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痹阻 文档

合集下载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局部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局部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134・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1月第20卷第16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局部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李献国于瑞娟#(河南省鹤壁市爱民医院骨伤科鹤壁45803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局部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熏洗组,各54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中药熏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治疗,持续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茁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琢、C-反应蛋白、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中药熏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茁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琢、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关节液中丙二醛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 V0.05)。

两组患者皮疹皮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一例出现休克、肝肾功能损伤。

结论: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西医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并抑制患肢局部炎症应激反应,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中药熏洗;转化生长因子-茁1;氧化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好发的关节退行性疾患,以膝关节红肿痛、坐起立行时膝关节酸痛、上下楼梯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患侧膝关节弹响、积液,可进展为关节畸形甚至造成残疾等叭氨基葡萄糖保护软骨及抗炎是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但在部分患者中疗效局限。

中医将膝骨关节炎归于“痹症、骨痹”范畴,寒湿痹阻是其发病最常见的原因叫故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研究也最多。

本研究探讨中药熏洗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湿热痹阻

湿热痹阻

湿热痹阻由于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

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选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用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等。

风寒湿痹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

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

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

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选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

痰瘀阻滞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

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

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

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

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方选二陈桃红饮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脾肾阳虚由于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

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

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

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

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等。

肝肾阴虚由于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

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

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

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

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

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等。

中医护理技术对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技术对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技术对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技术对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患者58例,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对其分组,均分成为实验组(29例:+免疫抑制剂)与对照组(29例:雷火炙+艾灸+中药火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

结果:在治疗之前相互对比未见差异性,P>0.05。

治疗之后实验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的比较呈现出差异性,P<0.05。

结论:在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使症状的改善,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尪痹;关节疼痛在中医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尪痹(寒湿痹阻型)主要就是骨关节受到风寒湿邪的侵入或是出现气血闭阻现象之后而出现的疾病,症状多为关节部位疼痛与肿胀,与西医研究过程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生存质量受到影响。

在此情况下,下文针对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患者进行分析,合理的评价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优势。

1 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尪痹(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患者中,选择58例进行分析,利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29例。

对照组:年龄:50岁到79岁,中位(62.11±1.55)岁。

性别:男19(65.5%)例,女10(34.5%)例。

实验组:年龄:51岁到78岁,中位(62.13±1.56)岁。

性别:男18(62.0%)例,女11(38.0%)例。

纳入标准:对这次研究的内容呈现出知情的状态;在检查之后符合尪痹(寒湿痹阻型)的诊断要求。

排除标准:对这次所研究的内容持有反对意见。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关基本资料,主要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计算,最终获得的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

(完整版)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完整版)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于XXXX年X月X日X 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膝痹-风寒湿痹;西医: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右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收入本科。

步行/坐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1、患者XXX,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XXX病史2、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

无伴腰痛,无寒热汗出,二便调。

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3、专科情况:X侧膝关节稍肿胀,肤温、肤色无明显异常,膝内外侧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碾磨试验(+),膝侧副韧带损伤试验(-),膝半月板研磨试验(-),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右大腿肌肉轻度萎缩(右大腿周径:48cm,左大腿周径49.5cm),右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4、辅助检查:暂缺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膝痹风寒湿痹西医诊断:X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摘要:患者XXX,女性,X岁,神清,精神眠纳可,X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关节活动欠利,得热则舒。

二便调。

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辨病依据:患者女性,X岁,因"反复X膝关节肿痛X年,加重X天"入院,此次又因受寒后致膝关节肿痛复发,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当属祖国医学"膝痹"的范畴。

因伴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当辨为"风寒湿痹"型。

辩证依据:缘患者长年居住于寒冷之地,且嗜食寒凉之品,易内生寒邪,寒为阴邪,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此次为受寒湿而发,内因外邪合而为病,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见右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寒主收引,故见痛如刀割;湿邪为患,其性粘滞重着,或有明显重着感;寒湿均为阴邪,故关节活动欠利,且得热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紧或濡为寒湿凝结之征。

《加味鸡鸣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加味鸡鸣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加味鸡鸣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寒湿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证候之一,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而发病。

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加味鸡鸣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加味鸡鸣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寒湿痹阻证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加味鸡鸣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体征变化:治疗组患者的关节局部温度、压痛等体征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室指标:治疗组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指标也有所降低,但改善程度不如治疗组。

