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

合集下载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1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抗生素又称为抗菌药物,它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抗生素的有效运用,对于治疗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在临床治疗中日益增多,从而导致抗生素耐药性抗菌素问题日益严重。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几乎无处不在,基本可以分为药物滥用误区和使用循环误区。

1.1药物滥用误区药物滥用是指医生误认为病患有感染时,开药物来治疗,却没有真正物理检查证实或者药物选择不当。

由于不正确的诊断、误以为药物副作用轻微,或者预防感染开药物治疗,都会使抗生素应用错误和滥用。

1.2使用循环误区抗生素的药效较弱,在某些病患身上作用不明显时,有些医生就会认为这种药对这种病没有效果,就会误认为这需要延长用药时间,或重复使用,形成抗生素的循环误区。

2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早在1960年,英国的Holmes博士就提出了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也即“规律原则”。

起源于Holmes博士的“规律原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生物细胞原则,它的思想内涵对抗生素的使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基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2.1规律原则抗生素的使用要按照一定的规律,针对病患身上特定的抗菌病原体,采取正确有效的抗生素,按照单药或复方使用抗生素,把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和减少抗菌药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2.2精确原则要明确病原体的病理特点,明确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疾病与微生物的特点,明确抗生素清洁性、解毒性及临床给药,根据病人的体质类型改变剂量,来确定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方案。

2.3监督原则临床用药中,要不断对医生及护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选择合理的抗生素作用范围、剂量协调,在病情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中,重视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更不浪费,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2.4合理原则抗生素的使用要慎重、根据病情诊疗,不要滥用危害他人、不要过量预防,避免抗生素蔓延,从而避免抗菌药耐药问题出现。

常用药品使用误区解析

常用药品使用误区解析

常用药品使用误区解析药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对于我们的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会解析一些常见的药品使用误区,以便我们正确地使用药品,保障我们的健康。

一、使用抗生素的误区抗生素是一类非常常用的药品,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时,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滥用抗生素,很多人仅仅因为感冒或者发烧就会使用抗生素,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无效。

其次是过分依赖抗生素,一些人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身体对药物的抵抗力下降,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抗生素,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降压药的误区血压高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很多人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然而,在使用降压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自行停药,有些人在血压稳定后,就自行停止服药,这是不正确的。

降压药物需要持续服用,并且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

其次是随意增减剂量,一些人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加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这同样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三、镇痛药的误区镇痛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品,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

然而,在使用镇痛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频繁使用,一些人在感到轻微的不适时就会服用镇痛药,这是不正确的。

频繁使用镇痛药会导致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使药物效果减弱。

其次是超量使用,一些人会超过剂量使用镇痛药,甚至滥用镇痛药,这是非常危险的。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合理使用镇痛药,避免超量使用。

四、补钙药的误区补钙药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可以预防和治疗钙的不足和相关骨质疏松等问题。

然而,在使用补钙药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是盲目使用,很多人觉得补钙无害,会自行购买补钙药来服用,这是不正确的。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随着临床抗生素治疗的普及,使用抗生素的护士要面对不少的抗生素使用误区和治疗失败的原因。

抗生素误区不仅损害了护士临床实践,影响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患者安全。

因此,对抗生素误区及应用基本原则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对正确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使用误区1.抗生素也可以治疗病毒性感染很多护士认为,抗生素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还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事实上,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而不能对抗病毒,对于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无法起到治疗作用,会增加病毒耐药性,引发抗药性细菌的发生。

2.抗生素可以临床应用任何用量护士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抗生素可以随意使用,任何剂量都可以,以期获得快速治疗效果,这是完全错误的。

抗生素的药效与用药剂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用药剂量过低,则抗菌效果不足;如果剂量过高,则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同一病人可以连续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促进细菌传播,进而造成抗药细菌的形成,从而失去抗药作用,因此,不能长期或者连续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应用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要根据病原菌的分类学特征,正确选择能够杀灭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细菌的形成。

2.遵循科学的抗生素用量抗生素的药效与用药剂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用药剂量过低,则抗菌效果不足;如果剂量过高,则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且其有害作用较大。

