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①

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吹响高质量发展进军号

本网评论员石非子

金鸡辞旧,玉犬迎新,一声春雷,响彻齐鲁大地。春节假期后第一天,浓浓年味还未散去,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把事关全省发展的重大会议安排在这一天,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迈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可见一斑。

1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既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一场新旧动能转换大幕的开启,必将演绎出无愧于时代嘱托与人民期待的璀璨情节。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预示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如何从由来已久的“GDP争霸赛”转向“不看总量看质量、不重速度重效益”新态势,是一道必须作答且定要答好的时

代考题;如何笃定决心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关键环节的顺利进行“新”“旧”切换,是全国各地都必须深入研判、科学应对的复杂程式。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就是为了高质量发展,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更不能只是换换标签。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新旧动能转换必然会带来阵痛,对于阵痛期可能带来的“政绩不显”,省委书记刘家义的回答铿锵有力:“此心光明,何惧毁誉”!从2017年4月,山东提出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抓手、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到2017年6月,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交响乐持续在弹奏。重构产业格局和生产方式的调整,有绕不过的“堡垒”和关卡,也有躲不掉的风险和困难。但正如《牛虻》一书中说的,记住有一个高尚而又神圣的事业,接受这一事业的心灵必须纯洁得不受任何自私的杂念影响。转换动能的根本指向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是必须坚持奋斗的理由。事实上,新旧转换之间产生的效益已经初显:去年7月,拥有近60年创业史的济钢断尾求生,热火朝天地转向城市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迎来一次华丽转身,这是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力举。这也是中国加速践行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旧动能在衰退、转型,新动能在蓄积、崛起,山东,这个现代化基础工业的领头雁,又一次在轰轰烈烈的新旧动能转换中,扮演开路先锋。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山东既有南方省份的优势和基础,也有北方地区的问题和困惑,要切实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探索可复制、

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在优化全国南北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也是摆在全国经济面前的一道紧迫考题。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覆盖地域之广、涉及领域之宽、探索要求之高、政策含金量之多,既要着眼长远搞好顶层设计,又要有慢不得的紧迫感。

纵横当有凌云笔,万里风云入壮怀。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山东奋力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巩固全国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提供重要支撑,需要来一场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无论是滋养“老树发新芽”,还是浇灌“新树长强枝”,关键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根本在全面深化改革,站在全局高度审视问题,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构筑动能转换的“四梁八柱”。

方向既明,只管风雨兼程。今年必然是山东动能转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一年,如果在2018这个年份上加一个限定词,可以是“山东动能转换年”。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到2028年,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建成全国重要的新经济发展聚集地和东北亚地区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充分彰显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山东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是为实现“走在前列”注入的一股强劲动力。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②

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奏响新时代发展强音

作者:江德斌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全力推进,传统落后过剩产能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则大步迈进,蓬勃发展,以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供给侧改革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将其作为促进山东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手。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1月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山东经济由大到强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交给我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挑战。”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对山东发展的谆谆期

许,以及山东面对的重大历史机遇,足以让每位山东人感到热血沸腾,重担在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机遇来得不易,也会稍纵即逝,以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新兴行业呈指数增长,山东如果能借综合试验区建设在这方面“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否则,将面临“掉队”危险。

山东经济总量全国居前,但传统产业占比过大,能耗、污染靠前,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急需找到破局之路。只有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机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新旧动能转换上闯出一条新路,不仅本省发展可获主动,对整个北方格局的改变都有关键作用。

近年来山东坚持做好“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两篇大文章,去掉落后产能为转换拓展空间。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令传统产业凤凰涅槃。一手培育新动能,着力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动能的主导力量。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七年来首次回升,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经起势,并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提高山东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是赢得山东区域竞争优势的强力抓手;是推动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山东经济由大做强的历史性机遇。要认识到落实完成这

项政治任务的重大意义,抓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率先在北方地区做好动能转换大文章。

创新、改革、开放是加快动能转换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潜力之要。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也步入新征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带动山东经济迈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思想再解放,加快体制机制再变革,加快领导方式再创新,加快能力再提升,加快工作作风再转变。以更开放的视野倒逼改革,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推进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动能转换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所蕴含的无穷潜能,必将随时间推移不断被激发出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掀起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巨浪,奏响发展强音,助力山东经济由大到强,浴火重生。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③

以新作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

作者:倪洋军

提起“新旧动能转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早在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其中讲到,要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而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省份,从去年4月份开始,启动实施

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并将之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对中国整个经济格局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带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山东省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作为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的中间地带,要抢抓历史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新作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逐步形成新旧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为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要把顶层设计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新实践,是一项功成不必在我的系统工程,需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更需要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各级各地要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为总的“路线图”和“白皮书”,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施工图”和“口袋书”,确保务实管用可操作,切实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不断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在优化全国南北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全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实事求是作风,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更不能只是换

