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涂、预涂、水性覆膜的工艺探讨和比较

合集下载

即涂覆膜、预涂覆膜、水性覆膜的工艺比较

即涂覆膜、预涂覆膜、水性覆膜的工艺比较

即涂覆膜、预涂覆膜、水性覆膜的工艺比较覆膜工艺是印刷工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覆膜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及产品档次,如果覆膜质量严重低劣,还会导致整批产品全部报废,甚至还会给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员工身心健康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从印刷企业内部来讲,还要考虑工艺、效率、成本问题等等。

因此,有必要将这三种覆膜方式在工艺、质量、成本及环保等方面加以比较,给企业一些非常直观的认识,从而保证覆膜操作的顺利进行。

一、工艺特点1.即涂覆膜。

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首先是溶剂、溶液的计量配制,使之充分混合,接着将覆膜机烘道温度升高,再调整烘道内的风速、温度、风量以及压合辊的压力和温度,各项数据确定无误后再进行覆膜,覆膜完成后,要用酒精进行全面清洗。

工艺过程较烦琐,需要控制、掌握的技术参数较多,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2.预涂覆膜。

前期准备工作简单,无需配制溶液,无需烘道升温就可以直接上压合辊进行复合,只需调整好压合辊的压力、温度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进行操作,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如图可知,其工艺操作简单,需要控制的技术参数较少,而且覆膜任务完成后,关机断电即可。

3.水性覆膜。

水性覆膜属于冷裱工艺,它的工艺操作复杂程度介于即涂覆膜与预涂覆膜之间,它无需烘道,压合辊无需升高温度,它所需要控制的就是复合速度及复合压力,以及施胶量的大小,收卷后15分钟即可进行分切。

覆膜任务完成后,需用清水进行清洗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二、质量探讨1.即涂覆膜。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较多,操作复杂,而且需要掌握及控制的技术参数较多,所以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它不仅要求在配备胶水时比例要准确,每一批都要均一,而且上胶量的多少、上胶速度的控制,烘道内风温、风量的控制,还有薄膜通过烘道速度的控制都需要准确严格。

在最后的复合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也要完全控制好才能复合出合格的产品,否则,只要上述的环节当中有一项没有控制好,就可能会使产品出现起泡、脱层、皱折、变色等质量问题。

覆膜的种类及影响覆膜质量的因素

覆膜的种类及影响覆膜质量的因素

一、覆膜分类介绍按覆膜的过程分为三种:乾式、湿式及油性。

按所采用的原材料及设备不同,可分为即涂覆膜及预涂薄膜工艺。

1.即涂覆膜即涂覆膜工艺操作时先在薄膜上涂布黏合剂,之后再热压,但其生产过程易生火灾。

2.预涂覆膜此工艺因覆膜设备不需黏合剂加热乾燥系统,大大简化覆膜程序,且操作十分方便,可随用随开机,生产灵活性大,同时无溶剂气味,无环境污染,更重要是能完全避免气泡、脱层等故障,其成品透明度极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预涂膜结构由基材和胶层构成,基材通常为PET和BOPP薄膜,从材料成本和加工工艺考虑,绝大部分预涂膜基材采用BOPP薄膜,厚度为12-20微米,胶层厚度为5-15微米。

根据加工设备及工艺条件之不同,选用不同厚度的胶层,胶层分为热熔胶和有机高分子低温树脂。

两者的区别在於,热熔胶由主黏树脂和增粘剂、调节剂数种材料共混改性制成,而有机高分子树脂则为单一高分子低温共聚物。

因受技术、生产设备、原材料限制,由国内设备生产的预涂膜(大部分为热熔胶类)仍存有品质缺陷。

由於有生产工艺是靠与即涂覆膜类似的工艺,将胶体用有机溶剂溶解,用凹面网纹辊将胶滚涂在基材薄膜上,故存在溶剂挥发不充分,操作使用时产生异味,覆膜后溶剂挥发,表面易起泡的情况。

同时,由於热熔胶由数种高分子材料共混,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将引起热熔胶内高分子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使覆膜表面不良。