3.集中用药,分散测定护士在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时,应当及时监测病人的生化指标,建立并完善病人的临床资料库,以便快速、准确、安全地使用抗生素。

4.按时服药抗生素的使用应当按照医嘱指示,按时用药,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应遵循原则“起始量低,按时服药”,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总之,护士在临床中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清楚抗生素使用误区,合理用药,以保证抗生素治疗的安全有效。

五大误区致抗生素滥用

五大误区致抗生素滥用

五大误区致抗生素滥用.hzh 误区一:小病就吃抗生素也许您已经习惯了感冒吃抗生素,嗓子疼吃抗生素,发烧也吃抗生素。

其实这些用药习惯都是不正确的。

病毒感冒:抗生素无效原因: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

而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几乎都很难进入细胞内,也就是说,对病毒完全没有作用,即对病毒性感冒没有什么特效药。

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

发热:与抗生素没有必然联系原因:发热是病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

比如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疟疾、呼吸道病毒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等,或是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热、恶性肿瘤、药物热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皮肤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而常见的感冒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侵入了血液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反应。

它是人的防卫机能与入侵病毒进行抗争的时候,一般要4天左右。

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能影响这一过程。

任何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是无效的。

嗓子疼:大部分不需要抗生素原因:普通的嗓子疼大部分属于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

赵主任说,除非发现你的扁桃体已经化脓了,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口服的抗生素,包括口服的青霉素,口服的头孢菌素,口服的红霉素类的药。

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应该选用红霉素类的比较好。

误区二:重复用药由于人们对药物知识不了解,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使用一种药疗效不大转而又使用另外一种抗生素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重复使用同类型药物。

王大夫说,都是同种类别的药,重复使用就会加大剂量,副作用随之也就相对增大。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的毒性是蓄积性的。

比如氨基糖甙类中的庆大霉素,由于本身副作用就很大,如果再重复使用这一类中的其他药物就加大了毒副作用,儿童用后会导致耳聋。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一些人自己滥用药物,今天用红霉素不管用,明天用青霉素还不管用,再继续用其他类的药物,众多类别的药物交差混合使用,最后会导致菌群失调,临床上的表现就是各种类型的药都不见疗效了。

这些抗生素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这些抗生素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这些抗生素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作者:黄永文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07期小儿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常常表现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及药物选择有误;抗生素使用疗程不当;抗生素的给药途径错误;等。

之所以会造成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主要是一些医务人员和家长走入了某种认识误区。

1.腹痛、呕吐滥用抗生素。

有的患儿因饮食过多、过杂、大便秘结导致积食,出现恶心、腹痛甚至呕吐等消化道不适表现。

家长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看到患儿腹痛难忍、哭闹不止,自然要查血常规和腹部B超。

结果B超排除了肠梗阻、阑尾炎,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

医生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家长也积极要求给开消炎药。

于是就开出了口服头孢一类抗生素。

但宝宝回家后排了一次大便,取回的抗生素还没来得及吃,肚子就不疼了,也未再发生呕吐,2天后再复查血象也完全正常了。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及诊疗工作中不能一看宝宝腹痛、呕吐甚至腹泻,或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就以为是细菌感染,急于静滴或口服抗生素。

这是因为机体在发生腹痛、呕吐的过程中会伴有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出汗等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应激状况。

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而肾上腺素可以迅速动员部分滚动在小血管内皮细胞(也称为边缘池)上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也称为循环池)内,继而导致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白细胞数目随之增高。

因此,腹痛、呕吐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可能是身体的应激反应,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不能作为使用抗生素的依据。

患儿家长要沉得住气,儿科医生更要沉得住气。

2.过敏所致咳嗽喘息滥用抗生素。

对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出现咳嗽、气喘发作,就说得了“气管炎”,立即加用抗生素“消炎”。

其实这对控制病情毫无益处。

因为过敏性咳嗽、哮喘是过敏原诱发气道高反应性所致,并非细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风险。

