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硫酸铜的应用
游泳池用硫酸铜杀菌的原理

游泳池用硫酸铜杀菌的原理
硫酸铜被广泛用于游泳池中的水处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杀菌和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以下是硫酸铜在游泳池中杀菌的原理:
1. 杀菌作用: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进而破坏细菌的代谢过程和生长。
铜离子通过与细菌的蛋白质和酶结合,导致细菌无法继续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这种破坏作用可以有效杀死细菌,保持水质的卫生。
2. 抑制藻类生长: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还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
藻类在游泳池中生长繁殖,会使水体变绿,形成浑浊和异味。
铜离子通过对藻类细胞的氧化作用,破坏藻类色素和细胞结构,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总的来说,硫酸铜通过释放铜离子,破坏细菌和藻类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达到杀菌和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
这样可以保持游泳池水质的清洁和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铜的使用要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硫酸铜养殖

硫酸铜养殖
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等方面。
作为一种无机化合物,硫酸铜在水溶液中能够分解为Cu2+和SO4^2-两个离子,并具有杀菌、消毒、防腐等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水质调节剂和病害防治药物。
在水质调节方面,硫酸铜可以调整海水中的pH值和硬度,从而创造适合海产品生长的环境。
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海水中常常存在着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它们会对海产品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
硫酸铜可以有效地杀灭这些病原体,保障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硫酸铜还被用作驱虫和杀虫药,用于杀灭或驱除草鱼、鲢、鳙、鲫、鲤、鲈等的鳃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固着类纤毛虫等寄生虫。
同时,它也被列在饲料添加剂目录中,可以作为矿物元素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
然而,使用硫酸铜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控制好硫酸铜的浓度,避免使用过量或者过低的浓度。
过量的硫酸铜会对海产品造成伤害,而过低的浓度则无法发挥其防治作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使用时间和方式。
硫酸铜的使用时间应该与病害的发生时间相吻合,使用方式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喷洒、浸泡
或者添加到饲料中等方式。
最后,要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效果,及时调整硫酸铜的使用量和频次,以确保养殖效果的最大化。
虽然有人担心食用淡水鱼会摄入过多的铜而影响身体健康,但根据相关研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数据,我国养殖及销售的淡水鱼体内铜离子浓度较低,基本都小于1mg/kg,因此食用淡水鱼摄入铜的风险较低。
硫酸铜消毒原理

硫酸铜消毒原理硫酸铜,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主要基于其重金属离子的特性,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并使其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灭藻的目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硫酸铜的消毒原理,包括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硫酸铜的消毒原理与其对蛋白质的作用密切相关。
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干扰巯基酶的活性,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的物质泄漏,细菌因此无法继续生存。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藻类,铜离子能够与藻类植物叶绿体合成中的镁离子、钠离子等竞争结合,导致叶绿体重金属中毒,失去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类死亡。
在水产养殖中,硫酸铜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原虫和甲壳类动物引起的鱼类疾病,如卵旋毛虫病、隐旋毛虫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和中国鱼蚤病等。
