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川芎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体会

川芎嗪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体会姚珍松;梁德;黄可儿;杨志东【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年(卷),期】2003(11)5【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的作用 ,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抗凝治疗用药提供新的线索。
方法 :5 9例游离皮瓣移例植术后病人 ,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 ,川芎嗪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滴作为术后抗凝用药 ,肝素治疗组用肝素静脉滴注作抗凝用药。
从血管危象发生的有无、再植皮瓣血运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几方面来综合判断 2组的治疗效果 ,并作凝血四项检查了解 2组病人用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结果 :2组病人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川芎嗪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上较肝素小 (P<0 .0 5 )。
结论:川芎嗪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川芎嗪;游离皮瓣移植;血管危象;临床应用【作者】姚珍松;梁德;黄可儿;杨志东【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2【相关文献】1.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采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围手术期护r理体会 [J], 周争2.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杜启军;梁王班;洪杏高3.护理干预在预防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并发深静血栓的应用体会 [J], 马晓宁;齐方梅4.护理干预在预防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并发深静血栓的应用体会 [J], 黄敏红;刘秋玲5.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J], 马文龙;程春生;赵治伟;单海民;程真真;查朱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姬智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8(03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折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镇痛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情况(VAS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5、7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缩短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疗效.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姬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骨外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相关文献】
1.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影响观察 [J], 袁志忠
2.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J], 李旭
3.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J], 高婷婷; 孔节
4.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卢裕兰;张晓珍;彭燚琼
5.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卢裕兰;张晓珍;彭燚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下肢创伤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Danshen Chuanxiongqi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anshen Chuanxiongqin Injection in addition.
Resul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blood loss >0.05).Af ter the operation.1 cases of deep venous
throm bosis occurred in Danshen Chuanxiongqin group while 5 eases in conventiona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 icance between the
共 40例 ,均 为 2016年 5月 至 201 8年 4月 我 院 收 治 的 血活 酶时 间 (APTT)、纤维蛋 白原 (FIB)、凝血酶 时 间
下 肢 创 伤 手 术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丹 参 川 芎 嗪 组 和 常 规 组 (TY)、血小板计数 (PLT)、血细胞 比容 (HCT)。并观
two groups in blood loss P<0.o5).Conclusion:Danshen Chuanxiongqin Injection could improv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the perioperative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辅 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 , 患者 心绞 痛 发作频 率 、 程度、 持 续 时 间 较前 明 显 减轻 , 硝 酸 甘 油 总 用 量 明显 下 降 , 总 有 效率 为 8 6 . 2 6 % 。蔡 莉 莉 等[ 临床研 究显 示 , 】 丹参川 I 芎 嗪 注射 液 可 使 老年 冠 心
心 肌梗 死 、 缺血 性 中风 、 血栓 闭塞性 脉 管 炎等 症 。本 文 氧所 引起 的 以心前 区疼痛 为主 要 临床表 现 的 一组 综合 就 丹参 川 芎注 射液 临 床应用 综 述如 下 。
1 治疗 心 脑血 管 病 1 . 1 治 疗 脑血 管病
1 . 1 . 1 治 疗 缺血 性 脑 血 管 病
天津药学
T i a n j i n P h a r m a c y 2 0 1 5年
第2 7卷
第 4期
5 3
综
述
丹 参 川 芎 嗪 注 射 液 的 临 床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王 瑜
3 0 0 1 4 0 )
( 天津市第 四中心医院 , 天津 摘 要
丹参 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 剂 , 其组分 为盐 酸川 芎嗪和丹参 素 , 其 中盐 酸川 芎嗪 , 具有 抗血 小板凝 聚、 扩 张
脑 血 栓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持续 时 间 , 心电图 S T — T改善 更 明显 , 血清 可溶 性 血 管细 胞黏 附 因子 一1 (s V C A M 一1) 水 平显 著 降低 ¨ , 神 经 系统疾 病 , 具 有较 高 的发病 率 , 其 发病 机 制 主要 是 具 有 临床 应 用 价值 。张 舒 等 ¨ 研 究 发 现 , 由于脑 的动脉 管壁 自身发 生改 变 , 导致 管 腔 狭 窄 、 闭塞 作用 安全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中国乡村医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留永咏孔飞飞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浅棕红色澄明液体,以草本植物丹参和川芎为原料提取,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的中药注射剂,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现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的病历,综合性评价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所有住院患者719例的病历资料。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检索获得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病历号,逐一提取、查阅相应病历;由药师按要求填写《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电子版),记录性别、年龄、科室分布、诊断、过敏史、不良反应、药品使用信息(包括适应证类型及分布、用法用量、溶媒种类及用量、最终药物浓度、疗程等)、联合用药等相关信息,重点了解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合理用药情况。
1.3合理用药评价标准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结合相关文献,从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选择及用量、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
作者单位:324300 浙江开化县中医院药剂科(留永咏);湖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药械科(孔飞飞)通信作者:留永咏,Email:lyy132********@ 1.4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与分类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6级标准(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未评价和无法评价),其中将关联性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的不良事件评价为不良反应。
参照《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将不良反应按累及的系统进行分类。
1.5 数据录入和统计自建Excel数据表,汇总调查表并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及科室分布男502例,女217例;年龄7~86岁,其中小于18岁25例(3.5%),18~60岁560例(77.9%),大于60岁134例(18.6%)。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医药界 2020年03月第06期—20—论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朱丽萌(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摘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由丹参和盐酸川芎嗪配伍而成,丹参是一味活性成分复杂的中药,该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复杂。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近年研究发现,其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抗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本文就近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作用;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injectionZhu-limeng(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Abstract ]: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injectio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reparation, which is made up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injectio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cerebral thrombosis, cerebral insufficiency, cerebral embolism and other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can play an anti-tumor role by directly killing tumor cells, anti-tumor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injection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ligustrazine inj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titumor;【中图分类号】R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6-020-011.前言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参和盐酸川芎嗪组配成的一种中药复方注射剂[1]。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0-17T15:57:04.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汪燕邵建兵[导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单体中成药,应用范围广泛,可探讨开发在其他科的应用。