4.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程度较轻。

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四、讨论加味鸡鸣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在本次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加味鸡鸣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首先,加味鸡鸣散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该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局部温度、压痛等体征,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此外,加味鸡鸣散还能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进一步证明其治疗效果。

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古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古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古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1.1 概述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类型。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或膨出,导致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脊髓,进而引起疼痛、麻木、肌无力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寒湿痹阻被认为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病因。

寒湿痹阻的特点是寒湿邪气侵袭人体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经络失调,阻滞气血流通,进而导致关节、筋骨等部位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

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腰椎间盘变性、退变的结果,加之寒湿痹阻,更加剧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和程度。

本文旨在探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机制、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治疗方法与效果,预防措施和康复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旨在提供对于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综合性指导和帮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1. 引言:本部分主要从整体上介绍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该病的定义和特点,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节,即寒湿痹阻的定义和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机制以及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在第一个小节中,将详细介绍寒湿痹阻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在第二个小节中,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在第三个小节中,将分析寒湿痹阻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探讨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

3. 结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节,即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预防措施和康复建议。

在第一个小节中,将介绍该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在第二个小节中,将探讨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和其疗效评价;在第三个小节中,将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和康复建议,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康复过程的进行。

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风寒湿痹病历模板

风寒湿痹病历模板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职业:_____联系电话:_____家庭住址:_____二、就诊时间具体年月日三、主述患者自述:“近具体时间段来,感觉肢体关节疼痛、沉重,遇冷或阴雨天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四、现病史患者于具体时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起初疼痛较轻,未予重视。

后疼痛逐渐加重,并累及右侧膝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肩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伴有关节肿胀、麻木、屈伸不利。

遇寒冷、潮湿天气或劳累后疼痛明显加重,得热则舒。

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停药后易复发。

五、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六、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疫区居住史。

平素生活规律,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七、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八、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营养中等,步入诊室,查体合作。

2、生命体征:体温具体温度℃,脉搏具体次数次/分,呼吸具体次数次/分,血压具体数值mmHg。

3、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

4、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5、头部:头颅无畸形,头发分布均匀,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具体数值mm,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形正常,鼻腔通畅,无脓性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无紫绀,口腔黏膜无溃疡,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6、颈部:颈部对称,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7、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无增强或减弱,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8、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具体肋间锁骨中线内具体数值cm 处,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具体次数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寒湿痹阻辨证要点

寒湿痹阻辨证要点

寒湿痹阻辨证要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寒湿痹阻辨证要点”的内容及例子:
1. 关节疼痛得厉害,这是不是寒湿痹阻的表现呢?就像冬天里被寒风吹到骨子里那种刺痛,如果你有关节这样痛,那可真得注意啦!例子:我上次看到隔壁大爷老是喊关节疼,走路都费劲,莫不是寒湿痹阻在捣乱呀!
2. 身体总是感觉冷冷的,手脚冰凉,哎呀,这会不会是寒湿痹阻呀?就像处在一个冰冷的地窖里一样,怎么都暖不起来。

例子:我家那口子,天一冷就手脚跟冰柱子似的,真怕他是寒湿痹阻了。

3. 舌苔白腻得很,这可不能不当回事呀!是不是寒湿痹阻的信号呢?就好像舌头上蒙了一层白白的霜。

例子:上次我看一个朋友的舌苔,那么白腻,我都怀疑他是寒湿痹阻了呢。

4. 老是觉得困倦乏力,没有精神头,难道这是寒湿痹阻在作祟?就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软绵绵的。

例子:我自己有时候就会这样,特别没劲儿,会不会是寒湿痹阻引起的哦。

5. 大便黏腻不成形,哼,这会不会和寒湿痹阻有关呢?就跟那粘粘的浆糊似的。

例子:我记得有次有人说自己大便总这样,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寒湿痹阻的原因呀。

6. 腰部老是酸酸沉沉的,这是不是寒湿痹阻的提示哟?就像腰上绑了块大石头一样。

例子:咱小区那个阿姨总说腰不舒服,会不会是寒湿痹阻让她遭罪呀。

7. 脉象沉迟,哇塞,这可得重视起来!说不定就是寒湿痹阻的证据呢。

就像是脉搏也被寒冷冻住了。

例子:上次陪爷爷去看中医,医生说脉象沉迟,我心里就犯嘀咕,会不会是寒湿痹阻呀。

我的观点结论:寒湿痹阻的辨证要点可真得好好留意呀,一旦发现有这些迹象,那可得赶紧想办法调理或治疗,别让自己遭罪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性,?岁,因"反复腰部冷痛重着?年,加重?天",于?年?月?日?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腰痛病(寒湿痹阻)、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本科。