硫酸铜能够使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干扰巯基酶的活性,杀死病原生物,具有很强的消毒作用。
同时,硫酸铜还可以用于小鱼的药浴、工具和饲养场所的消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虾病暴发期间,多次使用硫酸铜进行消毒可能会导致池塘里的藻类全部死亡,水变得清澈见底,反而会促使小虾迅速生病死亡。
因此,在使用硫酸铜进行消毒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使用时机和剂量。
除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外,硫酸铜还广泛用于游泳池、工业循环水、自来水等领域的水质处理。
在游泳池中,硫酸铜可以用于杀灭细菌和藻类,保持池水的清洁和卫生。
在工业循环水和自来水中,硫酸铜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和其他微生物,提高水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铜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投加方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硫酸铜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消毒和防腐。
例如,在皮革工业中,硫酸铜可以用于鞣制和染色过程中,提高皮革的质量和耐久性;在木材工业中,硫酸铜可以用于防腐处理,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在农业中,硫酸铜可以用于土壤消毒和种子处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尽管硫酸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消毒效果,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鱼用硫酸铜的用法

鱼用硫酸铜的用法一、硫酸铜的基本介绍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是一种无色或淡蓝色结晶体,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
硫酸铜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电镀、制药、染料、农业等领域,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试剂。
二、鱼用硫酸铜的作用原理在养殖过程中,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
而硫酸铜可以通过与这些有害物质反应来减少其浓度,从而保障水质安全。
具体来说,硫酸铜可以将氨氮转化为无毒的亚磷酸盐,并将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和氮气等无毒物质。
三、使用方法1. 硬度调节:在使用硫酸铜之前需要先测试水中的总碱度和总钙镁含量,并根据测试结果添加适量的碳酸钠或者氢氧化钠来调节水质硬度。
2. 适量添加:根据池塘或者水族箱的大小和鱼类数量适量添加硫酸铜,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添加0.1~0.3克左右。
3. 分次添加:将硫酸铜粉末均匀撒在水面上,让其自然溶解。
如果一次性添加过多,会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建议分次添加,每次间隔2~3天。
4. 观察反应:在使用硫酸铜后需要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
四、注意事项1. 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物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并远离儿童。
2. 不要与其他化学试剂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可预测的反应。
3. 在使用硫酸铜之前需要先进行水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调节。
4. 分次添加硫酸铜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减少对鱼类的不良影响。
5. 在使用硫酸铜后需要及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总结硫酸铜是一种常用的水质调节剂,在鱼类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使用硫酸铜可以有效减少水质中的有害物质,保障鱼类健康生长。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附硫酸铜的使用方法

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附硫酸铜的使用方法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通常需要根据水温而定,在天气比较炎热的夏季使用时,硫酸铜的使用量不宜超过300g/亩,温度越高,该药剂的毒性也就越高。
硫酸铜具有防治鱼病、杀菌消毒、控制有害藻生长的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药物量过大而导致鱼类中毒。
一、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1、1亩鱼塘需要使用多少硫酸铜一般需要根据水温而定,在炎热的夏天使用时,1亩的使用量不宜超过300g,因为铜离子的毒性与水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毒性也就越高,容易对水产物造成影响。