有的预涂膜胶体易与基材外表面黏合,造成卷取不良。

由於胶层薄,且表面没经活化处理,故容易产生对印刷物附著力不足等缺陷。

由於热熔胶由数种材料混合而成,覆膜后透明度明显差於低温纯树脂类的预涂膜。

3.水性覆膜是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加工,达到提高印刷品表面光泽度、强度,增强美感效果的方法。

衡量覆膜品质优劣,也需考查其光亮度、强度、黏结力等。

水性湿式覆膜以其覆膜印刷品的高强度,易回收,无污染等特点深受客户青睐。

4.曲面披覆膜是一种崭新的转印技术,可应付外型复杂的工件,且适用於不同材质,更由於图案、色泽生动而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水性覆膜工艺讲解

水性覆膜工艺讲解

水性覆膜工艺讲解在覆膜工艺流程中,水性覆膜以使用水性环保胶水,不需加热干燥装置,高速节能且光泽度高,受到众多厂家的欢迎,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油性覆膜工艺。

但水性覆膜效果并不是完美的,其覆膜后的印品质量同样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水性覆膜工艺的相关研究仍需继续。

1.覆膜胶自身质量水性覆膜胶是以水为分散剂,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分散相组成的白色乳液型胶粘剂。

水性覆膜胶的水性成膜树脂影响和支配着覆膜胶涂膜层的光泽、附着力、耐磨性、抗水性、柔韧性及干燥性能,起到纸和油墨表面的保护作用。

功能助剂用于改善水性覆膜胶的转移性、流平性、干燥性能、滑爽性,调整粘度、提高光泽度等。

水性胶对印刷品上的喷粉有一定的“吃粉”能力,能提高覆膜的光泽度。

但若喷粉太多,会出现雪花状的白斑。

同时,采用金、银墨印刷时,若涂胶量太大,水分会浸湿金、银墨,造成金、银墨印迹发黑。

因此,质量好的水性覆膜胶应不含有机溶剂,残留的有体单体应低于0.1%,闻起来无气味或略带醇或酯的香味,覆膜后靠纸纤维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使胶干燥透明,与塑料薄膜粘合牢固,覆膜产品光泽度好,粘接力强。

2.薄膜材料用于水性覆膜的塑料薄膜,基本同传统的油性覆膜相同,主要为聚丙烯薄膜,也可用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

薄膜厚度一般为0.01~0.02mm,要求透明度高,透光率在90%以上,且须耐光、耐化学腐蚀、几何尺寸稳定、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

在覆膜工艺中,水性覆膜使用的黏合剂为水性成膜树脂,对薄膜的电晕处理要求较低,覆膜后存放时间较长。

同时,水性覆膜胶的初黏性较差,对薄膜的拉力、压力较小,若薄膜上的皱褶及复卷松紧不一,将造成覆膜时纸板搭口处拉空等故障,影响覆膜产品的质量。

3.印品墨层状况印刷品墨层状况主要指纸张上图文面积的大小和墨层厚度及油墨性能等,它们对覆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印刷品与薄膜的黏合强度的影响。

印刷品为实地、墨层厚并且图文面积大时,油墨改变了纸张空隙多的表面特性,阻碍了黏合剂的渗透和扩散,使得印刷品与塑料难以黏合,易出现脱层、不易干燥等质量问题。

重新认识覆膜工艺-工艺分析介绍

重新认识覆膜工艺-工艺分析介绍

重新认识覆膜工艺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

一般来说,根据所用工艺可分为即涂膜、预涂膜两种,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

作为保护和装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工艺方式,覆膜在印后加工中占很大的份额,随便走进一个书店,你就会发现,大多数图书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是因为经过覆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印刷品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和耐湿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保护了各类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覆膜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许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表观缺陷,经过覆膜以后(尤其是覆亚光膜后),都可以被遮盖。

因此,覆膜工艺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装潢印刷品,各种装订形式的书刊、本册、挂历、地图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印品表面加工技术。

覆膜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在极短时间内便风靡全国,并逐渐成为书刊表面装饰的宠儿。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覆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覆膜制品废弃时重复利用困难这两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提起覆膜,人们往往会想到“白色污染”。

许多业内人士对覆膜的功能以及能否继续应用产生怀疑,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2002年发布的第32号令中,已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

可以肯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覆膜技术将会接受越来越多的考验。

覆膜将会怎样发展?是完全淘汰还是合理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覆膜工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现状堪忧我们在参观书刊类产品的展览时,很难看到国外的展台上有覆膜的产品。