步行入科。

病例特点:
1、患者?,?,?岁,患者因"反复腰部冷痛重着?年,加重?天"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年,现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冷痛重着,伴左下肢牵拉痛,咳嗽、喷嚏或行走时加重,活动欠利,每遇阴雨天或受寒后加剧,得热则舒,食少腹胀,胃纳差,无尿频尿急尿痛,二便调,睡眠可,无寒热汗出。

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

3、专科情况:腰椎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腰部肌肉紧张,腰4/5棘间及左侧棘旁压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左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病
寒湿痹阻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性,?岁,神清,精神可,腰部冷痛重着,胃纳差,二便调,睡眠可,无寒热汗出。

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

辨病依据:患者以"腰部冷痛重着"为主诉,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腰痛病"的范畴。

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故证属"寒湿痹阻"型。

辨证依据:缘患者久居寒冷之地或外感寒湿,寒湿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腰部疼痛,因以寒邪偏盛,故每遇阴雨天或受寒后加剧,得热则舒;寒邪客胃,故食少腹胀。

寒性凝滞,故活动欠利。

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为寒湿偏盛之象。

本病病因为外感内伤寒湿;病机为寒湿阻络,不通则痛;起病急,病性为实,寒湿阻络为实;病位在腰部。

因该病为寒湿致病,湿邪为患,其性粘滞缠绵,故此病疗程偏长,若调养得当,则预后可望好转,若病史较长,如平素调养不当则迁延难愈,或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本证宜与气滞血瘀型腰痛病相鉴别,瘀血腰痛有明确外伤史,因外伤致腰部肌肉筋脉损伤,气滞血瘀,而出现腰部疼痛,且其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而本证则无外伤史,多因寒湿内阻,腰脊失养,而致腰部疼痛,其痛多为冷痛重着,遇寒加重,得热则舒。

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岁,患者因"反复腰部冷痛重着?年,加重?天"为主诉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年,现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冷痛重着,伴左下肢牵拉痛,咳嗽、喷嚏或行走时加重,活动欠利,每遇阴雨天或受寒后加剧,得热则舒,食少腹胀,胃纳差,无尿频尿急尿痛,二便调,睡眠可,无寒热汗出。

3、专科情况:腰椎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腰部肌肉紧张,腰4/5棘间及左侧棘旁压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左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实验室检查:待返。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梨状肌综合症相鉴别,两者均坐骨神经疼痛,但前者为根性坐骨神经痛,有明确的神经根定位症状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而梨状肌综合症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定位症状及体征不明确,但其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故二者不难鉴别。

诊疗方案:(进入临床路径)
1、康复科二级护理;
2、完善各项入院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潜血、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四项、血脂四项、凝血四项、爱梅丙、胸片及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必要时行腰椎CT或MRI检查,指导临床诊治;
3、康复评定:主要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
4、康复功能锻炼: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

疼痛明显缓解后可起床活动和自理生活,可配戴腰围保护腰部,防止症状复发,一般腰围保护3-4周,待肌力达正常后即可不用。

医疗体操主要用于改善腰部灵活性及运动功能。

当症状、体征好转,直腿抬高达70度左右时,指导患者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腰背肌力的锻炼,以防肌肉萎缩。

5、对症处理:尼美舒利口服消炎止痛,盐酸雷尼替丁护胃;必要时予以鹿瓜多肽注射液静滴消炎止痛。

6、中医治则拟"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予静滴红花注射液或灯盏细辛注射液通络止痛;予专业推拿手法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改善疼痛;予针灸温经通络止痛;芥仙膏穴位贴敷治疗、磁珠压耳穴等"疏通经络、调补肝脾肾";予腰部中药熏蒸(温经散寒方)以疏经通络;予超短波、超激光等理疗消炎止痛;以上治疗均每日一次。

予热敏灸在热敏点上进行悬灸,30分钟/次·穴,6-10次/疗程。

予腰部病变部位行肿痛消膏外敷以疏经通络止痛,中药热奄包外敷腰部痛处,每晚一次。

中药拟独活寄生汤加减如下:
独活10 桑寄生15 杜仲10 牛膝15
党参20 当归10 熟地黄15 白芍15
桂枝10 茯苓15 细辛3 防风10
秦艽10 蜈蚣2条乌梢蛇10
煎服法:上药加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100ml,分1次服完,日1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