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孔子家语-孔子之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孔子家语-孔子之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孔子家语·孔子之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焉。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夫子再拜..而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

恶有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民修沟。

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

子路忿然不说,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

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

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

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也。

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两,拥镰带索,哭音不哀。

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

”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

”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偏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

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请从此辞。

”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

”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是A夫B子C止D由E之F行G仁H也I夫J子K以L仁M教N而O禁P 其Q行R由S不T受U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子再拜而受之”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两句中的“再拜”含义相同。

【中考语文】湖南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湖南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湖南省各地2023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没有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没有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没有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没有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没有私王,朝廷之臣莫没有畏王,四境之内莫没有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臣诚知没有如/徐公美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余.幼时即嗜学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其家中穿井C.皆以美于.徐公/当求之于.上流D.虽.欲言,无可进者/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1.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没有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②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增加了邹忌劝谏的成功率。

B.邹忌“诚知没有如徐公美”依旧要三问自己身边的人,表明了他为人固执、无自知之明、爱听好话。

C.本文写齐国“期年之后”和其它国家“皆朝于齐”,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意义。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①;尚方②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

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③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

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

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

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

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因涕泣横.流。

懿曰:“且止,忍不可忍!”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

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

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

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

”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

”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

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

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

因奏爽罪恶于帝。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

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④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注】①乘舆:代指皇帝。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 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

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

退,必反复其言。

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

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

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未期年,而先君没。

轼谨以遗令葬之。

铭曰: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B.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C.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全国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①者,诸暨②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今浙江境内。

③挞:用鞭棍等打人。

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许衡,字仲平。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共22分)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

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终身不言。

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

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作《师说》以.贻之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5.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2023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3届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郯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段臣与连尹裳老,以免子羽。

郗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路之役,秦图败胥魏厥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勤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傅闻而宣息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来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平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赍梁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患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论之,使平静者修之。

惇息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途之,则过不葩;平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杲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彜之勇而稳定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遇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打以救宋,使张老廷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请戎宋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晋语七》)材料二:魏绛(魏颖的侄子)事胥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烽僇辱杨干。

馀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烽政,使和戎、狄。

戎、狄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当中,九合诸侯,戎、狄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汇编(二)(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②,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③汝。

”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④,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⑤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

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肥水大败。

②山墅:山林中的别墅。

③乞:给的意思。

④户限:门槛。

⑤矫情镇物: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各当.其任 ( ) 安夷然..无惧色 ( ) 亲朋毕.集 ( ) 便摄.放床上 ( )2.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次于淮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棋如故∕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B.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C.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D.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节选文字主要刻画了谢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从写作上看,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对后文展开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3分)医戒李东阳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

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

渐节渐寡,几至废食。

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

”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

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

若春水旺,则脾土必重伤③。

”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

”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

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

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

”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

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

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⑤。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⑥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嚮⑦不此医之值⑧,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

因录以自戒。

(选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注释]①薾(nié):衰弱。

②瘵(zhài):病。

此处指脾病。

③“春水”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

脾的功能在于运水化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因此说“脾土必重伤”。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医认为春属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

因此说“得木而解”。

⑤差:同“瘥”(ch ài),病愈。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

⑦嚮:倘若。

⑧值:遇到,逢着。

6、文中庸医所用的治病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7、老医生孙景祥认为病人的症结是□□□□□。

8、从写作构思看,这篇文章具有□□□□的特点。

9、以下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作者批评庸医的语言婉转而温和。

B.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父亲已经逝世了。

C.本文作者比《项脊轩志》的作者早一个朝代。

D.“予爽然曰”的“爽然”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10、这篇文章题为《医戒》,文章结尾时又说“录以自戒”,请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内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

(17分)北山独游记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

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

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

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①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

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②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③笔而记之。

【注】:①抟(tuán):聚集。

②蔽:断、定。

③泚(cǐ):以笔蘸墨。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弗果.()(2)顾.视来者无一人()(3)余心动.,欲止者屡矣()(4)鼓.勇益前()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峰崒然.高 B.复进,益.上然.终不释益.荒凉惨栗C.顾视来者.无一人 D.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洼者.隆者乃泚笔而记之.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独决于一往”的心理变化活动,在文中有两处具体体现,请选其中一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3分)。

15.本文从游记议论,与王安石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这段“北山独游”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1分)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

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

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

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故人与花常两全也。

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

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

’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

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

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

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

自恃而不谋诸人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6、本文选自袁枚的《小仓山房文集》,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1分)17、文章认为怎样的做法才是善于养花的做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所以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牡丹的死因在于主人的喜怒无常,主人的错误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牡丹。

19、本文是一篇讽喻性文章,请结合生活中类似现象说说你对文章所阐释道理的理解。

(4分)吴五百吴名憃①,南兰陵②为寓言靳之曰: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

市卒以闻吴牧。

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

五百诟浮屠曰:“狂髡,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每未晨,蹴之即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絷其足,至奔牛埭。

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絷焉,颓壁而逃。

明日,日既昳,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

曰:“嘻,其遁矣。

”既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絷,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髡故在此,独失我耳!”客每见吴人辄道此,吴人亦自笑也。

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吾故人或骎骎华要③,当书此遗之。

【注】①憃:愚笨。

②南兰陵: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

故自称南兰陵。

③骎骎华要:骎骎,马跑得很快,喻事业进展迅速;华要,华贵显要。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蹴.之即道()(2)解墨衣衣.之()(3)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4)是殆.非寓言也()2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醉.而狂②醉.五百而髡其首B.①牧录而械之.②且加之.械而絷焉C.①颓壁.而逃②顾壁.已颓 D.①夜则絷.其足②又械且絷.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

(2)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23、“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

”说这篇寓言不仅仅是一篇寓言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文章中讲的故事,确实在百姓身上有类似情况发生。

B.虽然故事未必真有,但类似丢失浮屠的事确实发生过。

C.在生活中,像五百那样“失我”者大有人在。

D.寓言中讲的故事有社会针对性。

24、从文末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5-2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