换标签,同时要努力避免在重大工程推进上的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使地方经验、区域样本更加鲜活、更加具有生命力。

要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经济由大到强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的战略谋划,更要慢不得、等不起的行动方案。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各级各地同步并联开展开创性工作,加快构筑动能转换“四梁八柱”,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坚决落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抉择,坚决打好倒逼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同时,要避免和防止一哄而上、一阵风、一窝蜂,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一些重大项目、重特大项目要盯得紧、盯得住、盯得牢,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更优良的作风,既要有序改造旧的,更要自觉培育新的,使新旧动能实现良性转换、无缝衔接、科学发展。

要把从严管理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起来。管理出效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没有严格的管理不行,无论是对资金管理,还是项目管理,乃至对推进过程中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都必须始终坚持从严从实,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发生方向偏差、不出现腐败问题。要以重大项目作为支撑,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项目突破、带动全盘。要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发挥各方面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工作督导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高效推进。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充分调动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敢闯敢

试、敢抓敢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实干者得实惠成为新常态。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要把鼓励创新与务实干事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没有创新的思维不行,创新慢了更不行。要鼓励各级各地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探索建立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探索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不断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创新体系。同时,要防止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搞不切实际、无法落实的假创新、乱作为。要崇尚实干、真抓实干,力戒搞形式、做虚功,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发现问题,找准工作短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干事创业,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确保到2028年基本完成这一轮新旧动能转换,建成全国重要的新经济发展集聚地和东北亚地区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及时召开,吹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全面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持久推进作风建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方式,提振干部精气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工作作风再转变,牢牢抓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质量

效益高,生态环境美,人民群众富,社会稳定和谐程度高,为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再立新功。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④

把握大势,勇于成为未来山东发展“弄潮儿”

赵国徽

近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章丘手工铁锅成为“网红”。其实,在章丘手工铁锅成为“网红”之前,章丘手工铁锅手艺已经经历了从“没落”到“重生”的涅槃之路。

铁锅手艺传承人冯全永在2015年对铁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加了铁锅的种类和样式,最为关键的是寻找代运营公司和电商平台,不仅让店铺重新走上了正轨,而且让章丘手工铁锅走出了国门。借助电商平台,铁匠们的底气十足,最高的手工铁锅售价6999元。

章丘手工铁锅的“走红”何尝不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国人越来越追求高品质、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今天以及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支撑的“新零售”消费模式,正在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消费体验。传统的“你卖我买”、甚至眼下“网购”模式都会成为“过去式”,由此而带来的是传统制造、金融、技术发展的升级与迭代。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人才、数据、知识、信息、技术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加速集聚的变革。而这对于传统产业占70%的山东

来说,既有着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与困惑,面对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刻变革,山东唯有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才不会在未来发展中“掉队”。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有云“四十而不惑”,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务院“国函1号”让“不惑之年”的山东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1月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推开时光之门,新时代的朝阳已跃升在地平线上”,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向齐鲁大地展开怀抱,又一次眷顾山东人民。纵览刘家义书记讲话,我们会发现山东部署新旧动能转换动员,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难度与紧迫。

“机会难得、稍纵即逝。谁在发展中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得先机;与机遇擦肩而过,就会处处被动,受制于人”。刘家义书记“三个维度”看山东,无不让人“居不安,深思危”:让对标先进,我们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环顾周边,我们受相邻区域发展的挤压越来越重;放眼开放,我们参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少。

“三个维度”足以撩动每位山东人的敏感神经。去年8月,民间智库“智谷趋势”刊发的一篇文章《时隔十年再看“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在新赛道上,上海已被杭州甩下半个身位》,引发网友、学界的

激烈讨论,虽然文中观点有待商榷,但其所反映出城市竞争发展之激烈、把握发展机遇之重要、创新发展之紧迫,足够山东为之惊醒。

未来山东如何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新旧动能转换,说到底是一场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环伺山东周围省市,全省党政干部、普通群众,都应加快思想的再次解放,敢于紧握大势,善于学习广州、江苏、浙江等省市发展经验,勇于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弄潮儿”。

动员大会为未来山东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不仅仅是阶段性的“方案”,而是大势、是变革,我们需要做的更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真正在未来造福山东子孙后代,引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久久为功”。

敢于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对未来发展充满殷切期待,相信在改革开放40年的深刻积累之上,依靠山东党政干部的智慧与汗水,必将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发展机遇,为未来不断提高山东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为建设一个富裕、现代、美丽的山东而奋斗。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⑤