汪燕邵建兵(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如皋 226500)【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各科应用后的疗效以及病理药理依据。
方法收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骨科的临床资料,结合药理病理学,总结出丹参川芎嗪在临床各科应用的具体疗效和理论根据。
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的单体中成药,应用范围广泛,可探讨开发在其他科的应用。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活血化瘀微循环【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22-0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化学名称为:2, 3,5, 6-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丹参素(化学名称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
二者联合有抗血小板聚集,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降血脂,抗凝及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等。
适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
具体应用如下:1、脑血管疾病1.1 急性脑梗死中医称脑梗死为缺血性中风,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现代研究根据本病血液流变学异常,以稠黏为特征,血小板活性亢进、聚集、黏附功能异常,结合CT病灶部位,大小等情况,形成了本病病因病机的瘀血论,为活血化瘀法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丹参川芎嗪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活血化瘀药之一,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的溶解,降低全血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障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1],抗血小板凝集和解聚,扩张小动脉,抗缺血后再灌注和炎性损伤和活血化瘀作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李纪伟;信艳艳【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1(31)2【摘要】@@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盐酸川芎嗪(化学名称为:2,3,5,6-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丹参索(化学名称为: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川芎嗪是由川芎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等作用[1];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寒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症.本文就丹参川芎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做以下论述.【总页数】2页(P133,135)【作者】李纪伟;信艳艳【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天津,301900;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天津,30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瑜2.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J], 姜涛;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miRNA-145、miRNA-146a水平的影响 [J], 鹿滨麒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引起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疗效及对血清hs-CRP、IL-6、ET-1的影响 [J], 崔俊霞;冯玲玲;马芳5.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张剑春;孙丁;刘孟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目的:对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
究分析。
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
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 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
标签: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游离皮瓣;围手术期
目前,游离皮瓣移植术是治疗严重创面如大面积的皮肤挫裂伤、皮肤撕脱伤及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甚至缺损的深部组织伤害的主要手段,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等是皮瓣游离移植术中的常用药,但是由于西药成本高、收费高且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1-2]。
为了探究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丹参川芎嗪的效果,本文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
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平均(31.29±5.7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48岁,平均(30.97±6.12)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筛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筛选,筛选标准如下:(1)年龄在20~50岁;(2)皮瓣面积在5.9 cm×4.2 cm~23 cm×11 cm;(3)没有严重的肝功损害;(4)皮瓣供血区的血管没有异变的出现,术后血管吻合质量高;(5)非孕妇或哺乳期患者知情同意。
1.2.2 用药方法所有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在患者血容量得到有效维持、接收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使用60 W的医用照射灯在距离皮瓣区60 cm处进行烘烤,
每次烘烤1 h,每天烘烤8次,每次间隔15~20 min,持续烘烤3 d。
烘烤的目的是避免血管因皮瓣温度过低而出现痉挛。
同时,在手术结束后的前3 d,使用罂粟碱配合烘烤治疗,每次肌肉注射30 mg,每隔8小时注射一次,这样做的目的也是避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
在以上基础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在皮瓣切取的前30 min、手术中皮瓣切取后即可、手术后连续7 d内另使用由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浓度为 1.2 mg/ml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100 ml/次,持续1周。
对照组:则使用由六安华源制药邮箱公司生产的低分子右旋糖酐,2次/d,500 ml/次,持续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及术后6 d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四项凝血指标及血液流量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 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2 h后,两组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游离皮瓣移植如今已成为一种治疗患者因创伤烧伤等引起的大面积皮肤损伤或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3-4]。
手术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患者血管能否很好的吻合及吻合的质量。
另外,手术后的抗凝治疗也是决定成功不可忽视的一点,丹参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都属于抗凝药物,选择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凝药物对
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6]。
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及加速红细胞流速等功效[7]。
原因在于血小板聚集是主要由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而川芎嗪对其有抑制作用,川芎嗪能够使微动脉的口径加粗,并使得单位面积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故能够加快红细胞流速[8-10]。
并且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比,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栓等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2 h后,两组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可见,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3):215-216.
[2]郭伟勇,姚冰,杨晓翠.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3):108-110.
[3]白新平,韩造木,尹琬凌,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898-900.
[4]贺金国,陈涛平,乔晓温.丹参川芎嗪液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1):43-44.
[5]赵传喜,刘文刚,周厚明,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防治高龄髓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2):205-206.
[6]程春生,查朱青,马文龙,等.应用丹参、红花、川芎嗪干预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15(8):10-13.
[7]马文龙,程春生,赵治伟,等.围手术期应用川芎嗪干预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7):714-716.
[8]李纪伟,信艳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1,16(2):133-135.
[9]李峥,郎轶咏,张晓莉,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配伍稳定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19(4):339-341,352.
[10]苏春梅,杨红,曾珂,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15(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