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2024/8/23
再读探究
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05 编孟辑子母版的文本观样点式 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
第二级
第三级
【答案】 结第四尾级第总五级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 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2024/8/23
再读探究
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编辑母版谓文大本丈样式夫。 第二级
注释 : 第淫三级:使昏乱。
第四级
译文 :
第五级
富贵不能使我昏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 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2024/8/23
再读探究
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01 编品辑母析版第文本一样句式 ,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答案】这 句第五话级 从“居”“立”“行”三个角度
初读感知
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原文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编民辑由母版之文;本不样式得志,独行其道。
第二级
注释 : 第三级 居:居住。第四级
第五级
广居:宽大的住所。儒家用以喻仁。
正位:中正之位。
大道:正道。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得志:实现其志愿。 由:遵循。
,达则兼济天下”。
2024/8/23
课堂小结
1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编辑母版文得本样志式
富 第二级
贵
第三级
不
第四级
能
第五级
淫
不得志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大 丈
夫
威武不能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二、句子翻译
• 1.一害怕;安定下来,战
• ______争_就__会_停息,天下就会太平。 •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 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 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 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 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 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 发“仁心”上。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 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 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 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 家经典著作,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拓展延伸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现实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 富贵不能淫——关羽、包拯 • 贫贱不能移——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刘胡
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二、句子翻译
• 1.一害怕;安定下来,战
• ______争_就__会_停息,天下就会太平。 •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 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 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 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 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 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 发“仁心”上。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 汇编,共七篇,是孟子和他 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合 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 家经典著作,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拓展延伸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现实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 富贵不能淫——关羽、包拯 • 贫贱不能移——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刘胡
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 三章》 之《富 贵不能 淫》课 件 (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课件 (共22张PPT)

朗读课文
1、师朗读,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并划分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个读,分组读。
yǎn 节 奏 划 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ɡ孟uà子n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 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顺从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 的道路。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实现
富贵不能 淫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 屈 ,此之谓大丈
夫。"
改变,动摇。这里是
使动用法。
资料链接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纵横家崇尚 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著名的纵横家有苏秦、张 仪、公孙衍等。
连横与合纵: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 合抗秦。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 合谓之合纵。 连横与合纵相反,是张仪所倡导的政治主张,即六国共 同事奉秦国。目的是打破六国合纵政策,利诱六国分别 与秦国亲善,然后再各个击破,最终统一天下。
他说,我是香港的议员, 面对大是大非,要支持 香港繁荣稳定!
何谓 大丈 夫?
景春: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如:公孙衍, 张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应该以一种肯定、赞颂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 可的语气来读。
3.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 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 么样的语气来读?
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
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
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
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11.孟子的语言风格
(1)善用排比,气势充分,感情强烈,生动 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 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2)喜欢使用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 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 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 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 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0.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 肯定收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 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准则、标准 以顺为 正 者,妾妇之道 也。 居 天下 之 广 居,
把…作为
表判断、是 居住
宽广 住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站在
走
遵从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代指正道
自己的
使……迷惑 使……动摇
这样(的人) 威武不能屈, 此 之 谓 大丈夫。”
课文分析
1.什么样的人是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
3.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 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 么样的语气来读?
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
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
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
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11.孟子的语言风格
(1)善用排比,气势充分,感情强烈,生动 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 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2)喜欢使用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 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 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 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 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0.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 肯定收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 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准则、标准 以顺为 正 者,妾妇之道 也。 居 天下 之 广 居,
把…作为
表判断、是 居住
宽广 住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站在
走
遵从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代指正道
自己的
使……迷惑 使……动摇
这样(的人) 威武不能屈, 此 之 谓 大丈夫。”
课文分析
1.什么样的人是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3张幻灯片)

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 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2. 《孟子》文章以雄辩见长,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特殊。请反复阅读文 章并举例分析。 文章多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次对应儒家 思想中的“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 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 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④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 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对;正确)
古今 异义
②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③丈夫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④富贵不能淫(古义:迷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今义:放纵)
一词 多义
①之: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父命之(代 词,指“丈夫”)往送之门(去,到) ②戒:戒之曰(动词,警告)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③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词,能够)得志(动词,实现)
3.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 己的道路。
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 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 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④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 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对;正确)
古今 异义
②子未学礼乎(古义:你。今义:儿子) ③丈夫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④富贵不能淫(古义:迷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今义:放纵)
一词 多义
①之: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父命之(代 词,指“丈夫”)往送之门(去,到) ②戒:戒之曰(动词,警告)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③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词,能够)得志(动词,实现)
3.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 己的道路。
《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28张PPT)-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难道。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难道。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24张

