯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递经常中断。为了把新闻中主要内容抢先发出去,记者尝试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最次要的放在消息的尾部。这种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1)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3)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 (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3.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和局限性 (1)长处 ①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记者只要对所掌握的新闻材料稍作分析,判断其主、次、轻、重,随后便可以依其重要程度顺序写作,可以很快组成一篇报道。 ②能给读者和编辑带来了方便。读者看到导语,可以把握这类新闻的精华,详略可自由掌握;编辑进行稿件压缩,可以从消息末段倒删上去,大刀阔斧地砍削后仍能保持消息的相对完整。 (2)局限性 ①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宜。 ②写这类消息时要特别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最忌互不联络,支离破碎。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 (1)时间顺序式结构的含义

时间顺序式结构,又称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事件的开端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结束是消息收尾。适合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时间顺序式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最大的缺点是一开头太平淡,不能吸引人;消息的精华部分,往往淹没在长篇叙述之中,耐心读完全文才能了解事件真相。 三、悬念式结构 (1)悬念式结构的含义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新闻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 (2)悬念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这类结构形式适用于以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但对于戏剧性不强的报道就失去了报道优势。 四、并列式结构 (1)并列式结构的含义 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导语后的内容基本上是并列关系。 (2)并列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并列式结构特别适用于那些公报式新闻、调查性新闻或经验性、总结性新闻等。这类新

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

不同新闻写作的教材书,对新闻报道体裁大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给初学新闻写作的学生或爱好者带来不少困惑,其实也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难解的问题。 一 在新闻体裁的传统划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依据这些划分方法,对不同体裁的界定、区分仍很困难。如综合消息(或长消息)与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与通讯,描写性消息与特写等等。 第二、对一些功能、性质相近的新闻作品,以不同的体裁进行界定、归类也是没有意义的。仍以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为例,两者都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包括大量的新闻背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两者都可以说既有综合的特征又有深度的特征。一般来说,综合了才有深度,或者说要有深度就必须综合。这样的区分反而让一些写作者犯糊涂,难以适从。 第三、有些教材的划分方法,在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如《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把新闻体裁归为上下编,即消息和通讯。在消息的编类中包括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在通讯编类中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这个方法很简明,但也有些欠妥,如把分析解释性的新闻作品归为消息类,就会与该书中所说的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就是简要、概括地反映事实这一说法自相矛盾。 第四、对新闻进行体裁分类,其目的是服务、方便于写作。这一点与其他文体并无区别,但在新闻写作中重视却不够。 在《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一书中,作者指出,区分不同报道体裁的依据是表现手法、口吻与人称、结构布局。不同的新闻体裁中,这些因素的构成是不同的,这种判断主要缘于对不同体裁进行的分类比较,是一种结果。要能有效地成为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手段,我们首先要认清新闻报道的目的,因为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况且,以这些依据去区分一些文体,如上文提到的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仍比较困难。 二 在初步学习新闻写作时,一个让多数人为难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告别以前的写作习惯、定势,许多人在写作中不知不觉走上以前写作的路子,写出来的像记叙文、小说或散文。究其根子,仍在于作者没有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大概说来,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是告知读者是什么,二是告知读者为什么,三是向读者宣传一个道理,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按照这三个目的,可以把新闻报道的体裁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下面对这三类体裁略作一些说明。 1、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是指客观叙述事实,作者不进行任何主观评论,报道目的主要是让读者知道“是什么”。报道只提供事实(包括作为别人的言论的事实),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不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强调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其主要功能是让读者了解这个事实,由他自己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客观性报道包括消息、专访、调查等体裁。消息分为简讯、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等。 2、述评性报道。述评性报道是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适当的议论,以揭示反映事实的本质、作者的态度看法。这种报道是让读者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悉为什么、及将来会怎么样。述评性报道强调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 我们所说的新闻述评、特稿、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等等都可以纳入这种体裁类型,这些报道的共同点就是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性评论。再细化功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分析说明解释(原因)、总结判断(经验、性质、影响)、预测(趋势、走向)。 3、宣传性报道。宣传性报道是指围绕特定的报道主题,通过对事实材料进行有意识的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报道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与新闻报道 1.新闻的词源 (1)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新闻是“新听到的消息”。 (2)“新闻”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唐朝。 (3)宋朝的“新闻”,是指当时小报上登载的刺探来的发生在宫廷、官衙内的消息。(4)南宋时期“新闻”被理解为“最近消息”。 (5)“新闻”两字传到日本,被广泛使用。

(6)苏格兰的詹姆士一世在1423年首次使用“news”一词。“news”是由new引申过来,是众多新鲜事的意思。 2.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1)世界各国关于新闻的定义 世界各国关于新闻的170多种“定义”,大体上可以分成六大类: ①事实说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徐宝璜:《新闻学》) ②报道说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美国·约斯特) ③传播说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王中,1978年《辞海》)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多维法特,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 ④手段说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⑤信息说 “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⑥反常说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博加特,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爱德华,美国堪萨斯州《阿

契生市环球报》主笔) (2)新闻学研究意义上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新闻信息是人们众多信息需求中的重要部分;新闻信息在现代社会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传递;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称为“新闻报道”,它有别于规模较小的民间口头传播的新闻。 二、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1.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就是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新闻根据 新闻根据,即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它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新闻根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基础。 ②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新闻报道必须是人们闻所未闻的事情。 ③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 ④要适当地交待新闻来源。 2.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用事实说话”的双重含义 (1)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地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毋庸记者再在报道中指手画脚,滥发议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