在一些发达国家,其环保、健康、火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使得覆膜这种工艺很难有发展空间。

覆膜技术工艺分类解析与材料选用介绍

覆膜技术工艺分类解析与材料选用介绍

覆膜技术工艺分类解析与材料选用覆膜,即贴膜,就是将塑料薄膜涂上黏合剂,与纸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使之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产品的加工技术。

经覆膜的印刷品,由於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表面更平滑光亮,从而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度,图文颜色更鲜艳,富有立体感,同时更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摺、耐化学腐蚀等作用。

覆膜分类介绍按覆膜的过程分为三种:乾式、湿式及油性。

按所采用的原材料及设备不同,可分为即涂覆膜及预涂薄膜工艺。

1.即涂覆膜即涂覆膜工艺操作时先在薄膜上涂布黏合剂,之后再热压,但其生产过程易生火灾。

2.预涂覆膜此工艺因覆膜设备不需黏合剂加热乾燥系统,大大简化覆膜程序,且操作十分方便,可随用随开机,生产灵活性大,同时无溶剂气味,无环境污染,更重要是能完全避免气泡、脱层等故障,其成品透明度极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预涂膜结构由基材和胶层构成,基材通常为PET和BOPP薄膜,从材料成本和加工工艺考虑,绝大部分预涂膜基材采用BOPP薄膜,厚度为12-20微米,胶层厚度为5-15微米。

根据加工设备及工艺条件之不同,选用不同厚度的胶层,胶层分为热熔胶和有机高分子低温树脂。

两者的区别在於,热熔胶由主黏树脂和增粘剂、调节剂数种材料共混改性制成,而有机高分子树脂则为单一高分子低温共聚物。

因受技术、生产设备、原材料限制,由国内设备生产的预涂膜(大部分为热熔胶类)仍存有品质缺陷。

由於有生产工艺是靠与即涂覆膜类似的工艺,将胶体用有机溶剂溶解,用凹面网纹辊将胶滚涂在基材薄膜上,故存在溶剂挥发不充分,操作使用时产生异味,覆膜后溶剂挥发,表面易起泡的情况。

同时,由於热熔胶由数种高分子材料共混,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将引起热熔胶内高分子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使覆膜表面不良。

有的预涂膜胶体易与基材外表面黏合,造成卷取不良。

由於胶层薄,且表面没经活化处理,故容易产生对印刷物附著力不足等缺陷。

由於热熔胶由数种材料混合而成,覆膜后透明度明显差於低温纯树脂类的预涂膜。

覆膜设备与工艺

覆膜设备与工艺
23
3.产品上有雪花点 ①印刷品喷粉过多 ②上胶量太小 ③施压辊压力不合适 ④涂胶辊上有干燥的胶皮 ⑤施压辊上有胶圈 ⑥黏合剂中有杂质
24
4.搭边处黏结不实 5.分切后产品卷曲
①薄膜拉力过大 ②收卷拉力太大 ③环境湿度大 ④干燥时间短
25
6.涂覆不匀 产生原因 ①胶槽中部分粘合剂固化; ②压力小; ③胶辊溶胀、变形; ④塑料薄膜厚度公差大; ⑤薄膜松驰。
有刮刀涂胶
5
⑤热融涂布 ⑥压延涂布 ⑦喷雾涂布 ⑧挤压 ⑨粉末涂布 ⑩浸渍
6
(3)干燥部分 ①蒸发区 ②熟化区 ③溶剂排除区
7
(4)复合部分
①热压辊 ②橡胶压力辊 ③压力调整机构
(5)印刷品输入部分 (6)收卷部分
8
二、预涂覆膜设备
特点:没有上胶涂布、干燥部分,结构紧 凑、体积小、造价低、操作简便、产品质 量稳定性好。
11
第四节 覆膜工艺
一、即涂型覆膜技术 1.工艺流程
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 数→(烘道温度和热压温度、压力、速度) →试覆膜→抽样检测→正 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12
2.工艺准备工作 (1)待覆印刷品的检查
①表面是否有喷粉 ②墨迹是否充分干燥 ③印刷品是否平整
13
粘合剂配制
BOPP薄膜 → 放卷


