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件】浅析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 画像砖图案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新版]浅析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新版]浅析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浅析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色这段时间给学生上《中外建筑装饰史》这门课,不禁被其中汉代古朴凝重的装饰艺术所吸引,于是产生了深入学习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想法。

实际上学习研究民族本土文化,对于我们从事现代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原始时期人类已知道设计,几十万年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设计观念和审美倾向亦随时代更替而变。

每一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体现其时代特色的设计作品,它们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人类古代设计史的珠链上。

而最让我神往的,是汉代画像砖那夸张的造型,飞扬流动的气韵,以及蕴藏其中的运动感、力量感和气势感。

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神仙思想较为盛行,这种思想与“信鬼神,重淫祀”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楚、蜀地区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思想,加之轻生重死思想的影响,在修建阴宅之时既想炫耀生前奢华排场,又图死后升仙快乐,故而建墓刻画之风大行。

汉代画像砖最有特色的要数河南与四川两地,河南以空心砖为主,四川则以实心砖为主。

四川古为巴蜀之地,秦汉时期属于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为汉代画像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四川画像一般为一砖一画,主题较为独立、完整,画面结构严谨有序。

本文试以四川新都县出土的几方画像砖为例,来分析汉画像砖的主题及艺术表现手法。

《养老》画像砖是用透视手法制作的汉砖,宽28厘米、长48厘米、高6厘米。

画像为一座大型粮食仓库,房顶有二间天仓小房。

图中右边一人为戴贤冠穿毛袍的官吏,左边一老人右手持鸠杖,左手提一袋粮食。

三个通道由近到远集中到仓库大门,表现养老发粮的主题。

汉代社会普遍盛行养老之风。

《后汉书?礼仪志》中说:“仲秋之日,是道皆案房比民。

年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以糜粥。

八十、九十礼有加赐。

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

鸠者,不噎之鸟也。

”汉代法律规定,每年秋季,地方官府依法授给年近七十老人以鸠杖,作为养老敬老的标志,并赠以食物。

以后,老人手持鸠杖作为凭证,可以到官府仓库领取粮食。

浅析汉画像石画像砖的整体性视觉设计造型艺术

浅析汉画像石画像砖的整体性视觉设计造型艺术

浅析汉画像石画像砖的整体性视觉设计造型艺术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3年第09期汉画像石画像砖是集建筑、绘画、雕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汉代人认为在石头上刻画是一种雕刻艺术,但它的制作过程又是先把图案绘在石材上,因此又是一种绘画艺术。

巴蜀地区是我国汉画像石画像砖之乡,出土了上千种汉画像石画像砖,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独立而完整的视觉构图,多点透视使图像结构甚为严谨。

汉画像石画像砖始于西汉后期,盛于東汉,一直延续到魏晋,它是以汉代历史层面图像造型艺术的视觉形象为基础的。

它那丰富的图像题材,独特的广阔视野,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和根深蒂固的民族审美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其深层次历史根源的探索和挖掘,揭示了中国艺术在汉代这一重要时期的设计特征与艺术精神。

从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轨迹看,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保持着与原始艺术的联系,从远古的岩画,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商周的青铜器和先秦楚地的漆器,再到汉画像石画像砖神秘飞动、博大精深的图像表现形式,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使整体灵动,极富浪漫、进取特点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在汉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汉代是民族文化的奠基期,它使汉画像石画像砖具有了丰富的图像设计形式,并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这个时期产生了文化的交融,最典型的如神话传说中的西方昆仑山西王母与东方蓬莱的结合,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得以体现,它将天上与人间,仙界与冥间的生活景像结合在图像设计中展现出一个大千世界,汉画像石画像砖纵横驰骋,神游八荒,具有开阔的胸襟与磅礴的气势,反映了汉代艺术设计深沉雄大的风格。

从其逐步发展的特点中可看到民族文化和艺术设计在汉代已空前繁荣,首先是建筑、绘画、雕刻的整体综合性,其次是图像设计载体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最后是图像题材形式的丰富性。

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势态充分显现出汉代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凝聚着中华民族本土艺术精神。