2、当硫酸铜被水中的生物吸收后会与生物体内的多种酶类及活性的物质相结合,从而生成难溶的物质,使得酶以及活性物质失去活性,破坏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化反应,从而导致生物死亡。
3、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防治鱼病、杀菌消毒、控制有害藻生长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鱼类造成伤害,比如当使用了过量的硫酸铜时,就会导致鱼类中毒,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用量。
二、硫酸铜的使用方法1、使用方法(1)药浴:用硫酸铜8mg/L+漂白粉10mg/L药浴15-30分钟能防治由鳃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引起鱼类疾病。
(2)渔具消毒:一般用20mg/L硫酸铜溶液浸泡渔具30分钟,能够杀灭原虫。
2、使用注意事项(1)在硫酸铜中含有铜离子,而铜离子又会蓄积在鱼类的体内,从而产生副作用,因此不能连续使用该药剂。
(2)当水体呈碱性时应慎用硫酸铜,避免两者形成氧化铜后将鱼类毒死。
当水质比较肥时,可适当的提高硫酸铜的用量,但最高的用量以1mg/L为限。
(3)部分寄生虫不能用硫酸铜进行防治,比如当用硫酸铜治疗小瓜虫,不但不会将其杀灭,而且还会促使它大量繁殖,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时需要先观察鱼塘中的寄生虫是否能用该药剂进行治疗。
水产硫酸铜的作用

水产硫酸铜的作用水产硫酸铜是一种蓝色结晶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化学药品。
它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水生动物疾病,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产硫酸铜的作用。
1. 防治水生动物疾病水产硫酸铜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水生动物疾病,如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它能够杀死水中病原菌和寄生虫,有效地控制水生动物的疾病,减少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2. 促进水产养殖生长水产硫酸铜可以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它可以刺激水生动物的食欲,促进摄食量,加速生长速度。
此外,它还可以增强水生动物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3. 改善水质环境水产硫酸铜可以改善水质环境,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它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减轻水体的污染程度,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4. 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水产硫酸铜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它可以促进水生动物的繁殖,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从而增加产量。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5. 降低水产养殖成本使用水产硫酸铜可以降低水产养殖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它可以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减少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硫酸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化学药品,具有防治水生动物疾病、促进生长发育、改善水质环境、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等作用。
但是,使用水产硫酸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定,避免对水生生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使用水产硫酸铜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确保使用安全和有效。
怎样使用硫酸铜防治鱼病

怎样使用硫酸铜防治鱼病硫酸铜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药物。
但它的安全浓度范围小,药效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大,如使用不当将收不到明显的效果,甚至产生药害。
因此,要掌握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硫酸铜的用途和使用方法1.防治鱼病硫酸铜可用于防治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如卵鞭虫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毛管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等,也可防治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如中华鱼蚤病。