3.只要发热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9误区

抗生素使用9误区
抗 力 下 降 。 日常生 活 中经 常发 生 的局 部 的 碳 青 霉 烯 类 的抗 生 素 和 三 代 头 孢 菌
误 区 7:发烧 就用抗 生 素
抗生
软 组 织 的 淤血 、 红肿 、 痛 , 敏 反 应 引 素对 付 这些 病 就不 如红 霉 素 。且老 药 药 素 仅 适 用 于 由细 菌 和部 分 其 他 微 生 物 疼 过 起 的 接 触 性 皮 炎 、 物 性 皮 炎 , 及 病 效 比较 稳 定 , 格 便 宜 , 良 反 应 较 明 引起 的炎 症 发 热 , 病 毒 性感 冒 、 疹 、 药 以 对 麻 价 不 毒 引 起 的 生素 的诞 生往 往 腮 腺 炎 、 感 等 患 者 给 予抗 生 素治 疗 有 都 流
进 行治 疗 。
误区 2 :抗生 素可 预 防感 染
是 因为老 的抗 生 素发 生 了 耐药 。如果 老 害 无益 。 咽喉 炎 、上 呼吸 道感 染者 多 为 使 抗 的抗 生 素 有 疗 效 ,应 当使 用 老 的 抗 生 病 毒 引起 , 用抗 生 素无 效 。
生 素 仅 适 用 于 由细 菌 和 部 分 其 他 微 生 素 。 此外 , 算 是 细 菌感 染 引 起 的 发 热 就 物 引起 的炎 症 , 病 毒 性感 冒 、 疹 、 对 麻 腮 也 有 多种 不 同 的类 型 , 能 盲 目地 就使 不 误 区 5:使 用抗 生 素 的 种 类 越 腺 炎 、 感 等 患 者 给 予 抗 生 素 治疗 有 害 多 , 能 控 制 感 染 现 在 一 般来 说 , 流 越 不 用 头孢 菌 素等 抗生 素 。 比如结 核 引起 的
所在。
能 用 一 种 能 解 决 问 题 的 就 不用 两种 , 度 作 用 的 产 生 , 用 一种 抗 生 素 解 决 的 问 轻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谈到超级细菌,相信许多宝爸宝妈们并不陌生,在大部分家长眼中,超级细菌是只有危重病人才会遇到的,自家的孩子活泼健康,根本不会受到超级细菌的影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事情还真的说不准,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若没有严格遵循抗生素的使用规则,那就相当于在为超级细菌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绝大多数家长都了解,产生超级细菌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那究竟怎样才算滥用呢?又该如何避免滥用呢?接下来请和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误区1:红肿热痛便使用抗生素在实际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儿童高烧、咽痛以及出现烫伤或者是摔伤时,部分儿童的家长担心发炎,就会让孩子服用抗生素。

然而,引发炎症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第一个是生物因素,第二个是物理因素,第三个是化学因素,第四个是免疫因素。

很显然,在众多的炎症中,抗生素只对细菌诱发的炎症有效,但是这种情况在众多的炎症中占比较小。

所以若炎症不是细菌诱发的,就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即使用了也无法发挥作用。

这就提醒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在发现宝宝出现炎症之后,便盲目地使用抗生素,很容易导致抗生素滥用,影响儿童健康。

误区2:感冒和腹泻也使用抗生素在我国,人在生病时经常会自己选择吃点针对性地药物,如果出现拉肚子或者是感冒的情况,就想吃点抗生素,但是在血多情况下服用抗生素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普通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诱发的,抗生素没有任何疗效,不仅如此,普通的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只需要做好日常护理。

只有确定发生了细菌感染,才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预防感冒,抗生素也不例外。

诱发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如果儿童出现腹泻,最关键的是预防并纠正脱水,通常来说也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滥用抗生素还极有可能损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腹泻加重。

误区3:输液的疗效更好同一种药物,与口服相比,采用输液的方法药效发挥地更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风险较高。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对抗生素的误解和滥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使用的误区,并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南,以帮助人们更加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误区一:抗生素可以治疗病毒感染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流感等。