忘路之远近——山东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齐鲁网2月23日讯春天,是一个奇迹的存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枯草都能发新芽,这个季节注定有所作为。

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成为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开启了齐鲁大地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进发的新步伐。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几何时,齐鲁大地是一块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地域文化深厚、传统产能巨大、基础设施雄厚,令其他省难以望其项背。渐渐的,公路修得少了,人才却跑得远了;城市建得快了,发展却走得慢了。

庄子曾说过:“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对山东来说,再创辉煌似乎比开创来得更为艰巨。

这让笔者想起齐鲁制药: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蜕变为1990年总产值就突破亿元的领头企业,齐鲁制药用了10年的时间。这大概应了那句老话——十年重见,秀色照清眸。

为了让职工摆脱卖冰棍的困境,齐鲁制药对“挣了钱先去搞研发”的想法极为坚定。从1982年引进第一名大学生开始,齐鲁制药在其后的每年都会引进少则两三名,多则上百名大学生。随着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企业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

正因为有了研发导向,有了人才机制,有了科研美誉,齐鲁制药积聚了新十年发展的底气。

没有人才的企业注定丧失发展的底气,没有人才的地域注定缺失创新的原动力。打造新山东,不再是简单的埋头苦干,而是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一直力求平稳的山东如何阵痛发展,其实是个说短不短的时间考题。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剥掉积年累月的习惯,达到浴火重生并非易事。

刘家义书记提出:“各地要立足实际,围绕‘十强’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确定好各自培育的重点产业。”他明确指出,“有几个产业算几个产业,以重点产业培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对山东来说,传统产业偏重既是劣势,却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传统产业体系规模总量大,竞争实力强,完全有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进行改革升级,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2月。在山东临工的装载机焊接车间,巨大的机器人手臂正在对装载机后车架上驱动桥的部位进行焊接,成为国产机器人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成功实现这一“两化”融合的曲道奎博士看来,山东产业有很大的优势和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主动增强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便能迎来山东发展的美好未来。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曾写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今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有人怀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起势之局是否能成为我省再次崛起的高光时刻。而以山东人吃苦耐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建设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完全可以做到奋起而直追,以忘路之远近。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系列评论⑥

省委书记撂狠话“报忧“何尝不是山东之喜?

本网评论员盘和林

在2月22日召开的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历数了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包括改革开放意识不够强,科技创新力滞后,区域优势减弱等,甚至坦诚地指出:“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窘境。刘家义强调:“最近,有研究报告认为,我省转调进程总体上落后于广东、江苏5年,有些方面落后得更多。”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却在一个全省性的会议上对外界历数山东经济发展中的“家丑”,不过此举赢得了舆论一片赞誉。

笔者认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从2017年公开的各项核心经济指标来看,经济发展可圈可点,省委书记反弹琵琶说经济差距,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报忧”是摸清了山东经济家底之后的“找短板”,问题导向是科学制定区域经济综合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等战略与规划的基本前提,因此,“报忧”可以说也是一种生产力。

其实,山东省2017年的经济发展亮点不少。根据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2678.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山东人均GDP达到72851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首次突破1万美元。而人均1万美元是公认的发达国家水平,按这个标准测算意味着山东全省进入发达地区行列。

此次,刘家义是在新旧动能重点工程动员大会上自爆短板的,而在新旧动能转化方面,山东省去年成绩同样斐然。近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加快,2018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六大高耗能行业低位运行,2017年山东工业发展高度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局面得以扭转。绿色产业、产品蓬勃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5%、30.7%和300%。

从这些经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省委书记的反弹琵琶,其意在于鞭策山东的干部职工不能固步自封。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看,一个区域要想保持持久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对34个准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着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化来推动和实现的。

对照而言,山东省大致是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迈进的阶段。制造业等产业内部结构从资本密集、能源型产业向以技术密集型转化。轻工、

化工、机械、纺织、冶金等产业也是刘家义在讲话中“自爆”的短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指明了山东产业跃迁的方向。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九大进一步明确的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重要内容,着力补齐短板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之一。刘家义的“报忧”实际上就是找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是补短板的前提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而来的,以全新的、更高的技术层面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产业,是重要路径,新旧动能转化后,新的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委书记“自爆”的短板更多在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互联网产业,以及海洋等区域地位优势等方面所感受的“挤压”。

窃以为,这恐怕也是刘家义提前剧透的山东产业演化的路径,甚至可以看成区域经济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报忧”也是一种生产力,这种找短板、补短板的战略思维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找到明晰的路线图,成为山东经济发展跃迁新阶段的新动能。如此看来,省委书记公开撂狠话“报忧”,何尝不是山东之喜?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