印刷品 → 涂布粘合剂 → 烘干 → 模切窗口 → 窗口清废 → 模切成型 → 分切 → 复合
19
2.开窗覆膜产品窗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窗口的大小 ②窗口的几何形状 ③窗口的位置
20
四、油墨与覆膜质量控制技术
1.印刷品墨层厚度
与印刷方式相关 厚墨薄印

覆膜工艺及水性覆膜的优势介绍

覆膜工艺及水性覆膜的优势介绍

覆膜工艺及水性覆膜的优势介绍水性覆膜是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加工,达到提高印刷品表面光泽度、强度,增强美感效果,耐温、耐水、耐磨,提高印刷品档次和商品价值的有效手段,所以衡量覆膜品质的优劣,也需要对覆膜的光亮度、强度、粘结力等几方面考查。

水性覆膜机的开发问世,使水性覆膜工艺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水性湿式覆膜以其覆膜印刷品的高强度、高品位、易回收、无污染等特点深受广大客户青睐。

水性覆膜工艺刚刚推广时,由于客户对此工艺不太了解,顾虑较多,怕出问题,鉴于此,曾事前为客户做了大量的试验,比如:湖北新华印刷厂,为检验印刷品水性覆膜后的耐温、耐湿、耐油等性能,在机器使用初期就做了相关覆膜试验,无论耐温、耐湿、耐油,均可达到覆膜产品要求。

覆膜工艺较复杂,在正常生产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印品喷粉因为水性胶水可以溶解印刷品表面喷粉,所以当覆膜产品出现雪花点时,便感到不可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水性胶水本身也受溶解度的限制,如果印刷品喷粉过大,多余部分就不能被胶水完全溶解,就会出现大面积雪花。

解决这种情况有三种办法:1.协调上下工艺,在印制时尽量减小喷粉量;2.应该适当增大胶水量,加大胶水溶解喷粉的能力;3.在覆膜前将印刷品表面悬浮喷粉清扫一下。

清洁由于水性覆膜胶干燥很快,如果静止没有流动,会干燥成胶皮,成固体块状。

如果附在涂胶辊或施压辊上,就会造成局部涂胶过小、或施压时局部施压过大。

所以在覆膜过程中要保持涂胶辊及施压辊干净。

如果周围环境中灰尘太多成胶水中有干燥胶皮及切下的薄膜碎片等,覆膜产品就会有雪花,所以应当注意环境卫生,胶水用不完应倒回胶桶密封好,或采取上胶前过滤的方法。

印品变色其主要出现在大面积印金及烫金产品。

这是由于胶水中化学性质活跃的元素和金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决办法是:针对印金产品采用特种金墨或特种胶水,或改变工艺,烫金产品先覆膜后烫金,很多厂家采用后一工艺,效果非常好。

纸塑脱离此现象容易在满版印刷品中出现,因表面油墨层较厚,胶水难以润湿、扩散、渗透,而粘接不牢。

自-预涂膜覆膜技术的研究

自-预涂膜覆膜技术的研究

预涂膜覆膜技术的研究姓名阎安琪学号一、预涂膜覆膜技术预涂膜走进中国始于上世纪09年代,当时除了进口预涂膜外,国内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可以加工低档高温预涂膜,后逐渐有人用辊涂法生产预涂膜。

直到2 002年中国才有了和国际上一致的预涂膜产品,且制造企业不断增多,年产量也达到了万吨级的水平。

但想在中国很快实现全部使用无公害的预涂膜还有一段距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前在国内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印刷品经过预涂膜覆膜后,再进行轧线、凹凸、折叠、模切,在上述被处理的地方易出现预涂膜和印刷品之间产生分离现象,这个现象俗称脱膜。

产生脱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预涂膜和印刷品之间的附着牢度不足而引起的。

在我国,最初实行的是有机溶剂胶覆膜工艺(又称油性即涂畏膜工艺),1 9 91年第一部《覆膜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就是对有机溶剂覆膜质量标准的一个界定和要求。

在以后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即徐覆膜工艺占据了中国覆膜工艺的绝大部分的市场,预涂覆膜工艺诞生后,由于其出色的表面效果,往往给操作者和专业人员一个错觉:即便是没有达到预涂覆膜的工艺要求比即涂覆膜好得多。