全池泼洒的用药浓度:春、秋季为0.7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之比为5∶2,下同),夏季应降到0.5毫克/升~0.6毫克/升。
用药时间尽量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全池均匀泼洒。
用药后要做好解救鱼浮头的准备工作。
2.鱼种药浴常用药浴浓度为8毫克/升,或硫酸铜8毫克/升加漂白粉10毫克/升,药浴10分钟~30分钟。
以上2种配方均可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原虫,对未形成胞囊的粘胞子虫也有效。
3.工具、食物消毒渔具用20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泡30分钟,可杀灭原虫。
食场消毒可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进行,每次用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溶解于水后泼洒在食场周围,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100平方米,先泼药后上食,每天1次,连用二三天,以防治原生动物性疾病。
4.控制有害藻类硫酸铜可用于防治微囊藻、卵甲藻引起的鱼类中毒。
其硫酸铜全池泼洒的用药浓度为7毫克/升。
用药后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在第2天清晨适当加注清水,防止藻类死亡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引起鱼类中毒。
用浓度为0.7毫克/升,全池泼洒,还能防除青泥苔及丝状藻类附着引起的鱼、虾和蟹的病害。
二、使用硫酸铜应注意的问题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有协同作用,硫酸亚铁本身无杀菌作用,但它可促进主药渗入机体,增强通透性,提高主药的药效。
因此,应用硫酸铜时,应与硫酸亚铁合用。
2.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小,水体的体积和给药量务必计算准确。
测量水池面积和深度计算出水体的体积,再按确定的给药量(用药浓度)计算用药量。
如浓度为0.7毫克/升,即在100万毫升的水中加0.7克的硫酸铜,而1立方米的水恰为100万毫升,总用药量的计算公式=水的体积(立方米)×0.7;又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比例为5∶2,故总用药量×5/7=硫酸铜的用量,总用药量×2/7=硫酸亚铁的用量。
用硫酸铜防治鱼病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 导致水产动物生长缓慢、死亡等。硫酸铜 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抑制寄生虫繁殖 ,减轻病症。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用药方 式和浓度,避免对水产动物造成伤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使用方法
01Βιβλιοθήκη 确定鱼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
02
将硫酸铜溶液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注意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根据鱼池大小和鱼群密度,计算所需硫酸铜溶液的量,并准确
03
称量。
使用方法
在晴朗天气下使用,避免在阴雨天气或清晨使用,以 免影响药效。
避免与碱性药物或其他重金属盐类同时使用,以免产 生有害物质,影响鱼群健康。
02
用硫酸铜防治鱼病的适用 范围与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1
硫酸铜溶液对鱼类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可以有效防治细菌性鱼病,如赤皮病、烂鳃 病、溃疡病等。
2
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小瓜虫、孢子虫等 ,硫酸铜溶液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但对于病毒引起的鱼病,如草鱼出血病、鲤鱼 痘疮病等,硫酸铜溶液的治疗效果有限。
硫酸铜使用后的处理与储存
处理水体
使用硫酸铜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养殖水体,避免药物残留对 水体造成持续污染。
储存安全
硫酸铜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避免阳光直射。
04
使用硫酸铜防治鱼病的优 势与局限性
优势
广谱抗菌
硫酸铜对多种细菌和真菌 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 预防和治疗常见的鱼类感 染。
度。
A
B
C
D
使用限制
某些国家和地区对硫酸铜的使用进行了 限制或禁止,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铜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对策
一、中毒死亡
1. 过量使用
2000年7月21日下午5时,斜桥镇灯杆村王某8亩河沟用硫酸铜治中华鳋病和鲢出血病,浓度为0.8毫克/升,22日上午7时,鲢、鲤、鲫、草相继浮出水面,呈严重缺氧状,呼吸节律变快,部分鱼有抽搐现象,鳃片上蒙有一层很淡的氧化膜,鳃丝扭曲。
所幸发现及时,大量进排水稀释,死鱼30千克左右。
硫酸铜毒性受水温、溶氧、pH值、县(悬)浮有机物等因子综合影响。