然而,事实上,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不仅无益于患者康复,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正确做法:对于病毒感染,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来缓解症状,如休息、饮食调理、补充充足的水分等。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合适的治疗建议。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有些人认为,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例如在感冒季节或旅行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感染,对于预防感染没有作用。

正确做法: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如果需要进行特殊预防,应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误区三:随意中断抗生素治疗一些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就中断了抗生素治疗,认为已经康复了。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细菌未完全清除,从而引发复发或产生耐药菌株。

正确做法: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已经缓解。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指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

这种行为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抗生素在真正需要时失去了疗效。

正确做法: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也不要将自己或他人的抗生素留作备用。

误区五:频繁更换抗生素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更换抗生素,认为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频繁更换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增加治疗难度。

正确做法: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
南京医科大学对南京市民进行抗生素认知、使用情况调查
看一看,你有没有乱用抗生素
天气冷热交替,陆女士的咽喉最近又发炎了。

以前,陆女士一般会自己弄点抗生素吃,刚开始效果很好,可很快吃药就不管用了,只有到医院挂水才行。

其实不少市民都是如此,有个头疼感冒的,就吃几颗抗生素。

因此,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就愈来愈严重了。

滥用抗生素的人还真不少
昨天,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民对抗生素的了解知之甚少,滥用现象十分普遍。

调查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共调查了1847名市民,包括890名常住居民和957名外来务工人员。

组织此次调查的彭志行博士介绍,有74.3%的常住居民和49%的外来务工人员曾经“不看说明书就服用抗生素药物”,其中男性更为严重。

近56%的常住居民和57.5%的外来人口曾经“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抗生素”。

用抗生素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一感冒就吃消炎药
近三成的常住居民和五成的外来人口认为,抗生素可有效治愈病毒性感冒,并把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首选。

专家点评: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葛卫红告诉记者,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误区二:认为输液效果好于吃药
对“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的认可率,常住居民和外来人口分别是54.5%和59.1%。

专家点评:“国际上已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彭志行指出,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

误区三:认为几种药同吃效果更好
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疗效会更好,四成以上的外来人口都这么认为。

专家点评:研究人员说,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增强、相加、无关和拮抗。

但一般来说,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误区四:药越新越好,越贵越有效
外来人口中,43.8%认为新抗生素疗效要好于老的,36.5%认为越贵,疗效可能就越好。

专家点评:葛卫红介绍,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效,应当使用老的药物。

误区五:没处方就在药店买抗生素
84%的常住居民和71%的外来人口有过被药店工作人员推荐抗生素类药物的经历。

而调查显示,药店工作人员关于抗生素使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未显著优于普通市民。

调查显示:抗生素属于处方药,但在我国的药品销售过程中,患者并不需要向药店工作人员出示医生处方,有的医药超市甚至让顾客自己选药。

误区六: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约15%的常住人口和33%的外来人口会在“觉得病情较重”时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有的人以为能更快的好起来,甚至要求开药性较强的。

调查显示:25岁~44岁人群的抗生素知识知晓率最高,而6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最低。

误区七:一有效果立马就停药
仅22.4%的常住居民和32.2%的外来人口在症状消失后,会按照医嘱坚持服完整个疗程的抗生素。

专家点评:葛卫红告诉记者,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出现反弹。

误区八:日常备药以防万一
有74%的常住居民和48%的外来务工人员会自行购买抗
生素药物在家备用。

专家点评:由于不同的抗菌药所能杀灭的病原菌各不相同,若选用不对号,甚至可能导致疾病加重。

因此,当疑有感染性病症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最好不要自行用药。

如何加强监管
必须凭处方
使用抗生素
南京医科大学的专家介绍,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和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为138克左右,而美国为13克。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因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病例占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排各类药品之首。

近2000万听障残疾人中,一半左右是由于使用氨基糖苷
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造成。

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

发起并主持该项课题的南医大流行病学教授喻荣彬说,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知度是当
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应该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对广大儿童家长,应该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培训,并能够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同时应全面提高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必须凭处方使用抗生素药物,而且应加大对药店销售行为的检查和指导力度。

□通讯员蔡心轶常新快报记者刘峻谢静娴
/html/2011-10/25/content_132011.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