这时覆膜牢度(预涂膜胶层和印刷品之间的结合力)并不足够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对覆膜产品进行轧线、凹凸就容易产生起膜问题。

正是诸如起膜问题的出现,给业内人士一个错觉,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漂亮的覆膜效果有时却不如看起来相对较差的即涂覆膜更具后加工优势?印刷产品的设计、印刷品所用原料(纸张、油墨)、印刷技术、覆膜设备、覆膜工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健康意识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上预涂筱膜的价格劣势,制约了预涂膜覆膜工艺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二、预涂膜覆膜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1.设计问题书籍、杂志等刊物的封面在使用预涂膜覆膜时,轧工艺线处往往因满版油墨、覆膜条件不充分而容易起膜,导致封面不合格。

在封面的装演设计时,如果翻门的设计师在轧线处把颜色设计成浅色甚至无色,使得此处的附着力排除油墨的干扰,那么就不存在起膜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覆膜工艺是印刷工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覆膜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高低及产品档次,如果覆膜质量严重低劣,还会导致整批产品全部报废,而且,印刷品覆膜还会带来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覆膜工艺是印刷工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覆膜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高低及产品档次,如果覆膜质量严重低劣,还会导致整批产品全部报废,而且,印刷品覆膜还会带来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员工身心健康问题,从印刷企业内部来讲,还要考虑工艺问题、效率问题、成本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种覆膜方式作一些工艺、质量、成本及环保等方面的比较。

1.工艺特点
1)即涂覆膜
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首先是溶剂、溶液的计量配制,使之充分混合,然后使覆膜机烘道温度升高,再调整烘道内的风速、温度、风量以及压合辊的压力和温度,各项数据确定无误后再进行覆膜,覆膜完成后,要用酒精进行全面清洗。

工艺过程较烦琐,需要控制、掌握的技术参数较多。

2)预涂覆膜
前期准备工作简单,无需配制溶液,无需烘道升温就可以直接上压合辊进行覆合,只需调整好压合辊的压力、温度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进行操作。

如图可知,其工艺操作简单,需要控制的技术参数较少,而且覆膜任务完成后,关机断电即可。

3)水性覆膜
水性覆膜属于冷裱工艺,它的工艺操作复杂程度介于即涂覆膜与预涂覆膜之间,它无需烘道,无需升高压合辊温度,所需要控制的就是覆合速度及覆合压力,以及施胶量的大小,它收卷后15min即可进行分切。

覆膜任务完成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

2.质量探讨
1)即涂覆膜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较多,操作复杂,而且需要掌握及控制的技术参数较多,所以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它不仅要求在配备胶水时比例要准确,每一批都要均一,而且上胶量的多少、上胶速度的控制,烘道内风温、风量的控制,还有薄膜通过烘道速度的控制都需要准确严格。

在最后的覆合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也要完全控制好才能覆合出合格的产品,否则,只要上述环节当中有一个没有
控制好,就可能会使产品出现起泡、脱层、皱折、变色等质量问题。

2)预涂覆膜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简单,且这种工艺需控制的技术参数较少,操作时只需完全控制好覆合时的温度、压力及速度就基本能保证覆合的质量。

但预涂膜覆膜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购原材料(预涂薄膜)时要非常注重其本身质量,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原因(预涂胶含量不够、粘力差、涂布不均匀、有较多的粉尘杂物等),
造成了覆膜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一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就曾发生过两例。

3)水性覆膜
水性覆膜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
表面出现雪花点:主要是涂胶液配制时掺进了杂质、粉尘,另外,印刷品表面的印刷喷粉过多也会造成这种现象。

印刷变色:多表现在大面积的印金及烫金产品上,主要是水和印刷品上的金粉和金墨发生了化学反应。

纸塑分离、起皱:主要是印刷品表面油墨层较厚,胶液难以润湿、扩散、渗透而造成粘接不牢。

变形:主要是覆膜纸品吸收了胶液中的大量水分、薄膜拉伸力太大以及收卷张力太大,都会使覆合后的产品发生变形。

3.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即涂覆膜
首先需要配备好合格的胶液,并严格控制好烘道及压合辊的温度、速度、压力等非曲直各项技术指标,在操作过程当中还需要密切地观察各项技术数据是否有变化,印刷产品在上机前应对其表面进行检查,如有杂质、喷粉过多则应逐张清扫后再进行上机覆合,还可以拿一两张覆合后的样品进行一些破坏性的实验,如把它放置在80cC左右的烘箱内或0℃左右的冰柜中8~10min后,看产品起什么变化,以此检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的覆合,以保证覆膜质量。