国内学者曾对白鲢做过试验:水温 16℃--30℃之间,温度每升高5℃,硫酸铜毒性就增强0.85—0.95倍。
对体重12克的鳙鱼试验,温度从22.9℃升至26.7℃,硫酸铜安全浓度从0.71毫克/升降至0.5毫克/升,Ca2+与水体中的游离氨结合生成Cu(NH3)²,毒性增强 1—1.4倍。
硫酸铜毒性与水体pH值、悬浮有机物、溶氧、硬度呈负相关。
王某的河沟平均水深仅1米,气温35℃以上,池水平均温度较高,加上水质清瘦,0.8毫克/升的用量偏大。
2. 综合中毒
八圩镇康兴村陆某5亩新开鱼塘实行鱼蚌混养。
2001年8月13日,用0。
75毫克/升的硫酸铜治疗白鲢出血病和中华鳋病,上午9时用药,下午3时死亡鲤鱼4尾,下午6时出现与例2相同的现象,池水发粘发稠,池鱼对同池水互冲增氧反应。
除三角帆蚌、鳜鱼、乌鳢未见死亡外,其它品种多数死亡。
现场分析,新开淤泥少,当年挂蚌,水中有机质含量低,池水络合螯合Cu2+的能力弱,加上池水最深处达2.8—3米,存在跃温层,低层冷水密度大,硫酸铜在中上层停留时间较长,浓度偏大,导致综合中毒。
3. 误食中毒
4尾鲤鱼误食中毒。
据该养殖户事后回忆,由于经验不足,时间仓促,确有少量硫酸铜颗粒混入池中。
国外学者曾报道,鲤鱼吞食硫酸铜400毫克/千克而死亡。
二、缺氧死亡
2001年8月16日上午9时,泰兴市七圩镇石某8亩鱼池用双效灵20毫升/亩·米加硫酸铜0.3千克/亩.米,治疗鲢、鲫、鲂出血病与锚头鳋并发病。
17日下午6时开始缺氧,野杂鱼、草、鲂、鲢、鲫、鲤相继浮头,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主要养殖品种扩散到全池,多数鱼靠岸,不怕惊吓。
因补水泵太小增氧效果不明显,累计死鱼2000多千克。
调查发现该池处于埭后,池水波浪作用不强,饵肥使用量大。
隔年没有清塘,池鱼密度高,从花白鲢嘴唇增厚程度可以确定该塘经常缺氧。
用药后大多数浮游生物死亡,耗氧量大增,没有及时注新水,导致泛塘。
三、应激死鱼
马桥镇白衣村朱某9.6亩塘口白鲢、鲫鱼、草鱼少量死亡,诊断为暴发性出血病和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2002年8月12日,用双效灵20毫升/亩·米加硫酸铜0.3千克/亩·米,上午8时用药,下午2时发现大量三龄团头鲂死亡,死亡率70%--80%,而同塘的一龄团头鲂基本未受影响,解剖发现死亡的团头鲂有明显出血病症状。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环境因子或其它因子的变化往往引起应激反应。
使用硫酸铜对体弱、患病的鱼刺激较大,用药后短时期内常出现急剧死亡的现象。
一般用药后24小时就会逐渐平息,注水增氧能缓解应激状态并能缩短应激时间,但注水往往影响药效。
四、氨中毒
红光镇老港村周某曾于1996年3月底用 0.7毫克/升硫酸铜杀鲤亲鱼池内青苔,未换水,水中浮沫增多,亲鱼在池边漫游,似缺氧状,3天后亲鱼陆续死亡。
鱼死后鱼体不发生变化,口闭,是典型的氨中毒症状。
使用硫酸铜后,大量浮游生物死亡,有机物在氨化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在缺氧或pH值较高的情况下,使水产动物氨中毒。
据袁宝山(1999)报道,当池水中的氨浓度达0.289毫克/升时,鲤鱼全部死亡。
五、毒副作用
1. 硫酸铜对鱼类的毒副作用主要是破坏鱼的呼吸系统,缺氧条件下毒性更大。
2. 常用硫酸铜引起水生动物骨骼坏死,造血功能下降,降低肠道胰蛋白酶、a-淀粉酶活性。
3. 铜离子能长期残留在水产动物体内,通过生物链浓缩放大。
有学者试验,将扇贝在铜离子浓度为0.005毫克/升和0.01毫克/升的水体中饲养45天,扇贝体内含铜17.03毫克/升和30.81毫克/升,富集浓度3000倍左右,当人或其它动物摄食时,则以更高的倍数富集。
造成食物污染,生物
体中毒。
六、硫酸铜用量的确定
1. 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尤其是特水品种对硫酸铜的适应能力确定基本用量。
2. 根据杀灭对象不同及其生活史不同阶段灵活调整。
3. 根据池塘水温、悬浮有机物、pH值、溶氧等情况进行修正。
任云峰(1958)等根据 pH值、水温、有机物耗氧量三项环境因素综合确定常规鱼养殖水体硫酸铜使用量S=K×(H×O)/T。
S为硫酸铜的浓度毫克/升,K为系数=0.62,H为pH值,O为水中有机物耗氧量 (毫克02/升),T为水温(℃)。
根据公式,硫酸铜最高用量为1.9毫克/升。
也有国外学者根据总碱度提出硫酸铜用量S=总碱度(毫克/升)/100。
根据此式,最高用量为2.5毫克/升。
4. 现实生产中要测量上述的数据几乎不可能。
我们只能根据养殖品种、杀灭对象、水温高低、pH值、溶氧状态、增氧条件、天气状况等主要因素综合一个比较合适的用量,对常规鱼养殖而言,冬春季0.7—1毫克/升,夏秋季0.5--0.7毫克/升比较合理,配伍使用浓度宜在0.3—0.5毫克/升。
七、使用注意事项
1. 精确计算池水体积、称准用药总量。
2. 温水溶解,不用金属器具,耐心细致,不将颗粒混入池中。
3. 选择不浮头的晴天早晨作业,用药后开启增氧机,无增氧机的养殖户派专人负责观察24小时,备好水泵,随时准备加水急救。
4. 硫酸铜引起缺氧中毒时间并非在凌晨,用药数小时以后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
用药24小时后换新水,注新水20—30厘米, 2—3天后施肥培育水质。
5. 平均水深大于2.5米或小于1.2米的池塘,高温季节用药尤应注意安全,深水塘分两次泼洒较科学,上下午各一次;浅水池上下温差不大,用量尽可能偏低。
八、几点建议
1. 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会形成孢子囊抵御恶劣环境,浓度低虫体不死且会产生遗传的抗药性基因,对以后治疗产生极大的困难。
应胆大心细,浓度略高,用药后增氧,争取一次杀尽,否则要及时换药。
2. 选用螯合铜替代硫酸铜。
配伍使用,减少用量。
3. 7—8月间的高温季节尽量不用,立秋以后的高温天气用量稍高极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
一年内使用1—2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