一、图像设计的整体性思维是汉代人世界观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图像形式往往是整体性设计的,这种整体性思维表现为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图像设计形式带有一种综合性特征的系统性思维。

浅谈汉代四川画像砖装饰艺术特点

浅谈汉代四川画像砖装饰艺术特点

浅谈汉代四川画像砖装饰艺术特点作者:夏晶晶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汉代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孕育了画像砖艺术,本文将着重从四川地区画像砖的构图、造型手法等方面入手,阐述它富有生命力、雄浑、浪漫的装饰艺术特点。

关键词:四川画像砖;装饰艺术汉代画像砖是我国装饰艺术史上的一朵灿烂之花,汉代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造就了它资源的丰富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由于当时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尚未分化,使汉代画像砖艺术表现形式粗犷、幼稚、简拙,构图充实。

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它注重对形的整体把握,达到神似的视觉效果,不拘泥与细节,充斥着浪漫、热情的气息。

画像砖反映了当时汉人热爱生活,渴望美好,崇尚生命的社会精神。

本文从不同主题的画像砖入手,谈谈其装饰艺术的特点。

一、汉代画像砖题材分为现实生活与浪漫神话故事两部分,其内容涵盖了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与意识形态。

表现现实生活的汉代画像砖题材有乐舞百戏、车马出行、狩猎骑射、庖厨宴饮、舂米酿酒、市井生活、盐井桑园、播种收割、池塘采莲、耕织冶炼、收租借贷等等。

嫦娥奔月、伏羲女娲、东王公母、金乌蟾蜍、后羿射日、玉兔捣药、日神月神、仙人六博等则是表现当时的神话传说与迷信思想的画像砖。

这些画像砖内容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汉代四川地区的画像砖装饰手法多变,造型手法高超,将视觉平面二维创作传达出跨界的听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在形象塑造上,写实的,造型逼真生动;变形的,传神活泼有张力;装饰的,精美不失活力。

劳动题材的画像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通常具有节奏与韵律的特点。

例如,1972年在大邑县安仁镇东汉墓出土的戈射收获画像砖,该砖的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刻画几人正在射天上飞窜的大雁,下半部分描写的是正在耕田的农民。

天上的大雁仿佛受到惊吓正呈V字形往左右两边飞去,具有平稳的动感。

左边三个收割者的动作一致,仿佛能听见锄头与土地碰撞时所产生的声音,就像乐曲里隐藏着的稳定的节拍。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画像砖,民间,特点]汉代画像砖的民间美术构图特点

[画像砖,民间,特点]汉代画像砖的民间美术构图特点

汉代画像砖的民间美术构图特点摘要:汉代画像砖是在汉代重视丧葬的礼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属于汉代的民间丧葬雕刻工艺,它的题材、构图等方面自然也凝聚着民间美术的特点。

关键词:画像砖;民间美术汉代画像砖从雕刻工艺而论,它只能看成是民间艺术,从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看来,这些东西不能看作汉代艺术的上乘之作,它没有宫廷艺术的豪华气派与繁琐精致,也没有文人艺术的清高与纯化,汉代画像砖的本体即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的思维方法表现为集体思维,它是原始艺术部落氏的群体意识的继承和延续,这种艺术多呈现天然的稚拙美,是一种率真自然、本朴粗拙的美;民间美术还表现出粗犷的象征美,例如,狮子是百兽之王,以威猛著称,对禽兽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中国人就给狮子冠以一种守家护院和辟邪除恶的象征功能,因此很多中国人喜欢在自家大门外面塑两头狮子以寄托幸福、吉祥、平安的祝祷和对邪恶鬼怪的抗拒。

原始艺术衍生出宗教艺术、文人艺术,他们逐渐脱离了下层社会民间的生活。

只有民间艺术仍然保留着与民间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以汉代的丧葬礼俗为契机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画像砖是表面有图像的墓葬特殊建筑材料,是汉代的一种综合性造型艺术,它不仅体现和折射出了两汉及此前的绘画、雕刻、建筑、装饰艺术和工艺设计等发展的水平、特点与思想,也是当时美化墓室的建筑材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的民俗风情和生活生产景象;加之在一千多年前的汉代,艺术工匠在造型的时候不受比例、透视、结构、解剖等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多是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所感、所悟和所求。