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卿、闻一多、刘胡兰。
课堂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 “大丈夫”的这段话,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 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 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课文分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 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是否赞同景春的观点?文中哪个句子表明了 孟子的态度?
不赞同。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 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 和鄙视。
全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 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 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 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 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 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 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 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 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 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 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 纵横家: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 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 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指战国时 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 略)。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以上六国分别 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所谓“纵横家”,指鼓吹 “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 卿、闻一多、刘胡兰。
课堂小结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 “大丈夫”的这段话,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 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 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课文分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 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是否赞同景春的观点?文中哪个句子表明了 孟子的态度?
不赞同。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 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 和鄙视。
全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 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 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 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 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 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 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 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 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 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 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 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 纵横家: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 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 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指战国时 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 略)。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以上六国分别 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所谓“纵横家”,指鼓吹 “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之《富贵不能淫》课件

guàn 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rǔ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
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景春是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身 居高位,大权在握,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诸侯,可谓威风 十足。这样的人物在景春看来自然可以称得上“大丈夫”。
怎么,哪里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教导、训诲
动词,去、往、到
告诫
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
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 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思考探究
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 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句话表现的是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性善论”,它最初是,
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
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他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 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 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 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诊学
•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 (1)丈夫之冠也 • (2)往之女家 • (3)居天下之广居 • (4)富贵不能淫
• 2、填空 • 《富贵不能淫》选自 ,孟子,名
期著名的 、 。
,战国时
强化补清
• 整理笔记,背诵全文
课题导入
富贵不能淫
《孟子》
目标引领
• 1.理清文章的议论思路。 • 2.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
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 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 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 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分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作用。
下熄。”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 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 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这 焉: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议论文论证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引导探究
• 景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何会提出此观点? •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是怎样反驳的?
(时间:5分钟)
驳论文
• 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 • 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 • 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 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 百姓幸福为理想。
居:动词,居住 居:名词,住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之:的
立:站,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 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地表明观 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句。
当堂诊学
• 请你各例举出能表现“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英雄人物。
亲爱的读者: 1、盛生年活不重相来信,眼一泪日,难 眼再 泪晨 并。 不及 代时 表宜 软自 弱勉 。,20岁.7.月14不7.待14人.2。02。02200:.375.12407:3.154:1.20J2u0l-20:2305:2305:35:12Jul-2020:35 亲爱的读者: 2、千世里上之没行有,绝始望于的足处下 境。 ,只20有20对年处7月境1绝4日望星的期人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3、少成年功易都学永老远难不成会,言一 弃寸 ,光 放阴 弃不 者可 永轻 远。 不。 会成20功:35。7.14.202020:357.14.202020:3520:35:127.14.202020:357.14.2020
5
•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 义、礼、智四种品德。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在社会政治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孟子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大丈夫应该)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实现
由:遵循
得志,与民由之; 之:代指正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到
之:到 戒:告诫 之:代指“女子”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女:同“汝”,你 戒:谨慎 夫子:丈夫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 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 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以……为:把……当作
之:的
以 顺 为 正 者,妾 妇 之 道 也。
整齐的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论外界环 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 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 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 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 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独立自学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此之谓大丈夫。 • “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 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 (时间:3分钟)
•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毫无原则,如张仪之 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 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 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 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 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 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 这么来的。 )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 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20、:3敏57而.1好4.学20,20不20耻:3下57问.1。4.。2072.01240.2:30520270.:1345.:2102270.1240.:230522002:305:32507:3.154:1.2202200:35:12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54、海不内要存为知它已的,结天束涯而若 哭比 ,邻 应。 当为Tu它es的da开y,始Ju而ly笑14。, 72.01240.2J0u2ly0270.1T4u.2e0sd2a0y2,0J:3u5ly201:43,522002:3057:/1242/200:2305:12 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 65莫、愁生前命路的无成知长已,,需天要下 吃谁 饭人 ,不 还识 需君 要。 吃苦8时,3吃5分亏8。时T3u5e分sd1a4y-J, uJlu-2l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 天下熄( xī ) • 丈夫之冠也( guàn ) • 往之女家( rǔ )
2020/8/16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 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 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 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 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 理雄辩有力
淫:惑乱,迷惑
移:改变,动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屈服
之: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 守动摇,威胁暴力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 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此之谓大丈夫。
“此”指代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什么是大丈夫之道?
引导探究
•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自主疏通文意。
• 注意:1、结合书下注释,尽量逐字翻译
•
2、如遇困难做出标记,留待稍后解
决
• (时间:6分钟)
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而:表承接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怒:发怒 惧:害怕 安居:安定地生活
课题导入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目标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