2)预涂覆膜
预涂覆膜需要注意控制好的就是压合辊的温度、覆合速度及覆合压力即可,但也要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密切关注这三个技术参数有否变化,其它方面也要求和即涂覆膜一样的预防和检查措施。

3)水性覆膜
①出现雪花点的克服措施:协调上下工序,在印刷过程中尽量减少喷粉的使用量;适当加大胶液量,加大胶液溶解喷粉的能力;在操作前将印刷品表面的喷粉清扫一下;用完后的胶液及时密封好,使用时注意周围环境卫生。

②变色的克服方法:尽量采用质量较好的金墨或用特种金墨,对于烫金产品,采用先覆膜后烫金的工艺进行操作,效果更佳。

③纸塑分离、起皱的解决措施:调配胶液时加大胶水的固含量;适当加大涂层厚度;检查薄膜,看是否使用了反面(非电晕面)或电晕处理是否已失效。

④变形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纸张吸水量太大时会产生变形,所以在没有雪花点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涂胶量;适当调整薄膜拉伸力,在保证薄膜能很平整地符合在纸张上时,拉伸力应越小越好;适当调小收卷力,只要保证能收卷到收卷滚筒上即可:尽量减少操作间的温度、湿度与覆膜后产品放置地方温度、湿度的差距。

4.成本比较
以作者所在公司生产为例,对这三种不同的工艺作成本比较。

表1是该公司购进的各种原材料的平均价格。

在这三种工艺覆膜中,经过多次实验并仔细测量得出各工艺的使用重量情况约为:
即涂覆膜工艺材料使用之比为BOPP膜:粘合剂:甲苯=1:0.342:0.228;
水性覆膜工艺材料使用之比为BOPP膜:水基胶=1:1.68。

以每覆膜10000m对开印刷产品为基准计算,三种不同工艺所需的价钱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这三种覆膜工艺的材料使用成本分别为水性覆膜>预涂覆膜>即涂覆膜,但在具体操作时,即涂覆膜既需要加热烘道,又需加热合压辊,预涂覆膜需要加热合压辊,因此,计算成本时需把使用的电费加入,以该公司电价1元/度为例:估计每覆104m需加入电费分别约为60~30元,总的使用成本变化影响不大,还是水性覆膜成本较大。

5.安全隐患、环境保护和员工身心健康比较
1)即涂覆工艺
即涂覆膜工艺所需的胶粘剂需要用甲苯冲淡调配,属有机溶剂,易燃,加上薄膜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所以有很大的火灾隐患,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另外,溶剂中的甲苯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身心健康有伤害,尤其是通过烘道经过高温烘干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更多更强烈,因此,在操作设备上一定要安装排风装置,胶水中的溶剂对覆膜设备也有腐蚀作用。

2)预涂覆膜
预涂膜覆膜不用自配备胶水,无液体溶剂,不需用甲苯,也无需加热烘道。

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有害气体极少,对身体及环境侵害很低,没有易燃溶剂,火灾隐患也极低。

3)水性覆膜
无需加热设备任何部位,属冷裱粘合,不会产生大量气体,水基胶也是购回后直接使用,不用加酒精、甲苯等溶剂稀释,基本没有什么污染,对人身也无伤害。

6.发展前景
从上几个方面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三种覆膜工艺各有优缺点:水性覆膜污染极小,操作极方便,但成本高,质量稍难控制;即涂覆膜成本低,但操作复杂,质量较难控制,且环境污染大,对工人身心健康也有影响;预涂覆膜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在选择使用何种方式进行覆膜时,各个企业视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随着日益发展的生产技术,有污染的,对身心健康有伤害的材料及工艺将逐步被环保材料及先进的工艺所取代,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环保型且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材料用于覆膜工艺中,象即涂覆膜这种工艺复杂,环境污染大的覆膜方式将逐渐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