因此,画像砖在构图和题材等方面必定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风格。

在构图上,民间美术家们为了尽可能地把他们所见、所闻、所想的社会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仙鬼怪和祈福纳祥、人生礼仪、道德价值等思想、观念、感情,描绘或镌刻在同一个画面中,表达对事物的认知、信仰和审美理想等,他们往往会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常规,匠心独运,创造出异想天开、甚至匪夷所思的艺术作品。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一、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古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产生了社会分工,在业余的工匠中产生了专业的画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位走上美术舞台的是民间画工,之后是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

可以说画工画是宫廷画和文人画根植的沃土。

经过了千年绘画艺术的发展,到了汉代,已经达到了中国民间美术较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可谓是中国时间最久、分布最广、作者众多、品种最丰、受众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

汉代汉王朝建立之初总结亡秦的教训,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奉行黄老哲学。

汉初的各项政策,使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因此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汉初经济和政治都有所发展和繁荣,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因此这一时期在政治、外交和思想上都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服务于丧葬礼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画像砖则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

首先从材质和制作方法上来讲,二者有比较清楚的区别。

画像石是汉民采集石料雕刻上图画形成的。

画像砖则是用黏土为料,在烧制的前后进行印模压印、彩绘、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的。

画像砖和画像石使用于祠堂、碑阙、墓圹甚至是建筑。

从功能上来看,二者既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生动地记录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民俗等诸多方面,完全可以视之为“汉代的百科全书”。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序》中,曾高度评价画像石、画像砖是“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同时,在这个历史上,也在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

鲁迅先生也称赞它“气魄深沉雄大”,并且多次高度评价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价值。

浅析汉代不同地区画像砖的艺术特征

浅析汉代不同地区画像砖的艺术特征

浅析汉代不同地区画像砖的艺术特征汉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黄金高峰期,各个工艺门类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其中尤以画像砖的发展最具代表性。

汉代是画像砖艺术发展的最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儒家礼学逐渐确立起主流地位,厚葬之风盛行,浪漫神秘的神仙思想与现实世界的道德礼教并行不悖,社会经济极大发展,工艺技术快速进步,影响着汉代画像砖艺术呈现出一个交织并行、五彩繁杂的世界。

一、汉代画像砖的历史背景及起源1.汉代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汉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纲常礼教,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确立了统一的儒学体系和儒家道德准则。

这一时期黄老之学、羽化升仙的神仙思想盛行,汉代又掀起一股热烈而深沉的神仙思想的风气。

可以说汉代的工艺美术是在为大一统服务的儒家思想和以人生享乐为意愿的神仙思想的相互交织中产生的。

2.汉代历史背景影响下的艺术思潮汉代是一个理性精神与感性思维并行不悖的时代,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长达百年的辩论与争锋,理性精神逐渐在我国北方崭露头角,从孔孟之礼到老庄之道,从墨子到孙子,无不影响着汉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汉代人们的生活在吃穿用度、诗歌礼乐等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原始宗教巫术的束缚,开始出现人化和理化的内容题材。

在南方,依然强有力的发展并保持着灿烂绚丽的远古社会的思维模式,工艺美术的内容和题材也依旧弥漫在一片神秘而又炙热的神话世界中。

也正是在这样受到理性精神的启发而又充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自由奔放的浪漫想象与热情深沉的人格魅力完美的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汉代独特历史背景影响下的汉代画像砖的艺术特征1.从题材上看汉代画像砖中描绘的神仙世界,不同于商周时期那种过分压抑人性的清寡迷狂。

这里没有苦难的呻吟,而是愉快的渴望,是汉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向往,这里的神仙世界更多的带有一种想象意愿的力量,人间生活的兴趣并没有因向往神仙世界而凋零,反而更加的志趣盎然,生机勃勃,是人们对于羽化升仙的神仙生活的美好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