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

“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除了火红的枫树林,诗人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

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指导背诵

1.指导诵读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以古筝配乐最好)

2.指名试背。

五、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径、霜”

作业设计: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

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赞美之情。想做小杜吗?自己试着写一写秋季的校园。

2.课后自行阅读杜牧的诗文。如:《泊秦淮》《秋夕》《清明》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洗砚池头

形态——个个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29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

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

乞巧

乞—气

宵—霄

课后反思

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2、未有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

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 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⑸ 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⑵ 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

评价读;

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

七、课堂总结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当时看到这一情景又是怎么说的吧!

(听录音诵读全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题,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宿徐

3、组词:

宿:住宿宿舍宿营

徐:请姓徐的同学(或认识姓徐的人的同学教大家识记这个字)4、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围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现新市徐公店吧!

(生画画)

⑷ 指导朗读,生认真体会。

⑸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此时此刻,你眼前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先说一说,再画一画,最后读一读诗句。)

4、配乐诵读全诗,体会感情。

5、你能把古诗编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小故事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6、背诵诗句。

四、指导书写

1、认读: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翘舌音。

3、同桌互相练习组词。

4、用“追逐”造句。

5、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6、师讲解、示范、指导。

7、生描红、临摹。

五、课堂总结

(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三、精读《春雨》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春天的雨是好雨)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4.总结。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一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题。那么,春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三、自学古诗。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四、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记起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五、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2.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

六、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课前透视】

1、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2、《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4、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⑴ 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2、感悟:

⑴ 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⑵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

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

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共12篇〕 篇1:古诗优秀教案设计古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挪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才能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的: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才能,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气氛,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根底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到达正确流利,培养识读才能。〕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__──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 “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 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爱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4.想像画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除了火红的枫树林,诗人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 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其中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指导背诵 1.指导诵读 要读出节奏美,看图中景物感悟读。(以古筝配乐最好) 2.指名试背。 五、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径、霜” 作业设计: 1.创意写诗。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

古诗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为了古诗的浏览教学,应当提早准备古诗的教学教案。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古诗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知道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爱好,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进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视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产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发爱好 1. 教师讲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 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 不好? 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 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知道 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观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入耳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 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终止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换。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爱好观赏儿童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7篇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7篇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篇1 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一体机课件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总结: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

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展开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 (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绝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

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 语文唐诗教案篇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 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 1.录音机、范读带。(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3.课件。

3课时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语文唐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精神特质,和唐诗的时代价值,领略唐诗的风采。 2、学习鉴赏类文章的写法,初步学习点评诗歌的方法。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7篇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7篇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古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根底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方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那么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古诗教案设计模板

古诗教案设计模板 古诗教案设计模板1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 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小学古诗教案设计

小学古诗教案设计 小学古诗教案设计(通用11篇) 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下面是店铺精选的小学古诗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小学古诗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用具】 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 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

六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援助同学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同学更加喜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简单记忆。应让同学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同学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剧烈感情。 二、采纳同学自读、老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进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当然是世界著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很多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繁复面貌。 今日,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闻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同学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说明以下词语:

悒客舍尽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争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潮湿。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伙伴。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爱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访。安西,指元二出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早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爽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画了一幅色调清爽明亮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伙伴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伙伴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方案 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需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制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学校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方案,来观赏一下吧,盼望能够帮到你们. 学校语文古诗教学设计方案1 学习目标 ①熟悉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育喜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预备 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李白(701—762)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颜色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特别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同学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同学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 ②同学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宏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巡游,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b.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老师范读,同学自由体验。

三年级 古诗教学设计(共9篇)

三年级古诗教学设计(共9篇) 1清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1、请学生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3、画一画,写一写。 2《乞巧》 教学目标: 1.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2.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放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片,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倾听。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和这个神话故事关系十分紧密,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 2、指名读课题,指导三声连读的变调现象。 3、看到这个“乞”字,我们会想到原来学的什么字?(区别记忆“乞”和气)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 一篇好的文档,总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无形之中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诗活动教学设计》,希望您能喜欢!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是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望庐山瀑布》) — 1—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课件庐山画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